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清教徒神学16-4

被掳巴比伦

恩典之约在基督里最终成就之前,它最后的时代或者说施行阶段发生在犹太人被掳巴比伦期间及之后这段时间。《以赛亚书》中关于基督的预言,成为鲍尔论及上帝与被掳时期的犹太人所立之约那部分内容的重要特点。他以大量引用《以赛亚书》开始,继而征集了几种论证,来解释为什么上帝不会废弃祂向自己子民所作的应许。罗伯茨论述说,上帝与以色列百姓更新的盟约,特别是向三位先知显明出来的,即:(1)以赛亚,在犹太人被掳到巴比伦之前;(2)以西结,在他们被掳的第十二年;(3)耶利米,在那次被掳的第十八年左右。这个“被掳之约”(captivitycovenant)直到基督受死之前仍然有效。它并没有废掉西奈之约;毋宁说,在被掳之前和被掳之中所作的应许扩展了以前已经作出的应许。因此,这一盟约的施行阶段与过去的摩西之约或者说西奈之约是并存的。虽然大卫之约特别提到了大卫及其家室,但这一盟约适用于所有生活在被掳之前、被掳之中和被掳之后的犹太人。然而,它们与西奈之约在本质上都是一致的。鲍尔和罗伯茨都同意,向在恩典之约这一时代的先知所作的应许和启示超过了以前的任何时代。鲍尔主张说,基督是“以更明显的方式启示了出来,如在祂的位格、降卑、复活、降生的地点、祂来的时间,(及)君王的职分方面—–·都超过了以前的表述”(耶23:5-6;赛40:5;亚3:8)。罗伯茨说,以前的诸约是“远远地应许祂”,但这一盟约是“将基督带入到世界中,仿佛触手可及一般”。

《以赛亚书》中的仆人之歌,成为主在旧约中各个地方服侍的最清晰的图画,只有《诗篇》中可能会有例外。祂的人性及作为都被清楚地显明出来,正如祂的降卑与升高状态一样。那些论及永恒救赎之约的改革宗神学家们,总是会谈到《以赛亚书》49章中的应许;也就是,祂将成为自己百姓的仆人,并不分犹太人和外邦人。见于《以赛亚书》52章13节至53章12节的第四首仆人之歌,为以色列人的救赎将透过耶和华受苦的仆人而获得提供了无可辩驳的证据,祂要得着上帝的赏赐(赛53:10-12)。詹姆斯·德汉在其论及《以赛亚书》53章的著作的开头宣告说:“耶稣基督及福音的本质,在这里得到了概括和总结—–(而且)在旧约圣经中,没有任何经卷像这段经文一样,如此频繁地、如此令人信服地将其应用在了基督的身上。”在德汉看来,《以赛亚书》53章将作为“神而人者”处在其神人二性汉中的基督阐明。基督作为先知、祭司和君王的三重职分同样被展现了出来,祂的降卑状态和升高状态也都被表明出来。除了《以赛亚书》对基督清楚的启示之外,《以西结书》同样启示出许多赐给被掳到巴比伦之人的应许。《以西结书》谈到了上帝忠心的仆人大卫(结34:23-25)将要被设立为他们的牧人,从而和那些不忠心的牧人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他们曾在被掳之前如此伤害过上帝的群羊。正如罗伯茨所看到的那样,《以西结书》中有几处明确的立约性语言,上帝将会和自己的百姓实行和平,这将是一项永久的盟约性和平;“大卫”(基督)要做以色列的牧者、王子、君王,直到永远。耶利米尽管强调的重点略有不同,但用他广为人知的一种新约的应许(耶31:31-34),同样描述了这一个盟约。为了成就在《以西结书》和《耶利米书》中的应许,上帝同样必须将自己的百姓从被掳之地带回来,并使那些被掳之人回到自己的土地上。也就是,他们回到这块应许之地一事,按照罗伯茨的土观点,预表了选民要从罪、撒但、死亡和地狱的捆绑之下被救赎出来。

