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巴刻谈清教徒02

第二章:斯蒂芬·查诺克:《被钉十架的基督》

Stephen Charnock

我们又真又活的主,命令我们去做那种天天背起自己十字架的门徒,祂要求我们要有清醒的头脑、丰富的见识和完全的忠心。—–我们的信仰必须通过十字架来塑造,惟有如此我们的人生才能有真正彻底的改变。

基督教最为核心的信息,就是那有关耶稣基督历史的、永恒的以及不容回避的真相:祂是上帝的独生子,三位一体上帝中的圣子上帝,祂也是将来要审判普天下所有人的那一位,新约福音称祂为所有信祂之人的救赎主和良朋密友。我们要清楚地看到,任何否认耶稣是道成肉身的上帝,否认祂的十架受死、复活、掌权和再来的信仰,都与基督教无关,而这一点正是那些教会内外的自由派人士一向所否认的。

让我们重申,基督教的核心信息就是对于那在十架上被钉死之基督合乎理性的、切身相关的、客观真实又个体化的知识。这样的知识既需要我们投入头脑去思辨,也需要我们投入心灵去爱慕。我们将因为认识这种知识而获得一种全新的忠诚、全新的热爱和全新的生命。清教徒斯蒂芬·查诺克(Stephen Charnock)在自己的一本著作中对这一主题进行了阐述,下面我就要来介绍这本著作。我们要清楚知道,如果没有这种知识,基督教就不会存在,而忽略这种知识所带来的只有思想的混乱。

三百年前,查诺克服侍的那个年代,英国在名义上还是基督教国家,当时的人们在信仰上普遍都会认同上述立场,与之相比,今天的基督教传播者面对的是一种完全不同的光景。今天的普罗大众一般都会将基督教视为一种道德规范而非关乎灵魂救恩的福音,耶稣在他们看来也不过是一位历史上的先贤,而非那永在的救主。因此,属灵的信仰生活对于今天的人而言,被矮化成了一种为了实现自我提升而开展的新纪元式的冥思。而信仰委身,则被视为某些人因着自己的兴趣而培养的特殊嗜好。在这样的背景下,基督教的核心要义——诸如世人都活在上帝的同在之中,上帝的眼目遍察万物;有一天我们必将为自己一生所做的一切向祂交帐;以及因着罪的缘故,我们的人性已完全堕落败坏,因此我们迫切需要一位救主的拯救,这正如一位患脑瘤的人需要外科医生的紧急手术一般——对于今日世界的大多数人而言,都是不可能接受的。经受着这种思潮的冲击,无怪乎当今的基督徒会对自己信仰的核心内容产生困惑和不解。如果这也是我们的现状,我们就更有必要来倾听查诺克的信息。在所有的清教徒中,查诺克对于正统教义的宣讲,可以说是最直截了当和最有效率的。

查诺克相信他同时代的读者对于他所论述的主题都抱有浓厚的兴趣,因此当他阐释这些主题时,他的读者都会聚精会神地跟随他来思想真理的奥祕。当年他的听众中很多都是“服侍卓有成效的牧者”(他著作的首批编者如此说),“他们都渴慕坐在他的脚前,因为他们从查诺克的一次讲道中,所领受的教导胜过他们从许多书或他人的讲道中所得到的。”@1今天人们在一般的思想交流中,很少会遇到像查诺克的文字这样密集而深入的内容。因此,如果读他书的人不能沉下心来去细读领会他的思想,他们很快就会厌倦他的著作。盼望我的这篇序文能够使得人们愿意走近认识查诺克,并在此过程中不至于因为各种困难而放弃。我所做的也许未必能达偿所愿,但我仍想努力尝试。接下来,首先让我们来进一步地认识查诺克本人吧。

