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清教徒神学51-2
得荣耀的生命之身体和灵魂
基督再来时,会以祂荣耀的显现完全地荣耀选民,同时审判世人。鲁孚认为,完全地荣耀选民意味着:
上帝因祂白白的恩典,借着耶稣基督而为选民在天堂预备的最喜乐、最荣耀和永不改变的产业,选民在审判日后可以享受这些,那时他们的身体会从坟墓中复活,与灵魂联合,二者都要永远与上帝、耶稣基督、圣灵、众圣徒和众天使同享荣耀。这就是我们所说的荣耀,是指身体和灵魂重新联合起来,二者同享荣耀,与三一上帝的三个位格、所有圣徒和天使一同喜乐,直到永远。
这一得荣耀的状态既包括身体的得荣耀,也包括灵魂的得荣耀。鲁孚曾经作为代表参加了威斯敏斯特会议,他认为《威斯敏斯特信条》32章第1条反映了标准的清教徒教导,那一条说道,在最末日,即身体复活、基督再来时,信徒的身体要“与他们的灵魂重新联合,直到永远”——这些身体在人死的时候归回了尘土,“朽坏了”,而他们的灵魂那时“被接入高天”。选民的身体一定是得荣耀的身体,因为他们的身体“在今世时曾经为耶稣基督的缘故而受苦”(加6:17),因而也理当“靠基督”得荣耀。此外,身体和灵魂一同担负祷告等责任(林后5:10),因此也必同享荣耀。最后,身体和灵魂在苦难(如悲伤)和福乐(如喜悦)等事上拥有的“天生的同感”或联合,也必定会在得荣耀状态中得以延续,如同在地上时一样。
将来的得荣耀会使我们有灵性的身体(林前15:44),那身体是经历物质性身体的生与死后而来的,物质性的身体“需要自然的养分来维持生命,比如食物、睡眠、服饰等等”。鲁孚否认那种认为灵性的身体不再具有物质性形态的柏拉图式思想,他认为灵性身体的意思只是说天上不再需要自然的养分,我们复活的身体要“因灵性以上帝为乐而得到供养”。
此外,得荣耀的人会得到“不朽坏的身体”,那身体永远不会死,会不朽坏地永远活着(林前15:42-52)。这种不朽坏并不等同于上帝的不朽坏,那种属性只有上帝才有(提前6:16)。我们是唯独靠上帝的恩典才不朽坏的,这种不朽坏超过了亚当在无罪状态时那种有条件的不朽坏。这种不朽坏也包括“上帝的形象在我们里面得以完全恢复”。
到那时,我们的身体也会感觉不到痛苦,不会受苦,不会感受到悲伤、疾病、贫穷、饥饿、饥渴、寒冷或赤身裸体。在天堂中,你们可以“与悲伤和受苦永别”。那时,我们的身体会像基督荣耀的身体一样荣美,一切败坏和缺陷都不再有了(腓3:21)。同样的,我们的身体会很“轻巧”,而不像现在一样“臃肿、沉重”,我们会敏捷地“飞奔做各样善事”。那身体也会是纯全的,完全脱去了罪的缠累(罗7:8,8:27)。总而言之,我们的身体会是“荣耀的”,因为我们要与基督一同显现在荣耀里(西3:4)。因此,既然不仅我们的灵魂要得荣耀,身体也要得荣耀,那么我们就不应当“让身体成为羞辱救主的器皿”。鲁孚劝勉说:“你们还在肉身之内的时候,要提防罪,因为你们的身体必定会靠着耶稣基督而得荣耀。”如经上所记:“上帝为爱祂的人所预备的,是眼睛未曾看见,耳朵未曾听见,人心也未曾想到的。”
关于灵魂的得荣耀,鲁孚指出,我们那时必定“会对圣经所讲的明白得更多,或者说我们的心能想到的比现在更多”(林前2:9)。这荣耀既是“除去性的”,即使人脱离愁苦,也是“添加性的”,即将祝福给予人。“除去性的”方面包括脱离罪的辖制,即不再有肉体与圣灵的相争(加5:17),也包括脱离犯罪的原因和罪的挑衅,比如人性的败坏、撒但的诡计和世界的引诱,以及眼目的、肉体的情欲和今生的骄傲(约壹2:16);还包括脱离罪的后果,比如犯罪应当受的刑罚、“灵魂失丧和十字架的苦”、死亡及将来的愤怒。“添加性的”方面包括所获得的,比如“见到上帝荣美的面”,面对面地见上帝(太5:8;约壹3:2;伯19:26-27),享受祂在基督里对我们的恩惠,认识三位一体上帝的本质、属性和威严,真心以上帝为乐,这是基督徒所领受的一切恩典所结的果子和至终的完全。
