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4基督教爱观研究

第三节、卡利他论瓦解的过程

一、对抗「通天阶梯」

中世纪时期普遍认为基督教就是一种向上趋势。这种趋势不限于通俗的天主教道德敬虔,同时也遍及经院学派的理性神学以及神秘主义的狂喜信仰。让这些千差万别的流派都被归类在一起的就是它们共具的向上趋势。它们都认为世上有一条能让人通往上帝的道路,不论是入世敬虔(practical piety)熟知的功德之路,神秘主义的「向上之路」(ἀναγωγή),或者是从「存有类比」(analogy of being;analogia entis)演绎出的思辩之路。人必须藉着这三种通天阶梯中的一座攀登到上帝面前。

路德针对这种向上趋势或者攀升发出反对声浪。他不愿意和这种「攀登到上帝威严」的一切作为有任何瓜葛。他提出「十字架神学」(theologia crucia)取代这种「荣耀神学」(theologia gloriae)。@45

@45WA1,p.362.参W.v.Loewenich,Luthers Theologia crucis,1929.

1.路德对抗这种向上趋势的焦点就是他排斥所有功德(merit)观念。在批判天主教的「善工」(good works)时,他不断强调他谴责的不是行为本身。它们备受责难是因为受到「意图」(intention)的连累。如果在天主教的一般观点中,只有因为企图得到永恒祝福而实践的善行,才能真正被上帝视为良善并算是功德的话,那么从路德的角度看来,剥夺这些行为的价值的就是这种意图、动机;这确实应当遭受谴责。@46想要靠行善积「功德」并且增加自己福份的人,并不是全心全意委身于善。他只是利用善作为攀登到上帝宝座的工具。@47唯有在根除这个趋势后,而且只有自由自在别无所图的为「上帝的荣耀与邻舍的益处」而行的善才是真正的善。以善行作为通天阶梯的想法就这样被瓦解。「我们所传扬与赞扬的就是这种意义的善行,而不是我们可以藉着它们攀升天堂。因为实践这些善行的目的不是为我们自己的益处,不是要除灭罪、克服死亡或者达到天堂,而是要服事我们的邻舍,为他的益处以及满足他的需要而行善。这二者有着天渊之别,天离地有多远它们之间的差距就有多远;因为上帝的工是从天上降临,赐给我们的是属天的永恒祝福,但我们的工依旧属于尘世,而且局限在此生此世的范围内。」@48如果一个人认为他自己与上帝的关系是建立在他的善行与功德之上的话,其实就是以他自己为上帝,「把上帝从祂的宝座上推翻下来,然后由他自己坐在祂的位置上」,因为他僭越专属上帝的作为。@49上帝在基督里赐给我们救恩,已经一举击溃我们所有想要靠自己的行为与功德攀升天堂的野心。「因为既然基督单单上升到天堂,祂就是曾经降临世间,如今升入天堂的那位,因此,不论是圣本笃修会、圣奥古斯丁修会、方济会、道明会、还是卡尔特修会的修士都不可能升入天堂。」@50

@46WA40,1,p.263,10ff.:「我们应该照此而行!这是好事!这样你就可以得救!不!我同意我们应该效法基督,以及祂为世人流血;但我不是靠这个而得救的。」WA7,p.33,29ff.:「从这一切我们不难了解排斥与赞成善行的原因,以及判断所有教导善行的教义的方法。如果它们里面有错误的附带条件以及悖逆的观点,以为我们可以藉着行为变成敬虔与蒙福,那么它们就不是正确的,而应彻底谴责。」WA2,p.492,35ff.:「然而要注意的是,使徒并不谴责(合乎律法的)行为,甚至席诺姆博士(Dr.Hieronymus)也教导这一点,反而信靠(合乎律法的)行为;这就是说,他不反对行为,但否认人可以藉着行为称义。」

@47WA2,p.493,12ff:「因为我们的义是从天上俯瞰地上,然后降临到我们身上。但那些不敬虔的人认为可以藉着他们自己的义攀升到天堂,然后从那里带来其实源自我们这个尘世的真理。」

@48WA37,p.662,18ff.

@49WA40,1,p.363,22:「他们把上帝推下祂的宝座,然后把他们自己放在祂的位置。」参p.442,22ff.:「他们把上帝的德性归给他们的行为,说:『如果你如此如此行,就能够胜过罪恶、死亡以及上帝的忿怒;而他们就这样使我们成为真神。这显示出在基督名下的天主教徒本身对偶像的崇拜更胜过异教徒七倍。』P.404,29ff.:「他们否定信心,并且努力靠他们自己的行为让自己蒙福,也就是说,让自己称义,拯救他们脱离罪与死亡,胜过邪恶并强行进入天堂。这就是否认上帝,并把他们自己放在上帝的位置。因为这一切都是上帝神圣的作为,而非任何被造的天使或者人类的作为。」P.406,17ff.:「因此,所有的假冒为善和拜偶像的人都想要行出本当属于上帝,并单单属于基督的作为。虽然他们口中没有说:『我是神,我是基督』,但他们事实上已经僭越上帝的地位以及基督的职分。因此,他们其实已经说:『我是基督,我是救主,不但我是,其他人也是。』因此,僧侣藉着他们虚伪的圣洁教导并说服整个世界相信,他们不但能使自己称义,也能使那些听信他们的人称义。」P.405,15ff.:「凡想在信心之外靠行为称义的人,无异于否认上帝并让他自己成为上帝,因为他心想:『如果我做这件事的话,那么我就可以称义,我就能胜过罪、死亡、魔鬼、上帝的忿怒以及地狱,并得到永生。』我要问的是,这岂不就是僭越单单属于上帝的作为,并宣告自己就是上帝?因此,我们不难预言并断定那些离弃信心的人,不只是崇拜偶像,而是他们就是偶像,因为他们否认上帝,并以上帝自居。」「但这不就是明明的抢夺基督的名分,加诸在自己身上,然后说:『我就是基督』?—–还有比此举更严重的亵渎吗?因为说:『我要靠自己的行为拯救自己』,也就是等于说:『我就是基督』,因为所有得救的人都是单靠基督的工蒙拯救的。」WA8,p.619,14ff.参同前,p.599,14ff.

