10安提阿元素
第十章、安提阿秘诀之四:
敏鋭的心
使安提阿教会成为一间独特教会的第四项秘诀——亦即最后一项秘诀——将会是本章的重点所在。我把这项秘诀称为「敏锐的心」,意即教会要经常聆听神的话,回应神的话,并根据神的话回转过来。
当然,除了我所列出的四项秘诀外,还有其他的素质是令安提阿教会得以成功,而我又未曾例出的,例如,她懂得藉着祷告、颂赞和宣讲来彰显主耶稣超越万有的特性。此外,甘愿为主牺牲和完全顺服的心态,也是她赖以成功的基本元素。不过,这些元素并非安提阿教会所独有,至少,耶路撒冷教会亦同样具备这些元素。我之所以在本章和之前的三章中,特别提出安提阿教会赖以成功的四项秘诀,无非是因它们都是安提阿教会所独有的元素。我深信,这几项真理对我们今天的意义是非常重大。由于这些元素在今天并不常见,因此,我必须对它们多加强调。我更要指出,它们只会在「没有人愿意到的窄路」上出现。
在前几章,我们已从安提阿教会的创立初期,看见一个不寻常的现象:她不仅愿意聆听和领受神的话语,还愿意按神的话回转过来。我说这是「不寻常」,并非因为这种聆听和遵从的能力在教会中并不常见;而是因为经验告诉我们,要获得这种能力,实在是件不容易的事。不过,由于它对安提阿教会的成长起了极大的作用,所以,为了获得这种能力,不论挑战有多大,我们也是会接受的。安提阿教会之所以成为安提阿教会,正是因为她愿意付出时间和勇气,来聆听神的话语;正因她能听到神的话,所以她便能从神那里找到新的目标和远象。
格仕能(Lou Gerstner)是把「万国商业机器」(IBM)从1994年后出现的经济大倒退中挽回过来的功臣。在他接手管理的那段期间,这间著名大机构的评级竟是「负面」的。谁能想到数年前,它就是占据全球计算机业七成利润的国际机构?格什能用以下一段话,来总结他成功地挽救这公司背后的理念:
「你要保持成功,就得居安思危。这意思就是:我们不可只懂怀缅昔日的成功,相反,我们要放眼前望,看看有哪些障碍是会令我们裹足不前的。这样,你的目光便只会集中在那些使你保持谦虚,进取和敏锐的挑战上。」
安提阿教会之所以成功,在使徒行传所记述的那段期间,她都能保持着「谦虚、进取和敏锐」的特质。安提阿教会一直仰赖主,并经常聆听主的话。在我所认识的教会和机构中,极少能在取得成功后,仍能继续保持一颗渴慕的心——渴望不要错失神的下一个带领(这带领也许与先前的不同),以及渴望为这个世界带来改变。就我的观察所得,大部分的教会在获得成功之后的五或十年,都会放松下来,坐享其成。可是,安提阿教会却能经常保持一颗敏锐的心。
这正是耶稣的榜样:祂曾经直言,祂看见和听见父作什么,祂就作什么。事实上,耶稣经常重复的说,祂只会跟从父神给祂的指示和带领而行,而不会依靠自己的聪明和智慧来行事。
耶稣对他们说:「我实实在在的告诉你们子凭着自己不能作什么,惟有看见父所作的,子才能作;父所作的事,子也照样作。」(约5:19)
那差我来的是与我同在;他没有撇下我独自在这里,因为我常作他所喜悦的事。(约8:29)
我在父里面,父在我里面,你不信么?我对你们所说的话,不是凭着自己说的,乃是住在我里面的父作他自己的事。(约14:10)
在倚靠神一事上,安提阿教会确实能够紧紧的跟随主的脚步。她之所以成为一间改变世界的教会,个中的主要关键,正是她能够一直等候神,直至神向她显明祂的心意。安提阿教会知道,她自己的计划与神对她的计划,必然是有所差距的,因此,她它愿意付上高昂的代价来「聆听」神的话。这正是安提阿教会得以成功的关键。我们必须赶快踏上安提阿教会的道路,因为我们能否完成神对教会及种种事工的心意,就得看我们是否愿意聆听并遵从神的吩咐。
