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1主耶稣与神的国度

第四

天国的眼光

——马太福音六19~34

19“不要为自己积攒财宝在地上,地上有虫子咬,能锈坏,也有贼挖窟窿来偷;

20只要积攒财宝在天上,天上没有虫子咬,不能锈坏,也没有贼挖窟窿来偷。

21因为你的财宝在哪里,你的心也在那里。”

22“眼睛就是身上的灯。你的眼睛若了亮,全身就光明;

23你的眼睛若昏花,全身就黑暗。你里头的光若黑暗了,那黑暗是何等大呢!”

24“一个人不能侍奉两个主。不是恶这个爱那个,就是重这个轻那个。你们不能又侍奉 神,又侍奉玛门“玛门”是“财利”的意思)。”

25“所以我告诉你们:不要为生命忧虑吃什么,喝什么,为身体忧虑穿什么。生命不胜于饮食吗?身体不胜于衣裳吗?

26你们看那天上的飞鸟,也不种,也不收,也不积蓄在仓里,你们的天父尚且养活它。你们不比飞鸟贵重得多吗?

27你们哪一个能用思虑使寿数多加一刻呢或作“使身量多加一肘呢”)?

28何必为衣裳忧虑呢?你想:野地里的百合花怎么长起来;它也不劳苦,也不纺线;

29然而我告诉你们:就是所罗门极荣华的时候,他所穿戴的还不如这花一朵呢!

30你们这小信的人哪!野地里的草今天还在,明天就丢在炉里, 神还给它这样的妆饰,何况你们呢!

31所以,不要忧虑说:‘吃什么?喝什么?穿什么?’

32这都是外邦人所求的。你们需用的这一切东西,你们的天父是知道的。

33你们要先求他的国和他的义,这些东西都要加给你们了。

34所以,不要为明天忧虑,因为明天自有明天的忧虑;一天的难处一天当就够了。”

正如我们在上一章所看见的,马太福音第六章的第一部分,使假冒伪善的人狼狈不堪。这么一来,它在语调上大致是负面的;然而,藉着负面的语调,却能更清楚地说明正面的教训。在追求天国公义的过程中,一个人必须要确保自己所表现出来的宗教「义行」没有沾染假冒伪善。要避免假冒伪善,最佳的方法是确保自己最终的目标是要讨神的喜悦,并要从祂得着赏赐。在实际操练上,他必须在所有虔敬的行为上戒绝炫耀。

关键的问题在于天国的眼光。在天国里生活,问题并不仅仅是跨越一个障碍,或通过一个试验,接着却对天国的标准漠不关心。相反的,在天国里生活,所涉及的是深刻的悔改,并且愿意让整个生活都符合这些标准。因此,马太福音第六章的第二部分,是建立在前面经文的基础上。跟随耶稣的人,不仅要在宗教责任上躲避假冒伪善而且更积极的是,他们了解需要根据天国的眼光来过整个的生活,并决定所有的态度。

什么是天国的眼光?耶稣宣布了两个一般性的、但却是包括一切的眼光。第一个是坚定地忠于天国的价值观第二个是不妥协地信靠神

一、坚定地忠于天国的价值观:三个隐喻六19~24)

1.财宝六19~21)

「不要为自己积攒财宝在地上,地上有虫子咬,能锈坏,也有贼挖窟窿来偷;只要积攒财宝在天上,天上没有虫子咬,不能锈坏,也没有贼挖窟窿来偷;因为你的财宝在哪里,你的心也在那里」。在此处清楚提及在地上的财宝,包括华丽的东方服装,就是任何虫子都深爱的那种衣服。被翻译成「锈坏」的词,也许是照着字面意思使用,所以是与金属被侵蚀而生锈有关;但是它也可能指其他种类的腐烂和破坏。例如,它可以指在谷物供应站蚕食谷物的东西。老一辈的解经家描绘出一个农场,以及它的农产品和粮食被腐蚀、侵蚀、污染和毁坏的情形,我认为这样的描绘是正确的。

即使是不能被侵蚀或者不能被蚕食的贵重品,也可能被偷窃。许多「地上的财宝」都是盗贼所喜爱的,他们就闯进来偷窃。事实上,他们还「挖窟窿」来偷窃;因为在古代巴勒斯坦,大多数的房屋都是由泥砖砌成的,很轻易就可以被盗贼手中锐利的工具攻破了。

原则上,耶稣用「地上的财宝」来指任何有价值的东西,是会腐烂的,或者可能以这样或那样的途径丢失的。财宝怎么丢失的并不重要(但是在今天,肯定包括了迅速攀升的通货膨胀率)。