@50WA8,p.681,25ff.

2.路德同样驳斥所有想藉着理性与思辩攀升到上帝面前的想法。他在修道院的那段时期就亲身经历过这种方式。当时他视为向导的著作之一就是波拿文土拉的《心灵迈向上帝之旅》。@51他从书中学习藉着理性类比的阶梯往上攀升的方法。因此,他后来严加驳斥所有这类上升想法的时候,他的言论都是以自我亲身经历为根据。他警告不@要「揣测上帝」时,他指的不仅仅是深不可测之奥秘的上帝的预定而已。@52所有想要「藉着理性攀升到天堂」的努力终将失败。53人不可能达到上帝的面前。思辩之道跟功德之道同样行不通。即使上帝与人可以相交,那也不是因为人有力量攀升到上帝面前。然而,理性绝对不会放弃这个念头;这乃是因为上帝屈尊降临人世@54——「理性」认为这是愚昧:「啊,独一的神,至高的上帝居然会成为人,实在是荒诞的想法」——这是因为上帝藉着基督,在无路之处为祂自己开辟出一条通往人世的道路。人想藉着理性攀升到上帝面前 只是徒然一场;上帝藉着启示、「从天上传下的」话语、道成肉身降临到人世。理性在伯利恒的马槽遭受重挫。理性想要「振翅飞翔到天堂,找寻坐在祂荣光里的上帝」;「但它就降临在我眼前—–那么所有理性都应该承认失败与盲目,因为它想要攀升到天堂,并径自论断属上帝的一切,却无法识透就在它眼前的事物。」@55上帝只愿以「道成肉身并具有人性的上帝」(deus incarnatus et humanus deus)的身分与我们相遇。@56道成肉身就是福音派救恩之道最能让人信服的证据。不是我们要提升自我到上帝面前;祂已经藉着基督降临到我们当中。祂以此结束所有我们想要努力上升的趋势,并终止我们所有「飞翔的企图」;祂希望我们在找寻上帝的时候,要定睛在这位「道成肉身的上帝」(deus incarnatus)身上,也就是祂的虚己与祂的十字架。@57

@51参英译本627页以下。WA,Tischreden I.,Nr.644,p.302,30ff.:「神学家的思辩只是徒劳一场。我读过波拿文土拉关于这个主题的著作,但他几乎把我逼疯了,因为我想要藉着理性与意志的合一体验灵魂与上帝合一(他对此一窍不通)。他们只是一批狂热份子。」参WATischreden I.,Nr.153,p.72,27ff.

@52WA40,1,p.75,9f.:「.—–我们应该避免揣测上帝。」P.76,9ff.:「你不应该攀升到上帝的位置,而是应该从祂起始的地方开始,也就是在祂母亲的肚腹,『先成为人再步步上升,』好制衡你思辩的热情。如果你要安全无虞,并远离恶魔的威胁以及你的良心,就该知道除祂以外没有别神,并紧紧把握住祂的人性。此后,如果你深信祂并全心委身于祂,那么对于我们应该如何与上帝同行以及如何敬拜祂,就不要妄自揣测上帝。如果想靠自己的力量对付罪与死亡,那就该放弃上帝,因为祂不会容忍你这样做。」参WA40,2,p.329,8ff.:「—–谁能靠思辩攀升天堂,并揣测创造主,等等—–。你要倚靠上帝屹立不摇;凡蒙拯救的人不可僭越上帝的威严。」

@53WA37,p.38,16f.参p.459与p.38,35:—–用他们理性的羽翼飞翔成为众神。」

@54WA2,p.98,25ff:「因为上帝的恩典以及祂国度的一切美好必须将临世间,我们才能得到这一切;我们绝对不可能到祂那里去;正如基督从天上降临人世,而不是我们从人世攀升到在天堂的祂那里去。」

@55WA37,p.43,6ff.

@56WA40,1,p.78,6.

@57·WA1,p.362,15ff.有时候,路德会指示追求上帝的人把目光放在基督「这个人」身上,这让人误以为路德所关心的是耶稣的人性(在Ritschl影响下,研究路德的学者尤其如此),而且认为对他以及许多现代思想学派的代表人物来说,这就是上帝最重要的启示。但这种解释显然违背路德的原意。路德从来就不曾认为基督只是一个凡人;祂就是「道成肉身的上帝」(deusincarnatus)以及「具有人性的上帝」(humanus deus)。否则,经过基督亲近上帝就跟人攀升到上帝面前没有两样,仅仅是一种「攀升天堂」的新方法而已——而这就是路德竭力驳斥的想法。

把路德和奥古斯丁对《约翰福音》十四章8节的阐释并排比较就可以具体了解这是一场彻底的革新。奥古斯丁把腓力对耶稣说「求主将父显给我们看,我们就知足了」这句话为范例,说明这是人攀升到上帝面前、得见上帝并以祂为「让我们满足」的「至善」而享受其中的正确途径。@58对路德来说,恰好相反,腓力这些话就是常见的错误神学,也就是错误的想要飞升到上帝面前的「荣耀神学」;而他认为纠正这个错误的方法就是基督,能够带领信徒从歧途中返回真正的神学,那就是「十字架神学」。@59

@58参英译本p.493,n.4.

