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客旅

第十章宣教士的家庭生活和挂名基督徒

卡尔的次子大卫诞生了,哈拿忙着照看两个年幼的小孩。遇上孩子生病,特别是发烧或呕吐时,她整夜整夜地照看他们。孩子大一点的时候,他们就带着孩子做一些短途旅行。一家人外出时,撒母耳能骑着马走20里路,小一点的大卫则躺在驴鞍上睡大觉。

一年之后,大卫也能够由父亲抱着,坐在马鞍上,走出去20里路。撒母耳更不用说,他可以一个人骑着马走35里。

由于卡尔经常外出布道,每次出行就会用上几个星期,一家人难得在一起。

哈拿有时难免会感到孤独。如果有朋友来访或是收到瑞典家乡的来信,对哈拿来说就像过节一样。但这种事并不常有,从瑞典寄给她的信件在路上要走好几个月的时间。有时,哈拿觉得她很需要和朋友分享她日常生活中的烦恼,得到他们的关切。

在腾冲差会联合会议上,她结识了几位来自英国和美国的女宣教士。其中的两个人艾琳娜(Eleanor Haberling)、丽兹(Lizzie Greer)和她特别投机。两人住在靠近腾冲的和顺,哈拿请人送信给她们,很快就能得到回音。

哈拿还有一个好朋友康荣喜(Jennie Fitzwilliam)。康荣喜和她的丈夫李崇德(John)住在傈僳族人的村子胡梅岭街(Ho-me-ling-gai)。

1932年的一天,哈拿收到康师母的来信,信中邀请哈拿一家搬到他们所住的村子学习少数民族语言。康师母告诉哈拿,写信前,她已预先征得中国内地会负责人富能仁牧师的同意。富牧师说,他赞同哈拿一家人和康师母一家住在一起。

康师母说,他们家只有一个炉子,但厨师非常能干,做两家人的饭应该没问题。她已经为哈拿一家准备好房子和铺盖,完全用不着担心。康师母接着说:

亲爱的哈拿:

有桂圆粉的话,请带一点过来。你还得带上一点咖啡,因为我这里没有。其他东西都不用带,希望尽快见到你。

我的邮票用完了,还要麻烦你帮我买5美元的邮票,我丈夫回来时会付钱给你。

如果你丈夫卡尔回来,告诉你说他已经在户撒找到建教堂的地方,你千万别急着去那里,你一定要先到我这里来。

你亲爱的朋友  康荣喜

哈拿收到这封信时,卡尔还没有回来。哈拿也不晓得丈夫什么时候才能返回。国内寄给哈拿的奉献也迟迟没有到,哈拿自己又染上了疟疾。她的心情很糟。

哈拿开始认真回想富能仁牧师告诉他们的,在中国少数民族中传福音时,宣教士应该注意的所有事项及传福音的诀窍。她和卡尔都非常敬重富能仁。

富牧师来自英国,是中国内地会最为知名的宣教士。多年以来,他一直在中国汉族及云南西部少数民族中宣教。他见证过整个傈僳族村的村民变为基督徒。人们称他为“傈僳族使徒”。看到不同宗派的宣教士们都乐意前往村寨传道,他非常欣慰。为了避免重复劳动,他安排内地会宣教士向花傈僳(flowery Lisu)传道,而其他机构的宣教士向黑傈僳传。他把新来的瑞典宣教士介绍到不同的村落宣教。

哈拿和卡尔见过富能仁几次。卡尔在家时,富能仁还专门过来探望过他们。

富能仁定期召集腾冲地区所有的外国宣教士聚会。每年的2月份和8月份,利用雨季无法下田干活的时间,富能仁召集傈僳族信徒参加为期数周的《圣经》学习,大家亲切地称为“雨季圣经学校”。每次学习大约有100名学员参加,他们采用的是富能仁亲自编写的傈僳语《圣经》教程。

富能仁为傈僳族创设了文字,编辑出傈僳语词典,创作了很多傈僳语赞美诗,把《马可福音》翻译成傈僳文。他还组织宣教士,到各个村寨里开办扫盲学习班。

每遇富能仁给宣教士分享他的经验教训时,卡尔和哈拿都认真听讲,并在本子上详细记下要点。富牧师特别强调为每一件事做彻底的祷告的重要性,比如在遭到克钦族人、土匪、野蛮攻击时、以及遭遇到疾病、路上遇到障碍、村民被邪灵捆绑等等。他经常深入傈僳族村寨驱除邪灵,每当经历困顿的时候、他就通过不断祷告得到释放。

