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2主耶稣与神的国度
二、不妥协的信心(太六25~34)
「所以我告诉你们,不要为生命忧虑,吃什么,喝什么;为身体忧虑,穿什么;生命不胜于饮食吗?身体不胜于衣裳吗?」这里为什么要用个「所以」呢?它是个逻辑连接词,把人的注意力指向前面所提到的:因为属地的财宝是短暂易逝的,不能满足人,也不持久(太六19~21),因为道德和属灵的异象容易被扭曲和变阴暗(太六22~23)。因为必须在神和金钱之间作个选择(太六24),因为神的国要求坚定地效忠于它的价值(太六19~24),所以不要忧虑,特别是不要仅仅为身外之物忧虑。
但是,让我们来考虑一个比较微妙的关连。耶稣已经把物质财富的最终意义估到最低;毫无疑问,祂的听众中很多人会感到疑惑,「但是必需品怎样呢?当你富有的时候,遗弃财富很好办;但是我有妻子和孩子,我几乎不能供应他们食物、衣服和住处。你在对我说什么呢?」实际上,耶稣是这样回答的:正如地上的财产可能成为偶像,藉着占有不成比例的重要性,就废掉了神该有的王位;同样,肉身的需要也可能成为我们忧虑的来源,藉着助长不信来废掉神的地位。忠于天国的价值,会拒绝屈服于一切暂时的事物,无论这种屈服的形式是无止尽的积攒,还是铭刻着发狂的、不信的和闷闷不乐地要抓住必需品的印记。
在细查马太福音六章二十五至三十四节就着担忧这个问题说了些什么以前,我想,在担忧和新约圣经对它的反应上先作一些一般性的说明,乃是一个明智的作法。这是因为在我们的社会中,焦虑和紧张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话题,而且对它的态度已经退化到几个极端化的立场。所以我们有必要呼吁人们要平衡和留心。
想象有三个人。第一个人是一个逍遥自在,欢喜快乐,几乎无责任感的人。他很少把事情作完,也从来不能按时完成。他不担心五分钟以后的事,更不用说明天了。他太轻率地接受责任;生活就是一个玩笑。如果他是一个基督徒,要叫他忠心地完成任何任务,都是非常困难的。他可能不会对别人采取苦毒或报复,而造成任何紧张:每个人都知道他是一个「好人」。在另一方面,他对别人的需要和感觉仍然不敏感,而且对百万失丧的灵魂一直没有负担。
第二个人几乎是一个过度负责任的人。他认真地承担每一样悲哀和重担。如果有任何麻烦,他为此事烦恼到一个地步,甚至长出特大号的溃疡。经济状况是他心里一个长期的包袱:他不仅担忧明天,他也怀疑:自己在42年以后就要退休了,之后该如何东拼西凑地过日子呢?他所担忧的事物可能遍布周围,所以只要有任何一点坏消息,或者甚至只是潜在的坏消息的风声,也会刺激他爆发出新的焦虑来;或者他可能把担忧和夸大的责任感集中在少数限定的区域,结果却完全排斥该领域以外的人和话题。
第三个人是一个平衡且理智的年轻基督徒,因他的正直和规律地辛勤工作而值得注意。已经结婚,有两个孩子,他忠心地供应他们的需要,同时试图完成自己的博士学位。大约还有一年就可完成。一天夜晚,他醒过来发现他的妻子不能说话,右半身也不能动。后来发现她的脑部有一个肿瘤,虽然动了大手术,却证明是无济于事。医生告诉这个年轻人说,恢复期将会很漫长,而且无论如何也不能使他的妻子恢复到正常的体力和神智清醒。事实上,预计只有三年的时间,在此期间,她将越来越像一个植物人;然后她会死去。
这三个人听了某个牧师的长篇证道,是根据马太福音六章二十五至三十四节来讲述担忧的害处。这牧师说担忧涉及到不信神,而这是可耻的。
他们每个人的反应将会怎样呢?