因此,从实质上讲,所有这些盟约都是同一个恩典之约,是以渐进的、越来越清晰的和完全的方式,透过这一盟约连续的施行阶段或者时期启示出来的。这一恩典之约的神学概念所突显的是“上帝在看待在耶稣基督里的可怜罪人时赐下的白白恩典与怜悯”。在所有这些时代,上帝都要求人信靠祂的儿子。虽然对应许之子最初的宣告(创3:15)当时足以让罪人得救,但是上帝以自己的怜悯和恩慈拓展了自己的应许,也以同样的方式扩展了祂命定给自己百姓的救赎的启示。虽然旧约诚然在以赛亚时代之前就包括了许多关于基督的位格及其作为的荣耀真理,但是尽管有了这些真理,“新约在许多的事情上胜过了旧约,这一点却丝毫没有贬低它们在本质上真正的合一与一致”。

新约

作为恩典之约的最后阶段,以基督宝血所立新约表明了对特殊启示的丰满属性的完成。正如塞巴斯蒂安·拉赫曼所论述的那样,上帝恩典的这一阶段“是上帝蒂所揭示出来的历史中的恩典的桂冠与荣耀,也是欧文核心思想的瑰宝”。拉赫曼进一步探讨说,欧文“之所以强调启示的渐进式展开如何在耶稣基督里达到了顶峰,是因为上帝的全部理性与旨意都在祂身上启示出来”。欧文在解释《希伯来书》8章6节及随后的经文时,谈到了新约启示的诸般荣耀:“那些在此之前在应许和许多事情上都隐而未现的内容,那一致隐藏在上帝里的重大奥秘,此时得以显明出来;在此之前作为应许,一直以不可见的方式,以预表和影子的方式表现出来的有效恩典,如今借着基督的受死与复活得到了庄严的印证,并且得到了证实和巩固。”同样道理,鲍尔表明,随着耶稣的受死和复活,赦罪的应许得以“清楚、明了、敞开地宣讲了出来”。

至于恩典之约是否与新约并存,产生了一个重要的问题。欧文论述说,恩典之约与新约在本质上是共存的。当从绝对的角度来考虑时,两个盟约都包含了透过耶稣基督而来的恩典的应许;而且这两个盟约都是在罪进入世界之后借以将救恩传达给教会的蒙恩之道。因此,它们是同一件事。然而,恩典之约并不是圣经中的词语;然而,“新约”(new covenant)却是出自圣经。因为新约唯独是借着基督的受死得以坚固和确立下来的,故此“并没有盟约或者遗约的形式、本质,正如我们的使徒所证实的那样,见《希伯来书》9章15-23节”。“西奈山的律法之所以可以被描述为旧约,只是因为确立这一盟约的牺牲之血使然。因此欧文谈到,尽管恩典之约典型地指向了基督里的救恩,“却是‘借着新约’而来的;我们的意思是说,这一盟约借着基督受死而实际确立下来的情形”。鲍尔提出了同样的观点,这项以新约形式订立下来的恩典之约之所以是不能废去的,是因为“它是以一种新的方式订立的,是通过这位中保的血而订立的”。上帝恩典的这一时期既可以理解为一项盟约或遗约:“一项盟约涉及其协商一致的方式,而一项遗约则涉及其确立的方式。盟约谈到的是上帝,而遗约谈到的则是基督。”正如鲍尔一样,罗伯茨也论述说,这项新约“既具有遗约的本质,也具有盟约的本质,是一项遗盟约”。而且,像欧文一样,罗伯茨表明,这项新盟约或新约是与旧约相对而言的;即那用血来订立(来9:18)的旧约,已经被新约,就是借着基督之血所立的约代替了。在彼得·巴尔克利看来,新约所具有的遗盟约的性质表明,“约的坚固性、不可违背和不变性,既然是借着基督这位立约者之死而被确立下来的—–因此,现在就是不可改变的,并且借着祂的受死得到了核准—–而这是使徒称之为遗约的真正原因”。因为这遗约的不可改变性,在新约之下,信徒得以对上帝的应许有更加确定的根基,根据基督受死与复活的不变性与此约的目的一道构成了遗约。

