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同心坚信

十二、神的救世大计

乔治(Timothy George)

乔治(Timothy George)美国阿拉巴马州百明罕(Birmingham)森福大学(Samford University)卑信神学院(Beeson Divinity SchooI)院长、《今日基督教》资深顾问

韦芝(Maria Reiche)在她的作品《沙漠悬谜》(Mystery on the Desert)提到秘鲁拿斯卡平原(Nazca Plain)一系列古怪的线条,有些还覆盖着许多平方英里。多年来,人们以为它们是古代灌溉系统的遗迹。1939年,长岛大学(Long lslandUniversity)的科索克博士(Dr.Paul Kosok)发现要从高空俯瞰才可破解真相。从上向下望,杂乱无章的线条原来是雀鸟、昆虫、动物的形状。

对一些人来说,圣经也是如此,其中满载着独立的、互不相干的故事。然而,当我们全面概览它,就看见了一个伟大的救赎故事,贯穿创世记的序幕和启示录最后的一章。

在本书最后一章,我要从圣经历史来看耶稣基督的福音。我们会看见救世故事的主干,看看神到底如何拯救、挽回堕落的人类。看看这伟大的行动如何从创世伊始达到末世的凯旋欢呼。为什么掌握整个故事的来龙去脉是如此重要?我要提出三个理由。

第一,基督教信仰是有目的和方向的,今天许多宗教和哲学都认为世界是循环不息、周而复始的。基督徒所信的不是这样,我们认为世界和其中的人都有终局。今生是来世的准备,我们必须面对永恒。基督教历史观是线性和有核心的,一切人事物都系于基督,祂踏足世上的事实,至今仍为人所承认,每逢我们说已进入第三个千年期,就是承认了这事。

第二,圣经是一本有起承转合、贯穿相连的书。惟有当我们依循故事脉络去读,才可得到个中精髓。我们不能随意抽取经文来支持自己的立论,也不能把它当作一部神学公理汇编来看。诚然,圣经内容多姿多采,成书时间逾千年,所载文献不胜枚举,执笔者来自不同的文化背景,多逾数十人,笔法、体裁变化多端。希伯来书作者说,神在古时“多次多方”晓谕我们,即是此意(来一1)。但圣经并没有自视为万经之一,供人研究和爱慕。从创世到末世预告,圣经的述事方式都是以君临天下之势声称,惟有藉着它的亮光,我们始能明白其他的故事——明白宇宙的真相。

有人研究圣经彷如地质学家在实验室研究木头、化石般,虽然饶有趣味,但只是冷冰冰、死沉沉。他们认为圣经故事的主线是“神话”,是人幻想出来的,但你若脱下这障眼的东西去读经,所得的截然不同。圣经是一本有生命的书,你不能读完了就丢下它,好像看完了体育版或史提芬京的小说一般。它直接对你说话,激怒你,质询你,命令你,呼唤你。渐渐地,就如历代基督徒所经历的,世人视作“神话”的书,竟然把你一生的真相揭发出来,也把生命展示在你眼前。你也同时发现这世界所谓的现实和历史才是真正的神话!你发现圣经说是这样就真是这样,不但“于我如是”,于别人也如是,放诸四海皆准。

最后,基督徒的敬拜只有在神为历代所定的计划之下进行才有意义。基督徒相信圣经是真的,相信神是真的,因此,基督徒敬拜创造的主,救赎的主,藉着赞美和祷告庆贺祂奇妙的作为。基督徒敬拜的时候,忆述神在过去的作为,以及祂在自己生命中的作为,向神发出应有的回应。基督徒在主日敬拜,为要庆贺耶稣复活。他们的新年不在一月一日,乃在将临期的第一个主日,追忆旧约对弥赛亚的预言如何藉着道成肉身而应验了。水礼与主餐不仅叫人回想二千年前在巴勒斯坦发生的事,也叫人享受基督此时此地的同在,并且瞻望耶稣再来的荣耀。基督徒敬拜的时候,宣告神“大能的作为”,从创世起直到世界的末了。此举乃是对全能神的敬拜与尊荣。神说:“我是始,也是终:是昔在、今在、以后永在的神,我是至高无上、大有能力的。”(启一8,意译自The Message)。

