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1当主耶稣面对世界

耶稣的可信

太9:18-34

18耶稣说这话的时候,有一个管会堂的来拜他说:“我女儿刚才死了,求你去按手在她身上,她就必活了。”

19耶稣便起来跟着他去,门徒也跟了去。

20有一个女人,患了十二年的血漏,来到耶稣背后,摸他的衣裳䍁子,

21因为她心里说:“我只摸他的衣裳,就必痊愈。”

22耶稣转过来看见她,就说:“女儿,放心!你的信救了你。”从那时候,女人就痊愈了。

23耶稣到了管会堂的家里,看见有吹手,又有许多人乱嚷,

24就说:“退去吧!这闺女不是死了,是睡着了。”他们就嗤笑他。

25众人既被撵出,耶稣就进去,拉着闺女的手,闺女便起来了。

26于是这风声传遍了那地方。

27耶稣从那里往前走,有两个瞎子跟着他,喊叫说:“大卫的子孙,可怜我们吧!”

28耶稣进了房子,瞎子就来到他跟前。耶稣说:“你们信我能作这事吗?”他们说:“主啊,我们信!”

29耶稣就摸他们的眼睛,说:“照着你们的信给你们成全了吧!”

30他们的眼睛就开了。耶稣切切地嘱咐他们说:“你们要小心,不可叫人知道。”

31他们出去,竟把他的名声传遍了那地方。

32他们出去的时候,有人将鬼所附的一个哑巴带到耶稣跟前来。

33鬼被赶出去,哑巴就说出话来。众人都希奇说:“在以色列中,从来没有见过这样的事。”

34法利赛人却说:“他是靠着鬼王赶鬼。”

一、引言

就像许多有幼儿的父母们一样,我们念许多书给两个孩子听。这些书的内容各式各样,从庄严的到滑稽的,或者至少是幽默的。有一本小书,比较起来稍微靠近后者而不是前者,叫作《亚历山大和可怕的、恐怖的、不好的、非常坏的日子》。@我不期望把奇妙的插图傅达给你们;但是让我引用几段文字:

@Judith Viorst,Alexander and the Terrible,Horrible,No Good,Very Bad Day,illustrated by Ray Cruz(New York:Atheneum,1972)。

我嘴里含着口香糖上床睡觉,现在口香糖在我的头发里。今天早晨我起床的时候,跌倒在滑冰板上,我又误将毛衣丢在洗脸槽里,那时水正在流。我可以断定:这将会是可怕的、恐怖的、不好的、非常坏的一天。

吃早餐的时候,安东尼在他的早餐玉蜀黍薄片盒子里找到一套Corvette Sting Ray的汽车配件·尼克在他的早餐玉蜀黍薄片盒子里找到一个Junior Under—cover Agent的密码戒指。而在我的早餐玉蜀黍薄片盒子里只找到玉蜀黍薄片。

我想我该搬到澳大利亚去。

在共同乘车的时候,吉布森太太让贝基坐在靠窗的位子上。奥德丽和埃利奥特也坐在靠窗的位子上。我说我被压得吱嘎响我说我要被粉碎了。我说,如果我不坐在靠窗的位子,我会晕车。根本没有一个人搭理我。

我可以断定:这将会是可怕的、恐怖的、不好的、非常坏的一天。

在学校,迪肯斯太太喜爱保罗画的帆船,过于我画的看不见的城堡。

在唱歌的时候,她说我唱得太大声。在计算的时候,她说我漏掉了十六谁需要十六呢?