@59「使徒腓力(似乎比其他使徒更聪明更敏鋭)提出来的这个重要问题,历来所有最伟大最聪明的人物都非常关心,努力钻研上帝的本质,以及认识与接近上帝的途径—–他用他自我的羽翼飞翔到空中:「啊,我们只想要看到祂坐在高天四周围绕着天使!」WA45,p.512,6ff.,29ff.「你怎能靠自己的思想腾空飞上天堂?你没有听到我对你说的话吗?「看见了我,就看见了父」—–正如基督对腓力的指责:你说的是什么?你看到我并听到我说的话,却对我说「将父显给我们看」?你岂不是大愚人吗?你明明跟那恶者为伍却又妄想能与上帝同在?」同前,p.518,9ff.,17ff.并参p.515,21ff.

3.路德这些对藉着功德或者思辩的阶梯攀升到上帝面前的驳斥,同样可以应用在神秘的「上升」。对此,路德同样表示这是他的亲身经验之谈。他知道把这些对神性的臆测带入基督教的是伪丢尼修。「我也曾经被他们那些伪装成最高神性灵知的教义诱骗,而且对自我造成不小的伤害。我劝你把丢尼修的神秘神学以及同类书籍当作真正的瘟疫一样唾弃。」@60路德的切肤之痛让他看穿丢尼修,所以能够揭发丢尼修的真面目。@61尽管丢尼修已经被推崇为亚略巴古的保罗门徒一千年,但路德公开宣称保罗不可能有这么鲁钝的弟子。路德表示,不论丢尼修的真实身分如何,他应该是柏拉图的弟子而非基督的门徒。@62因此,最好根本就不要碰他的著作:「从里面根本无法认识基督,反而会让你错过认识祂的机会。」然后,路德补充说:「这是我的亲身经验之谈。」@63

@60WA39,1,p.390.

@61「但同一本丢尼修的著作是订错标题的新诗,革利免的书同样订错标题,而且是在革利免过世后许久一个无赖弟子写的。」Art.Smalcaldici,ed.J.T.Müller,Die symbolischen Bucher der evangelisch-lutherischen Kirche,11.Aufl.,1912,p.342.

@62"Plus platonisans quam Christianisans.”WA6,p.562,9f.「同样,丢尼修的神秘神学全都是虚构的谎言。」Tischreden l.,Nr.153,p.72,33f.「所以,丢尼修的神秘神学是一派胡言。正如柏拉图的『一切都不是存有,一切也都是存有』(All things are Not-being and all things are Being)是不值得一提的胡言乱语,这种主张『脱离感官与理性,然后超越存有与非存有。在这黑暗里会出现存有吗?上帝就是万物,等等』的神秘神学也一样。」Tischreden I.,Nr.644,p.302,35ff.参Tischreden ll.,Nr.2779aa and2779bb,p.654,24ff.

@63WA6,p.562,11f.:”Expertus loquor.”

仔细观察路德诠释那些被爱乐实敬虔的神秘主义曲解的经文的方式能让我们更明白这一点。其中一例就是《马太福音》五章8节:「清心的人有福了,因为他们必得见上帝。」爱乐实敬虔在很久以前就把这段经文据为己有。这处经文似乎是指神秘的默想上帝(上帝的异象;visio Dei)就是基督徒生命的最终目标。而且其中没有提到洁净是达到那目标的方法,而柏拉图则认为洁净是获得自有存在与美的异象必要途径!但路德不会被这番话误导。他不是按照爱乐实,而是按照爱佳泊阐释这处经文。他认为其中根本没有提到所谓神秘的洁净。「你要得着它并不需要攀升到天堂或者进入修道院—–这是指一颗仰望并思索上帝话语的纯洁的心。」而且这里同样没有提到神秘的神的意象。「这里所说的看见上帝根本不是这个意思——随着你的思想蹒跚的攀升到天堂—–看见祂的面,正如《圣经》所说,的意思就是正确的认识祂是充满恩典的良善(frommen)天父,我们可以从祂那里得到一切好处。但这唯有信靠基督才能得到。」@64

@64WA32,pp.325-28.

另一处神秘主义乐于用来传扬爱乐实福音的经文就是雅各梦见天梯的故事(《创世记》二十八)。@65他们以此为基础,一再把对上帝的爱说成是灵魂攀升到上帝面前的阶梯,并且一一叙述它必须经过的各种阶段。正如前述,「天梯」就是神秘的「上升」惯用的象征符号。路德也同样注意到雅各的阶梯。但他不是从爱乐实的观点,而是从爱佳泊的观点解释它。上帝的旨意不是要我们竖立一座阶梯好攀登到祂面前;祂自己已经预备了一座阶梯,并降临到我们中间(Ipse descendit et paravit scalam)。上帝已经藉着基督与我们相遇;基督就是上帝预备的天梯与「道」。@66藉着基督我们就能自由的接近上帝,而且藉着祂就能完成神秘主义无法达到的「上升」!@67但如果基督就是我们通往上帝的道路,唯一的原因就在祂首先是上帝通往我们的道路。

@65「啊,这处经文造成的错误何其大,被它欺骗的人何其多!」WA14,p.386,18.并参路德对这处经文的诠释,WA9,pp.407ff.

