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客旅
第十一章:回瑞典探亲
回复康师母的信件实际上并不那么容易。卡尔接连到中缅边界陇川户撒和腊撒(Lahsa)的两个村子去了好几趟,想看看能否在那里租一处屋子,或购买一块土地建教堂。这可不是件容易的事。好不容易有一个人愿意租房子,卡尔却发现房子的环境实在太差。
搬到木城坡和李崇德牧师夫妇一起同工,虽然得到富能仁牧师的支持,但两人还是担心有可能让事情复杂化。在瑞典家乡,教会牧者们对云南的福音工作该如何开展意见分歧,消息传到云南,又造成了宣教士之间的纷争。
依哈拿和卡尔的意思,他们更愿意在山里找一处合适的地方建教会,和村民们住在一起,给他们传福音。基于这个原因,他们觉得有必要回家一趟,和教会牧长当面商议这个问题,同时让牧长们了解云南福音工作的真正需要。
他们把自己的想法写信告诉家乡教会,很快收到热情洋溢的回复:欢迎他们回去。
两人决定回家一趟。需要准备的事情太多,哈拿时间不够用,她的朋友艾琳娜主动为哈拿和两个孩子各做了一件新衣服。由于已经有好一段时间没有收到来自家乡教会的奉献,他们的钱也所剩无几(1929年,纽约股市崩溃,引发世界经济大萧条,瑞典和其他西方国家一样,失业率创了新高)。为凑足旅行费用,他们只能把自己的贵重物品卖给中国人。卡尔反复和船运公司商榷最低价位的船票。最后,他们选择了挪威威廉森(Wilhelmsen)船运公司,从仰光到奥斯陆船票打9折。
1932年12月13日,卡尔一家离开腾冲。临行前,所有的朋友都赶来与他们道别。艾琳娜则采用中国人的习俗,一直把他们送到梁河。到了梁河,卡尔一家绕道进山,前往户撒村。卡尔希望哈拿也看看他们回来后有可能建教会的地方。
离开户撒后,他们一家跨越中缅边境。来到缅甸八莫的那天,正赶上除夕夜。尽管卡尔害了疟疾,还是强忍着不适出去给哈拿和孩子们买圣诞礼物。晚上,按照瑞典人庆祝圣诞节的习惯,他们互换礼物。圣诞节那天,他们参加了美国浸信会的敬拜活动。
他们收到一份电报,通知他们所乘坐的轮船要到1月15日才能抵达。
1月9日,他们乘船沿伊洛瓦底江离开。在船上,他们家有一个客舱,可以自己做饭。江水流经岩石耸立的两岸,翻滚湍急。他们一次次看到岸边善族人的村子从眼前掠过。船在一个码头停泊下来,卡尔上岸买了香蕉和几个菠萝。次日他们换乘一艘汽艇继续前行。撒母耳和大卫别提有多高兴,他们整天逗船员关在笼子里的两只兔子开心。
在缅甸北部城市曼德勒,他们有足够的时间到处转转,看看皇宫和寺庙。在那里,他们又换乘火车驶向仰光。卡尔订的是二等车厢,但令他们又惊又喜的是,美国浸信会的朋友已经帮他们换成了一等车厢。
在仰光,他们住在美国浸信会的客房。卡尔坐人力车到市内去办事。在那里获知他们的船要到1月17才能到。因为时间充裕,他来到一个叫怀特威(White Away)的百货商店,小心翼翼地为家人挑选一些最便宜的物品。商店老板看到卡尔这个样子,打趣他说:“先生,你看起来可不像住在这里的美国人富裕喔!’”
