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神的故事,你的故事

第十二章:招聚并转化祂百姓的神

The God Who Gathers and Transforms His People

席金斯(Christopher Hitchens)是个能言善道且非常有趣的无神论者,也是基督教的批评者,他在最近的一本书籍《神没啥了不起:宗教如何荼毒苍生》(GodIs Not Great:How Religion Poisons Everything)里面主张:宗教——所有宗教——的整个记录,都是朝向战争、仇恨、与斗争,无论是近数十年来贝法斯特(Bel-fast)更正教与天主教的斗争,或贝鲁特(Beirut)基督徒与回教徒之间的斗争,或是在贝尔格勒(Bel-grade)、巴格达、或孟买。在全世界,宗教荼毒了一切。我们必须说的是,这个指控有某种程度的事实。这不是无的放矢:数世纪之前的三十年战争至少在可观的程度上是宗教战争。

席金斯提出的指控有某种程度的事实,理由在于:宗教——所有宗教——所做的事情之一,是把一些议题视为无比重要的事情看待。今天,盛行的主要恐怖主义者都是回教徒,他们无疑希望看见回教文化与信仰能更多分享世界经济与文化的大饼。但是,使他们的信仰在自己眼中看为过分重要的是,他们深信他们代表了神自己的心意。

请注意,麦葛福(Alister McGrath)在他探讨无神论的书中也指出:@1如果你没有宗教来提升某些事物,你最终会提升其他事物。换言之,让某样事物具有超越一切之重要性的,并不完全是宗教的作用。它可能是人想要掌控之欲望的作用。在二十世纪,纳粹主义与斯大林主义的权力运动,并不是受到宗教驱动的。纳粹党里面有些人声称他们改造了基督教,但目的却是要驯服基督教,利用基督教的力量。事实上,驱策这两个运动——纳粹主义与斯大林主义——的是对事实抱持截然不同的观点:一方面,提升种族的优越性,亚利安人(Aryan)固有的优越感,充满仇恨地责怪犹太人与凡尔赛和约;另一方面,基于马克思的社会与经济理论提升国家的地位。所以,并非宗教荼毒一切,而其他一切都是美善。二十世纪是最为血腥的世纪,产生了大多数明显反宗教的暴力运动。导致世界失去柬埔寨三分之一人口的,并不是基督教,而是共产主义。

@1Alister McGrath,The Twilight of Atheism:The Rise and Fall of Disbelief in the ModernWorld(New York:Doubleday,2004)。

然而,基督教有她自己的狂热分子。不过,狂热主义的含义仍需分析。大多数人可能以为:基督徒可以置于唯名论(只是名义上的基督徒)与狂热主义(在信仰与道德上极其激烈的基督徒)之间的范围。在这个范围内,最吸引我们的可能是中间部分,就是和蔼可亲、持温和观点的中间分子。问题在于这个尺度本身就是招人非议的。它假设基督教本身主要是关于努力与改善道德,所以这个尺度在高强度的那一端是自义、过度自信、优越、屈尊俯就的人,他们充其量只是非常令人厌恶的人。

然而,基督教并非如此。无论在哪里,我们若看见人以合理的方式,忠于圣经所强调的靠恩典得救、神在基督里为我们成就的事、而不是我们的成就,来活出基督教,它应该改变一切。提摩太·凯勒(Tim Keller)写道:

相信你是藉着纯粹的恩典蒙神接纳的,是彻底的谦卑。那么,狂热的人之所以狂热,并不是因为他们过度委身于福音,而是因为他们不够委身。

想想你心目中的狂热分子。他们飞扬跋扈、自义、固执己见、麻木不仁、且苛刻。为什么?不是因为他们做基督徒太过,而是因为他们不够像基督徒。他们极端狂热而勇敢,但却没有极度谦卑、敏锐、慈爱、感同身受、饶恕、或谅解——像基督那样。—–令我们觉得过于狂热的,其实是没有完全委身于基督和祂的福音。@2

@2Timothy Keller,The Reason for God:Belief inan Age of Skepticism(New York:Dutton,2008),57;参考提摩太·凯勒著,吴岱璟译,《我为什么相信?》(台北:大田,2011)76-77页。

如果你真的深入我们在圣经中所看到的,明白我们最终的盼望是在神的恩典,一切都会因而改变。因此,符合圣经的基督教总是在其传承内拥有能力来挑战并改革自己:她返回到神的恩典。因此,十字军东征无论多么可怕且无可辩驳,已经为之道歉了无数次的是西方的基督教传统的国家。毕竟,回教最初接管中东地区时也同样嗜血无情,但回教传统的国家却没有一丝的道歉。

