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认识神–福音的中心(下)

第五节、他凡事该与他的弟兄相同,为要在神的事上,成为慈悲忠信的大祭司,为百姓的罪献上挽回祭。(来2:17)

以上所说,可总括如下:福音告诉我们,造物主已成为救赎主,神的儿子“为我们人类和我们的救恩”成为人,且死在十字架上,救我们脱离永远的审判。圣经基本上是用挽回祭来形容基督救赎的死——即从神面前涂抹我们的罪,熄灭他的忿怒。神的忿怒,是他的公义对不公义的反应,见诸赏罚的公平。但耶稣基督成为我们代表性的代替,顺服天父的旨意,代替我们接受罪的工价,为我们挡去了报应的公义的梦魇。这样,公平的要求得到满足,因为一切要被赦免的罪恶,都在神的身上被审判了、刑罚了,赦罪也就在这基础上赐给我们这些犯罪的人。可以说,救赎的爱和报应的公平在加略山上握手言欢,因为在那里,神证明自己是“义,也称信耶稣的人为义”。

你明白吗?如果明白,就已窥见基督教福音的中心了。无论怎么说,这信息最湛深的意义,就是宣告人在神面前根本的问题,就是他的罪,罪带来忿怒,而神为人基本的安排是赎罪,从忿怒中带来了平安。有些福音的讲法,实在大有批评的余地,因为它从不涉及这个层次。

前面已看过,福音是神对人类问题——人和自己、他人和环境中关系等问题——胜利的答案。福音无疑带来这些问题的答案,但它所以能够如此,是首先解决了一个更深的问题——一切人类问题的核心:人和他的创造者关系的问题;除非我们清楚知道,前述问题的答案全靠后一问题中解决,否则我们就在误传福音的信息,为神作假见证了——因为把真理的一半当作全部来传,此举本身就构成一种虚假。读新约圣经的人,没有一个会看不到,这本新约知道人一切的问题——恐惧、道德的懦弱、身心的疾病、孤单、缺乏安全、无望、绝望、残忍、滥用权势,以及其它——但同样读新约的人,没有一位看不到,它把这一切的问题,都容纳在得罪神这基本的问题里。新约的所谓罪,首先不是指社会上的错误或失败,而是指对创造者上帝的反叛、蔑视、逃避和因此造成的罪咎。新约又说,这罪是我们需要拯救的基本罪恶,基督的死乃为救我们脱离它。人生中人与人之间的一切问题,最终是因罪的缘故,只要我们与神不和,我们和自己和别人不睦的现况,就不得医治。

篇幅所限,不能详述罪、赎罪、赦免等主题,都是新约福音基本的架构特征,但读者若边读边思想罗马书一至五章,加拉太书二章,以弗所书一至二章,希伯来书八至十章,约翰壹书一至三章,以及使徒行传中的讲章,就会发现这一点实在没有怀疑的余地。如果有人说,“挽回祭”这个字在新约圣经中只出现四次,答案就必须是:挽回祭的思想,却经常出现。

有时,圣经把基督的死说成和好的死,即指仇恨和战争以后的和解(罗五10等节;林后五18等节;西一20等节);有时说成救赎的死,即指从危险和掳掠中付赎价救回来(罗三24;加三13;四5;彼的一18;启五9);有时他是牺牲的死(弗五2;来九一十18),一个舍己的行动(加—4;二20;提前二6),背负罪恶的行动(约一29;彼前二24;来九28)和流血中行动(可十四24;来九14;启一5)。略读上引经文都可看出,这一切思路,都和除掉罪恶、恢复神人之间无阻的交往有关;而所有经文,都以基督的死所挪去的神审判的警告为背景。换言之,这些比喻和例子,都是从不同的角度审视赎罪的真理。如不幸像很多学者一样,以为不同的语法必然指出不同的思想,那就是肤浅的谬论了。

必须再说一点。赎罪的真理,不但带我们进入福音真理的核心,也带我们到一观望台,可看到很多其它事物的核心。你若站在史诺顿(Snowdon)山上,你看见整个史诺顿区在周围伸展,所得见的视野,比在该区任何其它地方所见更加辽阔。同样,你若在赎罪的真理的顶峰,就可以把整部圣经的真理尽入眼帘,对重要事物的衡量,绝非从别的地方所能适当地获得的。下面要申说这方面的五件事:耶稣生平中的动力;拒绝神的人的命运;神所赐的平安;神大爱的幅度;和神的荣耀的意义。这些事物对基督教的重要性,是驳不倒的。只有在赎罪真理的亮光中才能明白它们,我想这也是无从否定的。

第六节、他本有神的形象,不以自己与神同等为强夺的。反倒虚己,取了奴仆的形像,成为人的样式。既有人的样子,就自己卑微,存心顺服,以至于死,且死在十字架上。(腓立比书2:5-8)

先思想耶稣生命的动力。

如果你花一个小时半下来,把马可福音从头到尾读一遍(很有益的习作,请现时就立刻做吧),你对耶稣所得的印象,会有四点特征:

基本的印象是:他是一个活跃的人物:这人常常在活动,常常改变环境,制造事件——行神迹;呼召、训练门徒;改正被奉为真理的错误和被当作圣洁的污秽;最后挺身昂首的直奔被卖、判刑和钉十架的路上;这一连串不寻常的疯狂举动,使人不得不以为是他自己在“自导自演”。

进一步的印象是:这个人知道自己是神圣的人(神的儿子),扮演弥赛亚的角色(人子)。马可记载得很清楚:耶稣越把自己交给门徒,门徒就越发觉他实在难以捉摸——他们越接近他,竟了解他越少。这好像是矛盾的,却全然属实,因为他们对他的认识一加深,就更接近他对自己所了解的:啊!是神和救主;而这是门徒一向觉得莫名其妙的。但耶稣特有的双重自觉性,由他的父的声音在他受洗和变像时(可一11;九7)从天上证实的,却经常涌现出来。只要想一想:一方面,他在每一言行(参一22,27;十四27-33)上行使绝对的权柄是那种令人屏息呼吸的自然神态;另一方面,他在受审时回答大祭司的双重问题“你是那当称颂者的儿子(一位超自然、神圣的人)基督(弥赛亚、神的救世主君王)不是?”——耶稣都回答:“我是。”(十四61等节)

