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教会历史(蔡丽贞)

主题〔14〕马丁路德(2)   

一、前言∶

今天要继续介绍马丁路德,以及宗教改革。

二、中世纪的赎罪观∶

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导火线,是针对中世纪的赎罪券,所以我们现在先来看看,中世纪天主教的赎罪观。

1.赎罪观—-道德可弥补罪行

天主教的经验哲学认为∶人在受洗以前所犯的罪,可以藉著洗礼而得到赦免,但是受洗以後如果你还犯罪,那麽就需要忏悔礼。当然天主教也没有否认,人的功德、人的努力,完全是由上帝的恩典而来。那麽神学家阿奎纳,他将积功德赎罪的观念,加以解释。阿奎纳说∶『基督和众圣徒无限量的功德,积成了一个功德库,教会的神职人员,可以随时来提取,分给那些有需要的罪人,但是有一个条件,就是必须是真实痛悔的人』。这种理论发展到後来,居然说这种功德,能够消除全部,或者是部份今生与来世,炼狱中的刑罚,即使今生补 偿不清,将来在炼狱里面,也要继续的补偿清楚。

天主教今天他们其实还是有一些补充说明,他们说补赎的行为,没有办法赎罪,不能够得到上帝的赦罪,但是可以弥补因为我们所犯的错误、所造成的罪果,罪的结果或者是亏欠。譬如说∶我们可以捐一些钱,去帮助穷人,去弥补所造成的伤害。就好像夫妻吵架,那麽先生要跟太太道歉的时候,他会去买一束花,来补偿他的过失。

2.练狱观

因为赎罪券主要是讲,在炼狱里面替那些亡魂来赎罪,所以我们也来看看,中世纪对於炼狱的说法,有关於炼狱的说法。

A、来自次经的观念∶

其实圣经并没有很清楚的讲,它只能根据模糊的经文,譬如说次经,讲得比较清楚的是次经。次经是天主教的经典,基督教其实并没有接受次经。次经的马克比二书,就是犹太人的一位英雄人物,他们的民族英雄人物马克比,马克比曾经为那些死掉的人,赎罪,使他们的罪可以蒙赦免。

B、路加福音—财主与拉撒路衍生的观念∶

另外在圣经的路加福音十六章,财主在阴间受苦,而讨饭的拉撒路,躺在亚伯拉罕的怀中,财主说∶我在这里火焰里面极其痛苦,那麽亚伯拉喊就对他说∶你我之间有深渊限定,已至於你没有办法到我这里来,我也不能够到你们那边去。

C练狱的用意

炼狱的说法,其实就是要交代说∶人死了以後去哪里?有人说∶炼狱可能是在天上和地狱之间,那麽初代的教父,初代的教会领袖,其实已经有人主张炼狱的说法。

D练狱的支持者

譬如奥古斯丁他就主张,人灵魂的命运,在死後就立刻决定,那麽在来生有炼净罪的刑罚;到了阿奎那的时候,就更加详细的扩充解说。可能各位都曾经听过但丁神曲,但丁是十三、十四世纪的时候,义大利的诗人,他的一部作品就是神曲。

那神曲就是描述他在梦里,在梦中分别去游历了地狱,然後是炼狱,然後是天堂。那麽地狱,他先去游地狱,地狱主要是逞罚那一些不肯接受福音的人,或者是那一些蓄意作恶的人。接著但丁在梦境里面,他也去游历了炼狱,他在游历炼狱的时候,脚步越走越轻,那是因为他的罪孽,渐渐的炼净了。但丁把那些凡是生前认识上帝,但是因为软弱跌倒,或者是骄傲嫉妒,或者是贪吃懒做的人,就被置於炼狱。譬如说以色列王扫罗,譬如改教时期的英国皇帝亨利八世,娶了很多老婆的亨利八世,以及昏庸的教皇啦、修道院院长啦┅,他们的生前因为有一些罪,来不及补偿,所以就先进入炼狱里,炼净了以後再进入天堂。

那麽炼狱的说法,基督教并没有接受,这是天主教他们的教义。炼狱的说法,多半是为了安慰那一些基督徒软弱的良心,为的是替那一些还没有悔改、还没有听见福音就去世的亲友,寻求一个可能得救的机会,或者是藉口。 

三、针对赎罪卷的滥用 ˉ 路德的95条条款∶

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就是针对赎罪券的滥用。1517年,马丁路德在写了九十五条条款,就是针对赎罪券的滥用。那个九十五条条款之前,前几个礼拜,马丁路德曾经针对经验哲学的救恩论,他写了一篇文章攻击经验哲学。这篇文章其实非常重要,因为他针对的是神学的问题,我们都知道理论的错误才是教会腐败的最根本原因。

