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认识神-神的丰裕(上)
第二十二章、神的丰裕
第一节、我们晓得万事都互相效力,叫爱神的人得益处,就是按他旨意被召的人
(罗8:28)
无论你用什么角度去看,保罗写给罗马的书信,是圣经的颠峰。路德(Luther)称之为“最清楚的福音”。加尔文(Calvin)说:“如果人明白它,就肯定思路已被开通,可以明白全部圣经”丁道尔(Tyndale)在“罗马书序言”(Preface to Romans)中,贯串前两者的思想说,罗马书是“新约圣经最主要、最上乘的部分,是最纯正的Euangelion,即大喜的消息,我们叫做福音,也是进入全部圣经的亮光和道路。”圣经中条条大路通罗马书,从罗马书的角度,能把圣经所有的观点看得最清楚,当罗马书的信息进入人心的时候,谁也不知道会发生什么事。
你在圣经中找些什么?聪明的人着眼于几件事,而在这几件事上,罗马书是冠盖一切的。
你是找教义——关于神、神所教导的真理——吗?如果是,你会发现罗马书把所有主题熔冶一炉:神、人、罪、律法、审判、信心、行为、恩典、创造、救赎、称义、成圣、救恩的计划、拣选、弃绝、基督的位格和工作、圣灵的工作、基督徒的盼望、教会的本质、犹太人和外邦人在神计划中的地位、教会和世界历史的哲学、旧约的信息和意义、洗礼的意义、个人成圣和伦理的原则、基督徒公民的责任——等等!
但聪明的人也把圣经当作生命之书来读,在现实的人生经验中,用释经和生活见证去表彰事奉神和不事奉神、找到神和失去神的意义。这方面罗马书有何贡献呢?答案是:有关罪的人生和恩典的人生,它有圣经中最详细的纵切面;对信心的道路,也有最深入的剖析。(有关罪,可参一至三,五至七,九等章;有关恩典,参三至十五章;有关信心,可参四,十,十四等章。)
现代学者极力推荐的另一个读经方法,是把它当作教会之书来读,而教会是宣扬神所赐的信仰和信徒团体认识自我的地方。从这观点看,正因为罗马书是教会凭之而活的福音的不朽大宣言,它也是概述教会身分的不朽之作。教会是什么?它是有信心的亚伯拉罕的真后裔,犹太人和非犹太人在一起,同蒙神的拣选,因信称义,从罪中得自由,过着个人成义、彼此服事的新生活。它是大家庭,有位慈爱天上的父亲,活在承受他全部丰富的盼望中。它是复活的团体,在其中基督历史性之死,和他现今在天上生活的权能,已有所工作。这些在罗马书中展现得最为详尽。
聪明的人也把圣经当作神的私人函件,是写给他每一个属灵的儿女,因此是对他说的,正如对其他任何人说的一样。你如果这样读罗马书,就会发现它有独特的能力,能找出并对付那些因为已成为你的一部分,以致你平常想也不想的东西——那罪恶的习惯和态度;那假冒为善的天性;那天生的自义和自信;那经常的不信;那道德的轻佻和悔改的肤浅;那不冷不热、属世、惧怕和灰心丧志;那属灵的自负和麻木。你会发现,这对惊心动魄的信也有独特的能力挑旺喜乐、确据、勇敢、自由,以及神所要求并赐给每个爱他的人属灵的火热。
有人说,爱德华滋(Jonathan Edwards)的教义全是应用的,而他的应用全是教义的。罗马书其显赫之处亦在此。丁道尔(Tyndale)说:
“实在没有人不能不经常的读它,或非常透彻的研究它,因为越研读它,越容易明白它;越深入查究,就发现里面有越宝贵的东西,内中埋有属灵事物的大宝藏。因此,没有一个人可以免于,要勤奋的训练自己,日夜不断的背诵,直至他完全熟识罗马书为止。”
然而,不是每个基督徒都会欣赏罗马书的伟大,而这是有原因的。一个乘直升机降落在额菲尔士峰(如果可以的话)的人,当时不会感觉到探险家希拉莱(Hillary)和邓胜(Tensing)在攀登该山后站在同一地点所感觉到的。同样,罗马书给你的冲击,乃视乎你从前的经验。其中的定律是:你钻研圣经其它部份越多,你对做基督徒的理性和道德问题,就越思考得多,你越感受到基督徒生活中软弱的重压和信心的张力,就越发现罗马书是对你说的。屈梭多模(John Chrysostom)要人一星期一次向他大声读罗马书;你和我可比这更差劲呢!