我可以断定:这将会是可怕的、恐怖的、不好的、非常坏的一天。

我可以这样断定,因为保罗说我不再是他最好的朋友了。他说腓利普·帕克是他最好的朋友,艾伯特·莫佑是他第二好的朋友,而我只是他第三好的朋友。

我对保罗说,我希望你坐在图钉上。我希望下次你得了一个双层的草莓冰淇淋,冰淇淋从蛋卷筒上落下来,掉在澳大利亚。

还有许多这样语调的话。告诉你这本书的结果,不会破坏你读它的兴致。亚历山大肯定从无数的生活小悲剧中学到:朋友常常在改变。学校里的合作关系一变再变。特别是当在你周围活动的人,是处于旧的联盟破裂、新的联盟形成的时候。有一天,我曾试着回想在麦吉尔大学(McGill University)读书时,跟我相当亲近的人中,现在有谁仍然是我亲近的朋友。我想不起一个。我最亲近的一个人比我先进神学院。我们常常在一起祷告,一起传福音,一起研读圣经。但是,到了某个时候,我们的道路分开了。随后他放弃了信仰,后来又悲惨地自杀了。

在商业圈中,也时常发生同样的朋友关系的错位。也许,一个朋友被提升,突然就变得高傲、自以为高人一等,或者疏远起来。甚至婚姻,本是神所命定的一种机制,应该产生出最奇妙的亲密关系,有时候也使朋友变成熟人,熟人变成敌人。朋友不一定是永远可信赖的。

事实上,这个信赖的问题不是只限于友谊关系。多少次,我们极度崇拜某人,把他抬高到好像威严的大理石雕像,却发现这雕像的脚是泥土做的。我们惊奇于偶像的诚实和政治,然后发现他谎报所得税。我们称赞他的有礼和魅力,却发现他谩骂他的妻子。我们羡慕他的美丽、成熟、自制和才敢,却得知她正在让自己的丈夫戴绿帽子。

即使是在最好的环境里,我们也可能会失望。长期相爱的朋友和夫妻仍然可能伤害对方。事实上,人类成熟的一部分就是学习怎样接受别人的弱点。

然后,突然之间,我们懊恼地意识到别人的软垫始于我们;我们惭愧地想起许多人,我们曾经令他们失望或者伤害他们。我们想要知道是否有人是真诚可信赖的。

但是基督徒们恰当地唱:

有一位超乎众人之上,

完全配得称为朋友

祂的爱超越弟兄之爱,

付出极贵的代价,白白施予,没有穷尽:

人们一旦确知祂的仁慈,

就找到永不止息的爱。

——约翰·牛顿(John Newton,1725-1807

在学习太8-10章时,我们思考了当耶稣面对世界时发生的事。现在,我要向你提出的一点是:无论这样的面对何时发生,总有一件事会显露出来,就是耶稣的全然可信赖。

这不会出现在其他的对立中。通常,对立的双方为了赢得胜利,都牺牲了他们的正直。政治操纵比诚实更重要;真理是第一个无辜被害者,这种情形不是只有出现在战争中。在学术性的对立中,论题的后面跟着反论,然后又跟着个人的谩骂。一个家庭的青少年们开始吵嘴,很快,每一方就私下寻找真能伤人的武器。他叫着说:“满脸青春痘!”而她则还以颜色:“胖子!”

但是,在耶稣的身上有一个中心,一种正直,一种诚实使他完全可信赖。我将概略描写如下:

二、耶稣完全可信赖的四个方面

1、耶稣是可信的——在他降世的目的上

毕竟,不值得在抽象的概念上信赖一个人。一个人值得信赖必须就着某方面而言,一项任务、一个使命、一个责任、一项义务。所以,耶稣值得信赖是就着他降世的目的来说的,就是我们在上一章查考的耶稣的使命。

在马太所描述的耶稣行的神迹中,这个论点由几个特征组成。当然,在8-9章中,神迹的顺序是按照主题来编排的,只要比较一下另外两卷对观福音书的平行记录,就可清楚地显明这一点。正如我们已知的,这些神迹组合在一起,强调了几个重要的题目,包括耶稣的权柄和耶稣的使命。但是,这三章所记录的最后三个神迹,就是我们现在要比较仔细地来查考的神迹,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第一个是死人复活的神迹(马太福音9:18-19,23-26),附带着医治患血漏的妇人(马太福音9:20-22);第二个神迹是医治瞎子(马太福音9:32-34)。但是,这三种神迹——死人复活、瞎子看见、哑巴说话——在两章以后将会再次提起。在那里,施洗约翰在狱中焦虑,为着耶稣没有采取有力的行动这个国家带来公平而烦恼,他打发使者去见耶稣,询问他是否是要来的那一位,还是他们应该等候别人(马太福音11:2)。耶稣回答的话令人想起以赛亚书35:5-6和61:1,但是,他特别提到他已经行过的神迹:“你们回去,把听见和看见的都告诉约翰,就是瞎的可以看见,瘸的可以走路,患麻风的得到洁净,聋的可以听见,死人复活,穷人有福音听。那不被我绊倒的,就有福了”(马太福音11:4-6)。