依计行事

“因为神爱世人—–”

最为基督徒所乐道的一节经文就是约翰福音三章16节。短短几句已包含了福音精华,实在精彩;假如失去全本圣经,只剩下这节经文,人仍可以藉此认识神,得享救恩。可是,这节经文其实是对神、对祂所造所爱的世界,有一些非常重要的假设。

基督教对于历史的记载,不是以耶稣降生,或旧约亚伯拉罕的蒙召为起点,乃是以神“从无造有”(ex nihilo)的创世行动为起点。在人类理念史上,这样理解宇宙起源是绝无仅有的。泛神论将神等同受造之物,毫无分别。二元论设定了两项并立的原则,神与物质或者另外一个实体互相对立,在宇宙争战之中永远纠缠,相持不下。圣经教导我们,世界虽完全倚赖神而存在,它却是绝对有别于神的。

起初,神说“有”就有,神说出的话(希伯来文是dabar)大有能力,戮破永恒的沉寂,星宿盖天,太阳放光,热力四射,大地充满了生气,动物滋生,植物欣欣向荣——满布海豚、大象、毛虫、萤火虫、鱼、鹰等各式各样的走兽。一切就绪后,神造人,照祂自己的形象造男造女。神赋予人特别的尊严,叫人与造物主亲密契合。

神到底是谁?祂当初为何要创造世界呢?有些人说,神创造世界,是因为在已过的永恒里,在很久很久以前,祂感到孤单。这个理论说神创造世界,是为了得着一个爱的对象。这样的论调十足异教神论,它假定了神内心深处孤寂难耐。祂是独存的、高超的,超乎一切之上,在其无所不能之中远离一切,遥不可及,这是亚流的神。亚流是四世纪的假教师。他说:“我们知道只有一位神,唯独祂不是被生的,唯独祂是永恒的,唯独祂是无始的,唯独祂是真的;唯独祂是不朽的—–”

圣经所描绘的神截然不同。我们看见,在神的本体里,即是父、子、圣灵之间,有的是奇妙活泼的爱,满有动力地互相顺服与肯定,彼此交流与分享。创造天地的那一位同时也是圣洁慈爱的三一神。

神终极的真相并非单单以大能大力作为代表,显示神性的标志并不在乎这个。神之所以为神,乃在于三个位格之间整全的关系、相互的倾授:父将万有赐给子,子将所受的一切归给父,叫父得荣耀,父子之爱乃由圣灵所坚立与印证,圣灵是由父与子而出的一位。

假如这都是真的,神又何必创世?非因需要,乃因选择。神是天地万物的创造主,不是助产士,神无需在自己以外造一个爱的对象,因为神是爱(约壹四8)。神无所欠、无所缺,祂是万有之源。一切圣洁、荣耀、光辉、能力、幸福、喜乐都在祂里面。

然而,奇妙之处就在此。神从祂本体的绝对丰足里,竟然创造了世界和其上的人类,赋予他们受造的真实性与自由,又邀请他们永远与祂分享倾流不辍的神圣之爱。事实上,圣经说,神为着祂的荣耀,全然“嫉妒”,不容任何东西争夺祂的地位。这倒不是说神器量极小,锱铢必较,好像马尔拿(Silas Marner)惟恐失去金币,日夜数点。神的心里有的是自由自在,不受威胁,慷慨从容,全然反映着祂的性格,这也是人类一切现实与自由的基础。这是一切赞叹与敬畏的源头。这样的赞叹促使马丁路德在桃核里找到讲章,景仰着创造天地的神。路德说(我也和应):“为着神为父的仁慈与怜悯,不管我有何德行或价值;为着一切,我只有感谢、赞美神的份儿,只有事奉祂,顺服祂。神的慈怜诚然真实。”

