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4-2理所当然的侍奉
11.对“凶恶”一词的界定
祈求者是上帝的孩子,他称上帝为父,极其渴慕上帝的名被尊为圣,上帝的国度兴盛、发展,上帝的旨意被人遵行。最后,他祈求上帝供应他自己和一切义人身体方面的需要,使他们不至于因为贫穷而使恶人亵渎上帝,使他们自身也被种种顾虑压倒。他祈求使他继续处于和平与和好的状态。目的就在于使他们在上帝和世人面前都可高高兴兴、坦然无惧地奔走他们的路程。另外,不要使他们遭遇网罗或绊脚石,使他们被网陷或跌倒。为此,他祈求上帝把他们从妨碍他们敬虔度日的一切拦阻中救拔出来。此处所说的“凶恶”主要就是指这些内容。因此,一定不要把此处的“凶恶”一词界定为主要是指魔鬼,假如这样理解,这一祈求的两个部分就几乎是一样的内容了。应当把此处的“凶恶”一词理解为主要是指我们的罪性,是指那些非常容易困扰我们的罪,指我们肢体中的罪律,以及它所显明出来的罪。这样,第二部分与第一部分的不同和联系就都是清楚的。只要罪仍然在人心中有权势,哪怕是微小的试探也会使人跌倒;但是,随着上帝的形象在人身上逐渐恢复,基督在人心中更加成形,心灵在渴慕、生命和圣洁上不断长进,人就会更加在试探中站立得稳。另外,假如人丝毫不遭遇任何试探,同时又继续滞留在自己的邪情私欲之中,这对人有什么益处呢?祈求者恨恶罪这个怪物,无法容忍,所以祈求上帝拯救自己脱离罪。希腊语“救”(rusai)重点更清楚。在希腊文中有好几个词表达拯救的意思,而此处所用的词的意思是“拔出”,或“通过拔出而拯救”。一定要把罪拔出:“倘若你一只眼叫你跌倒,就把它剜出来丢掉。”(太18:9)“乃是基督使你们脱去肉体情欲的割礼”(西2:11)。(此处有拔出的意思,尽管用词不同。)我们如此祈求:“救我们脱离心中各样的邪情私欲,及其各种罪恶的彰显。”此处虽然有个冠词,但并不矛盾:tou ponerou——仿佛是指一个人,因此似乎是指魔鬼。因为这一冠词也用在“罪”这个词上:“全世界都卧在那恶者手下”(约一5:19)。我们认为此处的冠词是中性的,而不是阳性的,因此,“凶恶”一词既包括罪,也包括一切邪恶的东西。所以,这一祈求的意思就是:将来保守我们,使我们不至于屈服于试探的引诱,从而跌倒。更深一步,救我们脱离目前心中的邪情私欲,脱离由此发出的各样罪。
12.未归正的人不能以此祷告祈求
未归正的人无法做出任何祈求,因为他对这些祈求没有任何渴慕,同样,他也无法以此祷告祈求。未归正之人极其明白,他不仅不渴慕这一祈求中所包含的事项,而且他还一心一意在罪中生活,并以此为乐,所以,显而易见,他是不能如此祈求的。他不仅不会如此祈求,还用各种名缰利索把不义捆在自己的身上。他绝不害怕自己落进试探之中,他甚至故意寻求试探,满怀热情地自陷其中,因为犯罪就是他的赏心乐事,只要不给他带来伤害就好。如果这样的人向上帝说“不叫我们—–”,这纯粹是在无所不知的上帝面前撒谎,是嘲笑上帝。因为假如他说出真心话来,他就会这样说:“多多赐给我犯罪的机会吧,让我既开心,又得好处,这样的罪就是我所喜乐的。”这样的人不当再向上帝祷告这样的祈求,以免他试探上帝。他当做的或是不祷告,自取灭亡,或是认罪悔改,然后祈求“不叫我们遇见试探!”