因此,很显然地,太8-9章的神迹(不仅是最后这三个)已经为耶稣的回答做了预备。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它们给我们提供了某些有关耶稣是弥赛亚的凭证。他施行了这些神迹,它们被记录下来,以证明耶稣确实是旧约先知预言的那一位。如果有人对这个角色提出非难,耶稣必须证实他是值得信赖的。

马太简洁地叙述医治官员的女儿的经过(马太福音9:18-19,23-26),他所用的方式也说明了类似的观点,这观点稍微简单,却是同样重要的。如果我们对比在马可福音5:21-24和35-37节的平行记录,可以找到这个故事的许多细节。这官员是一个管会堂的,名叫睚鲁。当时,在那里有许多人围着;当睚鲁首次接近耶稣时,他的女儿还没有死。过了一会儿,在患血漏的妇人得医治以后,有人从睚鲁的家里带来消息说,这女孩已经随耶稣去到这个死去的女孩身边,亲眼目睹这个神迹。耶稣用亚兰文说的话被准确地保留下来。但是,在马太福音中,一点也找不到这些描述,马太删减了一些细节,是对于他希望说明的主要观点不甚要紧的。甚至关于这个小女孩的死,马太也略过了,如同一位作者所说的:“为了要在一开始就呈现出耶稣到达这家以前实际的情况”——这是福音书中通用的一个报道标准但是,马太保留了有关哭丧者的细节,因为它们可作为女孩确实已死的证据。在犹太人的文化里,即使是一户穷人家,也要提供两个吹笛手和至少一个专业哀哭的妇人,大声地恸哭,证实有深爱的人去世了。显然,管会堂的女儿是死了——事实上,她的死是这样的明显,当耶稣似乎在说她没死时,周围的人就嘲笑他(马太福音9:24)。

所以,在这个经过浓缩、但仍清晰的神迹记录中,除了神迹本身以外,几乎不再剩下什么——当然,这是把焦点放在这神迹上的一种方式。耶稣,作为弥赛亚,正在做某些旧约先知预言要做的事。

使用“大卫的子孙”这个头衔,几乎可以肯定也是跟强调耶稣是弥赛亚有着密切的联系。当瞎子呼求耶稣帮助时,用了这个称呼“大卫的子孙,可怜我们吧!”(马太福音9:27)。在这本福音书的第一节就使用了这个头衔:马太一开始就记录了“大卫的子孙,亚伯拉罕的后裔,耶稣基督的家谱”(马太福音1:1)——这显然是弥赛亚的一个头衔。但是,这个头衔在这本书的许多出处,都跟医病赶鬼紧密地联系在一起。除了马太福音9章此处的一例,我们还找到大量的例子。迦南妇人向耶稣喊着说:“主啊,大卫的子孙,可怜我吧!我的女儿被鬼附得很苦”(马太福音15:22)。在20:30节,我们读到另外两个瞎子喊着说:“主啊,大卫的子孙,可怜我们吧!”这个头衔在其他地方的用法,显然也同样是与弥赛亚有关的。在太21章,小孩子生气勃勃地赞美,喊着说:“和散那归于大卫的子孙!”(马太福音21:9,15);在22:41-46节,耶稣与法利赛人讨论诗篇110篇的意义,他的前提显然是,弥赛亚既是大卫的子孙,又是大卫的主。

那么,在所有这些例子中,这样称呼耶稣的人们是把他当做弥赛亚来想求。例如,本章中的瞎子对旧约圣经也许没有非常细致的神学领悟,但是他们的需要迫使自己做出这样的信仰告白:如果他们是既健全又精通世故的人,那么他们可能不会这样做。也许他们是这样想的:我们听说了这个拿撒勒人所行的奇妙医治。也许他确实就是弥赛亚。圣经岂不是期待着一个时代,那时瞎子的眼睛要睁开,聋子的耳朵将开通(赛35:5)吗?求他帮助,我们有什么损失呢?如果他忽略我们,我们不会比现在的状况差。如果他听见我们并医治我们——哈,那我们的心愿就达成了!