在西方世界产生并发展的奴隶制度也是如此:基督徒也有份于这个制度,但至终摧毁这制度的也是基督徒,他们试图变得更加符合圣经,挑战了这整个龌龊的事业。托马斯·索维尔(Thomas Sowell)分析了在威伯福斯(Wilberforce)和英国其他基督徒领袖带领下所发生的事,先是奴隶交易跨越大西洋,然后大英帝国最终废除了奴隶制度本身。他说:最初驱使废奴运动的,是福音派基督徒决心阻止一件恶事,最终鼓动了够多的舆论,影响后来数代的政府官员,废奴运动一步一步向前推展,直到它合理的结论。@3

@3见Thomas Sowell,Race and Culture:A World View(New York:Basic Books,1994),210-14。

尽管有人提出翻案的论据,想要证明:主张废奴的人发现,废奴比维持奴隶制度更具经济效益,事实却绝非如此。例如,当奴隶制度终于废除时,是英国政府付钱向牙买加和英国治下其他地方的大蔗农,买了他们的奴隶,来释放他们。所承诺的价码是全国生产总额的一半,而且这个承诺不是为了省钱,而是因为受到基督教在是非对错上的影响。这丝毫不能为之前所做的一切恶事开脱,但它确实提醒我们,虽然圣经可能被人利用去做各类可耻的事,它却可以使跟随耶稣的人深深扎根于神纯粹的恩典,导致整个道德体系的转化。当你见到真正的福音时,它令人谦卑。它不会使人骄傲。它转化他们。

在前一章中,我们看到了耶稣的十字架如何成为我们和好的基础。神平息自己的怒气。祂不发出自己的忿怒,因为祂是慈爱的神。在祂自己的爱子身上,祂满足了祂的正义感,在恩典中叫那些忘恩负义的悖逆者与祂自己和好。其结果是,他们谦卑地来到祂面前,一点儿都不会觉得他们这么做是向祂施了任何恩惠。恰恰相反:他们藉着信心抓住这一和好,这个从神而来的称义。我们看到,这救恩是惟独藉着恩典赐下的,也是惟独藉着信心领受的。这对犹太人和外邦人都一样。

然而,在保罗所写的其他书信中,使徒往略微不同的方向阐释他的论点。我在本章余下部分的做法,与我在前面的做法有点不同。我不会专注在圣经的一小段经文或一章经文,而是引用较长的几段经文,同时提供一些简短的评论,让你可以听到保罗略有不同重点的论据,这些重点坚称:关于基督和祂的十字架的好消息,就是圣经所说的「福音」,呼召人出来,将他们聚集在一起,并转化他们。任何所谓的基督教,若不将这一事实纳入其视野,都不配称为基督教。

以弗所书二章1至22节

保罗写信给在以弗所城的信徒,形容他们的悔改归正:

1你们死在过犯罪恶之中,祂叫你们活过来。2那时,你们在其中行事为人,随从今世的风俗,顺服空中掌权者的首领〔保罗以此指称撒旦,就是我们从创世记三章开始见到的老朋友〕,就是现今在悖逆之子心中运行的邪灵。3我们从前也都在他们中间,放纵肉体的私欲,随着肉体和心中所喜好的去行,本为可怒之子〔这当然就是我们在罗马书头两章半见到的〕,和别人一样。4然而,神既有丰富的怜悯,因祂爱我们的大爱〔尽管我们本当承受祂的忿怒〕,5当我们死在过犯中的时候,便叫我们与基督一同活过来(你们得救是本乎恩)。6祂又叫我们与基督耶稣一同复活〔也就是说,基督的生命现在就是我们的生命〕,一同坐在天上〔现在,神看我们在祂面前是可悦纳的,正如基督自己一样;我们与祂联合;那就是神看待我们的方式,属于基督,所以可以自由地亲近神〕,要将祂极丰富的恩典,就是祂在基督耶稣里向我们所施的恩慈,显明给后来的世代看。8你们得救是本乎恩,也因着信〔听起来像是罗马书三章〕。这并不是出于自己,乃是神所赐的;”也不是出于行为,免得有人自夸〔听起来又像是罗马书三章〕。10我们原是祂的工作,在基督耶稣造成的,为要叫我们行善,就是神所预备叫我们行的。

——以弗所书二章1至10节

换言之,保罗所关注的,不是局限于将人看为在法律上被神宣告为无罪的,仅此而已。罪当然必须受到对付。神忿怒的理由必须解决。神自己的忿怒必须被平息。罪必须补赎。但即便如此,我在功用上仍然是个罪人。我们确实需要与这位神和好;但我们自己也必须被改变。

我们在探讨重生的意义时(在第八章),已经看见了这个主题,现在我们在讨论的是使徒保罗著作中类似的主题,但却是用不同的词语。「我们原是祂的工作,在基督耶稣里造成的,为要叫我们行善,就是神所预备叫我们行的」(以弗所书二10)。必须转化,因为这正是神在救恩中、在祂的「工作」中的目的。这个改变,这个新造,神在我们里面的这个杰作,使我们得着力量可以行善——不是因为善行确保了我们在神里面的地位,而是因为它是这地位必然的结果。