由此下去,所得印象是:他的弥赛亚使命,乃以他的被杀为中心--早在任何人想到弥赛亚要受苦之前,他已意识到并专一地准备这样死去。彼得在该撒利亚腓立比称他为基督之后,耶稣最少有四次预言他将被杀而复活,虽然门徒不能明白他说什么(八31,参34等节;九9,31;133等节)。由此他提到他被处死是肯定的(十二8;十四18等节),是圣经所预言的(十四21,49),会为多人赢取与神建立新而重要的关系。“人子来要舍命,作多人的赎价。”(十45)“这是我立约的血,为多人流出来的。”(十四24)

最后的印象是:对他来说,这死的经验是最可怕的煎熬。在客西马尼园,他“就惊恐起来,极其难过,对他们说,我心里甚是忧伤,几乎要死”(十四33,34)。他祷告的迫切(他为此“俯伏在地”,而不是跪下或站着),正是内心的显露,从中可见当他思想到将要发生的事的时候,他所感觉到内心的激动和孤独。他在说完“求你将这杯撤去”,不继续说“然而不要从我的意思,只要从你的意思”(十四36)就说“阿们”的那试探,究竟有多么强烈,我们是永远不会知道的。然后,在十架上,耶稣用那被弃的呼喊“我的神,我的神,为什么离弃我?”(十五34),来证实他灵里的昏暗。

怎样解释耶稣相信他的死是必须的?怎样解释四本福音书都证实,由始至终推动他整件公开的事工,竟是他那必要被杀的信念?另外,又怎样解释,像司提反这样的殉道者也欣然面对死亡,连苏格拉底(Socrates)这异教哲学家也服毒而死,毫不动容;而耶稣,神完全的仆人,从未表现过对人、对痛苦、对损失有任何恐惧的人,竟在客西马尼园表现得异常惊惶,又在十字架上呼天抢地的说被神所弃?路德(Luther)说:“从没有人像这个人一样害怕。”为什么?是什么意思?

那些把耶稣的死,看为不外是悲惨的意外、与任何其它好人因冤狱而得的死没有重大分别的人,是完全不会明白这些事实的。对这些人,根据他们的原则,唯一的解释,是说耶稣里面有种会使他软下来的懦弱的气质——先在他里面形成某种痛不欲生的欲望,再而在死亡临近的时候,使他被惊恐和绝望所控制。但耶稣既从死里复活,且在他复活生命的大能中,仍教导门徒说,他的死是必须的(路二十26等节),这所谓解释既痛苦又无稽。然而,否定赎罪真理的人,所说的就只此而已。

但若把当前事实,连上使徒赎罪的教训,一切就立刻清楚了。詹姆士邓尼(James Denney)说:“我们岂不可以说,这些死亡恐惧和被离弃的经验,和耶稣的死是同一件事;耶稣死的时候,和在园里痛苦地接受这死是他父亲给他喝的苦杯的时候,他正背负着全世界的罪,同意被人列在罪犯之中,也真的被人如此对待了。”(参邓氏著《基督之死》(The Death of Christ)一九一一年版第四十六页)如果我们问保罗或约翰这个问题,他们会有什么答案,是毋容置疑的了。耶稣因为要成为罪,负担神对罪的审判,所以在客西马尼园战抖;又因为他实在担负着这审判,所以他在十字架上宣告神离弃了他。耶稣生命中的动力,是他“存心顺服,以至于死,且死在十字架上”(腓二8),他的死亡特有的可怖,乃在于他在加略山尝透了本应归于我们的神的忿怒,为我们的罪作了挽回祭。好几世纪以前,以赛亚已说得清清楚楚了:“我们却以为他被神击打苦待了,他为我们的过犯受害,耶和华使我们众人的罪孽,都归在他身上,耶和华却定意(喜悦)将他压伤,耶和华以他为赎罪祭。”(赛五十三4—10)

主阿,我罪都归于你,你轭何等沉重!

你站在我罪人地位,背负我的苦痛,

你作牺牲,流血赎罪,使我全然得释。

耶稣,你已为我受死,我也与你同死,

你今复活把我释放,使我作神后嗣。

将来见父面上荣光,必永照我辉煌。

(录自《颂主圣歌》第八十五首第—,四节)

这方面已说得很详尽了,因为它对明白基本的基督教真理有重要的帮助。以下数段可短一点。

第七节、不但这样,并且在你我之间,有深渊限定,以致人要从这边过到你们那边是不能的;要从那边过到我们这边也是不能的。(路16:26)

第二,思想那些拒绝神的人的命运。

普救主义者(universalists)以为,最终根本没有人属于这标题所指的这一类;圣经所说却相反。今生的决定,必有永恒的后果。“不要自欺(如果信听普救主义者的话,就会自欺),神是轻慢不得的;人种的是什么,收的也是什么。”(加六7)今生拒绝神的人,神必永远拒绝他。普救派(universalism)的教义是说,和其它人一样,犹大也会得救;但耶稣却认为他不会。“人子必要去世,正如经上指着他所写的。但卖人子的人有祸了!那人不生在世上倒好。”(可十四21)如果耶稣认为犹大最后会得救,他怎会说这些临终之言?

