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3-1理所当然的侍奉
第三十三章:分别救赎性信心的标志
信心是基督教的灵魂。谁在信心上出差错,就会永远沉沦。许多人误解信心,自以为平安,最终却归于灭亡。也有人虽然是真信徒,理应欢喜度日,却整日愁苦,担心自己所拥有的并不是真正的信心。因此,分清何为真正的信心,何为暂时性的信心,确实大有必要。愿主施恩,赐给我能力,使我能够分辨清楚。
为要辨明信心的本质,我们在前一章中已经简要地区分了真信心和暂时性信心的不同。为了帮助人省察自身,有必要做出进一步的解释和应用。所以,我们保证在这一章更加详尽地探讨这一问题。
不要认为真信心和暂时性信心非常相似、无法区分,不过在程度和持续时间上略有差别。事实上,二者在本质上是截然不同的。它们之间的差别可以与生和死、光明和黑暗之间的差别相比。当然,在人身上很难分清二者之间的不同,并且也不容易把二者之间的不同用在自己身上,从而分辨自己是否具有真信心。真信徒,领受了分辨不同事物的亮光,更容易确信自己确实具有真信心,而具有暂时性信心的信徒则恰恰相反。具有暂时性信心的信徒,虽然能够根据上帝的圣言,根据从上帝的儿女那里听到或读到的东西,讲论救赎性信心的真意和本质,但实际上一无所知。
我们希望深入探讨,并且阐明:(1)自省的必要性;(2)就自省而言,需要讨论不同类型的人;(3)几个虚假的根基,有些人轻易地信靠这些根基,自以为得救了,最终却归于沉沦;(4)就来源、本质和果子而言,真信心的根本性质。
1.自省的必要性
不管你是谁,既然你读到或者听到这些话,我就要问你:你对自己是如何认定的?你是否是真信徒?请在上帝面前回答这个问题。来吧,你当仔细省察自己,因为:
首先,此时此刻,你不是上帝的儿女,就是撒旦的儿女。你不能同时两者都是,也不能保持中立,因为没有第三种选择。无论你是多么显赫,还是多么卑微;无论你是多么蒙福,还是多么凄惨,都要把这一点牢记在心里。就你是谁这个问题而言,难道不值得你下功夫省察自己吗?难道一个人应当在如此重要的事情上马马虎虎吗?圣经上所记载的那些愚拙的童女就是这样做的,我们应当思想她们的结局。
第二,那些已经受洗,参加教会和领受圣餐的人,不一定都是真信徒。是的,只有少数人,他们当中只有一小部分真信徒,正走在通往永福的道上。想一想你在市场上看到的像蚂蚁一样挤在一起的人群,或者想一想你在一个拥挤的教会中所见到的一群聚会的人。当你这样思考的时候,请注意:行邪术的西门受了洗(徒8:13);坐在宴席桌旁没穿礼服的客人(太22:11);一半童女是愚拙的(太25:2);选上的人少(太20:16)。只有少数人能够找到窄路,进入窄门,很多人走大路,通过宽门,然后奔向灭亡(太7:13-14)。现在我们所关注的是你,难道你不当问问自己:对你自己来说,你现在有什么样的盼望呢?“主,是我吗?”(太26:22);“拉比,是我吗?”(太26:25)。
第三,忽视自省,忽视考察自己的心灵是极为有害的。这样的忽视会使人马马虎虎,昏睡不止,虚度光阴。这也致使各种蒙恩之道对他不起作用,并且使得他的心灵刚硬,对抗上帝的警告和审判。这会让他羁绊于世界和罪恶之中;是的,这就是他为自己关闭天堂之门,打开地狱之门的钥匙。
第四,自省大有益处。它让人意识到魔鬼住在人的心中,让人认识上帝报复性的公义。它让人变得忐忑不安,充满恐惧和困惑,从而逃向耶稣寻求称义和成圣。它让人在心中变得严肃起来。如果一个人由此可以看到恩典、亮光、生命和信心,就会在人心中产生无法表述的喜乐,使人大得坚固!这种省察不断地给人提供新的勇气,使人在祷告中更加坦然无惧,并且逐渐熟悉上帝对待灵魂的方式。这使他满心欢喜,使他在生活中更加追求成圣。“凡向他有这指望的,就洁净自己,像他洁净一样。”(约一3:3)