罗马书是圣经的高峰,罗马书第八章却是该书的高峰。清教徒解经家艾尔顿(Edward Elton)说:
“蜂房,大部份充满属天的甜蜜和灵魂的安慰。我们的自负和对安慰的领悟不过像梦,除非我们真正稍为感觉到,圣灵把神在基督耶稣里的爱,倾倒并充满我们的心。一有这个经验,它就以不可名状的喜乐和荣光充满我们的心,使我们得胜一切,且有余还能找到比这一章圣经更清楚、更扼要的解释这安慰的根据吗?”(参艾氏著罗马书第八章注释)
“安慰”这个字的意义,当然是那古老而强烈的意义,指那鼓励、激奋人的东西,而不是现代的意义,指那使人镇静、消灭精力的东西。追求“安慰”的现代意义是自溺的、情感的、不真实的,而现代宗教的“到礼拜堂得慰藉”,这并非基督教;艾尔顿所说的,却是基督徒的确据,是完全不同的东西。
额菲尔士山峰的原则,可再一次应用。你若只研究罗马书第八章,不能深入其中的奥妙。引至罗马书第八章之路,是经过罗马书一至七章;第八章对你的影响,就反映出你付出什么代价,向前面七章所说的真理降服。只有当你认识自己是丧失、无助的罪人的时候(一至三章),并和亚伯拉罕一样,信靠那好像好得不可能是真的应许——对你而言,这就是因着耶稣,与你立约之王,死而复活(四至五章)而蒙神接纳的应许;只有当你做了基督里的新人以后,奉献己身过完全成圣的生活,然后发现在你里面,肉体和灵相争,以至你在矛盾中生活,永不能达到你想要的善,或避免所要舍弃一切的恶(六至七章);在这一切上面,只有当你祸不单行(病痛、压力、意外、震荡、失望、不平待遇;参八18-23,35-39)的时候,只有这时,罗马书第八章才显出它圆满的丰富,彰显它伟人的能力。
在罗马书第八章,保罗用更为详尽的办法,重申了该书五1一11已经说的。保罗平素不爱重复,为什么他在此要开倒车呢?他究竟为什么要写第八章?答案很简单——却不如骤听之下那么可笑,因为他刚写了第七章!在七章7节中,他提出了一个问题:律法是罪吗?他提供的答案是:不;但律法是犯罪的根源,因为它实在促成了它所要禁止的,因此激发了逆命的冲动,以致人越要守律法,就越发现自己触犯律法。为了用最快捷、最生动的方法说明这一点,保罗就描述他自己的经验。他说他如何在做基督徒之前,“罪趁着机会,就借着诫命引诱我,并且杀了我”(11节);跟着(14一25节)他审视现在:他虽是基督徒,且是使徒,“立志为善由得我,只是行出来由不得我,因为按着我里面的意思,我是喜欢神的律,但我觉得肢体中另有个律,和我心中的律交战,把我掳去,叫我附从那肢体中犯罪的律。”(18,22等节)他这样描述的时候,反应立时涌出来:“我真是苦啊,谁能救我脱离这取死的身体呢?”(24节)这问题是修辞上的技巧,因为他知道有一天他必会藉基督完全脱离罪,借着“我们的身体得赎”(八23);但他继续说,目前还要忍受不能达到他所追求的完美这痛苦的经验,因为要求这律法——是已经重生的人所喜欢的律法(22节)——完全没有诱导的能力。“这样看来,我以内心(即由衷的己,那真‘我’)顺服神的律(即命令),我肉体却顺服罪的律(即原则)了”(25节)。
保罗说了他要说的;他停下来。他做了什么?他和读者分享了律法所告诉他关于自己的事,因此提醒他们律法所要告诉他们的。律法不谈权利和成就,只谈失败和罪咎。因此,对那些知道神多么恨恶罪恶的敏感的基督徒来说,被律法诊断真是又可怜又泄气的经验。这几节经文,已掩盖了保罗自己的喜乐,而作为一个常常顾及他所说的会有什么后果的好牧者,保罗知道读这些话的人必会散布灰心失望。但他认为不应该使罗马的基督徒思想这些经验的阴暗面,觉得他们又回到律法底下。相反,他觉得需要立刻提醒他们:决定一切的并不是律法所说关于他们的真理,而是福音所说的。因此,保罗用又福音派又教牧性的逻辑——“福音派”是因为福音的话最有权柄;“教牧性”是因为牧者们必须常常“帮助你们的快乐”(林后一24)——再次提说基督徒确据的主题,尽他所能大力的发挥,从开始的“不定罪”说到结束的“不隔绝”。罗马书第八章并不是指出现今在我们里面没有可以给律法察觉的瑕疵,而藉此“把基督徒从第七章救出来”;这是韦特(Alexander Whyte)向他的会众说以下的话时的重点:“只要我是你们的牧师,你们就走不出罗马书第七章”——他的话是真的。但若说到导引基督徒来到神在福音中给他们的确据,以及教导他们在“超越一切的恩典”中喜乐,作为被律法审判所得的困惑的解药,那么罗马书第八章就完全而彻底的“把基督徒从罗马书第七章拯救出来。”
罗马书第八章涵盖些什么?它有两个篇幅不相等的部份。头三十节申述了神的恩典的丰裕,足以应付一连串的困境——罪的罪咎和能力(1—9节);死亡的事实(6—13);面对神的圣洁可怕(15节),面对受苦的软弱和失望(17—25节);祷告的瘫痪(26等节),人生无意义和无希望的感觉(28—30节)。保罗解释四种神赐给所有因信而在“基督耶稣里”的人的赏赐,藉此阐明他要说的。第一是义——“不定罪”(1节)。第二是圣灵(4—27节)。第三是儿子的名分——认养进入以主耶稣为头生的属天家庭(14—17,29节)。第四是安全,从现今直到永远(28—30节)。这个复合的赏赐——一个地位,加上一个动力,加上一个身份,加上一个安全保证——足以支持一个无论遇见什么困难的基督徒。
然后,保罗在31-39节呼召他的读者响应他所说的。“既是这样,我们对这一切有什么话说呢?”(31节——新译本)他跟着说出了他自己的反应,这也应该是我们的反应;他这样做的时候,他的主题稍为转移,就变成恩典的神的丰裕。他的兴趣从赏赐转移到赏赐者,从脱离罪恶,想到神会像亚伯拉罕说的一样,也向每一个基督徒说:“我是你的盾牌,必大大的赏赐你。”(创十五1)如果1—30节说:“你要以你的训言引导我,以后必接我到荣耀里”,31—39节说:“除你以外,在天上我有谁呢?除你以外,在地上我也没有所爱慕的,我的肉体,和我的心肠衰残,但神是我心中的力量,又是我的福分,直到永远。”(诗七十三24-26)现在就要探究保罗这反应。
第二节、你一生一世必得安稳,有丰盛的救恩,并智慧和知识;你以敬畏耶和华为至宝。(赛33:6)
“既是这样,我们对这一切还有什么话说呢?”这里的“我们”,不是一般性的“我们”,或是字义上的“我们”;新约圣经中没有这两种说法。它是基督徒教训中无所不包的,教训用的“我们”,意指“我,我也希望你,以及所有信徒一起”。“我们有什么话说呢?”这句话背后的意思是:“我知道我要说什么,你也愿意这样说吗?”