鲁孚用了很大的篇幅论述荣福直观的本质,他的论述方式与弗兰西斯·涂瑞田一样。而约翰·欧文则把看见基督人性的荣美作为天堂之荣耀的核心,欧文认为,在天堂中基督以得荣耀之人类的元首身份显现,祂是上帝向受造物启示祂心意的直接方式,是神性之荣耀的载体,看见祂,会让那些以永远的爱爱祂之人的生命发生改变。地上的圣徒盼望天堂,但他们从来不会盼望见不到基督荣面的天堂。理查德·薛伯斯的观点与此一致:“没有基督的天堂不是天堂。若到没有基督的天堂,还不如到一个有基督的不起眼的地方。若没有基督,所有的美食就只是葬礼的筵席,筵席的主人若离去了,剩下的就只是悲伤了。若没有基督,这筵席还算什么呢?我要说,天堂的喜乐不是没有基督的喜乐,基督就是天堂中的天堂。”很多清教徒都与薛伯斯一样在神学上以基督为中心,这种观点要求,在天堂见到的荣美景象,是透过基督得荣耀的人性而看见复活的基督。从薛伯斯那里学到很多的古德温,也将天堂的荣耀与看见基督联系在一起:
基督如此荣耀吗?除了得见基督的荣耀,天堂还会是什么样子呢?上帝创造了很多荣耀的受造物,但它们都绝不可能发出圣子那样的荣耀,因此天堂的样子就正如《约翰福音》17章所说:“愿你所赐给我的人也同我在那里,叫他们看见你所赐给我的荣耀”。天堂中那荣耀的交通会是什么样的呢?就是看见基督的荣耀,祂是万民所敬拜的不能看见之上帝的像—–因此,正是看见基督才让天堂成为天堂的,正因为如此有人才说,假如我被扔进任何某个洞里,只要有条缝隙能让我一直看见基督,那里就足以是天堂了。
鲁孚认为,对上帝的这种看见会带来一个“果子”,就是我们会完全地、全面地以上帝为乐,如果说我们现在以上帝为乐的程度有水桶般大小的话,那时则会有海洋之大,而且不会间断。古德温的观点也类似,他用他惯常对比天和地的犀利方式指出:“一个圣徒在天上得享的荣耀和喜乐,比地上的全部喜乐都多,而到末后的日子他们所得的荣耀,要远超过他们现在所享有的。”不仅如此,在得荣耀状态中,我们所有的美德都会达至完全,比如完全地爱上帝和爱人,完全知晓上帝的荣耀有何等丰盛,完全以上帝为乐,等等。知道了我们在得荣耀状态中会拥有什么福分,我们今天就应当尽可能地转离私欲、无知、刚硬的心,转而寻求上帝。
在得荣耀的状态中,上帝会用同样的爱去爱所有圣徒,所有圣徒都会彻底脱离罪的辖制,但还是有一些人会比其他人更完全地以上帝为乐。鲁孚是根据经文得出这一结论的,比如《但以理书》12章3节和《哥林多前书》15章41-42节,这两处经文似乎表明,主的一些仆人比其他仆人有更大的荣光;《马太福音》19章28节表明,某些信徒因受的苦多而得到更高的地位。地狱里痛苦的程度有所不同(路12:47-48)、天堂中的天使有多个等级、地上的圣徒有不同的恩赐、他们所领受的恩典的程度及使用的程度都有不同(林前3:8;林后5:10;路19:16-17),因此天堂中的荣耀也有不同的程度。它不是由人的功德决定的,也不意味着有人在天堂中因此不能以上帝为乐,圣徒也不会因此而嫉妒,像地上的人因为恩赐不同而引发嫉妒一样,圣徒也不会因为上帝赐给人的荣耀不同而觉得上帝不公平。荣耀的程度存在差别,是为了激励圣徒在今世更加成为“恩典多多”的人。鲁孚劝勉说:“要多得恩典。今生得到的恩典越多,来世就越发荣耀。”