我相信,每当神要在地上开展重要的事工时,祂都会向个人或群体发出明确的指示。1984年,我在祷告的时候,神给我一个简单的吩咐:「你要把卞思(Derek Prince)带到中国来」。那时,我已在中国人中间工作了好几年,亦很有负担为他们提供一些基本的教材。我知道,神并非要我将卞思这个人带进中国,而是要我把卞思教导神话语的多年成果带进中国。因着神的帮助,也因着祂保守祂向我说的话,当我写这话时,我们已在中国印行了三百万本卞思的著作,以供中国教会之用。过去的十六年,我们亦透过普通话及其他中国方言的广播,将福音带进了中国。透过这些途径,数以百万计的中国人便都有得闻福音,并在基督里被建立的机会。而这一切,全部源自神给我的一个吩咐。可是,当神吩咐我的时候,我根本就不认识下思这个人,在事奉上也未尝与他合作过。然而,当我听从神的吩咐时,神便为中国教会带来了丰厚无比的祝福,这是我从没想过的,当然,我也从没想过除我以外,神还会兴起另一队人来完成祂的工。
安提阿教会在这件事上的基本态度,可用以赛亚书五十五章8至9节的话来概括:
耶和华说:「我的意念非同你们的意念:我的道路非同你们的道路。天怎样高过地,照样,我的道路高过你们的道路;我的意念高过你们的意念。」
安提阿教会的门徒知道,他们若要让神在他们身上,又或透过他们来完成祂的使命和目标,他们就得等候和听从祂的吩咐。
由于我们已经就此事作过一些探讨,因此,我在这里只会作简单的概述。使徒行传十一章19至20节的信徒,放下了教会的传统,遵从耶稣的吩咐,向外邦人传讲耶稣。我们很容易便会忽略,这些信徒在向外邦人传福音时,是须要付出极大的勇气,因为他们的做法,不单单有违耶路撒冷教会的一贯做法,也显明了自己是彼得因「哥尼流事件」而阐扬的传福音模式(徒10:1—48)的跟随者。信徒若要实行这模式,就必须要有独排众议的勇气,以及听从神话语而不听从当时基督教主流思想的胆量。事实上,当时耶路撒冷教会——或当中的部分信徒——并没有完全接受彼得的见证,也没有接受神对外邦人的心意(徒11:1—18;加1至2章)。这些无名的信徒一定曾经深入思考过彼得的话,以及耶稣在使徒行传一章8节的吩咐,然后才确信神对外邦人的心意。这还意味着他们将会坚守神的话,并抵抗耶路撒冷教会所奉行的另一套做法。
惟有敢于独排众议,惟有愿意遵从神的吩咐和圣灵的见证,才能使安提阿教会诞生。正如我们所见,在这刻,神便伸出祂大能的手来施行拯救(徒11:19—21)。
门徒若然没有遵从神的吩咐,作出与众不同的行动,那么,安提阿的外邦人便不可能得闻福音,也不可能得蒙拯救。整件事的发展实在发人深省——安提阿教会的诞生,并非因一位领袖听从了神的吩咐,招募其他人来参与这个使命,而是因为一群平凡的信徒听从了神的话,以至敢于力排众议的结果。
这真是一个当头棒喝!现今的世代,任何「反文化」的行动(不管它有什么道德伦理的价值),都会获得许多人——尤其是年青人——的正面评价。可是,经文却告诉我们,门徒之所以「反文化」,并不是要突出自己的与众不同,而是要持守神的话。神的话乃是反文化的唯一动力。反文化需要极大的勇气,因此,极少人愿意挺身而出,反对既定的文化规范。可是,反文化却可以为这个世界带来改变。虽然反文化会令我们失去安全感,甚至需要我们付出沉重的代价,可是,它却能在神的大能下,为人带来新的生命和新的看见。
我们能否反文化,就得看我们是否一心讨神的喜悦,而不是讨人的喜悦。听从神的吩咐,将福音传给万国,可能会使我们得不到人的喜悦,因为很多领袖都是不相信大使命的。他们若是真的相信,他们早就建立起一间与现在完全不一样的教会了。
耶稣曾一语道破这些领袖们虚谎的外表!
