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3主耶稣与神的国度
2.两个范例(太六26~30)
生命和饮食(太六26~27)
「你们看那天上的飞鸟,也不种,也不收,也不积蓄在仓里,你们的天父尚且养活牠;你们不比飞鸟贵重得多吗?你们哪一个能用思虑,使寿数多加一刻呢?」
在英国剑桥的三年愉快时光里,我大部分的时间是在丁道尔图书馆(Tyndale Library)一流的设施里工作。靠近我桌子旁的窗户外面,是一个维护得很好的、令人愉快的花园。每天清晨,而且通常是一整天,许多鸟会来用爪抓、用喙啄,把虫子拖出来。但是在牠们所有持续不断的活动中,牠们看上去既无忧无虑又机警;牠们唧唧地叫着,唱着,知更鸟的高声鸣叫、鸫比较柔和的鸣声、以及麻雀的普通叫声混合在一起。
这些受造物日复一日地生活,牠们「也不种,也不收,也不积蓄在仓里」。然而,耶稣不是主张应该以牠们作为我们的范例,因此我们应该废弃耕种。相反的,祂继续告诉我们,尽管这是飞鸟逐日的生存方式,「你们的天父尚且养活牠」。这个结论是不可避免的:「你们不比飞鸟贵重得多吗?」如果你们的天父养活飞鸟,难道祂不会喂养你们吗——特别是因为祂看你们比飞鸟贵重得多?因此,为了将来的饮食而持续地担忧,难道不是在冒犯神,难道不是我们犯了不信靠神会眷顾的罪吗?耶稣岂不是已经教导天国的继承人祷告:「我们日用的饮食,今日赐给我们」了吗?而耶稣亲自教导的这个祷告,难道会被全能者嗤之以鼻吗?
耶稣在这个例子和下一个例子中的论述,其合理性都是以圣经的宇宙观为基础的。试想有四个模型。第一个称为开放性宇宙。
在这个模型中,几个G代表众神;图的底部是原始人可感受的物质宇宙。我有一个姊妹曾多年与新几内亚(NewGuinea)高地某个部落的人住在一起。这个部落的技术处于前石器时代——那就是说,无论他们在其他领域的技术怎样复杂,他们的箭头是用柚木或竹子制的,而不是用石头(更不用说金属了!)。他们的宇宙观与上面的模型很相似。他们认为他们的活动会在某个方面影响诸神;而这些神,或较好的称呼,这些灵(一个比较合适的名洞,因为这些人是万物有灵论者【animists】)反过来又影响可见世界的事物、人和事件。这些灵多少有些反覆无常和善变;所以人们需要用很大一部分的时间和心思,来安抚它们和赢得它们的喜爱。正确的宗教行为、避免禁忌和合宜的赎罪祭,所有这些的行动都有助于确保丰收、在与邻近部落的小规模紧急战斗中取胜,以及新生婴儿的存活率等等。当然,在这个开放性的宇宙中,科学(如我们所理解的)是难以置信的。众神(诸灵)太过捉摸不定;当然也找不到「规律」和果效,因为它们根本是想象不到的,而且如果无意中发现了,也会用别的意思来解释它们。
第二个宇宙观是封闭性宇宙。可用下图来表示:
每一样事物都位于圆圈内。而所发生的每一件事,都藉着已经存在于圈内的事物来解释。这个宇宙模型在当代的最佳代表,就是由纯机械和无神论组合而成的科学。除了物质、能量和空间,不再有别的。甚至时间和机会也是从属的。每一样东西、每一个人、每一件事、每一个情绪,都按照机械原理的因果关系来解释。科学不仅是可能的;而且被视为用来处理问题的唯一合理的观点。
有些人可能为这个模型提出另一个可选方案:
乍看之下,这是一个很好的改进:神位于事物的中心。然而,事实上,它跟第二个模型只有些许的区别,因为神仅仅是机械系统的一部分而已。在某些哲学家和神学家当中,可以找到这种宇宙观在当代的最佳范例。他们不否认神的存在;从这方面来说,这些人不是无神论者;但是他们却否认存在一位有位格的、超越一切的神;从这方面来说,他们就是无神论者。对他们来说,神变成了生命的基础,是无位格的力量,把人导向真实的存在等等。与神有关的词得到普遍使用;但是它们所指的某种「存有」,是跟圣经中所描述的神大相径庭的。从人看现实的方式来看,科学(和其因果关系的规律)是主宰的力量。人也许被要求要作决定,但是冷静思考一下,就可发现甚至连这样的决定也取决于科学的因素(绝对取决于科学的因素,或者是根据统计偶发事件的无常性)。我想这种宇宙观可称为半有神论存在主义宇宙观。
第四个模型可用来描绘圣经的宇宙观。它是一个被控制的宇宙。