天堂是得荣耀之生命的居所
鲁孚告诉我们,天堂是上帝居住的地方,是上帝国度的宝座,高过这个世界上所有的国度(王上8:30;赛66:1;太25:34;徒14:22;林后12:2),也是信徒死时灵魂得荣耀及后来复活时身体和灵魂一起得荣耀的地方。天堂是乐园(路23:43),是永远的住处(约14:2;林后5:1;路16:9),是将来的城(来13:14),是荣耀的基业(西1:12),是喜乐之地(诗16:11)。谈到天堂的地点时,鲁孚拒绝接受以下思想:“将来会有新天新地,选民要在这里(即新地)生活并得荣耀。”他也不接受另外一种思想:上帝住在哪里,哪里就是天堂,天堂不是一个具体的地方。
鲁孚同其他清教徒一样认为天堂有三重,第一重天堂是“大气层中的”天(aerean heaven),指的是地球和月亮之间的空间(例如太6:26);第二重天堂是“星际间的”天(etherean heaven),指的是地球以外的其他行星及恒星的领域(例如申17:3);第三重天堂是“天外的”天(empyrean heaven)“,“高过”其余的一切,是“第三层天”(林后12:2),这是基督宝座之处(西3:1),位于“大气、太阳、月亮和众星之上,就是耶稣基督升天去的地方—–圣经中的天堂就是远超可见的两重天的最明亮、最荣耀的地方,被称为第三层天,上帝在那里向圣天使和圣徒显出祂的荣耀来。乌尔西努(Ursin)和其他好几位清教徒完全赞同这一观点。鲁孚指出,虽然我们不能细致地描述出天堂的具体样子,但我们可以肯定,天堂是极其荣耀的。鲁孚挑战我们思考:如果天堂是最终的安息之所,那么人不可继续“在意豪华荣耀的房屋,有一天那房屋会没有一块石头还摞在另外一块石头上,必会被夷为平地。不要为了地上的房子而失去那永恒的住处,就是在天堂中存到永远的住处”。
这种把天堂划分为大气层中、星际间和天外的三重说法非常古老,早在亚里士多德时代就有了。鲁孚的解释表明他可能受到了罗伯特·伯顿的影响,后者在他的作品《伯顿论最后四事:死亡、审判、地狱和天堂的著作》(Mr.Boltons Last andLearned Worke of the Foure Last Things,Death,ludgement,Hell,and Heaven,1632)中提到了这样的观点。”鲁孚在论述三重天堂的时候,虽然没有引用伯顿的作品,但显然借鉴了他的理论。”伯顿在他的著作中说第三重天堂是“荣耀的天外的天堂”。第三层天堂就是基督升天所去的地方,是上帝居住的地方,是“所有得荣之人要永远居住的”地方。伯顿和鲁孚的观点反映了普遍的、历史性的基督教观点——身体复活的圣徒(不仅是完全义人的灵魂),其永恒的居所将在第三层天。
但是,这不是说清教徒拒绝接受地会被更新的观念。托马斯·布鲁克斯指出,一些博学的神学家在关于地的未来问题上看法有所不同,但他们大都认为地会被更新,而不是被毁灭。
关于圣徒在天上是否可以认出彼此,鲁孚肯定地说,我们现在享受的团契到了天堂一定可以继续享受,这是基于以下经文的支持:(1)彼得、雅各和约翰认出得荣耀的摩西和以利亚(太17:3);(2)地狱里的财主认出了亚伯拉罕和拉撒路(路16:23),虽然这一点是由比喻表达出来的,但仍(与其他经文一起)证明了被定罪的人会看到死去的义人(路13:28);(3)如果得荣耀之人可以认出那些被定罪的人,那么他们肯定也认得出其他得荣耀的人(路16:22);(4)圣徒会在天国里与他们认得出的其他圣徒(如亚伯拉罕、以撒和雅各)一同坐席;(5)既然亚当在无罪的状态下认出他的妻子,那么我们也定会在荣耀中认出其他信徒(太8:11)。有人提出反对,说如果能认出荣耀中的圣徒,就一定会因为认出那些在地狱中被定罪的人而悲伤。针对这种观点,鲁孚指出,这不仅不会让信徒悲伤,而且会让信徒因为逃离了那样的刑罚而更加喜乐。此外,圣徒在得荣耀状态中对其他圣徒的认识,不会是婚姻关系中那种肉体上的亲密,而是像圣洁的天使一样对彼此有同样程度的“爱和喜悦”。所以,我们应该追求“真实的、有根基的认识”,好确保我们一定进到荣耀里,同时也为其他人的归信而劳力,好让我们能与他们在荣耀中团契相交。
