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奋力传扬——使徒行传

(四)、逼迫、祷告与能力

使徒行传四章5至31节

初期教会完全没有今天一些事奉者所夸口或倚仗的那些“优势”。他们没有富裕的奉献者提供庞大的资金。他们的牧者缺乏认可神学院的证书,也没有得到具影响力的政治领袖支持。他们大多数事奉者都有被囚的记录,可能很难“加入”我们今天的教会,更遑论“领导”教会了。他们有何成功的秘诀?这一章提供了答案,那就是初期教会的基督徒知道怎样祷告,让神的手能施展大能。

有人请著名的英国传道者司布真(Charles Haddon Spurgeon)解释他的事奉那么卓越的秘诀,他回答说:“我的会众会为我祷告。”奥古斯丁又说:“要祷告得像万事都要靠神,工作得像万事都要靠你。”祷告不是让人逃避责任,它是我们对于神“能力”的“回应”。真正的祷告使我们更有动力去服侍和争战。

经文显示,主耶稣基督的名再次成为焦点(徒四7、10、12、17、18)。我们在这一章会看见三群人怎样看待祂的名。

1、使徒:为衪的名辩护(徒四514)

在这次开庭审讯中(徒四5-7),那“法庭”实际上是在大祭司的家。犹太人的宗教体制已经变得非常腐败,宗教职位在亲属之间私相授受,完全无视神的话语。亚那被罢免祭司之职后,其女婿该亚法即获得委任。其实,亚那的五个儿子都曾经在不同时期任职祭司。有人将“任人唯亲者”(Nepotist)定义为“一个恶人,但知道怎样送好礼物给他的孩子们”。亚那可称得上是个任人唯亲者。

这是犹太人公会的一次正式会议(徒四15)。几个月前,这个公会定了耶稣的死罪。那些官员其实认得彼得和约翰是耶稣的同党(徒四13)。公会的责任包括保卫犹太人的信仰,即是说他们要检查当地所有新出现的教师和教导(见申十三章)。他们有权调查教会正在做什么,却没有权捉拿无辜的人,以及拒绝诚实地检验证据。

他们的查问是合法的,但他们极力否认曾经发生神迹(徒四14)。他们避讳不谈那神迹,只是说“这事”。他们可能表现得很轻蔑,以致他们的问题可以演译成:“像你们这种普通人从哪里得着能力和权柄去做这种事呢?”这又是“奉谁的名”的问题。连撒但也能够施行奇事,那些使徒有可能是与魔鬼为伍的!

彼得凭着圣灵的能力提出了“确据”(徒四8-14)。要留意,彼得再次被圣灵充满(见徒二4),并在那天结束之前经历另一次充满(徒四31)。人只会经历一次圣灵的洗,就是在回转归信的时候(林前十二13),但信徒若要有效地为耶稣基督作见证,就要多次经历圣灵充满(弗五18起)。

彼得恭敬地开始解释那神迹是怎样发生的。那些公会成员肯定见过那伤残的乞丐很多次,甚至曾周济他,又故意在人前为他祷告,来做给众人看。这个人所共知的乞丐,是怎样被治好的?就是“奉拿撒勒人耶稣基督的名”!这番话一定刺透了公会成员的心!他们自以为已收拾了那个从拿撒勒来的先知,但这时,祂的跟随者却向所有人说耶稣已复活!由于撒都该人不相信死人复活,所以彼得的话差不多等于宣战!

然而,圣灵教导了彼得所当说的话(见路二十一12-15)。彼得引用了诗篇一一八篇22节,那经文肯定是关于弥赛亚的(见太二十一42;彼前二4-8)。他清楚表明那些公会成员是“匠人”,他们拒绝了神的石头,即是神的儿子耶稣。

“石头”的图像对于这些旧约圣经的专家来说并不新鲜。他们知道“磐石”是象征神(申三十二4、15、18、31;撒下二十二2;诗十八2;赛二十八16),而但以理先知也曾经用过石头,来描绘弥赛亚和祂的国度临到地上(但二31-45)。犹太人绊倒在那石头上(罗九32;林前一23),拒绝了祂,正如诗篇一一八篇22节所预言的一样。然而,对于那些信靠了耶稣基督的人来说,祂就是宝贵的房角石(彼前二4-8;弗二20)。