在这个图中,可以看到现象世界的每一样事物(无一例外),以及所有其他被造的事物和生命,都在圆圈内。在这个宇宙中,存在一些科学定律有待发现,和支持因果关系原理的一个有迹可寻的秩序。神站在这个宇宙之上。事实上,因为神是无所不在的,祂既在宇宙之上又在其中(要用到空间的范畴)。然而,不能把这位无限位格的神与祂所造之物等同起来。从这个角度来说,神作为创造者和供应者,在本体上站在祂所造之物以上,与之相对。神所设计的宇宙,按照有规律的和可以事先断言的定律活跃着,但是它之所以这样,是因为神不断地实行祂主宰的权柄来统治一切。该系统中没有任何一个部分可以完全独立的运作。
另外,在任何一瞬间,祂可自由地暂停或废除科学的「定律」;只有这一点可以说明耶稣从死里复活这一类的神迹。人能够发现科学的「定律」;事实上,他必须这样作,作为被造物的管理者,他被任命来发现科学的「定律」。但是,接受这个圣经宇宙观的科学家,不仅承认这样的定律是可以容许神兴起一些例外的情况,而且他要意识到那些定律能够信实不变地持续着,是因为神用祂的大能托着。更清楚地说,由于神的主宰权柄是以圣子为媒介,基督徒相信,即使是现在,都是圣子「用祂权能的命令托住万有」(来一3)。
我们必须小心地把这个圣经的宇宙观与两个赝品区分开来。第一个是自然神论(Deism)提出来的:神开动了整个机器的运转,就像一个巨大的钟表;但是祂现在大致已经任凭它自己靠其设备运行。但是,圣经把神描述为托住万有者。第二个赝品意识到神的主宰权柄和超越,但是它把神的控制描述成这样直接,甚至把科学排除在外。这样的模型变得类似前面首先提到的开放性宇宙,只是把所有的G(诸神)合并成一位神而已。但是这样作,不能清楚说明神建造在该系统内的秩序和结构,以及祂所赐给人管理该系统的命令。
旧约圣经的信徒十分清楚水蒸发,形成云,云又降下雨,落在小河、溪流、江河里,而这些又奔向大海;但是习惯上他们倾向说,是神降雨在地上。这就是圣经的宇宙观。
在马太福音六章二十六节的背后,就是这种宇宙观。只有那些接受这种宇宙观的人,可以感受到这段经文的要旨。这个基督徒看着一只有美丽羽毛的鸟,或是一只飞翔的鹰,或是一只知更鸟奋力地与一只肥虫子进行拉锯战,以及看见他的天父的设计和眷顾。看见一只蝙蝠在黑暗中向下俯冲;这个基督徒不会说,「哈!奇妙的空气动力学!进化论真是非凡」。相反的,无论他是否鸟类学家,他证明在飞翔的后面是神的作为。而整天忙碌着喂养牠的小宝宝的鹪鹩,正是神为幼小的雏鸟预备的证据。理解和接受这种圣经宇宙观的信徒,在他周围有一连串持续不断的、丰富的证据,来证明神的眷顾和恩惠的存在。
耶稣另外为这个例子加上一个着重点。祂问到:「你们哪一个能用思虑,使寿数多加一刻呢?」(太六27)这节经文有许多不同的译文。例如,除了刚才所引用的《和合本》的翻译以外,我们还发现:
你们哪一个能用思虑,使身量多加一肘呢?(《和合本》小字)。
你们当中又有谁能够藉着忧虑多活几天呢?(《现代中文译本》)。
你们当中又有谁能够藉着忧虑多长高几寸呢?(《现代中文译本》注)。
你们中间谁能用忧虑使自己的寿命延长一刻呢?(《新译本》)。
问题出在《和合本》翻译成「寿数」的词,也可以表示身高或年纪。撒该的身量矮小(路十九3):亚伯拉罕过了生育的岁数(来十一11)。在希腊文新约圣经中,这两处经文用的都是这一个字。所以在马太福音六章二十七节,我们被问到,我们哪一个可以使身量或寿命加长一肘(一个长度测量单位,大约是十八吋)。后者似乎不合适:长度单位几乎不能加在寿命上。但是身高似乎也没有多合适,因为这个问题所要表达的果效,只需要用一个很小的长度单位,肯定不需要一肘。以上所有翻译上的努力,都是由这些困难所引起的。
有些人认为这是一个习用语,大意是:「你们有哪一个用忧虑,能使他人生的路多加一肘呢?」我倾向于采取这个看法。在美国,一个人可能在他生日的时候说:「我又达到了另一个里程碑」。当然,他实际上没有;他所作的是用长度记量来隐喻年龄。随着一个人走在人生的道路上,有一个时刻总会来临,就是当神决定它该结束的时刻。忧虑不能改变这个判决;这人不能多走一肘的距离。所以,为什么要忧虑呢?