有些人接受世界是神所创造的。他们只是想不通神与世界继续的运转到底有何关系,更遑论人间生活与神的关连了。英国诗人兼小说家哈迪(Thomas Hardy)大不敬地写道,神是“睡眼惺忪、黑暗笨钝的东西,操控着这场无聊的表演”。这是自然神论的神:他把世界创造出来,偶尔搅动它一下,但对世上的烦琐事情绝不沾手。他是出门远行,不问世事的地主神,对于住在他物业里的租户全不过问。这个神是现代人幻想出来的偶像——他的双腿是瘸的,双手是枯萎的,双目是瞎的,双耳是聋的。

难怪许多人甚难信服这样的神!圣经的神完全不一样。祂到处活动、生气勃勃,全然投入。耶稣说,没有一事在父看来是微不足道,不值得关心的。每一只被冰雹打下去的麻雀,祂都知道。凭着祂伟大无穷的智慧,祂甚至晓得化恶事——包括魔鬼在内——为工具,成就善果。保罗在哥林多后书十二章7节讲得很清楚:“有一根刺”是神“加在我肉体上”,就是撒但的差役攻击他。凭着神的护佑与保守,惨痛的经历也可以成为蒙恩的机会。

神大有怜悯,没有任由世界自生自灭,也不任由撒但随意鱼肉。早在创世以前,神已经计划了拯救堕落后的人类脱离预见的罪恶与苦困。亚当的罪没有叫神措手不及,选民以色列背道而行,也没有叫祂感到意外。因此,圣经最后一卷书称耶稣为“从创世以来被杀的羔羊”(启十三8,译注:此节经文的另译与和合本不同)。

圣经论到神在救恩上的至高主权时,所用的字词是“拣选”。神拣选以色列作启示的传人,不是因为他们兵力过人,经济繁荣胜于古代邦国。实况是:“耶和华专爱你们,拣选你们,并非因你们的人数多于别民,原来你们的人数在万民中是最少的。只因耶和华爱你们—–”(申七7-8)。圣经贯彻始终地显示神的拣选绝对是不附带条件的。

整本旧约所描绘的是,神在所行的事上完全忠信可靠。从出埃及到旷野飘流,从征服迦南到流亡巴比伦,一个世纪接一个世纪,重复地显出了救赎的模式。神一而再、再而三地亲就祂的子民,藉着列祖、诗人、先知传达祂的爱。到了旧约最后一卷书终结时,神藉着玛拉基向以色列倾出祂的“负担”(希伯来文作nasa:译注:和合本译“默示”)。“耶和华说:‘我曾爱你们。’”(玛一2)这是爱的重担,神信守爱的盟约,这重担终于落在马槽里的婴孩、十架上的人子身上。

历史交叉点

“甚至将祂的独生子—–”

1980年,李文(Samuel Levine)写了一本书,名为《你要耶稣,我要神:如何驳斥基督教传教士》(You Take Jesus,I’Il Take God:How to Refute Christian Missionaries),旨在证明基督徒将诗篇二十二篇和以赛亚书五十三章用在耶稣身上是错误的。

耶稣真正的身份是什么?这是宗教历史上最具争议性的课题。单单看一看耶稣时代的反应就知道了。有人视祂为神医、教师、先知,甚至是复活的以利亚。有人视祂为被鬼附者、搞政治的捣乱分子,或者木匠约瑟的儿子,平平无奇。耶稣亦曾经直接问门徒:“你们说我是谁?”彼得回答说:“你是基督〔弥赛亚〕,是永生神的儿子。”(太十六15-16)英国哲学家史密斯(Norman Kemp Smith)这句话代表了当代人的心声:“论神,我没有问题。至于基督:特定时间、特定地点,很难接受。”这句评语指出,我们一说到耶稣基督,就不再是讲论一个思想、一个象征或者一项原则,而是面对着一位真实的历史人物、一位在世上的日子里受着当时的政治权力架构规范的人。祂在凯撒亚古士督在位年间降生了。本丢彼拉多任犹太巡抚时,祂被处决了。耶稣基督“当时当地”的真实性,是我们不能神圣化地除掉的。

近年来,新约学者们致力强调耶稣的犹太身份,常从犹太人的历史和文化角度去看祂。“耶稣”乃是希伯来文“约书亚”的音译,意即“耶和华救命”或“神是我们的拯救”。在耶稣时代,这名字相当普遍;在今日部分西方文化中亦然。福。音书作者们从神如何成就祂与以色列民所立的约,来描绘耶稣的生平及事奉。