因此,走投无路迫使他们来恳求耶稣,大卫的子孙,如同太21章里小孩子充沛的精力驱使他们一样。虽然眼瞎,他们“看”得比有些只能用眼睛看的人更清楚。需要和绝望,如同灵里贫穷(马太福音5:3),通常是信心之路的第一步。

那可能就是这两个瞎子所采用的推理方式;但是,马太更关心的是他们的公开承认基督,而不是他们的心理状态。他的论点很简单:这两个瞎子恰当地称呼耶稣为大卫的子孙,就是本章第一节介绍的大卫的子孙;然后,耶稣行了神迹,证实了这个宣认。正如瘫子得医治证实了耶稣有赦罪的权柄一样(马太福音9:1-8),这里,两个瞎子得医治也证实了耶稣是应许的大卫的子孙,是带来天国福分的弥赛亚。耶稣信实地完成所有与他的使命紧密相连的功用。不这样做将意味着他在奉差遣来完成的使命上是不值得信任的。这是马太基本的观点,也是他重复表达的观点。

这个简单的真理——耶稣真是那应许的弥赛亚,在他履行与这个使命密切联系的一切事上,是完全值得信赖的——对今天的信徒来说,应该成为一个极大的激励。如果他来是要拯救他的百姓脱离罪恶(马太福音1:21),难道他不会这样做吗?作为弥赛亚,如果他的目的是带来完满实现之国度的福分,难道他不能成就吗?即使是现在,如果他的使命是借着他那改变生命的权柄,使我们预尝除掉罪和罪的影响以后之生命的滋味,难道我们不能见证这样的预尝吗?在实现他降世的目的上,他是全然可信的;而这些目的是与他百姓的益处密切相连的。

2、耶稣是可信的——纵使面对侮辱和毁谤

从表面上看,这一点比较简单和明显;但是,从它衍生出来许多重要的意义。

当耶稣告诉群众说:“退去吧!这闺女不是死了,是睡着了”时(马太福音9:24),他们就嗤笑他,这就是侮辱。无疑,他们认为这位伟大的医治者来得太迟了。他被自己的成功冲昏头了,居然要在一具死尸上试身手,出自己的洋相。事实上,耶稣的话非常重要;即使那时不太能理解,但在他复活以后,它们就变得清楚多了。“睡了”并不是一个罕见的婉转用语,表示死亡(但12:2;约11:11;徒7:60;林前15:6,18;帖前4:13-15;亦见:彼后3:4);但是,在这里,既然睡了是与死形成对比的,它必然有其他的意思。在这里的文理脉络中,如果“睡着了”完全等同归于死了,那么可以把耶稣的话变成:“退去吧!这闺女不是死了,是死了。”它也不是假定耶稣仅是在谈论身体的真实情况:每个人都以为她死了,但是他们都错了,因为事实上,她只是如字面所说的,睡着了。如果,这就是所有的意思,那么这个神迹几乎没有什么特别的,而耶稣把它称为“死人复活”(马太福音11:5),列在他的弥赛亚凭证清单上,也就错了。

藉着在睡了和死了之间的对比,耶稣至少是说,在这个情况下,这个女孩虽然确实已经死了,但并不像那些哀悼者以为的那样,死亡就是最终的结果。在祂的同在中,在祂的权柄面前,死亡必然要逃跑。死亡变得不过就像睡了一样。这里可能也隐含着对撒都该人的看法的批判,他们认为没有复活的事(参:太二十二23)。无论如何,只有当我们看见耶稣所关注的是作出基督论的宣告,而不是作医学诊断,我们才能明白祂的话。当耶稣面对死亡本身——就是我们最后的、最大的敌人——时,死亡失败了。它的能力被剥去,变成睡觉一样。