第一个人将会十分高兴。他始终知道其他人都总是太焦急了。为什么为了要得一个「甲」而那么努力学习呢?只要及格就够好啦。为什么要这样一心一意地被诺言所束缚呢?他既高兴又自由,喜乐地遵守主的「不要忧虑」的命令。
第二个人感到很被这篇信息谴责。他知道这篇道是为他预备的。他担忧自己已经否认主啦,他对自己和他的罪感到绝望。他开始为他的忧虑而担忧起来,这么说他,可是毫无任何讽刺的意味。
第三个人听了这篇道,而且,除非他是十分的成熟且满有恩典,他会苦毒地嘲笑着,低声说这个牧师在冒险讲这样一个困难的主题以前,应该眼睁睁看着他自己的妻子将要死亡。如果这第三个人感到疲倦且有些怀恨在心,可能会用他精神的手指开始列举少许事情,是极高兴快乐的人应该开始担忧的:经济问题、核子弹大屠杀的威胁、不可收拾的通货膨胀、广泛分布的战争、种族歧视、极权主义的残酷、经济压迫、在法国酗酒的情形严重,和在美国的性病蔓延。他也可能列出其他比较个人的问题:离婚、在工作中为了升迁而明争暗斗、工作计划完成的截止日期、家庭宿怨、叛逆的青少年等等。这些个人的挫折和敌意多多少少都与国内和国际上所关注的事结合在一起,因为这些事透过报纸、广播和电视堆积在我们的头脑里。不要忧虑?第三个人听到这样的命令,又权衡一下不断吞噬他,困扰他的灵魂、危害他的健康的焦虑,然后他喃喃低语道:「你不明白。不可能作到不忧虑」。
这三个人只代表少数可能出现的反应,但是他们反映了对该经文的解释会遇到的问题的种类,这些问题已经一次又一次地出现。解经必须兼顾平衡与精确:平衡可以把各样的教训融合为一,而精确使得没有一个教训是不按比例、不加思索就传讲出来的。
另外,要应用这些各种各样的重点,必须具有某种牧者的意识,能够感知每个人的需要。第一个人需要听的,是关于纪律、自我牺牲和努力工作,而他需要把不合理的担忧与这些区分开来。第二个人应该听的,是神的眷顾,祷告的方法和结果,以及自我中心——这通常是让人烦恼不已的一大因素。第三个人需要有一个亲近的、有爱心的弟兄与他一同哭泣,承诺支持他,也许重新指向神的恩慈最终的证明,即基督的十字架。
我要提出两个主张:
(1)从某一个角度来说,忧虑不仅是好的,而且缺乏忧虑,按圣经来说,就是不负责任。
(2)从某一个角度来说,忧虑不仅是恶的,而且忧虑就象征着不信和不顺服。
第一种的「忧虑」完全是那些跟随耶稣的人所关注的,就是要在服事主方面显为忠诚并成为有用的。甚至只是随意地阅读保罗的所有书信,也可清楚看见,保罗的生活和服事都带着一定的强度,和令人悸动的委身,不仅是他自己要变得更像基督,而且也要代表其他信徒打属灵的战役,这些信徒的数量是按着指数在增长的。他的委身给他带来辛苦和受难,详情记载在哥林多后书十一章二十三节及以后。保罗补充道:「除了这外面的事,还有为众教会挂心的事,天天压在我身上。有谁软弱,我不软弱呢?有谁跌倒,我不焦急呢?」(林后十一28~29)。
除了这些关注以外,基督徒也可能非常担心罪的问题,正如八福所证实的(也比较诗篇三十八篇和五十一篇)。难怪基督徒的道路可以用这样的字眼来形容:摔跤、拳击;或者战斗、挣扎和竞赛。如果要达到目标、赢得奖赏,就需要付出一切努力。圣经经文中很少用这样的字眼:持续的兴高采烈、无边无际的平安、不间断的宁静,来描述基督徒的生活;也很少有保证,在使用主所赐的礼物时,可以对祂不负责任。确实有喜乐、平安和自由,但是他们只限于这样的基础上,就是没有掺杂地委身于耶稣,在所有的压力下,都必须一直保持这样的委身。
这些「忧虑」没有一个是纯粹自私的。另外,这类的关注(一个比「忧虑」较少感情化的词)本质上是以神为导向的。就是说,它们是从神的眼光看事情,而且寻求确保祂的旨意行在地上如同行在天上的结果。缺乏这样的「忧虑」就是不负责任。
