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1提摩太前书-利斐特
提摩太前书四章1至5节
第四章
1圣灵明说:在后来的时候,必有人离弃真道,听从那引诱人的邪灵和鬼魔的道理。2这是因为说谎之人的假冒,这等人的良心如同被热铁烙惯了一般。3他们禁止嫁娶,又禁戒食物(注:或作“又叫人戒荤”),就是神所造、叫那信而明白真道的人感谢着领受的。4凡神所造的物都是好的,若感谢着领受,就没有一样可弃的,5都因神的道和人的祈求成为圣洁了。
经文原意
四章1节中,“圣灵明说”引起的问题是“在哪里?”当保罗向以弗所教会的长老说话时——就是现在面对异端的同一批领袖——他警告他们将会有离经叛道的事情发生(徒二十17-35)。他在那次的讲话当中,论到他自己的动向和长老的设立时提到圣灵。我们从这事和其他事件中知道,保罗意识到圣灵与那教会有关的直接行动。我们也知道圣灵启示保罗写书信,其中包括预言将来有离经叛道的事(如:帖后二1-11)。哥林多前书七章中,当保罗在某件事上没有得到主耶稣直接的吩咐时,他写道,那不是他本人的意思,而是他明白神的灵所教导的(参10-12、40节)。
我们也知道耶稣曾预言将来会有迷惑人的假先知出现(太二十四11;可十三22)。启示录二至三章写给七间教会的书信中,有一封是写给以弗所教会的,预言了该教会抵挡假使徒(启二2)。这些书信是荣耀的主赐给约翰,但也说是表达“圣灵向众教会所说的话”(二7;另参二11、17、29,三6、13、22)。因此我们知道,耶稣所说的也就是圣灵所说的:“主就是那灵”(林后三17)。因此,保罗可能指的是主耶稣对有关将来异端的教训,或指圣灵在默示的圣经内所包括的警戒,或指圣灵以主名赐给信徒,而传达给教会的预言(林前十四26)。
“后来的时候”这措词只出现于这段经文,它采取以阶段来衡量时间这概念。犹太思想家谈论到现世和来世。从基督徒的角度来看,因为弥赛亚已来临,我们已经享有来世的祝福。我们自觉在等候他的再临,但我们是处于一个新的世代,生活在神的国里,已经经历到“天上”的滋味(弗二6;参西三1-4)。希伯来书提出一种对比——“神既在古时候藉着众先知多次多方地晓谕列祖”,对比“就在这末世,藉着他儿子晓谕我们”(来一1-2)。这“末世”,特色是神的灵要浇灌在众人身上——不论男女老幼,凡求告主名的都必得救(珥二28-32;徒二17-21),可是,末日亦有“好讥诮的人”拒绝神的真理(彼后三3;犹18)。
提摩太前书四章1节中,保罗指那些人是“离弃真道”的。这里所用的动词(aphistemi),多次出现在古典希腊文学、七十士译本、和新约圣经中,这字用以描述分离或退出的行动。@1这里使用此词不是简单地指他们不小心倒退,而是他们离弃或“声明放弃”(NRSV)从前所持有的信仰(即教义)。
这处经文向我们透露了幕后情况,显示异端真正的黑手不仅限于异端人士,还包括了欺骗和诱导他们的邪灵力量。这使我们想起以弗所书六章12节所给的信息,我们的属灵战争不是对抗人类,而是对抗那看不见的邪灵力量。“欺骗”(planao)一词数度出现在教牧书信中。保罗引用这词,特别地指着宗教欺骗来说,@2这样的措词,显出了异教圈子内传教者的纷争,这在基督教圈子内也是如此。
@1在旧约圣经众多经文中列举数例,有创十四4:民十四9;代下二十一8·二十九6(该处意指背信,背景是离弃耶和华和祂的圣殿);结二十38(该处意指叛逆)。它在新约出现了几次·意思是中性或正面的(如:提后二19中的“离开”)。此词在路加福音八章13节撒种比喻的解释中出现,呈负面的意思,指那些在艰难的时候“退后”的人。希伯来书三章12至14节中,那些“把永生神离弃了”的人,跟这种人相反的是那些不“被罪迷惑·心里—–刚硬”·并“坚持到底”的人。相关的名词apostasia,是英文字“apostasy”的来源,这字在帖后二3用来指“大罪人”出现时,那即将来临的叛逆。