在请读者说话的时候,保罗请他们先想想。他要他们和他一起想出“这一切”对他们现今的境况有什么影响?换言之,把事实应用在自己的身上。虽然他没有个别的认识他们(他也不忍心认识我们这些在二十世纪读他书信的人),他知道那决定他们境况的,是无论何时何地所有真基督徒都有的两个因素。第一是献身于完全的义。罗马书八章31—39节假定读者已献给神作“义的奴仆”(六13,18)追求完全遵行神的旨意。第二是经受完全的压力。罗马书八章31—39节把物质的困苦和人的敌对,当作基督徒共有的命运;面对“患难、困苦、逼迫、饥饿、赤身露体(即最终的剥夺)、危险、刀剑”(35节)的是“我们”,而不单单是保罗。正如保罗教导他在第一次宣道行程所得的信徒说:“我们进入神的国,必须经历许多艰难。”(徒十四22)有些困难(不是全部)或可以借着调整属灵的风帆而暂时(不是永远)避过(因为“帆”大招风——译注),但保罗知道那些走上清教徒所谓“普世性顺服”(universal obedience)的人,必定全程都逆着世界的潮流前进,而且常常会被逼感受到那逆流。
保罗就这样描述他的读者;我们在他的镜子里也认出自己。这里面有一个基督徒,因回忆那次道德失败而受困扰;一个基督徒从因着耿直而失去朋友或职业;一位基督徒家长对儿女们失去了信心;一位基督徒姊妹经过“那改变”;一个基督徒因信仰的缘故在家里或公司中都被视为外人;一位基督徒因友人突然去世而愁苦,或因一位应该离世,免得白受折磨的老亲戚或畸形小孩而痛心;一位基督徒觉得神不能眷顾他,如果神能,人生就不会那么坎坷;例子实在不胜枚举。保罗所要向之挑战的,正是像上述这样的人——换言之,像我们一样的人。“我们对这一切还有什么话说呢?思想——思想——思想!”
保罗要我们做什么?他要我们占有我们的占有物(套用一句有时被滥用的话)。我们未曾占有的占有物,并不如我们有时所想的,是保持不犯罪的技巧,而是基督徒与“重生”俱来,在神的爱中的平安、盼望和喜乐。保罗知道在生活压力之下的“意气用事”——即是为反应这些压力所作的自圆其说——会剥夺这些占有物:因此他要求有所反应,却不是对那些事物,而是对1至30节所说的“这一切”。保罗说,想想你从福音对神认识了些什么,然后加以应用。不要用你的情感去想;把你自己从这些情感所散布的幽暗中辩解出来;拆穿这些情感所滋生的不信;挽着自己的手,向自己说话,强逼自己在困难当中仰视福音中的神;让福音的思想矫正情感的思想。这样(保罗相信),住在我们里面,其工作是印证我们是神的儿子和后嗣的圣灵(15等节),就会带领我们到达一个地步,使保罗最后的夸胜——“因为我深信无论是死、是生是别的受造之物,都不能叫我们与神的爱隔绝,这爱是在我们的主基督耶稣里的”(38等节)——也挑起我们的反应说“我也深信这话是真的!哈利路亚!”保罗知道在这反应里面,有“得胜有余”的经验的秘诀;这经验即使胜过世界的胜利。也是基督徒在地上的天堂。
“我们对这一切还有什么话说呢?”保罗的标准答案包含四方面的思想,每一项针对另一个问题。(问题总是叫人思想的!)“上帝若这样为我们,谁能敌对我们呢?难道不也把万有和他(基督)一同白白的赐给我们吗?谁能控告上帝拣选的人呢?谁能使我们与基督的爱隔绝呢?”(新译本)这三个思想经常出现的钥字是“为”(希腊文huper):“上帝若这样为我们,他连自己的儿子都舍得为我们众人把他交出来,基督也替我们祈求。”第四个思想是前三个思想的结论:“(无论什么事)都不能叫我们与上帝的爱隔绝,这爱是在我们的主基督耶稣里的。”下面顺序讨论这些思想。
第三节、我在悦纳的时候,向你耶和华祈祷。神啊!求你按你丰盛的慈爱,凭你拯救的诚实,应允我(诗69:13)
1、“上帝若这样为我们,谁能敌对我们呢?”蕴含的思想是:没有任何阻力能最终粉碎我们。为了传达这思想,保罗指出神足以做我们至高的保护者,以及他要向我们信守他的约,是果敢坚决的。
“上帝若这样为我们”——神是谁?保罗是指圣经和福音的神,主耶和华,“是有怜悯、有恩典的神,不轻易发怒的,并有丰盛的慈爱和诚实”(出三十四6),那一位“只有在父怀里的独生子将他表明出来”(约一18)的神。这一位神,是向人说话,宣告他权能的神:“我是神,并无别神,我是神,再没有能比我的。我从起初指明末后的事,从古时言明未成的事说,我的筹算必立定,爱我所喜悦的,我必成就。”(赛四十六9等节)这一位神借着带领亚伯拉罕离开吾珥,拯救以色列人脱离埃及和巴比伦那为奴之地,使耶稣脱离坟墓的拘禁等神迹奇事,彰显他的权能:他每一次使一个罪人从灵性死亡带进灵性永生,也继续彰显同样的权能。他是罗马人的神,他的忿怒“从天上显明在一切不虔不义的人身上”(一18),却“惟有基督在我们还作罪人的时候为我们死,神的爱就在此向我们显明了”(五8)。这一位神,恩召、称义、并荣耀那些他在亘古“预先定下效法他儿子的模样”(罗八29)。这一位神,在安立甘宗信条第一条中被称为“只有一真活神,是无始无终具有无穷权能,智慧,良善,为有形无形万物的创造者保存者。”让我加一句说,这本书一直研讨的,就是这一位神的作为。