身体和衣裳(太六28~30)
衣裳的重要性几乎不亚于饮食;耶稣以同样的方法对待这两者。「何必为衣裳忧虑呢?你想野地里的百合花怎么长起来;它也不劳苦,也不纺线;然而我告诉你们,就是所罗门极荣华的时候,他所穿戴的还不如这花一朵呢!你们这小信的人哪!野地里的草,今天还在,明天就丢在炉里,神还给它这样的妆饰,何况你们呢?」(太六28~30)。翻译成百合花的这个词,在原文里是一个意义不清楚的词,大概的意思是「野花」,田野里的花,与第二十六」节的「天上的飞鸟」互补。
看那些花的生长:它们不需要为赚取或购买它们的美丽而勤劳作工。它们只是需要生长就可以了。每一朵花个别地,又与田野里所有的花集体地装饰这绿草地,相比之下,所罗门丰富荣华的穿戴也显得黯淡苍白。这是神的工作:又一次以圣经的宇宙观为前提。基督徒看见清新的、绿油油的、灌溉良好的草地,无论他是否承认叶绿素的效果,他一定会承认在叶绿素的背后有神。神给草地披上排列优美的花朵,即使这些草注定是要被割下来烧掉的。难道祂不更多关心要装饰我们这些身为祂的儿女的人吗?
换句话说,圣经的宇宙观加上观察敏锐的眼睛,促使人真实地信靠神。所以,难怪耶稣称呼那些没有领悟这些
教训的为「小信的人」(太六30)。
3.与众不同的生活(太六31~32)
在马太福音第五章的末尾,耶稣坚称跟随祂的人必须爱他们的仇敌,因为连外邦人和众所周知的罪人也爱他们的朋友。天国的标准要求我们的生活方式是与众不同的。在第六章我们发现:在爱的问题上如何,在不要忧虑的问题上也是如何:「所以不要忧虑,说:『吃什么?喝什么?穿什么?』这都是外邦人所求的;你们需用的这一切东西,你们的天父是知道的」(太六31~32)。
对神缺乏不妥协的信心,不仅是对祂的冒犯,而且也是外邦人的本质。换句话说,第三十二节提出两个重要的原因,说明为什么我们不要像世俗的人那样忧虑和消沉。第一,如果我们像外邦人一样忧虑,我们所追求的跟他们所追求的显然是一样的;而如果我们是这样,那么因为天国的价值是如此不同,天国必然会被我们否定。第二,在公开表白信靠神的那些人身上,这样的忧虑从某个角度来说就是否定了他们的表白;因为天父知道我们的需要(亦参:太六8),但我们的行为却大声地宣扬说,我们不相信这一点。
我们的担忧听起来不应该像世人的担忧一样。当基督徒面临考试的压力时,他是否像隔壁房间的外邦人?当他缺钱的时候,甚至是缺乏生活必需品的时候,是否像周围的人一样,用同样的语调、同样的字眼和同样的态度抱怨?要赶走世俗的思想。跟随耶稣的人要有一个与众不同的生活方式,这种生活方式的特征就是,其价值和眼光是这样的不同于外邦人,使得他的生活和行为到处都印有「神国制造」的字样。
这个原则对基督徒在专业、工会和重要的生意上有什么意义呢?假定当代名义上的福音派人士,即使只有十分之一的人细读圣经经文,以此来建立他们的生活该有的方式,并且带着平衡、决意、温柔和勇气,找到这样生活的恩典。那么,将会给我们的世界带来何等样的转变!光将怎样减缓黑暗的程度;盐将怎样防止这社会的腐败!
