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会史8-1

第八课(8-1) 民国前后的中国教会——自立时期(1901~1930年)

灵修经文:《彼得前书》三章14-15节

基督徒身为福音的使者,必须心里常做准备。要准备面对“人的威吓”,也要准备回答“心中盼望的缘由”。卫道与殉道,往往是一个传教士一生要打的仗(提前六12)。

一、庚子教案及其影响

1.义和团源自民间秘密组织,以“扶清灭洋”为口号,获王公大臣及慈禧太后支援。1900年爆发了最严重的教案,焚教堂、杀教士及教民,并围攻使馆,引起八国联军入侵,赔巨款,丧国权,加速清廷之灭亡。

2.此次教案中,被杀害之天主教主教5人,教士31人,修女9人,教友一万八千人;更正教士188人,教友五千人,以直隶及山西最激烈。

3.此次教案对教会之影响甚大:

(1)殉道士的血,成为教会的种子。经此迫害,中国教会去芜存菁,信徒之信靠,同心,坚忍更加强。

(2)教士不再随便藉条约之保护,帮助教友诉讼争产,或参与政治活动,反能主持正义,对本国政府之侵略行动予以指责,并有教士建议将庚子赔款用于建立清华大学,栽培留学生及兴建铁路,使国人仇外仇教之心理减低不少,无形中除去不少传教的拦阻。

(3)中国基督徒及教士们痛定思痛,悟知惟有国人自立、自主、自治、自养、自传,才能免除“基督教为洋教”的观感,促进中国教会的发展(这种“自立精神”在十九世纪,已有传教士提出。1877年,1890及1907年三次来华传教士会议中,均有人提倡中国教会自立。中国内地会1865年成立时,早已确立这一原则)。

此后,中国本色化的地方性教会纷纷成立。这些地方性教会均注重布道、造就、训练,信徒具有强烈的责任感和归属感,成为教会复兴的一股强大力量。

(4)庚子教案后教会人士更积极参与教育、救济、孤儿院、医院等社会公益事业,使国人对信徒之看法亦有所不同。

二、从民国初年到对日抗战

1.基督徒参与国民革命

(1)孙中山1866年生于广东,1879年(十四岁)入夏威夷圣公会学校,1883年冬(十八岁)在香港纲纪慎会堂与陆皓东同时受洗,取名日新。后来入博济医院,毕业后献身革命。1896年伦敦蒙难,被中国驻英公使囚禁,他的老师康得黎极力营救他出险。他在给区凤墀的信中自称:“祈祷有应,蒙神施恩矣”。

他1925年去世时,在遗嘱中声明是奉神所召从事革命,可说是爱国基督徒的典范。

(2)革命志士中,基督徒甚多,如陆皓东、郑士良、陈少白、史坚如等。社会著名人士中有宋氏三姊妹的父亲宋耀如(嘉树)等。当时许多教会机构成为革命据点,如广州的圣教书楼,武昌的日知会等。

2.非基督教运动

(1)五四运动的氛围

1919年的五四运动,使知识分子对一些传统、思想、伦理、制度皆欲重估。此一新思潮的领导者,深受西方文化几种思想影响:自由主义、马克思主义(1921年马克思学说研究会在北京大学由李大钊等成立)、进化论、科学主义、理性主义等。其中陈独秀的唯物主义(他1915年在上海创辨《新青年》杂志),胡适的实验主义,钱玄同的疑古主义影响最广最深。

(2)民族主义的情绪

1919年欧战之后的巴黎和会,以及随后多次外交上的失败、屈辱,使国人对西方反感更深,加上五卅、六二三等惨案,更使国人连带视基督教与帝国主义相关。

在这样的背景下,廿年代的中国知识界掀起了三波的非基督教运动。

(3)波涛汹涌的非基运动

第一波(1922~23年)

1922年4月,第十一届世界基督教学生同盟(World Student Christian Federation)预备在清华大学召开,由青年会的顾子仁筹备。北京大学的一些学生得知此消息,乃于3月9日发起“非基督教学生同盟宣言”,称基督教为资本主义先锋,认为基督教反科学、束缚思想、麻醉青年,是文化侵略。

宣言发表后,各大城市大学生纷纷响应。宣言中表示“有宗教可无人类,有人类应无宗教,宗教与人类不能两立”。

教会中很少人回应,主要由张亦镜主编的《真光杂志》反驳之,1927年收集出书《批评非基督教言论汇刊》。

另有一些基督徒文人如:诚静怡、吴雷川、徐宝谦、刘廷芳、赵紫宸等,于1920年1月组织“北京证道团”,并出版《生命》月刊,以“回应新文化运动的挑战”。他们提议中国基督教要本色化,并发表自省之文章,期望教会藉此改革。3月31日北京大学教授钱玄同、沈兼士、周作人等以第三者的立场,反对攻击基督教,发表《信仰自由宣言》。1923年另有真理社出版《真理周刊》。

第二波(1924年)

因《中华归主》(The Christian Occupation of China)和《中国基督教教育事业报告书》的出版而引起,爆发“收回教育权运动”,要求收回教会学校。1924年8月,在上海重新组织了非基督教同盟。

第三波(1925~27年)

因上海公共租界的“五卅惨案”而引起。基督教被攻击为“帝国主义的走狗、侵略的工具”等,公然提出“打倒基督教”。此一波运动,有些地区出现暴力攻击事件。

此次非基同盟不同于以往暴力性的反基督教运动(如:教案、义和团等),在性质上最为严重。因发动者为知识分子,发自科学主义及救亡图存的民族主义,采文字讨论方式影响全国各地。其非宗教思想根植于国人心中极深,直到今日仍成为知识分子反教的原因。

(4)由于非基同盟的刺激,教会发起了“本色教会”及自立运动,其目的是中国人自治、自养、自传;一为教会消除西洋色彩,如改变礼拜仪式,改编中国赞美诗(如1936年上海广学会出版的《普天颂赞》中,有62首是创作诗歌,72首有中国风味的曲调),从事基督教与中国文化之研讨等。

注:有关本色化的研究,请参考:段琦,《奋进的历程:中国基督教的本色化》,商务印书馆。

讨论:

在过去推行本色化运动时,有人主张将教堂建成传统中国宫殿样式,有人主张传道人应穿 长袍马褂。你赞成这种做法吗?为什么?(参:约 4:23-24)

您可能还喜欢...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