第五,由于怠惰、沮丧或绝望而忽视这种自省,就会使人丧失所有的安慰和喜乐,阻碍他的成长,并且否认荣耀的上帝。因此,当常常省察自己,时常对“西门,你爱我吗?”(约21:17)这一问题做出回答。
这也是上帝清楚的命令;不管是谁,只要忽视这一命令,不顺服上帝的旨意,就是不顺服上帝。这样的人怎能兴旺呢?“我们当深深考察自己的行为”(哀3:40);“不知羞耻的国民哪,你们应当聚集”(番2:1)。[1]“人应当自己省察”(林前11:28);“你们总要自己省察有信心没有,也要自己试验。岂不知你们若不是可弃绝的,就有耶稣基督在你们心里吗?”(林后13:5)
顺服上帝的旨意和命令,你必会兴盛。
第六,人能够认识自己的灵命状态——自己是否处在与上帝所立的恩典之约之中,是不是一个信徒。若是认为这是不可能的,就会使人不再关心自己的灵命状况。因此,我希望能够阐明,人是可能认识到自己的灵命状态的。新娘知道耶稣是她的耶稣:“良人属我,我也属他。”(歌2:16)“我知道我的救赎主活着”(伯19:25);“—–你便知道我耶和华是你的救主,是你的救赎主,雅各的大能者”(赛60:16)。“因为我深信”等等(罗8:38)。“我们所领受的,并不是世上的灵,乃是从上帝来的灵,叫我们能知道上帝开恩赐给我们的事。”(林前2:12)“我已经与基督同钉十字架,现在活着的—–”(加2:20)
因此,应当指出,对一个人来说,确信是有可能达到的。因此,当竭力达到这样的确信。然而,对属血气的人来说,他也有可能确知自己仍然处于未重生的状态。
第七,尽管借着圣灵的恩典能够达到这种认识,但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做到。成千上万幻想自己将来升天堂的人,将会下地狱。然而,也有很多将来要升天堂的人,担心他们到不了那里。甚至那些有时立场很坚定的人,也会变得软弱,进入黑暗之中。“至于我,我凡事平顺,便说:‘我永不动摇。’耶和华啊,你曾施恩,叫我的江山稳固;你掩了面我就惊惶。”(诗30:6-7)
在一些真正与恩典之约有份的人身上仍然有很大的黑暗存在,以至于他们不能清楚地辨明什么构成足够的亮光和生命。尽管在不涉及自身的时候考虑这个问题,他们也会明白这一点,甚至能够清楚地向别人说明这一切,但他们仍然缺乏足够的亮光,不能在自己身上辨明这些恩典的存在。而且,老我在他们身上仍然有很重的残余,他们非常关注这一事实,甚至怀疑这是否能与恩典同时并存,以至于他们生活在希望和惧怕之间。因此,即使他们拥有很多好东西,仍然是可怜兮兮。其他人自我感觉良好,但其实他们是在欺骗自己。“有一宗人,自以为清洁,却没有洗去自己的污秽。”(箴30:12)所以,仔细省察我们的心灵,考察我们自身,明确我们是谁,明确我们如何成为这样的人,是何等必要啊!
2.分辨各种形式的自欺,揭示错误根基
为了有助于探讨这一问题,我会描述几种灵命状况,以便你能够省察自己到底属于哪类人。
首先,有些人既不知道,也不想知道,也不思想、探讨关于上帝、天堂、地狱、灵魂、恩约、中保、信心或归正的事。他们的思想超越不了这个世界,不能认识到有形之物以外的东西。对于无形的东西,他们一句话也说不出来。灵魂是否不朽?天堂和地狱是否存在?他们只有在死后才会知道这些问题的答案。同时,他们消极地等待上帝送他们去当去的地方。他们把问题留给上帝,仿佛需要寻求答案的并不是他们。那些有特权上天堂的人当然会有良好的境遇;而其他人对于自己的将来也当抱有良好的盼望。你们何等愚顽啊!
