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人如何改变
第10章:为什么你会被缠累?
——荆棘篇(下)
为什么我会犯罪呢?如果你是基督徒,相信你一定不能回避这样的问题,或者说,相信你也不能只是寻求一个简单的答案,敷衍了事。为何当儿女不愿意做一些家务时,作父母的会焦躁、生气呢?为何一个男人或女人会禁不起同事的献媚或性诱惑呢?为何青少年对朋友的冷淡与回避,会感到如此失望与生气?你所做的事情,究竟是出于什么原因?它似乎看起来是一个再简单不过的问题,其实并不简!
你所面对的问题,就像一个医生面对病人所要做出的反应一样,先要诊断症状在哪里。事实上,你如何回答这个问题,将会决定你所认定的治疗病症的方法。假如医生的诊断是某处有炎症,那么她就会开一些抗生素:如果她的诊断是癌症,那么她就会让你去做放疗或是化疗。只有正确的诊断,这些治疗才可能奏效。如果诊断是错误的,接下来的治疗很可能会带来很大的痛苦,甚至是致命的结果。同样的,当我们关注属灵健康的状态时,若是误诊了,可能会导致同样致命的后果。或许刚开始时,事情看起来有所改变,但是随着时间推移,病症会更加严重。
在上一章,我们探讨了因为罪的缘故,我们身陷缠累的多种不同原因。在本章,让我们来看看我们为什么会犯罪。你对这个问题的答案,会决定你所采用的治疗方法是什么。圣经中诊断的方法能直接穿透一般世俗那些表面的理论,甚至也能穿透许多基督徒的论点。如果我们真想找到治本的方法,我们需要圣经里清楚与正确的眼光,来帮助我们看见我们所做的事情,究竟是出于什么原因。
我们若想有效帮助别人,我们所提供的建议必须带着能力及智慧的答案。就拿玛丽和乔这对夫妇来说,他们已经结婚二十二年了。在这些年的婚姻生活中,玛丽渐渐觉得她被压得喘不过气来,几乎就要崩溃了。当他们讲述这段婚姻时,我很明显地发现,玛丽事实上是嫁给了一个脾气相当暴躁的丈夫。在他们结婚之前,乔从来没有显示出爱发脾气的模样;但结婚之后,乔就像完全变了一个人一样。蜜月还没结束,乔就第一次向玛丽发脾气。那不是一个令人愉悦的情形,但玛丽以为这只是乔准备这场婚礼压力太大所致。几个星期后,乔因为下班回家后晚餐有点冷了,又向玛丽大发雷霆。就这样,往后的二十二年中,乔不断地在一些日常生活中渐渐失去在婚姻里该有的样子;而初婚之时大发雷霆的状态,只是开始而已。因此,孩子们在一个需要随时提防父亲会爆发坏脾气的家庭成长;同时,惧怕与苦毒也伴随着孩子们成长。二十二年过去了,不管是许多牧者介入,还是心理辅导,乔和玛丽的家庭始终摇摇欲坠,他们的婚姻眼看就要走到尽头。靠着神的恩典,他们仍然继续寻求帮助。但是,他们的婚姻被充满愤怒的丈夫及被恐惧、苦毒缠身的妻子所破坏;景况相当糟糕。
