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5基督教爱观研究(完)

第四节建立爱佳泊的过程

一、爱神与爱人

毫无疑问路德认为他的主要使命就是拆毁、消灭古典的天主教爱观,也就是卡利他论,因为它与爱己之间的关系及其向上趋势,显示出它跟爱乐实观念非常相近。他对天主教爱观的批判既不留情又无懈可击。一针见血的指出,卡利他观念之所以显得模稜两可正因为它建立在两个各自独立又互不兼容的基要观念之上。这二者——爱乐实观念与爱佳泊观念,已经合体超过一千年,如今由它们共同形成的基督教爱观基础已经去而不返的瓦解。路德的批判明确指出,卡利他论跟基督教独有的爱观没有什么关联,而其特点基本上是从相反的基要观念中推演出来的。

路德非常顺利的完成拆毁的工作。他的批判能够鞭辟入里一举成功的原因在于,他的出发点不只是要负面攻击,更是要从正面的角度倡导符合基督教思想的爱佳泊。不过这就引导我们进入第二个议题:路德是否已经成功的建立另一种爱观,或者爱佳泊观只不过是他批判卡利他的踏板而已?他是否成功的具体说明这个跟自我中心的爱乐实相对立的爱观?世上是否确实存在一种跟这种建立在爱己之上的爱相对立的爱?它是否真的能够落实在现实人生?

如果用最后这里个问题问路德,他马上就会提出否定的答案。原因是人类自然生命的所有资源都因为自我中心的爱而消耗殆尽。自然人的一生及其生命中的各种活动都以「求自己的益处」(Quaerere quae sua sunt)为准绳,因此完全在罪的掌控中。在这种情景下,根本就不可能展现出基督教的爱,也就是一种不求自己益处的爱,而是全心爱上帝并且爱自己的邻舍如同自己。天主教认为这是可能的,不论是多玛斯所主张这需要上帝恩典的帮助,或者是如苏格徒(Duns Scotus)所说,人可以「自然而然的」(ex puris naturalisbus)得到这种爱。@88路德特别留意苏格徒为爱己提出的论证:既然人天生就非常爱自己,也是较低的善,那么他的天生能力就一定能让他爱上帝胜过一切,因为祂就是最高善,所以比万物都值得爱。路德马上就发现这个论证的谬误就是:按照人的模式(占有的爱)解释基督教的爱。它基本上所犯的错误是「从人的角度论证上帝」(arguere abhumanis ad divina),更严重的是这个论证的第一个前提——人类的爱己,本身就是一派胡言。@89

@88Romerbrief,ii.,p.187,21ff.WA1,pp.224,34-225,12.

@89WA40,1p.459,7ff.:「如果你把上帝比喻为人,那么就会有人表示:这些是罪薄弱的论证——从人的角度论证上帝。因此,苏格徒表示:一个人可以爱上帝胜过一切;既然他爱我,那么他就会更爱上帝,因为善的等级越高,就越值得爱。而他的结论就是,一个人靠他天生的能力(ex naturalibus)就能够成全律法:「尽心的爱上帝」等等,因为我能够爱较低等级的善;正如农夫或者佣兵会为一袋银子而拼命,那就更会为上帝拼命了。」当然,我们可以用人间的事物印证属神的事物——前提是这些人间的事物符合上帝的旨意。但这不适用于爱己。「但苏格徒所说:我爱较低等级的善——这不是上帝的旨意,而是魔鬼的恶行。」P.461,3f参WA40,1,p.225,8f.:「因此苏格徒主张:贪心的人爱财;如果他可以爱较低等的善,那么他就会爱更高等的善。一个人靠他天生的能力(ex naturalibus virbus)爱被造物——为何不能爱创造主?没有诡辩学者能够回答这个问题。」WA1,p.224,28f.:「最荒谬的结论就是:罪人能够爱被造物,所以也能够爱上帝胜过一切。Contra sco.Gab.」

但虽然根据路德的观点看来,我们不需要藉助人类的爱就可以说明基督教的爱,这不表示爱佳泊就会是空口说白话。爱在基督教里面的意义主要是指上帝自己的爱,所有祂良善的作为就是其表现,但最重要的是赐下祂的儿子。就这一点来说,上帝与爱、爱与上帝是完全一样的。「如果要为上帝画一幅维妙维肖的画像,那就一定要画出纯粹的爱,好像上帝的本质就是充满这种爱焰的火炉,延烧整个阶段宇宙。此外,如果真的能够画出一幅这样的景象,那它不是出自人手,也不是出自天使或者其他灵物,而是出自上帝祂自己。」@90「祂浇灌而下的不是太阳与月亮,也不是天与地,而是祂自我的心与祂的爱子,甚至舍己流出祂自己的血并为我们这些可耻、败坏又不知感恩的人以最卑贱的方式而死。我们在这里唯一能说的,岂不就是上帝犹如充满永恒之爱的深渊?」@91路德从上帝的爱里面得到他「绘制」基督教之爱时所需的各种特征。

@90WA36,p.424,16ff.

