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3斯托得-使徒行传
c.彼得为耶稣作见证(二22~41)
明白五旬节的最佳途径,不是透过旧约的预言,而是藉着新约的应验;不是透过约珥,而是藉着耶稣。当彼得召唤以色列人听他说话时,他首先说的是拿撒勒人耶稣,然后他将耶稣的一生分成六个阶段,逐一述说:
(i)他的生平及事工(二22)
他是一个真正的人,但同时,神也透过超自然的工作,将他证明出来;这些超自然的工作有三个名称:异能,或是“能力”(dynameis的字面意思,其性质是表明神的大能)、奇事(terata,其效果是引起惊讶),及神迹(sēmeia,其目的是表征真理,或将真理具体化)。神藉着他公开地(在你们中间)施行这些工作,这是你们自己知道的。
(ii)他的死(二23)
彼得说这人被杀是有两个原因:第一,因为他被交与人;这里说的不是犹大将他交与人(虽然在形容他出卖主时,路加用了同样的动词),而是按着神的定旨先见。第二,藉着无法之人的手(大概是指罗马人),把他钉在十字架上杀了。因此,同样一个事件——耶稣的死——同时源自两个因由:一是神的意旨,二是人的邪恶。在这里,“赎罪”的教义仍然未完全发展出来,但我们已经可以看见一个观念的出现:藉着耶稣的死,神救赎的目的被成就。
(iii)他的复活(二24~32)
神却将死的痛苦解释了,叫他复活,因为他原不能被死拘禁。大卫指着他说:我看见主常在我眼前;他在我右边,叫我不至于摇动;所以我心里欢喜,我的灵(原文作舌)快乐;并且我的肉身要安居在指望中。因你必不将我的灵魂撇在阴间,也不叫你的圣者见朽坏。你已将生命的道路指示我,必叫我因见你的面(或作叫我在你面前)得着满足的快乐。“弟兄们!先祖大卫的事,我可以明明的对你们说:他死了,也葬埋了,并且他的坟墓直到今日还在我们这里。大卫既是先知,又晓得神曾向他起誓,要从他的后裔中,立一位坐在他的宝座上,就预先看明这事,讲论基督复活说:他的灵魂不撇在阴间;他的肉身也不见朽坏。这耶稣,神已经叫他复活了,我们都为这事作见证。(二24~32)
他原不能被死拘禁(24节;彼得指出:在道德上,这是不可能的,但他没有解释为什么)。因此,虽然人杀死了他,神叫他从死里复活,因而将死的痛苦解释了。“痛苦”原来的意思是“生产之痛”,以致他的复活被描绘成一次重生、一次由死亡进入生命的新生。
跟着,彼得藉着诗篇十六8~11节去证明耶稣复活的真确性。他说诗人早已预言耶稣的复活。当大卫说神必不将他的灵魂撇在阴间,也不叫他的圣者见朽坏(27节)时,他不可能是在说自己,因为大卫死了,而且被埋葬了,他的坟墓仍然在耶路撒冷(29节)。作为一个先知,他记起神曾应许要立一个出类拔萃的后裔,把他放在王位上44,于是他讲论基督复活(30~31节)。对我们来说,彼得引用旧约经文显得有点奇怪,但我们必须记住三点:第一,所有的经文都为基督作见证,尤其是为他的死、复活及普世性的宣教事工作见证45。耶稣在他复活前及复活后都提过这事。因此,第二,因着耶稣复活后的教导,门徒很自然的会这样认为:旧约圣经作者所提的、神的受膏者或君王、大卫和他的后裔,都在耶稣里得到完满的成就4。这是杜鹏特(DomJacques Dupont)所称的“早期基督徒释经学中革命性的、有关基督论的特质”47。第三,当这一个基础成立时,每一个基督徒都可以像彼得引用诗篇十六篇一样地引用旧约;这种引用方法,“从逻辑的角度看,是严谨而精确的,从内证的角度看,是连贯而一致的”48。