@2尤参帖后二3-5。
保罗在提摩太后书三章13节瞩目地同时使用这动词的主动形式和被动形式——“欺哄人,也被人欺哄”。该处还有两个与此经文有关的有趣观点:(1)其一是提及“作恶的和迷惑人的〔goetes)”。后者在第1世纪是辱骂人的一般用词(指人是“江湖术士”),用以描述那些布下某种骗局的人,就如那些在罗马帝国到处流浪,招摇撞骗的人。不单是基督徒,就连异教的流浪传道者之间也互相谴责对方为goes或magos(意思是阴险的魔术师)。那些前去听这等人的言论之人,要对这些偏离真道和欺骗人、在宗教上或哲学上设圈套的骗子有所防卫。@3
@3有关巡回传道者如何用这措词互相诋毁的论述·参Walter Liefeld,TheWandering Preacher As a Social Figure in the Roman Empire(Ann Arbor:University Microfilms,1968),272-299。
(2)将这段经文和提摩太后书三章13节作比较的第二点,是这两处经文都是描述一种每下愈况的情形(那骗子“越久越恶”),尽管后一段经文没有用“后来的时候”这短语。耶稣在橄榄山上有关末日的讲章中,预言那些骗子“倘若能行,连选民也就迷惑了”,(太二十四24)。
然而,保罗在提摩太前书四章所强调的,在于那导致人们受骗的超自然力量,过于人间的骗子。它们被称作“邪灵”和“鬼魔”,如其名所指的,具有超越常人的影响力。这些邪灵藉着“说谎之人的假冒”那些邪恶之人来工作。这等人有三种特征:他们表里不一致,他们所教导的是虚假的,而且他们丧尽天良,到达麻木不仁的地步。
第3节所引述的两个虚假的道理——“禁止嫁娶”和“禁戒食物”——是令人费解的。我们或许可从提摩太后书二章18节获得提示,该处坚决地反对复活的事已经过去之说。正如我们所看到的,基督徒已经进入来世的观念,是真理的一个层面,但它并不像这些异端者表面所教导的那样。对他们来说,这真理不是指在灵里的新生命,或个人的操练,以婚姻为例,在某些情况之下,婚姻是不智的。@4至于第二项禁戒,似乎亦不能以个人饮食的信念、犹太人的饮食律例、或禁戒吃那拜过偶像的肉类来充分解释。@5反而,错误似乎在于他们完全反对结婚和认为某些食物@6在本质上是不道德的。
@4保罗在哥林多前书七章处理这个问题,在他的指示中清楚表示,婚姻本身并没有错,也并非不属灵。
@5保罗在罗马书十四章和哥林多前书八章及其他地方有处理这个问题。
@6NIV在食物之前加插“某些”一词。由于食物一词是一般字眼,而我们可以假设这些人也有进食,那么,他们应该是选吃某些食物,禁吃另一些食物。
相对于这个结论,保罗在第4节强烈地表示:“凡神所造的物都是好的”。如果这虚假的道理跟保罗在歌罗西书二章21节(“不可拿、不可尝、不可摸”)所批评的禁戒有些相似之处,它或许跟歌罗西的异端——并其他最终发展成为我们所熟知那名为诺斯底主义形式的教导——具有相同的大前提,就是假设物质世界或其中某些方面是邪恶的。然而,我们从提摩太前书和后书得到惟一清楚相关的资料是:有些人教导复活的事已成过去。在某些方面来说,异端者正想象另一种不同或超凡属灵的境界,在这新境界中,婚姻和某些食物已属多余,甚至是错的。@7
@7Towner提出一个宝贵的看法:“但这种行为也有可能反映他们想藉着追随创世记一章和二章所提供人类犯罪之前的模式,努力尝试展现天堂复活的生活”(Towner,1-2Timothy&Titus,104-105)。他提到耶稣指在复活的时候再没有嫁娶(太二十二30)的教导,也提出“在伊甸这个乐园中似乎是食素的”。
