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2神的故事,你的故事

2、神爱我们的尺度就是耶稣

「神爱世人,甚至将祂的独生子赐给他们」(约翰福音三16)。你必须明白,约翰福音中含有丰富的表达方式,谈及父神对子神的爱,和子神对父神的爱。有一个精彩的篇章,就是约翰福音十七章,有时也被称为「耶稣的大祭司祈祷」,里面针对这个事实进行一种广泛的沉思:在已过的永恒中,父以一种完美的爱来爱子。子的回应,是以一种完美的爱来爱父,远远超越了我们最不受羁绊的、最丰富的想象力。

我们已经看到,这位永在的神不需要我们。祂在已过的永世即运用并享受了完美的爱。然后,当祂真的创造了我们,我们却对祂嗤之以鼻,希望自己可以成为神。神选择以一种渴望的、邀请人的方式,爱这个失丧的、自我毁灭的「世界」(用约翰福音喜爱的表达方式)。约翰福音可以在其他地方谈论神与祂子民的特殊关系,说他们是父所赐给子的(例如,见六37~40)。我们已经看到,圣经可以用各种方式谈论神的爱。在这紧邻的上下文中,神所爱的对象是「世界」——男人和女人,每一个民族,犹太人和非犹太人,但我们全都迷失在我们不幸的固执中,要将自己与这位永在的神割离——但无论如何,祂依然爱我们。

这是令人震惊的。而这种爱的尺度就是耶稣,这位耶稣,在祂成为耶稣之前,乃是神的永恒之子,永恒的道,在已过的永恒里就已经与父同享完美的爱的循环。现在,父神将祂的儿子赐给我们。祂选择这么多地爱我们。在本质上,神是将自己给了我们。

事实上,当我们说神爱我们的尺度是耶稣时,我们其实表达了两件事:

首先,父将耶稣赐给我们,祂付了什么代价?你若是为人父母,你会欣然舍去你的孩子,让其他人可以幸免一死?在同类当中,就是在人类当中,即使有这样的爱,也是用孩子来交换相同的人类。但父神赐下祂的儿子,却是让祂为了受造之物而死,而且他们还是那种忘恩负义的、以自我为中心的受造之物。

其次,耶稣自己显明了什么样的爱?神爱我们的尺度是耶稣。如果你想看到神的爱的完满度量,那就看耶稣。

让我提醒你在耶稣生平中的一些实例,在新约圣经的经文中报导了神的爱或耶稣的爱。

你发现祂的心如永恒般广阔,祂看见一群人,似乎没有人带领,灵命空虚,失丧。祂称他们为没有牧人的羊,经文说,祂怜悯他们(见马太福音九36)。

你发现祂与小孩玩耍,甚至以小孩子们为一种模范,是祂自己的门徒应该效法的:他们应该像孩子一样亲近耶稣。小孩子不会亲近一个生气的人。然而,在福音书中,我们发现他们与耶稣一起玩耍,从祂身上跳过去,祂说:「让小孩子到我这里来」(马太福音十九14)。

或者看看马太福音十二章这处奇妙的经文。祂从先知以赛亚写的书(超过七百年以前)中引用一段与祂自己有关的话:

18看哪,我的仆人,我所拣选、

所亲爱、心里所喜悦的,

我要将我的灵赐给祂,

祂必将公理传给外邦。

19祂不争竞,不喧嚷,

街上也没有人听见祂的声音。

20压伤的芦苇,祂不折断;

将残的灯火,祂不吹灭。

等祂施行公理,叫公理得胜;

21外邦人都要仰望祂的名。

——马太福音十二章18至21节

你能想象这些图画吗?一根蜡烛:火焰即将熄灭,但祂非但没有把将残的灯火吹灭,反而对它吹气,使它成为熊熊烈焰。或者我们在湖边见到一根芦苇,那是红翼黑鸟群集之处,这根芦苇不是很粗壮,被压伤了,但祂并没有将它折断,反而将它扶起来。这些都是强而有力的方式,表明祂的爱是温和的、有助益的、富有同情心的。

