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史12

五、英国的清教徒运动

自1550 至1700年间在英国产生了“清教徒运动”,这运动起源于加尔文宗信仰的人士,认为英国国王的改教不够彻底,英国教会仍余留一些天主教的错误。他们坚持按照圣经来推行彻底改革,清净教会,英文是to purify the church 所以他们被称为“清教徒”(Puritans)。到了英王查理一世时,国王与清教徒掌权的国会发生冲突,爆发内战。

国会于1643-1648年在伦敦召开西敏大会,制订信条、要理问答、崇拜指南等,以改革英国教会。1649年,克伦威尔领导的国会,将查理一世公审定罪死刑。

此后,克伦威尔以“护国君”的头衔即位,以清教徒理念治国。但他死后,1660年查理二世复辟为王,英国国教派再度得势,掌控国会。

此后,清教徒屡遭逼迫,许多人被捕下狱,导致大批移民美洲,在新大陆继续未竟之工。虽然清教徒要改革教会的雄心,在政治上幷未成功,但是他们留下许多圣经注释,灵修指南,教牧典范与神学著作,影响英美各宗派的教会至为深远,直到今日。

在当时英国为信仰而受逼迫的人中,有一位作家叫本仁约翰(John Bunyan)。他因不参加国教聚会的罪名被关在Bedford 监狱中十二年,却写出基督教作品中最著名的《天路历程Pilgrim’s Progress》。

另一位著名的清教徒是弥尔顿(John Milton,1608-1674),他剑桥大学毕业,曾任国会议员,晚年虽眼瞎,却于1667年由家人朋友执笔写出了著名经典《失乐园Paradise Lost》,描写魔鬼及人类犯罪坠落的史诗。

六、不从国教者

自改教以来,英国的国教是安立甘宗的信仰,凡是不遵照国教的规定与崇拜方式者,被称为“不从国教者Non-conformists”。

因此,清教徒是不从国教者,其中有一派人士主张每个教会堂会直属于主耶稣基督,不受君王或主教管辖,都是独立自主的,不受其他堂会的干涉,他们被称为“独立派Independentists”或“堂会主义派Congregationalists”(在中国按音译为“公理会”)。1658 年公理会的领袖们开会制订《撒沃宣言Savoy Declaration》,奠定了公理会日后发展的基础。

在脱离国教者当中,有司米特John Smyth 于1609 年带领会友避难于荷兰,采纳 “成年信徒受浸”的作法,并加入当地的门诺会。1612 年由郝伟士Thomas Helwys 带领一小群会友由何兰回到英国建立了第一所“浸礼宗Baptists”的教会,采亚米纽斯派的信仰。1633 年第一间加尔文宗的浸礼会在伦敦成立。

这两派的教会都发展迅速。1639 年在美洲新大陆的罗德岛,在威廉斯Roger Williams 的领导下建立了第一所浸信会,开始了“浸信会”在美国的发展。

十七世纪中期,福克斯George Fox (1624-1691 年) 在英国发起一个新运动。他于1646 年以“内在之光”胜过长期的挣扎,认为崇拜秩序、圣礼、教会事奉都无关紧要。1647 年福克斯开始教导人单追求内在直接感受,组成友伴,彼此分享,吸引群众,到1655 年时已散布英伦三岛,称为“公谊会Society of Friends ”,由于公谊会的人祷告、聚会时,常因激动而身体战栗,被人称为“战栗者Quakers”(在中国照发音译为“贵格会”)。

1682 年宾威廉William Penn 在美洲殖民地按“贵格会”的理念建立了宾西法尼亚州,带来日后的发展。

七、德国的敬虔运动及其影响

德国路德宗在十七世纪的教义发展,日益形成严守传统的礼仪,缺乏对神用心灵和诚实的敬拜。以致兴起了“敬虔运动Pietism”,敬虔运动强调生活的敬虔胜于传统的固守。发起的领袖是施本尔Philip Spener (1635-1705 年),他受英国清教徒的著作影响颇深,呼吁信徒注重个人追求灵命复兴,在教会中寻找志同道合的人组成团契,互相守望。施本尔出版书籍,推广敬虔运动。

富朗开August Francke (1663-1727 年) 是施本尔的同道,任教于海莱Halle 大学,使海莱大学成为传播敬虔运动的中心。富朗开接续领导敬虔运动的发展,开办孤儿院与儿童教育,并推动海外宣教。

敬虔派另一位主要人物是亲岑多夫Zinzendorf (1700-1760 年)  ,他出身撒克森的贵族家庭,他的教父是敬虔派的发起人施本尔,小时候入富朗开在海莱的小学,受敬虔派的熏陶,也喜爱路德宗的教义。