保罗说“信而明白真道”的人是心存感谢领受神所造的食物,他因此指出上述的观念是不正确的。如此类推,我们可以假设保罗对婚姻也有同样的看法,但经文接下来只是处理食物的问题。我们在此需要对语义的型式作仔细的观察:
神所造的〔食物〕
〔假教师禁戒它们〕
叫那信而明白真道的人
感谢着
领受的。
凡神所造的物都是好的,
就没有一样可弃的〔正如假教师在禁戒食物时所作的〕,
若感谢着
领受,
都因神的道和人的祈求成为圣洁了。
拒绝食物就是否定神的创造。存着感谢的心领受食物就是确认神的作为和我们对祂的倚靠。在真神和被创造的世界之间有一个重要的因果关系,但这在日后却为诺斯底派所否定,那是因为他们的错误观念,认为由于世界是邪恶的,惟一的可能就是那是由一个中介者所创造,而不是直接由神亲自创造。假教师显然不感谢神,这罪正是人类背叛神最核心的部分(罗一21)。
这些异端者的混淆反映了对犹太人饮食律例的误解到什么程度,不得而知。彼得本人必须承认,“神所洁净的”任何食物,“不可当作俗物”(徒十15)。较早时候,耶稣在处理错误应用旧约的饮食律例时曾说:“从外面进去的,不能污秽人”(可七15)。强调领受是指清楚地知道这举动是表明从创造食物的神那里接受这食物。从仰赖神“日用的饮食”(太六11)到体会婚姻中美妙绝伦的奥秘(弗五32)(后者同样为假教师所拒绝),我们都是心存感恩来领受神的恩赐。
感谢、祈求和神的道,使吃喝变得合法。虽然这不表示每一次吃喝都必需正式祝谢,但这确实表示人若能在吃喝时确认食物的来源,以及“神所造的物都是好的”这事实,是恰当和必需的。在有关主耶稣喂饱5,000人和4,000人的每一个记述中,都刻意地提及祂为食物祝谢(太十四19,十五36;可六41,八6;路九16;约六11),当然,耶稣在最后晚餐进行擘饼和分杯之前,都为饼和杯祝谢(太二十六26-27;可十四22-23;路二十二17、19)。犹太人在餐桌上祝祷也是久远的传统。
我们知道,只要将任何俗物献予神,并视之为神所有,这俗物都可以“成为圣洁”。倘若一个不信主的配偶以及这对夫妇的孩子,按照哥林多前书七章14节的意思都可以“成为圣洁”,那么,不管异端者所持的是什么相反的教义理由,神所赐的食物当然可以获得分别为圣和食用。这个分别为圣行动是藉着“神的道和人的祈求”完成的。
尽管有不同的人对保罗在第5节所想及的是哪些特别的经文提出不同的意见,但在保罗的写作中使用“神的道”表达的,是一个比旧约圣经含义更广的范围。更确切来说,当教牧书信提到某处特别的经文时,通常不用“神的道”这短语来引介它们(提前五18;提后二19);而当教牧书信使用单字logos(“道”)时,它并不指某一处特别的经文(参四6;提后二15,四2;多一3的注释)。这不代表作者把圣经排除在外,而更可能是表示作者心中所念记的,是我们在谢恩祷告时所想起的神的真理(当然,主要是从圣经得到认识)。@8
@8Kelly的建议十分有价值,他认为祈祷指的是“实际的祝祷本身”,而“道”是“根据犹太人的习俗把经文的节录·组成〔祷文〕的内容”(Kelly,PastoralEpistles,97)——如果我们容许祷文的内容有“节录的经文”,即能够把“来自圣经中的真理”包含在内。
应用原则
在“后来的时候”的虚假道理——这部分不单跟前述那些与假教师这个一直备受关注的问题相关的经文有关连,而且特别跟三章16节的圣诗相关。那首圣诗中的公开真理,跟四章1至3节描述骗人的谎话是一个对比。@9本章经文所描述那些虚假教导暗中为害的本质和教导本身,标志着“末后日子”。
@9在三章16节和四章1节之间,在文法上没有分隔。使用连接词(de)是要表示两者之间有关连。在希腊文法的惯例中·多数的句子的确通过使用连接词来互相连接,通常只在新段落或新课题时连接词才被省略,可是它一旦出现·我们就要留意它的功能。在这个例子,它不是一个强语势的连接词(NRSV只松散地使用“现在”一词·NIV及《和》的翻译则省略),然而它的出现表明某个程度上的延续性。