@66WA16,p.144,2ff.:「如果祂要用这种方式带领你上升到祂面前,祂就会告诉你不一样的话。祂自己已经降临,并预备好一座阶梯;天父要祂受苦成为孩童,接着,当祂长大成人后,就会要祂经历十字架的苦难,然后从死里复活—–你就让上帝完成祂的工作;世间的事情已经够你忙的了。既然上帝差派祂进入处女的腹中,就让这事成全。祂自己说:「我就是道路、真理。」但他们要知道他们是否已经命定。然而,祂并没有把我们带入天堂。但是祂首先将临世间成为婴儿,后来被钉在十字架上,等等。腓力在主餐前说的是:『将父显给我们看』,他的心思摇摆不定。腓力,这就是天父;如果你要到其他地方寻找,那你就错了。『父在我里面,我也—–.』的意思是指,如果你要找寻天父,就一定要藉着我,否则就不会成功。凡是想要在我的人性之外另觅途径的人,一定会走入歧途。」参同一段话的印刷文本:「祂不要你这样上升,但是祂要到你那里去,并已经预备一座阶梯、一条道路与一座桥梁到你那去—–凡是聪明有智慧的人都要继续走在这条预备好的道路上。祂会先到我们这里,而不是我们先上升到天堂祂那里去,而是祂差遣圣子降临成为肉身—–你要从另一条路上升到天堂上帝那里去吗?祂说:这条路,弟兄,『父在我里面,我也在父里面』;把你的目光专注在我身上,经由我的人性就是通往天父的道路。」,WA16,p.144,16ff.;145,15ff.,25.ff.

@67WA40,1,p.79,9ff.:「我们必须藉着雅各的阶梯上升,它的顶端靠在上帝那里,而梯脚则在雅各头的旁边,稳稳的立在地上。当你思想着自我的救恩而要采取行动的时候,要抛开所有律法与哲学传统,然后飞到马槽和祂母亲的怀中,看着祂吃奶、长大、受死。」「所有想要攀升到上帝面前的想法都岌岌可危,唯独藉着基督的人性才是正途;因为这就是雅各的阶梯,上升的必经之道。没有其他到天父那里的道路,只有藉着基督才行。」WA4,p.647,19ff.「我们要听从保罗的信息,好让我们认识耶稣基督并祂被钉十字架。因为这就是道路、生命与真理:这就是通往天父的阶梯。」WA6,p.562,12ff.当路德提到基督就是我们到上帝那里去的阶梯时,他想的绝对不是在上帝的层面与上帝相交。他从来就不认为所谓通往上帝的道路是指我们上升。他只不过是采用对手关于「阶梯」的语言,并指引我们到耶稣那里去,进而藉此驳斥其意义,他在其他地方攻击「思辩神学」的时候,表示信靠基督就是「真正的思辩神学」,用的也就是这种方法。Tischreden1.,Nr.153,p.72,32f.当然他的意思不是认为信靠基督是从思辩神学推演来的,而是就身为真正的「神学」来说,它一定要逐出错误的「思辩神学」。这里的情形也一样。上帝已经藉着基督降临我们当中,并且因此毁灭所有世间的通天阶梯。唯独祂才是道路与「阶梯」。Romerbrief,ii.,p.132,22ff.:「「既然已经因信称义』而且我们的罪都蒙赦免,『我们就有道路与平安』,但这是『藉着耶稣基督我们的主』。这也能打动那些听从神秘神学继续往内在黑暗里前进的人,在成为肉身的道使他们的心被称为义并得到洁净之前,他们不知道基督的受难但渴望聆听与思想永存的话语。因为成为肉身的道是心得以洁净的首要前提;而且唯有得到它之后,我们才能藉着祂进入那永存的话语peranagogen၂

路德在这里只不过是要把爱乐实救恩之道与爱佳泊救恩之道、柏拉图和希腊的救恩之道与基督教的救恩之道加以区别。爱乐实是人通往上帝的道路,爱佳泊是上帝通往人的道路。就与上帝相交来说,爱乐实是以自我为中心,爱佳泊是以上帝为中心。路德自己非常清楚,他最关心的就是这些相对立的观点。他了解从理性「揣测上帝」的乱源就是悄然侵入基督教的柏拉图主义;它把基督教的「十字架神学」转变为「荣耀神学」,把以上帝为中心的基督教转变为以自我为中心的体系@。68路德知道让天主教体系沦为这种处境的首要推手就是奥古斯丁,若非如此路德原本应该对他推崇备至。@69

@68WA10,1,1,p.202,7ff.:「所有这一切都脱不了人本,柏拉图学派与哲学观念,引导我们把焦点从基督转移到我们自己身上,而福音书作者想要引导我们把焦点转回基督。因为他在描述或者提到上帝、全能者、上帝永恒的道时,一定会将之勾勒为在世上生活的血肉之躯。他不会把我们赶散到祂的创造物里面,而让我们在人群中盲目的找寻祂,并像柏拉图学派一样揣测祂,而是要把我们涣散、肤浅的思绪集中在基督身上,就好像他在说:为何要跑到远方找寻?看,一切都在基督这个人身上;祂已经成全一切,在祂里面有生命,祂就是创造万物的道;住在祂里面,就能得到一切。」

@69WA10,1,1,p.210,14ff:「柏拉图学派先说服奥古斯丁接受他们对这处经文荒诞不经的解释;这表面上看来非常正确,因此他们被称为神圣的哲学家。此后,奥古斯丁就引导我们随着他接受这个观点。」

二、对抗爱己的努力

即使前面提到的中世纪卡利他观念也带有驳斥爱己的成分。但特别的是备受攻击的爱己仍然被视为整个爱观的基础。升华后的爱己把爱己原本过度自私的唯我主义转化成对上帝的爱。路德对抗爱己的特点就是毫不留情又积极猛烈。他绝对不容宽贷爱己,而是要将之彻底消灭。路德的观点在与奥古斯丁的观点(这也是中世纪思想的起点)相较之下最能显出其特点。