故此,有些人要面对神永远的唾弃。我们怎能明白他们咎由自取的是什么?当然,我们对天堂既不能形成确切的概念,对地狱也同样不能;无疑这对我们是好的;籍着默想十架,或可得到对地狱最清楚的概念。

在十架上,神在他儿子的身上审判我们的罪,耶稣忍受我们过犯受罚的结果。因此,看看十架,就能想见神对人的罪公义的反应是什么。那是什么?一言蔽之:善的撤销和掠夺。在十架上,耶稣失去他曾有的一切美善:一切父的同在和爱护的感觉,一切身、心、灵的好处,一切神和被造物的享受,一切友情的舒畅和安慰,都从他身上夺去,取代的只不过是孤单、痛苦,一种人性罪恶和冰冷无情的致死的感觉,和一种极大灵性黑暗的惊悸。肉体的痛苦虽然很大(钉十字架仍然是地球上最残酷的司法极刑),却只是全部真相的一部份;耶稣的主要痛苦是心理上和灵魂上的;压缩在不超过四百分钟之内,是永恒的痛苦——每一分钟的痛苦就已是一个永恒,正如受过心理痛苦煎熬的人所知道,每一分钟的滋味是如何。

同样,拒绝神的人,也要面对失去一切美善的可能;要认识永死,最好的方法莫过于咀嚼这一点。在日常生活,我们从没注意到享受多少神的普通恩典,直到失去的时候才注意到。我们从不按理珍惜健康,或安定的环境,或友谊,或别人的尊敬,直到失去这些。加略山告诉我们,在神最后的审判之下,人所珍重,或能珍重的东西,人所称为好的东西,没有一样仍属于人。这是可怕的思想,但可断言,那事实是可怕的。“那人不生在世上倒好”求神帮助我们学习这功课,这功课在十字架上,因代替刑罚向成就的奇妙的救赎,已清楚彰显出来了;愿每一个人最后都在基督里面,一切罪蒙他的宝血遮盖。

第八节、耶和华说:我知道我向你们所怀的意念,是赐平安的意念,不是降灾祸的意念,要叫你们末后有指望。(耶29:11)

第三,思想神平安的赏赐。

神的福音给我们什么?如果说“神的平安”,相信没有人会反对——但人人都明白吗?字用对了,并不保证思想也对!太多时候,人以为神的平安是里面平静、快乐和释放的感觉,是因为知道神保守我们免受人生最苛严的打击而有的感觉。这想法是不对的,因为一方面神并不如此保守他的儿女,任何人以为他会这样做,可要等着瞧。另一方而,神真正的平安,其基本而重要的东西,完全不在上述概念当中。这种想法所感觉到,关于神的平安的真理,是以为神的平安会带来两件事:一是面对和容忍人本身的邪恶和失败,二是在“风调雨顺”(基督徒称这为“神美好的安排”)的处境中知足。但这想法所忽略的真理,是神的平安的基本要素(没有了这些,其它什么都不存在),是赦免和接纳进入他的盟约——即认养进入神的家庭。但这个与神的关系的转变——变敌为友,从忿怒进入满足的爱,从定罪到称义——若不表明出来,和平的福音也就没有真正表明。神的平安的先决条件,是与神和好;在这情况中,神并不是敌挡我们,而是帮助我们。说神的平安,若不由此开始,只会误导人的思想。我们这一代其中一个可怜的矛盾,就是当新派和“急进派”(radical)神学家们以为自己是为现代人重申福音的时候,很多时候他们却摒弃了忿怒、罪咎、定罪和神的敌对,以致使自己完全不可能陈述福音,因为现在他们已说不出这平安的福音所解决的基本问题了。

这样,就最主要和最基本的意义而言,神的平安是一种赦免和接纳的新关系——它的根源,可追溯到赎罪。当耶稣在复活那天的傍晚到楼房上找门徒的时候,他说:“愿你们平安”,“说了这话,就把手和肋旁,指给他们看”(约二十19等节)。为什么他要这样做?不光为证明他的身份而已,乃是要提醒他们他在十架上赎罪的死,藉此使他们与他的父和好。他已为他们死,成为他们的代替品,使他们与神和好,现在他在复活的大能中降临,带来了平安。“看哪,神的羔羊,除去世人罪孽的。”只有当我们认识到,我们本来与神为敌,神也与我们为仇,但耶稣“借着他在十字架上所流的血,成就了和平”(西一20),我们对神的平安的真正知识,这时才开始。

第九节、你进去得他们的地,并不是因你的义,也不是因你心里正直,乃是因这些国民的恶,耶和华你的神将他们从你面前赶出去,又因耶和华要坚定他向你列祖亚伯拉罕,以撒,雅各起誓所应许的话。(申9:5)

第四,思想神大爱的幅度。

保罗祷告说,愿以弗所书的读者“能以和众圣徒一同明白基督的爱,是何等长阔高深,并知道这爱是过于人所能测度的”(弗三18等节)。这番话略有语无伦次和自相矛盾的味道,正反映出保罗所感觉到神爱的真实,简直大到非笔墨所能表达。无论如何,他相信总可以达到某种程度的了解。如何呢?以弗所书的答案是:从上下文去思索赎罪的意义——再读第—、一二章所说整个恩典的计划(拣选、救赎、重生、保守、得荣耀),这计划的中心,就是基督的赎罪祭。读一读有关救赎、除罪,以及用基督的血(牺牲的死)把远离神的人带回来(一17;二13)等钥节。再看第五章的教训,其中有两次指称:基督为我们献上自己作挽回祭,是他对我们的爱的彰显和程度,而这爱是我们和他人交往的时候要效法的。“也要凭爱心行事,正如基督爱我们,为我们舍了自己,当作馨香的供物和祭物,献与神。”(2节)“你们作丈夫的,要爱你们的妻子,正如基督爱教会,为教会舍己。”(25节)基督的爱是白白的,不因我们有任何好处而发出(参二1等节);它是永远的,在“神创立世界以前”(一4)拣选要拯救的罪人的时候已有;它是彻底的,因为它把基督降到卑微的深渊,其实是加略山上的地狱本身;它是至高的,因它已达到目的——被救赎的人最后得荣耀,完全的圣洁,以及在他的爱中满足的喜乐(参五25-27),这目的已确保妥当了(参一14;二7等节;四30;四11—16)。保罗说,忖度这些事,就可以窥见(无论多暗淡的一瞥)神圣的爱的伟大和荣耀。就是这些东西构成“他荣耀的恩典”(-6);只有认识这些的人,才能按理颂赞三位一体的耶和华神。这就牵连到最后一点。

第十节、你们是与基督一同受苦,使你们在他荣耀显现的时候,也可以欢喜快乐。(彼前4:13)

最后,思想神的荣耀的意义。

在楼房内,犹大离开走进黑夜去卖主以后,耶稣说:“如今人子得了荣耀,神在人子身上也得了荣耀。”(约十三31)他意思是什么?“人子”是他自己的称号,指着那位在登上宝座之前必须成就以赛亚书五十三章的救主君王;当他说人子显现时得荣耀,以及父在他身上得荣耀的时候,他特别是想到赎罪的死,在十架上“被举起来”,是犹大去促成的这件事。你看见神的荣耀,他的智慧、权能、公义、信实、慈爱,在加略山为我们的罪而献上的挽回祭,无比的彰显出来吗?圣经却看见了;我要试加上一句:如果你感觉到,你对自己罪的重担和压力的真正重量,你也就能看见了。在更能明白这些事的天堂里,天使和人联合颂赞“被杀的羔羊”(启五11等节;七9等节)。在地上,靠着恩典而成为属灵的现实主义者的人,也同样的颂赞。

忍受羞辱、嗤笑、粗暴,

他代替我惨遭定罪,

因他宝血保我得释放;

哈利路亚!何等救主!