在引用了诗篇十六篇,以及将它应用于耶稣的复活后,彼得说:神叫这耶稣复活了,我们都为这事作见证(32节)。由此,使徒口述的见证和先知用文字记下的预言被联合起来。另外一种说法是:旧约及新约的圣经相辅相成地为基督的复活作见证。
(iV)他被高举(二33~36)
彼得现在由耶稣从死里复活转至他被高举,并坐在神的右边。在这至为荣耀和拥有绝对权柄的位置,耶稣从父那里接受了被应许的圣灵,他现在将圣灵浇灌下来。
他既被神的右手高举(或作他既高举在神的右边),又从父受了所应许的圣灵,就把你们所看见所听见的,浇灌下来。大卫并没有升到天上,但自己说:主对我主说,你坐在我的右边,等我使你仇敌作你的脚凳。故此,以色列全家当确实的知道,你们钉在十字架上的这位耶稣,神已经立他为主,为基督了。(二33~36)
彼得再一次以一段合适的旧约经文来支持他的论点。正如他先前将诗篇十六篇应用在弥赛亚的复活上,他现在将诗篇一一O篇应用在弥赛亚的升天上。大卫并没有升到天上(34节),一如他没有复活,他的身体没有被保存,以致它不会朽坏一样。他所指的“我主”是那位耶和华定意要他坐在他右边的那位。耶稣早已将这一节经文应用在他自己身上49,如保罗及希伯来书的作者后来所做的一样50。彼得的结论是:全以色列都要知道,这位他们所拒绝及钉十架的耶稣,神已经叫他成为主和基督。这当然不是说耶稣在他升天时才成为主及基督,因为在他整个公开传道事工的过程中,他一直都是(而且也宣称自己是)主和基督。耶稣早已拥有主和基督的身分;只不过,在被高举后,他拥有这两重身分的实质和权柄。
(V)他的拯救(二37~39)
路加继续描述群众如何回应彼得的讲道。
众人听见这话,觉得扎心,就对彼得和其余的使徒说:“弟兄们,我们当怎样行?”彼得说:“你们各人要悔改,奉耶稣基督的名受洗,叫你们的罪得赦,就必领受所赐的圣灵;因为这应许是给你们和你们的儿女,并一切在远方的人,就是主我们神所召来的。”(二37~39)
觉得扎心,即是被罪谴责、被良心责备。彼得的听众感到非常焦虑,于是问他,他们该做什么(37节)。彼得回答说,他们必须悔改,他们要完全的改变他们对耶稣的看法和态度,并且要奉他的名受洗。受洗对犹太人来说是一种羞耻的行为,因为他们认为只有外邦人才需要受洗;还有,他们要奉耶稣的名受洗,而这人是他们曾经拒绝过的。他们这样做是一种公开的标记,表明他们的悔改,以及他们对他的信靠。虽然彼得没有特别呼召群众决志相信主,但经文让我们看到,他们的确相信了,因为在第44节,他们被称为“信的人”。但无论如何,悔改与相信是互相扣结的,一个人不可能离弃罪而不归向神,反之亦然(参三19)。“悔改”和“相信”都在“奉主的名受洗”这行动中表现出来,也就是“凭着他的权柄,承认他的宣称,顺服他的教导,成为他的仆人,倚靠他的恩慈”51。
由此他们可以从神那里白白的得到两样恩赐:罪得赦免(包括拒绝的神基督的罪)以及圣灵的恩赐(圣灵让他们经历重生,住在他们里面,叫他们合一,并且更新他们的生命)。他们不应该以为五旬节的恩赐只是为使徒,或是为那一百二十个等待了十天、等候圣灵降临的人所预备;圣灵也不只是为任何享有特权的人,或是某一个国家、某一代人所预备。在赐下这恩赐时,神并没有作这些局限。相反的(39节),这应许——或是圣灵的“恩赐”和“洗”(一4,二33)也是为他们(那些听彼得讲道的人)和他们的儿女(下一代和以后的数代)、为所有住在远方的人(当然包括散住在不同地方的犹太人,或许也包括以后有机会听信福音的、远方的外邦世界52);诚然,这恩赐是为所有(没有例外)神呼召的人而预备的。每一个神藉着基督所呼召的人都能得到这两样恩赐。正如神所呼召的人来自四面八方,神所颁下的恩赐也是随着他的呼召赐给不同的人。