相反的,跟随耶稣的人必须为自己积攒财宝在天上,天上没有虫子咬,不能锈坏,也没有贼挖窟窿来偷——而且也不用担心通货膨胀。这种的积攒财宝,是神所赞同的,也是将要在神完满实现的国度里丰盛地赐给门徒的东西。在新天新地里的财宝,比我们急切期望的还要奇妙。有时候,圣经的经文使用一些光彩夺目的隐喻,使我们想起语言的丰富含义,明白一些仍然很少被人想到的事情,从而瞥见一些事实。在其他时候,圣经经文根据我们现今所预尝的滋味作出推断,描述出没有掺假的爱、一种完全无罪的生活方式、没有玷污的纯全、不会疲劳的工作和职责、没有眼泪的深情、没有限制或不和谐或假装的敬拜,而且最棒的是神的同在,以无条件的、无限制的和个人的方式显现。这一类的财宝是锈或盗贼所不能夺去的。

我不认为耶稣是在谴责所有的财富,也不是在谴责所有的衣服。祂所禁止的不是事物,而是对事物的恋慕。万恶之根并不是金钱,而是贪财(提前六10)。耶稣禁止我们纯粹把东西当成我们的财宝,堆积东西,好像它们是最重要的一样。

在此,传道书的信息可以帮助我们。传道书描述了建造房屋、工作、伦理、性、名誉、权利和各样的哲学,然后将每一样都抛诸脑后,以之为虚空和捕风。我的朋友和同事崔斯乐(Harold Dressler)博士使我确信,翻译成「虚空」的这个词,不能理解成意指这些东西都一样是无用、愚蠢和「虚空」的,而是意指所有这些都是短暂易逝的。它们是「虚空」的,意思是它们是不能持久的。如果你愿意的话,可以说它们是被短暂和无常所困住的。当我死的时候,我能带走的,跟我出生时带来的,是一模一样的——就是什么也没有。因此,即使在我的一生中,我的财物能免于盗贼和生锈,囤积这些不具有永恒价值的财宝,也是虚空。

当然,耶稣在此所主张的,其前提是相信赏赐和惩罚都是从天上来的。因此,只有相信的人才会承认这个主张是正确的;因为正如希伯来书的作者所说的:「人非有信,就不能得神的喜悦;因为到神面前来的人,必须信有神,且信祂赏赐那寻求祂的人」(来十一6)。但是,如果我真诚地委身于神的国,我最喜悦的价值将是神所承认的。

正如天国已经出现(至少是初期的天国),即使是现在,耶稣的门徒也照样正在积攒和享受天国的财宝。而且,正如天国的荣耀光辉还有待完满的实现,耶稣的门徒也照样正等待着这完满的实现,好进入天父已为他预备的丰满福分。他靠信心生活;但是纵使所相信的目标是真实的,这里所详细述说的这些限制仍然是合理的。我们必须自问(如果我可以再一次在时间范畴里来谈论永恒的话),现代短暂易逝的价值在五百万亿亿个千年后,对我们而言还有什么重要性呢?无论用了多少金光闪亮的东西,来增加短暂之物的吸引力,用永恒来交换这短暂之物,都是一个不划算的交易。而且,如果我们想要亲自发现这个基本的真理,因而效法亚干、所罗门、那个年轻而富有的官和底马,将是个悲剧。

