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平民阶级中的英雄—马礼逊

第十一章:《圣经》中译的完成

将《圣经》译成中文,是伦敦会交付给马礼逊的任务,马礼逊来到中国后努力学习中文,最大的心愿就是完成这项工作。1819年十一月,他来到中国十二年后,《圣经》的中译工作终于完成了。

初期马礼逊独立坚忍地,后来难有米怜加入,但绝大部分仍是马礼逊翻译的。

以下各卷是马礼逊翻译的——

旧约:《创世记》、《出埃及记》、《利未记》、《民数记》、《路得记》、《诗篇》,《箴言》、《传道书〉,《雅歌》,《以赛亚书》、《耶利米书》、《耶利米哀歌》、《以西结书》、《但以理书》、《何西阿书》、《约珥书》、《阿摩司书》、《俄巴底亚书》、《约拿书》、《弥迦书》、《那鸿书》、《哈巴谷书》、《西番雅书》、《哈该书》、《撒迦利亚书》、《玛拉基书》。新约部分:《马太福音》、《马可福音》、《路加福音》、《约翰福音》、《希伯来书》、《雅各书》、《彼得前书》、《彼得后书》、《约翰一书》、《约翰二书》、《约翰三书》、《犹大书》、《启示录》。

米怜翻译,经由马礼逊校订的是——

旧约部分:《申命记》、《约书亚记》、《士师记》、《撒母耳记》、《列王纪》、《历代志》、《以斯拉记》、《尼希米记》、《以斯帖记》、《约伯记》。

新约的其他书卷则是马礼逊参考大英图书馆稿本编译的,其中包括最早(1810年)出版的《使徒行传》。

相较于詹姆士四世钦定本《圣经》有五十四位译者,中译本《圣经》的译者只有寥寥二位,就知道马礼逊付出多少心力了。

当然马礼逊心里很清楚这部中译本并非尽善尽美,但他由衷希望它的出现,能带动更多人投入《圣经》的翻译工作。在给伦敦会的信上,他娓娓道出对这部中译本《圣经》的感想和期待:

「任何一本书的翻译者,他的职责可以分为两个层次,一是理解书中的意涵、掌握原作的精神,二是忠实、明达和通俗地(典雅地,如果做得到的话)表达原作的意涵与精神。

就第一个层次而言,一个还在研究异邦语言的基督徒,远比一个不信基督教的本土翻译者更适合翻译《圣经》;就第二个层次来看,由本国人把《圣经》翻译成本国文字当然比较好,但是目前看来,在信异教的文人改信基督教以前,很难找到还算符合上述这些资格的人。

我认为第一个层次比第二个层次来得重要。因为优美的词藻无法弥补误解经文而导致的损失,朴拙的译笔不至于妨害经文的意涵——。

为了完成这个任务,我长期刻苦地工作、谢绝社交活动,镇静且不带偏见地作判断,不因为这是个很新奇的任务而着迷不已,也不因为《圣经》是一部很古老的经典而固守成见。而且,我希望我能拥有近乎正确的理解,并带着恭敬战兢、深怕误译上帝话语的态度来翻译。上述这些条件,或许和学习文法一样,都是翻译像《圣经》这样一本书所必备的。

我觉得,欧洲的基督徒翻译者联合本地曾花几年学习欧洲语文的学生,一起来研究基督教,更可能产生一本最好的中文版《圣经》——-。」

不过,由于印制经费短缺,加上无法在中国本地自由印制,这部《圣经》中译本直到1823年才由马六甲布道站的印刷所出版,定名为《神天圣书》;而巧合的是,同年五月,马礼逊可敬的对手马殊曼则由长子代表他在英国圣经公会的年会上,呈献他在前一年出齐的《圣经》中译本。虽然马殊曼的译本较早印行,但是由于马礼逊的翻译工作是在中国境内进行的,所以一般仍将马礼逊看作是第一位将整部《圣经》翻译成中文的人。

您可能还喜欢...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