从这一借着基督受死而正式奠定的新约中产生出来的诸般祝福是数算不清的。所有救恩的祝福,包括对上帝的知识在内,在范围上得到了扩展,在清晰性上得到了提高。虽然清教徒一致认可这一真理,有些人却更强调新约的清晰性胜过了旧约。证据似乎显示出,那些将摩西之约与恩典之约区分开来的人,如欧文和古德温等,比起将西奈之约视为恩典之约的一种施行阶段的那些人,如鲍尔和罗伯茨等,会坚持一种更强烈的律法与福音对立(即旧约与新约的对立)的观点。古德温的著作《福音的荣耀》(The Glory of the Gospel),基于对《歌罗西书》1章的解释,高度强调了新约在诸多方面都超过了旧约。既然新约中如此启示,以致上帝要“让众天使来重新学习”。在新约中,上帝的救赎工作以更加清晰的方式在更大的范围内显明了出来,例如,上帝的公义借着将自己的儿子舍了,让祂代替罪人受死,而“在更大范围内以更清晰的方式彰显了出来”。祂极大的荣耀,即祂那无限的怜悯与白白的恩典,随着福音的晨光得以更深刻地彰显出来。借着基督的位格,将一种“更伟大和更超越的义”显明出来,远超过借着上帝的律法或是借着使者本身所显明的。除了上帝的诸多属性之外,三位一体的奥秘也得以完全地显明出来:“一直以来,从创造的作为和律法中很少能清晰地看到三个位格的踪迹;但是如今,当福音和救赎的工作渐渐被启示出来时,我们发现三个位格—–都是我们救恩的见证”。因此,巴尔克利论述说,在新约中救恩的三一论属性,拣选的工作属乎圣父,救赎的工作属乎圣子,成圣的工作则属乎圣灵。“三一上帝一起动工来做成我们的救恩;然而,每个位格都有其自己的次序”。在福音时代所启示出来的这三个位格中,上帝选择主要借着耶稣基督的位格来启示祂自己,因为在祂里面存着“上帝一切的丰富和知识,是这一切的宝藏和行为主体;并且借着对祂的知识得以被发现并客观地传递给了我们”。“再者,因为借着基督的位格将上帝的荣耀显明出来,所以基督是“这一福音伟大、突出的主题”。”那位人的眼睛所看不见的上帝,在这位“神而人”的位格里面叫人能看见(西1:15),这是旧约圣经中众圣徒无法享受的福分。上帝的知识之所以加增,是因为“借着我们所认识的福音中的救主基督”,将祂的属性(如权柄、智慧、真理和公义)更加充分地显明了出来。基督具有三重荣耀:(1)祂是上帝,姑且不论祂的人性;(2)祂的位格是“神而人”;(3)不仅从祂的位格中,而且在祂的作为中,都照射出上帝诸般属性形象的光芒来。

在应用新约诸般救赎的益处,包括称义、成圣和得儿子名分方面,清教徒们都肯定说恩典之约具有同样的条件,即信心以及出于信心的顺服。然而,新约的应许首先是绝对的和白白的。与古德温论述在新约中上帝如何荣耀自己的属性相关,帕特里克·吉莱斯皮论述说,从恩典之约白白的属性中看到的是上帝至高的目的:“叫祂的恩典和白白的怜悯得着荣耀”。恩典之约白白的属性不仅显明了这一目的,而且显明了自己的根据,即上帝的怜悯与良善,“在受造物中没有任何的原因能促使上帝如此去行”(罗9:16)。虽然吉莱斯皮并没有否认向“立约者”,或者说盟约一方所要求的条件,但是他将信心和圣洁称为“后发条件”,它指的既不是原因,也不是条件中的有效性。巴尔克利承认,恩典之约的恩典属性,谈到的并不是人的美德,而是上帝白白的恩典。然而,他又肯定说,恩典之约首先是与代表罪人的基督订立的,因为这一原因,它是有条件的。“基督代表我们领受了这些应许,但祂必须为这些人舍命;不然,我们就不能领受其中的丝毫益处。”就加诸在基督身上的条件而论,恩典之约对那些领受基督中保作为所带来的诸般益处的人来说,是有条件的。救赎的应许唯独是以“信心和顺服为条件订立的—–·因此,不管我们是仰望原初的恩典作为这一盟约的起点,还是以最终的恩典作为它的目的,一方面就基督而论是有条件的,另一方面就我们自己而论也是有条件的;在这两个盟约中,都有一种条件在。”正如前面所讨论的,欧文在他的《大教理问答》中回答第三问“此一新约是什么?”时,就新约的条件提出了同样的观点。欧文明确地肯定说,上帝要求自己的百姓要对这一应许有信心和新的顺服。