这不仅仅是一个有关最终赏赐的问题。远比这个广泛的是,因为我们所珍藏的事物,其实是统治着我们的生活。我们所重视的事物,会强力地牵动我们的心思和情感;它花费我们的时间,去计划,作白日梦,并且努力要达成。正如耶稣所说的:「你的财宝在哪里,你的心也在那里」。如果一个人最重要的是想挣许多的钱,买一栋奢侈的房子,到阿尔卑斯山(Alps)滑雪,或者在地中海航行,率领他的公司,或者买下竞争对手,扬名立万,或者获得下一次的升迁,推进一个政治主张,或者追求公共职位,他都会被这些目标所迷住,天国的价值就被挤压住了。请注意,我所提到的这些目标,在本质上没有一个是坏的;但是也没有一个有终极的价值。因此,如果把它们当中的任何一个当成终极的财宝,它就有可能变成邪恶的,因为它藉此就篡夺了天国的地位。当我们的目标是如假包换的邪恶,这样的状况可就更加丑陋了!但是,原则仍然是一样的:我们想着我们的财宝,我们被它吸引,我们为它烦恼,我们用它来衡量别的事物(和别人)。一个人诚实地省察自己,能够很清楚地发现他真正的财宝是什么,只要察看他最深的欲望就可以得知;这是何等令人痛苦的事实。在加拿大,刚落的雪通常是干的、粉状的,而不是又湿又粘的。当茫茫一片的新雪在冬天的阳光下闪光,是这样的引人动心。没有印记在上面,没有脚印;你有特权踏过雪地,留下任何你喜欢的图案。如果你盯着自己的脚,又想在雪地上走出一条直线,你会制造一个最不规律的图案。相反,如果你的眼盯着对面的一棵树或一块大石头,直接朝着它走去,你留下的路径会是相当显著的直线。当乔伊(Joy)和我订了婚、准备要结婚的时候,我们住在英国的剑桥(Cambridge)。有时候,我们沿着康河(river Cam)边的两条路,作长途脚踏车旅行。一块儿骑车的过程中,我离陡峭的河岸边从来没有超过两到三呎:如果一不小心歪向一边,就可能会跌入河中。在道路宽到足够两人并行的地方,乔伊就在靠里面的一边骑。如果在交谈当中,她开始看着我,我就必须猛然刹车,以免碰到她的脚踏车,或者被挤到河里。

这样的例子告诉我们,我们倾向于盯住目标,向它移动。同样,我们的整个生活也朝着我们储存财宝的地方无情地漂流,因为我们的心将把我们带到那里。所以,要忠心地跟随耶稣,就必须始终如一地发展我们最深的爱,训练我们坚定地忠于天国的价值,并以神所称许的一切为乐。难怪保罗会写下这样的话:「所以你们若真与基督一同复活,就当求在上面的事;那里有基督坐在神的右边。你们要思念上面的事,不要思念地上的事」(西三1~2)。或者:「你要嘱咐那些今世富足的人,不要自高,也不要倚靠无定的钱财;只要倚靠那厚赐百物给我们享受的神。又要嘱咐他们行善,在好事上富足,甘心施舍,乐意供给人,为自己积成美好的根基,预备将来,叫他们持定那真正的生命」(提前六17~19)。

2.光太六22~23)

下一个隐喻稍微难理解一点。耶稣说:「眼睛就是身上的灯;你的眼睛若了亮,全身就光明。你的眼睛若昏花,全身就黑暗;你里头的光若黑暗了,那黑暗是何等大呢!」

这个思想有可能是植根于前一个小段。如果是这样,眼睛就是身上的灯,其意思是:眼睛使身体能找到其道路。你的眼睛必须「好」(《新国际版》;《和合本》译作「了亮」),好叫它可以引导你的「全身」(一个闪语词汇,表示「你自己」)朝向好的事物。

另一种可能(照着我自己的判断,倾向这个可能性),也可以用稍微简单一点的方式来解释第二十二至二十三节。把全身——就是全人——描绘成一间房间或一栋房子。眼睛的目的是照亮这个房间,确保房间「满有亮光」。因此,眼睛是作为光源;我们可以把它想象成在一个只有一扇窗户的房间里的那扇窗户;虽然耶稣用的其实是灯的图像,并不是窗户的图像。

一个人如果要全身光明,眼睛就必须「好/了亮」。如果眼睛昏花,如果火焰在冒烟,或者镜片上凝固着油烟,如果灯芯没有剪过,或者燃料耗尽了,这个人就留在完全的黑暗中。很显然的,重要的是必须明白耶稣要求眼睛必须「好/了亮」的真正的意思,这是用非隐喻的词汇来表示的。

但是「好/了亮」这个形容词有一点让人困惑。这个词的原文在《七十士译本》(Septuagint;编按:犹太人圣经的希腊文译本)意指「单一的目的,专一的忠诚」:因此,英文《钦定本》(King James Version)用的是「单一」这个词。然而在拉比当中,「坏的眼睛」是指自私;这样,好的眼睛很有可能指慷慨。全身明亮就等同于慷慨大方;这似乎很适合作为前一段经文的详细说明,因为前一段就是针对愚蠢地积攒财宝提出的警告。

我认为:如果我们根据上下文来判断的话,这个词在《七十士译本》中的意思是最好的。虽然,乍看上去,考虑到慷慨的这个想法,跟前一段经文对财宝的关注和跟下一段经文对钱财提出的警告,似乎很调和,但仔细一点来看,却可以发现这个配合并不是这样好。第十九至二十节所考虑的主要还不是财务上的富裕和将它施舍出去,而是一个人的价值尺度,他藉这尺度建立什么是他的终极财宝。同样,第二十四节的焦点主要不是在钱财上,而是在奴役和委身上。