13.敬虔之人并不总是有如此祈求的心境
一个敬虔之人也不是始终有做出如此祈求的心境。要达到这样的坦然无惧之心,在想祷告之前,他必须经常恢复自己的镇静之心,改正自己的行为。因此,在他祷告这一祈求之前,他必须特别转向自己的内心,省察自己的心是不是依恋特定的罪,目前是不是仍然有一种罪捆绑他,他没有放弃,也没有勇敢地抵挡,使自己停止犯罪,努力抵制。假如有人处于这种状况之中,他就不能坦然无惧地来到上帝面前,因为他的心定他有罪。因此,我们必须全力抵挡罪,既包括一般意义上的罪,更包括折磨我们最厉害的具体的罪。尽管我们自身没有力量抵挡罪,而且从我们自己的心境和经历,可以得出结论说,我们仍然会再次陷入同样的罪中,除非我们从上面得到力量,但抵挡罪仍是必不可少的。如此,我们就能够向上帝祈求帮助,向他祷告说:“不叫我们遇见试探。”
14.必须迫切地为这一祈求祷告
我们应当极其迫切地为这一祈求祷告,原因如下:
(1)假如我们不具有这种心态,与这些事情无份,我们甚至不能为其他各项祈求祷告,更不用说行出来了。然而,一旦得到我们此处所祈求的,我们就会能从事各种事情。主祷文中的第一个祈求是万有的唯一目标,正是从这一祈求所生发的心态,也是我们要实现这一目的所必须努力达到的。而且,要使各项蒙恩之道发挥效用,真正得益,这一祈求也是必不可少的。
(2)另外,罪是何等的可怕啊!它违背了主所加给人的当承担的责任,这种责任是人自己也乐意承认的。犯罪就是不顺服至尊的主,藐视他那令人敬畏的本性,在他面前,在他注视之下如此行。我们犯罪时,不愿意在人面前犯,即使在小孩面前也不愿意犯。罪是对上帝的彻底藐视,我们既不在乎他的愤怒,也不介意他的审判。在一切所能想象的事情中,还有什么比这更令人担忧的吗?
(3)罪扭曲人的灵魂,使其成为可鄙、可恨、可憎恶的,甚至远远胜过我们所能设想或表达的程度。
(4)罪产生何等的忧伤啊!上帝掩面不顾,任凭人自行其是。由于丧失了自由,他宝贵的灵魂日夜不得安宁,充满了不安、担心、焦虑和烦躁。
(5)一个罪引发另外一个罪,如此罪生罪,何时才会终止犯罪呢?
(6)犯罪绝不仅仅在于一时错误的思想、言语和行为,还会伤害人的灵命本身。犯罪使得人的灵命越来越脆弱,越来越不适合过敬虔的生活,越来越不适合转离罪。信徒啊,这些你自己都知道。难道你不当害怕犯罪,为罪忧虑吗?既然你晓得自己本身无能为力,难道这不当使你向上帝恳求:“拯救我脱离凶恶!拯救我;洗净我;使我圣洁,使我圣洁吧,因为我必须圣洁,正如你是圣洁的”吗?
