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1提摩太前书-斯托得

四、地方教会的领袖(四1~五2)

在第三章结束时,保罗提到教会是“真理的柱石和根基”(第15节),并以精简的方式,说明基督与这真理之间的关系(第16节),在第四章的开头,保罗提到假师傅及他们的谎言(1~2节),保罗提醒提摩太,说假师傅否定教会所承认的。他在这一整章中,主要关心和讨论的,是这两种彼此对立的教师。一方面,有一些人放弃了真道而推崇假真理。另一方面,有一些人因为提摩太比较年轻,因而质疑他的教导。因此,保罗在这里详细讨论了两个主题:第一,如何分辨、揭露假教训——虽然它貌似真实(1~10节):第二,如何高举、固守真道——虽然提摩太的年龄比较轻(四11~五2),将这两个主题放在“地方教会的领袖”这个标题下颇为适切,因为当地教会是真理和错谬不断厮杀的主要战场。当地教会的领袖需要帮助,让他们知道如何洞悉错谬,如何高举真道。但,不管神学辩论如何乏味,尤其是当越来越多人未经仔细思考便摒弃“客观真理”时,这种辩论仍然是不可避免的。

1、洞悉假教训(四1~10)

四’圣灵明说:在后来的时候,必有人离弃真道,听从那引诱人的邪灵和鬼魔的道理。2这是因为说谎之人的假冒,这等人的良心如同被热铁烙惯了一般。3他们禁止嫁娶,又禁戒食物,就是神所造、叫那信而明白真道的人感谢着领受的。4凡神所造的物都是好的,若感谢着领受,就没有一样可弃的,5都因神的道和人的祈求成为圣洁了。

6你若将这些事提醒弟兄们,便是基督耶稣的好执事,在真道的话语和你向来所服从的善道上得了教育。7只是要弃绝那世俗的言语和老妇荒渺的话,在敬虔上操练自己。8操练身体,益处还少;惟独敬虔,凡事都有益处,因有今生和来生的应许。”这话是可信的,是十分可佩服的。10我们劳苦努力,正是为此,因我们的指望在乎永生的神。他是万人的救主,更是信徒的救主。

这一段经文最主要的一句话是,必有人离弃真道(第1节上)。虽然教会是真道的守护者,但这种事情必然会发生。在希腊原文中,“离弃”(apostēsontai)这个动词,是一个很强烈的字眼;在七十士译本中,这个字常用来表达以色列人对耶和华的不忠。

这种基督徒的离弃会在什么时候发生呢?保罗回答说:“在后来的时候”。但他很快便由将来时态转为现在时态(3~6节),这表示,他相信“后来的时候”已经开始了。在提后三1及下也是一样。在那里他写到“末世的日子”,但紧接着,他吩咐提摩太要小心他在前面提到的人,藉此透露末后的日子已经来临。因此,“后来的日子”及“末世的日子”都是指基督徒的时代,这时代是基督第一次来临时所引入,也是他第二次来时要结束的。

保罗之所以知道有人会离弃真道,是因为圣灵明说(或“清楚的说”,JB、REB;“具体的说”,JBP)这事要发生。或许他指的是耶稣曾预言,有人在末世将会离开信仰,而圣灵会透过这个预言继续说话(参启二、三章,基督写给亚细亚教会的七封信,不断提醒圣徒的一句话:要听“圣灵向众教会说的话—–。”)。或者,保罗是指他之前所说的预言:一些假师傅会像“凶暴的豺狼”一样侵入以弗所教会,并“引诱门徒跟从他们”。又或许他的意思是,就在他写这些话时,圣灵感动了他,要他作这预言。

保罗现在继续说明错谬的因由(1~2节),它如何在教会兴起及散播,以及如何测试及辨别真假(3~10节),如何洞悉错谬及认明它的不足。

a.错谬的源由(四1~2)