这也是耶稣在以马忤斯路上为迷惘的门徒解困时说的:

“无知的人哪,先知所说的一切话,你们的心信得太迟钝了。基督这样受害,又进入祂的荣耀,岂不是应当的么?”于是从摩西和众先知起,凡经上所指着自己的话,都给他们讲解明白了。(路二十四25-27)

耶稣是末后的亚当、亚伯拉罕的后裔、大卫的子孙、真正的先知。祂是作仆人的君王,比所罗门伟大,无与伦比(路十一31)。祂洁净了神的殿,说明自己是真正的殿(约二13-22)。在祂襁褓之时,流亡埃及,重演了古代以色列百姓在埃及为奴的生活。祂前往耶路撒冷受苦、牺牲的行动.乃是新的出埃及。祂是逾越节羔羊,流尽热血,使人脱险,得着救赎。耶稣一来,神的治权即告展开。耶稣宣告说,神国此刻“就在你们中间”(路十七21)。撒但已被打垮,正如耶稣赶鬼的大能所显明的(太十二28)。神在旧约所应许的一切,耶稣都全部应验了。诚如保罗所说:“神的应许,不论有多少,在基督都是’是’的。这是我们在祂里面所传所求的,荣耀地确证祂是那伟大的阿们,是神的“是,也是我们的“是,。”(林后一20,意译自The Message)

基督徒相信神在耶稣基督独一无二的位格里亲临人间,亲尝人间一切困苦、试诱、创伤与我们共度人生。圣经说明此道的最佳经文是约翰福音一章14节:“道成为血肉之躯,搬到我家隔壁居住”(意译自The Message)。道成肉身即是圣子取了血肉之躯,这是人的位格最脆弱的部分,会痛苦、衰败、死亡。所以,耶稣不是一个阴魂似的人物,祂是个真正的人,祂的人性与我们的人性毫无分别。

然而,我们所面对的耶稣基督又是完全的神,从亘古到永恒,祂的神性与神的神性完全一样。初期基督徒对耶稣基督的认信正是这个意思:“祂是独生的神子,是父在万世以先所生的,从神而出的神,从光而出的光,从真神而出的真神,是生成非造成,祂与父同质,万有藉祂造成,祂为我们、为我们的救恩从天上来到世间。”(尼西亚信经)

当约翰福音三章16节说:“神爱世人,甚至将祂的独生子赐给他们”,所指的“赐”不但包括耶稣降生,在世间生活、训诲、行神迹,也包括祂在十字架上代罪牺牲。耶稣之死不是意外;祂也不是不甘心的受害者——虽然祂是死在恶人手上。祂的死乃是神拯救罪人的永恒计划里的一步。我们必须强调神之所以爱我们,不是因为耶稣替我们死了。相反地,耶稣替我们死,乃是因为神先爱我们,耶稣在十字架上消除了神的震怒,本该落在罪人身上的刑罚被祂亲自承受了。祂为一切投靠祂的人取得了赦罪的保证,得以坦然侍立在神的面前。圣经说基督在十字架上成就的大功,不但除掉人在天上的亏欠,并大获全胜,使一切黑暗势力完全崩溃。

教会的两篇经典祷文反映了这两项主题。第一篇是十六世纪《公祷书》(Book of Common Prayer)的祝圣祷文:“全能的神,我们的天父,因着你的怜悯,你赐下你独生儿子耶稣基督,死在十字架上为我们成就救恩。祂在十架上曾一次献上自己,浇奠了祂的生命,为全世界的罪成了补赎,作出全备、完全、充足的牺牲—–”第二篇是古叙利亚礼文简洁的一句话:“主在木头上作王了。”

在第四世纪,亚他那修坚持子与父同等,乃是真正的神。他宣告说:“基督十架的大能已经充满了全世界。”但十架的真义、十架的大能,也凭着耶稣从死里复活而释放出来。保罗毫无保留地将一切付诸一掷,说,耶稣若没有复活,一切尽是枉然,全属海市蜃楼。“倘若基督没有复活,我们所作的只是在黑暗中游荡,永远迷失。”(林前十五14-21,意译自The Message)幸而保罗接着说,然而基督已经复活了。这是第一代目击证人,以及后世千千万万亲自认识与敬拜基督的信徒所证实的。