富能仁相信撒旦的邪灵是真实存在的,因此,他严肃地要求初信者一定要除掉一切与敬拜魔鬼有关的东西,包括他们屋子里摆放偶像的平台。为战胜魔鬼,他告诫外国宣教士一定要时常聚会,奉至高神耶稣的名义祷告。他也鼓励他在英国的朋友组织小型的祷告小组,专门为傈僳族的福音工作祷告。

富能仁说,少数民族中一旦有人信了主,往往意味着整个村子都会信主。1916年,他就已经见证数百家庭悔改归主。他认为,只有耶稣有能力把这些人从邪灵里解救出来。

富能仁说,在这些村子里,给寨主传福音很重要。如果寨主抗拒基督,村民信主就会遇到很大的困难。

富牧师说,阻碍人们接受福音的另一个原因是鸦片和酗酒。寨子里的大多数活动都和鸦片有关。这些人耕种、收割、运载、贩卖、吸食鸦片。在通常情况下,为了生活,初信者都被迫继续种植鸦片,富牧师鼓励他们不要屈从压力。

村民也经常聚在一处酗酒,尤其是在婚礼上。醉酒败坏人的心灵,使得一些人犯下抢劫、杀人、强奸等罪行。

在全部信主的寨子里,村民一旦不再抽大烟和酗酒,他们的境况就会好转很多。而其他寨子的村民见到福音带给他们的转变,他们就慢慢开始接受福音。

最终,福音的兴起像山火一样蔓延。人们开始一种新的生活方式,他们的身体更为健康,他们的经济和社会结构也得到根本的改善。

但是,富能仁给宣教士们所传递的最重要的信息是:

主耶稣就要来了!时间紧迫!传福音刻不容缓!

对于初信主的人,富能仁也教导他们要积极拯救灵魂。有一次,他对一群刚信主的基督徒说:“我现在只能教你们这么多,你们要先去把你们所学到的教给邻近的村子!”

许多宣教士培训本地宣教士去传播福音,还付给一些人报酬。富能仁很不赞成这种做法,因为这样会产生一些被中国人称为“吃教饭”的伪信徒。他们在和外籍宣教士合作时,只看重物质上的好处。

哈拿赞同富能仁的大部分观点。有些外国宣教士在写给家乡教会的报告里说这里有极大的复兴,有多少多少人接受了洗礼,但他们从不提及有许多初信者并没有参加教会的聚会。与这些人不同的是,哈拿和卡尔在寄回瑞典家乡教会的报告中尽量实事求是。

这些年,哈拿和卡尔发出了数以千计的宣传册,在乡村集市上出售了上百本节选《圣经》。他们曾和许多刚刚接受福音并接受洗礼的村民一起祷告。人们围着哈拿,饶有兴致地听她用蹩脚的汉语作见证。

“如果语言不是那么难学就好了,”她常这样告诉她的朋友们。而现在他们还得学少数民族的语言。

哈拿也亲身感受到“吃教饭”的基督徒的问题。她曾亲眼见到一些新信徒从宣教士那里领取礼物,然后继续到庙里烧香拜佛。不断有人找到他们,告诉说他们想成为基督徒,但他们看出这些人的真实目的是为了索取财物。一些基督徒虽然愿意和哈拿、卡尔一起出去宣教,但他们看重物质利益远远超过传播福音。

哈拿想,或许易大哥就属于这类人。他现在正随丈夫卡尔一道出行,在户撒一带传福音。但临行前,他给卡尔开了一份“心愿单”,希望得到一个三脚架相机和一些胶卷。

哈拿桌上放着一本卡尔征订的《华北福音使者》(the NorthChina Herald),她正在读其中一篇文章,讲的是一个起初只有几个人的基督徒教会,教会很有爱心,靠着信徒的奉献,他们有能力供养一位牧师和一个传道人。可是前不久,教会拥进很多挂名基督徒,于是悲剧发生,教会不得不解散。教会里有10个弟兄和4个姊妹,受到其他信徒的中伤和迫害。但他们反而赢得了世人对他们的尊敬。

两个孩子们早已进入梦乡。哈拿放下手中的报纸,关灯上床。她跪在那里祷告,祈求神指引他们前面的道路。

您可能还喜欢...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