死亡是得荣耀生命的开始
鲁孚接下来论述的问题是,在信徒死后的居间状态中,即基督再来之前,他们的灵魂会怎样。圣徒死的时候,他的灵魂会怎样呢?有的人否定灵魂会立刻进入天堂,认为灵魂或者去地狱,或者去炼狱,或者压根不再存在了(消亡了)。这三种说法带来的都是无神论,让人在此生没有动力为进天堂而努力。鲁孚指出:首先,我们必须弃绝任何认为得赎的灵魂可能去地狱的说法;其次,灵魂会灭亡的说法让柏拉图主义者很高兴,他们相信灵魂与身体一同死亡;再次,承认存在炼狱的观点来自罗马天主教的错谬教导,持这种观点的人认为,我们需要在炼狱中“除去在今世犯的罪”,似乎基督的死不能洗净我们的罪,没有为我们罪献上“全部的、完全的、充分的献祭”“一样。
关于炼狱,鲁孚的观点如下:
如果选民的灵魂在死后直接进入荣耀中,那么亲爱的信徒啊,就不要相信存在一个能洗净罪的炼狱了。如果耶稣的血不是你的炼狱,(因为唯有这能把你的良心洗净,使其脱离死行),那么即便存在炼狱,炼狱也不可能洗净你。你死后是没有时间再为救恩劳力的,所以要在此生努力获救,要在此生努力喜乐,因为一旦你的呼吸停止,你的灵魂或者会去天堂得享福乐,或者会去地狱忍受无尽的痛苦。
鲁孚根据以下经文认为,我们的灵魂在死后直接进入天堂,而身体会安息在坟墓中,直到复活的那天:(1)在《路加福音》23章43节中,耶稣对那个与祂一起被钉十字架的强盗应许说,那一天他就与耶稣同在乐园里了,而乐园是天堂的同义词(林后12:4)。(2)《路加福音》16章22、26节描述说,拉撒路复活之前就在亚伯拉罕的怀中。(3)在《腓立比书》1章23节中,保罗清楚地指出,我们死后身体不在了,但灵魂会与主同在。(4)在《哥林多后书》5章6-7节中,保罗指出,死的时候我们就离开地上的帐棚(身体),与主同住。”
鲁孚在反对关于居间状态的错误观点时,并没有谈到“灵魂睡眠说”,这是一种很有争议的观点,认为在死亡和复活日之间,灵魂处于“不做梦的”睡眠中,或无反应、无理解力的状态下。鲁孚可能熟知加尔文在《论灵魂睡眠》(Psychopannychia,1534)一书中对这一立场的驳斥,而且这一立场在英国很出名,又跟过渡时期激进的宗派主义有联系。灵魂睡眠说显然是非主流的观点,是与灵魂死亡说(灵魂寂灭)一同被正式定罪的。爱德华六世时期制定的《四十二条信纲》(Forty-Two Articles,1553)40条明确指出:“离世者的灵魂既不与身体同时死去,也不沉睡。”《威斯敏斯特信条》也同样指出,人的灵魂“既不死也不睡,有不灭的实质”(32.1)。与此相关的另外一种教义认为灵魂与身体同死、也在审判日同复活,这种观点也被弃绝。
复活是得荣耀生命的圆满