我主离开,天上宝座,

他恩惠丰富无穷尽;

他愿虚己,倾出慈爱,

为濒危人流血舍身。

全是慈爱!何等丰富!

哦,主,何竟临到我身上

(录自《颂主圣歌》第五二九首第三节)

你既为我领得赦免,

你既给我白白恩典,

罪债一起清算;

神就不会两面讨偿:

先在我的中保身上,

又来要我归还。

所以,我心,你要安息;

你的救主所有功绩,

已使你得开释;

当信他的有效宝血,

不怕神再将你弃绝,

因主已为你死。

(录自《颂主圣歌》第一七三首第三,四节)

这些都是天国后嗣的妙歌,属于那些“得知神荣耀的光,显在耶稣基督的面上(即他的位格、职分和成就)”(林后四6)的人。救赎的爱和赎罪的怜悯——即福音的中心——的大喜信息。激动他们永无穷尽的颂赞。你是他们其中一位吗?

问题讨论:

1、圣经的宗教和世俗的宗教有什么分别?有什么相同?挽回祭是什么?

2挽回祭和神称罪人为义的理由、道成肉身的理由、耶稣天上的职事、约翰为神的爱所下的定义等,各有什么关系?

3、在第三大段,作者如何描绘神在加略山所挽回的忿怒?

4、在第四大段,作者陈说关于挽回祭哪三件事实?每件事实重要的原则是什么?

5、福音解决了什么基本的问题?在你的人生中,这中心问题的解决,如何影响中心以外的范围?

6、认识挽回祭的真理,如何帮助我们明白:

(1)耶稣生平中的动力?

(2)拒绝神的人的命运?

(3)你神所赐的平安?

(4)神的爱的幅度?

(5)神的荣耀的意义?

基督的死

以上所说可概括如下:福音告诉我们,我们的创造主已成了我们的救赎主。福音宣告:神的儿子已为“我们人类和我们的救恩”成为人,且为了拯救我们脱离永恒的审判而死在十架上。圣经基本上用“挽回祭”来形容基督救赎的死,即靠他的死来涂抹我们的罪,让神不再看见,借此来平息神对我们的忿怒。神的忿怒是他对不义的公义反应,他要以公义的审判来显明他的义。然而,耶稣却已成为替代我们的代表,他透过遵行父神的旨意,并代替我们付出了罪的工价,借此保护我们,使我们无需面对将来公义审判的梦魇。

公义借此得以成就,因将来一切得蒙赦免的罪,早已在神子身上遭到审判和惩罚;神正是以此为依据,如今将赦罪之恩赐给我们这些犯罪的人。可以说,救赎的爱与公义的审判在加略山上握手言欢,因神在那里证明自己是“义,也称信耶稣的人为义”(三26)。

我们是否明白?若是明白,就等于明白了基督教福音的真正核心。福音信息最湛深之处,不外乎承认我们在神面前最根本的问题就是罪,它惹动了神的忿怒;神却把我们根本最需要的东西赐给我们,就是挽回祭,它从忿怒之中带来和好。某些诠释福音的版本实该予以批评,因它们从来不深入这个层次。

我们总听过有人介绍福音就是神为人类所面对的问题——我们与自己、与别人,并与环境之间的问题——提供的胜利答案。诚然,福音的确为我们带来解决这些问题的答案,但它却首先解决全人类一个更根本的问题:我们与造物主之间的关系。除非我们向人清楚说明,我们先要解决与神的关系的问题,才能处理其他各种问题;否则,我们就是曲解了福音信息,且等于为神作假见证——因把一半的真理说成全部的真理,这行动本身已构成虚假。读过新约的人,都会发现它深知我们人类的一切问题,包括恐惧、缺乏道德勇气、身体和思想的残缺、孤单、缺乏安全感、没有盼望、绝望、残酷、滥用权力等。然而他们同样发现,它总有方法把这一切问题解释为我们犯罪得罪神这根本的问题。

新约对罪的解释,主要不是指社会性的过失,而是指人背逆、违抗和逃避造物主的神,因此在神面前有罪。新约指出,我们最需要从罪恶中得蒙拯救,而基督受死正是为了拯救我们。人与人之间的一切问题,归根究底都是罪的问题;我们一日不能与神和好,我们与己与人的矛盾就一日不能疏解。

篇幅所限,我们不能在此详述罪、挽回祭和赦罪等主题是构成新约福音的基本要点;不过,读者若细心翻阅罗马书一至五章、加拉太书三章、以弗所书一至二章、希伯来书八至十章、约翰一书一至三章,以及使徒行传中的讲章,将会发现这点实在无可置疑。若有人基于“挽回祭”一词在新约只出现过4次,而提出质疑,那么,唯一的答案就是“挽回祭”的观念其实不时出现。

新约有时把基督的死,形容为憎恨和战争之后的复和与和好(罗五10-11;林后五18及其后经文;西一20及其后经文);有时又把它形容为救赎,或付出赎价来拯救陷于危难及被掳的人(罗三24;加三13,四5;彼前一18;启五9);有时则形容它是一种献祭(弗五2;来九1至十18),并舍己(加一4,二20;提前二6)、背负罪孽(约一29;彼前二24;来九28),及流血的行动(可十四24?来九14;启一5)。只需浏览上述的经文,我们便明白这一切观念都与除去罪恶、使人神之间恢复良好相交有关;而且,所有经文都是以耶稣的死使人得以避过神审判的威胁作为背景。换句话说,它们是众多不同的图画及描述,从不同角度看挽回祭的事实。假如有人不幸像很多学者所作的那样,以为这众多不同的表达方式必然是指众多不同的观念,那就是肤浅的谬论了。