@91同前,p.426,34ff.,根据印刷文本;参Rorers Nachschrift,p.426,9ff.

那么,他的上帝之爱和一般人类之爱最大的差异在哪里?路德一五一八年《海德堡答辩》(Heidelberg Disputation of1518)第二十八条就是他提出的明确回答。他在叙述其间的差异时确实没有提到「爱乐实」与「爱佳泊」。但这段文字可以说是爱乐实与爱佳泊最清楚的定义之一,而且把二者最重要特色都勾勒出来。整段话是:“Amor Dei non invenitsed creat suum diligibile,Amor hominis fit a suo diligibili.”@92人类的爱是占有的爱,因此是受到其对象美好本质的吸引而产生的。上帝的爱是创造的爱——亦即,它能从无中生有。就人类的爱来说,路德知道他的论点里面所说的不外乎是一般,哲学家与神学家,都了解与公认的特点。就引证来说,他提到的是亚里士多德——爱乐实的典型代表人物。人类的爱的特点就是它一切的作为都是在求自己的益处,并且喜欢受惠胜过施恩。@93上帝的爱与此完全相反。它首要的目标就是把自己完满的丰富施舍出去。因此,它要找寻罪人、恶人、愚昧人与软弱的人,然后让他成为义人、善人、聪明人与坚强的人,好展现祂的创造力。仅仅是找寻那些失落以及本身毫无价值的人,就足以显示出上帝的爱的自发性与创造性。「罪人是因为被爱而显得可爱,不是因为他们可爱而被爱。」人类的爱会避开罪人,并且会寻找那些更高贵也更有价值的对象。但基督说:「我来本不是召义人,乃是召罪人。」@94

@92WA1,p.354,35f.

@93WA1,p.365,7f.:“Inn omnibus querit—–bonum quam tribuit.”

@94既然「海德堡答辩」二十八是路德爱论的最重要论述之一,不妨在这里完整摘录:「上帝的爱(amor Dei)不是寻找,而是创造祂所爱的对象;人类的爱(amor hominis)是被其对象引起的。后者显而易见,而且所有哲学家与神学家都同意其对象就是引起爱意的原因。他们跟亚里士多德一样认为灵魂的所有力量都是被动与「物质」(materiam),而且一切作为都是领受——因此,他也表明他的哲学与神学相反,因为万物都寻求自己的益处(querit queasua sunt)并且只受惠而不施惠。前者显而易见,因为上帝的爱(amor Dei)活在人里面,它爱罪人、恶人、愚昧人、软弱的人,它能够让这些人成为义人、善人、聪明人以及坚强的人,因此好处从它源源流出舍给众人。罪人是因为被爱而显的可爱;不是因为他们可爱而被爱。因此,人类的爱(amor hominis)会避开罪人与恶人。但基督说的是:我来本不是召义人,乃是召罪人。这就是在十字架上生出的十字架之爱(amor crucis),它不是要找寻良善然后乐在其中,而是要把善施予恶人与困苦的人。使徒说:因为施比受更有福。《诗篇》四十一也说:眷顾贫穷的有福了。然而,由于理性的对象自然不能是无——亦即,贫穷的与匮乏的——而是有,真实、良善的,因此它是按照外表判断,然后接受人,同样根据外表判断看得到的一切,等等。」WA1,p.365,1ff.

二、基督教之爱的独特处

在回答除了自我中心之外是否还有其他的爱这个问题时,路德首先可以指出的就是上帝与基督对失丧的人的爱。这是一种真正的爱,不但不求自我的益处,反而施舍和牺牲。在路德出现之前,基督教的爱的特色始终都是从人类的爱推演出来的,只是把人类的爱藉着灵意与升华的方式推升到更高的境界。然而,路德认真的认为基督教的爱在本质上,完全与人类的爱不一样,而其原型就是上帝的爱佳泊。就跟上帝的爱佳泊一样,它是自发、无原由、无理由、创造的。根据路德的看法,这句话囊括整个基督教的爱的内涵。我们在这里要列出的是路德思想中,基督教的爱的最主要特点。其实,它们只是在阐释其自发性与创造性。

1.基督教的爱是自发的,跟所有以幸福论为出发点的活动形成对比。正如基督服事我们是「无所求,而且『不是为取悦自己』(ohne eigenGeniess)」,因此基督教的爱同样是无所求,没有任何私心或者暗藏的动机。它行善不是要获得或者增加自己的福份,而是「出于自愿而无所求的爱,为的是要取悦上帝,就因为它别无所图别无所思,所以能取悦上帝。」@95不过这也使得我们要白白的服务我们的邻舍。上帝对我们的爱是无所求又毫无原由,因此我们也要随之无所求又不带任何私心的爱我们的邻舍。@96