即使是祂在谴责人们的罪,有时用非常强烈的语言(祂确实对一些人说:「你们这假冒为善的—–你们这瞎眼领路的—–你们这些蛇类、毒蛇之种啊!」〔马太福音二十三15~16、33〕),在结束祂的谴责时,你发现祂在为这座城市哭泣。在一些文学作品中,有一些像艾默·甘屈(Elmer Gantry)@*那样的传道人,会迅速谴责,但自己却是假冒为善的。有一种说教式的讲道,对于道德的沦丧发出谴责和批判,但它始终是愤怒,从来没有因同情而流泪的特点。耶稣从来都不是这样无情的。

@*译者按:同名小说中的人物,作者为1930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美国小说家辛克莱·路易斯(Sinclair Lewis),该书于1960年拍成电影,中文译名为《孽海痴魂》或《灵与欲》。

有关耶稣的爱的彰显,真正美好的事物之一就是祂能因时制宜地对一些个人讲话,而没有某种以一概全的公式。一个年轻的财主以金钱为他的神,耶稣说他必须变卖所有的财产,将收益分给穷人。但是,耶稣在一口井旁遇到一个撒玛利亚妇人,却没有这样吩咐她。祂吩咐她去把丈夫找来,她当然不能这样做,因为她已经有五个丈夫,都以离异收场,目前跟一个男人同居,那人也不是她的丈夫:她必须解决破碎关系的障碍。那个孩子性命垂危的非犹太人领袖,那个为耶稣洗脚的坏女人,那个公开否认耶稣的使徒——在每个人身上,主的爱不仅是深刻的,也是明确的,最精确地针对个人需求的。

同样奇妙的是耶稣对那些被生命的挂虑重压的人说:「凡劳苦担重担的人,可以到我这里来,我就使你们得安息。我心里柔和谦卑,你们当负我的轭,学我的样式,这样,你们心里就必得享安息。因为我的轭是容易的,我的担子是轻省的」(马太福音十一28~30)。我们可以在整本圣经里找到安息这个主题。正如神在创造的末了「安息」,神也照样在十诫中命令一个安息的日子,让祂的子民安息,所以,最终的安息在耶稣里面得着确保——这个主题后来在新约圣经中大大扩展(见希伯来书三~四章)。神所提供的这安息,是神对祂的子民之爱的一个功用。

然后,你发现祂在十字架上。你有没有看过由梅尔·吉卜逊执导的电影《基督受难记》?片中相当准确地描绘了肉体上的许多痛苦。鞭打、殴打、破碎,耶稣喊叫道:「父啊,赦免他们!因为他们所做的,他们不晓得」(路加福音二十三34)。而身体的折磨绝非祂的痛苦的全部:因为祂背负别人的罪孽和惩罚,祂在最深刻的意义上经历了被祂在天上的父弃绝(见马太福音二十七45~46)。

对于新约圣经的一些作者而言,神在基督耶稣里彰显的这爱是那么动人,他们屡见不鲜地迸发出对这主题的喜悦。他们可能正在用准确的神学表达方式描述某件事,这使他们想到十字架,这时他们突然再次迸发出喜乐,重述他们对于祂的爱的认识。例如,在保罗的一封信,就是他写给加拉太基督徒的信中,他针对十字架的成就、何谓「称义」(我们会在两章之后讨论)做了一些深邃的论述,然后,当他提到耶稣的死时,突然迸出这句话:「祂是爱我,为我舍己」(加拉太书二20)。在其他地方,当他在为另一群信徒祷告(这次是在以弗所城的信徒),使徒保罗把他为他们祷告、为他们向神代求的内容告诉他们。他提到一两件事情,然后补充说,他祷告求神使他们「能以和众圣徒一同明白基督的爱是何等长阔高深」(以弗所书三18),使用空间隐喻来描绘其无限的范围。然后,他使用这个吊诡:「知道这爱是过于人所能测度的」(以弗所书三19),也就是说,要知道这不可知的、无法找到的、超过知识的爱——要认识它,体验它。保罗告诉以弗所人,他之所以为这一点祷告,是要「叫神一切所充满的,充满了你们」(以弗所书三19)——这个表达方式大略意味着,「为了叫你们可以同样充满神所要充满你们的,完全成熟;除非你丰富地意识到:你是被神在基督耶稣里彰显的爱充溢的,否则你就不能成为真正成熟的人。这就是我为你们祈祷的。」神爱我们的尺度就是耶稣。