奥古斯丁强调爱己就是万恶之源,尤其他在《上帝之城》里面把上帝的国度与世俗的国度之间的对立追溯到爱神(amor Dei)与爱己(amor sui)的对立。不过,要注意的是,这不但是指错误、「失序」(inordinata)的爱己,它想要在上帝之外的事物(也就是尘世中转瞬即逝的事物)得到满足。除了这种悖逆的爱己,奥古斯丁还提到一种正当的爱己,它想要在上帝那里得到满足。这种爱己不但没有跟爱神对立,而且二者基本上是一样的。因此,对奥古斯丁来说,罪与罪的根源显然不是爱己本身,而是步入歧途的爱己。于是他就想为罪订立另一种标准。这个标准就是认为感官与物质事物的本质是邪恶的观念。既然人类兼具精神与感官两种天性,因此人同时是这两个世界的公民。但上帝已经把在他之上的至善设定为他的目标。因此,他应该把自己的思想和欲望专注在超感官的灵恩世界。但如今他存在的感官层面竭力抗拒,想要拉着他下坠,然后用世俗的事物捆绑他。于是,奥古斯丁在提到罪人的特点时,他会说罪人是「扭曲的」(curvatus)。他的体态不是原本直立向上仰望的模样,而是驼着背让整个身躯弯向地面。

尽管奥古斯丁和路德两人在这些方面看法相同,但路德的想法可说是跟奥古斯丁的观念针锋相对。路德指控自私、爱己就是罪与罪的本质时,他毫无犹疑而且斩钉截铁。他认为没有所谓正当的爱己。奥古斯丁十分笃定的认为「要爱邻舍如同自己」这个诫命里面隐含着爱己的诫命,虽然它不需要是一条独立的诫命,但从人的天性看来就如此。与此相反的是,路德主张爱的诫命包括排斥与谴责所有的爱己。最令人玩味的就是,路德在《罗马书》讲座中按部就班的脱离奥古斯丁的思想体系。他从《约翰福音》十二章25节里面基督的话语中推想出一个基本原则,那就是:「爱跟恨恶自己是一样的。」@70但与此相对的是普世认同的准则:「有次序的爱始于自己」,以及奥古斯丁稳如泰山的权威。不过,在路德眼中,这是几个为首引导我们偏离爱的观念中的一个。@71他在稍早的《罗马书》讲词中承认,爱邻舍的诫命可能有两种解释。它的意思可以是指诫命中涵盖两件事,那就是爱邻舍与爱自己;也可以认为诫命中只包含爱邻舍,而爱邻舍的方式就如同顺着我们自私的本性爱自己。路德对此补充说,他比较偏好后一种解释。@72后来他重提这个问题时,他对这个诫命的正确解释更加笃定。现在他要斗胆,不过心中依旧充满「对众教父的敬意」,直接了当的宣告自从奥古斯丁以来流行的解释是错误的。@73在命令人要爱邻舍如同自己的时候,上帝并没有命令人要爱自己。确实,爱己是一种应该被消灭的邪爱(“vitiosus amor”)。不过,它依然可以被视为爱邻舍的正确方式,正如保罗巧妙的用亚当作为基督的预表(type)一样。「正如在亚当里面我们都是恶的,在基督里面我们应该都是善的。」@74这种比较不会改变其中的一方是恶,而另外一方是善的情形。同样,耶稣在这里是利用我们邪恶的爱己作为范例,好教导我们应该如何爱我们的邻舍。「要爱邻舍如同自己。不是只你应该爱自己;因为如果是这个意思的话,那么就会命令这件事。但是〔爱邻舍〕这条诫命所要求的不是这件事,反而是以禁止〔爱己〕为基础。所以爱自己就错了。你要脱离这种恶的唯一途径就是用同样的方式爱邻舍,也就是,你不再爱自己。」@75路德跟传统观念相差甚远,传统观念认为在爱邻舍的诫命里面包含着爱己的诫命,他后来却发现在爱邻舍的诫命包含着对所有爱己的禁令。他主张爱邻舍就是要彻底离弃与消灭爱己。

@70Romerbrief,ii.,p.219,8:”Est enim diligere se ipsum odisse.”

@71前引书,p.336,5ff.:「我在注释中说过,爱(卡利他)的对象不是自我,而是邻舍—–因此讨邻舍的喜悦就是不要讨自己的喜悦。但是贵勾利和我们所说的这些话,似乎和众人皆知的先后有序的爱相反。因为按照奥古斯丁的说法,甚至主也教导,「首先要爱上帝,接着是自己的灵魂,然后是我们邻居的灵魂,最后才轮到我们的肉身。」因此,先后有序的爱(caritasordinata)的起点是自己。结果就是,这就是那些引导我们偏离爱(charitate)的因素中的一个。」

@72前引书,p.304,1ff.