这日子所指的是历史上哪一个阶段呢?我们常可以从一个文化的口传与文字记载中知道他们对昔日黄金岁月的怀念。在回忆中,这样的时代常被视为一个充满伟大成就和升平的时代。文明兴衰,圣经历史本身就记录了衰落的历史循环。事实上,对历史作不同时期的分析,所得结论是,每一个“历史阶段”在人们能否讨神喜悦方面,都是失败的。在这令人沮丧的失败道路之外,有新旧约圣经都提到的“耶和华的日子”,那是神采取决断性行动的日子。那些一方面不负责任地违背神,同时自鸣得意地期待神在那日子来临时带给他们特别祝福的人,要明白耶和华的日子对他们来说不是欢欣的日子,而是审判的日子(摩五18)。
第1节所用的表达是“后来的时候”,这不是指那特别的时刻,但肯定含有那日子来临之前的一段时日的概念。它使人想起另一个有几分相似的短语“末世”。希伯来书一章采用该短语的其中一种形式,所指的是相对于旧约时代的基督时代(来一2)。彼得在使徒行传二章17用相同的短语来解释约珥书二章28节。在其他的经文当中,此短语展望神要采取决定性行动的某一个重要时刻(赛二2;何三5;弥四1;约六39-40、44、54,十一24,十二48;雅五3;彼后三3)。在这段经文(提前四1)和提摩太后书三1(该处指的是“危险的日子”)中,当描述末世的情况时,似乎是有意要警惕读者那已经开始发生的事。道德更严重地败落的时代可能还未曾来临,可是,如果教牧书信所描述的情况还没有在这书信书写的时候发生,那么,保罗在书中提出这些日子似乎就没有什么意义。
刚刚举出的三个表达方式(“在这末世”,来一2;“在后来的时候”,提前四1;“末世”,提后三1)似乎容许所描述的情况,在“耶和华的日子”来临之前,可以藉不同的方式,发生在教会时代中任何一个道德极度败落,或严重离经叛道的时期。了解什么问题将在这些末后的日子再度出现是有助益的:(1)问题之一是离弃信仰(亦参彼后二1-22及犹8-16生动详细的说明);(2)在背后操纵这离弃信仰的是邪灵。当然不是所有的错谬都是直接来自撒但或魔鬼,但离经叛道经常是受到魔鬼的驱使。魔鬼是“说谎之人的父”(约八44);(3)邪灵通过那些跟他们有联系的人作工,难怪他的教训是“说谎之人的假冒”(提前四2)。
接受神恩赐的原则——经文接下来提到假教义的特征,这些特征纵然在实际上不是源自前诺斯底派的苦修主义,至少也是源自与诺斯底主义相仿的教义。骤然看来,禁戒的事似乎十分具体,并局限于某个范围之内,使我们不容易提供一般的原则来处理。禁戒某些特别的食物在文化上没有什么特殊之处,可是否定人们嫁娶的权利,除了出现在某些异端和宗教组织外,一般上绝不寻常。
保罗在这里列出若干原则,可以应用在这方面所提议的所有条例:(1)万物都是神所创造的,且都是好的,正如创世记一章内一再重申的;(2)神所创造的恩赐是供领受的,而不是拒绝;(3)神的恩赐是要人存着感谢来领受;(4)人在享用神的恩赐时,应该明白真道和带着信心,神的恩赐藉着神的道和人的祈求得以成为圣洁。
许多追求宗教虔诚的人,他们是要通过拒绝神亲自创造的恩赐来达至这敬虔的目的,这实在是一件互相矛盾的事。这跟基督教禁食是不同的,禁食是暂时性不吃东西,或是杜绝任何会分散我们对神全心的奉献的事物。然而,一般上基督徒是乐意接受一切从神而来的供应,以过着健康和知足的生活。@10将重点集中在规定什么可吃和什么不可吃的规条上的属灵操练,实际上是使人不再去专注神是创造者和供给者,并且使人在实行属灵操练时偏离了真正的本质。“因为神的国不在乎吃喝,只在乎公义、和平并圣灵中的喜乐”(罗十四17)。
@10第六章会处理贪心和无节制的罪。
当代应用