第二,另一些人非常清楚自己是不敬虔的、属世的、尚未重生的;他们坦率地承认,如果继续以这种方式生活,必不得救。然而,他们没有感动或忧伤的表现,也没有断然放弃他们在罪中的生活,悔改信主;他们被撒旦迷惑,被撒旦辖制。他们不想关注自己的心灵和灵命处境,因为他们很清楚结果会是什么样子。这本来会使得他们心绪纷乱,担心害怕,这恰恰是他们所不希望的。因此,他们不愿听到人生愁苦之事,也不愿听到牧者在讲坛上或者在私下里揭露他们有罪的“危言”;他们不想接触真相。他们憎恨那些责备他们的人,这正如《以赛亚书》第30章9至11节中所说:“因为他们是悖逆的百姓、说谎的儿女,不肯听从耶和华训诲的儿女。他们对先见说:‘不要望见不吉利的事’,对先知说:‘不要向我们讲正直的话,要向我们说柔和的话,言虚幻的事。你们要离弃正道,偏离直路,不要在我们面前再提说以色列的圣者。’”这已经定了他们的罪,他们必会照着从他们心里和口中所出的一切受到惩罚。
第三,另外一些人不像不敬虔的人;他们有良好的性情,有温柔的品性,外表上也很敬虔。但是,他们知道自己并没有属灵的生命,没有圣灵的内住,没有与上帝的相交,也没有信心,只是为看得见的东西而活。他们完全确信自己在上帝的恩典之外,但是这对他们的心灵并没有多少影响。没有迫切的关心,也没有忧虑;即使偶尔真心地倾向悔改,内心的罪也会拦阻他们,然后他们就长叹一声,放弃了这样的念头,就像那个少年财主一样,最终所选择的仍然是这个世界的事情,圣经这样写道:“那少年人—–就忧忧愁愁地走了。”(太19:22)
第四,还有另外一些人甚至更进一步,他们认识主耶稣,并且逃离世界的污染(彼后2:20)。他们与敬虔的人相交,在很多事情上都很积极,就像《马可福音》第6章20节中所提到的希律一样。然而,对于自己的灵命光景,他们并不能得出最终的结论。因为他们不知道结论是什么,就不去想它。是的,他们向敬畏上帝的人大加抱怨他们在灵命上的贫乏,并且谈到他们非常害怕自己还没有重生。可是,他们内心里的目标却是赢得敬虔之人的尊敬、爱护和同情。如果有人胆敢忠心地对待他们,宣告他们看来仍然处在属血气的光景中,还没有重生,他们就会感到被人冒犯,就改变他们说话的方式,开始努力为自己辩护。结果常常表明他们是在欺骗别人,不让自己得到真正的关心。在这样的人当中,也有一些人很担忧,很惧怕,终其一生都带着这种知罪感生活在焦虑之中。但是,他们仍然保持老样子,没有圣灵和生命。
第五,另有一些人对自己的心灵状态有着很美好的想法。就与上帝的关系而言,他们“知道”自己一切都很好;他们必会得救。他们在心中对此毫不怀疑。即使所有牧者联合在一起,也不能动摇这些人的信心和确信。然而,这些人有什么根基呢?其中有些人毫无根基,另外一些人所依赖的是错误的根基。别人的信心是建立在真正的根基上,但他们却不恰当地把这根基用在自己身上,因此他们是在自欺欺人。这就是我们现在所要辨明的,同时我们也向真正与上帝的恩约有份的人表明他们的情形与此不同。
第六,也有人毫无根基地宣称自己有确信。这些人一般说来都是无知的人,既不认识上帝、中保、圣灵,也不晓得属灵的生命是什么。他们明白地狱是可怕的地方,不想去那里。他们认为,到地狱去是他们所无法承受的。对他们来说,下地狱显得太悲惨了,于是他们就自己幻想必不会到那里去。既然他们希望自己死后要去他们所幻想的所谓的天堂里去,于是他们就认为自己将来必会到那里。因为对此颇有信心,他们就继续在地上照样生活。这样的人睡在地狱的边缘上,而且时常不醒,直到落入地狱时才睁开眼睛,可惜已经太晚了(参考路16:23)。