“上帝”——这一位上帝——“若这样为我们”。这是什么意思?“为我们”三字宣告神约的保证。前面已说过,恩典的目的是在神和我们信徒之间建立爱的关系,人起初是为这关系被造的,而神用来把他和我们绑在一起的相交上梏,就是他的约。他用应许和命令单方面的强制进行。在创世记第十七章中,从他向亚伯拉罕所说的话,可见他如此行:“我是全能的神,我要与你并你世世代代的后裔坚立我的约,要作你和你后裔的神,我也必作他们的神,你必世世代代遵守我的约。”(1等节,7等节)加拉太书第三,四章说,相信基督的人,外邦人和犹太人一样,都因着基督成为亚伯拉罕的后裔,就是约的集团。一经缔结,这约就永存,因为神保持它生效。作为父、丈夫、王(这些是圣经用来阐述他爱的关系的人伦模式的字眼),神忠于他的应许和旨意,而应许本身——应许做“你的神”——是一个无所不包的应许。这约的关系,是所有在乎圣经的宗教的基础:当敬拜神的人说“我的神”,而神说“我的子民”的时候,双方是用盟约的语言来交谈。“上帝这样为我们”也是盟约的语言;这话所宣称的,是当人和物威胁我们的时候,神就会支持保护我们,供应我们,直到我们走完在世的历程;他也带领我们,最后进入享受他自己的丰满当中,无论目前有多少障碍,好像在拦阻我们到达那目的地。“上帝这样为我们”这简单的陈词,事实上是圣经所记载最丰富、最有份量的宣言。
当人能够说:“神这样为我”,有什么意思呢?答案在诗篇第五十六篇,其中“神帮助我”(9节)的宣告,是每一件事的枢纽。诗人已经无路可退(“我的仇敌终日要把我吞了,因逞骄傲攻击我的人甚多”〔2节,参5等节〕)。但认识到神站在他这一边,他的祷告就有了胜利的声音。第一,这认识向他保证:神没有忘记或忽视他的需要。“我几次流离,你都记数,求你把我眼泪装在你的皮袋里(为了保存!)。这不都记在你册子上(永久的记下来)吗?”(8节)第二,它给他信心说:“我呼求的日子,我的仇敌都要转身返后。”(9节)第三,它提供了镇服惊恐的信心的基础。“我惧怕的时候,要倚靠你我倚靠神,必不惧怕。血气之辈能把我怎么样呢?”(4节)无论“血气之辈”——或11节所译成的“人”——从外面能对诗人怎样,但从最深刻的意义来说,他们不能动他分毫,因为他真正的生命,是和一位慈爱的神在灵里相交的生活,而那爱他的神,无论发生什么,都会保守这生命。
顺便一提,诗篇第五十六篇也帮助回答这个问题:谁是神所“为”的“我们”?诗人说出三个辨别真信徒的特征。第—,他赞美,而他所赞美的是神的话(4,10节)——即是说,他注意神的启示,在神的话语中并根据神的话语尊敬神,而不沉溺于自己未经约束的神学幻想。第二,因他祷告,而激发他祷告的欲望,是为要与神相交,以此为人生的目的和指标——“使我在生命光中行在神面前”(13节)。第三,他还愿——还他所许忠心和感恩的愿(12节)。赞美、祷告、感恩、忠心的人,身上必有神儿子的标记。
保罗问这问题用意何在?他过去(和现在)都是反击恐惧——胆小的基督徒所惧怕的、那些他觉得向他堆压着的力量;这些力量,我们可以说是“他的”,或“她的”,或“他们的”。保罗知道,常常总有某人或某些人的嗤笑、不悦或敌意的反应,是基督徒觉得不能面对的。保罗知道这些迟早会成为每一个基督徒的问题,包括那些在信主前不理会别人对他们说什么或想什么的人。保罗也知道,这样的惧怕,会造成多么抑郁和悲凉的心境。但他也知道答案是什么。保罗其实是说:思想吧!神是为你们的:你看出个中意义吗?想想有什么事在敌挡你,再问问自己两者如何比较。(请注意:“谁能敌对我们”的译法是错的,抓不到保罗的重点;他所要求的是实事求是的重估一下人或魔鬼的敌对,而不是一厢情愿的假装它不存在。敌对是事实:不知道受敌对的基督徒最好小心一点,因为他正身陷险境。这样的不切实际,不是做基督门徒的要求,倒是失败的记号。)保罗问,你怕“他们”吗?你不要怕,正如摩西在神向他说“我必与你同在”(出三12)之后不怕法老一样。保罗叫他的读者像希西家一样计算:“你们当刚强壮胆,不要因亚述王和跟随他的大军恐惧、惊慌,因为与我们同在的,比与他们同在的更大,与我们同在的是耶和华我们的神,他必帮助我们,为我们争战。”(代下三十二17等节)托普雷秋(Toplady)是描述基督徒确据的诗人(正如华滋(Watts)是描述神主权的诗人和查理士韦斯利〔Charles Wesley〕是描写新天地的诗人一样),用下面的诗句咏唱了保罗的问题所要带领我们臻达的认识:
我有一至高保护者,
看不见,却永在身旁;
他信实不变的要拯救,
有全能的管治和命令。
他微笑,我安慰充盈;
他的恩典,如露下滴,
救恩之墙必围绕,
他乐于巩护之灵。
保罗说,把握这事实吧!抓住它;让这确据在你目前面临的敌对当中发挥影响力;你一认识到神是你至高的保护者、在恩典的盟约中永不背弃的向你忠诚,就能摆脱惧怕,找到新的力量争战。
第二十二章、神的全备
无论从任何角度来看,保罗所写的罗马书都是圣经书卷的巅峰之作。马丁路德称它为“最清楚的福音”。加尔文亦说过:“人若读明它,就有一条清晰的路去读通全本圣经”。丁道尔(Tyndale)在他的“罗马书序言”(Preface to Romans)中,把上述两人的说法串连起来,称罗马书是“新约中最主要和最精湛的部分,是最纯正的福音,是照亮全本圣经的光,也是进入全本圣经的通道。”圣经中的每条路都通往罗马书,圣经中的一切观念都从罗马书看得最清楚;当罗马书的信息进入人的心里时,谁也不能预料会发生什么事。
罗马书——宝藏之书
我们要从圣经中寻找什么?聪明人会着意寻找好几样东西,而罗马书所蕴含的宝藏最丰富。