你们互相受荣耀,却不求从独一之神来的荣耀,怎能信我呢?(约5:44)
答案就是我们不能够!我们不能又寻求人(或信徒)的喜悦,又寻求神的喜悦。
我的祖国苏格兰,曾因几个听从神话语的人而得着复兴。他们那种超乎寻常的勇气,不单单感动了我这位苏格兰的基督徒,也成为了我人生的一大挑战。他们宁愿为神的话语而死,也不愿意在失去神话语的情况下而活。
汉美顿(Hamilton)魏沙特(Wishart)和诺克斯(Knox)这几个紧扣在一起的名字,正是改变整个苏格兰的动力所在。汉美顿在1504年生长在格拉斯哥附近的一个富裕家庭。他的母亲自小便向他讲述圣经故事,而她的教导也一直留在他心里,甚至他死的时候,也没有忘记母亲的教导。他的父亲期望他能在教会内好好的发展。于是,当汉美顿十三岁的时候,他便运用影响力和金钱,安排儿子在教会中任职。时为1517年,亦即是路德(Luther)作出抗争的时期。
可是,汉美顿却完全不想在教会内工作。他后来更因此逃到巴黎大学的索邦神学院,在那里,他听到路德提出抗议的消息,就花一年埋首研究路德的著作,甚至因此而忘了正式的学业。汉美顿在1520年毕业后,便回到苏格兰,在当地的圣安德鲁斯大学继续研究,他亦同时成为有关学院的职员。在这期间,苏格兰议会谴责路德的神学学说,宣布任何人若拥有宗教改革的著作,又或持有类似的观念,都是不容于议会的。
汉美顿却正好是接受宗教改革思想的人。当时的枢机大主教比顿(David Beaton),正疯狂地反对更正教,他甚至准备立即取去汉美顿的性命。这时,汉美顿慌忙地逃到德国,在那里,他与路德和其他宗教改革的领袖为伍,而他的信心和勇气亦与日俱增。其后,汉美顿不顾危险,毅然回到苏格兰,宣讲人只能靠着恩典,凭着信心获得救恩的信息。
群众蜂拥而至,要听他的道理,许多人因而归信基督。比顿很快便用计捉拿和审讯了他,并判他死刑。1528年2月29日的中午12时正,汉美顿用迅速和坚定的脚步踏上火柱刑的刑场。他将他抄写的福音书交给他的朋友,再将他的帽子,长外衣和上衣交给他的仆人。行刑的人将他绑在柱上,然后点火。岂料火烧得并不昌旺,汉美顿因此要忍受长达六小时的痛苦才能回到主的怀抱。到他快要被烧死时,他不禁问道:「神啊,还有多久,这个国家便会被黑暗所完全遮蔽?」他的话唤醒了一些人。
汉美顿的话,不断在乔治,魏沙特(GeorgeWishart)的脑海内打转(他是苏格兰的一位名人雅各,魏沙特(James Wishart)的独生子)—–终于,在1544年,魏沙特开始在邓迪(Dundee)宣讲罗马书。会众中,有一位名叫诺克斯(John Knox)的年青人—–他后来激励了很多苏格兰人而宗教改革最终也在苏格兰的土地上实现了。
他们三人中,有两人因为听从神的话而死,而最后一人,则饱尝牢狱之苦和长年累月的折磨。然而,因着他们拒绝接受违背真道的宗教,并决心遵从神永活的真道,他们的国家才得以被改变过来。这三人乃是真正的安提阿信徒。
安提阿教会因为遵从神的心意而敢于独排众议的第二个例子,可在使徒行传第十一章较后的篇幅中找到。在使徒行传十一章23节中,我们看到巴拿巴破除传统,容许外邦人无须先守犹太人的宗教礼仪,便可直接成为基督徒。使徒行传十一章25至26节则紧接着出现了第三个例子。巴拿巴此时已受了耶路撒冷的委派,在这间迅速增长的安提阿教会担任领袖。若以今天的术语来说,巴拿巴乃是「教会界」中,一位地位极崇高的领袖。如今,他更成为了一间全世界增长速度最快的教会的牧者/使徒,这教会在教导的事工上、在地区的角色上、以及在经济的实力上,都将会被公认为马首是瞻的巨擘。巴拿巴理应对这情况深感满足,他大可以安心做一个备受尊重的领袖,很有体面地出席专为会众人数超逾一千的大教会而举行的联席会议。简言之,他大可以享受这地位所带来的方便与排场。若是在今天,他显然会成为一位受欢迎的讲员,经常应邀到世界各地主领有关「教会增长」的研讨会。