斯蒂芬·查诺克1628-1680

查诺克出生于伦敦,1640年代在剑桥大学经历了圣灵的重生,人们对这位才华横溢的年轻人寄予厚望。1655年他受任前往都柏林,做爱尔兰总督奥利弗·克伦威尔儿子亨利的私人牧师。在那里查诺克的布道得到了当地人的广泛赞誉,然而英王复辟却终结了他在爱尔兰的服侍,后来他一直没有得到公开的教牧委任,直到他受邀前往伦敦的克罗斯比大厅(CrosbyHall)与汤玛斯·沃森共同承担一间著名的不从国教教会的牧职。从1675年到1680年离世归主,查诺克人生的最后五年一直坚守这一职分。查诺克是一位极其勤奋好学的牧者,一生未婚的他,通常每周五天都会投入到长达十二个小时的学习中,并将所有他计划公开传讲的信息事先撰写出来。查诺克似乎有意在克罗斯比大厅传授一套完整的系统性实践神学(如果我们非要给它起个名字的话),他大量关于上帝存在和属性的未尽论述(1864年出版文集中一千余页小字印刷的内容,超过六十万字)初步展示了这种神学。(据说,他在临终之时“仍然思考着在完成了对上帝怜悯、恩典和良善的论述之后,该进入什么主题”。@2这些论述都属于清教徒时期的长篇证道文在某节经文的基础上提出教义,进行推理(解经和立论),并给出如何应用真理的教导。这种讲道以完整的篇幅计,每次将会占用数个小时之久。也许当年查诺克所采用的,正是这样的讲道方式。此外,在克罗斯比大厅服侍期间,查诺克记忆力和视力的衰退,都使他不得不通过放大镜来一字一句地诵读自己的讲章,而不能像在都柏林时那样即兴地向会众传讲真理。这些都可以让我们从某些侧面猜测到,为什么一向以能够对各种思想给出简明扼要阐释而著称的查诺克,其作品竟会在那个注重神学的年代,被许多人看为过于艰涩,难于领悟。与之相比,查诺克少量关于基督之死的论述,行文就非常流畅,对于今天所有注重思考的读者而言,它们并不会带来任何的 阅读障碍。

基督的十字架

在本文开篇处我就曾强调,凡不承认主耶稣是道成肉身的上帝,不承认祂曾受死、复活、祂的掌权与再来,并且忽略个体对被钉死基督认知经验的信仰,都与基督教不相干。我对于基督教的界定,尽管其措辞显得非常强硬,但仍是依照新约圣经的描述而做出的。新约圣经处处高举基督的十字架,使之成为福音的核心和本质。上帝因着耶稣上十字架这一事件,为所有的罪人成就了一条与自己和好的道路,让自己的能力因此能以覆蔽他们,并让他们藉此获得了永恒荣耀的盼望,这盼望远远超乎我们今生一切的所求所想。众所周知的四部福音书,所讲述的正是关于耶稣受难的事迹。从中我们随着情节的发展,会详细地看到耶稣出于何等原因被钉在十字架上。马太、马可、路加、约翰这四位文笔精湛的作者,通过各种细节的描写和动人心弦的情节铺陈,使耶稣上十字架的一幕,表现出比之前叙事和之后耶稣基督复活更为震撼的效果。也正因如此,耶稣基督的受难成为每部福音书毋庸置疑的高潮。《启示录》这卷书的主题显示了被钉之主,即那被杀之羔羊的双重得胜:祂第一次降世为我们流出了赦罪的宝血,而祂末后的再来将完全更新受造的万物。新约之后的教牧书信,实际上可以看成是由书信形式写成的证道文,以此来塑造信徒的生命。在这些书信中,使徒针对信徒的信心(即信徒当有怎样的信念和仰赖)和行为(即信徒当有怎样的动机和作为)作出了规范性的教导而耶稣的十字架仍然是这些教导最为核心与本质的信息。

