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会史7-2

第七课(7-2)

二、两种宣教路线(注重菁英或平民大众)的优缺点

菁英(elite)或集中(concentration)路线*

1.优点:

(1)菁英的吸收力强,文化水平高,受人尊重,且可以掌控教育及各种传播媒体;因此若菁英信主,可以影响社会、文化、思潮及平民大众的价值观、人生观。

(2)菁英较有世界性的眼光和触角,较有跨文化、多语言能力,可成为国内及海外宣教的主力。例如十九世纪欧美的学生宣教运动,被称为“宣教的动脉”。

(3)近代中国及现今社会中,知识分子及官绅阶级信主者极少,造成“非基督教化”的环境。若注重对菁英布道,可因此带动大量菁英信主,改变社会上对基督教的观感和视听(例如在南韩,基督徒有35%;新加坡基督徒约占人口20%,其大学毕业生中,基督徒约35%,医科毕业生中,基督徒约86%)。

(4)中国宣教的整体策略,须由菁英来领导推动、策划并联络平民大众共同参与。

2.缺点

(1)知识分子或深受传统中国思想文化影响,或固执科学主义、人本主义及当代无神论、进化论、不可知论的世界观,极难改变。

(2)知识分子理性发达、感性缺乏,往往理性上相信有神,但可能只是文化性的“基督教徒”,不一定重生得救,信主后也常不愿委身。

(3)理论上菁英可以领导大众,但现今中国已多元化,不见得大众会接受菁英的观点。

平民大众(Mass)或扩散(diffusion)路线*

1.优点

(1)平民大众较单纯易信,没有太多思想及理性包袱。信主后也较易委身、行动,肯付代价。

(2)平民大众可以在本地建造草根性的教会,扎实稳健地长期向本地人传福音。一百多年来走戴德生路线的传教士,在中国建立了不被时局动摇的属灵根基,就是明証。

(3)大量平民信主后,量变会带来质变,而且大多数信主的人,会经历“救拔”(redemption and lift)的恩典。许多人信主后不仅生命改变,其生活质量也往往变得更好,他们的子女将来会成为有基督信仰的社会菁英。历代的大复兴运动主要先从平民大众中兴旺,再扩及社会各阶层。十八世纪末英国约翰卫斯理的复兴运动就是最好的例子,这是正金字塔的模式,较为合适(由菁英开始是倒金字塔模式)。

2.缺点

(1)平民大众深受传统习俗和宗教影响,接受福音时容易走向混合主义,容易产生迷信和异端。当今中国大陆的农村教会就可看到一些实例,美国的一些邪教也是如此。

(2)民众的教育水平及视野较窄,不易针对时代及文化的变动作出回应(例如,五四运动时期新文化运动中,不少人对基督教强烈攻击,福音信仰的教会极少回应,就是明显的例子)。

*注:有关“集中”及“扩散”这两种路线在宣教史上的评析,详见Stephen Neill,《A History of Christian Missions》(Harmondsworth: Penguin Books,1979),p336.

3.评析

(1)戴德生所代表的宣教路线(直接福音、深耕民众)和李提摩太所代表的路线(福音预工、影响菁英),各有其优点和限制。宣教者的策略必须按圣灵引导,因人、因时、因地而制宜。真理不可变,策略可以变。

(2)《哥林多前书》十二章教导我们应该肢体配搭。各人各团体按神给你的呼召和恩赐,各尽其职,并相辅相成。走不同路线的,不应彼此批评排斥,除非涉及福音真理问题。

福音传播的过程与规划图:

(3)任何策略和路线,若没有圣灵的工作和基督生命的根基,都只是草木禾秸。

(4)我们都是神的仆人(《路》十七:5~10),无法预见主人全盘的计划和时局的转变;因此要虚心、谦卑、寻求,要顺服主人此时此地的吩咐,忠心完成被托付的使命。

讨论:

你认为在当今中国大陆(或你所在的海外地区)的宣教处境中,应采取哪种宣教路线?应优先注重精英或平民大众?为什么?

您可能还喜欢...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