此刻还必须提出一点。挽回祭的真理不止带领我们直达新约福音的核心,更领我们到一个有利位置,让我们可同时看见其他许多事物的核心。当我们站在山顶时,我们便看见整个地区环绕着我们伸延;我们的视野要比我们站在别的任何地方更为辽阔。同样地,当我们站在挽回祭这真理之上,我们便能从正确的角度来看清整部圣经,而我们所处的位置亦足以对其他重要的真理作出准确的量度,那是用其他方式不能正确掌握的。以下我们将触及这些真理的其中5项,它们包括:耶稣生命的动力、拒绝神者的结局、神所赐的平安、神的爱是何等长阔高深,以及神的荣耀有何含义。这些真理对基督教的重要性是无容置疑的,但我们同时相信它们只可以从挽回祭这角度来理解,也是无容否定的。

耶稣生命的动力

让我们首先思想耶稣生命的动力。

如果我们肯花一小时坐下,读完整卷马可福音(会为我们带来丰富的成果,请立刻一试),我们对耶稣留下的印象将至少包含四个特征。

我们得到的基本印象是,他是一个满有冲劲的人物:他总是马不停蹄、经常到不同场合去,并做很多事情,例如行神迹、呼召及训练门徒、对错谬的事情和虚饰的敬虔拨乱反正,最后昂首挺胸地经历被卖、被定罪和被钉十架;这一连串异于寻常的事情组合起来,使人不得不觉得是他一直在主宰着事情的发展。

我们进一步的印象是他知道自己是以神的位格(神的儿子),履行弥赛亚的角色(人子)。马可的笔下清楚展示耶稣愈亲近门徒,门徒就愈发觉他是个难解的谜——他们愈接近他,就愈不明白他。这听起来很矛盾,却绝对是事实,因为他们愈深认识他,他们就愈接近他对自己的认识:他是神和救主,这根本是他们无法明白的。然而,耶稣这种双重身份的独有自觉意识,除了在受洗及登山变像时得到父神直接从天上说话证明外(可一11,九7),更经常涌现出来。我们在此只需思想两件事:第一,他说任何话及做任何事的时候,那种假定自己拥有绝对主权的泰然自若是如何激动人心(参一22、27,十一27-33);第二,他在受审讯时面对大祭司的双重问题:“你是那当称颂者的儿子(超自然和拥有神的位格)基督(弥赛亚、救世主君王)不是?”他直截了当地回答:“我是。”(十四61-62)

由此读下去,我们得到的印象是他的弥赛亚使命是以他被处死为焦点——早在任何人明白“受苦的弥赛亚”这观念之前,他已自觉且一心一意地预备自己受死。彼得在该撒利亚腓立比宣认他是基督之后,耶稣至少4次预言自己将被杀,然后复活,纵使没有一个信徒能明白他的话(可八31,参34—35节,九9、31,十33—34)。在.其他时候,他把自己被置于死,说成是某件已确定(十二8,十四18及其后经文)及圣经早已预言的事(十四21、49),而且更可赢取多人与神建立崭新和重要的关系。“人子来……要舍命,作多人的赎价”(十45);“这是我立约的血,为多人流出来的”(十四24)。

我们最后的印象将会是:对他而言,这受死的经验是非常可怕和严峻的考验。当他进入客西马尼园后,便“惊恐起来,极其难过,对他们说,我心里甚是忧伤,几乎要死”(可十四33、34)0他祷告的迫切(他并非跪下或站着,而是“俯伏在地”祈祷),正显示他一想到即将发生的事,内心便感到非常畏惧和孤凄。我们根本无法想象,他在求神“将这杯撤去”之后,那种渴望说“阿们”,而不再继续说“然而不要从我的意思,只要从你的意思”的试探,是何等强烈(十四36)。然后,他在十字架上发出被遗弃的哀号:“我的神,我的神,为什么离弃我?” (十五34)这就表明他的内心是如何暗淡无光。

对于耶稣相信自己必须受死,我们该如何解释呢?对于四卷福音书皆共同见证,耶稣由始至终都是基于他相信自己要受死,来推动他的侍奉,我们又该怎样解释呢?此外,若与像司提反的殉道者也能欣然面对死亡,甚或是信奉异教的哲学家苏格拉底在服毒而死时也能表现从容相比;神的完美仆人耶稣,生平从未表现过怕人、怕痛苦或怕损失,却在客西马尼园中显得像个胆小鬼,在十架上宣称自己被神遗弃,我们又该如何解释呢?路德的评语是:“从没有人像这人那样怕死。”为何是这样呢?这究竟是什么意思?

那些把耶稣的死看为不外乎是一件意外的悲剧,基本上与任何好人含冤而死无大分别的人,是无法明白这些事实的。依据他们的信念,他们唯一会接受的解释就是假定耶稣的性格中具有忧郁和懦弱成分,随时会使他情绪低落——首先使他产生一种求死的欲望,然后当.死亡临近时,便使他被惶恐与绝望所重压。然而,由于耶稣已从死里复活,且在复活的能力中仍告诉门徒,他必须受死(路二十四26-27);所以,这所谓解释便只会显得无稽和令人难受。不过,对于否定代赎这真理的人而言,他们所能说的,最好也莫过于此。

可是,我们若将这些事实与使徒所教导的挽回祭连接起来,一切便一目了然了。邓尼(James Denney)曾经说过:“我们岂不可以说,他那种惶恐和被离弃的感觉,是与他的受死及在园中接受父给他的苦杯,并他其实是将世人的罪背负在自己身上,且同意列于罪人之中(事实也正是如此)这整件事相连的?”〔参邓氏著《基督的死》(The Death of Christ),1911年版,页46〕