@95WA7,p.31,6ff.「所以靠此活在上帝面前的基督徒,明白一切,可以成就一切,勇于承担一切责任,并且喜悦与甘愿的从事这一切,目的不是要积功德,而是因为他乐于取悦上帝;而他服事上帝绝对毫无所求而感到心满意足,这就能取悦上帝。」

@96WA7,p.35,25ff:—–而如果他现在能够非常自在〔基督徒就可以〕甘心乐意的让自我重新成为仆人,帮助他的邻舍,对待他的邻舍犹如上帝藉着基督对待他自己一样;而他做这一切不求别的,而是只求取悦上帝,并且在心中想:那么现在!我的上帝已经完全无所求,出于纯粹的怜悯,藉着基督,把一切丰丰富富的敬虔与福份都赐给我这个卑贱、失丧又毫无价值的人,让我从今以后只需要信心而不再需要其他事物。那么,面对这样一位把祂的祝福充充足足浇灌给我的天父,我只能甘心乐意的尽力讨祂的喜悦,并成为一位基督徒,仿效基督对待我的方式对待我的邻舍;我只会从事祂眼中视为有必要、有益处以及蒙福的一切行为,因为我已经藉着我的信心在基督里得到所需的一切—–看,从其中流出对上帝的信心、爱心与喜悦,又从爱中流出自由自在、甘心乐意而能白白服事邻舍的生命。因为正如我们的邻舍处于匮乏之中,又亟需我们的丰富,同样我们在上帝面前也处于匮乏之中,亟需祂的恩典。因此,正如上帝藉着基督白白的帮助我们,我们也应该藉着肢体及其行为专注在帮助我们的邻舍。」

2.基督教的爱也是自发的,跟所有律法主义形成对立。律法的极限在于它绝对无法唤起真正无所求、甘心乐意与自发的行为。律法以命令训示我们,而这就是它绝对无法引发真正善行的原因。它基本上不会产生任何果效;确实,它在根本上可说是自我矛盾。它要求我们无条件的顺服上帝的旨意;但正因为它有所要求,所以成为这种无所求与自发的顺服的障碍。律法运用两个动机迫使人的外在行为符合律法的要求:对惩罚的恐惧以及对奖赏的渴望。但是这二者都会使任何行为丧失其自发与无原由的特质,而无法真正,也就是自在与真诚的,完成律法最核心的目的。@97一个人唯有在完全脱离律法的辖制后,才能真正的为上帝而活。@98那时律法强制要求他的一切就会转变成他自由自在、自动自发、甘心乐意的行为。律法的命令式此时就转变成福音的直叙式。@99但这一切只有靠在基督里的信心或者藉着圣灵(二者的意思一样)才能实现。@100只要人还在律法之下,善就无法完全得着他。他感觉到的辖制就是他心中暗藏其他目的的证据。@101事实上,我们可以用罪人作为范例说明自发的行为。@102他一直以犯罪为乐,并且从心底就喜悦犯罪;他不需要以奖赏利诱或者以惩罚威胁就会行恶。同样,唯有当人打从心底自动自发,而且即使律法没有要求也会行善的时候,善才完全得着他。@103

@97WA5,p.33,25ff.:「不过,我们能够藉着耶稣基督信靠上帝而产生这种心意。但被对惩罚的恐惧而束缚的意志会变得卑躬屈膝又暴戾,而被对奖赏的渴望而诱发的心意则会变得唯利是图又矫饰;不过,基督门徒的意志是自在、感恩又活泼的,在希伯来文里面被称为“Nedaboth”,也就是自发、自愿与自由。」参WA2,p.489,27ff.,WA3,p.17,1ff.,and WA7,p.800,25ff.:「如果我们恐惧惩罚,或者寻求自我的目标与享乐,就会不情愿的表现出敬虔(fromm)的外貌,或者始终都虚情假意。没有人的敬虔是纯粹因为上帝的缘故,或者单单因为正直与敬虔本身的缘故。人的本性总是一定要找寻敬虔的理由;人的本性不能也不可能单单因为敬虔而敬虔,它不会因为敬虔是本分而感到满足,而总是要从中得到一些好处或者避免恶果—–因为我们不应该因为要积功德或者避免恶果而敬虔;因为这种人是僱工、仆人和帮佣,而不是单单为敬虔,也就是单单为上帝的缘故,而自动自发的子嗣;因为上帝本身就是公义、真实、良善、智慧与敬虔。凡是单单寻求敬虔的人,都会找寻到上帝祂自己。然而,那些追求奖赏和逃避刑罚的人,绝对找不到祂,而是把奖赏当做他的上帝。因为一个人行事为人的动机就是他的上帝。」

@98WA2,p.499.