表面看来,当时的情况是相当清楚的。有一些教师开始撒播错误的看法,而一些容易受骗的人听了他们的话、相信他们所说的,并因此离弃使徒所传给他们的教导。但保罗看见的,是更深层的问题;因此,他向提摩太解释那隐藏的属灵动力。他提到三个连续的阶段。

造成错误的第一因是邪恶的。那些离弃真道的人这样做,是因为他一直都“听从”(NRSV)或跟从那引诱人的邪灵和鬼魔的道理(第1节)。因此,在同一节经文中,保罗同时提到圣灵、邪灵或鬼魔。这是因为在假师傅的背后,他看见鬼魔的势力。被真理的灵引导的他,宣告那些假师傅是被欺骗的灵所牵制。

我们很容易轻看这项事实。圣经所描写的魔鬼,不但是一个引诱者,诱惑人去犯罪,而且是一个欺哄者,诱惑人去相信错谬的道理。它往往是两件事一起作的,就如在伊甸园时,它引导人类的第一对父母,怀疑、违背神的话。毋怪乎耶稣称它为“说谎者”、“说谎之人的父”。此外,使徒们也常把人的错误归于魔鬼的欺骗。或许这就是为什么聪明、受过教育的人,竟会接受异端邪说及新纪元运动的异教信仰;接受种族宗教中一些牵强的教义,以及无神论哲学的空洞学说。他们会这样做,正因为在我们中间不单有真理的灵,也有虚假的灵,后者可以欺骗、荼毒、迷惑,甚至把人的眼睛弄瞎了。

第二,错误的源由与人有关。魔鬼往往不会直接欺骗人。“由魔鬼所引发出来的道理”(REB),是透过人而被引进世界及教会的。这些教导来自假冒的说谎者(第2节上),或按字面意思,是“因为说谎之人的假冒”。“假冒的说谎者”一个可怕的组合字,因为假冒是故意假装,而谎话是刻意的假象。因此,虽然假师傅是被欺骗的灵所引诱,他们其实也是故意说谎,无论他们看起来多有学问、多敬虔。他们所教导的,连自己都不相信。

第三,也是最基本的错误,源自道德方面。保罗追本溯源,说假师傅虚假的谎言,是源自他们违背了自己的良心,他们的良心如同被热铁烙惯了(第2节下),Kaustēriaz5这个动词只出现在新约这个地方,意思是“被火红的铁烙上印记”(BAGD),多用在牛群或奴隶身上,表示她(他)们是属于谁的。大部分解经家都选择接受这个解释,因而认为,假师傅身上被盖了烙印,证明他们是属于撒但的。但是,他们的良心如何可以带着一个别人看得见的印记?看来,Kaustēriazo在这里似乎是指另外一个意思,也就是医学上的“烧灼”。当皮肤、神经,或是表层肿瘤被烧灼后,会破坏该组织,失去知觉。同样的,一个被烧灼的良心也是被“麻醉过”的,,甚至是被治死的。因为人“经常与他的良心争辩、压抑它发出的警告、弄哑它的警铃”,良心的声音便会被抹煞,最后便完全发不出声音来了。在那种完全失去道德敏锐力的状态下,,假师傅很容易掉进错误的陷阱。保罗在这之前已经提过许米乃及亚历山大作例子。他们因为丢弃自己的良心,因此在真道上如同船破坏了一般(一19)。

由此我们可以看见,那些引致假师傅陷入这状况的一连串令人心寒的事件。首先,他们对自己的良心充耳不闻,直至良心被烧灼了。接着,他们变成虚伪的说谎者,内心却毫无自责。第三,他们因此容让自己受欺哄的灵影响。最后,他们引导他们的听众丢弃自己的信仰。这是一条危险的沉沦之路:由听不见的耳及被烧灼的良心,到刻意的谎言,到鬼魔的欺骗,到造成别人的毁灭。这过程是由放纵自己的良心开始的。因此,我们需要像保罗一样宣告:“对神、对人,常存无亏的良心。”

b.错谬的测试(四3~10)