15.向试探的权势屈服所带来的苦楚
对于一个敬虔之人而言,向试探的权势屈服,乃是最痛苦的事。敬虔之人虽有力量,但也很微小,当他向邪情私欲屈服称臣,比平常所行的更听任自己犯罪时,他在行事的时候就缺乏思考,粗心大意,并且卑鄙龌龊,他的心境使他容易受到试探的引诱。当上帝允许试探者攻击这样的人,利用他自己的邪恶、狡猾、诡计和伎俩;当有机会到来,使这样的人发怒、骄傲、不义、不洁,因为害怕、私欲或其他原因而否定自己的信仰时;当上帝离开他,撇弃他,使他自行其是,他的邪情私欲就会活跃起来,变得非常猛烈,使他像旋风中的尘土一样抖动。这是无法抵挡的,因为不管是理性,还是判断力,都说不上话;他被自己熊熊燃烧的情欲所控制。即使灵命在某种程度上显明出来,即使有人建议他不要这样行,他仍然会我行我素,仿佛丧失了理智一样。奔驰的烈马是无法拉回的。在这种情形下,还有什么不陷入的事吗?他所陷入的事可能是他一辈子都不想陷入的,甚至是他自己所憎恶的。
当人由于受试探而跌倒时,往往不是跌倒一次。即使他想约束自己,重新恢复原先的敏锐,他也无力去行。上帝隐藏了,试探重新临到,情欲再次激发,他又被试探所胜,直到上帝再次眷顾他,更新他,把他拉出来。然而,即使被拉回来,以前那种心灵的温柔,内心的平安,与上帝的交通,身上所发出的圣洁的光辉,都仍然远离他。每日里悲伤、眼泪、愁烦、祷告、挣扎,苦苦地跟随主,仍然跌跌绊绊。谁不害怕这种情况呢?因此,当不断地祈求:“不叫我们遇见试探!”
16.这一祈求的动机
之所以如此祈求,乃是发自内心对罪的恨恶,源于自己不能站立得稳的经历,出乎对纯洁无瑕的生活的渴慕。如果我们的祈求是出于这样的动机,也必定会使我们在这种境况中努力持守。对于这样的人而言,即使试探临到,也不会有什么影响。他们的心是完全的,除了渴慕继续与上帝联合并交通外别无所求。世界以及世上一切看来赏心悦目的东西,都必须从心中摈除,唯独主对我们来说就已经足够了,而且必须以主为我们喜乐、爱慕、惧怕的对象。尽管我们不能根据我们自己的心愿完全施行出来,但我们必须始终不渝地持守这样的选择、意向和操练。如果我们不是发自内心地这样行,我们所做的一切都不会进步;而且我们会很容易就受到各样试探的伤害,即使最微不足道的事情也会使我们跌倒。但是,如果我们的心对上帝是完全的,如果我们始终行在上帝的面前,我们就会不断得到坚固,能够抵挡各样的试探。“从上帝生的,必保守自己,那恶者也就无法害他。”(约一5:18)
17.必须把祈祷与行为二者结合起来
祈祷与行为二者必须结合在一起;基督徒渴慕去行他所祈祷的,并且竭尽全力。他祈求“不叫我们遇见试探”,然后他也约束自己,绝不把自己带进各样的试探之中。在以下情况下,我们是自己把自己带进试探中:
(1)不逃离经常使我们跌倒的环境,而是故意找寻这样的环境,或是在这样的环境出现时有意识地让步,尽管我们既不需要这样行,也没有责任这样行。对某些人来说,与特定的人在一起是有害的,对另外一些人而言,则是各式各样的宴会,或是在使用通常的蒙恩之道的时候,或是在个人独处的场合。我们必须逃离这些可以避免的场合,否则我们就把自己带进试探之中。假如我们是处在上帝的诫命所吩咐的责任之下,无法回避经常使我们跌倒的那些场合,就必须殷勤保守我们的心灵。方法就是约束我们的舌头,对特定的事项让步,为上帝的真道坚定不移,用真诚和谨守来武装自己。如果我们这样行,试探对我们就不会有多大的力量。
(2)我们在运用合法的通常的东西时,次数太频繁,又不加思考。
(3)我们心中拥有虚浮的思想,而且在这些虚浮的思想中发现乐趣,即使它们属于自然的事物。
(4)犯罪之后,没有立即站起来,因为粗心、沮丧、不信、排斥自己的灵命状态,或在罪中寻欢作乐,就裹足不前,从而使罪不断增强。
(5)反复揣摩涌入脑海的念头,不管这念头是与我们所喜欢的罪有关,是与上帝和神圣之事相悖的思想,还是可怕的哀叹。假如我们对于这样的意念执着不放,就会因此而丧失美好的灵命心境,而在邪恶的灵命心境中,我们就会容易受到试探的诱惑。对于这些方面,基督徒都必须清醒谨守,操练信心,努力“警醒祷告,免得入了迷惑”(太26:41);“务要谨守、警醒,因为你们的仇敌魔鬼,如同吼叫的狮子,遍地游行,寻找可吞吃的人。你们要用坚固的信心抵挡他”(彼前5:8-9)。
18.小心受试探
你愿意受到保护,免受试探的引诱吗?