@99WA2,p.492,33ff.:「如今我们不属于律法,而是律法属于我们;我们的行为不再受律法辖制,而是顺服恩典,从恩典中自由又轻快的流出以往在律法强势逼迫下才能实现的一切。」

@100WA2,p.578,28f.:「但带来这股活力的不是律法,也不是自然,而是在基督耶稣里的信心。」WA y,p.801,21ff.:「凭信心呼求基督的人,就得着祂的名,而圣灵也一定会降临到他身上。但是,看啊,当圣灵降临的时候,祂就会赐下一颗纯洁、自由、活泼、喜悦、美丽的心,它会绝对无所求的敬虔(fromm)不求奖赏,不惧怕惩罚,只是为敬虔与公义本身的缘故而敬虔,并且心中始终充满喜悦。」WA10,1,2,p.158,25ff.:「如今凡相信的人都会领受恩典与圣灵,让整颗心在上帝里面喜悦欢乐,然后他会甘心而无所求的遵行律法,既不畏惧刑罚也不渴望奖赏。」

@101Römerbrief,ii.,p.179,33ff.:「属血气的人不会这么做,而总是对律法不满,(如果可能的话)情愿不要律法。他属意的不是善,而是恶。即使他行善(正如我说过),也不是因为喜欢它,而是因为恐惧不得不行,如果可以豁免刑罚的话,他一定会做出相反的行为。」WA10,1,2,p.156,18ff.:「如果他持平的反观自己内心,就会发现他勉强自己万般无奈的做出这一切的事情,不是因为害怕地狱就是要寻求天堂——当他不在寻求较低的事物,例如名誉、财富、健康以及避免羞耻、伤害或者麻烦的时候。简言之,他会承认自我情愿过着不一样的生活,只要那种生活方式不会为他带来任何拘束;因为他不会单纯因为律法的缘故而行—–他不了解律法的意义,也就是,它渴望人会喜悦、自在、活泼的遵行律法。」

@102Römerbrief,ii.,p.172,3ff.:「血气会成就这一切,因为它会乐意而毫无埋怨按照它的欲望而行。」

@103WA10,1,2,p.156,28ff.:「正如你问歹徒为何行恶,他的回答不外乎:因为行恶能让他感到快乐,他既不是为奖赏也不是为惩罚,因为他不求获得利益,也不求避免厄运。律法也希望能在我们身上看到这种喜乐,因此当我们问正人君子为何要行事为人保持正直的时候,他的回答会是:「不是因为天堂也不是顾忌地狱,不是因为名誉也不是顾忌羞辱,而是单纯因为我认为它特别美好,能让我的感到心满意足,即是律法没有要求也一样。」

3.到目前为止,大都是用消极的方式叙述基督教的爱的特色。它是自动自发的,也就是说,它不会回到以幸福论或者道德主义为动机的景况。那么,它的动力到底是从哪里来的呢?路德对这个问题的回答就是,他对基督教的爱的定义「满溢的爱」(quellende Liebe)。它不需要任何外来的动力。它不像世俗的爱一样是被其对象的特质所诱发的,就好像它是一种间接或者借来的爱(geschöpfte oder geborgte Liebe)。但就它本身来说,它是从它自我的源头——与上帝相交,流露出来的。@104

@104WA36,p.3608ff.:「这就是间接或者借来的爱,完全取决于一个人的善行,只要善行不变它就会一直持续下去。然而,这一定是一种满溢的爱(eine quellende Liebe),从内心涌流而出,就像是泉水或者小溪一样源源不断的流出,不会停止也不干涸,它透露出的意思是:我爱你,不会受到你的善(fromm)或者恶的影响,因为我的爱不是从你的善(Frommigkeit)流出来的,就好像引自他方的泉源一样,而是从我自己的泉源流出来的,也就是从深植在我心中的〔上帝的〕道。」

4.但是路德立即从此推断,这种爱是「圆满完整,对待所有的人都一视同仁」而不会有任何差别。@105路德认为,爱所承受最严重的扭曲就是按照其对象的价值而给予差别待遇。基督教的爱对待敬虔的人与不敬虔的人都是一样的,「正如不论金子是落在恶人还是善人的手上,金子始终都是金子。」@106这也是路德发现的上帝爱佳泊的特质。上帝不会让祂的爱由人的价值决定或限制。「因为他叫日头照好人,也照歹人,降雨给义人,也给不义的人」(太五45)。就这样,新约圣经里面基督教自发、无原由、创造的爱(发挥到极致就是爱仇敌)在路德手中得到新生。@107