第二天,他们一家人坐人力车在城里转了转。他们游览了仰光苏雷宝塔(Sule Pagoda),按照规矩,进入宝塔前他们得先脱下鞋子才能进去。
另一天,他们去到闹市区,见到当地的几位显要人物,他们还遇到来自阿富汗的阿里王子(Ali Khan)。
礼拜天,他们全家被邀请到3个不同教会——浸信会、基督教救世军和卫理公会——的主日崇拜上作见证。在卫理公会,牧师请卡尔分享他在中国青年人中事工的见证。第二天,卫理公会的牧师来客栈拜访他们,卡尔给他讲了神呼召自己来中国传福音的详细经历。
1月18日,他们登上司拉号轮船(SS Simla)。船上很干净也很舒服,船员非常有礼貌,乐于助人。第一个停靠站是印度的加尔各答。靠近海岸时,他们看到岸上有许多麻料布匹加工厂。船在乔治王(King George)码头停泊,要等到2月4日才启程。加尔各答市中心离码头还有40公里到50公里路程。
在加尔各答等待的日子,卡尔又带全家人观光了一番。他们去到植物园,在年代久远、巨大无比的菩提树下喝椰树汁。然后坐大巴环城游览,参观维多利亚纪念馆等著名景点。
他们在海滨空地漫步,注意到对面一条街上坐着成群的乞丐。这个景象和他们所走的这条街形成鲜明的对比。他们这条街是富人街,在加尔各答,穷人不允许进入富人区。
卡尔还去参观了克尼德教堂(the Kjernande’s Church)。约翰·克尼德(Johan Zacharias Kjernander)1711年出生于瑞典,1740年,他29岁时,来到孟加拉宣教,是第一个去孟加拉宣教的新教徒。克尼德教会现在属于英国圣公会。除了那些由克尼德亲自安装在教堂上的窗户外,已经没有什么东西能让人记起克尼德了。这里的每一扇窗户上都刻着几句经文:“我要叫你得人如得鱼”“我要升上去见我的父亲,也是你们的父亲”“我就是好牧人”等等。
卡尔觉得这些旧式的彩绘玻璃看上去非常好看。但在接连探访几个教会后,他却发现这些教会缺乏灵命——改变这个城市的力量。
卡尔回到船舱后,发现两个儿子都在闹肚子。船长是一位仁慈的长者,他既是船长,也是船上的医生。他诊断后发现两个孩子肚子里都有蛔虫。次子大卫在吃了打虫药后不久,体内排出43条虫子,最长的一个有18厘米。
市内正在闹天花,船上的每个人都必须接种。
2月5日,司拉号驶离加尔各答。在下一个停靠站,小贩坐着帆船兜售花生米和水果。食品被装在篮子里,抬到甲板上来。然后,船继续航行。
2月9日晚,他们抵达印度马德拉斯。船在这里停留两到三天。卡尔带孩子去看了水族馆。
船在锡兰(现在的斯里兰卡)东岸平静的海面上航行。下一个停靠站是科伦坡(Colombo)。卡尔一家坐小汽车游览,陶醉在城市的美景之中。
他们继续前行到亚丁湾(Aden,也门人民共和国首都)。只有在观看海豚和飞鱼时,海上的平淡才被打破。
2月22日,他们经过非洲东海岸的瓜达非角(CapeGuardafui,非洲索马利亚东北部一海岬,在亚丁湾南端入口处)。第二天晚上他们到了亚丁,从那里他们横渡海湾到法国人曾经的殖民地吉布提(Djibouti,非洲)。他们在船上唯一能看到的就是岸边的红色沙丘。当他们驶到红海(Red Sea),天气变得狂暴起来。但他们的船非常平稳。他们经过十二门徒(Twelve Apostles)——一群在海水里的岩石。3月1日,一个暴风沙的夜晚,他们抵达苏伊士(Suez,埃及)。14艘游轮组成航队正在等候穿行海峡,静待沙风暴停下来。但是由于一艘轮船卡在海峡中段,拖延了好几个小时的通行。当司拉号抵达塞得港(Port Said,埃及港市),夜色已经非常深了。
他们刚到地中海,就遭遇到一场剧烈的暴风雨。大家都在晕船。哈拿和孩子们整天躺在铺位上。天气平静了几天,却又掀起了另一场恶劣的风暴。经过西班牙海岸,他们看见山上的积雪,难怪天气这么冷!卡尔患上疟疾,他们又一次晕船,因为海浪拍打着甲板,海水像沸腾的热水一样翻滚着。船长说自从他3年前加入司拉号就没有见过这么大风浪。
3月14日,他们抵达比利时的安特卫普(Antwerp,比利时),比预计的晚了两天。这时他们已经离开腾冲3个月了,但好在终于离家不远。再次看到落尽叶子的光秃秃的树木,他们感到非常惊奇。泥土的芬芳和春天的气息让他们明白充满希望与生机的春天马上就要到了。在安特卫普,一封来自瑞典的信件正等着他们。在这几天,他们探访了挪威和瑞典的教堂,还去了一个由斯坎迪亚路德宗教会管理的“渔夫福音之家”。3月24日,轮船在德国西北部的不来梅(Bremen,德国)停靠。他们第一次看到了纳粹党十字记号的旗帜。在汉堡(Hamburg,德国),他们带孩子们去了哈根贝克(Hagenbeck)的动物园。在旅途中,卡尔在加尔各答买了本德语《圣经》,后来就一路看德语《圣经》练习德语。眼下他的德语用起来还是比较轻松。
1933年4月1日,经过了3个半月的航行,终于抵达奥斯陆(Oslo,挪威的首都)。因为瑞典一间教会为他们一家奉献的航运费还没有交给航运公司,他们不得不在船上再多待一天。事情解决之后,他们赶上回家的火车。火车驶近Kumla小镇时,他们发现他们坐在一群年轻的基督徒中间,这些年轻人正在去参加一个有关中国的福音大会。他们唱着歌,赞美主直到Kumla,站上已经有一群人正等着欢迎卡尔和哈拿回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