@73前引书,p.336,22ff.:「因此,顾及他人的观点以及对众教父的尊重,我认为——我说的像是傻话——对爱邻舍这个命令的解释似乎不妥当,而命令中『如同自己』的意思是指我们爱邻舍的方式。因此,他们的总结是:你必要先爱你自己,然后再按照你爱你自己的模式爱你的邻舍。」

@74前引书,p.337,8ff.:「因此我相信基于『如同自己』,这个命令,不是要人爱自己,而是要揭露他爱他自己的邪爱;也就是说你完全倾向你自己并把爱转向你自己(curvus es totus in teet versus in tui amorem),除非你完全不再爱自己,然后忘掉自己单单爱你的邻舍,你才有可能更新。因为我们想要得到所有的爱,并且只寻求自己的益处就是一种悖逆;但正直就好像是你以前在悖逆中所追求的是自我的益处,现在追求的则是别人的益处,而且要用你行恶的热情去行善。当然,这不是命令你行恶,而是要你〔表现出〕同样的热情。」

@75前引书,p.337,17ff.参WA1,p.654,14ff.:「而基督的话里面也包括:凡为我丧掉生命的,必得着生命。因此,当耶稣表示我们要爱邻舍如同我们爱自己的时候,我认为祂指的就是我们单单追求自己益处(Quae sua sunt)的那种悖逆扭曲的爱(perverso et incurvo amore);除非不再追求自己的益处而追求邻舍的益处,否则就无法纠正这种爱。这就是保罗的意思,《腓立比书》二章:各人不要单顾自己的事,也要顾别人的事;以及《哥林多前书》十三章:卡利他不求自己的益处。他说这些话是要明白表示禁止爱己(amorem sui)。因此,『要爱邻舍如同自己』这条命令的意思是你曾经在悖逆中单单爱自己,但如果你把这爱转向你的邻舍,那么你就是真正的爱了。」这可以从祂并没有命令人要爱自己看得出来,当然,如果爱己(amor sui)是良善的话,祂就命令爱己;但祂发现对自己的爱(amorem sui),于是把它转移到邻舍身上,藉此矫正它。」

路德在提到人的败坏时,引用奥古斯丁的话说:人是扭曲的或者说「弯曲」的(curvatus)。@76但这只会更突显路德与奥古斯丁之间的差距。因为我们马上就能清楚发现路德对这句话的看法跟奥古斯丁完全不一样。奥古斯丁在表示人是「弯曲的」、「扭曲的」(curvus;curvatus)时,他指的是人弯向俗世,也就是人只了解与追求低等、短暂的价值。不过,路德指的是人的本性是自私的,行事为人并不正直,在所有的事情上都只会考虑到自己的利益。换句话说,人的心意不正,而是「扭曲的」;到最后一定会自食恶果。@77所以,当奥古斯丁说人是「扭曲的」时,他的观念是循着爱乐实的体系延伸,而罪指的是依恋世俗;当路德说同样的话时,他是依循着爱佳泊的体系延伸,而罪的主要意思是指一个人被自私所捆绑。

@76WA18,p.504,10f.:「扭曲的灵就是血气的灵与亚当的灵,它在一切事情上都弯向自己并追求自己的益处;我们天生就如此。」同前,p.4911:「凡是正对着上帝,不弯向自己或者其他在上帝之外的事物的心,都建立在永恒之上,而且屹立不摇—–但扭曲的灵都会弯向错误的想法以及虚幻的观念,以自己为傲而不以神为荣」。WA40,2,p.325,7.:「一切都是扭曲的(incurvata);我在上帝以及万物那里所追求的是自己的喜乐。」

@77路德的观念可以表示为下面的等式:curvus=curvus in se=incurvatus in se(Romerbrief,ii.,p.184,17ff.)=versus in sui amorem;参英译本p.712,n.1.

路德对罪的观念就是这样由他的爱观定夺。「爱不求自己的益处。」与此相反的是,罪的本质就是人追求自己的益处。按照这个标准看来,人的一生都被罪笼罩着,因为人生的特点就是求「自己的益处」(quaererequea sua sunt)。@78从这一点看来,罪弥漫整个世界。罪不仅能支配人的感官本质,更掌握着整个人。此外,不只人世间所谓的恶是罪。如果从这个标准看来,即使人世间最伟大崇高的行为也是罪;因为它们的目标都是人自己的荣耀。这里的原则就是:越慷慨大方、越以自我为中心。@79

@78WA18,p.742,19f.:「所有的人都属血气,因为所有的人都喜好血气,也就是自己的益处,而欠缺上帝的荣耀与上帝的灵。」

@79WA18,p.742,36ff.:「此外,最明显的就是善行,他们这一切的行为都是为自己的荣耀,甚至厚颜不惭的承认并沾沾自喜的表示,他们追求的就是他们自己的荣耀。罗马人自己亲口证明,他们所行的一切善都是为荣耀自己,而希腊人、犹太人,以及人类所有种族都一样。但虽然这对人来说是一种光荣之举,但在上帝来说,这是最羞耻的行为;确实这是最违背敬虔与最亵渎的行为因为他们既不是为荣耀上帝而行,也不把祂当做上帝荣耀祂,反而是以最不敬虔的行为窃夺祂的荣耀归给他们自己,因此当他们沈浸在自己的荣耀里的时刻,也就是他们最可耻与低贱的时刻。……因此,你的灵——人最重要的部分,追逐的是荣耀,也就是窃取上帝荣耀的贼,以及装扮成至高者的骗子。最甚的是,他们最光荣与最显赫的时刻就是浸淫在他们自己德性里的时刻。现在要弃绝一切属血气又因为他们不敬虔的心思而被破坏的一切!」并参pp.709f.,731.参E.Brunner,Das Gebot und die Ordnungen,1932,p.55:「这是因为益处对他——人——来说就是『善』,而他渴望它。因为他一人——自己知道完成这件事后,他本身的价值,他的人性,因此他才这么做。他做的每一件事情都会增加他自己的幸福以及他自己的完美;简言之,他的自己。」

但是路德更往前迈进一步。甚至人可以企及的最高目标,也就是与上帝相交,都被潜藏在人一切行为里面的唯我思想所玷污。就是这一点激起路德对天主教的敌意,因为天主教可说是把这种自我中心与上帝相交简化成一种制度。因为它想要把对上帝的爱建立在爱己这个基础之上,这岂不就是「甚至要从上帝那里取得自己的益处」?即使人摆脱世俗的欲望与利益,他依旧是扭曲的,这当然不是从奥古斯丁而是从路德的角度看。即使在与上帝的关系中,人还是「弯向他自己」。@80

@80WA18,p.694,16f.