在主后四世纪,罗马皇帝、叛教的朱利安(Julian theApostate),在镇压基督教的事上失败,大部分是因为他发现信徒的生活方式是与众不同的。他对他的臣子说:「我们应该羞愧。在犹太人中找不到一个乞丐,而那些不信神的加利利人〔他的意思是指基督徒〕,不仅喂养他们的同胞,也喂养我们的人,我们反而没有提供任何援助给我们的同胞」。我们可以从早期的基督徒身上(还不提以后的许多基督徒,例如重洗派的信徒〔Anabaptists〕),学到一些关于分享物质用品的功课;但是从更广泛的范围,我们甚至有更多可学习的,就是渴望追求按照天国的眼光来生活的重要性。
立即面临的问题就是忧虑。「我们应该羞愧。在那些自称为基督徒的狂热分子中,找不到一件忧虑的事。他们不仅妥善地处理他们跟别人一样的压力,而且还要处理我们加在他们身上的压力。当我们忧虑的时候,他们却来安慰我们当中的一些人。反观我们的人,却不停服用镇静剂,会见各式各样的辅导,并长出大量超重的溃疡」。如果今天某个世界领袖不得不说出这样的话,那岂不是精彩万分吗?
4.事情的核心(太六33)
由于我们的天父知道我们的需要,而且祂自己保证要以恩惠来对待祂的儿女,耶稣提出了这样的保证:「你们要先求祂的国,和祂的义;这些东西都要加给你们了」(太六33)。我们的责任就是避免那折磨人的忧虑(即使是为生活必需品而担忧),并要追求神的国。这里的「求」这个词是现在式命令语气,表示不止息的探索。而神的责任就是提供祂的儿女所需要的。
必须留意三个限制。(1)这个应许只是给神的儿女,而不是不加区分地给所有的人。六章三十一至三十二节将耶稣的门徒跟外邦人相对比,以及六章三十三节上半本身所提出的条件——先求祂的国,和祂的义——都清楚表明了这一点。(2)耶稣应许提供生活必需品(在上下文具体列出的是:吃的、喝的和穿的),而不是奢侈品。事实上,西方的许多基督徒会觉得,他们必须非常辛苦才能维持特定的生活水平,因为他们把别人看成奢侈品的东西当成必需品,这个情况由来已久了。神以祂丰盛的怜悯,常常大大供应我们过于所必须的;但是在此处,祂自己所保证的却只有必需品。(3)我想,这个保证主要的例外,是发生在当基督徒为义受逼迫的时候。一些人因为饥饿和寒冷而殉道。天国的重要性是无以伦比的,要求自我牺牲的程度甚至可能到这样的极限。
神确实持守这个应许。在富裕的西方,我们太少人,特别是年轻人,在这方面经历过神的信实。但是一些人有特权经历相当程度的压力——他们除了神以外,完全没有可以倚靠的。我认识一对夫妻,一些年以前,在一个由下层阶级组成的小教会事奉。在圣诞节那天,这人在附近地方向穷人发放食品,是由教会收集来的。然后他回到家,与妻子一起为他们的食物——就是他发给穷人的一罐豆子——感谢主。但一个半小时以后,他们却接到邀请,要他们去参加一个圣诞晚宴。
这样的故事可以无止尽地增加。神回答祷告,并且供应属祂自己之人的需要。关于这一点,从我许多的经历中,我可以证明祂的恩典,特别是在我作学生的漫长年月里,常常一点钱也没有。
但是至少我那时是个学生。我们对于当今遍及全球的严重饥荒,又有什么话可说呢?我对此的看见很有限;但是就我从基督徒背景所看见的,证实了马太福音六章三十三节的应许。神供应属祂自己的人。但是这一点也不能减少我们的责任,我们必须跟别人分享我们所拥有的;相反的,这一点会提升我们的责任,因为,神在满足祂贫穷的儿女物质需要方面最常用的方法,就是把这样的需要放在祂其他儿女的内心和良心里。
这促发了两个其他的反思,即使经文本身没有清楚地陈述出来,它们却是很重要的。这些年来,福音派基督徒重新评估他们的社会责任,而同时所谓的「新教徒工作伦理」已遭到攻击;这两个反思所说的,是潜伏在我们心底的问题。
