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教会历史(蔡丽贞)

主题∶〔17〕宗派主义

一、前言 

今天要介绍的是『宗派主义』。 

二、何谓宗派? 

     宗派主义,什麽叫做宗派呢?所谓宗派就是在次要的问题上,有不同意见,或者是不同解释的基督教团体。什麽叫做次要的问题呢?所谓的次要问题,就是在基要问题之外,就是在那三个核心信仰之外的神学的问题。譬如在三位一体、基督论、救恩论之外的神学问题上,有不同的争论,不同的解释的。这些次要的问题,跟一个人得救与否,没有直接关系的,这个叫做宗派。我们要避免异端,可是应该容纳宗派,因为宗派,他们都可以在圣经上找到证据。 

三、宗派与异端的差别 

    宗派跟异端不一样,异端就是在基要真理上,在基要的信仰上妥协的,宗派是在次要问题上坚持的。我们要避免异端,可是应该可以接纳宗派。基督教的三个基要真理,三位一体、基督论跟救恩论,我们讲到最核心的部分,都有奥秘的成分,就是表面的冲突,或者是我们以前一直讲到的吊诡。譬如说上帝又是三又是一;耶稣基督他有完全的神性,又有完全的人性;救恩论是讲到上帝的拣选,上帝的预定,可是人也有责任,那麽都有表面的张力,但是都有真理的成分。 

在次要问题上也有这种吊诡的现象,宗派在处理吊诡的问题的时候,就会出现争论,但是不可以否认的,他们都个有圣经的根据,这个就再再的显示出上帝真理的奥秘,以及圣经的多元性。 

四、宗派的由来 

     宗派现象的由来,是由马丁路德开始的。他提出一个口号,叫做『人人皆祭司』。所谓『人人皆祭司』就是人人可以直接来到上帝面前认罪祷告;人人可以直接来到上帝面前,领受圣经的启示,领受圣灵启示的亮光。这个口号其实是一个很棒的口号,但是因为人人可以直接领受上帝的启示,那麽如果我所领受的亮光,跟别人领受的启示、解释不一样的时候,怎麽办呢?就会发生冲突!发生争执,所以基督教内部就越来越多的歧异性的出现,越来越多的多元化。

    一般人都认为,天主教内部比较统一,比较一致;多元性的现象,在基督教比较明显。在1520年代的後半期,马丁路德为了『圣餐论』的问题,使得他的信义会,跟其他的基督教宗派就分道扬镳。接著又为了『洗礼』的问题,浸信会就脱颖而出;然後接著是『预定论』的问题,使得马丁路德的信义会跟加尔文的改革宗长老会,就与亚米念就开始分裂了。亚米念这一派呢?包括了卫理公会,包括了循理会,也包括了行道会。 

1.圣餐争论 

    我们先再来复习一下,有关於『圣餐论』的争论。我以前讲过了,我们现在就再来复习一次。马丁路德在『圣餐论』上,他的争论的主要的对头是在苏黎士牧会的慈运理,两个人争锋相对,你来我往、各不相让。 

慈运理他在圣餐论上,所采用的是象徵性的解经,或者是比较灵意的解经 ” Symbolic ”。他说∶耶稣在设立最後晚餐的时候,说∶这是我的身体This is my body,这个「是」”is”,是代表的意思、象徵的意思;这个饼象徵著耶稣的身体,「杯」象徵著耶稣的宝血,所以他是象徵式的解释。但是马丁路德他所采取的是字面解经。马丁路德说∶这是我的身体,这个「是」就是等於,所以饼就是等於耶稣的身体,杯就是耶稣的宝血。所以第一个,两个人在解经上,有不同的立场。 

接著慈运理他比较强调信心,他说∶信心是享受圣餐里面, 神与我们同在的关键因素。其实马丁路德也没有否认信心,因信称义的真理,也是由马丁路德强调的,但是路德虽然认为信心很重要,信心却不是构成上帝施恩的条件,信心不是构成上帝与我们同在的首要条件。在圣餐里面, 神与我们同在,是出於上帝自己单方,主动的应许,那个才是关键因素。 