现在路德当然知道天主教可以声称已经努力克服自私的爱观。他相信奥古斯丁的「享」与「用」以及经院哲学「友谊之爱」(amor amicitiae)的教义就是其成果。@81但对他来说,这些都只是个别零星的努力并不足以从根本改变天主教的爱观。「学院派神学家」和奥古斯丁只是「遥望」这个问题,尽管如此,他们爱观的基础依旧没有改变。路德无法自满于跟随经院主义以及中世纪神秘主义,用灵意与升华的方式克服人性中的自私。爱乐实的特点依旧是自我中心,不过可以加以灵意化与升华。把爱的对象从必朽世俗的事物转变成上帝和不朽的事物还不足够。因为即使这样,它自私的天性依旧存在,仍然会追求自己的益处,连上帝也不放过。路德清楚知道不可能经由淬炼把爱乐实升华成爱佳泊。奥古斯丁学派和中世纪思想家想要把基督教的爱建立在爱己这个基础上,不就是要这么做吗?我们一定要用下面这个问题质疑所有这类作法:「可以从荆棘收成葡萄、从蒺藜收成无花果吗?」可以从自私的树上收成无私的果实吗?答案是否定的,从路德的观点看来,若要把真正的基督教之爱——爱佳泊安置在我们心中,就一定要把爱己连根拔除。

@81Römerbrief,ii.,p.184,17ff.:「而这跟圣经一致,人竭尽所能弯向他自己(incurvatum in se)以至于他为自己的缘故(sibi inflectit)不只寻求肉体的益处,甚至灵里的益处也一样,他在一切事物中寻求自己的益处。而这种扭曲(curvitas)现在已经成为天性,天生的败坏与天生的邪恶。」参Römerbrief,ii.,p.189,21ff.

三、对抗「信心因为爱而完备」

路德对卡利他的最猛烈攻击就是他把爱清楚的划分到称义之外,并反对天主教「信心因为爱而完备」的观念,而主张称义的基础就是「唯独信心」(sola fide)。如果说天主教的观点认为人称义是靠信心和爱,又以后者为重,那么路德的回应就是一定要把爱从其中彻底划分出来。卡利他不属于称义的环节;唯独信心——也就是唯独基督掌管这里的一切。当路德读到保罗说:「人称义是因着信,不在乎遵行律法」时,他发现这不只是要驳斥把与上帝相交建立在外在律法之上的作为而已。把它建立在人的良善,不论是所谓爱或者其他特质之上,也同样是错误的作法。如果人称义不是靠遵行律法,哪麽这原则不但适用于外在的遵行律法,也同样适用于那完全律法的爱,甚至更适用。

路德对这一点的态度经常被人认为他要强调信心的重要性,甚至或多或少不惜把爱放在一边。他认为基督教的核心就是称义,因此如果对他来说,爱具有重要价值的话,就应该会把它安置在这里。然而,事实上,路德关心的焦点完全放在称义上,而没有丝毫顾及到爱。结果就是,一般人很容易就假定路德跟奥古斯丁与中世纪之间的关系就是,他想要用「信心的宗教」(religion of faith)取代他们宣称的「爱心的宗教」(religion of love)。从天主教的观点看来,他往往被视为基督教爱观的毁灭者。@82即使福音派基督徒未必认同这个意见,但都觉得路德思想中最弱的一环就是爱,并归咎他引发争议的立场促使他把爱放在次要地位。一般人总认为路德太专注在他的宗教使命,因此至少在某种程度上,他忘记了基督教的伦理层面。他的优点就是不厌其烦的重申「唯独信心」的观念,但同时也导致他在伦理方面显得不足,进而使得他认为爱的行为,甚至爱的本身以及爱的态度都不是我们与上帝之间最基本的关系。「爱必须让位给信心」这可说是对此议题相当普遍的看法。

@82参例如,J.Mausbach,Die katholische Moral und ihre Gegner,5.aufl.,1921,pp.154f.

目前我们首先要说的是,为贬抑路德的思想而刻意把爱的行为和爱本身划分开来,并认为只有前者而非后者应该排除在称义的条件之外,无异于完全放弃路德的基本原则!路德反对卡利他属于称义的环节的主张,如前所述,不仅适用于外在的律法主义,也适用于我们必须具备爱为前提的想法。既然路德反对任何把人外在行为的善视为神人关系的基础,那么他就会更加反对把人内在属性上的善视为神人关系的基础。在这种情形下,天主教论者就更清楚知道在路德的思想中,人藉著称义与上帝建立关系的过程与爱无涉的意思,不但是指爱的行为,也是指爱本身。如果天主教思想中把卡利他视同基督的爱是正确的,那么就可以正当的把路德视为基督教之爱的毁灭者;因为他毫无疑问是卡利他论的毁灭者。

前面两种观点的错误在于他们纯粹从数量的角度衡量灵恩生命。他们把信心和爱心视为两个贯穿整部基督教历史的恒常实体,而不同思想之间的差异则被简化为这些基督教生命的各种面向孰轻孰重的问题。因此,路德对基督教爱观的贡献就被简化成在路德思想中,爱的地位与份量问题。一方面,有人认为路德想要把彻底把爱从称义和神人关系的建立过程中抽离出来;而其结论就是,路德带来的主要是负面的影响,因为他心目中爱并不是位于基督徒生命的中心位置。另一方面,我们发现他深信爱观在宗教改革时期的基督教里面有其固定位置,而唯一要做的就是证明即使在不明显之处依旧找得到爱的踪影。这特别是指最基本的神人关系,因此,在这一点上虽然主张「唯独信心」,仍然有必要把爱纳入其中。

