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会史2-1

第二课(2-1) 元朝也里可温教

及明末清初的天主教

灵修经文:《约翰福音》六章41至42节主耶稣是上帝道成肉身来到世上,但他并未生在皇宫巨院,也从未锦衣玉食。

主耶稣在世时,犹太人看祂的外貌服饰完全像加利利人一样,是个道地的木匠之子。祂这道成肉身的样式,成为古今中外许多宣教士的榜样。

一、元朝的也里可温教(1029-1368年)

从第九世纪起,景教在中国渐渐式微后,到了十三世纪,铁木真于1206年建立蒙古汗国。他的儿子窝阔台(元太宗)将蒙古汗国版图拓展至亚洲北部及俄罗斯、欧洲。到了1271年忽必略(元世祖)定国号为元,1279年灭宋,成为中国的统治者。

元朝宗教政策自由宽松,中亚至欧洲的商人、教士、使者相率东来中国。沉静四百年的景教及中世纪主导欧洲的罗马天主教,也在这时传入中国。

元代也里可温教徽章

1.也里可温字义

“也里可温”是蒙古文Arkaun,Erkeun的译音,意为:信奉福音之人。也有人认为是Evangelion之讹音,意为:徒众。方豪教授认为指:上帝之子。《元史国语解》则译为:福分之人。

2.传布概况

景教自唐朝没落后,仍有一些边疆民族信奉(如:十一世纪的克烈部、乃蛮部、汪古部),元时被称为也里可温教。除了在北方传教外,景教再度传入内地,遍及全国,但大部分信徒是蒙古人和来自西域的色目人。

元朝被推翻后,来华不到一百年的也里可温教也随之消灭,其影响力比唐朝景教更弱。

3.评析

为什么元朝衰亡后,也里可温教也随之消灭?

(1)与佛、道两教互争地位,引起排斥。

此事在元朝的文告典章中,有不少的记载,甚至也里可温教也与天主教不和。

(2)其领导中心波斯离中国甚远,又未能培植中国圣职人员接任。

(3)依附政权

信徒主要是非汉人的贵族,忽必略的母亲别吉太后就是景教徒。但因没有得到汉人平民大众的信仰及支持,终难持久。

*专题

教会历史中,宗教依附政权有其得失。

得:可公开传教。资源较丰富。对外交流容易。

失:政亡教息。被政权控制或利用。须调整信仰迎合当局政策。求功利及“吃教”者多。

二、元朝的天主教(1245~1346年)

西方教会从十三世纪起,开始遣使来华。

1.柏朗嘉宾(JeandePlanCarpin,1182~1252年)

意大利人,属于方济各会(Franciscans)。他在1245年十字军东征期间,奉派来华通好。次年到蒙古都城,朝见新君,呈教皇文书后回欧洲。

2.孟德高维诺(JohnofMontecorvino1247~1328年)

意大利人,第一位天主教正式来华的宣教士。他1294年来华,得元朝皇帝许可宣教。他住北京卅多年,为六千多人施洗,曾译经,教养幼童150人,为他们施洗,组成诗班。孟氏努力劝说权贵信教,曾在燕京及福建泉州建教堂。

1328年他在北京去世后,天主教派来的传教士不多,工作几乎停顿。

三、明末清初的天主教(1583~1724年)

1.时代背景

1368年明太祖即位。明朝朝政混乱,外患不绝,对外采关闭政策。

清初国势尚强,对外仍以天朝自居,以悠久文化自负,仍以儒家为正统,但对西方的船坚炮利开始重视。

十五至十六世纪,西方掀起地理发现之热潮,1492年哥伦布发现美洲大陆。1519~22年葡人麦哲伦环球航行。商人纷纷东来,天主教传教士也尝试来华。

1517年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震动了全欧洲,许多地区改信更正教(新教),天主教内部掀起了“反改教运动”。1534~38年天主教因而成立了一个非常重要的宣教差会耶稣会(JesuitOrder),对中国教会有很大的影响。

2.重要人物及传布概况

(1)沙勿略(FranciscoXavier,1506~1552年)

葡萄牙人,耶稣会教士,1542年到印度,后至马来西亚的马六甲及日本。

1552年8月沙勿略至广东上川岛,想进入内地未能成功,病死在上川岛上,但他的精神影响了许多人。

他留下一句名言:“Giveupyoursmallambition”(向神求大事)。

明末天主教宣教士范礼安

(2)范礼安(AlexandreValignan,1538~1606年)

葡人得澳门后,天主教宣教士集中于澳门,尝试入内地。

范礼安是意大利人,耶稣会教士。1578年曾在澳门十个月,来往于印度及中国达32年,但未能打开中国宣教之门,不禁叹问:“巖石!巖石!你何日得开?”(OhRock,Rock,whenwiltthouopen,Rock?)

他被任命为教廷远东视察员,努力消除教士国籍之分,并计划对教士之训练。

(3)罗明坚(MichelRuggieri,1543~1607年)

意大利人,1578年来澳门,学会中文后,藉每年一度贸易机会随葡商入广州,并获准居留。1583年抵广东肇庆,1585年建天主教寺迁花寺,与利玛窦同住,传道,并赠书。1588年回欧劝教廷派使节未果,1607年去世。

他是明末清初第一个能用中文布道的传教士。

利玛窦的著作
利玛窦和徐光启

(4)利玛窦(MatteoRicci,1552~1610年)

意大利人,1582年至澳门,1583年9月随罗明坚去肇庆传道,以二十年精研中国古籍,并传授天文、地理、历算,以得国人好感。

1601年他得入北京讲学,领士大夫多人入教,例如被天主教称为“圣教三柱石”的李之藻(曾任南京工部员外郎)、杨廷筠(曾任江苏督学)、徐光启(官至礼部尚书)。明神宗亦曾召见。

他著述二十余种,饮食、起居、服饰完全与中国人相同,因精通国学,且介绍西学,颇受敬重,1610年死于北京。

天主教务在他入京前后,发展甚佳。天主教徒在1605年有二百多人,1635年10月(崇祯三年)有神父24人,修士5人,在12省设17个传教站。1651~1664年有十万四千人。

1690年任命了第一位中国籍主教罗文藻。

注:利玛窦的生平,详见:利玛窦,《利玛窦中国札记》,中华书局。

第一位中国籍主教罗文藻
北京天主教北堂

您可能还喜欢...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