那马丁路德把那篇文章,叫做九十七条。他把这篇文章的副本,就是去了个大学,譬如说爱尔弗大学,纽伦堡大学等等,然後很紧张的,等待有人来向他挑战,跟他辩论,这是那个时代做学问的方式。然而九十七条那篇文章寄去很久,都石沉大海,经过几个礼拜以後,马丁路德为了针对赎罪券的滥用,他写了九十五条条款,钉在教堂的门口,却引来意想不到的回应。很多人就响应他的说法,实在是人算不如天算,我就想到黄花岗七十二烈士的战役,那个原来是筹备很久,可是那一次失败了,反而武昌之役却意外成功了,各地纷纷的响应。马丁路德也是这样,九十七条条款,在理论上比较重要,可是却没有人回应他;反而九十五条条款贴出去以後,各地纷纷的响应,或许空中楼阁的神学,有时候比较不能够安慰人,只有真正的与百姓的痛苦认同,真正解除百姓的重担,才能够打动人心。

马丁路德九十五条条款,其实并没有什麽革命性的思想,他只是针对赎罪券的滥用提出反对。至於马丁路德他的悔改的观念,多半还是属於中世纪的思想,我读几条九十五条条款,必较杰出的思想的条款。

第六条

九十五条条款的第六条,马丁路德说∶教皇不能够赦免任何的罪债,教皇只能够宣布并且肯定,罪债已经得到上帝的赦免,就是他只能宣布,真正的赦免权是在上帝。

第十条

好,第十条,九十五条条款的第十条,神父将赎罪机会留到炼狱,乃是无知邪恶的。

第二十七条

其实每一条都非常的简短,第二十七条,那一些说购买赎罪券的钱币,叮当一声落入钱筒,而灵魂就超脱炼狱的人,乃是在传人的捏造。

第二十八条

第二十八条,钱币叮当一声落入钱筒,只能够使贪婪增多,却不能够使教会代求产生任何结果,因为这个结果是操之於上帝手中。

第三十一条

第三十一条,诚实购买赎罪券的人,跟诚实悔改的人一样的稀少。

第三十六条

第三十六条,每一个真实悔改的基督徒,即使没有赎罪券,也完全脱离了罪债跟逞罚。

第三十七条

第三十七条,任何活著或死了的真基督徒,即使没有赎罪券,也都分享基督和教会的一切恩惠,这些恩惠是上帝所赐的。

第四十五条

第四十五条,基督徒必须要知道,人若看见弟兄生活很困苦,而不去援助,反而用他的钱去购买赎罪券,那麽他所得到的,并不是教皇的赦免,而是上帝的愤怒。 

第四十六条

第四十六条,基督徒需要知道,他们除非有很多的馀款,很多剩馀的钱,那麽就应该把这个钱,留做家庭开支所需,绝对不可以浪费在购买赎罪券上。

第五十四条

第五十四条,九十五条条款的第五十四条,在同一次的讲道中,如果传讲赎罪券,比传讲神的道花相同或者是更长的时间,那便是亏负了神的道。

第六十二条

第六十二条,教会的真宝藏,乃是上帝荣耀和恩典的神圣福音。

第六十八条

第六十八条,其实赎罪券如果跟上帝的恩典,和人对十字架的敬虔相比,那就微不足道了。

这是马丁路德在九十五条条款里面,所提出的一些纠正。这是在1517年,他所提出的九十五条条款。

四、路德教改的二、三事∶

过了一年1518年,马丁路德被天主教的教廷传讯,要他前往海德堡,又前往奥斯堡,跟天主教的神学家辩论。过了一年1519年,马丁路德再与天主教最有口才的神学家,在莱比锡碰面,他们辩论,那麽天主教都是派出口才最好的神学家,来跟马丁路德辩论。

1. 与中世纪的权威系统分裂

那麽那一次的辩论,在1519年的莱比锡辩论,马丁路德被迫承认,他自己的立场,跟一百年前波西米亚的改教先驱-『胡斯』的立场相同。还记得胡斯吗?他是在1415年的康司坦斯会议,被烧死的那位改教的先驱,那路德就被迫承认说,他的思想、他的立场,跟胡斯是一样的;也就是说∶圣经的权威高过於教会。所以他进一步又被迫承认,当年定胡斯罪的康斯坦斯会议,也是错误的。那麽至此,天主教的神学家就宣告说∶教会的会议,绝对不会有错误,否认会议权威的人,就是异端。所以至此,马丁路德他跟整个中世纪的权威系统,就分裂了。