@105WA10,1,2,p.180,3ff.:「保罗在这里反对的是不平等与残缺的慷慨,而且希望基督徒的慷慨能够圆满整全,对待所有的人都一视同仁,不论是友是敌,要容忍每个人并饶恕每个人,不论对方身分地位的高低贵贱。」参WA3,p.77,3ff.:「但这些在上帝的眼中都不足够,然不但应该善待好人与友人,也应该普遍善待所有的人,而没有善恶、敌友之分。因为这就是基督教的敬虔(pietas),平等对待所有的人,不会因人或者血气的喜好而有差异。就像无花果树,不论是生长在荆棘丛里还是玫瑰圜里,都会结出无花果,葡萄树也一样。因为好树不能结坏果子。但是只善待自己朋友的人就不是这样分明。主对那些人说:『蒺藜里岂能摘无花果呢?』无花果树同样不能结荆棘。因为那些人恶待敌人,善待友人,因此他们无法圆满整全一视同仁的对待所有的人。所以他自己补充说:如果我报复那些恶待我的人的话。因此,主在《马太福音》五章进一步教导:『你们要完全』,也就是圆满整全,就像圆圈一样。但那些人像半圆形或者弧形,善待部分人恶待其他人。这是要「平等」(equity)的意思。因为不分贫富贵贱对待所有的人都一视同仁的人就是平等(equus)的人。」

@106WA10,1,2,p.180,8ff.:「叛徒犹大拿到银子的时候,银子不会变成灰烬。对每一个人来说,所有被造物以及一切属于上帝的都是真实恒定的。所以不论对待朋友或者仇敌、富人或者穷人,在圣灵里的忍耐都始终不变。但假冒的自然本性却认为金子在保罗的手里还是金子,但到了犹大的手里就会变成灰烬。因此,顺着自然理性而行的忍耐会忍耐富人名人、陌生人和友人,而不是所有的人。因此,这是虚假、自大、错误、伪善以及欺瞒的勾当,在上帝眼中是一个骗子。」

@107WA36,p.17ff.:「然后爱就丰丰富富的倾泄在凡是需要的人身上,满足善人与恶人、朋友与仇敌。确实,最首要的应该就是爱仇敌,因为他们更需要爱,而我应该帮助他们脱离苦难与罪,而尤其就最高善来说,我应该为他们祷告并尽力帮助他们,让他们也能够敬虔(fromm),并从罪与魔鬼手中得赎。看哪,爱从他心中涌流而出,而不是他被爱吸引,因为他发现人身上毫无引人之处;但因为他是基督徒又明白他心中那纯净的上帝的道,这使得他心中也充满纯洁真实的爱,因此他能让他的爱顺畅的流向每一个人,不论那个人的身分地位如何。」

5.路德在叙述基督徒的爱是自动自发,从人神之间亲密的关系流露出来的,丝毫不受外在因素的影响后,接着他又把它发挥到极致。不过,他对此仍然有所补充。因为即使在爱罪人与爱仇敌——显然是最没有原由的爱——的后面依旧可能隐藏着秘密的动机,而抵销爱的自发性。对此,我们可以举奥古斯丁为例。他在提到上帝爱罪人的时候,急于解释这不只是对罪人本身的爱,而是即便在罪人里面仍然存在的善,以及他仍然可能达到的完美境界。这种认为罪人里面仍然依稀存在着某些值得爱的盼望,就成为所有其余爱的动机都消失后的最后一个动机。但路德连这最后一个动机都要立即灭绝。他不容许自己误以为爱总是会赢得最后的胜利。但这不就是让基督教的爱划地自限吗?在特定情景下的爱虽然竭尽所有努力却注定要失败,那么爱不就止息了吗?这样的话,爱其实并不是真正自发与创造的,而是完全由现实状况决定。路德一定会反对这种看法。基督教的本质就是“eine verlorene Liebe”,失落的爱。它跟理性的推断完全相反。即使它再三被欺骗,也不至于犹疑与退缩。「因为爱的本质就是承受背叛」。@108上帝与基督的爱再次成为路德化解这个难题的答案。因为这种爱到最后也会是一种失落的爱,浇灌在那些不知感恩的人身上。耶稣医治好十个长大麻疯的人,其中只有一个回来感谢祂;祂对其余几个人的爱全都落空了。@109因此,基督教的爱也是如此。@110它是一种「神圣、自由、不止息,也是一种失落的爱,」@111它原本就预期他的慈爱会被丢弃而失落,正如基督所见。@112基督徒的爱在这世界上遭受的待遇怎会胜过上帝与基督的爱?

@108WA18,p.652,4ff.:「即使它错了,也不至于陷入危险;因为爱的本质就是承受背叛,因为它接受所有人的运用与滥用,兼为善人与恶人、忠徒与叛徒、真实与虚假的仆人。」

@109WA37,p.148,1ff.:「因此,你应该表示:我会承受这一切并忍受对方不知感恩。因此,基督就这样做了,正如你在福音书里看到的一样;天父也一样,因为祂创造的日头不仅照好人也照恶人。但如果祂觉得:我让日头照亮世界这么多年,但世人却不领会我的善意;他们不知感恩;我要让日头不再照耀,然后让他们灭亡。那会怎么样呢?」

@110WA37,p.148,7ff.:「因此,基督徒也必须如此行—–你要说:我已经在那个人身上失去我的仁慈;而这是另一个人而我要善待他,然后,他也会离去;接着让第三个人来,并跟着基督一起说:『那九个在哪里呢?』祂的奖赏就是:第十个来,了解祂的仁慈,并表示感激。主对这个人感到满意。」

@111WA36,p.435,30ff.:「反悔与缩手不是基督徒行事为人的方式,而是要继续往前并停留在爱中,这样才是圣洁、自由、无止息、无怨无悔的爱世人,不计较得失的恩待世人—–」

@112WA36,p.435,13f.