3、神爱我们的目的是要叫我们得生命

看看约翰福音三章16至18节的措辞:

16神爱世人,甚至将祂的独生子赐给他们,叫一切信祂的,不至灭亡,反得永生。17因为神差祂的儿子降世,不是要定世人的罪,乃是要叫世人因祂得救。18信祂的人,不被定罪;不信的人,罪已经定了,因为他不信神独生子的名。

——约翰福音三章16至18节

注意这两组对比:(1)不至灭亡与得永生:(2)不是要定世人的罪,与叫世人因祂得救。这两组都是相反的。神爱我们,是有明确的目的的。偶尔有人将神在基督耶稣里的爱描绘为,好像是在某种程度上漫无目的地牺牲自己:耶稣死在十字架上,要证明祂是多么爱我们。但是,那又怎样?一个多世纪以前,在英国有个喜欢开玩笑的人回应这一说法,他实际上是说:「有人一路跑到布莱顿码头,边跑边喊,『世人哪!世人哪!世人哪!我爱你们!我将展示我对你们的爱!」然后跳下码头淹死了。这有任何意义吗?」那能证明爱,还是那家伙已经迷糊了呢?可悲吧,也许,但这绝不是爱的一个样式。

但耶稣走向十字架,不是因为祂是命运的受害者。祂走向十字架,并不是作为一个抽象的教训。祂走向十字架,并不只是作为一个榜样(虽然祂确实是一个榜样)。祂走向十字架,是有目的的。这是为了拯救人脱离那已经临到他们的定罪。「信子的人有永生;不信子的人得不着永生,神的震怒常在他身上」(三36);「不信的人,罪已经定了」(三18)。我们回到圣经的故事情节。世人并不是没有善恶之分的;耶稣来了,也不是随意在这里定罪几个人,在那里拯救几个人;相反地,祂来到世上,世人是已经被定罪的。我们站在创世记三章之后。我们已经在神的审判之下。我们已经是一群失丧的、忘恩负义的人。祂来,祂死在十字架上,目的不是要定罪世人,而是要拯救世人(见三17)。

这段经文并没有大篇幅地描述耶稣如何达成这个目的。在约翰福音中的其他经文却相当清楚地说明了。一个有力的例子是约翰福音六章。在那里,耶稣说:祂是生命的粮,我们若不吃祂,就只有死路一条。在一个肤浅的层面上,吃耶稣的概念听起来非常接近吃人。或者,我们当中比较虔诚的人可能会认为,「也许这是指圣餐或类似的圣礼。」这根本不是耶稣原来的意思。我们绝不可忘记,在古代世界,几乎每个人都用他们的双手、或在农场上工作,所以他们比今天的我们更接近自然。如果你今天问一个五岁大或七岁大的孩子:「食物从哪里来?」他们会回答:「Jewel-Osco」(译者按:芝加哥两大连锁超市之一)或他们地区的任何杂货连锁店。但如果你问第一世纪的任何人,食物来自何方,他们会回答说:「从植物,鱼和动物。」他们自己养殖或捕捉这种食物。所以,在第一世纪,任何人都知道:你活着,是因为你的鸡死了。你活着,是因为胡萝卜已经被拔起,被杀死了。我们以这些有机物质养活自己——我们必须这样,不然就只有死路一条——它们代替我们,为我们舍了生命。不是我们死,就是它们亡。

也许在不久的将来,你会停在快餐店,拿起一个汉堡。你吃什么?死牛。死莴苣。死西红柿。死大麦。死小麦。你吃的那顿饭里面的一切,都曾经活过,现在死了——除了少数矿物,比如盐,里面放的可能太多了。这就是你会吃的东西。这一切都把它们的生命给你了。它若不死,你就得死。现在,当然,牛不是自愿的。莴苣也不是。问题的关键不在于这种替代品的自愿性质,而是在于这个事实。如果不是你死了,就是其他某个活着的东西死了,好叫你可以活着。耶稣使用那样的措辞,说:「你若不吃我的肉,就会死。我死了,好叫你可以活下去。」