具体而言,十字架是使徒在福音宣讲中所关切的目标(“我们却是传钉十字架的基督”林前一23;参林前一18;二2);它是施恩的上帝在其永恒旨意中最关键的作为(“你们得赎—–不是凭着能坏的金银等物。乃是凭着基督的宝血,如同无瑕疵无玷污的羔羊之血。基督在创世以前,是预先被上帝知道的,却在这末世,才为你们显现”彼前一18-20,参约三16以下;约十14-18;加四4以下);它是为洗净人的罪而付出的代价(“基督照圣经所说,为我们的罪死了”林前十五3);它平息了上帝向罪人所发的义怒(“藉着祂在十字架上所流的血,成就了和平”西一20,参弗二18-20);它确保我们在当下就能被上帝归算为义,并成为祂的儿女,又让我们确信,身为上帝的后嗣,我们一切关乎未来的盼望都不会落空(“现在我们既靠着祂的血称义,就更要藉着祂免去上帝的忿怒”罗五9;“上帝既不爱惜自己的儿子,为我们众人舍了,岂不也把万物和祂一同白白地赐给我们吗”罗八32);它是身为中保的圣子上帝主动的作为(基督的受难诚然是祂定意要成就的行动),耶稣以此确立了自己救主的地位,祂成就了救恩,因此成为那使人得救之信心的对象也是合宜的(“我如今在肉身活着,是因信上帝的儿子而活,祂是爱我,为我舍己”加二20;“挽回祭是凭着耶稣的血,藉着人的信”罗三25);它是教会按照耶稣的命令,持守的两项圣礼所指向的实体(“我们是受洗归入祂的死—–我们藉着洗礼归入死”罗六3、4;“这是我的身体,为你们舍的—–这杯是用我的血所立的新约。你们每逢喝的时候,要如此行,为的是纪念我”林前十一24-25);它为我们树立了舍己和谦卑的榜样(“也要凭爱心行事,正如基督爱我们,为我们舍了自己”弗五2;“主为我们舍命,我们从此就知道何为爱。我们也当为弟兄舍命”约壹三16;“就自己卑微,存心顺服,以至于死,且死在十字架上”腓二8);它呼吁并激发信徒委身服侍上帝(“你们不是自己的人。因为你们是重价买来的。所以要在你们的身子上荣耀上帝”林前六19、20;“原来基督的爱激励我们—–一人既替众人死,众人就都死了—–是叫那些活着的人,不再为自己活,乃为替他们死而复活的主活”林后五14、15);它彰显了一个人在苦难和仇恨面前,当怎样存心忍耐(“因基督也为你们受过苦,给你们留下榜样,叫你们跟随祂的脚踪行”彼前二21,参来十二2以下)。

耶稣的十字架对于我们的意义还可以继续罗列下去,然而,至此我们的结论已经非常明确了。信靠、爱慕、跟随耶稣,必然与时刻仰望祂的十字架联系在一起。我们又真又活的主,命令我们去做那种天天背起自己十字架的门徒,祂要求我们要有清醒的头脑、丰富的见识和完全的忠心。“但我断不以别的夸口,只夸我们主耶稣基督的十字架。因这十字架,就我而论,世界已经钉在十字架上。就世界而论,我已经钉在十字架上。”(加六14)我们的信仰必须通过十字架来塑造,惟有如此我们的人生才能有真正彻底的改变。

高举基督的十字架

查诺克的释经尽管非常明晰、深入,然而有时却难免让人觉得有些生硬、枯燥。这是因为他的解经风格非常侧重于理性分析,并且他的思路常常跳转很快,而他的表达又极为简洁,因此,他的作品常常让人感觉他在记录自己的释经笔记,而非为读者撰写释经著作。他对经文的信息进行分析和整合的能力令人钦佩有加,然而仅凭这样的能力,却不能让那些他从经文中所阐释出的智慧和真理,切实地进入我们的内心。正如他肖像所显示的那种瘦骨嶙峋的外貌特征@3,查诺克的著作也让我们看到其思想的简练。在他看来,给作品加上血肉,以丰沛的情感去充实其思路,从而达到那种直击人心的震撼效果。这样的事情,似乎更应该由他的读者而非他去完成。清教徒的理想是要成为那种“务实而热忱的牧者”,这意味着他们要在引人思考、坚固心灵和安慰良心方面做到兼顾和平衡。在清教牧者中,查诺克的理性思辨能力居于前列,然而在激发读者想象力、触动他们心灵方面,查诺克却不及他人。正是这样的原因,使得查诺克传道人的身分缺少了激发人热忱爱主的亮点,无怪乎有些人会指摘他的讲道所充斥的惟有“道德的规条或形而上的玄思”。@4由此可见,查诺克的著作丝毫不缺乏福音的信息,而是恰恰相反,他过于密集地将福音信息展现在读者面前。很显然,在查诺克看来,将福音真理形象生动、深入人心地阐释出来,并不是他通过公开讲道所要达到的目标,而是其听众需要通过自身的属灵默想去完成的功课。