我们若向保罗或约翰提出这个问题,我们将非常清楚他们会给我们什么答案。耶稣因为要成为罪人、要承受神对罪的审判,他才会在园中感觉颤惊;又因他确实承受了审判,他才会在十架上宣称神离弃了他。耶稣生命的动力,就是他决意“存心顺服,以至于死,且死在十字架上”(腓二8);而他的死特别痛苦,是因为他在加略山上亲自尝透了我们应得的神的忿怒,为我们的罪作了挽回祭。

早在耶稣受死的几百年前,以赛亚已经说过:“我们却以为他……被神击打苦待了……他为我们的过犯受害……耶和华使我们众人的罪孽都归到他身上……耶和华却定意(喜悦)将他压伤……耶和华以他为赎罪祭。” (赛五十三4—10)

“主啊,我罪都归于你,你轭何等沉重!你站在我罪人地位,背负我的苦痛,你作牺牲,流血赎罪,使我全然得释。耶稣,你为我受死,我也与你同死,你今复活把我释放,使我作神后嗣。将来见父面上荣光,必永照我辉煌。”

那些拒绝神的人会怎样?

其次,让我们思想拒绝神的人将有何结局。

普救论的支持者会假定,最终没有人属于上述标题之列;然而,圣经所言的却是相反。我们今生所作的抉择将带来永恒的影响。“不要自欺(我们若听从普救论的说法,就是自欺),神是轻慢不得的;人种的是什么,收的也是什么。”(加六7)那些在今生拒绝神的人,将永远被神所拒。普救论的教义认为犹大也会跟其他人一样得救;但耶稣却不认为他会得救。“人子必要去世,正如经上指着他所写的。但卖人子的人有祸了!那人不生在世上倒好。” (可十四21)耶稣若预期犹大可以得救,他又怎会说出这句话?

故此,有些人将要面对永远的弃绝。我们怎可知道他们将为自己带来什么结局?诚然,我们对地狱的观念,就正如对天堂的观念一样未能充分确立,这无疑对我们是好的;但此刻,我们所能建立最清晰的观念,也许是来自默想十字架。

藉着耶稣被钉在十字架上,神审判我们人类的罪,耶稣则承担了我们作恶犯罪应得的报应。因此,只要凝望十字架,我们便可看见神最终会对人的罪施予哪种形式的审判。那是什么形式?简言之,是撤回及剥夺一切美好的东西。在十架上的耶稣丧失了从前所拥有的一切美好事物:父神同在及爱护的感觉,身、心、灵三方面的完好感觉,享受神及他所造的万物,友情所带来的一切愉悦与安慰……全都从他身上被挪去;换来的只有孤单、痛苦、人性的丑恶和冷酷无情的锥心感觉,以及陷入灵性极之黑暗的惶恐中。

肉身的痛苦虽大(钉十架始终是其中一种最残忍的死刑方式),却只占故事一个微不足道的部分;耶稣最大的痛苦是心灵和灵性上的痛苦;他在几小时内所受的痛苦,实在是永恒的痛苦——每分钟都如永恒那样漫长;心灵受过煎熬的人,便会明白在当中一分钟的滋味。

因此,那些拒绝神的人也同样要面对将来丧失一切美好的事物;要对“永死”建立一套正确的观念,最好莫如反思这一点。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很少留意神所赐的普遍恩典,使我们享受到不计其数的美好事物,直至失去才猛然察觉。我们从不懂得珍惜健康、顺境、朋友的情谊及别人的尊重,直至失去的那一刻,才醒觉它们的价值。加略山让我们知道,当神的最后审判临到时,我们过往所珍惜或理应珍惜,或任何可称为美好的东西,都不会留给我们。这个思想很可怕,但我们可以肯定的是现实将更可怕:“那人不生在世上倒好”。求神帮助我们明白这道理,它已藉着十字架的代赎这挽回祭的景象,清楚教导我们;愿我们各人最终都在基督里,被他的宝血所遮盖。

什么是平安?

第三,让我们思想神所赐的平安(译注:英文圣经一般译作“Peace”,中译可作“平安”、“和好”、“和睦”、“和平”等)。

神的福音把什么赐给我们?我们若说是“神的平安”,相信没有人会反对——但人人都明白吗?词语用得正确,却不保证衍生的观念也正确!许多时候,神的平安仿佛被理解为一种内心平和、愉快及释然的感觉,是源于对神的认识,并可护卫我们克服人生最大的打击。这种想法是错误的;因为一方面,神并非如此娇纵他的儿女,任何人持这种想法将会大感震惊;而另一方面,神的平安真正的基本要点,根本不会涉及这概念。

这种把神的平安解释为感觉(如先前所言,乃是误解)所衍生的真理,是神的平安带给我们能力,让我们得以面对及容忍本身的顽劣和失败;同时,亦要在“祸福难料”的境况中懂得知足(基督徒常说神总有最好的安排)。这解释所衍生的真理忽略了得着神的平安需具备的首要条件,没有它便不可能有其他好处,它就是:得蒙赦免和被接纳进入约中,也即是被收纳进入神的家。我们若还没有提出人与神的关系要作出改变(为敌变成朋友,忿怒变成爱,定罪变成称义),和平的福音尚未真正传开。

神的平安最首要是“与神和好”,这是由神与我们对敌,变成神帮助我们的状况。若不以此为出发点,来解释神的平安,都只是误导。今天其中一个最可悲的讽刺,就是自由派和激进派的神学家相信自己能够为今天重新诠释福音的同时,却大体上摒除了神的忿怒、罪咎、定罪和神与人为敌等教义,以致他们根本无法介绍福音,因他们说不出和平的福音解决了什么基本问题。

因此,神的平安最首要和最基本的解释,是一种赦免和接纳的崭新关系——是从挽回祭带来的。耶稣复活后,在楼房上向门徒显现,他对他们说:“愿你们平安”,“说了这话,就把手和肋旁指给他们看”(约二十19-20)。他为何这样做?不仅是为了确立他的身份,更是要提醒他们,他在十架上所作的挽回祭已使他们与父神和好。他代替了他们受苦、为他们代受了刑罚,且为他们成就了和平;如今,他以复活的大能显现,将那平安带给他们。“看哪,神的羔羊,除去世人罪孽的!”惟有当我们承认我们本来是与神为敌,神也与我们为敌的时候,耶稣却“藉着他在十字架上所流的血成就了和平”(西一20),才开始真正认识神的平安。

神的爱是何等长阔高深

第四,让我们思想神的爱是何等长阔高深。

保罗祈求神让以弗所信徒“能以……明白基督的爱是何等长阔高深,并知道这爱是过于人所能测度的”(弗三18-19)。这句话的前后矛盾,反映他感到神的爱极其浩大,是人根本无法形容;但同时,他却相信人始终可在某程度上了解它。究竟人如何才能了解呢?

