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8-1理所当然的侍奉
第八卷:祷告论
第六十八章:祷告
承认上帝各样完美的属性,并向上帝尽各样当尽的本分,二者在祷告中成为一体。祷告是圣洁的,对每个基督徒都有益处,是基督徒在成圣方面当尽的本分。因此,敬虔的操练就被概括为祷告和呼求上帝:“那时候,人才求告耶和华的名。”(创4:26)
因为祷告是发自心灵的各种活动,所以它也有各种不同的名称,比如tefilla,意即祷告(诗4:2);techinna,意即恳求(诗6:10);siach,意即哀叹(诗64:1);tse‘naqah,意即哀求(诗9:13);deesis,意即代求(雅5:16),或恳求(提前2:1);hiketeria,意即恳求(来5:7);enteuksis(提前4:5),euche(雅5:16),以及proseuche(西4:2),这三个词的意思都是祷告;还有proskunein,这个词的意思是敬拜(太4:10)。
从祷告的方式、时间、事件、方面来看,我们可以把祷告分成许多种。
1.圣经中的各种祷告形式
第一种是敬拜。我们认识并承认上帝的完美,就以敬畏之心俯伏在上帝面前,荣耀他,尊崇他,若是不用语言,就用内心的思想,也可以用外在的语言,这样的祷告就是敬拜式的祷告。我们“默念你威严的尊荣和你奇妙的作为”(诗145:5)。这也是众天使向基督所做的:“上帝的使者都要拜他”(来1:6)。
第二种是求告。我们若是向上帝祈求什么,这样的祷告就是祈求式的祷告。可以是祈求脱离某种压迫,或者即将来临的灾难,也可以是祈求得到某种身体或灵魂方面的益处。“并要在患难之日求告我,我必搭救你”(诗50:15);“他若求告我,我就应允他—–我要使他足享长寿,将我的救恩显明给他”(诗91:15-16)。
第三种是恳求。我们若是以极大的谦卑之心,提出许多理由,不断地祷告,这样的祷告就是恳求式的祷告。“—–然而我呼求你的时候,你仍听我恳求的声音”(诗31:22);“—–哭泣恳求”(何12:4)。
第四种是叹息。我们若是不能用言语表达自己的愿望,或是虽有看见,也有极大的渴慕,但事情本身高深莫测,无法用言语表达,就在上帝面前叹惜,这样的祷告就是叹惜式的祷告。使徒把这称作“说不出来的叹息”(罗8:26);《诗篇》的作者说:“主啊,我的心愿都在你面前,我的叹息不向你隐瞒。”(诗38:9)
第五种是公开的或公共的祈祷。若是在公开的集会场所,或在私人家里有人出声带领祷告,会众一起呼求上帝,这样的祷告就是公祷。“教会却为他切切地祷告上帝”(徒12:5)。一些人聚集在一起所进行的祷告,也被认为是公共的祷告。“若是你们中间有两个人在地上同心合意地求什么事,我在天上的父必为他们成全。因为无论在哪里,有两三个人奉我的名聚会,那里就有我在他们中间。”(太18:19-20)
第六种是私下的祷告。我们把自己特别的愿望带到上帝面前,这就是私下的祷告。分为:
(1)突发的祷告。这是当我们在工作、走路或者与他人谈话时,向天上的上帝发出的祷告。例如,尼希米在与王对话时,默祷天上的上帝(尼2:4),摩西与以色列人站在红海边时,也向上帝祷告(出14:13)。
(2)定期的祷告。这样的祷告也许是临时性的,有特别的事情发生,促使我们寻求安静的地方祷告,也许是规律性的祷告,也就是在我们特定的祷告时间里,如早上、中午或者傍晚。突发性的祷告和定期性的祷告都可以是:
1)内心的祷告,我们可以借着大脑的活动通过反省和默想,把自己的渴望带到上帝面前。这样的祷告是不需要言语的,正如我们在摩西和尼希米的例子中所见到的那样。