接著我们会看见,马丁路德他在圣餐的理论上,他强调的是基督的人性。就是那个饼跟杯,是耶稣实质的身体跟宝血,耶稣受苦的人性,保证了我们的救恩。但是慈运理却强调,在圣餐里面,与我们同在的那位耶稣,那耶稣基督的同在,是指他的神性,因为在同一个时间,世界各个角落,各地的教会,都在纪念主,都在守圣餐的时候,基督就与我们同在。显然那个同在,是指神性的同在,神性才能够拥有无所不在的特质。 

    其实马丁路德跟慈运理,他们都有道理,他们都有圣经的支持,他们也都是很棒的解经家,很出色的神学家,谁都不让对方,这是圣餐论的争论,使得信义会跟其他的宗派,就分道扬镳。 

2.婴孩洗 

    接著是婴孩洗的问题,婴孩洗最初是由”重洗派”提出来的。重洗派的人士他们认为,婴孩又不会听道,怎能信道呢?因此婴孩洗是没有意义的,应该等到这个婴孩长大以後,他自己清楚重生得救,我们才替他施浸,那麽这样的洗礼才有意义。可是马丁路德跟加尔文,他们仍然支持传统的婴孩洗,天主教也是一样,他们认为婴孩洗是旧约割礼的延续,希伯来的婴孩,他们出生第八天就给他们行割礼,割礼是上帝与以色列人立约的记号,是上帝主动与人立约,上帝主动的赐下应许,而人的信心是随後来回应。 

    婴孩洗并不保证人的得救,就像旧约时代,受过割礼的以色列人,不一定都得救,因此执行婴孩洗的教会,都会再用坚信礼,或者是坚证礼来补充,来跟进。最初是重洗派在教会里面,制造了一些纷争,然後就被主流派、正统派的教会压制,被他们逼迫。我们现在要来看,在教会历史里面,宗派现象的第三个争论,那就是预定论。 

3.预定论 

    预定论曾经在教会历史里面引起了轩然大波,这个议题的激烈性,不亚於我刚才提到的圣餐论,或者是婴孩洗,几乎所有的教会,都被卷入了这个争论中。我们看到预定论,其实整本圣经都有很清楚的指示,有很清楚的经文证据,从创世记一直到最後,充满了预定论的经文,我先读三处的经文给各位听。 

A预定论在创世以前已经开始 

    第一处是在新约的以弗所圣经,以弗所第一章第三到第四节∶「愿颂赞归与我们主耶稣基督的父神,他在基督?,曾赐给我们天上各样属灵的福气,就如神从创立世界以前,在基督?拣选了我们,使我们在他面前成为圣洁,无有瑕疵。」这里讲到在创世以前,已经在基督里拣选了我们。预定论,预定论在创世以前已经开始了。 

B名录在生命册上必得救 

    接著是但以理书十二章第一节∶「那时保佑你本国之民的天使长米迦勒,必站起来,并且有大艰难,从有国以来直到此时,没有这样的。你本国的民中,凡名录在册上的,必得拯救。」就说天上有一本生命册,生死簿,你的名字录在上面的,就必得救。 

C预定在先信心随後 

    接著是使徒行传十三章四十八节∶「外邦人听见这话,就欢喜了,赞美 神的道,凡预定得永生,都信了。」这是预定在先,人的信心随後,然後就得救,不是因为信心在前,然後才被拯救。预定在先,人的得救在後;上帝的拣选在先,人的信心随後跟著回应。 

圣经从第一卷创世记就开始看到预定论的经文。创世记十二章第一节到第三节∶「耶和华对亚伯兰说∶你要离开本地、本族、父家,往我所要指示你的地去,我必叫你成为大国,我必赐福给你,叫你的名为大,你也要叫别人得福。为你祝福的,我必赐福与他,那咒诅你的,我必咒诅他,地上的万族都要因你得福。」 