事实上,如果你还记得,罗马书三章谈到犹太人与外邦人,双方都在神的忿怒底下,得救都是本乎恩,也因着信。保罗现在再次谈到犹太人与外邦人。留意他在以弗所书这一章接着所说的:

11所以你们应当记念,你们从前按肉体是外邦人,是称为没受割礼的,这名原是那些凭人手在肉身上称为受割礼之人〔就是犹太人〕所起的。12那时,你们与基督无关,在以色列国民以外,在所应许的诸约〔就是与亚伯拉罕所立之约,与摩西所立的律法之约,你们外邦人不属于那个传统〕上是局外人,并且活在世上没有指望,没有神。13你们从前远离神的人,如今〔随着基督的来临〕却在基督耶稣,靠着祂的血〔就是祂为我们而死〕,已经得亲近了。

14因祂使我们和睦(注:原文作「因祂是我们的和睦」),将两下〔就是犹太人与外邦人〕合而为一,拆毁了中间隔断的墙,15而且以自己的身体废掉冤仇,就是那记在律法上的规条〔也就是说,我们不再是在律法之约底下,那是只给以色列人的,所以也将他们与别人区分开来〕,为要将两下藉着自己造成一个新人,如此便成就了和睦〔神的新子民的所在,由犹太人与外邦人组成,来自各族、各民、各方、各国,新人〕。1既在十字架上灭了冤仇,便藉这十字架使两下归为一体,与神和好了〔也就是说,不单使他们彼此和好,从而成就了和睦,也使他们与神和好,从而成就了和睦,以致祂的忿怒不临到我们;这一切都是十字架所成就的〕,17并且来傅和平的福音给你们远处的人〔就是外邦人〕,也给那近处的人〔就是犹太人〕。18因为我们两下藉着祂被一个圣灵所感,得以进到父面前。

——以弗所书二章11至18节

「一个圣灵。」在本书前面,我曾简略地介绍了神的灵,就是圣灵的主题。略微复习一下,可以帮助我们学习更多认识祂。圣经有时说神差遣祂的灵,但也记载圣灵说话。圣灵通常不是被描绘为只是一股抽象的能力。而是有点像那永恒的道,像那永恒之子,神自己的自我彰显,自我启示。事实上,在耶稣被卖、然后被带去审讯并钉十字架的那一夜,祂长篇大论地谈及祂要差遣的圣灵。祂称之为圣灵;祂也用另一个字来称呼圣灵,是比较难翻译的:原文是paraklētos。有时音译为Paraclete(《和合本》译为「保惠师」)。它的意思是来到某人身旁并以各种方式提供帮助的人。例如,在约翰福音中,圣灵保惠师使人知罪,不然的话,他们都是自义的人。祂来了,也是神自己的同在与彰显,因为子就要被钉十字架、复活、并回到祂在天上的居所。是那被浇灌在我们身上的圣灵,作为神自己在我们当中的临在。圣经说祂要内住在祂子民的生命中,转化他们,给他们能力。

事实上,在保罗书信中,圣灵有时——这令人惊奇万分——被称为所应许之产业的头期款或订金(见哥林多后书一22,五5;以弗所书一14)。我们要得着的这个应许的终极产业,除了已被转化的复活身体以外,就是新天新地,是义的居所,完美的世界。根据保罗的说法,这笔头期款或订金就是圣灵自己。神要在末日以祂无法测度的大能,成就终极的转化,但祂的强大的能力,就是那叫耶稣从死里复活的大能(见以弗所书一18~21),正藉着祂的圣灵在我们里面作工,转化我们,开始改变我们心怀意念的工作。

所以,保罗谈及的这个新人,是因为基督已经在十字架上成就的工作而形成的——由犹太人和外邦人组成的新人,是三一神作工形成的。因为基督来传和平的福音,给犹太人,也给外邦人(见:二17),以致两群人藉着祂,被同一位圣灵感动,来亲近父——父、子、圣灵在这一个新人里面同工。保罗补充说:

19这样,你们不再作外人和客旅,是与圣徒同国,是神家的人了。20并且被建造在使徒和先知的根基上,有基督耶稣自己为房角石,21各房靠祂联络得合式,渐渐成为主的圣殿。22你们也靠祂同被建造,成为神藉着圣灵居住的所在。

