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读圣经-彼得前书

彼得前书 The first letter of Peter

00:03-00:55

彼得最初跟随耶稣时,名叫“西门”,他是十二门徒的核心人物。当他认耶稣为弥赛亚救主的时候,耶稣把他的名字改成了“矶法”,亚兰语的意思是“岩石”,希腊语的发音是“彼得罗斯”或“彼得”。耶稣应许他做众使徒的领袖。在最初的几年里,彼得带领耶路撒冷城中信奉弥赛亚的团体,其中发生的一些事,记在了《使徒行传》前十章中。

后来,彼得接受呼召,把耶稣的福音传到了以色列境外。彼得写这封信时,宣教事工已经在罗马广大的疆域内开展了几十年。在信的结尾处,会发现彼得是在罗马,他称之为“巴比伦”,他找人代笔,写了这封信,执笔人名叫“西拉”,是彼得的同工。

00:55-01:41

这封信被送往古罗马小亚细亚省的多间教会,那里就是今天的土耳其。彼得知道,大多数被控告的基督徒是外邦人,他们受到邻居希腊人和罗马人的反对和骚扰。所以,在他们遭受苦难时,彼得写信鼓励他们。

这可以帮助我们理解这封信的构思和基调。

书信一开始就是问安,然后是一首赞美神的诗歌。这首诗引出了这封信的关键主题。彼得首先肯定,这些受逼迫的基督徒都是基督大家庭的成员。这让他们把苦难看作是见证耶稣的方式,也让他们把将来的盼望聚焦在耶稣的再来。好,一起来看看下面的内容。

01:41-02:19

彼得一开始向众教会问安,称他们为神“拣选”的子民,是“寄居”在这个世界上的。彼得在信中明确地说,这些基督徒读者是外邦人。在这里,彼得使用的是《旧约》中神“拣选”以色列人及亚伯拉罕全家时用的词汇。而亚伯拉罕本人正“是外人,是寄居的”。这是彼得书信中一再重复的重要思想:他希望这些正在受苦的外邦基督徒能明白,他们已经靠着耶稣归入了亚伯拉罕的家。和他一样,在这个世界上,他们都是漂泊寄居的人,遭受误解和不公平的对待,却在应许之地寻找一个真正的家乡。

02:19-03:01

在开篇的诗歌中,彼得继续阐述这个观念。他赞美神说,神藉着耶稣的救赎和圣灵的能力,让人们有“永活的盼望”。神邀请所有人进入以耶稣为中心的新家,所有的家人都有新的身份,就是神所爱的儿女;也都有全新的盼望,就是当耶稣再来做王的时候,藉着神的爱,在一个新的世界得以重生。

对于持守这个盼望的人而言,受苦和被逼迫恰恰是奇妙的礼物。因为,它们能把虚假的盼望和令人分心的事付之一炬,就像火能净化人心一样。这提醒我们,什么才是我们真正的家和盼望。实际上,生活中的困苦会坚固我们的信仰,让我们的信心变得更加真实。

03:01—3:55

在这段开场白之后,彼得谈到核心内容,他更深入地解释了这些观念。

彼得首先解释的主题,是关于神的子民在新家里的身份问题。他采用了《旧约》中令人印象深刻的以色列家族画面,来描述这些外邦基督徒:(1)就像以色列人出埃及一样,外邦基督徒也要“准备好他们的心”,并离弃他们以往的生活方式,开始全新的生活。

(2)他们是神“圣洁”的子民,现今正在穿越旷野,他们是(3)新出埃及的人,已经被耶稣的血赎买回来,耶稣就是最后的逾越节羔羊。(4)他们是新约时代的人,神的话语深深地藏在他们心里,修复他们的心,更新他们的思想。(5)他们是神的新圣殿,建立在耶稣的根基上,而且(6)他们是神国的祭司,在万民万族面前代表神、服侍神。