2)口头的祷告,这发生在当我们用言语表达我们的渴望时,有时这样祷告不出声音。哈拿的例子就是这样。“原来哈拿心中默祷,只动嘴唇,不出声音。”(撒上1:13)
我们也可以出声表达自己的愿望,可以是大声的,也可以是轻声的,这取决于我们与人群的距离。“耶和华啊,早晨你必听我的声音。”(诗5:3)毫不奇怪,天主教把内心的祷告高举在口头的祷告之上,因为他们的口头祷告只不过是反复背诵固定的祷告词、主祷文以及万福马利亚。
第七种是代祷。这发生在当我们为别人向上帝祈求什么时。我们可以一起为教会代祷:“上帝啊,求你救赎以色列脱离他一切的愁苦”(诗25:22);“求你随你的美意善待锡安,建造耶路撒冷的城墙”(诗51:18);“你们要为耶路撒冷求平安”(诗122:6)。代祷也可以是为了特定人的益处。“他就该请教会的长老来,他们可以—–为他祷告”(雅5:14);“请弟兄们为我们祷告”(帖前5:25);“你们要—–互相代求”(雅5:16);“为那逼迫你们的祷告”(太5:44);“为—–君王和一切在位的代求”(提前2:1-2)。
现在很多人滥用这种操练,他们分别时反复提醒对方:“我建议你把我列在你的祷告之中,在你祷告时要记念我;我请你为我代祷,为我祷告。”他们说这些话就像表达对彼此的问候一样平常。事实上,我们不可能记得所有那些要求我们为之祷告的人,除此之外,我们还必须知道为别人的益处祈求什么。要求别人为之代祷的人应该处在特定的环境之中,而为他代祷的人应该了解他的情况。只有在这种情况下,一个人才能请求别人为他代祷,而被请求的人必须为他代祷,这样,大家一起恳求上帝,也会一起感谢上帝。但是,目前提出这样代祷请求的倾向往往不过是一种习俗,这会使人忽略了主耶稣的代祷。
我们绝不能为死人代祷;他们已经处在他们永远要在的地方,并会一直在那里;炼狱其实就是地狱。我们也不能为那些犯下了亵渎圣灵之罪的人代祷。“有至于死的罪,我不说当为这罪祈求。”(约一5:16)
第八种是咒诅性祷告。此处,我们一定要小心警醒,不要被自己的情感所左右,不要像基督的门徒那样,他们竟然祈求上帝用火烧灭那些不接待他们的撒玛利亚人(路9:54)。永远不要祈求让某个人永远沉沦,也不要祈求让我们的私敌肉体灭亡。我们也不可以祈求主毁灭那些干犯上帝子民的人。但是,假如主感动我们,让我们为那些用极端的手段逼迫、残害上帝儿女的人祷告,那么我们就可以祷告,求主使他们归正。假如不是如此,就祈求上帝惩罚他们,使他们不能继续逼迫教会。如此就会显明:主必会为他的教会所流的血复仇伸冤,而且上帝将会因此而得荣耀。“愿你使他们满面羞耻,好叫他们寻求你耶和华的名。愿他们永远羞愧惊惶,愿他们惭愧灭亡,使他们知道,惟独你名为耶和华的,是全地以上的至高者。”(诗83:16-18)
第九种是感恩的祷告。我们欢喜地承认上帝对我们的仁慈,承认迄今为止上帝赐给我们的各样属世与属灵的福分,更为上帝特别的祝福献上特别的感恩,这样的祷告就是感恩式的祷告。对上帝之仁慈的认识会激发恳求者为他目前的渴望热切地祷告。这正是雅各在《创世记》第32章9至12节中所做的,《诗篇》第75篇第2至5节中的教会也是这样做的。所以,感恩和祷告常常是联系在一起的。“只要凡事借着祷告、祈求和感谢,将你们所要的告诉上帝”(腓4:6);“我劝你第一要为万人恳求、祷告、代求、祝谢”(提前2:1)。
2.祷告的本性或本质
我们在探讨祷告这个课题时,应当首先讲明祷告的本质是什么,然后我们要激励你在祷告上多加操练。为了揭示祷告的真实本质,我们将要阐述:(1)祷告的定义(我们将对此做详尽的阐述);(2)祷告的特征;(3)祷告的客观附带条件;(4)祷告的操练,这包括预备、实行和反思。