新约圣经的重点是:耶稣死了,是代替性的死。祂不该死。但是,当神差遣祂来完成父神的旨意,往十字架去,并死在那里,这是有目的的:代替我们而死,好叫我们不必死,使我们可以有永生。这就是这段经文的意思。「神爱世人,甚至将祂的独生子赐给他们,—–因为神差祂的儿子降世,不是要定世人的罪,乃是要叫世人因祂得救」(三16~17),叫一切相信祂的人都得永生。我们不是在肉体方面吃下这位基督。我们相信祂。我们信靠祂,发现祂的生命成为我们的生命,正如我们的死成为祂的死。祂的生命成为我们的生命!新约圣经用了很多篇幅,来仔细解释这一点。

4、我们借以享受这爱与生命的途径就是信心

我们再看一次这几节经文:

16神爱世人,甚至将祂的独生子赐给他们,叫一切信祂的,不至灭亡,反得永生。—–18信祂的人,不被定罪;不信的人,罪已经定了,因为他不信神独生子的名。

——约翰福音三章16、18节

两章之后,我会再多谈一谈信心。目前我们只需回想一下,我们在前面,就是上一章,曾提过这个主题。正如人们只要注视、倚靠、相信神所提供的铜蛇就可以得救,我们也同样地相信基督而得到生命(见三14~15)。耶稣要我们做的不是去打动祂,博取祂的注意,或试图为我们自己的罪偿付代价。祂要我们做的是信靠祂。

结语

让我这样结束吧。如果这一切是真的(而且我百分之百相信),那么第一个反应就应该是感激,在神面前痛悔,为了祂所作的一切感恩,和坦率地相信。但在我们的世界上也有人大声说:在耶稣面前感恩,显示出基督教是一种何等次等的、多愁善感的、感情冲动的、软弱的宗教。例如,最近退休的圣公会主教史邦(Spong)写道:

十字架是什么意思?应该如何理解它呢?旧的模式认为十字架是付出堕落该付代价的地方,这显然是完全不合适的。传统这样理解基督的十字架,除了鼓励罪恶感、为了需要神的惩罚辩护,并造成初步的受虐经历(那是几个世纪以来的人一直坚持不懈地忍受的),已经在各个层面上发挥不了作用。正如我前面提到的,神拯救人类,这观点导致感谢,却从来没有叫人性得着扩充。十字架的故事似乎鼓励人不住谢恩,但这样谢恩只有造成软弱、幼稚和依赖。@1

@1John Shelby Spong,Jesus for the Non-Religious:Recovering the Divine at the Heart of the Human(San Francisco:HarperSan-Francisco,2007),277。

这是今日极为常见的一种态度。我所见过对它所做的简短回应,最好的出自约翰·派博(John Piper),他说:

是的,史邦主教,「神拯救人类,这观点导致感谢,」这是真的。我们不能阻止神因怜悯而做的事。祂已经拯救我们脱离我们的自私和其可怕的结局,就是地狱。我们的心不能停止感觉它们所感觉的——感激之情。

你说这鼓励「软弱」。不完全是。它鼓励人刚强,但所用的方式使人认为神是美善的,也使我们感到高兴。例如,耶稣对使徒保罗说:「我的恩典够你用的,因为我的能力是在人的软弱上显得完全。」保罗回应说:「所以,我更喜欢夸自己的软弱,好叫基督的能力覆庇我。—–因我什么时候软弱,什么时候就刚强了!」(哥林多后书十二9~10)。所以,保罗的倚靠使得他更刚强,胜过他不倚靠基督时。他靠着基督的能力而刚强。