我们可以看见,是上帝主动的拣选,上帝的拣选,他拣选了亚伯拉罕,就开始了人类的救恩历史。『拣选』就是意味著有人不被拣选,『拣选』这个字眼,是很伤感情的字眼,所谓拣选就是 – 不是人人通通有奖。上帝拣选了雅各,他没有拣选以扫,双胞胎一出生,他们出生以前,命运已经决定了,上帝爱雅各恨以扫。这个恨就是说爱少一点点,上帝比较爱雅各,比较不喜悦以扫,那并不是说雅各比较好,他的个性比较好,或者是他比较珍惜上帝的福气,其实我们从创世记的故事来看,雅各这个人很诡诈、很狡猾,其实他蒙拣选,不是他比以扫好,而是上帝无条件的拣选,是出於上帝奥秘的爱。 

D预定论的恐慌 

    箴言十六章第四节∶「耶和华所造的各适其用,就是恶人,也为祸患的日子所造。」这一节其实蛮强烈的,也就是说∶每一个人都有上帝特别的旨意,连恶人,不好的人,坏人,也是上帝特别的创造。那这样的经文,我们咽得下去吗?所谓的『拣选』就是代表说∶有人没有被拣选;也就是说∶有人是预定要沉沦!这是很多人不能够接受预定论的主要的原因。 

『上帝公平吗?』 

    预定论会引起一般人,最大的恐慌跟困扰就是第一个∶上帝公平吗?为什麽上帝拣选某一些人,没有拣选某一些人呢?为什麽,一些人预定得救,有一些人却预定要沉沦呢? 

『人的责任为何?』 

    一般人第二个困扰,第二个挣扎是 – 那麽人的责任、扮演什麽角色呢?然而上帝的拣选,是他出於他绝对的主权,公不公平?是不能够用在上帝的身上? 

E预定论省思 

    我们只能够相信,上帝不会做错事情,上帝是公义的标准,就像箴言二十一章第一节说∶「王的心在耶和华的手中,好像拢沟的水,随意流转。」而且上帝的预定,也没有抹杀人的责任,我们可以这麽说,上帝的预定,上帝的拣选,上帝的主权是百分之百,而人的责任也是百分之百,两者加起来也是百分之百。这个不是在耍嘴皮,而是讲到基要真理,那个最核心的奥秘的部分,上帝的预定从来没有抹杀人的责任,上帝是最大的赢家!你信主,你个人没有任何的功劳,但是如果你不信主而沉沦,你自己要负责任,两者之间的矛盾,『上帝的拣选』跟『人的责任』之间的矛盾。 

    有人说∶上帝没有拣选我,他就不会把信心给我,那麽我就不会相信、这之间的张力是一个鸡生蛋或是蛋生鸡的一个矛盾,一个表面的矛盾,一个奥秘。加尔文说∶预定论是强调上帝的爱,而不是指人的条件,至於有人预定沉沦,那个是上帝奥秘的旨意。圣经没有详细讲,所以我们不必多谈。 

    很多人排斥预定论,因为认为预定论会使我们失去传福音的动力。在以赛亚书第六章,先知以赛亚蒙召的时候,他听见上帝说∶『有谁肯为我们去呢?我们可以差遣谁呢?』那麽先知他热情洋溢,他热血沸腾的说∶『我在这里,请差遣我』。然後接著上帝才对他说∶『好吧,你去传福音,你去向这些以色列人传福音,但是我告诉你,这些以色列人他们的心都很刚硬,他们的心都已经蒙了脂油,他们耳朵发沉,他们的眼睛昏迷,你无论如何跟他们传福音,他们还是不会相信的』。我就在猜以赛亚这个时候,他会不会很懊恼呢?很後悔呢?我刚才不应该这麽的冲动,不应该说∶我在这里,请差遣我!既然我无论怎麽样跟人家传福音,人家都不会相信的话,那我何必去呢?可是以赛亚书到了末了的时候,让我们看见,以赛亚他整天伸手,招呼那些悖逆的百姓,以赛亚他没有退缩,他没有後悔,他仍然勇敢的承接了上帝的呼召。 