在这本著作中,查诺克通过对天父上帝主权、慈爱及公义的依次探讨向我们阐释了“基督被钉十架”的主题。这十字架是天父上帝所命定的救法,圣子上帝承受了这十架的刑罚。从此,让我们看到了基督的尊贵、顺服和苦难。这十字架也成就了上帝与选民的和好,完全更新了我们与上帝之间的关系此外,对主基督被钉十字架认识的深入,也必将激发我们对上帝有更深的感恩、喜悦以及全面彻底的悔改与信靠,我们将因此放胆去亲近那位我们在天上的父,在祂里面寻求圣洁和安慰(或说激励)。前者是我们人生的目标,而后者则是我们前行的动力。新教和清教信仰对于基督在髑髅地十字架上对罪人的代赎采用了直白简练的表述,然而这种认识不免过于理性、生硬,可见我们需要对此真理投入感情和热爱。我们如何才能做到呢?以下是我的个人的建议。在你开始读查诺克的著作之前,花一些时间来熟悉下面的三首赞美诗,它们都反映了信徒在默想主耶稣被钉十字架之时,那种内心深处的触动。惟愿诗人对此真理宝贵的认识也能触及你灵魂的深处,让你一同被其所感,这也是创作者的意图所在。@5第一首诗歌在教会中广为流传,它是由身处清教运动末期的著名圣诗作者以撒·瓦茨(Isaac Watts)所作:

每逢思想奇妙十架,

铭感救恩虔诚顶礼;

从前所慕势利虚荣,

如今愿意完全抛弃。

觐见架仰瞻圣范,

寸心了解救恩浩大;

莫容我为别事矜夸,

生死安危惟夸十架。

试问众生曾否见过,

忧愁慈爱和血并流:

愁爱可曾如此相接,

荆棘可曾化作冕旒。

救主慈爱无限高深,

尽献所有难报主恩

愿负十架学主牺牲,

喝主苦杯效主求仁。

第二首诗歌同样出自以撒·瓦茨,尽管它不及第一首流传广泛,但它带给我们心灵的震撼却有增无减:

嗟乎我主为何流血,

为何忍受死亡,

为何甘为卑微的我,

遍历痛苦忧伤?

救主忍痛十架之上,

果真为我罪愆,

大哉慈悲奇哉怜悯,

广哉主爱无边。

故当十架显现我前,

我亦羞惭掩面,

我心熔化热烈感谢,

悲伤涕泪流涟。

纵使流尽伤心之泪,

难偿爱心之债,

我惟向主奉献身心,

稍报恩深如海。

第三首赞美诗的作者是奥古斯都·托普雷迪(Augustus Toplady),他是一名十八世纪的新教信徒,著名的诗歌《万古磐石》(Rock of Ages)正是出于他手。以下介绍的这首赞美诗在今日的基督徒中并不非常出名,然而它却让我们看到重生之人在必然经历到的内心怀疑与属灵消沉中,该如何靠主得胜。

为何独自恐惧怀疑?

圣父岂非已让爱子

担当你之忧惧?

我罪既已被主除去,

公义之神岂能再次

审判我之众罪?

你已成就完全救赎,

属神子民一切亏欠,

均已涂抹不算;

忿怒审判又何再临,

若我被你义行遮盖,

又得血洗净?

若你已得我之赦罪,

并且与我同受苦难,

上帝岂会两次

降怒刑罚罪恶?

我为中保首先流血,

属我子民必不再死。

我的心啊,转向安息!

大祭司已为你受苦,

赐下自由、顺服。

得胜宝血,信心之源。

耶稣代死,我即无惧,

不再流浪被逐。

现在,藉着默想这些诗歌,将十字架的宝贵深深地印刻在你的思想和心灵之上。在此之后让我们再来读查诺克的著作,深思他的话语,从他的文字中去探寻那种让我们的意念完全降服于圣父和圣子意念的全备神学。我相信随着查诺克一句句层次分明论述的推进,你会感觉到一种愈照愈明的欣喜和平安。最后,让我们再次默想以上那些诗句吧,让我们在上帝面前细心体会那些诗歌所要传递的真理,用心领悟查诺克文字的超凡之处。当然,这仅仅是我的建议,你完全可以不予理会。然而。你需要注意,在你还没有真正领会查诺克的思想之前,请一定不要贸然指摘他的文字晦涩艰深,这也是我写此序文唯一的期望。

您可能还喜欢...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