读到这里,我们开始感到好奇,很想知道这些假师傅究竟在传播什么。在回答这个问题时,保罗由错谬的源由谈到如何测试错谬。他告诉提摩太两项重要的测试标准,可以用来检视所有的教导。保罗在这段经文的余下部分,主要是谈如何辨识错谬的这个问题。

很明显的,在以弗所的错误教导,包括错误的禁欲主义:他们禁止嫁娶,又禁戒食物(第3节上)。婚姻与食物跟人的两项基本需要有关,即性欲及食欲。这也是本能上的需要,只是两者都可能变质,沦为情欲及贪婪。但,自教会历史的起头,就不断有一些师傅过于偏激,把性欲及食欲看成不洁的胃口,把身体视为讨厌的累赘(甚至看成是邪恶的),他们认为,成圣之路惟有借着禁欲、自愿拒绝性交及婚姻,另外,因为不能完全不吃东西,所以他们起码会拒绝吃肉。

引致这种倾向的一个源由是跟犹太人有关。譬如,根据约瑟夫(Josephus)所说,库穆兰的爱色尼派“拒绝享乐,认为那是邪恶的;但却推崇自制—–认为是美好的”,而且也“忽视婚姻”。后来,这种犹太人的偏差与以下的学说掺杂在一起:一是希腊哲学中的二元论,特别是初期的诺斯底主义,此学说认为物质是邪恶的,因而鄙视物质的创造。譬如,爱任纽说禁戒派的人“教导人要拒绝婚姻,因而忽视了神原先的创造,也间接地埋怨神,认为他不应该为了繁衍人类而造男造女”。他们也教导人要禁戒肉食,“因而证实了他们对那位创造万物的神,没有感恩的心”。某些教父(像特土良)也受到过分夸张的禁欲主义影响,认为独身永远是比婚姻崇高及圣洁。我们当然不能苟同这种看法,但在排斥这种看法的同时,我们也不应该忘记,根据耶稣及保罗的教导,某些人的确蒙召去守独身,而禁食在门徒操练上也是有意义的。但这些都是特殊的案例,重点是:独身及素食主义,并不是神对人的普遍旨意;若有人禁止婚姻、禁戒肉食,便是犯了严重的错误。

但是,为什么呢?假师傅主要的错误是什么?我们又如何找到错误所在呢?保罗提供了两个基本试验,应用面极广。首先是一个神学的测试,是有关创造的教义(3~5节)。第二个是伦理的测试,即敬虔的重要(6~10节)。

(i)一个神学的测试(四3~5)

假师傅所禁止的婚姻及某些食物,其实都是神所赐的礼物,是神所造、’叫那信而明白真道的人,感谢着领受的(第3节下)。原则很清楚。既然神设立了婚姻,有谁可以藐视(甚至禁止)它?既然神创造食物,又叫人感谢着领受,有谁可以命令别人不准吃某些食物?凡是神所创造及赐给我们的,我们都应该感谢、领受。保罗这里所指的,可能是一种内在感恩的态度,但也可能是一个外在的表达,比如在饭前作谢饭祷告(长久以来这是在犹太人家庭中的一个习惯)。

我们需要格外留意神所创造的礼物,其双重的圣洁;为了强调这个观念,保罗在这里重复了三次。第一次,我们已经看过了,保罗在第3节中,把“神的创造”及“人以感恩之心领受”这两者连在一起(第3节)。第二次,这原则广泛应用在所有事物上:凡神所造的物都是好的,若感谢着领受,就没有一样是可弃的(第4节)。如果神在创造时,已宣告一切都是好的,那么便没有什么事物是禁忌。无疑地,保罗是在回应创世记第一章那句重复的话:凡是神所创造的,都是美好的。第三次,保罗为这观念作了最终的确定,他说,都因神的道和人的祈求,成为圣洁了(第5节)。