换句话说,第十九至二十一节和第二十四节都是要求人坚定地效忠天国的价值;用来表明这一点的具体事项则是财宝和金钱。重点是在于把目标专一放在神的身上,即内心的忠诚。因此,《新国际版》翻译成「好」(《和合本》译为「了亮」)的这个词最有可能是指「单一的目的,专一的忠诚」——撇开上下文不谈,这是最自然的解释。好的眼睛就是固定在神身上,坚定地注视,持续地凝视。

其结果就是这整个人的「全身光明」。我认为这样的表达是极好的。光通常是表明启示和纯洁;如果采取这个含义,那么对天国的价值有单一眼目的人,其特征就是最能理解神所启示的真理,并且不难为情地行出清洁的行为。另外,「全身光明」这个表达也许并不限于指这个人自身所是的、与他人隔离的状态;而是指这个人的全身是如此的光明,以致他也发出光来。就是通过这样毫无保留地委身于天国的价值,基督徒就成为「这世界的光」(太五14)。

另一种情形则是「全身黑暗」,缺乏启示和纯洁。如果这个人自欺,那个黑暗将是特别令人惊骇的。他的眼睛如果昏花,却自以为是了亮的,他会说服自己相信,他对天国价值的忠诚是深刻且真诚的,但实际上却是有名无实的,肤浅而勉强的。把自己的黑暗当作光明的人,这人的黑暗是最大的:「你里头的光若黑暗了,那黑暗是何等大呢!」

3.奴仆太六24)

「一个人不能事奉两个主;不是恶这个爱那个,就是重这个轻那个;你们不能又事奉神,又事奉玛门」(太六24)。

表面上,这节经文两极化的作法多少有些极端。但是,如果我们要正确地理解这节经文,有两件事必须牢记在心。第一,耶稣提到「主」时,祂心里所想的并不是二十世纪的雇主(绝大部分的雇主的权利都受到工会的限制),而是比较接近奴隶的主人(虽然也许不是那样死板)。为两个雇主工作是可能的;要事奉两个主却不是那样容易。

第二,爱和恨之间的对比是一个常见的闪族习用语,把其中任何一方绝对化都是不对的。恨二者中的一个和爱另一个,都仅是表示强烈地喜欢后者,特别是当两者之间存在着争竞时。这个习用语为耶稣其他的话带来亮光:「人到我这里来,若不恨自己的父母、妻子、儿女、弟兄、姊妹和自己的性命,就不能作我的门徒」(路十四26,《和合本》小字)。同样一位耶稣在别处却坚称,人应该用正直诚实来孝顺父母(可七9~13);所以祂显然并不是在提倡仇恨家人。祂的意思是,任何人的最爱和首先效忠的对象,都必须是天父和祂所差来的子,甚至连家庭关系也必须看成是第二位的。

同样的,马太福音六章二十四节警告我们,在紧要关头,我们效忠的对象是要经过挑选的,而且只有一位可以居首位。只有一位「主」将得到喜爱:我们最想要事奉什么事物或什么人,将会显明出来。然后,耶稣给我们举了一个简洁的例子:「你们不能又事奉神,又事奉玛门」。

在《和合本》圣经翻译为「玛门」的这个词,在绝大多数译本也都是这样采取音译的方式。这个词原始的意思是「人所信任的某物」,或类似的意思。最后,无疑是因为人的信心是这样常常放在财富上,这个词就变成指所有物质的财产:利润、财产、金钱。没有人可以同时将自己奉献给神,又奉献给金钱。

让我们承认这一点。在这方面,我们许多许多人都非常努力地试图采取折中的态度。如果有两个工作可供选择,对我们大多数人而言,促使我们选择这个或那个最重要的因素将是薪水,而不是这两个选择所提供服事主的机会。或者我们不必要地换一辆较大、较好的车子,或一栋较大、较好的房子,不为别的原因,就是要赶上(或者超过)同辈的人。

解经家马太·亨利(Matthew Henry,1662-1714)的态度正相反,他有一次遭到抢劫,回到家后,在他的日记上写下这样的话:

主,我感谢你

因为我以前从来没有被抢过;

因为虽然他们拿走了我的钱,

却留下了我的性命;

因为虽然他们拿走了所有的东西,

但是那并不是很多;

因为是我被抢,而不是我在抢劫。

马太·亨利是一个事奉神的人。

这三个隐喻——财宝、光和奴仆——结合起来,有力地要求人们坚定效忠于天国的价值。

您可能还喜欢...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