(vi)他的新群体(二40~41)
路加说这不是彼得讲道的结束,他还用了许多的话作见证和劝勉他们。他作见证和劝勉的主要内容是:“当救自己脱离这弯曲的世代。”(40节)就是说,彼得不只要求他的听众私下作个人的归主决定,更要求他们公开的与其他信徒认同。委身于弥赛亚即表示委身于弥赛亚的群体,即教会。诚然,他们需要转变群体,将他们的归属感由一个旧的和会朽坏的群体转移到一个新的和得救的群体中去(47节)。
路加继而记录了群众对彼得的劝勉的反应。群众的回应是令人震惊的:许多人领受他的话(即是悔改和相信),因而受洗。在那一天,门徒约添了三千人(41节)。在耶路撒冷,基督的身体倍增了二十六倍,由一百二十增至三千一百二十。根据彼得的应许,他们都必然已得到罪的赦宥,及领受了圣灵,虽然这一次并没有任何超自然的现象。最少路加没有提及任何风、火,或说别国语言的现象。
d.适用于现今世代的福音
在前面我们已看见过,彼得集中地讲述基督,并将他的一生分为六个阶段:(i)他是一个人,虽然神藉着奇事将他证明出来;(ii)他被邪恶的人置于死地,虽然这是按着神的定意;(iii)神叫他从死里复活,如先知所预言和使徒所见证的;(iv)神将他升为至高,叫他坐在自己的右边,从那里,他浇灌了圣灵;(V)对那些悔改、相信和受洗的人,他赐下赦免及圣灵;以及(vi)他因而将他们引进他的新群体里面去。
曾经有许多人尝试重组这些材料。在这里特别要提的是陶德(C.H.Dodd)在伦敦大学英皇学院所讲授一系列著名的演讲。演讲的主题是彼得与保罗的宣讲(kerygma),和他们的相同之处。这些演讲结集成书,书名是《使徒的讲道及其发展》(TheApostolic Preaching and its Developments)53。他将彼得的讲道作了以下的撮要:(i)应验的时代,即弥赛亚的时代,已经来临;(ii)这是经由耶稣的事工、死及复活而产生的,正如圣经所见证的;(iii)耶稣被高举,他以“主”的身分坐在神的右边,并且成为新以色列的头;(iV)圣灵在教会中的工作表征基督现时的能力和荣耀;(V)在很短的时间内,弥赛亚的时代将要达致圆满,而那时基督将要再来;以及(vi)“赦宥”和“圣灵”都要赐给那些悔改的人54。
今天,我们所面对的挣扎是:如何能够一方面忠于这个使徒所宣扬的福音,而另一方面也用一种适当的方法将它表达出来,使活在现今世代的人能够对福音产生共鸣。很显然,像使徒一样,我们必须将焦点放在耶稣基督身上。彼得的开始〔“请听我的话:这耶稣—–”(22节)〕,也应该成为我们的开始。我们不可能传扬福音但却不宣扬基督。但如何做呢?我自己觉得有一个方法很能够帮助我成为忠心的见证人。这方法是将使徒的信息表达于以下的架构里:
第一,福音的事件,就是指耶稣的死和复活。没错,彼得提到耶稣的生平及事工(22节),继而谈到他如何被高举(33节);另外,他也谈论到他要回来作审判官。使徒们觉得他们可以自由地忆述他救赎的工作,但是,他们将焦点集中于十字架及主的复活上(23~24节),表明这两件事是历史事件,而且也是重要的救赎事件。虽然完整的赎罪教义仍然未被完全的发展出来,但它的雏型却可以在使徒的讲道中看到。他们提到神的定旨先见(23节)、受苦仆人的经文(三13、18)、“木头”(耶稣被神咒诅的地方;五30,十39,十三29)55。此外,主的复活也有其救赎的重要性,藉着它,神倒转了人在耶稣身上所定的罪,将他从一个咒诅之处抢夺出来,而将他高举至一个荣耀的位置上。
第二,福音的见证人。使徒们未曾抽象地宣讲耶稣的死和复活,而是在圣经的亮光及历史的背景下传讲他的死和复活。他们用两重证据去证明耶稣,以致从两种见证人的口中,真理可以被建立起来。第一种见证是旧约圣经,是耶稣所应验的。在使徒行传二章,彼得引用诗篇十六篇、一一O篇及约珥书二章来支持他有关耶稣的复活、被高举,及赐下圣灵的教导。第二种是使徒们所作的见证。“我们为这事作见证”,彼得不断地重复这话(如:二32,三15,五32,十39及下),而亲自见证耶稣这事实,是成为使徒不可或缺的条件。因此这一位基督有两重的证据为他作见证。我们没有权利去传讲一位我们想像的基督,我们甚至不应该专注于自己的经验,因为我们不曾亲眼见过在历史上出现的耶稣。我们的责任是传讲旧约和新约圣经中那位真实的基督。为他作见证的主要见证人是先知和使徒;我们的见证永远是次于他们的见证。
第三,福音的应许。福音是好消息,不单因为耶稣已经作过的(他为我们的罪死,神叫他复活,都是照着圣经的应许),更因为耶稣因着自己的死和复活而能够赐给人的东西。对那些向他作出回应的人,他应许要赐给他们罪的赦宥(抹掉过去的一切)及圣灵的恩赐(使人得着新生命)。这两项恩赐连结起来,成为许多人所寻求的自由:从自责、污秽、审判和自我中心中释放出来,而且能成为神所创造和原本要他们成为的人。“罪得赦宥”和“圣灵”就是“救恩”,这两者在“受洗”这行动中表明出来,“受洗”就是罪的除去和圣灵的浇灌。
第四,福音的条件。耶稣基督愿意将他的恩赐赐给我们,但不是没有条件的。福音所要求的,是一种革命性的转变:离开罪,转向基督。这种转变包括内在的悔改和信靠,以及外在的受洗行动。当我们奉那位我们曾弃绝的基督之名受洗时,我们是公开的表明,我们已悔改,而且信靠他。再者,藉着同样的悔改、信靠和受洗,我们改变效忠的对象,因为我们已被引进耶稣的新群体中了。
这是一个包括四方面的信息:两桩事件(基督的死及复活),是由两种见证人(先知及使徒)见证出来的;基于这两桩事件,神作了两个应许(赦宥及圣灵),是有两个条件的(悔改和信心,以及受洗)。我们没有权利将使徒传下来的这福音解体:譬如宣讲十架,却不宣讲复活,或是提及新约却不提及旧约,或是告诉人赦宥的真理但却不说及圣灵,或是要求人要信靠主但却不要求他悔改。圣经里的福音是整全的。
单是“宣讲耶稣”并不够,因为今天不同的人提出不同的“耶稣”。可是,根据新约的福音,他是历史性的(在历史的范畴内,他真正活过、死去、复活而且升天)、神学性的(他的一生、死亡、复活及升天,都有救赎的意义),以及当代性的(他活着并作王,而且将救恩赐给那些肯回应他的人)。因此使徒在三个层面上述说耶稣的故事:一、这是一件历史的事件(是他们亲自目睹的);二、这事件具有神学意义(由圣经所诠释);三、这是当代的信息(叫人明白他们有作决定的需要)。今天,我们同样有责任在这三个层面上讲述耶稣的故事:它是史实,是教义,是福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