首先,基督徒强烈需要根据圣经中论及看顾饥饿者的教导,来评估我们的目标和委身(见:箴二十二9,二十五21~22;赛三十二6,五十八6及以下;结十六49,十八7:太二十五42;路三11,十二48;徒四32及以下)。基督徒首先应该养活自己的亲属,但是他们也必须向其他人伸出援手。迟早有一天,追求越来越多的财富这个疯狂的竞赛必须停止:让基督徒在别无选择以前,现在就选择脱离这个竞赛
第二点,不应该轻视工作和利润。清教徒得到很坏的公众评论;但是他们在诚实工作方面却有很多可以教导我们的。他们看他们的工作是一种服事主的形式,并且因为相信他们应该在小事上忠心,如同在大事上忠心一样,他们怀着热诚勤劳地工作。另外,他们对教育的渴慕给他们带来进步,而他们简朴的生活方式使他们的积蓄增多。(一个由四个人组成的「平均」家庭,每年花费多少钱在香烟、垃圾食物和过剩的食物、酒精饮料和颇有问题的娱乐上呢?这个算数练习产生的结果是令人惊骇的。)清教徒的悲剧在于他们的后代开始相信(虽然少有人会如此粗鲁地表达出来),公义和勤劳之所以是很好的美德,是因为它们可以带来繁荣和财富。他们操练自己,为的是要累积物质。逐渐地,圣经的眼光被推翻,变成了可怕的物质主义。
耶稣的门徒必须把这些问题考虑清楚。他们必须先寻求他们的父的国和义,确信祂会提供足够的东西来满足他们的需要。而且,虽然他们勤劳又诚实,他们拒绝把他们的生活和幸福,寄托在会朽坏和被偷窃的财宝上。而且无论贫穷或富足,他们都努力要明白,怎样用神所托付给他们的财富,尽力讨神的喜悦。
因此,目标总是神的国。对基督徒或是耶稣的门徒而言,再没有别的目标了。这个简单的事实所表明的逻辑,把他的思想引向天国的价值观,同时也废弃了仅仅为暂时之物而产生的忧虑,这样的忧虑是在他对天父的信任上妥协了。
5.弃绝忧虑的最后原因(太六34)
我想耶稣必定是苦笑着说出马太福音六章三十四节的话来。到目前为止,祂要人忘记忧虑的理由,从本质上说都是神学性的。这些理由展现了神的怜悯和眷顾,以及天国无上的价值。但是最后的这个理由却纯粹是实用性的:「所以不要为明天忧虑,因为明天自有明天的忧虑;一天的难处一天当就够了」(太六34)。
耶稣彷佛承认,有一些忧虑毕竟是今天不可避免的。但是让我们限定只挂虑今天的事!我们那满有恩典的神希望我们一次只走一步,不要多走;为今天负责,而不要为明天烦恼。「一天的难处一天当就够了」。如果明天有新的麻烦出现,也将有新的恩典临到。
进入天国的人都采用天国的眼光。从最广泛的角度来说,这要求坚定忠诚于神所命令的价值,和对神不妥协的信心。根据这样崇高的呼召,我们的自我省察将产生一些令人丧气的结果;而我们可能想要像波洛克(T.B.Pollock,1836——1896)那样祷告:
我们不够认识你,像我们应该的那样,
也不够了解你的智慧、恩典和能力;
这世上的事物,以及过去的琐事,
充满了我们的思想。
主,赐下亮光,使我们得见你的真理,
使我们有智慧来认识你。
我们不够敬畏你,像我们应该的那样,
也不够降服在你可畏的眼光下,
也没有看守我们的行为、言语和思想,
记得我们的神就在附近。
主,赐下信心,使我们知道你就在不远,
并赐下神圣敬畏你的恩典。
我们不够爱你,像我们应该的那样,
也不够在意,我们是被你所爱的;
对你的同在,我们的寻求冷淡,
对见你的容颜,我们的渴望微弱。
主,赐下单一爱你的心,
来感受并拥有爱——你就是爱。
我们不够服事你,像我们应该的那样,
啊呀,责任没有完成,
只有一点工作的热情,
争战总是失败,几乎不曾得胜!
主,赐下热情,赐下能力,
为你辛劳,为你争战。
何时我们认识你、敬畏你、爱你并正确地服事你;
像我们应该的那样?
何时,我们从试炼中出来,
成为完全,站在光明之地?
主,愿我们日复一日地预备
见你的荣面,并在那地服事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