以弗所书的答案是:要从挽回祭的整个背景来思考挽回祭,即从本书首两章所展示的全盘救恩计划(拣选、救赎、重生、保守、得荣耀)来检视;这计划是以基督的代赎牺牲作为核心。留意经文主要提到,藉着基督牺牲受死所流的血,使人获得救赎、除罪,并将原本远离神的人带到神面前(一7,二13)。再看第五章的教训,当中两次指出基督代替我们献上挽回祭,正好用来证明和量度他对我们的爱;我们也正要效法这爱来彼此相待。“也要凭爱心行事,正如基督爱我们,为我们舍了自己,当作馨香的供物和祭物,献与神。”(2节)“你们作丈夫的,要爱你们的妻子,正如基督爱教会,为教会舍己。”(25节)基督的爱是无条件的,非因我们有任何好处而触发他爱我们(参二1及其后经文);它也是永存的,父神在“创立世界以前”(一4)定意拯救罪人的那刻便有这爱;它亦是毫无保留的,因它领他降到最卑微的深渊,事实上,加略山上已是地狱;它更是至高无上的,因它已达到它的目标——被救赎的人得着最终的荣耀、完全的圣洁,以及在他的爱中得着满足的喜乐(参五26-27),凡此种种,如今都已得着保证和凭据(参一14,二7及其后经文,四30)。保罗力言,我们只要思想这些事,纵使是影像朦胧,却仍可以看到神的爱是何等伟大和荣耀。构成“他荣耀的恩典”(一6),正是这些事情:只有那些认识它们的人,才能按他们所当作的,称颂三一神耶和华。这领我们来到最后一点。

神的荣耀

最后,让我们思想何谓神的荣耀。

时值夜深,当犹大离开了楼房,出外进行卖主的勾当时,耶稣对众门徒说:“如今人子得了荣耀,神在人子身上也得了荣耀”(约十三31)o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呢?“人子”是他的自称,意即在作救世主君王之前,必须应验以赛亚书五十三章的预言;当他谈到人子现在得了荣耀,并神在他身上得荣耀的时候,他特别想到代赎的死——在十架上“被举起”,这事是犹大促成的。我们是否看见神的荣耀——藉着他的智慧、权能、公义、真理及慈爱,在加略山上为我们的罪设立挽回祭——淋漓尽致地显明出来?圣经已见证了;我们如果能够真正感受到自己的罪孽是何等深重,我们同样也能明白。

在更能明白这些事情的天上,天使和人会一起颂赞“被杀的羔羊”(启五11及其后经文,七9及其后经文)。此刻在地上,那些藉着恩典已看见这属灵现况的人,也会同声颂赞。

“我主离开天上宝座,他恩惠丰富无穷尽;他愿虚己,倾出慈爱,为濒危人流血舍身。全是慈爱!何等丰富!哦,主,何竟临到我身!你既为我领得赦免,你既给我白白恩典,罪债一起清算;神就不会两面讨偿:先在我的中保身上,又来要我归还。所以,我心,我们要安息;我们的救主所有功绩,已使我们得开释;当信他的有效宝血,不怕神再将我们弃绝,因主已为我们死。”

这些诗歌都是由天上的嗣子,以及那些“得知神荣耀的光显在耶稣基督的面上(即他的位格、职分和成就)”(林后四6)的人唱出来的。救赎的爱及挽回祭的怜悯(福音的核心)正激发他们永无止尽的颂赞。我们是他们的一分子吗?

研习篇

目的:认识福音的核心。

问题讨论:

1.圣经的信仰与异教信仰有何不同?又有什么相同?

2.什么是挽回祭?

3.挽回祭与神称罪人为义的基础、道成肉身的基础、耶稣在天上的侍奉,以及约翰给神的爱所下的定义等,有何关系?

4.挽回祭与赎罪有何分别?

5.陶德博士对新约中有关挽回祭那组字词作出什么解释?作者如何回应?

6.在“神的忿怒”那一段,作者如何描述神的怒气在加略山上得以平息?

7.在接着的一段,作者指出哪3个有关挽回祭的事实?它们为何重要?

8.福音解决了什么基本问题?对我们而言,解决了这个核心问题,如何影响了核心以外的其他问题?(请具体回答)

9.明白挽回祭的真理如何帮助我们了解:

(ⅰ)耶稣生命的动力?

(ⅱ)拒绝神者的结局?

(ⅲ)神所赐的平安?

(ⅳ)神的爱是何等长阔高深?

(ⅴ)何谓神的荣耀?

10.什么是福音的核心?请回答作者在文中提出的一个问题:“挽回祭”一词在我们的基督教信仰中有何位置?

行动建议:

旧约有哪些重要祭礼与挽回祭的观念有关?用经文汇编或圣经辞典来对这些祭礼作出研究。(参《证主圣经神学辞典》上、下册,福音证主协会,2001年版)

第十八章、福音的中心

一、每小节总结

第一节、挽回祭的中心性。

第二节、挽回祭的必要性。

第三节、神忿怒的合理性。

第四节、挽回祭的主要真理描述。

第五节、挽回祭的功效:解决人最核心“罪的问题”。

第六节、挽回祭的扩展性。从挽回祭的角度明白5项真理:十字架、地狱、平安、神爱、神荣。

二、问题讨论

1、圣经的宗教和世俗的宗教有什么分别?有什么相同?挽回祭是什么?