他先接待来自莫拉维亚(邻近波西米亚)的弟兄们居住其属地,并于1727 年领导他们重组“莫拉维亚弟兄会Moravian Brethren”,他们遵守路德宗信条,强调内在的灵修感受,曾写出上千首诗歌。莫拉维亚弟兄会非常注重宣教,差派许多宣教士赴海外宣道,是基督教教会中宣教的先驱。

八、英国的循道运动

正如敬虔运动是在路德宗里产生,“循道运动Methodism”是英国国教里的灵命复兴运动。约翰卫斯理John Wesley (1703-1791年),其弟查理Charles (1705-1788 年)  ,与怀特菲George Whitefield (1714-1770 年) 等人在1730 年间于牛津大学组成“圣洁会社”,要依循圣经的方法来灵修与服事,因此被称为“循道派Methodists”。

约翰卫斯理的母亲苏珊娜是一位贤妻良母,孩子虽多,却给予极好的家庭教育。约翰卫斯理受莫拉维亚弟兄会的宣教士影响极大,他年轻时曾去美洲宣教,在船上见到莫拉维亚弟兄会的信徒唱诗,非常感动,从此意识到歌颂的效果。

后来他前往德国会见敬虔派的亲岑多夫,但他的事工方法和亲岑多夫不同,所以他开展“循道主义”的新路。他骑马走遍英国,在各地野外布道,组成会社,训练信徒领袖。

他五十年中平均每周讲道15 次,每年骑马约一万五千华里。据说他可以在马上读经、写作、睡觉。他的弟弟查理在音乐上与他配搭,写过多首圣诗,例如:《神圣纯爱》、《听啊天使高声唱》等。

韩德尔(Handel )的《弥赛亚》也是在这段时期写的(1741 年)。约翰卫斯理的事工方式虽不为国教安立甘教会所接纳,但是他原是英国国教牧师,并不想脱离安立甘教会。然而,在他离世后,1795 年起循道会正式脱离安立甘教会。

后来这教派藉移民在美洲的发展,奠定了今日“循道宗”教会的基础(这一派教会在中国有许多名称,例如:卫理公会、美以美会、循理会、循道会、行道会、圣洁会、圣教会、拿撒勒人会等)。

在本课结束前,请我们先听一首查理卫斯所写的圣诗《神圣纯爱》,这首诗歌充分体现了圣洁运动对主耶稣的渴慕和敬畏。

神圣纯爱

Love Divine

1.神圣纯爱,超乎万爱,天上欢乐降人间!恳求屈尊居我心中,超过寻常恩万般;

耶稣,祢是万爱结晶,怜悯慈悲集大成;求携救恩惠然来临,进入颗颗战憟心。

2.恳求主将爱的精神,吹入每颗烦恼心;主所应许甜蜜安息,但愿人人得继承;

恳求去掉向罪心怀,成全我灵始与终;信的结果,美如开端,自由释放我心衷。

3.求主完成再造深恩,使我洁清无瑕疵;使我能见宏大救恩,再得归回主爱里;

愿从光荣再进光荣,身列天班长供奉;到时免冠,主前拋掷,忘形爱主惊奇中。

阿们。

最后,请温习并思想本课下半段另外两个重点:

3.说明“清教徒运动”对后世的影响。

4.“敬虔运动”、“莫拉维亚弟兄会”、“循道主义”三者之间有何关联?

请各人先用一点时间回答上述问题,等一下我们会提供参考答案。

第六课 问题与答案

1.“重洗派”与“抗议宗”有何不同?

“重洗派”认为“抗议宗”的宗教改革不够彻底,坚持要废除所有传统,自认为只有他们才是真教会,自立于“抗议宗”之外。

2. 天主教的反改教运动采取了哪些措施?

成立“耶稣会”,恢复“异端裁判所”,召开“天特会议”。

3. 说明“清教徒运动”对后世的影响。

清教徒不是一种派别,而是一种态度、一种价值观,是对信徒群体的一种统称。十六、十七世纪的英国清教徒运动原为了洁净教会,因此在生活的圣洁、工作的勤奋、管家的职份、为道的热忱、为义的勇敢上,均为教会注入一股清流,影响后世教会信徒的言行甚大。他们认为“人人皆祭司,人人有召唤”。

他们留下很多圣经注释和灵修神学著作,成为后世属灵的遗产。美国的建国精神也直接承受清教徒的影响。

4.“敬虔运动”、“莫拉维亚弟兄会”、“循道主义”三者之间有何关联?

“敬虔运动”的施本尔与富朗开,影响了“莫拉维亚弟兄会”的亲岑多夫;“莫拉维亚弟兄会”的宣教士影响了“循道主义”的约翰卫斯理。三者之间息息相关,形成了改教运动中的一脉属灵传承。

您可能还喜欢...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