彼得继续解释耶稣不单是房角石,祂更是救主(徒四12)。彼得将那乞丐的被医治,作为人得拯救、灵里得医治的写照。第9节的“得了痊愈”这几个字,和12节的“得救”一词,翻译来自同一个希腊文字,因为拯救的意思就是整全和灵里健康。耶稣基督是伟大的医生,唯有祂能够医治人类的大病,那就是罪的毛病(可二14-17)。彼得说这话的时候,当然也想到所有“以色列百姓”(见徒四10),因为那好信息当时依然单单是传给犹太人的。即使是诗篇一一八篇(即是彼得所引经文的出处),也谈到以色列人将来在民族层面的得救。

2、公会:对抗衪的名(徒四1522)

他们的“难题”(徒四13-14)是,他们正陷于两难之间;无论怎样做,都会“被困”在局中。他们既不能否定那神迹,因为那被治好的人正站在他们面前;但他们又解释不了为何“没受过教育和训练的人”(NASB中译),竟能施行这样的大作为。彼得和约翰都是普通的渔夫,不是专业的文士或被认可的犹太宗教事奉者。他们是拿撒勒人耶稣的门徒,但那个耶稣已经死了!公会的人留意到彼得和约翰的勇气和自信,以及彼得的说话带有能力;这一切都令人感到困惑。

我们要留意,神迹本身并非基督复活的证据,它甚至不能证明彼得的信息是真实的;即使撒但和假先知也能够施行奇事(帖后二9-10;申十三1-5)。然而,在五旬节以后发生连串事件的这个背景之下,那个神迹和彼得的信息,正显示这是另一项证据,证明耶稣基督已复活,并借着祂的圣灵在教会中作工。彼得在两次讲道中,都用了旧约圣经来支持和解释他的宣称,这正是神的真先知的一个证据(申十三1-5;赛八20)。神迹,并不能代替神的话语(路十六27-31)。

公会的人“商议”时(徒四15-18),不是要寻找真相,而是要找些方法来逃避真相!他们要是诚实地考虑那些证据,以温柔的心聆听信息,就可能已经得救了,但他们的骄傲和心硬却成了拦阻。那些在逾越节期间,在圣殿里陷害耶稣的祭司长和长老,他们的情况也一样(太二十一23-27)。有些人总不会学晓真理!他们的反应证明单靠神迹,总不能使失丧的罪人认罪回转,只有神的话语才能拯救罪人(见约十一45-53;徒十四1-20)。

他们的“结论”是“让那件事寿终正寝”;即是要恐吓使徒,禁止他们奉耶稣的名教导和传道。这正式的判决显示仇敌撒但多么害怕教会的见证,他从起初就尝试使神的子民闭口不言。可悲的是,撒但成功地使太多基督徒闭口,他们都成为教会一些“沉默的见证人”。连存在主义哲学家卡缪(Albert Camus)也说:“世人对于基督徒的期望,是他们该响亮清晰地说出来—–他们表达的方式,令最单纯的人心里也不会怀疑,一丝也不会。”

公会的人不愿意福音信息被传开,但事与愿违!教会,由使徒行传一章那一百二十个祷告的男女开始,到五旬节那天,已增至三千多人;这时,信徒的相交群体已超逾五千人。在接着的日子,“信而归主的人愈发增添,连男带女很多”(徒五14、也见徒六1、7)。撒但企图使教会闭口,却只能令他们更坚强地见证主。

彼得拒绝屈服于公会的恐吓(徒四19-22),显明公会很失败。我们都要学习他的榜样,在作出决定时,要考虑“这对吗?”,而不是这做法“受欢迎吗?”“安全吗?”然而,我们采取与政权不同的立场时,必须先肯定这合乎神话语的教导。彼得很明白神对信徒的吩咐(徒一8),就不惜一切去遵行。

今天,公然对抗政权、触犯法律,并以良心作为抗争行动的辩护基础,是很普遍的事。由于连基督徒也有牵涉入社会行动中的,所以我们必须认识圣经人物所采取的那种“公民抗命”。为事奉神而抵抗当权者的,不单有彼得和约翰,其他“凭良心的抗争人士”,还包括犹太人的收生婆(出一章)、摩西的父母(来十一23)、但以理(但一章,六章),以及那三个希伯来人的子孙(但三章)。你若细察圣经的记录,就会发现他们所奉行的圣经原则,今天的人不一定会跟从。

首先,这些“抗争人士”都有从神而来的信息。那些收生婆和摩西的父母都知道杀婴是错的。但以理和他的朋友们,就是那三个希伯来人,都知道不该吃拜过偶像的食物,或跪拜那些偶像。彼得和约翰知道自己奉了夫子之命,要传福音到地极,遵行公会的决定是错误的。这些人都忠心地遵行从神而来的话语,而不是单单依循自己一些自私的个人见解。