你说这样「不住谢恩」造成「幼稚」。这并不正确。孩子并非自然而然会说谢谢你。他们来到这个世界,认为他们想要的一切都是这个世界欠他们的。你必须把「谢谢你」反复灌输到孩子自私的心里。有感激之情,并且说出来,这往往是成熟的显著标志。对于那些得到东西而不心存感激的人,我们有一个专门的名字。我们称他们为忘恩负义。每个人都知道他们的行为就像自私的孩子一样。他们是幼稚的。不,史邦主教,神要我们长大成熟、体贴周到、睿智、谦卑、成为感恩的人。它们的反面才是幼稚。

事实上,它们的反面是不折不扣的暴躁易怒。路益师(C.S.Lewis)在成为基督徒之前,实在不喜欢圣经里面论及我们应该不住感谢和赞美神的信息。然后一切都变了。他发现,赞美和感谢不是使人幼稚,而是使人心胸宽大而健康。他说:「最谦卑的、同时又最平衡、心胸最宽广的人最常赞美,而暴躁易怒、与别人格格不入、满腹牢骚的人最少赞美。」这是我的经验。当我忘恩负义时,我很自私且不成熟。当我充满着感激时,我很健康、以他人为导向、怀抱仆人心态、高举基督、并充满喜乐。@2

@2John Piper,”Ganging Up on Gratitude,”DesiringGod,November21,2007,http://www.desiringgod.org/ResourceLibrary/TasteAnd See/ByDate/2007/2504_Ganging-Up_on_Gratitude。

你看,我们终于以基督结束。神是那种追求我们的神,因此,我们终止于基督。历世历代有这么多的基督徒为了神追求他们的方式作见证。有一首美妙的诗,是法兰西斯·汤普森(Francis Thompson)写的,谈论神好像天上的猎犬一样一直追逐着他。里面有几行如下:

我逃避祂,日日夜夜;

我逃避祂,岁岁年年;

我逃避祂,沿着我自己思想中

错综的迷径;在凄迷的眼泪

我躲藏祂,在连续的嘻笑后面。

我急速攀登希望的远景,

呐喊,流汗,

沿着巨大可怕的深渊,

逃离那亦步亦趋的强壮脚步。

但追赶却不匆忙,

脚步并不慌乱,

从容的速度,紧促而不失庄严,

脚步节奏中——声音响起

比那脚步更近——

「你这背离我的,万有都背离你。」@3

@3Francis Thompson,”The Hound of Heaven,”online at http://bartelby.net/236/239.html。

这是这位慈爱的神。祂是天堂的猎犬。当我们归回这位永生神时,祂终于给了我们意义。我们的意义不是来自独立。独立可能摧毁我们。我们的意义不是来自富裕。富裕可能摧毁我们,无论如何,不信神和自以为是,最终会令我们下地狱。我们的意义来自于沉浸在与永生神的关系中,那是一种正确而井然有序的关系,我们蒙祂特有而无法抗拒的爱。另一种选择是死亡——并不总是像另一个诗人艾德温·罗炳森(Edwin ArlingtonRobinson)描写的那么戏剧性,但肯定类似:

每当理查·柯瑞(Richard Cory)进城来,

我们在步道上注视着他:

他全身上下是那么绅士样,

容光焕发,帝王神貌。

他虽衣着朴素,

谈吐平易近人,

但向人道早安时,还是令人心跳,

连走路都令人觉得闪闪发光。

而他富有——是的,富逾君王,

举止都令人仰慕他高雅:

总之,我们认为他就是一切,

恨不得自己能变成他。

于是我们干下去,并等待亮光,

食而无肉,咒诅面包;

而理查·柯瑞,夏日一个宁静的晚上,

回家去,用一颗子弹射穿头颅。@4

@4Edwin Arlington Robinson,“Richard Cory,”in Collected Poems(New York:MacMillan,1921).Available online at www.bartleby.com/233。

正如汤普森所说的:「你这背离我的,万有都背离你。」

或者再举马格瑞奇(Malcolm Muggeridge)的见证,他是个暴躁易怒、极精灵古怪的记者,他关注和评论的范围很广。他富创意、却亵渎,曾经胜利,也曾遭挫败,并有非常精彩的职业生涯。他在晚年悔改归正,并写道:

我想,我可以把自己视为一个比较成功的人。有时候,人们会在街头盯着我看——这就是名气。我可以相当轻松地赚取够多的金钱,有资格进入国内税收署〔Inland Revenue,即英国的国税局〕税率较高的一群——这就是成功。如果有点金钱和名气,甚至连老人(如果他们愿意的话)都能参与时髦的消遣——这是乐趣。可能有那么一段时期,我说了或写了的东西充分受到注意,使得我自认,它代表了对当代的重大影响——这是成就。但我告诉你,我恳求你相信我,把这些微小的胜利乘以一百万,全部加在一起,它们只是虚无——还不及虚无,实际上乃是一种阻碍——不及那一滴的活水,这活水是基督提供给在属灵方面干渴的人的,不论他们是谁,或是什么样的人。我问自己,在时间的巨轮中,在过去、现在和将来,生命中有什么是可能被放置在天平的另一端,来与饮用那水之后的甦醒相比的?@5

@5Malcolm Muggeridge,Seeing Through the Eye:Malcolm Muggeridge on Faith,ed.Cecil Kuhne(San Francisco:Ignatius Press,2005),97。

「神爱世人,甚至将祂的独生子赐给他们」(约翰福音三16)。

问题讨论

1、我们该如何区分道德判断和论断人?

2、列举出圣经谈论神的爱的五种方法。

3、神对每个人的爱完全一样吗?

4、在「神爱世人」的经文中,让神的爱变得如此奇妙、令人赞叹的「世人」是什么意思?

5、耶稣是神爱我们的尺度,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6、神赐下祂的儿子给我们,目的何在?

7、神对我们的爱如何正确地在我们心中激发喜悦和感恩之情?

1、我们该如何区分道德判断和论断人?
道德判断:动机是从爱神爱人为出发点,再结合真理标准的辨识力来进行分析和评论以及引导。
论断人:动机是出于自我利益和恶意,结合人的标准加以使用、分析、引导进入导致的混乱与毁坏。
2、列举出圣经谈论神的爱的五种方法。
A、三一神格之间纯全的爱——爱的最高模式。
B、无关道德性,神对一切受造之物无差别的眷顾——眷顾性的爱,
C、神以命令、道德性、渴望态度要求堕落的人回转——呼吁的爱。
D、神至高无上主权的拣选——无条件拣选的爱。
E、神对拣选的子民要求爱中的顺服为条件——有条件的爱。
3、神对每个人的爱完全一样吗?
不一样的。
A、对无差别性,无关道德性的普世之爱是一样的。
B、得救方面神只爱自己在主权中无条件拣选的人。
C、对圣约中的子民,神爱那些愿意回应和顺服神旨意的人。
4、在「神爱世人」的经文中,让神的爱变得如此奇妙、令人赞叹的「世人」是什么意思?
世人:是指在道德上堕落,以自我为中心,并且以恨意、偶像崇拜来悖逆造他的神,导致对神不忠、不义、邪恶的整个抵挡神的体系。
神竟然爱这样的世人,就显得如此的奇妙和令人赞叹了。
5、耶稣是神爱我们的尺度,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因为道成肉身的耶稣在地上寻找失丧的人就是显明神自己,也就是彰显和完全显明了神的爱,尤其是主耶稣在十字架上为世人的罪付出了宝血的代价。
二者让我们看见耶稣就是看见了神爱的尺度。
6、神赐下祂的儿子给我们,目的何在?
目的是救我们脱离了在罪中极大的死亡,并且给了我们荣耀的永生——永恒的生命。
7、神对我们的爱如何正确地在我们心中激发喜悦和感恩之情?
这个问题要在今生基督徒的生命中常常去默想的问题。
因为基督徒要常回想神的爱——也就是主耶稣在世设立圣餐来记念神的目的,让耶稣基督十字架的爱永驻在我们心中,因为神从天而来的大爱本身就是激发我们喜悦、感恩、力量的源头。——可以使我们刚强壮胆,愿意背起自己的十字架来跟从神!

您可能还喜欢...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