这句话跟耶稣所说的许多话一样,被保守在它原有的上下文中,这样的保守甚至具有神秘的色彩。哀悼的人所展现的既不是灵性上的辨别力,也不是情感上的同情;不然,他们可能可以洞察耶稣的意思。那时,耶稣得着的只是侮辱。然而,这并没有使祂离开祂的道路。换作是别人,被这样粗暴的拒绝冒犯,可能会怒气冲冲地退出,不愿意在如此怀疑主义的环境里服事;但是耶稣没有这样。事实上,祂的一部分使命就是被拒绝!甚至祂在遭遇攻击时所表现出来的坚忍,也成为那摆在前面的十字架苦难的一个缩影。

从这段经文的结尾记录的毁谤性攻击里,我们必然也推演出类似的结论。耶稣从哑巴身上赶出鬼来以后,「众人都希奇说:『在以色列中,从来没有见过这样的事』」(太九33)。不幸的是,还有另一种意见:「法利赛人却说:『祂是靠着鬼王赶鬼』」(太九34)。简而言之,他们公认的看法是,如果耶稣能够控制魔鬼,那么祂是与他们一伙的。

从法利赛人的观点看来,这是一个令人欣慰的解释。这样,就可以忘掉耶稣的宣称,甚至连祂所行的奇事的证据,也可以不加考虑。撒旦可能预备遭受少数战术上的损失,以赢得较大的战略目的。无疑就是因为这样,才一次又一次对耶稣发出同样的批评。例如,在第十二章,当有人问耶稣是否就是大卫的子孙(太十二23)时,法利赛人就说:「这个人赶鬼,无非是靠着鬼王别西卜〔撒旦的一个名字〕啊!」(太十二24)。耶稣的回答,有一部分是说:撒旦绝不可能持续这样作;因为这样作其实是在毁灭他的国,他的家。无论如何,耶稣用直截了当的措辞,对祂的神奇力量提出了另一种解释:「我若靠着神的灵赶鬼,这就是神的国临到你们了」(太十二28)。祂的意思是:如果法利赛人轻慢的指控不能成立,那么只存在一种可能的解释;而这种解释伴随着这个结论,就是神所应许的天国已经开始了。它已经来到,正在百姓中间运行。它已经「临到你们了」。

因此,有时候,反对耶稣的人直接地歪曲祂的动机和诋毁祂的神迹。祂从父那里来:他们却说祂是从魔鬼那里来。祂的权柄是神的;他们却说是魔鬼的。祂来是要应验圣经上的话:他们却认为祂在曲解圣经。对于我们大多数人来说,我们如果这样彻底地被误解,受到这样有计划的毁谤时,是非常难以平静不变地忍耐下去的。然而,耶稣不仅在面对侮辱和毁谤时证实了祂的可靠,而且祂这样作完全是因为这是祂的使命的一部分。祂的活动是朝向十字架而去的。

然而,我们必须意识到的是:不能把这种行为模式抛诸脑后,以为它只跟耶稣有关,因为我们也被呼召来效法祂。祂在十章二十四至二十五节提到的正是这个毁谤—耶稣是鬼王的代理人;祂说:「学生不能高过先生,仆人不能高过主人;学生和先生一样,仆人和主人一样,也就罢了;人既骂家主是别西卜,何况祂的家人呢!」

当然,这个要点是说,作为跟随耶稣的人,我们不能指望别人对待我们比对待祂更好。不然的话,就是不合情理的。如果这世界论断我们狭隘、顽固,或者癫狂,那只是预料中事罢了。至少,这世界通常不会指控我们跟魔鬼是一伙的!作为基督徒,我们的生命在值得信任方面的成长,有一部分体现在我们有能力以耶稣的方式来处理反对、侮辱和毁谤。

您可能还喜欢...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