但巴拿巴却没有这样做,他反而暂时的离开了安提阿,为的就是要亲身找保罗回来,并让他留在安提阿。我们在之前已提及,他俩曾一起在安提阿事奉达一年之久(徒11:25—26)。巴拿巴其实跟我们一样的软弱,他之所以能够这样做,绝不是出于「自然」的天性,而是出于一颗愿意顺从的心。由于他一心顺服,所以才能不顾自己的益处,毅然把保罗带到安提阿教会去。他真是名副其实的「劝慰子」啊!对巴拿巴来说,要以自己的恩赐来配合神的心意,其实是一件代价不菲的工作,但因为神如此引领巴拿巴,巴拿巴便如此行了。
接着,我们便看到一个帮助安提阿教会是如何的在神话语前,保持「敏锐的心」的最佳例子。有人指出,当时安提阿教会的会众人数已多达25,000人。而且,它除了人数众多外,它在其他各方面也都有很优秀的表现。巴拿巴和保罗一起在那里事奉了至少一年(徒11:26)。差不多可以肯定的是,随着这间教会的影响力和地位的提升,其他人亦会乐意加入。在使徒行传十三章,我们看见他们当中的领袖(经文称为「先知和教师」),包括巴拿巴和保罗,为了寻求神的面而聚集在一起。圣经说,他们都一起事奉主,并且禁食。
在安提阿的教会中,有几位先知和教师,就是巴拿巴和称呼尼结的西面、古利奈人路求,与分封之王希律同养的马念,并扫罗。他们事奉主、禁食的时候—–。(徒13:1—2上)
他们为何要禁食祷告呢?是什么危机令他们要专心在神面前,聆听祂的教导呢?没有证据显示他们的教会正出现分裂或纷争,而教会也没有财政问题,因为使徒行传第十四章告诉我们,她们还有能力为耶路撒冷教会筹募经费。她们也不是因增长不足而祷告,因为她们正在迅速增长之中。她们似乎也不是为了缺乏事奉人员而寻求神的带领,因为他们已经有保罗、巴拿巴及其他人在他们中间事奉。
那么,他们为什么要祷告、禁食、敬拜和寻求神的面呢?我的答案是:他们有感神在安提阿教会所成就的工作,是极其重要的,因而恐怕自己会忽略神在当中的深意。他们意识到,他们所经历的增长和祝福,实在非比寻常,神在当中一定有更重要的心意,是他们未曾明白的。他们为了明白神的心意,于是便一起寻求神的面。
在二十世纪初,威尔斯(Welsh)大复兴期间,当圣灵复兴的大能降临在威尔斯的山谷,拯救了许多人和充满了教会时,其中一个村落的信徒发现了神正在他们周围的村落和城镇中巡行。于是,他们便为所属的村落
禁食祷告。他们的祷告内容十分简单,就是:「神啊,当你带着大能在四周巡行时,求你不要遗漏我们,求你来到我们的中间,不要越过我们。」他们发现,有些村落仍然未被圣灵所感动,而他们也不希望自己会被神所遗漏,于是,他们便恳切的祈求,结果,圣灵便真的来到他们中间,并大大的赐下恩典、能力和救恩。可见同心合意的祷告,神是不会不理会的。
安提阿教会也经历了类似上述的情况。凭着巴拿巴慈父的心肠和保罗对宣教的热忱,安提阿教会的信众明白神要赐给他们的,不仅是他们如今已领受的祝福和增长。而他们亦真心的期望神会把祂的心意,更多的向他们启示出来。
于是,神便斩钉截铁地告诉他们:
他们事奉主、禁食的时候,圣灵说:「要为我分派巴拿巴和扫罗,去作我召他们所作的工。」(徒13:2)
神的答案其实是说,直至目前为止,他们已经做得很好,不过,她们还未能完全配合神对安提阿教会的所定的整套计划。神对安提阿教会的最大期望,是要她成为一间差传的教会,因此,他们要差派保罗去到邻近的外邦城市和国家中,履行神的大使命。在他们向神敬拜和禁食的时候,神的话临到他们中间,对他们说:「把你们教会中最优秀的两位人才给我使用,我要差派他们到那些对我的儿子毫无认识的地方中工作。」这便是神呼召他们去作的事,也就是安提阿教会当前的要务。
原则上,他们早已知道神的心意。正如我们在使徒行传第九章所见,保罗在他得救和蒙召的时候,便知道神的使命是什么;又因保罗与巴拿巴的交情匪浅,所以巴拿巴也必然早已知道此事。但他们需要在神所定的时间内,让神亲自打发他们出去。同时,他们亦需要神亲自向安提阿教会说话,好公开证明这是神对保罗的呼召。这就是使徒行传十三章1至3节所发生的事了。