不过,要了解路德在基督教爱观中的地位,我们一定要先除掉前面提到的错误想法。爱观并不是贯穿整部基督教历史的恒常现象;各种思想体系的差异也不仅仅是爱的地位与份量问题而已。为对抗经院学派的「信心因为爱而完备」,路德坚持称义所靠的是「唯独信心」:但一般人并不了解二者的差异,而认为这是信与爱的对决,路德站在信的那边,天主教则站在爱的那边。路德根本没有把信与爱视为对立的,更贴切的说法应该是,正因为他把爱抽离称义的环节,所以显示出他对基督教的爱的关切不亚于信。事实上,「信心因为爱而完备」不但让信心岌岌可危,同样也波及基督教的爱的纯粹。路德慧眼独具的看穿这句话并不符合基督教的爱,反而是一种与之相反的爱观。乍看之下,路德与天主教之间的对立似乎是信与爱的对立,其实也是两个根本不同的爱观之间的对立。只有在了解这一点之后,我们才能知道路德急于让爱远离称义这个议题的最终原因。初看之下,路德似乎在贬抑爱,好像在建立神人关系的过程中,够资格占据一席之地的只有信而非爱。但这种想法是完全误解路德的意思。路德想要把爱抽离称义的原因,当然不是由于爱不够崇高不够神圣。路德他自己就曾表示,如果单就地位与优越性来说,他认为爱不但不亚于信,更是高于信。爱就是上帝祂自己,因此路德认为住在爱里的人,「他和上帝成为一块蛋糕(eine Kuche)」。@83我们藉着信心成为上帝的子女,但我们藉着爱能成为「众神」(gods),因为在爱中施予就是上帝的本质。@84

@83WA36,p.423,22ff.,路德认为爱是「完整、永恒、无法言喻的善与最珍贵的财富,也就是上帝祂自己—–此外,住在爱里的人,就住在上帝里面而上帝也住在他里面,因此,他和上帝就成为一块蛋糕。」在赞美爱的神圣本质后,他接着表示:「如今这些话不但能感动天主教徒,也能感动我们说单靠信心不足以称义,还要加上爱。因为他如此看重它,所以住在爱里面的就住在上帝里面并得着上帝祂自己;但得着上帝的,就得着一切。但到此为止,他还没有告诉我们在上帝面前如何成为义,并得着恩典以及领受上帝藉着基督爱我们的爱,这要单靠信心才能成就。」

@84路德可以用最崇高的词句宣告爱的神圣本质。它「既非功德亦非人为,既非出于天使也非出于天体,而是上帝祂自己。」「我们经由信心成为上帝子女,这让我们成为所有上帝祝福的子嗣。不过,我们藉着爱成为众神,这让我们成为邻舍的恩人,因为神性就是对人施以恩惠以及,正如保罗所说,慈善与爱,每日如雨般把祝福浇灌所有被造物,正如我们所见。」WA10,1,1,p.100,17ff.

因此,路德绝对没有轻视或者贬抑爱的意思。但他为何急于把爱抽离称义?理由很简单,不如此做的话就表示贬抑爱,也就是否定基督教的爱。把爱视为称义的环节之一就是传讲另一种而且层次低于基督教的爱。这也就是从两方面否定与毁灭爱佳泊。首先,这是否定上帝「无原由」、自发的爱。因为如果爱是属于人本身的特质,并且有助于神人关系的建立,如果人称义的基础就是他本有的卡利他,那么这就是他配得与上帝相交的价值所在,而这种相交的基础就不单单是上帝的恩典而已。另一方面,传讲在基督里的信心就是单单传讲爱,也就是,上帝的爱。@85其次,把爱视为称义的环节之一无异于毁坏基督教的爱,也就是用世俗的眼光看待它。一旦从价值的角度衡量爱,它就会沦为以目标为导向的工具,而不再能保持其单纯的特性。成为称义的环节的爱就是爱乐实,也就是人通往上帝的道路。这种爱不是「白白得来的」(free)。@86路德已经发现卡利他里面具有爱乐实的特性。因此,他必须将之毁灭好让基督教的爱能够生根。就称义来说,我们只能依靠基督。「然而,基督不是我的卡利他。」@87基督不是我的爱乐实,而是上帝的爱佳泊。

@85WA10,1,1,p.11,18ff.:基督的福音,「看哪,那就是上帝爱我们而燃起的烈火。」

@86路德在他《基督徒的自由》(On the Freedom of a Christian Man)一文里面把这两个反对总结为:「它们不是白白得来的,因此它们是在羞辱上帝的恩典。」WA7,p.33,33f.

@87WA40,1,p.240,29f.参p.240,12f.「我并不爱上帝之子也没有为祂舍己,诡辩学派才会说他们爱。」WA40,1,p.291,15f.

就在路德拆毁天主教「信心因为爱而完备」的理论,以及把爱从天主教的称义教理中抽离出来的时候,他同时也可以说是在建立爱佳泊。因为在整个过程中,他主张(1)上帝的爱佳泊具有绝对的权柄也没有原由,与(2)基督教的爱纯洁无瑕,没有任何自私自利的盘算。不过,这已经属于下一章以及我们最后一个议题的范围。

您可能还喜欢...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