我们是否想认识教义——关乎神的真理、神的一切教导?若是的话,我们将发现罗马书集合了教义的所有重要主题——神、人、罪、律法、审判、信心、行为、恩典、创造、救赎、称义、成圣、救恩计划、拣选、弃绝、基督的位格及工作、圣灵的工作、基督徒的盼望、教会的本质、犹太人和外邦人在神的计划中的位置、教会和世界历史的哲学、旧约信息、水礼的意义、个人敬虔和道德的原则、基督徒的公民责任等。
不过,聪明人还会把圣经当作生命之书来读它,藉着它的阐释和例证,了解在现实生活中,侍奉神或不侍奉神、寻见他或失去他的意义所在。罗马书在这方面又有什么贡献呢?答案是:它对犯罪的人生与恩典的人生作出最全面的对照,并对信心之途作出最深入的剖析,是圣经其他部分难以比拟的。(论及罪,参一至三章,五至七章,九章;论及恩典,参三至十五章;论及信心,参四章,十章,十四章)
现代学者大力推许的另一个读圣经方式,是把它作为一部教会之书来读它。教会是一个宣扬神所赐的信心,以及信徒群体认识自我的地方。从这个角度看,正因为罗马书是教会赖以存在的福音经典宣言,所以,它亦是教会本身的经典记述。教会是什么?她是信心之父亚伯拉罕真正的后裔,包含了犹太人和非犹太人,他们蒙神拣选,因信称义,脱罪得自由,过着个人成义及彼此服侍的新生活。她是慈爱天父的家,在当中生活的儿女盼望承受父的全部产业。她又是复活的群体,基督的死和他如今在天上的能力,已在她里面动工。罗马书对这一切的论述都比其他经卷全面。
聪明人更会把圣经视作神给每位属灵儿女的亲笔信来读它,因此对他或任何人而言都是意义重大的。你若用这种方式来读罗马书,将发现它能独特地帮助你看到并处理那些已成为你的一部分,以致你平常从不理会它的东西——例如某些犯罪的习惯和心态、虚伪的性格、自义和独断独行的本性、经常不信、轻浮的表现、肤浅的悔改、半心半意、贪爱世界、做事畏首畏尾、意志消沉、属灵的自负和冷漠等。你还会发现这卷令人振奋的书信具有独特的能力,可使你获得喜乐、确据、勇气、自由和火热的心,是神赐给每个爱他的人,又要求他们拥有的。
有人说爱德华滋所教导的,全都可以实行出来,而他所行的一切,全都是他所教导的。罗马书的精妙之处正是在此。丁道尔说:“实在没有人能不经常读它,或不细心研究它,因为愈钻研就愈觉容易,愈发掘得深就愈发现宝贵的东西,内里埋藏着属灵的极大宝库……因此,让所有人无一例外地殷勤钻研、日以继夜地记诵它,直至完全熟悉它。”
然而,并非每个基督徒都欣赏罗马书的伟大。设若某人乘坐直升机降落在额菲尔士峰的山巅,他那刻的感觉跟攀山探险家自行攀上山峰,站在山巅的感觉是截然不同的。同样地,罗马书对我们产生的震撼力,在于我们以往的经历。运作的原则是这样的:我们从前愈深钻研圣经的其他部分,过往愈多思考基督徒所面对的理性和道德问题,以及愈深察觉自己的软弱,并信心所带来的张力,我们便愈发觉罗马书所讲的实在非常对应我们的需要。屈梭多模(John Chrysostom)要人每周给他诵读罗马书一次;你和我都远远比不上他哩!
正如罗马书是圣经信息的巅峰,第八章又是罗马书信息的巅峰。清教徒释经家艾尔顿(Edward Elton)指出:
“它就像蜂房,充满了属天的甜美和心灵的安慰……我们的自信和对安慰的理解全是梦幻,除非我们真正感受到神在基督耶稣里倾注给我们的爱,以及藉他所赐的圣灵把这爱浇灌在我们心中;我们一旦获得这感受,我们的心便充满了无可言喻和无比荣耀的喜乐,更甚于战争中的胜利者……我们还可在哪里寻获别的安慰的依据,比这章经文解释得更清晰和更扼要?”(参艾氏著,罗马书第八章注释)
这里所用的“安慰”,当然是取其古老的含义,意指强烈的鼓励和激发,而不是指使人安静和松懈的现代含义。从现代的含义来看,追求“安慰”是一种自我放纵、感性和不真实的感觉;那种“我到教会寻求安慰”的现代宗教,并不是基督教。但艾尔顿所谈的基督徒的确据,完全是另一回事。
然而,额菲尔士峰的原则再一次在这里运作。只读罗马书第八章不能深入领略当中的奥妙。我们要经过罗马书第一至七章,才进入第八章,而第八章对我们的震撼,将反映我们付出了什么代价来接受第一至七章的信息。惟有我们明白自己是一个失丧和无助的.罪人(罗一至三章),并像亚伯拉罕一样,信靠神所赐予、好得似乎令人难以置信的应许——就是相信我们立约之主因着耶稣死而复活,使我们得蒙悦纳的应许(四至五章);也惟有我们明白自己成了基督里的新人后,立志过完全圣洁的生活,却发现自己的肉体与心灵相争,以致我们活在矛盾中,无法达到我们想向往的善,又无法完全规避我们想弃绝的恶(六至七章);而且,最重要的是,惟有我们亲身经历人生中的失意和十字架的重担(疾病、压力、意外、冲击、失望、不公平的待遇——参八18—23、35-39),罗马书第八章才能显出它最完全的丰盛和最强大的震撼力。
在罗马书第八章里,我们发现保罗再次阐述他在五章1至11节讲过的内容。他一向不喜欢重复,但为何他要重提旧话呢?他写罗马书第八章的目的究竟是什么呢?简单的答案是因为他刚刚写完第七章!这听起来好像很可笑,但其实不然。在罗马书七章7节,他提出了一个问题:律法是罪吗?他要给予的答案必然是:不,但律法是罪的来源,因它实际上促成罪所禁止的行为,惹动人去触犯它;人愈定意遵守律法,他就愈发觉自己会触犯它。
为了最快和最生动地说明这点,保罗讲述了自己的经历。他告诉我们,在他成为基督徒之前,罪如何“趁着机会,就藉着诫命引诱我,并且杀了我”(11节);接着(14-25节),他检视他现在虽然成了基督徒及使徒,但“立志为善由得我,只是行出来由不得我……因为按着我里面的意思,我是喜欢神的律,但我觉得肢体中另有个律,和我心中的律交战,把我掳去,叫我附从那肢体中犯罪的律”(18、22-23节)。