2.开除教籍

中世纪的天主教认为,教会的权威是高过圣经,可是马丁路德他只能够承认,圣经是最高的权威,所以路德在那一次的会议里面,讲了他那一句最有名的话Here I stand这是我的立场,我绝对不能够撤回,我必须站在上帝的立场上。

那麽红衣主教神学家,天主教的神学家都非常愤怒,他们要把马丁路德开除教籍,那麽跟马丁路德辩论的那位神学家,他也是红衣主教,他曾经邀请马丁路德的老师史道夫?皮斯,还记得吗?路德属灵的导师,希望这个老师能够去说服他的学生路德,可是史道夫?皮斯说∶我一直都尝试著说服他。其实史道夫?皮斯他也不希望跟教会分开,他是希望从天主教廷的内部来改革,他说∶我一直都尝试著要说服马丁路德,但是我的才能,我的圣经,都不如我的学生马丁路德。史道夫?皮斯对那位红衣主教说∶你是教皇的代表,责任在你。那红衣主教说∶我已经不打算再跟马丁路德谈了,他口才那麽厉害,他的眼神深似湖水,他脑子的思想令人惊愕。

3.致力於改教的文章—改变教会生态

好的,再过了一年1520年,马丁路德写了三篇很有名的改教文章,那麽这三篇里面,其中有两篇,第一篇是写给德国基督徒贵族的书,另外一篇是教会被掳到巴比伦。在这两篇文章里,马丁路德的文章每次一写就印成小册子,就流传在欧洲当时很多的知识份子。这两篇文章提出了一个很重要的口号,就是『人人皆祭司』。这个是宗教改革四大口号之一,另外三个口号是,『惟独恩典』、『惟独信心』,还有『圣经最高权威』。

那麽人人皆祭司,意思就是说∶我们每一位信徒,可以直接来到上帝的面前,平信徒不需要再假借神职人员,我们可以直接来到 神的面前祷告,我们也可以直接来到上帝的面前,领受圣经的启示。那麽这个口号,人人皆祭司的口号,就大大的改变了基督教会的生态。

4.路德的吊诡真理

三篇文章里面,还有一篇是我个人很喜爱的一篇文章是,论基督徒的自由 – ” The liberty of Christian ”,或者是” The freedom of Christian “。这篇文章写得蛮精采的。我最初攻读马丁路德的时候很辛苦,我很不喜欢马丁路德,因为我觉得他很喜欢骂人。他早期的文章,不是在骂天主教,就是在骂改教圈子中的领袖,所以读他读得很辛苦,而且他很多神学思想,是属於中世纪的神学思想,很八股的,所以我最初其实不是那麽欣赏马丁路德。那1520年,马丁路德所写的这篇文章,他没有路德一惯争辩的意气,这篇文章表现了平静,深度的属灵气氛。这一篇文章是路德成熟的福音思想,;『论基督徒的自由』。路德充分的发挥了他吊诡的思想paradox,吊诡的思想就是表面的矛盾,反合?福音的反合性?路德说∶基督徒一方面是世界最自由的人,不受任何人的束缚,那麽他根据加拉太书第五章第一节,加拉太书是基督徒的自由大宪章,第五章第一节说∶「基督释放了我们,叫我们得以自由,不要再被奴仆的轭挟制。」所以马丁路德说∶基督徒是世界上最自由的人,我们已经从奴役中得到释放,得到自由;但是另一方面,路德用他的吊诡的思想,他说另一方面,基督徒又是世界上最不自由的人。我们因为爱的缘故,我们为众人的仆人,受众人的管辖,我们在自由中做奴仆,我们在爱中常以为亏欠。

在论基督徒的自由这篇文章里面,路德也谈论到『因信称义』的那个信心,他还是用惯用的那个吊诡的手法。路德说∶因信称义的人,虽然不靠著行为得救,却要从信心中,自由的,自然的流露出爱上帝,爱人的行为来。信心是上帝的恩典,不是我们的功劳,不是我们的行为,可是信心又是基督徒首要的善工The first good work,是基督徒首要的好行为。他说∶信心不是好行为,是上帝的恩典;可是一方面,信心又是基督徒最重要的善工,没有信心就不mso-可能有善工,就不可能有好行为。我们就想到登山宝训耶稣说∶「你们若不饶恕人,天父也不饶恕你们。」我们蒙上帝的赦罪,并不是因为我们有好行为,并不是因为我们去饶恕人;但是一个蒙恩得救的基督徒,如果他没有好行为,如果他不肯去饶恕别人,那麽他得救的真实性,也会受到怀疑。那麽这个就是马丁路德,他用吊诡式的方式,来讲解信心的道理,这是他在 1520年,所写的三篇文章,每一篇文章都很精采。如果你要深刻的了解马丁路德的思想,必须直接去读他的原典文章。