因此,婚姻及食物,就如神创造的许多恩赐一样,都经历过两个层面的净化过程,叫它们成为圣洁。第一个层面,从客观层面来说也是最重要的,就是这些恩赐本身是圣洁的,因为是神自己创造、建立了这些恩赐,并将它们赐给我们享受,正如圣经所说的。第二个层面,是主观性的;当我们明白这些恩赐是来自神的,当我们以感恩的心从神那里领受它们时,对我们而言,它们便是圣洁的。如果神创造了某样东西,用他的话使它成形、又用同样的话宣告它是好的;并且,因着我们对这些事物的认识,因而可以用美善的良心去感谢神,那么我们便有双重的理由去领受它,以感恩的心以它为乐了。神创造的话及我们感恩的祷告,使这些恩赐成为圣洁,叫我们可以使用它们。因此,腓尔本(Fairbairn)写道:“神给人的话,确保人可以使用他所创造的恩赐;而人给神的话,是告诉神他已领受这项恩赐,并且求他祝福它。”因此,“成圣的过程从两方面来看都是完全的——客观层面,是由神的话叫它成圣;主观层面,是由我们的祷告叫它成圣。”

然而,我们要特别留意保罗所写的。他不是说,“所有的东西都是好的”,而是,凡神所造的物都是好的。这是一项不可缺少的条件,因为不是所有存在的东西,都是毫无玷污地来自创造者的手。因为随着创造而来的是堕落,堕落则将邪恶引进世界,严重损害了神美好的创造。诚然,被造之物都“服在虚空之下”,如今都在痛苦中“叹息”。因此,我们需要有洞察能力去了解,在我们人类的经验中,有哪些是来自创造,又有哪些是来自堕落。现在,对创造理论有一个严重滥用的情况,就是宣称异性恋和同性恋的行为都是好的,因为都是出自神的创造。同性恋的基督徒常说:“我是同性恋者,因为神这样造我,因此我以我的同性恋倾向及行为为乐、为荣。”这不对,因为神所造的是“男人和女人”,神的心意是异性恋的婚姻。以同性恋为乐、为荣,跟以其它扭曲的倾向为乐、为荣,同样不适当;这些倾向都是因堕落而起,包括我们的非理性、贪婪或骄傲。因此,我们一定要小心,不要将创造和堕落、秩序和混乱,混为一谈;而是要确保,我们只以神所造的为乐,并且以感恩的心,单单领受他所赐的。

在我们中间,我们需要更多以神所赐的礼物为乐,不要让那些余波未了的福音派禁欲主义,阻挡我们去享用神的恩赐。

事实是,一种否定世界的诺斯底主义,还未曾从我们的神学及行为中完全被剔除。反之,我们以自己的超级属灵观为傲,但这种属灵观却是与自然秩序脱节的;此外,我们也盼望一个虚无飘渺的天堂,而忘却新天新地的应许。我们心目中的救赎教义比创造教义美好,因此我们对恩典所带来的祝福充满感恩,但对大自然及艺术所带来的祝福,却不是这样。或许,查士特顿(G.K.Chesterton)的话,可以纠正我们的看法:

你在吃饭前谢恩,

没有问题。

但我在戏剧及歌剧开始时谢恩,

在音乐会及默剧前谢恩,

在打开一本书之前谢恩,

在素描和画画、

游泳、击剑、打拳、走路、玩耍、

跳舞前谢恩;

并且,在我把笔蘸在墨汁前谢恩。

因此,我们应该立定心志,去认知、了解、欣赏及庆祝所有来自创造者的恩赐,包括:穹苍和大地的威荣、雄山峻岭、河流及海洋的壮观、树林及花朵、雀鸟、野兽及蝴蝶的荣美,以及大自然环境中,那微妙的平衡;此外,还有人性中独特的机会(理性、道德、社交及灵性上的),因为我们是神按着自己的形像造的,而且受托作他的管家;此外,要感恩的,还有性别、婚姻、性、孩子、作父母的职分、家庭生活、我们的家族及朋友所带来的欢愉;工作与休息的节奏、日常工作的步伐(日常工作成为与神合作及服务众人的途径)、主日的安排(在那天我们以敬拜替代工作);平安、自由、公平、好的政府、饮食、衣着及居所所带来的祝福;人类在音乐、文学、绘画、雕塑,及戏剧中所表达的创作力,以及在运动中所展现的技能及力量。