    在圣经里面,讲『预定论』讲得越强烈的人,他们传福音也是传得最热情的。旧约是以赛亚,新约是保罗。我们看见保罗在罗马书九到十二章,九到十一章,他讲『预定论』讲得很绝对,讲得很强烈,所以可见讲上帝的预定论,应该不会影响人传福音的热心。 

然而在历史中,人因为自己的软弱,因为自己不想去传福音,就推卸给上帝说∶如果上帝没有预定,上帝没有拣选,那麽我无论如何热心的传福音,那个人也不会信主的。所以曾经有两百年,讲预定论讲得很强烈的宗派,他们没有差遣一位宣教士,那这是因为人的软弱。我再讲一次,上帝的预定,从来没有抹煞人的责任。 

以赛亚书二十六章十二节∶「耶和华啊,你必派定我们得平安,因为我们所做的事,都是你给我们成就的。」不是人能够做什麽,不是人有什麽功劳,我们所做的,我们所传福音的对象,都是上帝所成就的,都是上帝来完成救恩的工作。预定人的命运是上帝的事情,而传福音是人的责任!我们怎麽知道,这个人是上帝预定拣选,或是上帝预定沉沦的呢?既然没有办法知道,而传福音的使命跟责任,早就已经托付给教会了,所以成功失败也是在上帝手中,我们放心、放胆的去传福音 ,至於结果我们交给上帝。 

接著以赛亚书四十一章第四节,讲得也很强烈!「谁行做成就这事,从起初宣召历代呢,就是我耶和华,我是首先的,也与末後的同在。」这一节说明了,历世历代的事情,都是上帝一手导演,在救恩的历史中,人实在没有什麽可以夸口的。以赛亚书六十三章十七节∶「耶和华啊,你为何使我们走岔离开你的道,使我们心里刚硬不敬畏你呢?求你为你仆人,你产业支派的缘故,回转过来。」这一节就讲到说∶连我们走岔了路,连我们背叛了上帝,也都是上帝使我们如此的,这个说明了上帝绝对的主权,人的刚硬也都是上帝预定的。但是先知没有因此推卸代求的责任。约翰福音十五章第五节说∶「因为离了我,你们就不能做什麽。」的确说明了,我们真的是没有什麽可以夸口的,因为离了 神,我们就不能做什麽。马丁路德说得好,他说∶罗马书的任何主题,尤其是第九章到十一章任何的主题,都可以立刻封杀自由意志在救恩上的角色。 

    马丁路德在世的时候的一位最好的朋友墨兰顿,墨兰顿是马丁路德在威登堡的新约教授,他帮助马丁路德,把拉丁文圣经翻成了德文的圣经,他是路德生平的知己,可是他读圣经的时候,好像圣经讲到人的回应的时候,也蛮有弹性的。圣经也强调人的责任。 

    到了十七世纪的亚米念,他所持的看法跟墨兰顿很像,他们认为圣经也有奥秘,不但强调上帝的预定,也强调人的责任,这个看法也影响到十八世纪,英国大复兴的约翰卫斯理,他们都承认,如果没有上帝的恩典,没有圣灵在人的心中动工,没有人可以认耶稣为主,没有人可以得救,但是上帝的预定,好像不是那麽死板,上帝仍然给人回应的空间。 

使徒行传第七章五十一节∶「你们这硬著颈项、心与耳未受割礼的人,常时抗拒圣灵!你们的祖宗怎样,你们也怎样。」可见圣灵的感动,人是可以抗拒的,人的自由意志仍然有功效。帖撒罗尼迦前书五章十九节∶「不要消灭圣灵的感动。」若非圣灵的感动,没有人能够认耶稣为主,但是也有人会消灭圣灵的感动,所以有人可以抗拒上帝的预定。 