另一方面,许多忧虑都是既不应当又有害的。在厨房里闲逛并没有什么错,但是如果全心全意都放在厨房里,却造成了不耐烦和扭曲的价值观,就应该谴责了(路十38~42)。一粒种子被撒在地里,刚开始成长的速度令人欣喜,但不久就被荆棘灌木挤住,生命就被扼杀了;而那些荆棘灌木就是「世上的思虑、钱财的迷惑」(太十三22)。在腓立比书四章六至七节,我们感受到保罗渴望排除使人败坏的忧虑:「应当一无挂虑,只要凡事藉着祷告、祈求和感谢,将你们所要的告诉神。神所赐出人意外的平安,必在基督耶稣里,保守你们的心怀意念」。太多基督徒忽略了这个事实——使徒保罗在这里不但给了我们胜过忧虑的方法,也针对忧虑提出他的禁令。
如果我要享受神那出人意外的平安,要胜过我的忧虑,我就不敢忽视祷告和感谢。我必须厌恶不感恩的苦毒和戒绝闷闷不乐。我必须在神面前一一列举我的忧虑,以及按照祂的旨意、经过深思熟虑的祈求。在提出这些祈求的同时,也必须为了许多已经领受的、不配得的福分,并且为了有这样的特权可以藉着遭遇新的、进一步的艰难来扩展我的信心,而献上真诚的感恩。这样一来,跟随耶稣的人开始经历到彼得这个奥妙的劝诫:「所以你们要自卑,服在神大能的手下,到了时候祂必叫你们升高。你们要将一切的忧虑卸给神,因为祂顾念你们」(彼前五6~7)。因此,他学习真实地信靠神那满有智慧、满有恩典的主宰权柄(罗八28)。
大多数——如果不是全部的话——不应当的忧虑都表示严重缺乏对神的信任;所以在某种程度上,它们是以自我为中心的。它们大多数都是被时间的范畴所束缚的;如果不是属于这种情况的担忧(例如:某个弟兄害怕神的恩典不足以饶恕他),福音一切丰盛的应许都可以平息它们。
也许最迷惑人的忧虑,是那些把合理的关注和以自我为中心的忧虑结合在一起的。例如,牧师可能诚实地担忧自己马上就要上台讲道,信息必须是真实的、有帮助的、被神的灵所膏抹的、并且是在爱心中传讲的。但是他也可能担忧自己的名誉。我们人类非常善于发展混合的动机和混合的忧虑。愿神帮助我们加强良善的,并憎恨邪恶的。
到底我们的主在马太福音六章二十五至三十四节所论及的是什么类型的忧虑呢?祂很显然不是在提倡无忧无虑的不负责任。祂所教导的是,在天国的继承人中间,即使是物质的必需品也不能成为忧虑的正当理由。因此,我们肉身的需要,无论是多么合理,也永远不能取代我们首要的事,就是委身于神的国和祂的公义。另外,祂也教训我们,这些与周围的外邦人一样的肉身的需要,成为我们活出与他们不同的生活的机会,这些人从来没有学过甚至可以为基本的必需品来信靠神。
1.一般原则(太六25)
「所以我告诉你们,不要为生命忧虑,吃什么、喝什么,为身体忧虑,穿什么;生命不胜于饮食吗?身体不胜于衣裳吗?」《和合本》用的「不要为—–忧虑」优于《当代圣经》所用的「不要为—–伤脑筋」,因为这个命令不是为了助长不加考虑,而是免于忧虑的自由。
这里隐含一个「更具理由」(afortiori)的论述法:「更具理由」的论述法采取这样的方式:「如果甲成立,那么乙不是更要成立吗?」这种推理在新约圣经中有一些著名的例子。也许最著名的是罗马书八章三十节:「神既不爱惜自己的儿子为我们众人舍了,岂不也把万物和祂一同白白地赐给我们吗?」神已经把祂最好的礼物赐给我们;祂更是要把次要的礼物赐给我们!「更具理由」的论述法另一个精彩的例子,是在我们正在研读的经文里:「你们这小信的人哪!野地里的草,今天还在,明天就丢在炉里,神还给它这样的装饰,何况你们呢?」(太六30)另外,是马太福音七章十一节:「你们虽然不好,尚且知道拿好东西给儿女,何况你们在天上的父,岂不更把好东西给求祂的人吗?」
在马太福音六章二十五节,这个「更具理由」的论述法只是暗示性的,因为这个论述的形式并没有出现,但是意思似乎是这样的:赐给我们生命和身体(从我们的角度看,这是最重要的)的那一位,岂不也把像饮食和衣裳这类次要的东西赐给我们吗!因此,跟随耶稣的人不要为了如此基本的需要而忧虑。
接着就以两个例子把这个要点表达得极其清楚透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