这对夫妇之所以愿意这样多年寻求帮助,我们应当归功给乔。但可悲的是,所有对他坏脾气的诊断,都不够深入。所以,毫无疑问,这些治疗的方法都没能给予他有效的建议,以至于他的改变无法维持久长。有一小段时间,乔可以耐着性子不发脾气,但是维持不了很久,乔的脾气又爆发了。现在,他已经对寻求外界的帮助绝望了,干脆又恢复到从前的老样子。然而,这无法改变他的罪已经伤害到周围其他人的事实。面对困境,由心中的荆棘丛所结出的果实就是这样。这么多年来,给予乔的不同诊断与治疗都证实了,这些不仅没有效用,也无法产生真实的改变。下面,让我们来看看当前社会对这类问题最常见的几种诊断和治疗。
为罪找寻合理的借口
他人的错
在过去这些年中,乔对自己的坏脾气总结出一个结论,那就是他娶错了老婆。玛丽对他很冷淡,并且避免和他谈话;但他总是觉得玛丽并没有尽到百分之百的努力。她很随性,又不会妥善安排事情。乔的结论是,如果玛丽没有老是躲着他,并且好好管理这个家,让所有事情都井井有条,他易怒的问题就可以解决了。而事实上,玛丽过去二十几年来,一直都在这方面下功夫。的确,当孩子们非常需要她时,她实在忙不过来,家里难免零乱。那时,乔就开始烦躁,抱怨玛丽不会好好做家事。这也是事实,与乔相比,玛丽的本性是个缺乏管理技巧的人。时间久了,她甚至开始认定,自己是这一切问题的根本原因。每当乔发怒时,玛丽的罪疚感和失败感就一次次啃噬着她的心。她付上双倍的努力,尽力把家中打理好。因为乔说,除非她把家中整理好,他才会变成一位更和善的人。乔还告诉她,她需要好好学习怎样处理冲突。但是乔自己看不见,他根本不是一位你会想坐下来跟他好好谈一谈的人;因为只要一拉开嗓门,他就会高声斥责,在吵架中占上风。
他们的牧师曾经建议玛丽求教于那些比较擅长管理家务的人。这位牧师认为这样会给双方减少一些压力,他们之间的关系或许会趋于和缓。教会里自发组成家政小组,每周到他们家帮助玛丽清洁、吸尘,将家里收拾整洁:他们还帮助玛丽制定一周的食谱。这个办法刚开始似乎奏效,但是后来乔却变本加厉,对这些自发帮忙的弟兄姐妹更加需索无度、蛮横无理。他有一种不可思议的能力,总是有办法依据他个人的偏好,在房子里四处找到不够干净、整齐的地方。有几次还打电话给牧师,抱怨这些来帮助的人没有善尽职责;他甚至建议牧师遴选其他一批弟兄姐妹来帮忙,还列出了一张名单,写下他认为在教会中善于操持家务的姐妹。更不可思议的是,教会居然还按照他的要求办到了。起先他说的方法似乎管用,但没过多久,乔对他亲自挑选的这一批人,又变得不满意了。因此,玛丽一下子又成了问题的焦点。乔对她说:“都是因为你,要是你懂得把家里打理得井井有条,我们就不需要这些人到我们家里来帮倒忙了。她们根本就不知道自己在做什么!”
见到这些解决办法渐渐失效,牧师又建议找其他人来帮忙,好让他们在沟通上作一些调整。当他们第一次与辅导员见面时,乔用令人难以置信的方式,铿锵有力地诉说玛丽诸多失败的地方。乔把整个时间全部占用,仔仔细细列举了玛丽如何不懂得沟通技巧、如何缺乏解决冲突的能力。可想而知,玛丽因此获得了很多改进沟通方式的建议。辅导员告诉她:“回答柔和,使怒气消退。”(参考《箴言)十五章1节)所以,玛丽开始学习如何坦诚沟通,并用最委婉的方式表达她的想法与意见。谁知道,这样一来,乔的怒气越发暴躁。他抱怨玛丽不顺服丈夫的带领,故意挑起争端。第一个月还没过完,众人的努力都付诸东流了。