当他这样描述的时候,他的内心自然涌出这种反应:“我真是苦啊,谁能救我脱离这取死的身体呢?” (24节)这是一个反问,因他知道必有一天,藉着“身体得赎”(八23),他便能藉着基督完全脱离罪;但他继而指出,如今他只能承受自己无法达到完全境地的痛苦,因为要求他达到这目标的律法——重生了的人所喜爱的律法(22节)——是毫无能力促成这事的。“这样看来,我以内心(即心灵最深处的我、真正的我)顺服神的律(即命令),我肉体却顺服罪的律(即准则)了。”(25节)
保罗说出了重点之后,便停下来。他方才做了什么?他与他的读者分享了律法把他的本相告诉他,同时亦提醒读者,律法会告诉他们什么。律法不会谈及权利和成就,只会谈及失败和罪疚。对于那些知道神憎恶罪恶,因此对罪敏感的基督徒来说,用律法来判断他们实在是很可怜和沮丧的经验。保罗写完这几段经文后的沉重心情,把他原先的喜乐也掩盖了;而作为一位经常留意自己的话会对别人构成什么影响的好牧者,他知道自己方才那番话必定散播了忧郁的情绪。但他知道让罗马基督徒陷入负面的经验及感受,仿佛他们仍在律法之下是不对的。反之,他觉得自己需要立即提醒他们,最重要的并不是律法告诉他们什么,而是福音告诉他们什么。因此,基于福音和牧者身份的逻辑——福音要求有最后的决定权;牧者必须常常“帮助你们的快乐”(林后一24)——保罗如今再次提到基督徒的确据这主题,淋漓尽致地发挥,由“不定罪”开始至“不隔绝”作结。
这不是说第八章指出我们里面如今不再有律法侦察得到的瑕疵,所以便把“基督徒从第七章救出来”;韦特(Alexander Whyte)向他的会众说:“有一日我做你们的牧师,你们都不能从罗马书第七章走出来”,就是这个意思。可是,从指出基督徒已获得神在福音中赐给他们的确据,并教导他们要在“胜过罪恶的无上恩典”中欢喜快乐,便能拯救他们脱离被律法判断时的可怜感觉这个角度而言,第八章却是非常彻底地“把基督徒从第七章救出来”。
第八章讲的是什么?它可分为两个大小不同的部分。前30节说明神的恩典全备,足以处理人类的各种困境——罪带来的罪疚和罪的权势(1-9节);死亡的事实(6-13节);害怕面对神的圣洁(15节);面对苦难时感到软弱和绝望(17-25节);祷告的时候显得软弱乏力(26-27节);以及觉得人生没有意义和毫无盼望(28-30节)。保罗的论点是指出神已经把4种赏赐给予所有因信而“在基督耶稣里”的人。第一种是义——“不定罪”(1节)。第二种是圣灵(4-27节)。第三种是儿子名分——被收纳进入神的家,以主耶稣作为长子(14-17、29节)。第四种是现今和永恒的保障(28-30节)。这些赏赐已足够支持基督徒面对任何困难,它们就是地位,加上能力,再配以身份和安全保证。
于是,保罗在31至39节呼吁他的读者对他的话作出回应。“既是这样,对这些事我们可怎么说呢?”(31节,吕振中译本)他接着说出他的回应(也应该是我们的回应)。当他这样做的时候,便稍微转变了主题,变成神的恩典是何等全备。关注点由赏赐变为赐恩的神;思想从脱离罪恶变为神对亚伯拉罕说:“我是你的盾牌,必大大地赏赐你”这句话(创十五1)——它也是向每个基督徒发出的。第1至30节如果表示:“你要以你的训言引导我,以后必接我到荣耀里”;那么,第31至39节就是说:“除你以外,在天上我有谁呢?除你以外,在地上我也没有所爱慕的。我的肉体和我的心肠衰残;但神是我心里的力量,又是我的福分,直到永远” (诗七十三24-26)。我们现在要探讨的,正是这个回应。
教义应用
“既是这样,对这些事我们可怎么说呢?”这里的“我们”是指“我、我盼望还有你,以及所有信徒与我们一起”。这句话背后的意思就是:“我知道我要说什么,你也会这样说吗?”
保罗在回答之前,先请读者想一想:“这些事”对他们目前的境况有什么影响;换言之,他是将事实应用在自己身上。他虽然并非亲身认识他们(也不认识生活在21世纪的我们),他却知道他们的境况取决于两个因素,那是每个世代、每个地方真正的基督徒所共通的。第一个因素是已献给完全的义。罗马书八章31至39节假定他的读者已献给神,作“义的奴仆”(六13、18),全心全意寻求神的旨意。
第二个因素是面对各方面的压力。罗马书八章31至39节把经历物质的困难和其他人的敌视,视为基督徒的共同命运;不仅是保罗,而是“我们”也要面对“患难、困苦、逼迫、饥饿、赤身露体(极度困乏),或危险和刀剑”(35节)。正如保罗在他的第一次宣教旅程中,教导初信者说:“我们进入神的国,必须经历许多艰难”(徒十四22)。我们或许可以藉着降低属灵的要求而暂时(并非长久)避开某些(不是全部)患难,但保罗知道,那些定意像清教徒那样“全面顺服”的基督徒,却要一直在世界的潮流中逆流而上,经常感受到压力。
保罗就是这样描述他的读者,我们在他的镜子里也看到自己。某些基督徒因着过往在道德上的失足而深受困扰,有些则因为行事正直而失去朋友或工作,有些基督徒父母因儿女令自己失望而伤痛,有些基督徒面对严重的健康问题或身体的限制,有些因着信仰而遭到家人或同事排挤,有些因看见不该死的人早死、苟延残喘的人却痛苦地活着而耿耿于怀,还有些人觉得神无力眷顾自己,否则他们的命途就不该那样坎坷……例子实在不胜枚举。但保罗正是向这些人——也就是像我们一样的人——发出挑战:”对这些事我们可怎么说呢?想吧!想想吧!”