祷告是奉基督之名,借着圣灵的运行,发自重生的心灵,向上帝表达圣洁的愿望,并请求满足这些愿望。这个定义中的每一个字都非常重要,需要进一步详细阐述。
祷告是“表达圣洁的愿望”。在这个短语中,我们想要阐述在祷告中灵魂的活动是什么。祷告是全人的投入,即智力、意志、情感、眼睛、口唇、双手、膝盖,是整个灵魂,整个身体的投入。
(1)祈求者专注于自己。他知道、看见、察觉到自己的缺乏。他在饥饿中濒临毁灭,渴望得到饱足。他察觉了自己的软弱,自己并没有能力帮助自己。他也知道没有任何受造之物能够帮助他,他也不想从受造之物那里寻求帮助。唯有上帝能够给他帮助,但是他内心忧伤焦虑,认识到自己的不配、可恨、可憎。因着他的这种倾向,上帝本可以不为所动,不帮助他。事实上,他所当受的就是上帝的震怒很快临到他身上。他认识到自己不配呼求上帝,哪怕是从远处呼吁也不配,因为他的祷告是如此受到罪的玷污,如此贫乏,凭这样的祷告是无法感动上帝垂听他,帮助他。他如此专注于自己的倾向,以至于沉浸在愁苦和绝望之中,在他心里对任何事情都没有盼望,他也不会产生任何盼望。
(2)恳求者专注于上帝,在他眼里,上帝是威严的、无所不知的、荣耀的、无所不在的、圣洁的;同时在基督里,上帝也是满有恩慈、大有怜悯、无所不能的。此刻,因着对上帝的崇敬,他以谦卑之心俯伏在上帝面前,恐惧战惊。此时,他大胆地接受基督,在基督里面并借着基督表达自己的渴望,晓得他应允悔改的罪人的祷告,帮助他们,上帝就从中得了荣耀。
(3)恳求者专注于他所渴求的事情,可能是盼望从压迫他或威胁他的十字架上解脱出来,也可能是祈求灵魂或身体的祝福。他深知从十字架上得解脱,或者领受这样的祝福,对他而言是多么必要,多么有益。他晓得自己所渴望的,梦绕魂牵,热切盼望自己的愿望能够实现。
恳求者专注于这三个方面。在一个意向中,他同时专注于自己、上帝和事情本身。在这种状况下,他不仅把自己展现在上帝面前,同时也把自己的愿望展现在上帝面前。圣经中对于愿望的表达有生动的描述,既向我们讲述了这件事本身,也向我们讲述了谁正处在或曾经处在这样的渴慕之中。而且,圣经还鼓励我们要喜爱这样的状况——是的,圣经常常使灵魂处于这样的状况之中。我们把这称作“表达”,圣经对此是这样描述的:
(1)倾诉(a poring out):“—–但在耶和华面前倾心吐意”(撒上1:15);
(2)“困苦人发昏的时候,在耶和华面前吐露苦情的祷告”(诗102:1)[1];
(3)诉说(a declaring):“我述说我所行的,你应允了我”(诗119:26);
(4)仰望(a lifting up):“耶和华啊,我的心仰望你”(诗25:1);(5)陈明(a looking up):“早晨我必向你陈明我的心意(即把一切布置得井然有序,就像列队整齐的军队一样),并要警醒”(诗5:3);
(6)交谈(a conversing):“你说:‘你们当寻求我的面。’那时我心向你说:‘耶和华啊,你的面我正要寻求’”(诗27:8);
(7)哀求(a crying),切慕(a panting):“他们哀求你,便蒙解救”(诗22:5);“上帝啊,我的心切慕你,如鹿切慕溪水”(诗42:1);
(8)尽心尽意寻求(a seeking with all our heart and our whole desire):“他们尽心起誓,尽意寻求耶和华”(代下15:15)。
所有的这些描述都表明了灵魂在祷告中的密切参与。当灵魂想要祷告时,他常常找不到合适的话语。的确,一切的言语都显得那么拙劣,不足以表达灵魂的渴望和热切的倾向。所以:
(1)灵魂借着简单地向上帝表明他的倾向进行祷告。
(2)灵魂有时借着叹息进行祷告,这叹息比他的言语所能表达的更多。