今天,不少教会都经历了神的赐福,它们蒙福的程度也许比不上安提阿教会,但从得救的人数和牧者的质素(特别是教导与带领的质素)而言,神的赐福都是明显可见的。然而,教会这时却会开始留恋名声和地位,因而忽略了像使徒行传十三章所记的,个别和集体地寻求神心意的重要性,某些教会甚至会不再聆听神的话。我相信,以安提阿的方式为教会寻求神的心意——特别是与宣教有关的心意,也许正是我们这一代最需要做的一件事。今天,我们不乏好的教会,但像使徒行传十三章那样,愿意真正聆听神吩咐的教会,在今天实在是愈来愈少了。
安提阿教会作出了怎样的回应?我们在第3节看见,她们对这挑战作出了积极的回应,愿意将她们当中最好的两位领袖打发出去:
于是禁食祷告,按手在他们头上,就打发他们去了。(徒13:3)
他们禁食,祷告、按手在他们头上,然后便打发他们出去。使徒行传十四章26至28节更清晰地说明了这行动的含意。当保罗和巴拿巴回来的时候,全教会都兴高采烈地齐集在一起,要听神藉他们所作的一切事。安提阿教会当日既然接纳了他们,并打发他们出去,因此,当他们回来时,整间教会便像常欢迎自己人一样的欢迎他们。
有多少教会愿意为着把福音传到地极,而付上祷告和努力呢?安提阿教会正是这样的教会——纵使他们知道自己不会因此而得益。事实上,保罗和巴拿巴的离开,已为他们带来了极大的损失。他们(领袖和信徒)愿意为到这个失落的世代,将他们最好的人才奉献出去,这样的行动,正好为我们留下一个美好的榜样。他们为何愿意作这么大的牺牲?因为他们等候神,而神也向他们说明了祂的心意,于是,他们便照着祂的吩咐而行。
不过,在这连串事件中,还有另一个核心元素——这很可能是最重要的元素。在使徒行传十一章所列出的例子中,我们发现,安提阿教会在当时乃是一间非常年青的教会。对他们来说,一切的经验都是新的。他们一无所有,所以亦不怕失去什么。然而,到了第十三章,她们已成了一间庞大和著名的教会。她们终于成功了,她们在讲道、领导和教导各方面,都有美好的见证。因此,他们此刻的损失便可以很沉重。
若我们来到使徒行传第十三章,我们就很难作出改变。我们一无所有的时候要改变是一回事;我们成功的时候要改变又是另一回事。但安提阿的信徒之所以能建立一间成功的教会,完全是因他们在获得成功的时候,仍然愿意作出改变。若以这个角度来看,历史将会对某些看似成功的教会——特别是在成功之后,便完全安顿下来的教会——作出另一个裁决。有些教会可能因为最初聆听神的吩咐,过着「开荒者」的艰苦生活而感到疲累,因此,当她们取得成功以后,便选择安顿下来。只是,当这些教会这样作时,她们的将来便是没有保证的。
然而,这正是「万国商业机器」的格什能进场的时候:
「你要保持成功,就—–不可只懂怀缅昔日的成功,相反,我们要放眼前望,,,这样,你的目光便只会集中在那些使你保持谦虚、进取和敏锐的挑战上。」
正因安提阿教会能够保持「谦虚、进取和敏锐」,因此,虽然她获得了空前的成功,但当她听见神在使徒行传十三章的吩咐时,她仍能立即作出回应。对教会来说——尤其是成功的教会,这肯定是一项困难而富挑战性的功课。
我们在使徒行传十一章中看见,因着平信徒的顺服,安提阿教会才得以诞生。在同一章,因着巴拿巴的顺服,保罗才得以参与事奉。在使徒行传十三章,因着整间教会的顺服,宣教运动才得以开展,数以万计的人才因此得以进入神的国,而无数的教会亦因此得以在世界各地建立起来!顺服改变了世界,若然没有顺服,一切便都不会发生。
在使徒行传第十一章(第一阶段),我们看到的,是一间奇妙而荣耀神的教会的诞生;但是,到了使徒行传第十三章(第二阶段),我们看到的,却是一间改变世界的教会的诞生。第十三章的教会,已不再是第十一章的教会了。我们若然不肯改变,或只在第十一章的日子才愿意改变,那么,神的使命便不可能有完成的一天。
「主啊,求祢使我们成为安提阿的信徒和教会,随时愿意遵从祢的吩咐去作出改变。父啊,求祢使我们不再只懂怀缅过去,让我们在这世代中,常存谦虚、进取和敏锐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