其实,乔的问题和《创世记》第三章一样,渊源已久。当神呼叫亚当,并叫他解释原委的时候,他口中的第一句话就是:“你所赐给我、与我同居的女人,她把那树上的果子给我,我就吃了。”当人类几千年来面对罪时,我们用得最自然最舒适的解释,就是推卸责任。“我的问题都是因为你,因此你需要改变。如果你变好了,我就会变好了。”很明显,这样的诊断不够深刻。
原生家庭的错
另一个解释我们的罪最常用的诊断,就是归咎于过去。我们常听到这样的借口:“我之所以会有这种行为,是因为我在不健全的家庭长大。”如果这个假设成立,我们每个人都可以适用这一套招术;因为我们每个人都成长于充满罪人的家庭里,而这些罪人或多或少都曾得罪过我们。在乔和玛丽的个案中,乔小时候受到许多体罚,甚至还曾被性侵,但这些问题从来没有被乔处理过。乔从小生长的环境,就是父母亲常常大声争吵,冲突不断;而玛丽的家庭,则是安安静静、尽量避免冲突。乔能够很快指出玛丽家庭中不愿面对问题的缺点,而这样的指正使玛丽更加害怕直接面对乔易怒的问题。乔还把他的问题归咎于他孩童时期的经历。他说:“我父亲就是一个爱发脾气、动不动就高声大吵的人。我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下长大的,所以让我不大声讲话很难。”
紧接着,乔可以不用任何喘息的时间,把责任全都推卸在玛丽身上。“她的妈妈就是一个完全不懂打理家务的人,而且总是躲着她的丈夫。玛丽简直和她妈妈一模一样。”乔相当擅长将自己的问题归咎在别人身上。这些他列举出来的事情不仅解释了他为何常常勃然大怒,还为乔的行为找了一大堆借口。乔这样说:“至少我不会像当年他们对待我那样来对待你。”“我比我父亲好多了。”“至少,我还在寻求帮助吧!”这些说法让乔看起来像是一个好人,并将怪罪的矛头指向别人。
每当乔谈起他的原生家庭,通常都会变得情绪激动,有时候还会流下眼泪。玛丽得到的忠告,都是尽量同情乔在孩童时期所经历的痛苦,并且避免去碰触那些敏感的按钮,免得引起他情绪失控,大发雷霆。玛丽尽了许多努力,用良善、耐心来对待乔。但是,当她安安静静不讲话时,乔会抱怨她冷漠;当她试图表达自己的意见而与乔沟时,乔又说她太固执。将他们的问题归咎于彼此生长的家庭,是一种过分简化的诊断;此外,若将这样的诊断视为乔常发脾气的原因,无怪乎这样错误的诊断与治疗的方法无法维持长久。
“今天不是我的好日子!”
这个解释同样把自己应当承担的责任,转嫁到其他事物上,只不过换个手法罢了。在这个例子里,我真正的问题是因为我生活上的困难。乔常常抱怨,说“今天不是我的好日子”、工作不顺、没钱等。有一天他下班回家,居然把情绪失控归咎于交通堵塞。“我刚刚要转弯,有一辆车子竟然直接插到我前面,我一下子就光火了!”当他见到玛丽时,他开始把她三周前所发生的旧账翻了出来,对着她大吼大叫。最后,当他终于承认自己有些过分时,他责怪那位插队司机。他虽然向玛丽道歉,但是他从来没有对自己的行为承担过责任。
“是我的身体叫我这么做的!”