任何时代的基督徒回望耶稣——看祂的生平、死亡、复活,就看见祂是历史的转捩点,以色列的企盼全在祂身上得着应验,神拯救人类的计划也是藉着祂得以实现。在耶稣基督的亮光下,我们看历史不像福特(Henry Ford)所说:“一件可咒的事接着一件可咒的事”,乃是看见万事有序,各有目的,富有永恒的意义。今天,主仍在木头上作王,但有一天,宇宙一切活物都要在祂面前俯首称臣,承认祂是王。

福音的进展

“叫一切信祂的,不至灭亡—–”

使徒行传一开始就提到救恩历史的两宗盛事,第一件是耶稣离地升天,第二件是圣灵降临在门徒身上(五旬节)。耶稣从死里复活,正式揭开了神的新时序,即新约的所谓“末世”。在耶稣基督里,未来已经进入了现世,基督徒就是“这末世的人”(林前十11)。耶稣虽已升回天上,却不等于祂不再与门徒同在,祂只是改变了同在的方式而已。

耶稣死前曾告诉门徒:“我不撇下你们为孤儿,我必到你们这里来。”(约十四18)自五旬节起,神的灵——也称为耶稣的灵和基督的灵——要亲自临到每一个悔改离罪、归信耶稣的人,住在他们里面。基督徒形容他们与神有了新的关系时说耶稣在他们心里,就是这个意思。“你们可以有十足把握地知道自己已经完全得到神收纳为儿女,因为神已差祂儿子的灵进入我们的生命中,喊叫着:‘爸爸!父亲!’”(加四6,意译自The Message)人生何求?最伟大的莫过于能够这样真正认识神。圣经说这就好像再生之恩,好像死而复生,脱离黑夜进入光明。然而,若非圣灵的见证和工作,这一切都不可能成为事实,惟有祂能够叫我们自觉需要神,又叫我们藉着子与父恢复正常的关系,又充满我们,赐力量给我们,使我们能天天与基督同行,爱主日深,相爱日增。

我们得指出,这里所说的并非自我改进,也不是自力更生,亦不涉及神秘的经历。人凭着己力,不可能认识。神而得救。正因这个原因,称义——在神面前被宣告为义的人——只可凭着信,丝毫无关善行与功德,没有什么可夸之处。基督徒有时向耶稣唱这歌:“两手空空无代价,惟靠我主十字架。”救恩完全靠赖神只一次就藉耶稣基督的生、死、复活而替我们成就。但基督为我们所成就的,必须我们亲自去支取,转身离开罪恶(悔改),回转投奔救主(信靠)。教会伟大的老师加尔文这样说:“每当基督留在我们外面,我们就是与祂分离的人,祂为着拯救人类而受的苦及所做的事,仍然于我们无益,毫无价值。”〔《基督教要义》(Institutes)3.1.1.]

初期基督徒得着耶稣基督新生命的充满,就从耶路撒冷和犹太等地四面八方涌出去,将福音传到世界各地。他们踏遍所有地方——竞技场、学府、市场,远至印度、埃塞俄比亚,走遍罗马帝国的大街小巷。四世纪初,该撒利亚的优西比乌下笔追溯自使徒时代到他的年代,教会历史的进展,他这样描述传播福音的先锋:

为求作成布道者的工夫,他们离乡别井,矢志将真理之道传给闻所未闻的人,将神圣的福音书放在他们手中,他们乐意在外族人中单以奠定信仰或根基为事,然后设立其他人作牧者,委以重任,将他们带领归信的人交给他们栽培、建立。然后,靠着神的恩典和帮助,他们又转到其他国家地区去了。

使徒行传最后的几个字是“没有人禁止”,在希腊文这是一个副词(akǒlutos),意即福音由耶路撒冷传到罗马,势不可挡。当然,这不是说初期基督徒没有面对阻力;事实上,他们往往与当权者发生颇为戏剧性与暴力的冲突。英文“殉道者”(martyr)一词源于希腊文的“见证”(marturia)不是无因的。