——以弗所书二章19至22节

这是基督教的一幅画面,是超越了个人的:它延伸到教会。教会是神的「家」。换个隐喻,教会是一栋建筑物,结合起来作为「在主里的圣殿」,耶稣基督自己是这建筑物的「房角石」。在旧约圣经中,会幕是神与罪人相会的地方,然后是在圣殿;我们已经看见:在约翰福音中,耶稣自己就是圣殿,是神与罪人相会的地方。但同样的措辞现在也用在教会:这是宣讲耶稣所成就之好消息的所在,是罪人与神相会的所在。神如何在旧约圣经的圣殿中彰显祂的同在,也照样在教会中彰显,因为神「藉着祂的灵」住在这个居所中。

旧约信徒的标志之一是受割礼。这个标志是如此重要,甚至保罗以集体用法称犹太人为「受割礼的」。然而,他所描写的这新约的群体,是由犹太人、外邦人、和其他的每一个种族组成的,割礼不再是一个决定性的标志。事实上,在其他地方,新约圣经的作者们教导我们:成为基督徒,并与其他基督徒一起投入地方教会振奋人心的操练,其公开的标志是洗礼。在第一世纪,如果有人想要成为基督徒,却不同时加入当地教会并受洗,是不可思议的。因为这个群体是由基督的死与复活所释放的,并且从圣灵本身得着能力。这个群体——教会——是个别信徒成长、兴盛、受鼓励与劝诫的集体,他们自己往往也成为领袖。

「教会」一词如果只是指建筑物,或者当地的「教会」是由许多不认识神、不相信基督、对于自己的罪得蒙赦免一无所知、对于圣灵转化他们生命的大能毫无经历的人组成的,是极其可悲的错误。这根本就不是新约圣经论及教会时真正说的。想象一下,如果地方教会活出了保罗在这里描写的崇高特权,会对世界造成什么影。

而且,保罗还可以更加实事求是,正如我们将要看见的。

您可能还喜欢...

1 条回复

  1. meimentang说道:

    1、为什么以唯名论、或狂热主义作为衡量基督徒委身的尺度,是一种招人非议的尺度?
    衡量唯名论、狂热主义尺度标准:是人本的,以人的努力和外在的善行来定义的,这个尺度会带来极端的自义、骄傲,不会对自己的罪性有所认识,更不可能产生对基督的真正委身。
    正确衡量基督徒委身的尺度:是这人对基督福音恩典的认知及回应恩典所付的代价、是否活出基督生命的品格来定义的。
    2、根据以弗所书二章8至10节,什么是本乎恩、因着信而得救的目的?
    我们蒙召得救的目的:是要使我们的生命在基督里被更新转化,得着力量,去行神预备叫我们行的一切善。
    3、作一个忠于圣经的基督徒、却把自己与地方上的教会完全隔绝起来,这样可能不可能?
    不可能。 因为教会是神的家,神在旧约时期的圣殿中彰显祂的同在,今天照样在教会中彰显祂的同在。教会是真理的柱石,是基督徒属灵生命的成长、兴盛、受鼓励与劝诫的地方。所以每个肢体都要归入教会,持定元首,彼此联络各尽其职,建立基督的身体,除非地方教会的组成不按圣经,不合真理。
    4、我们观察到基督徒最重要的根本动机并不是抽象的顺服渴望,而是对神在基督里为我们所做的事心存感激。这样观察事物的完全更新变化如何呢?
    当我们对神的回应最根本动机是出于对十字架上爱的感恩时,我们的生命就必定带来转化,我们的言语、行为、生活方式、价值观都会不再一样:苦毒→饶恕 焦虑→盼望 自私→爱人 不洁→圣洁 得自己益处→讨主喜悦
    5、为什么贪心被视为拜偶像?
    拜偶像就是用其他的事物代替神,贪就是不断的去想要得到,当人的心不在神那里而是在所贪的东西上时,它就代替了神的位置。
    6、这一章浏览了许多刻划苦难的新约圣经经文,因为作为基督徒是一种特权、是恩典的记号。这怎麽可能呢?这种苦难会使我们的态度更新变化吗?
    受苦是基督徒的一种特权,是恩典的记号,因为我们的主在世被人弃绝、伤害,钉十字架,仆人与主人相同,在世也会受同样的创伤,正好证明他们是紧紧跟随他的主,穿白衣与主同行,配为这名受辱。
    对受苦是恩典、是特权的认知会使我们愿意向自己的益处死,面对受苦的环境产生从害怕到喜乐,从自怜到乐意,从恨恶仇敌到怜悯人的转化中。
    7、这一章引用了约翰•牛顿(John Newton)在人生尽头所写的默想,从这段引文我们学到了什么功课?
    我们得救靠恩典,我们转化成圣靠恩典,虽然现在我们还不完全,并不理想,但神却按我们的本相一直在接纳我们、扶持我们,所以我们需要时时的转向他,靠主恩典到达最终极的转化,即新天新地,一切都是恩典,感谢神!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