世俗宗教里的神发脾气的时候,人能应付的方法是用献祭去取悦安抚他们,他们的本质是一种无情的商业交易和一种狡狯的贿赂。圣经宗教里的神却是一个全能的创造主,是一切恩赐和真理的源头,他憎恶所有的道德邪恶,所以他的发怒不是那种坏脾气。圣经宗教和世俗宗教的相同点都有代赎的意识,用献祭挪开神的忿怒。

挽回祭的定义:是神自己的圣洁之怒需要挽回。是神自己以圣洁的爱担起挽回之工,是神自己在他儿子里为我们的罪成为挽回祭。

2、挽回祭和神称罪人为义的理由、道成肉身的理由、耶稣天上的职事、约翰为神的爱所下的定义等,各有什么关系?

神的爱、他儿子降世为人丶十字架的意义、耶基督在天上的代求和救恩的方法,都可以用挽回祭去诠释,若解释不包括挽回祭就会不完全。

3、在第三大段,作者如何描绘神在加略山所挽回的忿怒?

神的忿怒是对罪恶存圣洁的敌意,拒绝容忍或妥协,反而公义的作出审判。

4、在第四大段,作者陈说关于挽回祭哪三件事实?每件事实重要的原则是什么?

三件事实:

1、挽回祭是神自己的工作,重要的原则是主动性。

2、赎罪是由耶稣基督的死完成,重要的原则是代替性。

3、赎罪显明神的公义,重要的原则是公平性。

5、福音解决了什么基本的问题?在你的人生中,这中心问题的解决,如何影响中心以外的范围?

福音解决了人在神面前最根本的问题就是他的罪,罪带来神的忿怒,基督成为挽回祭挽回了神的忿怒,带来了神人之间的和好。这问题解决了,那么人类其他的问题,如人和自己、他人和环境中的关系等问题,就有了胜利的答案。

6、认识挽回祭的真理,如何帮助我们明白:

(1)耶稣生平中的动力?

耶稣生平的动力,乃在于他要完成神的旨意,就是他要成为挽回祭,神对全人类罪的公义审判都要归到他身上,他必须朝这个目标去完成神的旨意。

(2)拒绝神的人的命运?

透过挽回祭,可以看见地狱真实的痛苦,人若在今生拒绝耶稣的救恩,将来就要承受永恒地狱之苦。

(3)你神所赐的平安?

透过挽回祭可以看见神所赐的平安,是一种赦罪和接纳的新关系,我们与神从敌变友、从忿怒进入满足的爱、从定罪到称义,它的根源在于代替性的赎罪。

(4)神的爱的幅度?

透个挽回祭,可以看见神的爱是何等长阔,这爱是过于人所能测透的。

(5)神的荣耀的意义?

透过挽回祭,可以看见神在救赎上所彰显的荣耀,这荣耀无比伟大,是我们应当称颂的。

您可能还喜欢...

1 条回复

  1. meimentang说道:

    读书会课后:

    第十八章、福音的中心(上)

    一、每小节总结:

    第1节、挽回祭的中心性。

    第2节、挽回祭的必要性。

    第3节、神忿怒的合理性。

    第4节、挽回祭的主要真理描述。

    第5节、挽回祭的功效:解决人最核心“罪的问题”。

    第6节、挽回祭的扩展性。从挽回祭的角度明白5项真理:十字架、地狱、平安、神爱、神荣。

    二、问题讨论

    1、圣经的宗教和世俗的宗教有什么分别?有什么相同?挽回祭是什么?

    世俗宗教里的神发脾气的时候,人能应付的方法是用献祭去取悦安抚他们,他们的本质是一种无情的商业交易和一种狡狯的贿赂。圣经宗教里的神却是一个全能的创造主,是一切恩赐和真理的源头,他憎恶所有的道德邪恶,所以他的发怒不是那种坏脾气。圣经宗教和世俗宗教的相同点都有代赎的意识,用献祭挪开神的忿怒。

    挽回祭的定义:是神自己的圣洁之怒需要挽回。是神自己以圣洁的爱担起挽回之工,是神自己在他儿子里为我们的罪成为挽回祭。

    2、挽回祭和神称罪人为义的理由、道成肉身的理由、耶稣天上的职事、约翰为神的爱所下的定义等,各有什么关系?

    神的爱、他儿子降世为人丶十字架的意义、耶基督在天上的代求和救恩的方法,都可以用挽回祭去诠释,若解释不包括挽回祭就会不完全。

    3、在第三大段,作者如何描绘神在加略山所挽回的忿怒?

    神的忿怒是对罪恶存圣洁的敌意,拒绝容忍或妥协,反而公义的作出审判。

    4、在第四大段,作者陈说关于挽回祭哪三件事实?每件事实重要的原则是什么?

    三件事实:

    1、挽回祭是神自己的工作,重要的原则是主动性。

    2、赎罪是由耶稣基督的死完成,重要的原则是代替性。

    3、赎罪显明神的公义,重要的原则是公平性。

    5、福音解决了什么基本的问题?在你的人生中,这中心问题的解决,如何影响中心以外的范围?

    福音解决了人在神面前最根本的问题就是他的罪,罪带来神的忿怒,基督成为挽回祭挽回了神的忿怒,带来了神人之间的和好。这问题解决了,那么人类其他的问题,如人和自己、他人和环境中的关系等问题,就有了胜利的答案。

    6、认识挽回祭的真理,如何帮助我们明白:

    (1) 耶稣生平中的动力?

    耶稣生平的动力,乃在于他要完成神的旨意,就是他要成为挽回祭,神对全人类罪的公义审判都要归到他身上,他必须朝这个目标去完成神的旨意。

    (2) 拒绝神的人的命运?

    透过挽回祭,可以看见地狱真实的痛苦,人若在今生拒绝耶稣的救恩,将来就要承受永恒地狱之苦。

    (3) 你神所赐的平安?

    透过挽回祭可以看见神所赐的平安,是一种赦罪和接纳的新关系,我们与神从敌变友、从忿怒进入满足的爱、从定罪到称义,它的根源在于代替性的赎罪。

    (4) 神的爱的幅度?

    透个挽回祭,可以看见神的爱是何等长阔,这爱是过于人所能测透的。

    (5) 神的荣耀的意义?

    透过挽回祭,可以看见神在救赎上所彰显的荣耀,这荣耀无比伟大,是我们应当称颂的。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