在二十世纪,潘霍华主张基督呼召人跟从祂,即是呼吁人拿起十架,准备受死。对于许多只承认一位“主与神”(Dominus et Deus)的基督徒而言,事实如此。他们拒绝将当时皇帝的称号冠诸于基督以外的任何人。殉道者深受人敬重。他们的行刑之日成为他们的“生日”。罗马政府歼灭基督教的努力竟然变成最有力的传福音工具。殉道者的血已化作教会的种子。时至今日,每年仍有成千上万的基督徒因信耶稣基督而被杀害。

基督教的发展从来不是一帆风顺,路途十分崎岖。当基督教得到当权者的肯定和容忍时,福音就有了新的自由,传遍世界。与此同时,教会却又面临新的危机:世界溜进了教会之中,随之而来是教会没落、背道、不信。然而,历史上也有改革、复兴、更新信仰的好时光。

几年前,我有机会参加一次崇拜聚会,并且从杜兰主教手中领圣餐,他在英国圣公会地位显赫,但声誉不好,因他否认教会最基本的信仰,如耶稣为童女所生,耶稣从死里身体复活等,他的讲道也糟透了。我颇为沮丧。会后,我留下来,在大教堂内默想、祷告。我在这座宏伟的罗马式教堂内漫步,蓦然醒觉福音的见证围绕着我,墙上刻有主祷文、使徒信经,那边的祷文书和圣经是历代忠心的基督徒所用的。瑰丽的玻璃上拼凑着历代圣徒与殉道者的画像。大教堂是十字形建筑。忽然,我领悟了:主教有更替,异端叛徒此起彼落,主的道却是永存不废。神一直都为自己留下见证,即使是沉默无声的见证,不为人知,默然忍受愚蠢的思想、错谬的厥词。石头发声了!福音必定前进!

回家

“反得永生。”

基督徒的生命可比作旅程。我们想起亚伯拉罕和撒拉未知目的地是哪里,已经动身出发;想起以色列民举步迈向应许之地;想到奥古斯丁的朝圣之旅,专访他真正的家乡——父家(patria):但丁朝着蒙福的异象而行。最精彩的要算是本仁约翰在《天路历程》中的阐释了,他描述基督徒从今世走进永生的漫长路程,这一条路人人都要走;而靠着神的恩典,天堂是依靠耶稣的每一个人都不会错过的终点。

耶稣降生、活着、受死、复活至今约二千年了。耶稣升天前曾许诺祂必再来。这是基督徒殷切的盼望。水礼象征着我们将来必要复活,正如圣餐乃是天上筵席的预尝,有一天,所有蒙福在主里安睡的人都要起来共享。基督教最古老的一曲短歌,就是以这盼望为题:“基督死了,基督复活了,基督必再来。”

将来有一天——只有神知道的一天,耶稣必会回来,作为救赎的大结局。撒但完全被征服了,耶稣要在地上执掌王权,统治一个充满公义与和平的世界。我们复活的时候,要得着更新、改变的身体,乃是与耶稣从死复活的身体相似(约壹三2)。恶人要下地狱,永远被驱逐远离神的面。这是最后的、严肃的永别。

关于将来,我们有许多事情并不知道。天堂还有时间么?我们会吃些什么?死的时候若是婴孩,复活时会不会是成人呢?臆测是无益的。神并没有选择向我们启示这些细节,但有一件事是我们确知的:与神一同在天上生活的,将是已彻底转化的存在体。永生并不是无止境地活下去。有人误以为天堂就是詹信(Peter Jensen)所说:“永不停止的教会聚会,在枯燥乏味的环境里唱着曲高和寡的诗歌。”@1不是的,天堂乃是一处美不胜收、妙不可言、快乐无比的地方。我们会完全知道,如同主知道我们一样。我们要面对面看见耶稣,也要与敬虔的亲友、历代先我们而去的圣徒喜庆重逢,在爱里永享团契。我们要敬拜和爱慕仁爱、荣耀的三一神,永远分享祂永不衰败的生命与永不衰竭的大爱。鲁益师(C.S.Lewis)的《那里亚故事集》(Chronicles of Narnia)结束的时候,他说,就他自己和读者而言,“所有的故事都在此结束了”。但他论到《那里亚故事集》的人物说:“真正的故事才刚刚开始—–他们终于打开了那世上无人读过的伟大故事的第一章:这故事永无穷尽,高潮迭起,一章比一章精彩。”@2