    不过在这一点上,我们必须要小心,并不是说人可以用自由意志来决定自己的命运。人的自由只是表现在负面的抗拒,负面的消灭圣灵的感动上,至於正面的接受救恩、相信耶稣,这个完全是出於上帝的恩典,所以我刚才说了,上帝是最大的赢家,上帝通吃,我们得救,自己一点功劳都没有,可是我们不得救,自己要负消灭圣灵感动的责任。 

    耶稣曾经讲过一个比喻,一个邀宴的比喻,有一个国王,他要为他的儿子娶亲,娶媳妇,他就办了一个大的筵席,欢欢喜喜的邀请很多人来赴筵席,可是有的人就藉口说∶我刚刚买了一块田,太忙了,没有时间赴筵席。也有人藉口说∶我刚刚买了五对牛,我要去试试看这个牛好不好用,他说∶我也没有时间赴筵席。另外有一个人说∶我也刚刚娶了亲,忙得很,我没有时间赴筵席。这个国王很生气就说∶受邀的人,他们没有资格赴筵席,所以跟仆人说∶你到街市上去请那些不配的人,那些瘸腿的,瞎眼的人来赴筵席。耶稣的这个比喻,有两个很重要的真理,第一个真理就是,如果人要赴筵席,如果人要进天国,一定是上帝的邀请在先,这个比喻的第二个真理就是,人却可以藉口,可以找很多的藉口,把自己停留在福音天国之外,而上帝也不会强迫他入席,人绝对不能够救自己,不可以用自己的自由意志来救自己,可是却可以使自己不得救。 

    另外墨兰顿跟亚米念,他们也反对一次得救,永远得救的观点。希伯来书第六章,第四到第八节说∶「论到那些已经蒙了光照、尝过天恩的滋味、又於圣灵有分,并尝过 神善道的滋味、觉悟来世权能的人,若是离弃道理,就不能叫他们从新懊悔了。因为他们把 神的儿子重钉十字架,明明的羞辱他。」看到有些人,他们已经重生了,已经有圣灵的印记了,可是仍然有可能失去救恩。希伯来书第十章就有很大的吊诡,十章十二节∶「基督献了一次永远的赎罪祭,就在上帝的右边坐下了。」但是到了二十六节却说∶「因为我们得知真道以後,若故意犯罪,赎罪的祭就再没有了。」 

  一方面耶稣的救赎,是永远可靠,永远的赎罪祭,可是另一方面,我们有会看到,这个赎罪祭可能会失落,所以我们要小心,我们要儆醒,不要把恩典拿来滥用,不要故意的犯罪,免得失去救恩。 

五、结论 

    其实初代的教会已经在面对这种宗派林立的现象。初代有一位教会领袖俄利根,他在面对这个问题,面对教外人士质疑的时候,他曾经说过任何一门学问,如果他对人类很重要,很有贡献,那麽一定会产生派别,譬如医学或者是哲学,那也包括今天的物理学,或者数学┅等等,一定都有不同的派别。俄利根认为宗派现象是健康正常的现象,我个人也同意,宗派的不同,正反映了圣经真理丰富而多元的特质。 

    我举一个中国的例子,王明道先生年轻的时候,他在长老会的学校教书,他看到学校为受洗的同学,用得是点水礼;王明道读圣经,他认为浸礼比较合乎圣经,所以他就写文章,来批判来抨击点水礼,学校要他收回立场,免得让学生困惑。王明道说∶真理是不可以妥协的!他就不肯收回立场,後来他被学校开除了。王明道晚年的时候,他在写<五十年来>的这本书里面,他为年轻的时候那麽冲动,他感到很懊恼,他说∶我竟然为了洗礼这个仪式的问题,那麽次要的问题,而牺牲了教会合一,那麽重要的问题,实在是很不值得。宗派是反映出圣经丰富而多元的特质,我们在基要的信仰上,要坚持那个一致性,可是在次要的问题上,我们可以接受圣经多元的现象。 

我们今天介绍宗派到这里结束,谢谢收看!

您可能还喜欢...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