弗朗西斯·罗伯茨为我们提供了一份有益的描述,它反映了巴尔克利、欧文和他们当代人的观点。罗伯茨一一列举了新约中的数条要求:(1)知识;(2)信心;(3)悔改;(4)合乎上帝的律法;(5)朝向上帝而弃绝自己。在这一新约中,上帝将圣灵更大限度地赐给了自己的百姓,为要叫他们比处在旧约之下的百姓更完全地认识上帝。论到对信心的要求,罗伯茨称上帝的应许和祂百姓的信心是关系性的;并且说,上帝在应许时想到了祂选民的信心。“否则,”罗伯茨追问说,“若没有信心的话,那么祂的应许,或者说祂所应许的怜悯,又怎么能够被我们支取,成为我们自己的呢?”新约的一项应许就是除罪。因此,悔改必须成为基督徒生活的一个构成部分。基督从死里复活后向门徒传讲的信息,就包括悔改和赦罪的命令(路24:47),正如彼得在《使徒行传》2章38节中见证的那样。沿着从信心和顺服中产生的果效的进路,罗伯茨探讨了新约进一步的祝福,即内心对上帝道德律的顺服(来8:10)。实际上,正如巴尔克利与欧文将顺服称为新约的一项条款一样,罗伯茨论述说,顺服得以成就的能力来自圣灵,上帝应许要将自己的律法写在他们心版上,圣灵使上帝的百姓对此接受并作出回应。最后,上帝的百姓是以一种舍己的生活为特征的;实际上,他们必须“将自己—–·以全然舍己、全然降服的方式交托给上帝”。在罗伯茨看来,舍己是“基督的学校中第一要紧的和根本的功课”(路9:23)。综上所述,罗伯茨高度强调了上帝的恩典与新约所要求的条件为什么不是对立的,而是互补的:

因为祂首先明确地应许了能力;然后,暗示地要求人有相应的责任。首先,祂使我们有能力去行祂所要求之事;然后,祂要求我们行能行之事。我们必须认识祂,但祂首先要教导我们;我们必须相信、悔改并顺服祂写在我们心版上和生命中的律法;但是之前祂必须让我们成为祂的百姓;奥古斯丁说得很好:“主赐恩给我(能力)去做祂所要求之事,然后才吩咐我做讨祂喜悦之事。”

巴尔克利运用了同样的语言,他据理力争地说:“应许是责任的根据,而责任是通往应许的道路。”这些观点反映出了不同的改革宗神学家借以维持上帝的恩典与人的责任之间微妙平衡的方式。这一盟约从一方面来看是无条件的,不向那无法在上帝面前尽任何责任的罪人要求任何条件;然而,从另一方面来看,根据基督代表罪人的作为,这一盟约的祝福是透过信心来领受的,而一旦与上帝立约,祂的百姓就被要求遵行祂的律法,并在圣洁和符合基督形象的道路上长进。

结论

对恩典之约有一种基本的把握,有助于研究清教徒传统中改革宗神学家思想的人理解他们讨论圣经的基本方法。从罪进入这世界那一刻起,上帝就启示出了祂的救赎计划(创3:15)。随着启示通过连续的盟约的展开和扩展,上帝对自己子民的救赎计划也越来越清晰。换言之,从《创世记》到《启示录》,救恩一直都是紧紧围绕着耶稣基督的位格和作为,而圣灵则将基督救赎作为的功效应用到父上帝已经拣选出来承受永生并已经赐给祂儿子的那些人身上。恩典之约就其施行过程而论是涉及双方的(即双务的)。救恩则是属于三一上帝的,涉及三一上帝中的三个位格。圣灵通过在选民心中生发信心,将罪人带入到耶稣基督的相交中。

在相信和接受罪得赦免的那一刻,信徒便得以置身于上帝的盟约之中,并被要求通过顺服祂的诫命来过一种圣洁的生活。这对亚伯拉罕、摩西或大卫而言都是正确的,正如对彼得及众使徒一样;对今天上帝的百姓也是如此。由于这一原因,恩典之约将凡属上帝的人都联合到一个大家庭中,并不分犹太人和外邦人,都在这个在永世中所运筹并在时间中实现了的恩惠救恩上有份。旧约中的众圣徒要仰望基督降临来成就祂救赎工作;新约中信徒及以后的信徒,则要记念并欢呼在祂受死和复活中所成就的作为。由于这一原因,基督在救赎历史上获得了核心性的地位,这恰恰就是对恩典之约的展开。

您可能还喜欢...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