拒绝这些东西就是离弃真道,因为这样作是羞辱了创造者。以感恩的心去领受,并且以这些恩赐为乐,就是荣耀神,荣耀那位“厚赐百物给我们享受”的神(六17)。

(ii)一项道德的测试:敬虔(四6~10)

我们在前面已经看见过,创造的教义有广阔的含义。它是一个秘诀,使我们能够对生命展开一种积极、入世、感恩的态度,也使我们有一颗坚固的良心,叫我们能坦然享受那位良善的创造者所赐下的礼物。提摩太的责任是要将这些事提醒弟兄们(第6节上),因为他从保罗领受的教训,也要教训其它人。诚然,他的责任是要“将这些教训放在弟兄姊妹面前”(NRSV),像一个服务生在桌旁服侍客人、像一个商人将他的货物展示于购买者之前。或者,hypotithēmi(字面意思是“放在下面”)这个动词将提摩太比作一位建筑师,他用真理“作为他们信仰的基础”。

无论保罗想的是怎样的一幅画像,他进一步说,如果提摩太是一个忠心的教师,他便是耶稣基督的好仆人了(第6节下;保罗在这里用的是diakonos这个名词,但不是指它的特定意义“执事”,像在三8、12一样)。我一直都非常喜欢这个用法。耶稣基督有各种仆人——好的、坏的、不冷不热的——但我想不到有什么比作他“良善的仆人”,更崇高的志向了。在此,保罗更直截了当地说,是“善道”(第6节下)造就了好仆人。一个好仆人与善道有两方面的关系:他教导别人这善道,同时也以善道去喂养自己——在真道的话语和他向来所服从的善道上,得了教育(“得到营养”,REB,第6节)。看来这是一项广泛应用的原则:在公开教导的事秦背后,有私下研读的纪律。最好的老师必然会不断的学习。他们教得好,因为他们学得好。因此,要有效地去教导别人真理之前,我们一定要先“真正地消化它”(JB)。

在第7节,保罗将他的比喻由喂养小孩,转至训练一个运动员:在敬虔上操练自己(第7节下),因为操练身体,益处还少(第8节上),保罗用的动词及名词是gymnazo及gymnasia;即使不懂希腊文,我们也可以知道,保罗是借用健身及健身房的比喻。身为年轻人,提摩太知道运动的重要;他也知道对那些要参加比赛的人来说,训练是必须的(这比喻很容易明白,因为在当时的希腊罗马世界,这些比赛是非常流行的)。事实上,保罗的两个比喻(有纪律的饮食及运动),对身体的健康都是不可缺少的。基督门徒的训练也是一样。保罗在前面已经清楚说明,我们的属灵食物是什么:它是“真道的话语及善道”(第6节),即使徒们的教导,因为这是相当滋养的。但是,我们也要弃绝世俗的言语及老妇荒渺的话(第7节上),因为那是属灵的垃圾食物,对灵性并无益处。

在转去谈运动的比喻时,保罗吩咐提摩太:要在敬虔上操练自己(第7节下),或按字面解:“操练自己,迈向敬虔”。Eusebeia(“敬虔”的名词)及eusebes(“敬虔”的形容词)在新约中共出现过十五次,其中十三次是在教牧书信,而九次是在提前出现。因此,很明显的,这是这封信中一个重要的观念。它基本的意思是“尊敬”或“尊重”;在非宗教的希腊文中,这字是用来形容对管治者、地方官,及父母的尊重。但是,在新约中,它只有一个意思,即theosebeia的同义词,意思是对神的尊重(如二10),虽然有时候eusebeia似乎是指“宗教”(它正式的意思),但一般来说,它有一个比较个人的含义,是“一种敬畏与爱慕的混合,这种混合构成人对神的敬虔之心”。敬虔的人是敬畏神的人。他们经历过在主里面哥白尼式的大变化,因而由自我中心的形态,转至以神为中心的思想形态。我们可以这样形容他们:在这之前,他们的思想中,“并没有容纳神的空间”。但现在他们说:“我将耶和华摆在我面前。”他们听见神的呼召,要他们弃绝不敬虔的思想和行为,去过一个敬虔的生活,而当他们这样作的时候,就是在地上预尝天上以神为中心、以神的宝座为中心的生活。