在现代医学的伪装之下,渐渐流行一种普遍的说法:身体上的软弱有可能成为犯罪的起因。乔常常把他的易怒归咎于睡眠不足。
假如他没有按时吃药,他就把这个当成他情绪失控的主因。虽然身体不适有可能更容易使我们对困境产生负面反应,但是圣经从来都没有允许我们把心里的罪归咎到身体上。现代医学的研究成果,充其量只是对所谓“病症”的模式进行一些推理和臆测。即使医学试图从生理角度,寻找易怒的情绪及犯罪的原因,它们也不会成为导致某种行为的主因。医学研究的成果最多是帮助我们了解,为什么某些人会比较倾向于某些特定的挣扎。
还有许多其他例子,都是以“炎热”的处境作为借口的错误诊断,以及错误的解决方式。以上列举的几项,是被用来解释行为最普遍的借口。尽管外在环境有可能对我们的生活产生相当大的影响,我们不应当忽视它的存在;但是圣经告诉我们,这些影响力只是营造了一些容易犯罪的机会而已,而不是你犯罪的导因。生活中的艰辛不能使我们犯罪。我们的成长背景、人际关系、外在环境、身体状况等问题,会制造机会或场合,让我们内心的状况在我们的思想、言语和行动中充分表达出来。所以,我们的心才是导致我们回应的真正主因,而心也才是属灵争战的真正所在。
警诫的话语
或许你已经发现了一条共同的线索:这些为我们带有罪性的反应所作出的解释(借口),全都着重于外在的条件。在乔的个案中,所有那些失去效用的诊断将生活中的炎热(外在环境)变成为乔犯罪的原因。因此,一点都不让人惊讶的是,解决办法自然指向如何改变外在环境。如果他人是导致我犯罪的原因,那么我只需要改变他人,或是努力躲避他人就好了。如果我真正的问题是因功能不健全的家庭所导致,那么我只需要与这个家庭保持距离,或再找一个人“重新养育”我就好了。如果我真正的问题是苦难,那么我的解决办法就是竭力去追求舒适的生活,永无止境。如果我真正的问题是由那些未被满足的“需要”而来,那么解决办法就是填满我里面的缺乏就好了。如果我真正的问题是因为我的身体状况所致,那么我就可以去睡个觉,或是找到对的药物,让身体恢复正常就好了。
我们不可以忽视外在环境对我们生命所产生的影响,也不可以轻视所经历的苦难。这也是为什么我们在第七至八章中,用很大篇幅来探讨苦难的问题。在圣经里充满了很多在困境中的例子,其中有许多人更是曾被严重地得罪了。圣经不断提醒我们,必须正视苦难,不可轻描淡写,一笔带过;因为我们的神从来都没有轻视苦难的破坏力。圣经最核心的内容,恰恰让我们看见了,神从来没有掩饰苦难,并且付上相当大的代价,为苦难画上了终结的句号。神为我们差派他的独生爱子作为救赎主:基督与我们一同受苦,为要在生命的挣扎之处,赐给我们盼望、意义与持久忍耐的能力。然而,耶稣所成就的,远远不止是一个“伟大的同情者”。他应许我们,他还会再来。到那时,所有不公义的事、世上一切的腐败、所有的伤害,都将一并彻底铲除。作为跟随基督的信徒,我们今天仍旧生活在充满苦难的世界中,神呼召我们奉他的名服事众人。这世上的残破是不容忽视的。C.S.路易斯在他的《返璞归真)—书中这样写道:
基督信仰并非让我们减少对世上的残暴和背叛的憎恨,对这一切的憎恶,我们心中不应有丝毫减少。我们实在应该恨恶它们…………但是,基督信仰的确希望每一个信徒,恨恶我们自己心中的罪恶,也像恨恶世上的残暴与背叛一样。
既然我们谈到心是我们对生命发出一切回应的泉源,我们就不能低估自己及他人所遭遇的苦难。然而,我们必须辨明促使犯罪的动机与导致犯罪的原因。区分这两者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它会决定你如何思考解决问题的办法,至终也会决定是你得着荣耀,还是基督得着荣耀?如果你的问题是出自外在环境,那基督根本就是多余的,所有解决方法中,一概不需要他的参与。一切经历耶稣慈爱、恩典、大能的机会,统统被其他事物所替代了。
犯罪的动机与导因
在我们探讨犯罪的动机与导因时,有个非常重要的层面不容忽视。一些以上讨论过的“解决方式”,纵然不是最终的解决办法,但是让某些人借此对付他们的困难,也不失为一个解决途径。例如,假若其中一方的生命已经遭受威胁,暂时让其与另一个人分开一段时间,是一个合宜的解决办法。假若一个人被严重虐待了,此时提供安慰是迫切需要的,尽管仅仅提供安慰对解决问题来说远远不够。你不是以迎合某人以自我为中心的需要为做事准则。在人们遭遇苦难时,耶稣基督在许多场合为人提供食物;他用许多话语安慰人,并行出许多神迹。耶稣所行的这一切,目的不是为了证明他的神性与权能;他所做的,是因为他对受苦受难的人心中充满了怜悯。
但是,在一天将尽的时候,耶稣知道,在心灵深处有更重要的问题需要被对付。因此,他从来都没有绕过人心这个层面(参考《路加福音》六章43—45节)。尽管我们正视别人的苦难,并且以基督的怜悯服事他们,但这种帮助还是远远不够的。因为它没有针对心来解决,所以它无法帮助人拥有显著并持久的改变。此外,这个针对外在环境的解决方法也绕过了福音最核心的部分。在这种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主耶稣要么是多余的,要么就只是解决方法中的一部分而已。
你最大的问题是什么?