我们的旅程仍没有停止,因为从无造有的创造者,及天天看顾、维持这世界的那一位,曾一次藉祂的儿子耶稣救赎了这世界,绝不会丢下它,任它的罪恶去破坏它。历史上的每时每刻、事无大小都有神的意思,纵然在我们看来并不明显。神没有叫基督徒唾弃世界,而是叫我们去爱它,即如耶稣爱世界,又为它舍命一样。惟有当我们明白神永恒的计划并不是任凭世界停留在目前的境况里,充斥着种族主义、毒瘤、死亡,我们才可能真正做到这一点。我们要在眼不能见、永恒的新天新地里,与天上万军一起围绕着神和羔羊的宝座讴歌颂赞。

到底进入这永恒世界时是怎样的呢?讲得最好的要算是已故的卡奈尔(Edward John CarneIl):“出世的时候只有我们自己一个人,但走的时候,却可感到有主相伴。死之将至,我们惧怕黑暗的前路,但主会安慰我们,叫我们确知神看我们的生命为宝贵,祂会柔声对我们说:‘孩子,回家吧。’耶稣向我们作出保证:永不撇下我们,永不丢弃我们。祂的话就如祂的品格般可靠。”

突如其来的恩典

圣经里的基督教并非只是头脑上的知识。这是牛津大学一位出色的学生在1940年代发现的。巴刻(James InnellPacker)很早就爱上阅读和写作。原因是他七岁的时候,遇上险死横生的意外,头上多了一个一吋深的洞,使他再不能一尝他另一个爱好——骑脚踏车,难怪这小伙子考上了牛津大学。

在牛津大学,巴刻在理性上相信基督,并曾为了三一神观与友人激辩。一天,同班同学邀请他参加基督徒同学会的聚会。他在那里听到了耶稣基督的福音,但听来完全新鲜。他后来描述自己当时好像在旁观基督徒如何乐在信仰中:

我看见自己在房子外隔窗观看里面的人闹哄哄、乐也融融。主追踪我,抓住我,恩典突如其来地临到我。我废寝忘餐地读经,团契讲员扎实的解经很快扫除了我起初的疑团。

这个经历令他展开了一生委身写作、教导、阐释神学的事奉:无巧不成话,巴刻所作的正是在基督徒生活中重建理性思维的地位。基督教固然不是只在乎头脑上的知识,但基督教肯定是包含理性的。在牛津大学信主后,巴刻开始接触清教徒(Puritan)和早期教会思想家的著作。由于他对清教徒情有独钟,二十世纪末的教会也因着他的努力而从清教徒的智慧和教训中获益。巴刻深信,站在他们的肩头上,可让他更加看清今日的世界。巴刻的事奉帮助了福音信仰教会更加明白这个世界,更晓得有效地以福音面对这个世界的挑战。

摘录自”J,I.Packer:Surprised by Grace”in More Than Conquerors,ed.John D.Woodbridge(Chicago:Moody Press,1992),pp.317-19.

注解

1、Peter Jensen,At the Heart of the Universe(Wheaton,IL:Cross-way Books,1997).

2、C.S.Lewis,The Last Battle,Book7in the Chronicles of Narnia(New York:Macmillan/Collier Books,1970),p.184.

讨论题目

1、清楚掌握圣经历史的“大图画”为何如此重要?

2、神为何要创造世界和人类?

3、信仰“有位格”的神有何重要?倘若有朋友说,神创造了世界后,就丢下它不管;你会怎样向他解释?

4、为什么有些人认为相信神比相信神子耶稣容易?

5、你会怎样形容自己的信仰生命历程?最精彩的是什么,最希望不曾发生的是什么?

您可能还喜欢...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