当然,许多敬虔之人虽然知识有限,他们确实在心里得到了圣灵的确证,但是却不能把自己的确信与信心的根基联系起来。但是,即使他们不能把信心的根基分享给别人,但他们确实有根基。他们能够明白并经历到别人所表述的,因为他们知道,在享受自己的确信的时候,他们确实在基督里与上帝联合。在这一章的结尾,我们将会更具体地描述这些人。
第七,另外一些人的确信是建立在错误的根基上的,他们生活在属血气的光景中,只是为看得见的东西而活。他们使自己的良心沉默,或者借着许多自己定义、自己臆造的恩典标志,不让自己感到不安。在这些标志当中,下面所提到的几点是最为突出的:
(1)上帝是有恩典,施怜悯的上帝,他怎能让自己如此严惩属于他的受造物呢?特别是当他们向他呼求怜悯的时候,他还怎么可能这样行呢?凡呼求的就能得到;叩门的就给他开门。
回答:要知道“上帝实在恩待以色列那些清心的人”(诗73:1);“耶和华向行恶的人变脸”(诗34:16);恶人的祷告对上帝来说是可憎的;在《约翰福音》第9章31节中有这样的记载:“上帝不听罪人”;“你们举手祷告,我必遮眼不看”(赛1:15)。《马太福音》第25章的愚昧童女叩门了,也呼求了,但是却没能进门。《箴言》第1章28节这样说:“那时,你们必呼求我,我却不答应。”上帝的恩典不在于任凭罪不受惩罚,而在于赐下中保,并赐给人信心和悔改的恩赐。
(2)基督是为我们所有人死的;如果我们有罪,那么我们就会借着基督再次与上帝和好。
回答:并非如此。基督把永生赐给了他的羊;但是,有些人并不是他的羊(约10:26-27)。“他—–就为凡顺从的人成了永远得救的根源。”(来5:9)假如前面所说的前提是对的,那么在他左手边的山羊怎会被定罪呢?
(3)我没有过那样不敬虔的生活;我已经受洗了;我领受圣餐;我积极参加教会;我说话诚实无欺;我不咒骂;我不宴乐;我不夸口;我读上帝的圣言;我祷告。你还有什么要问我的吗?这样做还不能得救,谁还能得救呢?若是这样,就会有很多人留在天堂之外。
回答:为什么不加上“我一个礼拜禁食两次,凡我所得的,都捐上十分之一”;或者“上帝啊,我感谢你,我不像别人—–”(路18:12,11)这些呢?我告诉你,这样的人在地狱里也是成千上万,现在还有成千上万这样的人仍然走向那里,你们这些以此为根基的人也要走向那里。因此,趁着现在还来得及,赶紧悔改吧。“你们的义若不胜于文士和法利赛人的义,断不能进天国”(太5:20);“因为凡遵守全律法的,只在一条上跌倒,他就是犯了众条”(雅2:10);“凡不常照律法书上所记一切之事去行的,就被咒诅”(加3:10)。
(4)上帝丰丰富富地祝福我,我认为这是他爱我的标志。
回答:“恶人为何存活,享大寿数,势力强盛呢?”(伯21:7)“你实在把他们安在滑地”(诗73:18);“愚顽人安逸,必害己命”(箴1:32)。圣经中所说的那个富人确实在今生享福,难道不是吗?但是,他的结局却是在地狱之中(路16:25)。
(5)上帝管教我,在我的生活中有很多忧愁和磨难。我相信上帝管教他所爱的人。我必须今生受如此多的痛苦,以便来生我不再痛苦。
回答:上帝管教他的儿女,以便他们能与他的圣洁有份,但他却是在烈怒中惩罚不敬虔的人。“我的上帝说:‘恶人必不得平安。’”(赛57:21)不敬虔之人的悲惨境遇常常就是永远灭亡的开始。因此,在外部遭受一些苦楚,就得出结论,认为上帝爱我们,事实远非如此。这样一来,你就可以认识到,所有这些苦难并非得救的根基,都不能使我们就此得出关于灵命状态的结论,不要因此就幻想自己已经得救了。如果你一直在依靠这样的根基,那么你就欺骗了自己。因此,醒来吧,你们这些昏睡沉沉的人,从死人里站起来吧!