当我们正确辨识出自己的问题所在,就开始在解决路径上经历基督恩典的旅程。但是,我们必须先承认自己才是问题本身!问题出在我们心里,它深藏在心底某处十分黑暗的角落。听到这个消息,你心中作何感想?你震惊吗?失望吗?觉得被冒犯了吗?还是感到愤怒难耐?我敢确定,这不是我们想要听到的消息。当我对孩子们失去耐性、大发雷霆时,我最不愿意承认的,就是承认那是我的错。我只想怪罪于我的孩子,急于替自己的罪辩护!但是,如果不去正视自己的罪,就永远无法找到真正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的办法。我们会小看圣父、圣子、圣灵那救赎的大爱,或者干脆完全绕过我们需要救赎的事实。这才是最致命的问题,没有其他任何事比这更严重!
圣经上说,我真正的问题并不是心理因素(自卑感)、社会因素(糟糕的人际关系)、历史因素(我的过去),或是生理因素(我的身体)。尽管这一切对我们的生命、生活的影响都十分巨大。我们真正的问题是属灵上的(心远离了神以及对基督的需要)。我用其他事物取代了基督,而后果就是心中失去了盼望和能力。这个回应反映出内心被捆绑的事实,而造成捆绑的原因是,心中事奉了基督以外的事物。至终,我真正的问题就是,我们在敬拜的先后次序上出现了偏差!以下经文强调了心与我们对生命作出的不良回应之间的重要关联。
诚命与心
单单从表面上看圣经中的十诫,你或许并不认为这些诫命与心有很大的关联;但是如果仔细研读,你就会看到这个论点其实存在。
“我是耶和华 你的神,曾将你从埃及地为奴之家领出来。除了我以外,你不可有别的神。”
“不可为自己雕刻偶像,也不可做什么形象,仿佛上天、下地和地底下、水中的百物。不可跪拜那些像,也不可事奉它,因为我耶和华你的神是忌邪的神。恨我的,我必追讨他的罪,自父及子,直到三、四代;爱我、守我诫命的,我必向他们发慈爱,直到千代。”
“不可妄称耶和华你神的名;因为妄称耶和华名的,耶和华必不以他为无罪。”
“当照耶和华你神所吩咐的守安息日为圣日。六日要劳碌做你一切的工,但第七日是向耶和华你神当守的安息日。这一日,你和你的儿女、仆婢、牛、驴、牲畜,并在你城里寄居的客旅,无论何工都不可做,使你的仆婢可以和你一样安息。你也要记念你在埃及地作过奴仆;耶和华你神用大能的手和伸出来的膀臂将你从那里领出来。因此,耶和华你的神吩咐你守安息日。”
“当照耶和华你神所吩咐的孝敬父母,使你得福,并使你的日子在耶和华—你神所赐你的地上得以长久。”
“不可杀人。” “不可奸淫。” “不可偷盗。”
“不可作假见证陷害人。”
“不可贪恋人的妻子;也不可贪图人的房屋、田地、仆婢、牛、驴,并他一切所有的”。
(《申命记》五章6~21节)
头三条诫命的重点是要我们留意自己全心敬拜的对象是谁,以及他的本相是什么。当我们将神以外的事物当作神来敬拜时,神的谴责与定罪就在于此!这些诫命的次序是相当重要的;因为诫命一开始就着重于我们的心,而我们的心不停地在寻找一个代替神的偶像来敬拜。这就是为什么在《申命记》六章4至5节中,特别强调们敬拜的中心应该是什么。这两节经文抓住了十诫中前三条诫命最重要的地方:
以色列啊,你要听!耶和华我们神是独一的主。你要尽心、尽性、尽力爱耶和华你的神。
我们很难遵守第四至十条的诫命,是因为我们无法守住第一至三条的诫命。一旦你失守前三条诫命,你也会破坏后面的七条诫命。所以,生命中那些带着罪性、像荆棘般的回应,都是从心里敬拜神以外的事物生长出来的。
让我们来看看以色列人当时的处境。以色列人原本在埃及为奴,神赐给他们自由,又带领他们从为奴之地出来,在旷野中徘徊,准备进入迦南这片应许之地。他们在前往应许之地的旅程中,充满了试炼、试探、仇敌和困苦。尽管如此,这些事实(或未来即将面对的)对神来说,似乎都不是神最关心的问题;对神而言,最重要的是他的子民所敬拜的究竟是谁!他知道真正的争战,乃是发生在每一个从埃及为奴之地被拯救出来的人心里。即使这些百姓亲眼目睹了神借着摩西所行的伟大神迹而经历了神对他们的慈爱,他们的心仍旧容易受诱惑,想追求其他事情,却不一心一意跟随神。神早已知道,如果这些百姓不能忠心敬拜他,一旦进入应许之地,他们一定会被那里的假神所诱惑,跌进罪的深渊之中。
让我们来看看十诫中第四至十条诫命。你知道为什么以色列百姓常常不持守这几条诫命吗?你知道为什么你我也经常无法遵守吗?
·第四条诫命—守安息日。第四条诫命的核心,是呼召我们在自己的敬拜、工作,甚至是休息的时候,尊崇与顺服神。但是,当前三条诫命无法持守时,我就会尊崇与敬拜自己,并且把时间用在自己感兴趣的事情上。让工作成为我的主宰、我的神,用事业的成功与否来定义人生的价值;或将个人的舒适与平安凌驾于神之上。
·第五条—孝敬父母。第五条诫命的核心,呼召我们借着尊重有权柄的人来荣耀与顺从神。但是,当前三条诫命无法持守时,追求个人的荣耀和意愿,就会变成最重要的事。
·第六条—不可杀人。第六条诫命的核心内容,是呼召我们借着关爱他人、饶恕他人对你的过犯、服事有需要的人,来尊崇与顺服神。但是,当前三条诫命无法持守时,我只会一味要求别人来关爱我,要别人来服事我。一旦有人冒犯了我,我一定就会寻求报复。
·第七条—不可奸淫。第七条诫命的核心内容,是呼召我们借着持守在婚姻当中的忠贞以及坚持对婚约的委身,来荣耀与顺从神。但是,当前三条诫命无法持守时,我个人的欢愉就会支配着我的生活。
·第八条—不可偷盗。第八条诫命的核心内容,是呼召我们借着心甘乐意,将自己所拥有的资源与人分享,来尊崇与顺服神。但是,当前三条诫命无法持守时,我就只会为自己寻求好处。
·第九条—不可作假见证陷害人。第九条诫命的核心内容,是呼召我们说诚实话来彼此建造,进而荣耀与顺服神。但是,当前三条诫命无法持守时,我的话语就只用来高抬自己,但对别人却说出贬抑的话。
·第十条—不可贪恋人的妻子,也不可贪图人的房屋、田地、仆婢、牛、驴,并他一切所有的。第十条诫命的核心内容是呼召我们:当他人蒙福时,真心为他们感到高兴,以此尊崇与顺服神。但是,当前三条诫命无法持守时,我会想得到你所拥有的,而且不希望你拥有它!
