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3提摩太前书-费兰度
第三章:教导与造就(提前一18–20)
保罗写给提摩太的第一、二封信,主要在教导他各样的职责。在这两封书信里可找到约莫七十五个具体教导。保罗如此明确指示提摩太,显示出基督徒领袖要负责教导自己带领的人。提摩太前书一章18-20节可作为我们研究如何操练教导事工的根据。
如何教导(提前一18上)
保罗开始时说:「我儿提摩太啊,我—–把这命令交托你。」(提前一18)「命令」(希腊文是parangelia)有时也翻译为「指令」,是用在军队中的一个强烈字词,表达出急迫性的责任。这个字的名词与动词在提摩太前书共出现七次(一3、5、18,四11,五7,六13、17)。保罗在提摩太前后书都使用了「劝」(希腊文是parakaleo)这个字来指明他对提摩太的教导(提前一3,二1,五1,六2;提后四2)。这些用字传达出为特定情况提供特定教导的概念。
在提摩太后书中保罗提供提摩太几种教导人的准则:「务要传道;无论得时不得时总要专心,并以百般的忍耐和各样的教导责备人,警戒人,劝勉人。」(提后四2)我们首要的责任是「传道」。导师不可用自己的想法来带领人,而是帮助人将神的话语应用在生活当中。导师的任何教导都必须符合圣经,神的话语本身就是教导中最重要的一部分。
但光是传道并不足以因应完整的教导事工。属灵家长常会发现尽管自己如实宣告圣经的话,属灵孩子们还是可能犯错、陷入罪。于是他便需要「责备人、警戒人、劝勉人」。这里使用「责备」一词,原文有时译为「说理」,表示以一种理智、逻辑的方式来处理错误。但对于其他犯道德上而不是知识上的错误的人,就需要用「警戒」。那些犯错的人应该接受谴责,另外还有些人则要用「劝勉」,这个词蕴含鼓励、鞭策人的意义。这三个动作总结了教导人应有的实际方法。神学家史考特(E.F.Scott)针对本节经文所作的注释说:「导师事工包括了呼吁理性、良知和意志」(ThePastoral Epistles,London:Hodder and Stoughton,1936)。接下来保罗又提出两个必须与教导紧密相随的特质:「百般的忍耐和各样的教导」(提后四2)。好的导师必须有耐心,如果不耐烦,导师训诫时可能伤到个性敏感的学生。
门徒的导师必须要能讲授教学。「教导」一词的希腊文为didache,是表达教学相关意思最常用的字词。只告诉人「做这个,不要做那个—–」是不够的,那样只会教出机器人——靠死记硬背行事。神赐予我们才智是要我们加以应用在基督徒生活中,一个有活力的门徒需要知道可做和不可做某些事的原因,因此若学生做错事接受指责,导师就该告诉他错在哪里。
除非伴随相应的教导,否则一个有思想的基督徒很难长时间接受责备、警戒和劝勉。刚信主的人由于渴望在新获得的信仰中成长,或许可以忍受一段时间,但过阵子就会开始反抗。这也说明了为何有些年轻人后来会反对他们信仰的导师,因为他们不想只接受机器人式的指导,他们要知道理由。当中确有其道理,因为基督信仰正是一种理性的信仰。
然而,门徒教导最常见的错误却与上述的错误情况恰恰相反。有些忠实教授门徒的导师常常忽略具体指导的责任,没有指出属灵孩子生活中的错误。导师明明看见学生生活中有软弱和堕落、错误的想法观念,但却避免指正错误的这种不讨喜的工作。有些导师甚至认为这种刺探他人私事的工作与他们无关。保罗一定会认为这种态度非常自私。
看见他人犯错或需要引导却没有任何作为,这在圣经里面是非常严重的罪。神对以西结说:「我何时指着恶人说:『他必要死」;你若不警戒他,也不勤告他,使他离开恶行,拯救他的性命,这恶人必死在罪孽之中;我却要从你手里讨他的血债。」(结三18)
教导要怀抱企图心(提前一18上)
保罗谈到有关提摩太的预言,他说:「我儿提摩太啊,我照从前指着你的预言把这命令交托你。」显然,保罗在提摩太初信造就或者更早以前,就明白神对提摩太的旨意,看好他将来会是位很有能力的牧者。保罗对提摩太的未来之信心,成为他培训提摩太的企图心。保罗以这企图心为基础开始教导提摩太,他相信这些教导能帮助提摩太完成神命定的大事。