那么,我们如何去“操练自己、迈向敬虔”呢?我们需要作哪方面的属灵运动呢?保罗并没有详细说明。但从上下文看,尤其是当我们考虑到喂养与操练之间的共同点时,我们可以猜想:操练自己的方法跟喂养自己的方法一样,就是在神的话语上操练、喂养自己。毋庸置疑的,在基督教历史中有一个悠久的传统,是时间累积的智能,那就是,有纪律地默想神的话语,是基督徒健康成长的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环,也是迈向敬虔绝对不能少的操练。与“世俗的虚谈”相比,圣经是历世以来最敬虔的一本书,不但是由神撰写,也是关于神的书。我们甚至可以称它是神的自传,因为神藉此书,告诉我们有关他的事。因此,我们不可能熟悉这本属于神的书,却不敬畏神。没有一样东西比神的话,更能引发我们对神的敬拜。

在第8节,保罗将属灵的操练与身体的操练作一比较,藉此强调属灵操练的重要:操练身体,益处还少(第8节上),因为它对我们的健康有益,但是敬虔(经文的含义是:包括那些促进敬虔的操练)对凡事都有益处(或是“在每一方面都有益处”,NRSV),因有今生和来生的应许(第8节下)。换句话说,这种操练预备我们进入永生。

第9节中提到的那句“可信的、十分可佩服”的话,应该是指第8节有关敬虔的好处那句话,而不是指之后第10节的那句话。为什么呢?原因是:虽然相较于第8节,第10节“比较有神学分量”,但是,第8节不是没有神学的重要性,且肯定是较为简洁,比较像一句箴言。保罗继续说,我们劳苦努力(意思是:我们“操练自己、迈向敬虔”)正是为此,因为我们的指望在乎永生的神,这位神是今生及来生的创始者及赐予者(第8节下),而且也是万人的救主,更是信徒的救主(第10节)。”万人”及“信徒”之间的真正关系,困扰所有的解经家。神怎么可能是万人的救主,又是信徒的救主呢?这不是普救主义,因为保罗不是一个普救主义者。这句话也没有表达“潜在性”(神想拯救)及“事实”(神的拯救)之间的分别,因为经文说他是万人的救主,不只是他想成为万人的救主。因此,有些入建议说:神保守所有的人,但对信徒却有特别的看顾。但正如我们前面提过的,教牧书信中有关救赎的用语,似乎都是指灵性上的救赎,而不是肉体上的保守。好些学者特别提到史基特(T.C.Skeat)在一九七九年所作的研究;他宣称,尤其是(malista)这个字应该翻译为“准确的说”或“换句话说”,在这里,保罗“不是说,神救赎信徒多于他拯救其它人;他只是为他的一般宣言——神是万人的救主——再加以解释,清楚说明救恩的限制:除非相信,否则不能得救”。

当我们回顾这一章的前半部时,我们可以将保罗给提摩太的两项测试,组合在一起;现今遇到令人怀疑的教导时,这两项测试都用得上。第一个测试是神学上的,就是有关创造的教义:这教导是否尊崇神为创造者,及一切事物的赐予者?第二个测试是道德上的,并且关乎敬虔的重要性:这教导是否尊崇神,是否能够引发我们对神的敬拜?对于任何荣耀创造者上帝,及促进我们迈向敬虔的教导,我们不需要有任何的迟疑。

您可能还喜欢...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