03:55-04:12

通过向这些受逼迫的外邦基督徒描绘这些奇妙的画面,彼得把这些经受苦难的信徒带进一个崭新的视野中,也进一步带出了下一段的内容。他们所受的逼迫,恰恰将他们的使命向世界显明出来,让万国见证神的怜悯。

04:12-04:29

首先,彼得鼓励他们要顺从罗马人的统治,即使罗马人很不公正。没错,他知道,他们所受的逼迫和苦难是不公正的。但暴力对抗并不能解决问题,更别提暴力本身就违背了耶稣的教导。耶稣爱自己的仇敌,而不是杀掉仇敌。

04:29-04:50

其次,彼得特别强调基督徒奴隶和基督徒妻子所面临的艰难处境。 在罗马帝国,每个家庭都必须敬拜一家之主所信奉的神明。彼得知道,如果主人不信耶稣,这些忠于耶稣的妻小和奴仆都会引起家族里其他人的怀疑。。

04:50-05:30

所以彼得说,的确,所有的基督徒,包括罗马人的妻子和奴隶都已经完全被耶稣释放了。但他们不能以叛乱的方式来表现自己的自由,而要像耶稣一样抵制邪恶,显出爱心,并对仇敌显出爱和宽容。如果家中的丈夫也是基督徒,情况就完全不同了,他们不会像那些罗马人邻居一样对待自己的妻子。在神面前,他们平等地对待妻子,因为神是配得尊荣、敬畏的神。

彼得盼望,人们对耶稣之爱的效仿和具颠覆性价值观的国度,让人有能力去见证神的怜悯,并向他人展示耶稣之道的美妙真理。

05:30-05:56

但彼得也是一位现实主义者:他知道基督徒仍会遭受逼迫,他提醒说,将来必有伸冤的日子。他回顾了耶稣受到不义的逼迫,并被腐败的人权所杀。但实际上,祂是替仇敌而死的,之后天父为祂伸冤,圣灵让祂复活。如今耶稣被升高,成为万王之王,万主之主。

05:56-06:20

彼得指出,洗礼是表明耶稣的跟随者得到伸冤并获救。像挪亚一样,他们从水里得救,洗礼不是一种神奇的宗教仪式,而是一种神圣的象征,它标志着受洗者内心的改变,以及他们渴望与耶稣的死和复活相联合。因此,当时,即便因为跟随耶稣而殉道,他们仍盼望将来有一天神会为他们伸冤,他们将与主一同被高举。

06:20-07:00

接着,彼得进入结尾部分,他回顾了耶稣的教导,说门徒们应该以此为荣,并像耶稣一样因为遭受逼迫而喜乐。

彼得还呼吁教会领袖要关顾那些受苦的基督徒,并做仆人式的领袖,就像耶稣对待跟随自己的人那样。最后,彼得提醒这些基督徒弄清楚谁才是真正的仇敌。他们面对的敌意,不只是来自文化或政治方面,更是灵界中黑暗、邪恶的势力,是它们激发了人心中的憎恨和暴力。基督徒要持守对耶稣及其教导的信心,耐心等候耶稣再来,相信邪恶必将被战胜。

07:00-07:24

彼得从罗马教会向收信者问安,在书信结尾处祈求神赐能力。他称罗马为“巴比伦”。在这里,他采用了旧约时代先知们的传统,他们用“巴比伦”来代表所有堕落的国家。罗马变成了新巴比伦,神的子民现在“寄居”在这个帝国,还没有住在真正的新家里,所以,他们要等待真正的王回来。

07:24-07:53

《彼得前书》是基督徒在苦难中的盼望,如同一支强心剂。从一开始,神的子民就是被人误解的小众,因为他们选择让另一位君王耶稣来管理自己,因此难免要面对世界的敌意。尽管如此,逼迫却成为教会的奇妙祝福,因为逼迫恰恰能让世人有机会看到耶稣令人惊叹的怜悯和爱,这正源于对耶稣再来的盼望。

这就是《彼得前书》的精义。

您可能还喜欢...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