(3)当灵魂进一步开阔时,他开始用话语明确地表述他的祷告,他可以完全用大脑祷告,也可以用嘴默默地祷告——可以是无声的嘴唇运动,也可以是轻声的祷告。
(4)随着渴望的强烈程度不断增加,声音也变得更加响亮了;假如祷告的人远离人群,不会被别人听见,那么他就会大声呼求。
(5)如果情绪变得更加激动,人就会流泪,尤其是当盼望和爱慕变得更加强烈时。当一个很难感动流泪,认为哭泣(这有损他的尊严)是可耻之事的人,一次又一次地在主面前被感动得泪流满面时,这是怎样的奇迹啊!当灵魂变得温柔,能够真心真意哭泣时,这是他最合宜的状态。约伯,一个不动感情的人,能够呼求:“我呼求你”(伯30:20)。大卫,那个勇敢的英雄,他有狮子一般的心,在主面前像孩子一样哭泣:“我每夜流泪,把床榻漂起,把褥子湿透”(诗6:6)。勇敢而又令人尊敬的保罗常常流泪祷告:“服侍主,凡事谦卑,眼中流泪—–”(徒20:19)
3.祷告:圣洁愿望的表达
我们把祷告称为愿望的表达,而不是事情的表达。一个未归正之人,对于属灵之事所具有的只是论断性的知识,再加上能言善辩,声音富有表达力,又能控制自己的情绪,这样的人也能略知属灵之事的必要性和迷人之处(尽管是以一种更加属乎血气的方式,似乎与属世之事密切相关),他们也能做出令人感动、令人哀伤的祷告。是的,他的情绪可以如此激动,以至于泪流满面地诉说这些事情。尤其是当他知道有人正在听他祷告,或有可能听到时;或者是当他在聚会中带领祷告,借着这样的表达和眼泪,就能使他自己更加愉快,显得他很属灵,跟上帝很亲近,被圣洁的热情点燃。然而,实际上这不过是属血气的行为。因此,我把祷告称作是愿望的表达,而不是事情的表达。人只不过是一个空空的管道,他必须从别处——他自己以外的一个源头——得到满足。为此,主赐给了人渴望和表达愿望的能力。他渴望的强度与他对自己不足的认识程度,在他看来这些事情能够使他得到满足的程度,以及这些事情能够实现的可能性成正比。他努力对这些事情做出相应的表达。但是,这并不一定证明这些愿望是圣洁的,所以,我们不单单把祷告称作愿望的表达。
不如说,祷告是圣洁愿望的表达。我们的确可能盼望具有属灵意义的世上之事,也可能以属乎血气的心态渴盼属灵之事。假如我们的愿望与罪有关,或是出于罪恶的动机盼望美善的事,借此赢得尊荣、爱情、宠爱、利益或快乐,那么这些愿望就是属血气的。假如我们所盼望的事物合乎上帝的律法,而我们之所以盼望是为了能够更好地以喜乐和热心侍奉上帝,也就是说,假如我们以前面所规定的方式盼望这些事情,以便从中能够见到、承认、赞美上帝的恩典、良善、帮助和大能,在这样做的过程中大有喜乐,那么,不管我们是渴求今生所用的东西,还是属灵的东西,这些渴望就具有属灵的意义。
我们把祷告称作向上帝进行的圣洁愿望的表达。然后我们看一看所有的受造物——无论善恶——就知道他们不能帮助我们。是的,即使他们能够帮助我们,我们却也不愿意向他们祷告。除了来自上帝的帮助,我们不愿接受其他任何帮助,因为我们爱上帝,不愿把属于他的荣耀归给别人。
(1)给那些本来不是上帝的做奴仆,是拜偶像(加4:8)。
(2)上帝愿意我们单单求告他的名。“求告我”(诗50:15);“当拜主你的上帝”(太4:10)。
(3)只有这样的祷告才与主的应许联系在一起。“到那时候,凡求告主名的就必得救。”(徒2:21)
(4)唯独上帝才具有那配受敬拜者所必需的完美。正确祷告的人所渴慕的是在祷告中荣耀上帝,尊崇他为唯一配受敬拜的;是一切美好恩赐的唯一源头;是无所不知的,体察圣灵的全部心意;是无所不能的,在他没有难成的事;是良善的、仁慈的、亲切的,以怜悯为乐;等待人来到他面前以便向那人施以恩慈;是真实的,应许要垂听我们的祷告,并赐给我们所求的。正是因为这些缘由,恳求者来到上帝面前,满怀谦卑和崇敬地向他跪拜,祈求他满足自己的愿望,然后就这样等候上帝。敬拜上帝就是他的喜乐。