5.内忧与外患

好的,马丁路德在初期,他主要的敌人是天主教的教皇,以及神圣罗马帝国的皇帝,这是他的外患,但是在1520年代的中期,特别是1525年以後,马丁路德他开始面对改教圈子里面的领袖,就是他们在内部有了内忧。这个内忧得到的冲击,其实也不亚於外患,这些内忧就导致了更正教,就是基督教内部的分裂。这些内忧包括『重洗派』,包括『农民战争』,包括『自由意志的争辩』,也包括了『圣餐论』。

A重洗派

我们先介绍重洗派,重洗派在1520年代初期已经出现了,这是一批狂热的改教家,他们有一个首领,他名字叫做Tomas.Munser。这些激烈的改教家,认为马丁路德的改教还不够彻底,他们认为教堂里面的装饰啦,或者是彩色玻璃啦,或者是圣像啦,或者是乐器,都应该拆毁,都应该毁弃,而且他们反对婴孩洗,婴孩洗,他们认为教会的会员,应该是由重生得救的基督徒组成的。

小时候受过婴孩洗的人,他重生得救以後,还应该再受洗一次。那这一派激烈派的改教家,我们称为重洗派。重洗派原来是有很高的理念的人,他们强调重生得救的经历,他们强调基督徒应该过圣洁的生活。但是由於这些早期的领袖,采取了比较激烈的改革手段,譬如流血暴力的行为,那麽又介入了农民的暴动,暴民的活动,所以以至於被改教家,被这些改教的领袖所压抑。

我记得我在英国,攻读马丁路德的时候,我有一次跟团契的一位医学生,後来当医生,当时他是医学生,我是神学生,我们正在讨论重洗派的历史事件。我讨论到重洗派,重洗派他们是要求人家,信主以後还要再洗一次,那麽後来的改教的领袖,他们抓到了重洗派的人呢?都把他们赶到了河边去淹死,说∶你们要重洗,就让你们洗得痛快,洗得过瘾。我讲到这段历史的时候,我就摇摇头说∶唉呀,这段历史实在是我们基督教黑暗的一面,是我们的悲剧tragedy,但是这位一学生他很聪明,他笑一笑他说∶我不觉得是悲剧,我不觉得是tragedy。他说∶我觉得这是一个triumph是一个胜利。

我後来想一想也觉得很有意思,重洗派因为在十六世纪的时候,到处被人家追杀,因为这些改教的领袖都不欣赏他们,他们到处被人家逼迫,所以他们就比较同情弱势,他们就比较去尊重别人信仰的自由,所以他们後来也就努力的争取,基督徒信仰的自由,甚至那些异端的信仰自由,他们都也会尊重。那麽在美国,美国第一个通过,信仰宽容,或者是信仰自由的,就是浸信会。而『浸信会』就是重洗派後代的子孙,所以他们自己曾经受过苦,他们就比较能够去同情那些受苦的人。

那麽重洗派认为,如果有必要的话,可以用武力来推翻不公义的祭司,那这就导致了1525年的,农民暴动。

B、农民暴动∶

那麽农民暴动,我刚才一开始,我上一次一开始就讲到,马丁路德被很多人欣赏,是很多人心目中的英雄人物,但是有些人对他很不谅解,因为他在农民暴动这个事件上,临阵倒戈,这个可能也是他一生最大的败笔。这个是英雄人物,伟大的神学家,也可能有他们比较软弱的一面。

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原来是宗教性的,可是後来也变成了社会性。马丁路德曾经写文章,攻击高利贷,所以那些农民,那些穷苦的农民,都把马丁路德看作是好朋友。路德确实也努力的协调了贵族跟地主之间的冲突,但是後来因为有激烈改教家的煽动,所以农民要求地主权益,越来越肆无忌惮,四处都有修道院被抢劫,修道士被杀的事件发生,那麽马丁路,他也进入了农民中间,要去协调,可是後来协调失败,所以他就开始写文章来斥责农民。他说∶农民如果公开叛变的话,那麽他们就在上帝律法的庇护之外。因为反叛就好像谋杀,使很多人成为孤儿寡妇,那路德在对付农民暴动的时候,他讲了一句话,他说∶一切的革命都是背叛上帝!为了这个态度,马丁路德跟他的宗教改革,付出了很大的代价。因为马丁路德自己的宗教改革,也是一种革命。

好的,各位观众朋友们,我们今天介绍马丁路德,我们先在农民暴动这个事件上先停止,我们下次继续介绍。谢谢收看!

您可能还喜欢...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