面对“末后的日子”——不论我们今天是处在整个教会时代的哪一个阶段,又或者我们距离那“末后的日子”有多远,多数人都会同意,欺骗的灵在当今的活动十分活跃。通常只有海外的宣教士在几代以前才会面对的不同信仰和各种宗教行为,现在充斥整个北美洲。这跟邪灵附身不同(这在我们的时代也是一种威胁),那是个别的人被一个或多个邪灵控制着。这段经文所呈现的图画是邪灵的活动蒙蔽了人看不见真理,并且驱使他们犯错。
复活的耶稣吩咐保罗到外邦人当中去,“要叫他们的眼睛得开,从黑暗中归向光明,从撒但权下归向神”(徒二十六18)。即使那些没有证据显示他们是受魔鬼控制的人,仍可能活在“黑暗的权势”之下,需要被引进“他〔神〕爱子的国里”(西一13)。撒但也会欺骗列国(启二十3)。这一切,连同众多邪教,反对圣经真理的情况实在令人难以应付。多元主义和后现代主义的精神,使我们在对抗这些竞争性的信仰体系时,难免招致别人指责我们偏狭。在1960年代,许多基督徒家长,在面对他们从小于正统基督教教导下长大的儿女转信东方宗教时,无不感到惊愕和不知所措。接下来的数十年,我们则看到“新纪元”的教导冒起。
自从那时候开始,情况变得日益复杂。圣经告诉我们,神赐给祂的教会其中一项恩赐是分辨诸灵(林前十二10)。今天我们迫切需要这个恩赐。可是,我们不需要特别的恩赐去研读神的话语,以及学习纯正的教义,以此测试各种的言论。任何教会,只要是清楚地教导神的真理,强调主要的教义,在面对无关痛痒的事(所谓adiaphora)时避免采取教条式的态度,以及强调爱是神命令的目标,必能够很好地处理虚假的道理。他们非常适合去教导年轻人,使他们能忠于真理和活出基督徒的生命。
分辨各种不同类别的禁戒——我们今天有没有什么例子是跟这段经文的假教师所发出的禁令雷同的呢?我们可以举出震颤派(Shakers)的例子,这派别禁止嫁娶,结果几乎完全消失。许多宗教都有某类型的食物规条。这段经文有时被用来批评天主教会,他们的神父不结婚,又要(至少在数十年以前的美国)在星期五戒吃肉类。然而,这些惯例跟提摩太的敌人,就是罪恶深重的假教师那种极度邪恶的教导并不相同。
因此,明显地,我们不应该用武断的方式采用这段经文去谴责以不同方式苦修的人。罗马书十四章详尽地处理这事宜。我们把这段经文应用在今天的重要真理是:我们应当小心那些骗子,他们的教训跟圣经背道而驰(可能是源自魔鬼),而他们所实践的是来自他们邪恶的根源。我们特别要针对的错误是假设神的创造有部分甚或整体是不好的。
当然,提及某些东西(纵然是创造的一部分)是有害的并且不应该食用,或许是陈腔滥调。毒药和某些药物从来都不被看作食物。在过去数十年,烟草成了许多人关心的重点,烟草公司行政人员近期更因为诱使人——特别是年轻人——对烟草上瘾来增加销量而面对控诉。至于酒,答案却不明确。一方面,圣经说明用酒的喜乐,或它作药的用途(提前五23);另一方面,圣经警戒对它要有节制(三3)。可是我们眼前的经文所针对的,不在于有害的化学反应或社会效应,而是不承认这物质世界本是好的这种论调。@11
苦修主义和退隐生活的成因,可以是由于极端的自律,或贬低创造中的某部份(假设它们是好的,却是可有可无),或是像诺斯底派所显示的信仰,就是认为物质世界根本就是邪恶的。在这三者中,最后一项才是我们必须摒弃的。至于其他两项,则是优先次序的问题。神已经创造了一个美好的世界,让人乐在其中——在这许多乐事中,有美丽、次序、音乐、颜色、香味和形态。
@11举个例子,佛教对这个世界、欲望以及涅槃的极乐世界的看法·纵然跟基督徒不同,然而佛教仍然跟诺斯底主义不一样。或许对于我们本身的文化而言,这段经文所要处理的,纯粹是那种贬抑物质世界价值的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