这种渴望属灵孩子在属灵方面能成功的心意,是门徒事工重要的一环。我们必须对属灵孩子抱有企图心,所做的一切应致力于协助他们达成神渴望在他们身上成就的事。事实上保罗并不吝于提醒提摩太他有的优秀潜力(亦参见提前四12-14;提后一5-7),可以想见这些话语对小看自己的提摩太来说,必然是激励他追求更高理想的一股力量。
我们也许并不是都能直接得知神的预言,从而建立起对属灵孩子的未来之企图心,但我们能发展一种「先知的眼光」,一个神能使用属灵孩子去成就祂旨意的梦想。我们可以藉由观察发现或分辨出这些人从圣灵领受的特殊恩赐。在我早年基督徒生活中,我的三位基督徒领袖藉由这种「先知的眼光」对我说的话,实在地支持、鼓舞我良多。
有些导师并未将相信学生能发达的企图心反映在教导上,以至于学生觉得导师认为他没有能力,所以他事事都要听命于导师。这样的教导容易使一个没有自信的学生因为对自己的能力丧失信心而溃败。其他有些人可能讨厌被当成孩子般教导,过一阵子就会回避导师。
有时候年轻基督徒会从被教导的方式中,产生一种对方并没有真正关心他的印象。这使他们感觉到自己受教导,只是为了帮助所属的教会或组织达成所定的某一目标。他会觉得导师教导他,主要是为了让他能在委员会或任何此类团体里工作。这种教导方式当然不可能带出成熟的门徒。
可见导师对学生的企图心是多么重要,这影响到整个门徒训练的过程。
教导是为协助打那美好的仗(提前一18下)
保罗表明他的直接目标说:「我—–把这命令交托你,使你能藉着这些预言打那美好的仗。」上述谈到的这些预言将能支持、帮助提摩太打那美好的仗。所以保罗的目标是要激发提摩太,使他保持一种战士的思维态度。
基督徒的生活是为了神国的利益对抗邪恶势力的一场争战。但基督徒却很容易失去战士心态,而安逸于一般的「平民生活」。我们很容易会懒散怠惰,人似乎有一种心理定律,就是当我们停止像战士般去争战时,人就开始了无生气。这可能会侵蚀我们的祷告或读经生活,削弱我们对抗不好思想的能力,或者影响我们针对两性关系的判断以及对自己家庭或学习的关心,并阻挠我们作见证、在工作环境中把持住基督徒的准则。
激励基督徒是阻止他们生命步向怠惰的唯一手段。就算只是简单问候一句:「最近灵修生活如何?」就足以促使对方重新振作,回到祷告读经的纪律。希伯来书的作者指出,基督徒朋友在帮助他人避免怠惰上扮演着相当重要的角色:「要彼此相顾,激发爱心,勉励行善。」(来十24)
鞭策基督徒努力争战是门徒造就最重要的价值之一。信徒为另一个人负责通常是遏阻怠惰的最好方式,而门徒训练能养成这种责任感。鞭策提摩太这件事似乎常在保罗心中,如同他在各书信中写下各种激励人警醒、全心跟随主的话语(提前四11-16,六11-16;提后一6-14,二1-26,四1-5)。
争战的军装(提前一19上)
接着,保罗描述了基督徒争战所需要的武器(提前一19上),要提摩太「常存信心和无愧的良心」去打仗。信心——正确的信仰
是不可或缺的,若信仰不对就不能确实地去争战。在这封书信中保罗一而再、再而三强调正确信仰的必要性。在最后一章我们会看到,要维持健康基督信仰必须相信恩典教义。
接下来保罗说提摩太必须持守无愧的良心,以提醒他对神的声音保持敏锐。提摩太的良心必须柔软,因为如果他骄傲、自满或防卫自己使得良心刚硬的话,就没有人能与他沟通。他可能不会承认自己的错,看不见自己生命中需要改善的地方,使人不但无法劝告他,更加无法训戒、纠正他。这种心刚硬的人在属灵上很难进步,因为神无法穿透、感动他的心。这个事实也解释了为何保罗在此节经文提到,那些丢弃信仰和良心的人「在信仰上触了礁」(提前一19下)。对于这类人唯一的解决方法,可能要像保罗对亚历山大和许米乃那样,采取逐出教会的严厉手段(提前一20)。
提摩太跟这些人却是完全相反!他虽然被放在领袖的位置,却保持着受教的心,让保罗可以透过提摩太前后两封书信,自在地对他进行广泛的指导。
领导力与纪律(提前一19下–20)
保罗提到两个人,许米乃和亚历山大,他们丢弃良心、毁坏真道(提前一20)。对这两个人保罗说:「我已经把他们交给撒但,让他们学会不再亵渎」。「交给撒但」(亦参见林前五5)这个措词是表示逐出教会的意思。这是参考圣经注释「将罪人从教会、神照顾与保护的国度中驱离,正式将之交予撒但的势力」(J.N.D.Kelly,A Commentary on the Pastoral Epistles,London:Adams&Charles Black,1963)。