三、基督徒犹如上帝倾注爱的管道

我们必须回答的问题是,路德建立以上帝为中心的爱佳泊究竟有多成功。从上述种种看来,路德似乎已经相当成功。他已经具体描绘出跟「求自己益处」的爱相对立的那种爱的完整轮廓。而且这种新的爱的特色是来自上帝的爱。但还有一个问题尚待答复,那就是爱佳泊观念是否仅仅是按照上帝的爱描绘出来的理想,而跟现实人生没有任何关联。这种爱可能存在吗?@113

@113WA37,p.148,33f.:「基督祂自己发现世人对这么大的恩惠并没有感激之情;你会比祂更能承受这种情形吗?」参WA36,p.460,6ff.:「这一定能让我们心中感到喜乐与开怀,所以,我们才会说:我为何要比我的主更能承受这一切?祂把日头、国度、种族以及万物都赐给世人,然而祂得到什么?他们咒诅祂,并把祂的儿子钉十字架。这就是写在白纸黑字上的感谢状。基督流出自己的血—–等等,然而遗憾的是,祂遭受的是不公的待遇;因为他们表示,我们得救是靠着自己的努力,而不是靠着基督。」P.458,18ff.:「然而,正直的爱却不是这样;它不会让善或者恶、喜乐或者痛苦拦阻它,而是不断的继续爱,并不在乎世界的反应与价值,而是注目在上帝的作为以及祂为祂的爱而受的苦;因此,它持续唱着短歌:这一切不是为你的缘故,而是为了要赞美上帝以及你的最高福祉。」

路德对这个问题提出的答案基本上似乎也是否定的。他清楚了解他所说的不是人间的爱。「因为这种爱不是自然的产物,也不是在我们花园中培育出来的。」@114基督教的爱不是我们的作为,而是从天上降临到我们身上的。@115基督教的爱的主体不是人,而是上帝祂自己,然而上帝的爱是以人作为工具与器皿。基督徒就位在上帝与邻舍之间。他靠着信心领受上帝的爱,然后他在爱里面把爱传递给他的邻舍。@116基督徒的爱可以说是上帝的爱的延伸。基督徒不是独立在上帝之外的另一个能力中心。基督徒能够付出的爱就是他从上帝领受的爱。基督徒的爱从头到尾都是上帝的作为。路德在表达这一点的时候,用的是最崇高与最强烈的字眼。基督徒就是「圣洁、属天的人。」@117住在爱里的人不再「仅仅是人,而是上帝—–因为上帝祂自己在他里面,而且这些事情不是人或者被造物做得到的。」@118基督徒蒙召成为他邻舍的基督。@119路德表示基督徒要成为「世界上的众神与众救主」,当然跟神秘主义的「神化」(edification)毫无关系。这是他尽力强调基督教的爱的主体不是人,而是上帝祂自己。有一个路德喜欢用的比喻也清楚透露出这个观念。就与上帝以及与邻舍的关系来说,基督徒就像根管子,一头因信朝上,另一头因爱朝下。基督徒拥有的一切都领受自上帝,领受自神圣的爱;而他拥有的一切都藉着爱传递给他的邻舍。他没有任何属于自己的东西可以给人。他只不过是一根管子,也就是让上帝的爱流出的管道。@120这不禁让我们想起奥古斯丁的爱观,而且它跟路德的爱观完全不一样。奥古斯丁也提到人居间媒介的地位;但他的意思是指人位于在上的超感官世界和在下的感官世界之间。对他来说,爱属于欲望因此向下的爱是错误的,必须加以谴责;因此他大声疾呼:「把流入污水道的水导向花园。把对世界的强烈欲望转向世界的创造主吧。」@121这也深深影响奥古斯丁对邻舍的爱的看法。他认为这也应该是向上的爱,因此它其实并不关心邻舍本身,而是「在邻舍里面的上帝」。路德已经克服感官与超感官的二元论,让基督教的爱脱离欲望的范畴,而与奥古斯丁背道而驰。他不像奥古斯丁一样主张「利用自己的邻舍以便享受上帝」。他也不主张把爱导向上方。确实,路德毫无畏惧的主张爱的溪流必须导向下方。因为他口中的爱不是占有的爱,而是爱佳泊。一切被称为爱佳泊的都来自上帝。祂的爱从上面临到我们身上,而且它必须经由我们传递给我们的邻舍。「从十字架而生的爱」(Amor crucis ex cruce natus)不求自己的益处;而它也把「享」(fruitio)的观念抛在脑后。「它所关心的」,这显然对奥古斯丁的享爱来说是沈重的打击,路德表示:「不是那里有它可以享受的好处,而是它要到哪里才能把好处传递给贫穷与匮乏的人。」@122

@114WA36,p.436,23f.