第二,他们让信念支配其生活的每个范畴;换句话说,他们做一切事情,都“叫良心对得住神”(彼前二19),因为他们是属神的。今天,若有一个大学生,其良心容许他在考试时作弊,或醉酒驾驶,或逃避兵役,我实在难以相信他有健康的良心。然而,若有人“全人”受着敬虔的良心所指引,在他作出不受欢迎的决定时,我会较容易信任他。

我们又要留意,那些公然违抗法律的圣经人物,他们总是带着尊重和礼貌的态度。基督徒可以抵抗当权者,但同时尊重权柄(见罗十三章;彼前二13-25;多三1-2)。但以理尝试避免使看守他的人惹上麻烦;使徒则利用被捉拿的机会来作见证。他们跟现代一些“基督徒抗争人士”有很大的对比,后者所着重的,似乎是谴责和指控,而非爱心的见证。

谈到受不公平对待最伟大的榜样,当然是耶稣基督,我们必须效法祂(见彼前二13-25)。耶稣教导我们,公义地对抗不义之事,当中难免涉及牺牲和受苦,必须发自爱的动机。神的子民要小心,不可以“义怒”作为偏见的掩饰,扮演英勇的良心警察。我们要诚实地检视自己的内心,确保我们不是单为了消除挫败感而发动“圣战”。

公会的人不能提出一些真正的论据,所以只能够恐吓那些人,然后放他们走。毕竟,你面前若有一个活生生的神迹,而周围的群众也相信那神迹,你行事就一定要小心了!

3、教会:呼求祂的名(徒四2331)

在使徒受审后举行的那个祈祷会,是耶路撒冷当天最具大能的一次聚集。他们的祷告真是圣经记载中最伟大的祷告之一,我们都要跟从这个好榜样。

首先,这祷告源于作见证和事奉主。彼得和约翰刚刚“从战壕里”走出来,教会为击退仇敌撒但而聚集祷告。然而,今天的信徒聚集祷告,很多时都像参加音乐会或派对那样。我们少有迫切感或危机意识,因为我们的基督徒生活大都很舒适。若有更多神的子民天天为基督作见证,那么在教会聚集祷告时,就会有更大的迫切感和更多的祝福了。

这是个合一的祈祷会,他们“同心合意地高声向神说”(徒四24、也见一14)。他们有着一样的心思意念,所以得神喜悦,祷告蒙应允。教会若分裂,就会成为祷告的拦阻,削弱教会的属灵能力。

他们的祷告牢牢地建基于神的话语(诗二篇)。神的话语和祷告必须是并行的(约十五7)。借着“神的话语”,神向我们说话,把祂要成就的事告诉我们。在祷告中,我们向神说话,随时候命,要成全祂的旨意。真正的祷告,不是吩咐神怎样做,而是求神的旨意成就在我们身上,也求祂借着我们来成就祂的旨意(约壹五14-15)。即是说,让神的旨意行在地上,而不是要人的意愿成就在天。

他们没有祈求处境改变,或敌人被免职。反之,他们求神加力,使他们能善用各种处境,来实现神已预定的事(徒四28)。这不是“宿命论”,而是对历史的主的信靠;祂有完美的计划,而且总必得胜。他们不去逃避,只求神加力,神就赐下他们所需的能力。

布鲁克斯(Phillips Brooks)曾经这样写:“要祷告求神使我们更刚强。不祈求与能力相配的工作,只祈求与工作相配的能力。”这正是早期教会的信徒祷告的方式,也是今天神的子民应有的祷告方式。

他们称呼神为“至高的主宰”,即是掌管万有的神。这个希腊文字衍生出英文的Despot(专制君主),即是行使绝对权力的统治者,他可以是仁君或暴君。西面在圣殿里祷告,也用了这个头衔(路二29)。当你受逼迫时,要认识至高的主宰。

他们又称呼祂为创造主;是的,你的父亲若是“天地的主”,你还惧怕什么呢?(见太十一25-30)尼希米(尼九6)、诗篇的作者(见诗一四五篇)和以赛亚先知(赛四十二)也称神为创造主。多年后,彼得写彼得前书时,他鼓励正在受苦难的圣徒降服于那信实的创造主(彼前四19)。