初代教会时期时常采行这种惩罚方式。保罗责备哥林多人迟迟不对教会中犯淫乱者采取行动,他说:「你们还自高自大,你们不是该觉得痛心,把做这事的人从你们中间赶出去吗?」(林前五2)保罗在此处劝告他们要将不道德者逐出教会。亚历山大和许米乃当时是因谤讟的行径而遭驱逐(提前一12)。保罗在写给提多的信中劝告他,对于教会里传假教训而搞分裂者应该加以惩戒,保罗说:
「要远避愚拙的辩论、家谱、纷争和因律法而起的争辩—–分门结党的人,警戒过一两次后就要拒绝跟他来往。」(多三9-10)保罗对于帖撒罗尼迦教会当中不听从他信上教导的人,提出的处罚则较轻。「不和他交往,使他自觉羞愧;他来往但不要把他当仇人,要劝他如劝弟兄」(帖后三14-15)。
从以上经文内容,我们了解到惩戒的程度可能视情况有所不同。但很清楚的是,无论出于何种原因,错误的信仰以及因此衍生的行为,教会都要以最严肃的态度处理它。
要有真实的悔改就必须以这种严肃的态度来看待罪。事实上初代教会施行惩戒纪律的主要原因之一,是为了给人悔改的机会。因此保罗将许米乃和亚历山大交给撒但,如此才能使他们「学会不再亵渎」。
保罗也劝哥林多教会要把犯罪的人交给撒但,「使他的肉体败坏,好让他的灵魂在主的日子可以得救」(林前五5)。而对于帖撒罗尼迦教会违背教导的人,则采取远离他、不与他往来的方式,「使他自觉羞愧」(帖后三14)。保罗似乎意指若不正视罪的严重性,就不可能有真正的悔改与医治。
基督徒陷入罪后常常会企图掩饰,或只承认部分罪行——通常是那些大众清楚可见、无法否认的部分。约翰本仁谈到那些「表面上、不完全认罪」的人,认为他们是「危险的,因为伤害并未真正得医治」(Upon a Penny Loaf,complied by Roger Palms,Bethany Fellowship,1978)。今日有很多基督徒带着未得到真正医治的伤害,他们犯了罪却没有完全为此负责,所以他们也没有经历过神完全的饶恕。他们继续加入教会团契,一起参加基督徒社群的各种活动,但却仍然无法完全活出讨神喜悦的生活。他们给自己设下障碍,无法对其他人、对神完全敞开自己,这障碍阻扰了他们属灵的成长。他们遇到危机容易妥协,因为他们对于罪的敏锐度已经迟钝。失去敏锐的良心是因为过去没有采取适当惩处,所造成最严重的伤害之一。迟钝的良知使人犯罪后拒绝得医治,而且变得容易妥协,无法全心全意委身于主。
领袖最困难的任务之一就是引导那些受他照顾却犯了罪的人,他须让他们明白罪的严重性,并且面对所带来的后果。这种工作是吃力不讨好的,特别是当犯罪的人否认错误,或是找借口为自己脱罪。领袖在这种压力之下通常会退缩,并且搁置问题不去解决。但搁置而未能适当处理罪,问题并不会从此自动消除,它反而会在基督徒的生命中发酵,妨碍其成长,进而影响到整个社群。
门徒的导师必须设法建立一个严肃看待罪的环境,让信徒在当中学习透过自己的良知聆听神的声音,使他们明白拒绝对圣洁生活负责,将失去教会团契的祝福。这样的环境才能提升属灵生活的质量,荣耀我们至圣的神。
提摩太前书其他部分包含提摩太生活与事工相关各种主题的教导,如下所列:
二章1-8节敬拜中的代祷
二章9-15节敬神的女人
三章1-13节担任监督与执事的条件
三章14-16节保罗的教导为何重要
四章1-11节如何因应假教训
四章12-16节受批评时如何回应(在生活和服事上有榜样)
五章1-2节如何与老幼男女相处
五章3-16节照顾寡妇
五章17-25节长老的拣选与监督
五章23节提摩太的身体健康
六章1-2节仆人服事主人的态度
六章3-5节辨识假教师
六章6-10节基督徒对财物与追求财富的态度
六章11-16节提摩太个人为圣洁的争战
六章17-19节如何教导富人处理财物
六章20节最后的叮嘱
这是一张多么包罗万象的教导清单!既谈到身体健康和属灵生活,又涵盖了实际事工和信仰教诲的忠告,反映出领袖关心属灵孩子成长的各个面向。
个人应用题
请列出一张清单,写出你对带领的门徒要提供哪些不同主题的教导,并注明你希望何时提供这些教导。写下这些细节能更激励自己积极完成列出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