@115参英译本,682页,注2.

@116根据路德的看法,这就是基督教的整个内容:「这两件事情,信与爱,也就是从上帝领受恩慈,然后向我们的邻舍显示恩慈。」WA10,1,1,p.99,20ff.参WA45,p.540,7ff.:「首要之务就是让他们与上帝和好,然后供给他们所需的一切。当他们得到这些后,他们也就能藉着祷告成为世界的众神与众救主,于是藉着恩典的圣灵他们自己也能成为上帝的子女。然后,身为上帝子女的他们就一定能成为祂与他们邻舍之间的媒介,并能服事与帮助其他人,好让那些人也能得到同样的益处。」

@117WA36,p.43935.参p.437,30ff.:「人所能得到的最大安慰以及给爱最高的赞美,莫过于它能使人成为圣洁,并与上帝成为一块糕饼;一个爱自己的邻舍,又能饶恕他不知感恩甚至恩将仇报作为的人可以因为自己的行为像是上帝而自喜。」参p.437,6ff.(Rörer):「这种生命就是神圣的生命,也就是上帝祂自己。还有比这最高的赞美吗?如果他说:你能饶恕你邻舍的带给你的伤害、狡诈——–等等吗?如果你依旧可以善待你的邻舍,你的行为就彷彿上帝,祂就在你里面。」

@118WA36,p.438,20ff.参p.438,4(Rörer):「如果你能保持自己的内心甘甜,你就是神,比任何被造物都大。」

@119WA7,66,34ff.:「我们都相信祂,并且互相是对方的基督,对待我们的邻舍正如基督对待我们。」参p.66,3f.:「所以我要让自己彷彿就是我邻舍的基督,正如基督已经把祂自己显示给我一般。」

@120WA10,1,1,p.100,9ff.:「—–信与爱,一个人就是藉着这二者成为上帝与他的邻舍之间的媒介,他从上领受的就向下施舍,而他就像器皿或者水管一样,让上帝的祝福毫无阻碍的流向他人。看啊,那些就是真正敬虔(gottformige,deiformis)的人,他在基督里的一切都领受自上帝,接着转而藉着他们的善工显示他们彷彿就是他们邻舍的诸神。」参WA45,p.591,29ff.

@121Augustine,Enarr.in Ps.xxxi.ii.5;参英译本p.494.

@122WA1,p.365,13ff.参英译本,725页,注3.

爱佳泊的特色就是即使对上帝的爱也是向下的。「爱上帝就是爱自己的邻舍。」@123「那里就是寻求上帝与爱上帝的地方,凡是要服事祂与敬拜祂的人,就要在那里服事与敬拜祂;因此爱上帝的诫命就完全降至爱邻舍的层面。如今,向上飞腾的精神嘎然而止,界线也已划定—–因为这就是祂脱下上帝的样式,然后穿戴上奴仆的样式的原因,也就是祂可以让我们对祂的爱转而向下,并专注在我们的邻舍身上。」@124

@123“Amare Deum est amare proximum.”WA,Tischreden,NIr.5906,Bd.5,p.397,7.

@124WA17,2,p.99,18ff.路德在WA10,1,2,p.122,19ff.提醒我们,「服事基督与服事上帝」这类说法的意思主要是指「从基督流出的服事,而不是以基督为对象,而且这不是出自我们乃是针对我们,」他又说:「然而,在罕见的情形下,他也会想到超越向上对上帝的服事,但最常见的还是向下对人的服事。」

按照路德的看法,唯有基督徒了解基督教的爱就是上帝自己的爱,我们才能真正了解路德经常说的一句话:一个人必须蒙福才能行善。一般人往往是从幸福论的角度解释这句话:唯有一个人在得到祝福后,唯有此时,确实掌握住上帝的恩典后,也就是他自己的好处与利益已经确保无忧之后,他才有足够的财富与余裕,在爱中专心服事他的同胞。「蒙福」」」(blessedness)确实能让一个人摆脱自我中心的行为,但不是因为这能满足所有自我中心的利益,而是因为它们完全被消除殆尽。然而,对路德来说,蒙福的意思无异于与上帝相交。因此,唯有一个人靠信心活在与上帝相交的福份中,才能领受来自天上的一切,而他也就能在爱中把这一切传递出去。

从这一点看来,自立茨尔的时代以来,认为路德无法为爱邻舍提出一个令人满意的动机的常见观点@125似乎显得偏颇。如果我们要在路德的思想中找寻爱的目的动机(teleological motivation)确实会徒劳无功。但是我们本来就不该在他的思想中找寻这类想法。他整个伦理学的架构不是目的论的而是因果论的(causal)。

@125A.Ritschl,Die christliche Lebre von der Rechtfertigung under Versöhnung,Ill.Bd.,4.Auf.,1895,pp.481ff.(Eng.trans:Fustification and Reconciliation,1900).W.Herrmann,Der Verkehr des Christen mit Gott,7.Aufl.,1921,pp.264ff.(Eng.trans:Communion with God,reprinted1930).J.Gottschick,Luthers Theolgoie,1914,pp.57ff.