首先,当注意你的心,留意从你心中所发出的思想:“你要切切保守你心。”(箴4:23)
第二,注意你眼睛所看的:“我与眼睛立约”(伯31:1),并且祷告:“求你叫我转眼不看虚假。”(诗119:37)
第三,塞耳不听虚浮的话,不听背后说人的言词:“你们不要自欺,滥交是败坏善行”(林前15:33);“人所说的一切话,你不要放在心上”(传7:21)。
第四,注意你的舌头,小心把守:“我曾说:‘我要谨慎我的言行,免得我舌头犯罪。恶人在我面前的时候,我要用嚼回环勒住我的口。’”(诗39:1)也当祷告:“耶和华啊,求你禁止我的口,把守我的嘴。”(诗141:3)如果你不留意你的心和外部的感官,你就会不断向试探投降。但是,如果你保守自己,谨慎前行,并祷告、努力,你就会坦然前行,胜过仇敌,承受生命的冠冕。
19.主祷文的结语
主祷文的第三部分就是结语:“因为国度、权柄、荣耀,全是你的,直到永远。阿们!”教皇派人士和其他一些人忽视主祷文的结语部分,并为之争议不休。但是,圣经本身,以及初期教会和后来教会的实践,以及圣经中其他经文所表达的类似的意思,都当足以使他们确信,也证实我们的应用是正确的。
(1)我们可以把这一结语视为祈求者之所以坦然祈求的根基,也是他所依赖的基础;因为他的天父上帝统管万有,他是无所不能的,能够把他所渴慕的一切都赐给他,并且上帝在其存有上是荣耀的、大而可畏的,而祈求者的目标就是尊崇他。
(2)我们也可以把这一结语视为促使我们祷告的动机。在圣经所记载的祷告中,经常见到用动机来激发祈求者祷告,并使他的欲求合乎上帝的心意。他如此祈求上帝赐给他所渴慕的,因为他是万有的主宰,能够以他自己的全能行作万事,而祈求者得到所祈求的一切会使他的名得荣耀,唯独他是配得荣耀的。或者:“我们已经为教会这恩典的国度祈求了;教会是属你的,你愿意得荣耀。因此,垂听我们的祷告。”
(3)也可以把这一结语视为与最后祈求相关的一个迫切的恳求,是最后祈求的延伸。在主祷文最后的祈求中,我们祈求上帝不叫我们遇见试探,救我们脱离凶恶。因为他对试探者和受试探的都有至上的权柄。因此,他能够以他的无所不能托住那受试探的人,赐给他坚定和圣洁的心。当然,不要把这一结语仅仅局限于最后的祈求,这一结语适用于整个主祷文的祈祷。
国度是你的。这是上帝的威严(exousia),他对万有的权柄与统治,一切都直接处于他的掌管之下。大卫王极其优美地表达了这一点:“耶和华啊,尊大、能力、荣耀、强胜、威严都是你的;凡天上地下的都是你的;国度也是你的;并且你为至高,为万有之首。丰富尊荣都从你而来,你也治理万物。在你手里有大能大力。”(代上29:11-12)不管是对权柄、恩典的国度,还是荣耀的国度,上帝都有着至高无上的权柄。
“—–权柄(dunamis)。”上帝不仅对万物都有合法的权柄,他也有能力掌管属他的一切,保护他自己的子民,赐给他们所渴慕的,惩罚仇敌,成就他所欲的一切。“我是全能的上帝”(创17:1)。义人承认:“然而我们的上帝在天上,都随自己的意旨行事”(诗115:3);“充充足足地成就一切,超过我们所求所想的”(弗3:20)。