鲁孚又讨论了我们现在拥有的身体将来是否会复活并得荣耀的问题,具体来说,他关注的是那些基于《哥林多前书》15章50节“属血气的不能承受上帝的国”而拒绝接受身体复活的观点。身体不会复活不可能是这节经文的意思,因为如果是那样的话,就否定了明确指出基督身体复活、祂现在以肉身与以诺和以利亚同在天堂的经文。这节经文中的“属血气的”指的是可朽坏的肉体,那肉体将来会更新为复活的、不朽坏的状态。虽然搞清楚上帝怎样让朽坏的、被虫咬的、已分解的身体复活是“超越理性”的,但说全能的上帝有能力做成这样的事,并不是“违背理性”的。以下经文都证实存在这种身体的复活:(1)鲁孚认为,《约伯记》19章26-27节让人确信,我们属地的身体被虫咬而解体之后,还能在“肉身”之内得见我们的救赎主,这就说明人会以复活的身体进入得荣耀的状态。(2)《哥林多前书》15章35-36节说到,种子要被撒下、死去之后才会有新生,这就暗示可朽坏的身体必须先死去,在坟墓中见朽坏,之后才被复活成为得荣耀的身体。(3)《哥林多后书》5章2节提到信徒渴望披戴属天的房屋,“好叫这必死的被生命吞灭”(第4节)。既然我们的身体会被复活成得荣耀的状态,那么我们就不应当惧怕死亡(林后5:1),在患难中不应当沮丧(来11:35),不应当为信主朋友的离世而过度悲伤(帖前4:13),也不应当将我们的肢体用作不义的器具(罗6:13)。
论到基督为什么要把这一完全的荣耀保留到祂再来的时候,鲁孚指出,这让选民的荣耀更可见,与恶人的处境反差更大,所以当基督带着荣耀再来的时候,“上帝的圣徒得荣耀更加合宜”。基督再来时,选民的身体和灵魂都要得荣耀,这一点应当感动我们竭力省察自己,看一看我们“良心中是否坚信会与耶稣基督在荣耀中一同显现”。“对鲁孚本人来说,这样的自我省察结出了美好的果子,让他在1651年经历被定为叛国罪的试炼时能安然以对,因为他坚信他的身体将来必会与基督一同复活,这使他能坦然无惧地面对死亡。
得荣耀生命的标志
鲁孚认为,将要有份于这一永恒荣耀的人会显出以下这些标志。第一,我们会成为新造的人,从属血气的转变为在恩典之中的,这是上帝所作的改变人心的大工(彼后1:3)。第二,我们只有在今生变得像基督,在圣洁上像祂(林后3:18),在受苦上像祂(提后2:12),才能与基督同得荣耀。第三,我们必在今世努力荣耀基督,好在永恒中荣耀祂、敬拜祂(罗15:6-7)。第四,借着上帝话语的传讲,我们的良心会被有力地、威严地定罪,并且活过来(帖前2:12-13)。第五,我们必盼望基督的再次显现,盼望祂以救赎和审判带来的荣耀(提后4:8)。第六,我们现今在这个世界上必对基督有炽热的爱(彼前1:7-8)。第七,我们必能治死心中“罪和死的权势”(西3:3-5)。第八,尽管我们在今世会受苦,但我们必不断行善(罗2:6-7,10)。第九,我们必经历成圣,那成圣是为了最终的得荣耀(罗8:30;帖后2:13-14)。第十,在通往得荣耀的道路上,我们必热切地保持良心的清洁(徒24:15-16;彼后3:11)。鲁孚清楚地认识到,那些走在通往天堂道路上的人,在今世必定会定睛在基督身上,并渴慕基督(来9:28),而且他们必经历基督所受的苦,同时也经历基督复活的能力。
为了“给内心愁苦的人注入一些安慰”,鲁孚坚称,圣徒在基督再来时得荣耀的教义给那些在此世遭受责骂的人带来安慰,比如忠心履行职责的牧师(彼前5:1-4)及为基督的名受辱骂的人(彼前4:14)。此外,一些圣徒“就他们在这个世界上的生活状况而言,他们生活在很卑微、很贫穷的状态中”(雅2:5),而且他们为耶稣基督受苦(彼前4:13),但他们不以向世人认信基督为耻(太10:32;可8:38)。不管是遭遇痛苦还是失去所宝贵的,我们这些与基督一同受苦的人,也一定认识祂复活的大能。这一确定性使我们在这个有无尽苦难的世界上有盼望,这盼望体现在我们生命的各个方面,包括身体上、经济上、情感上、关系上和灵性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