另外,认为路德的思想中,爱不像信那么神圣的观点也犯了类似的错误。谁曾像路德那么强调爱的神圣本质,甚至表示爱「不是出自人手,也不是出自天使或者其他灵物,而是出自上帝祂自己」?对路德来说,信与爱究竟哪一个比较神圣这个问题本身是否有任何意义都值得商榷。但,既然有人提出这个问题,那么答案不可能是爱比较差一截。因为我们靠着信心成为上帝的子女,又靠着爱成为真正的「众神」。@126

@126WA10,1,1,p.100,17ff.,英译本720页,注1.

结语

一般评估路德在基督教爱观发展过程中的地位时,犯的错误之一就是认为路德是以信为中心,而天主教是以爱为中心。单从表面上看来,事实似乎确实如此,而路德的「唯独信心」跟天主教的「信心因爱成形」形成对立的态势也证明此说不假。但这种解释却能模糊整个议题最重要的核心。因为它没有认清这其实是两种互相冲突的不同爱观。路德在批判天主教关于爱的教义时,并没有消除爱的意思。他想要拆毁的是把基督教的爱解释成卡利他观念的作法,基本上,卡利他比较近似希腊的爱乐实而非原始基督教的爱佳泊。天主教在这一点上如同其他方面主张的是融合对立(complexio oppositorum),也就是把相对立的基要观念融为一体。另一方面,这二者在路德思想中的界线非常明确。他对爱所抱持的观点完全取决于基督教的爱佳泊观念。我们在其中找不着任何爱乐实的蛛丝马迹,而且路德已经穷尽爱佳泊观念的各个面向,让我们毫无置喙的余地。

这两个不同中心观念各自建构出一套完整普遍的爱论。

一方面——天主教——维系整个体系于不坠的是占有的爱的观念。最能显示爱己就是其中心的迹象就是,它实际上就位在上帝那里,也就是在三一上帝那里。上帝的宝座远在世界之上,散发出自足的福份与威严。上帝的爱的首要意义是,上帝的爱己是以祂自己为轴心,其次是,祂把所有其余存在的欲望都吸引到祂身上。因此,整个存在的运行就是一个永无止尽的上升运动,一个不断追求更高境界的运动。唯有在上帝里面被造物追求福份的欲望才能安息(Inquietum est cor nostrum,donec requiescat in te)。@127

@127Augustine,Conf.lib.l.,i.1.

另一方面——路德——我们看到的是宗教与爱佳泊的特质。上帝就是爱佳泊。这就是祂藉着祂儿子来到我们当中的原因。我们唯有在十字架上才能找到上帝,而我们确实能在那里找到祂。「十字架神学」(theologiacrucis)就是唯一真实的神学。祂藉此向我们启示祂的心思意念,并显明祂就是「纯粹的爱」(eitel Liebe)、「爱的深渊」(ein Abgrund der Liebe)。而这神圣的爱也深深影响着世上的万物,而这世界是出自上帝的旨意。世上的万物都要遵守爱的律法。没有树是为自己的益处而结果子;日头也不是为照耀自己而发光。唯有人类和那恶者才会在一切事情上都追求自己的益处。@128爱己不但不是上帝为自然所定的旨意,而是胆大妄为的悖逆。因此在一切事情上只寻求自己的益处,就是隔绝与上帝的连结。但是当人藉着信心向上帝开放的时候,来自上面的爱就能顺畅的流向他,也经由他流出去。他就成为「管道」能够藉着信心领受从上帝的爱而来的一切,然后让上帝的爱流向整个世界。上帝的爱就得到一个往下流向失丧的人的新途径。这一切都藉着基督得以一劳永逸的完全成就。祂以奴仆的样式谦卑的来到我们当中,然而祂的威严从未减损。祂反而藉此彰显出更耀眼的荣光。祂的威严就是牺牲、舍己的爱的威严。

@128WA5,p.38,11ff.:「结果子表示蒙福的人不但在爱里(这是主每一条律法的要求)服事自我,也要服事他的邻舍。因为没有树只为自己结果子,而是要把果子给别人;确实,没有任何被造物只为自己而活,也不单单服事自己,只有人类和那恶者例外。太阳不只照耀自己,水也不流向自己等等。因此,每一个被造物都要遵守爱的律法,而且它整个存在都在主的律法里面;因为甚至人身体的肢体也不单单服事自己而已;唯有人心不敬虔。因为它不会跟别人分享自己的好处,也不服事任何人,而是为自己要争夺一切,一切行为只寻求自己的好处,甚至要在上帝身上取得自己的益处(quaerens quae sua sunt)。」

您可能还喜欢...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