“—–荣耀。”上帝自身就是荣耀、威严的,即使没有天地万物,他仍然如此。上帝的荣耀显明在他一切的工作上,既在自然的工作上,也在恩典的工作上。天使和得荣的义人见证上帝的荣耀,完全致力于赞美他,荣耀他。然而,按他自己的美意,上帝也希望他在地上得荣耀。未归正的人既不晓得上帝的荣耀,也不愿意见证、赞美、尊崇他。但是,上帝已经创造了属他自己的人,目的就在于使他们赞美他;他把他们从黑暗的权势下拯救出来,使他们可以赞美他。在他们的一切作为中,他们所考虑的都是上帝的荣耀;这是他们首要的喜乐:“我要天天称颂你,也要永永远远赞美你的名。耶和华本为大,该受大赞美。其大无法测度。这代要对那代颂赞你的作为,也要传扬你的大能。我要默念你威严的尊荣,和你奇妙的作为。”(诗145:2-5)
祈求者说:“国度是属你的;你配得万有都荣耀你。”既然祈求者心中所想的就是如此,他们就这样祈求,盼望上帝垂听他们的祷告。
“—–直到永远。”国度、权柄和荣耀都是主的,从永远到永远;他既不改变,也没有转动的影儿。他始终是一样的:总是荣耀的,总是全能的,总是威严的。从亚当到基督再来施行审判,一代又一代,地上的信徒都在宣告:“但愿颂赞、尊贵、荣耀、权势都归给坐宝座的和羔羊,直到永永远远。”(启5:13)
20.“阿们”的意思
“—–阿们。”这个单词属于希伯来语,意思是“真实的”。有时单用,有时重复使用:阿们,阿们。有时单独使用,有时加上其他词语:阿们,哈利路亚;阿们,主啊;阿们,主如此行。
(1)有时表示认可,放在已经说过的话的后面。“百姓都要答应说:‘阿们’”(申27:15);“众民都举手应声说,‘阿们!阿们!’”(尼8:6)。这种认可表明我们明白所说的事,并且我们也希望这事成就。“不然,你用灵祝谢,那在座不通方言的人,既然不明白你的话,怎能在你感谢的时候说‘阿们’呢?”(林前14:16)
(2)有时表达对一件事的强烈的渴慕,渴慕它如此成全。“我好坚定向你们列祖所起的誓—–我就回答说:‘耶和华啊,阿们!’”(耶11:5)
(3)有时表明可靠性、确定性和稳定性,我们可以信靠。“上帝的应许不论有多少,在基督都是是的,所以借着他也都是实在的,(“实在”原文作“阿们”)叫上帝因我们得荣耀。”(林后1:20)
有信心的祈求者用悟性和心灵祈求了一切,就承认上帝的应许的可靠和确定,承认他必垂听祷告,特别是这一祷告:“所以我告诉你们,凡你们祷告祈求的,无论是什么,只要信是得着的,就必得着”(可11:24);“我们若照他的旨意求什么,他就听我们,这是我们向他所存坦然无惧的心。既然知道他听我们一切所求的,就知道我们所求于他的无不得着”(约一5:14-15)。祈求者已经用他的心灵祈求,晓得他所祈求的事合乎上帝的旨意,相信上帝的慈爱、全能和信实,期望他的愿望得以实现(把他自己交托主所定的时间、方式和程度),而且满心渴望地说:“阿们,诚愿如此;必将成全。”“证明这事的说:‘是了,我必快来’。阿们。主耶稣啊,我愿你来。”(启22:20)
[1]在中文翻译中,当来自上帝时,翻译为“试炼”,来自魔鬼则翻译为“试探”。——中译者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