诗篇二篇描述列国反对神和祂的基督。这诗篇原本是论到新以色列王加冕,可能是指大卫或所罗门;但它最终的信息乃指向万王之王耶稣基督。每当有新王登基,邻近从属国的统治者都要来降服于他;可是有些人拒绝这样做。对于他们的反叛,神只是嗤笑,因知道他们永远对抗不了祂的王。

初期教会的信徒,把这诗篇应用于自己的处境,并认定希律、彼拉多、罗马人和那些犹太人为敌人。这些仇敌曾经“联手”对付耶稣基督,甚至把祂钉十字架,但神使祂从死里复活,叫祂坐在天上的宝座。这一切都是神完美计划的一部分(见徒二23、三18),因此他们毋须惧怕。

初期教会深信神有主权,并祂对子民有完美的计划。但要留意,纵然他们对神的主权有信心,却没有忽视人的责任,依然忠心地作见证和祷告。神的子民若失了平衡,过分强调神的主权或人的责任,教会就会失去能力。这使我们再次想起奥古斯丁的智慧之言:“要祷告得像万事都要靠神,工作得像万事都要靠你。”信靠至高的主宰,这对于神的子民来说是莫大的鼓励,让他们在困难中仍能继续事奉神。

他们没有求保护,只是求能力。他们没有求火从天上降下来烧灭仇敌(见路九51-56),只求从天而来的能力去传道和治病(见太五10-12、43-48)。他们最渴望的,是有胆量面对别人的反对(见徒四17)。他们所着重的,是神的手要在教会中间作工(徒四28-30),而非人的手为神作工。信心的祷告释放出神的能力,让神能够动手(赛五十2、六十四1-8)。

最后,我们要留意,他们希望能荣耀神的儿子(仆人)耶稣基督(徒四27、29-30)。耶稣的名给他们能力去传讲神的话语及行神迹,惟有祂的名配得荣耀。蒙应允的祷告,其最高的目的是神得荣耀,而非人的需要得满足。

神对祷告的回应,是使聚会的地方震动,并再次以圣灵充满众人(徒四31)。这就给了他们所需的胆量,即使面对官方的反对,仍然继续事奉神。但这并非“第二个五旬节”,因为不可能再次出现另一个五旬节,正如不可能有另一个髑髅地一样。这是另一次的圣灵充满,是为了装备信徒去事奉神和牧养众人。

我们会在下一课才研读使徒行传四章32至37节,但值得一提的是,这次的圣灵充满,也使众人更加合一(徒四34),更渴望舍己和互相分享。他们经历了“大能”和“大恩”,那正是“大”教会应有的标记。这使他们为神赢得很多灵魂。

“主啊!你是造天、地、海,和其中万物的。”这是何等大的信心宣告,而且把好的神学(Good Theology)实际地应用出来!然而,他们若不是已降服于神的掌管,就不可能那样祷告。他们能放胆祷告,是因为他们对神忠诚,也忠于事奉。神有主权,这不是抽象的教义,要我们去接受及为之辩护;反之,它是活泼的真理。我们要把这个真理行出来,靠它得着所需的一切。你若忠于神,把祂放在首位(徒四19),你就能信靠祂,知道祂会以信实待你,助你度过种种难关。

耶稣基督的名并没有失去了能力,只是许多神的子民不再向有主权的神祷告,因而失去能力。“没有事情是祷告的能力不能触及的,那些不合乎神心意的事情则除外。”我不知道首先说这番话的是谁,但这话是很真实的。著名的布道家兼教育家陶雷博士(R.A.Torrey)说:“要为大事祈祷,要期待大事发生,要为大事而努力,但最要紧的是祷告。”

初期教会祷告,神就以大能应允他们。

神仍然乐于应允祷告。

我们有祷告吗?

研习题

1、当事情变得艰难时,你会靠谁或怎样度过难关?用什么方法?

2、阅读使徒行传四章5至31节。彼得和约翰身处怎样的艰难景况?

3、那些宗教领袖为什么对彼得所传讲的内容那么反感?

4、彼得和约翰怎样回应那些领袖的吩咐?为什么?

5、从他们的回应当中,你学到什么有关公民抗命的功课?

6、信徒面对逼迫时,圣灵怎样帮助他们坚忍到底?

7、彼得和约翰同时在场,这对他们双方有何好处?

8、从那些信徒在24至30节的祷告当中,你学到什么关于神和祷告的功课?

9、在这星期内,你可以向谁作见证?你什么时候会尝试这样做?

您可能还喜欢...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