4.奉耶稣基督的名献上祷告
祷告必须是奉耶稣基督的名献上。“—–和你为自己所坚固的枝子”(诗80:15);“为主的缘故—–”(但9:17);“你们若奉我的名求什么,我必成就”(约14:14);“你们奉我的名,无论向父求什么,他就赐给你们”(约15:16)。
(1)“奉某人的名”有时是指出于对这个人的爱。“凡为我的名接待一个像这小孩子的,就是接待我。”(太18:5)像这样奉基督的名祷告,就等于是说:“主啊,你诚然爱你的儿子,你悦纳他的献祭,你的儿子爱我,我也爱他。现在,我向你祈求,求你因为对你儿子的爱,垂听我的祷告,赐给我所求的。”
(2)“奉某人的名”有时是指以这个人的名义提出要求。“弟兄们,我们奉主耶稣基督的名吩咐你们”(帖后3:6)。这等于是说:“你的儿子,是你所命定的我的中保,差遣我来到你的面前;他吩咐说我当来到你面前,请求你赐给我所需的一切。这给了我勇气,使我谦卑地向你提出请求。”
(3)有时,但并不经常,这个短语的意思是:因为基督自身的缘故;因为基督补偿性的受苦和受死。“我们因信他的名,他的名便叫—–这人健壮了”(徒3:16);“—–因为在天下人间,没有赐下别的名”(徒4:12);“凡靠着他进到上帝面前的人,他都能拯救到底”(来7:25)。因为自己的罪,人使得自己和上帝隔绝,他既不可以也没有能力直接来到上帝面前。对他来说,上帝将会是毁灭的火,他将会遭遇拿答和亚比户所经历的,他们向上帝献上凡火,被上帝降火烧死。然而,主赐下耶稣基督作我们的中保,他借着自己的受苦和受死,使罪人与上帝重新和好,使人和上帝不再隔绝。借着他的死,圣殿里的幔子被撕碎了,人可以毫无阻隔地观看并进入至圣所。因此,信徒们可以“借着他给我们开了一条又新又活的路,从幔子经过,这幔子就是他的身体”,坦然无惧地来到上帝面前。基督就是道路,唯有借着他,人才能到父那里去(约14:6)。所以,如果我们奉基督的名祷告,这就如同借着基督的功德来祷告。恳求者接受上帝赐给他的基督,因此就在基督及其全部功德上有份。借着这些功德,他来到上帝面前,展示这些功德,他以这样的方式恳求上帝满足他一切的愿望。
祷告的人并不总是处于完全相同的情况之下。有些人不能确定自己在基督里有份。因为他们非常渴望得到属灵与属世的祝福,所以他们来到上帝面前寻求庇护。但是,他们并非直接这样做,而是借着基督及其补赎来到上帝面前。他们祷告祈求上帝因着基督及其功德的缘故,对他们施以慈爱,并祝福他们。这就等于是奉基督的名祷告——尽管他们的信心很软弱。有些人基本上确信自己在基督里有份,但是跟上帝很疏远。对于这样的人,他们祷告时的首要任务就是接受基督,一边自觉地悔改,一边清楚地反思基督的功德。他们这样向天父展示基督的功德,祈求在这些功德的基础上,他们的祷告能够蒙垂听,他们的愿望能够得到满足。有些人过着跟上帝更亲近的生活,专注于恩典之约以及基督的补偿和功德已经成为他们的习惯。所以,当祷告时,他们不必总是与基督进行明确的交流,不必为了向天父展示基督的功德而特别反思,也不必说他们是奉基督的名来到上帝面前,因基督之功德的缘故恳求他们的愿望得到满足。相反,他们亲近上帝,始终在恩典之约上有份,是上帝的儿女,在基督里有份。他们借着圣约和基督的赎罪祷告,尽管他们并不提及这些。但是,我们必须当心不要太长时间,或者太频繁地不与基督进行明确的交流,不回到基督面前,以免我们忘记了基督,导致以更直接的方式来到上帝面前,那样就会以不谦卑、不合宜的方式对待上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