保罗希望我们怎样?他希望我们拥有自己的产业(这句话有时已被滥用)。我们未能拥有的产业并非像我们有时所想的,是使自己不再犯罪的技巧,而是在神的爱中获得平安、盼望和喜乐,它们都是基督徒的特权。保罗知道在生活压力下的“情绪化思想”——亦即自圆其说的反应——会剥夺这些产业;因此,他现今要求我们回应的不是那些事,而是第1至30节所列的这些事。
保罗说,想想你透过福音认识了神什么,将它应用出来。也想想你的感觉;然后以理由说服自己摆脱感觉所散播给你的忧郁情绪;破除感觉所造成的不信;并且与自己把臂交谈,鼓励自己放下问题,仰望福音的神,让福音的思想纠正你情绪化的思想。保罗相信圣灵借此住在我们心中,他的工作是让我们确知我们是神所爱的儿女及后嗣(15-16节),必领我们达到保罗所言的最终胜利——“因为我深信,无论是死是生……是别的受造之物,都不能叫我们与神的爱隔绝,这爱是在我们的主基督耶稣里的”(38-39节)——也激发我们回应说:“我也深信这一切!哈利路亚!”保罗深知在这回应背后,是一种“得胜有余”的经验,就是胜过世界,以及基督徒已有的在地若天的经验。
“对这些事我们可怎么说呢?”保罗的标准答案包含了4个思想,每个都以另一个问题为焦点。(毕竟,只有问题才能令人思想!)“神若帮助(为)我们,谁能敌挡我们呢?……岂不也把万物和他(基督)一同白白地赐给我们吗?……谁能控告神所拣选的人呢?……谁能使我们与基督的爱隔绝呢?”按照希腊原文,头3个问题的答案都重复出现“huper”一词(即“为”),相当于“神若这样为我们……为我们众人舍了……为我们代求”。第四个思想是从头3个答案归纳得来的一个结论:“任何东西都不能叫我们与神的爱隔绝;这爱是在我们的主基督耶稣里的”。我们将逐一检视它们。
1.神若帮助我们
“神若帮助(为)我们,谁能敌挡我们呢?”这里的意思是没有压力最终能压倒我们。保罗在传达这观念时向我们清楚指出,全备的神足以成为我们至高无上的保护者,而且他定意信守他向我们所立的约。
“神若帮助我们……”神是哪一位?保罗所指的神,是圣经和福音的神,是主耶和华,“是有怜悯,有恩典的神,不轻易发怒,并有丰盛的慈爱和诚实”(出三十四6),是“只有父怀里的独生子将他表明出来”的神(约一18)。这位神曾宣告自己的至高主权:“我是神,并无别神,我是神,再没有能比我的。我从起初指明末后的事,从古时言明未成的事说,我的筹算必立定,凡我所喜悦的,我必成就。” (赛四十六9-10)他就是那位以他的大能主权,带领亚伯拉罕离开吾珥,领以色列人出埃及和后来的巴比伦,使耶稣从死里复活,并每次使罪人从灵性的死亡得以重生,均彰显同一大能的神。他也是罗马书所描述,他的忿怒“从天上显明在一切不虔不义的人身上”(一18),但同时却使“基督在我们还作罪人的时候为我们死,神的爱就在此向我们显明了”的神(五8)。
正是这位神呼召那些在亘古之前“预先定下效法他儿子的模样”的人(罗八29),使他们称义并得荣耀。这位神就是圣公会信条中所指的“独一永生真神,无穷无尽的大能、智慧和良善……始终如一;是有形或无形之万物的创造主和保存者”。容我加上一句,他正是本书一直研究的那位广行万事的神。
“神——这位神,若帮助我们”这意味着什么?“帮助我们”这几个字宣示了神信守他所立的约。前面已说过,恩典的目的是为了使信的人与神建立爱的关系;这相交的关系正是人原初被造的目的,而这关系是靠神藉立约来束缚自己而维系的。他以应许和命令的形式,单方面订立此约。我们在创世记十七章看见他亲口与亚伯拉罕立约:“我是全能的神……我要与你并你世世代代的后裔立我的约……要作你和你后裔的神……我也必作他们的神……你……必世世代代遵守我的约。” (1—2、7节及其后经文)
加拉太书第三及四章告诉我们,凡相信基督的人,不论是外邦人还是犹太人,都藉着基督归为亚伯拉罕的后裔,与所立的约有份。一经立约,约便永存,因神使它永远生效。神就如父亲、丈夫和君王那样(以人伦方式来说明神与人的立约关系),信守他的应许和旨意,而那应许(应许作“你的神”)本身是一个包罗万有的应许;当拆开一看,便发现它藏着“极其伟大和宝贵的应许”,它包含了神向自己起誓,要满足我们的一切需要。这立约关系正是以圣经为本的信仰根本:当敬拜者说“我的神”,神回应说“我的民”,两者便是以立约的关系说话。
“神帮助我们”也是立约的话语;它所宣示的,是当我们面对从人或环境而来的威胁时,神便采取行动来支持和保护我们,在我们走这朝圣的路上一直供给我们,且无论如今似乎有多大的困难拦阻着我们,最终也必引领我们进入他里面的完全乐境。“神帮助我们”这句简单的话,实际上是圣经中含义最丰富和最有分量的话。
当我能够说“神帮助我”的时候,这表示什么呢?答案在诗篇五十六篇,“神帮助我”这个宣告(9节)正是一切事物运转的核心。诗人已无路可退:“我的仇敌终日要把我吞了,因逞骄傲攻击我的人甚多”(2节,参5-6节)。但他知道神在他那边,这便足以使他在祷告中发出得胜的呼喊。首先,它向他保证,神没有忘记他或忽略他的需要。“我几次流离,你都记数。求你把我眼泪装在你的皮袋里(为了保存!)。这不都记在你册子上(作永久记录)吗?” (8节)其次,它叫他放心相信,“我呼求的日子,我的仇敌都要转身退后”(9节)。第三,它为他提供了消除惊恐的信心依据。“我惧怕的时候,要倚靠你……我倚靠神,必不惧怕,血气之辈能把我怎么样呢?” (3-4节)无论是“血气之辈”,或11节所说的“人”,的确可以在外面攻击诗人,但从最深的层面而言,他们不能动他的分毫,因他真正的生命是与一位慈爱的神在内里相交的生命,而这位爱他的神,不管有什么事情发生,都必保守他到底。
无独有偶,诗篇五十六篇亦为我们解答了“神帮助”的“我们”究竟是谁?诗人展示了3种特质,它们结合起来,便成了真正基督徒的标志。第一,他懂得赞美,他赞美的是神的话(4、10节)——也就是说,他留意神的启示,按照它所启示的尊敬神,而不是不加约束地沉溺在自己幻想出来的神学中。第二,他懂得祷告,激发他想祷告的原因,是他已把渴慕与神相交视为人生的目标——“使我在生命光中行在神面前”(13节)。第三,他懂得还愿——还他所许的愿,是忠心和感恩的表现(12-13节)。赞美、祷告、感恩和忠心,便是神儿女的标记。