第八,有些人知道什么是真正蒙恩的标记,尽管他们身上并不具有这些标记,但他们却欺骗自己,不恰当地把这些标记应用在自己身上。一般说来,他们认为蒙恩的标记有如下几种:为罪忧伤和重生的阵痛;信靠主耶稣基督和由此而发出的从圣灵而来的喜乐,以及悔改和过圣洁的生活。
首先我们可以这样评价那些人:
(1)他们并没有认真地省察自己。他们没有谦卑地来到上帝面前,没有留意自己的自欺,没有像大卫那样祷告:“上帝啊,求你鉴察我,知道我的心思;试炼我,知道我的意念,看在我里面有什么恶行没有,引导我走永生的道路。”(诗139:23-24)事实上,他们对自己灵命状况的考察在头脑中一闪而逝,因为他们不敢怀疑自己。然而,他们对看起来美善的东西有一瞥之见,就自我感觉良好,高谈阔论,超出他们内心真实的处境。他们习惯于脱离自己的状况来看待事物,讨论起来满怀激情,但对于他们自己的心灵却缺乏思考。相反,心里正直的人则必须不断地对付心中诸多的焦虑。
(2)他们所赖以建造的根基,与他们衡量自己灵命状况的方式是一致的,都只不过是表面上的虚妄不实的东西。他们的忧愁、信心和成圣都不是从心中发出的,不过是来自一般性的理性认识,只是从外表表现一番,不过是属血气的性情所结的果子。他们的真实情形不会超出表面的状况,他们的思虑、忧愁和渴望也是如此;他们思想和谈论信、望、爱之事以及它们的本质,以此来支撑自己。他们也会谈论教会的光景,抱怨教会缺乏灵性以及在别人身上所看见的失败,等等。这些事情都与外在的东西有关,他们总是在这类事情上强烈地表现自己。这些事情在本质上都与人的灵命有关,所以他们喜欢予以严肃地探讨。
然而,真信徒的目标则是在他们自己心灵中分辨和经历这些事情。他们所渴望的是追随上帝,他们的眼睛和心灵都贯注在他身上。属灵的事情引导他们来到上帝面前;如果不是这样,真信徒就不能在这些事情上发现喜乐,也不能在这样的事情上得到满足。
(3)具有暂时性信心的信徒不认真地省察自己;他们也不希望其他人揭示他们真正的状况。当牧者在讲坛上传讲各种蒙恩的标记的时候,他们并不把这些标记应用在自己身上。他们不留意这些事情,即使听了也只是为了学习,以便能讲给别人听,从而因他们的智慧、灵性和经验而受到他人的尊敬。当他们确实认真听道的时候,他们心里所想的是别人,认为这适用于这个人或那个人,他应当把这些牢记在心里。因此,他们在这种思维方式上变得越来越定型,而这反过来又使得他们变得更加粗心大意。然而,如果有人以真挚并且极其私人的方式与这种具有暂时性信心的信徒交往,以一种使他们无法隐藏的方式揭示他们的真实处境,他们就会变得很不高兴,强烈地为自己辩护,并且想方设法要剥夺如此正直之人所当享有的爱戴和尊敬。当道路宽广的时候,这等暂时性的信徒还能够维持他们敬虔的名声,营造出一种他们很有智慧的形象,但是一旦他们的真相被揭露出来,他们就毫不迟疑地离开正路,因为原来驱使他们行动的目的就是得到别人的爱戴和尊敬。
然而,那些真正敬畏上帝的人,渴慕自己的真实状态被揭示出来。对他们而言,如果他们的失败以及灵魂的罪恶光景被人揭露出来,这是最有价值的事情。即使有时他们认识到自己的肉身起初抗拒这样的揭露,这也让他们心中欢喜快乐。“任凭义人击打我,这算为仁慈;任凭他责备我,这算为头上的膏油。”(诗141:5)如果这样的揭露使得他们意识到上帝在他们身上荣耀了他的恩典,他们不仅会为此欢喜快乐,而且还会以一种甜美的方式把他们引向上帝。他们在自己心中看到信德和爱德的复兴,并且还看到那真诚的决心,就是更加追求敬虔的生活。“凡向他有这指望的,就洁净自己。”(约一3:3)
我们已经以导论的形式概括地谈论了这些,现在我们来具体地探讨每一个属灵的根基,以便我们能够更加清晰地分辩暂时性的信徒和真信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