十诫正是教导我们,我们之所以无法持守这些诫命,是因为我们心里出了问题,而不是外面。我们用永生神以外的事物来缠裹自己的心,并且相信若没有那些东西(不管是什么),生命就毫无意义了。
明白了这些诫命,再回头来看看乔的例子,就更好理解,为什么他是一位如此充满愤怒的人。在他心中有一些东西代替了神的位置。这些东西才是真正主宰他,是他所敬拜的。乔说,他希望他的太太“尊敬”他。对他而言,这个欲望在他的心中,远比神来得更重要。他珍爱“得到尊敬”这件事,以它为至宝,比他的救赎主更重要。每当他这样做时,他已经无法持守前三条诫命;并且,当他用没有得到他为之而活的尊敬时,他就破坏了第六条诫命“不可杀人”;相比用带着耐心、良善、关爱的态度对待玛丽,他却用具有伤性的言语,将玛丽“杀害”了。如果她得罪了乔,并用不尊重的态度对待他,乔不但拒绝饶恕玛丽,反而心中记恨,用苛刻的话语指责玛丽的错,不断骚扰她的宁静,使她惧怕、难过。尽管玛丽不是一个完美的人,但玛丽也不是乔破坏第六条诫命的始作俑者(原因)。乔触犯了第六条诫命,是因为在这之前,他早已无法持守前三条诫命。不管是有意、无意,乔已经做了一个选择,他把生命的目的、意义和盼望,建立在神之外的事物上了。
不可否认,在乔的生活中,所有外在环境造就了他这些带着罪性的反应。我们不能忽视乔在孩童时遭到性侵这个事实;而且,别人也的确在其他方面冒犯了他。但是同时,在这里必须指出的是,乔不是被性侵以后才变成罪人的。在这之前,他已经是罪人了,而且长久以来,以有罪的方式来回应生命中所发生的事情。当我们用神的怜悯来安慰乔时,我们需要提醒他,神对于侵犯他的罪行是极端恨恶的;同时我们也必须帮助他看到,他从前的经历及他对受害经历所做出的反应,已经形成了一个相当普遍的罪恶模式,严重破坏了他与妻子之间的关系。
乔向妻子所要求的尊敬,实际上已经演变成一种控制妻子的欲望,期盼妻子对于自己的意愿完全顺从。这完全背离了圣经中所教导的“妻子敬重为她牺牲、舍己的丈夫”。乔的表现,完全把尊敬(也就是控制和隶属关系)放到了最重要的地位,乔视他自己是否得到尊重远比他是否尊崇与顺服神更加重要。所以“我们的生命应当荣耀神”的想法,早已被他摆在生活的边陲,一点都不重要了。乔作为一个信徒,怎么会落到这样一个地步呢?
乔需要看到,他童年时期的遭遇,从来都没有容让福音转变人心的大能,医治自己曾经破碎的地方。取而代之的是,他决定自行处理。乔告诉自己再也不会让任何人伤害他。这种充满防范、自我保护的反应缔造了一位掌控自己的小世界、不能再被拒绝、不能再被人占一点便宜的乔。每当乔感到玛丽表现出对他有一丝一毫的反对,他就会对她大吼大叫,压制她,使她停留在“顺服”的状态中。在乔的心中,由于神的地位被其他事物取代,他没有留下任何空间,让神教导他那些有关于如何倾听玛丽的心声、承认自己的罪,以及寻求饶恕的功课。他对被拒绝的恐惧,以及对尊重与不断寻求肯定的渴望,使他牢牢地被罪捆绑,成为了罪的奴隶。他那些不敬虔的解决方式,反而将自己捆锁在他终其一生都想逃离的困境里。此外,他也使自己的家庭受到悲惨无比的伤害。在实生活中,乔不是一个自由、谦卑、爱好和平、关爱人、敬畏神的人。假如我们要来帮助乔在生命中有所改变与成长,我们是不可以忽略这些事实的。相反,就是这些事实才成为乔盼望的核心;因为这些事实将乔的心指向基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