保罗问这个问题的用意何在?他为的是要抗衡恐惧——就是怯懦的基督徒所害怕,而他本人也感到被它压迫着的那股无形力量,我们可以说是“他的”、“她的”或“他们的”恐惧。保罗知道,总有些基督徒感到难以面对别人对他的嘲笑、排斥或敌视。保罗知道,这迟早会成为每个基督徒的问题,包括那些在信主之前不理会别人说些什么和想些什么的人;而他亦知道这种恐惧的心理是多么郁结和孤凄。不过,他却同时知道如何回答它们。
保罗其实是说,你想想:神是帮助你的,它的个中含义,你是明白的;如今,试想谁能敌挡你,再将敌对与帮助你的双方作一比拼。(请注意:保罗说“谁能敌挡我们呢?”这句话,是要求读者真正想出有什么抵挡他们的势力,无论是人抑或魔鬼,而不是一厢情愿地假装它不存在。抵挡是一个事实:不觉得有敌对势力的基督徒最好小心一点,因为他正在危险之中。抱有这种不切实际的想法并非对门徒的要求,反而是失败的门徒的标记。)
保罗问:你怕它们吗?你不用怕,正如摩西听完神对他说:“我必与你同在”(出三12)之后,他不用怕法老一样。保罗劝他的读者像希西家那样计算实力:“你们当刚强壮胆,不要因亚述王和跟随他的大军恐惧、惊慌,因为与我们同在的,比与他们同在的更大……与我们同在的是耶和华我们的神,他必帮助我们,为我们争战。”(代下三十二7-8)正如华滋(Isaac Watts)是描述神主权的诗人,卫斯理是描述新天新地的诗人,托普雷狄(Toplady)便是描述基督徒确据的诗人,他说出了保罗提出的问题所试图带领我们到达的实况:
“我有一至高保护者,看不见,却永在身旁;他信实不变地要拯救,以大能管治和命令。他微笑,我的安慰充盈;他的恩典如露下滴,救恩之墙必环绕,他乐于护卫心灵。”
保罗说:持守这个真理,让这个确据对应你的现况,发挥它的力量。你在当中将认识神是你至高无上的保护者,以及在恩典的约中永不背弃他对你的承诺,这真理将使你在争战中不再惧怕和重新得力。
第二十二章、神的丰裕
一、每小节总结
第一节、作者论述罗马书的重要性,也论述了罗马书第8章是罗马书的巅峰。
第二节、教义应用:”即是这样,我们对这一切还有什么话说呢?”这句话的解释。
第三节、解释“上帝若这样为我们,谁能抵挡我们呢?”阐明神是我所至高的保护者。
第四节、解释“神既不爱惜自己的儿子,为我们众人舍了,岂不也把万物和他一同白白的赐给我们吗?1”阐明神是我们至高的施恩者。
第五节、解释”谁能控告神所拣选的人呢?有神称他们为义了,谁能定他们的罪呢?”阐明神是我们至高的战士。
第六节、解释“谁能使我们与基督的爱隔绝呢?”阐明神是我们至高的捍卫者,没有什么能使我们与神的爱隔绝。
第七节、全书总结:认识神的意义及人的回应。
二、问题回答
1、有什么不同的方法可以读“圣经的巅峰”——罗马书?
可以从不同的主题进入罗马:教义、生命、教会、神儿女私人函件。
2、保罗为什么要写“罗马书的巅峰”——罗马书第八章?
罗马书6、7章论述在罪性和律法面前,基督徒只有罪咎感和失败感的经历,所以保罗写罗马书第8章,让基督徒知道只有在神丰盛的恩典里面,才能够有能力胜过罪、罪咎、软弱。基督徒可以在恩典里面唱出得胜的凯歌,这就是他写第8章的目的。
3、保罗对第31节的问题的答案,集中于四个进一步的问题:
3–1、第一个问题是:“神若这样为我们,谁能敌对我们呢?”这表达了什么意念?“神足以做我们至高的保护者”是什么意思?“神向我们信守他的约是果敢坚决的”又是什么意思?
“神若这样为我们,谁能敌对我们呢“这话的意思是没有任何阻力能最终粉碎我们,因为全备的神足以做我们至高的保护者。祂定意信守向我们所立的约。作者从旧约、新约、神永恒的旨意以及我们个人的经历来论证神能够保护我们胜过任何从世界来的敌对,使我们摆脱惧怕,找到新的力量争战。
3–2、第二个问题是:“神既不爱惜自己的儿子,为我们众人舍了,岂不也把万物和他一同白白赐给我们吗?”这表达了什么意思?“神足以做我们至高的施恩者”是什么意思?“神对我们的救赎工作是果敢坚决的”又是什么意思?神在我们身上所应得的权柄,对我们的生活方式有什么涵义?
“神既不爱惜自己的儿子为我们众人舍了,岂不也把万物和他一同白白赐给我们吗?”这话表达了没有一样好东西是神一直保留到最后也不给我们的,因为从救赎的重价(他儿子的生命)、救赎的有效性(我们所有赏赐都是基督的死直接的果效)、救赎的后果(必得着万物)来看神是慷慨大方的,足以做我们至高的施恩者。基督徒不要惧怕贫穷,必须效忠于神,除去偶像、单单事奉祂,活出门徒应有的生活:谦卑、付代价丶走十字架的道路。
3–3、第三个问题是:“谁能控告神所拣选的人呢?有神称他们为义了,谁能定他们的罪呢?”这表达了什么意思?“神足以做我们至高的战士”是什么意思?“他称我们为义的判决是果敢坚决的”又是什么意思?这些真理应如何影响我们?
“谁能控告神所拣选的人呢?有神称他们为义了,谁能定他们的罪呢?”这句话表示没有控告,能够剥夺我们做神后嗣的地位。因为神是我们至高的战士、捍卫者,他定意要称我们为义,从神在创世前就拣选我们的恩典、神已宣告我们为义的审判主权及基督做我们中保的有效性,可以看见基督徒在基督里的保障,不要惧怕被神离弃,不再被良心控告,心中有了得救确据的保障,使基督徒活出安息、喜乐的生命。
3–4第四个问题是:“谁能使我们与基督的爱隔绝呢”这表达了什么意思?“神足以做我们至高的保守者”是什么意思?说“神的爱在处理我们命运的事上是果敢坚决的”又是什么意思?这针对了你人生中什么恐惧?
“谁能使我们与基督的爱隔绝呢?”这句话的意思是,没有能使我们与基督的爱隔绝的事会临到我们,因为父神和主耶稣是我们至高的保护者。他定意要成就他对我们的旨意,因他的爱无所不能,爱的核心是一个施恩祝福的旨意,故此他有能力足以保守我们,神也足以成为我们的目的,使我们以得着基督为至宝。我们不要惧怕无可掌控的将来,因为怕会影响人与神之间的相交关系,打垮人的理性、信心,摧毁人的理智和救恩,所以,我们唯独靠爱我们的主,才能得胜有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