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基督教爱观研究
六、俄利根的体系
俄利根在为基督教提出的辩护里面,爱乐实和爱佳泊相遇。它们两个的份量并不相等,因为在他的体系,正如《论原集》(Περὶ ἀρχῶν)里的提议,几乎完全建立在爱乐实观念之上。
在这本书的前言,俄利根以普遍受到教会认同的基督教观点切入。那就是(一)上帝独一,祂从虚无创造出万物,并在末世的时候,差派主耶稣基督;(二)耶稣基督在万物被创造之前就从父而生,万物都藉着祂而存在,祂谦卑自己而成为人,祂成为人之后依旧保有祂的神性,他确实降生到世间并受苦,这不是表象而已,他确实死去,也确实从死里复活;(三)跟父与子同荣同尊的圣灵曾感动先知与使徒;(四)灵魂在离开这个世界后,会根据功过接受奖惩,不是得到永生与祝福就是接受永火与惩罚,肉身会复活,而且所有灵魂都有自由意志并要跟魔鬼争战;(五)这个世界是被造之物,只是暂时的;(六)《圣经》是上帝的圣灵所写的,它们不仅有任何人都能了解的字面意义,而且还有隐藏的意义,只有少数人懂得。@308
@308《论原集》,Præef.4-8.
从使徒时代开始建立起的基督教传统,俄利根都照单全收毫无疑问。@309他认为这没有其他选择,只能单纯的接受。@310但是其中还有许多地方没有定论,因此还有不同解释的余地;他最感兴趣的就是这些地方,他把全部精力都集中在这些地方。单纯的基督徒可能觉得前面列出的那些信条就已经足够了,但要真正洞察其中的精义就必须有条理的重建基督教,好让每一个信条能够藉着彼此间的关系以及与整体的关系而更加清楚。@311 确实,俄利根再三强调@312许多他说的话,都只是他个人的见解。
@309“—–servetur vero ecclesiastica præedicatio per successionis ordinem ab apostolis tradita et usque ad præsens in ecclesiis permanens,illa sola credenda est veritas,quæin nullo ab ecclesiastica et apostolica traditione discordat.”
@310“Est etillude definitum in ecclesiastica præedicatione—–“I.,Præef.5.
@311“Oporet igitur velut elementis ac fundamentis huiusmodi uti secundum mandatum,quod dicit:’inluminate vobis lumen scientiæ,’omnem qui cupit seriem quandam et corpus ex horum omnium ratine perficere,ut manifestis et necessariis assertionibus de singulis quibusque quid sit in vero rimetur,et unum,ut diximus,corpus efficiat exemplis et affirmationibus,vel his,quas in sanctis scripturis invenerit,vel quas ex consequentiæipsius indagine ac recit tenore reppererit.”I.,Præef.10.
@312是否有可能是Rufinus擅自在他觉得可疑之处都添入这套说辞?
俄利根反对希腊的散放(emanation)观念,而提出上帝的创造大工。然而,其理论的主要特色还是散放。它整个架构的主轴还是亚历山太世界体系及其双重运动:从上帝散发出万物,然后万物又返回祂,退化(degeneration)让纯粹精神沦为被感官世界囚禁的灵魂,而重生(regeneration)则能让它恢复到纯粹精神状态。
上帝是根据希腊思想被看做是绝对存有(Absolute Being),也就是纯粹、单一的独体(μονάς,ένας)。@313因为上帝在瓦古前就已经孕育出道,所以祂在瓦古前就已经创造出一个精神世界。因此,俄利根传授的是永恒创造。他认为,上帝会停止发挥祂创造大能的想法既荒谬又亵渎。@314不过,上帝既然把自由意志赋予祂创造的理性存有,那么他们就有可能背弃祂。一旦他们误用他们的自由这个可能性就会成真,而他们就会因为悖逆与惰性而失去他们原本的状态。尽管俄利根强调自由意志在人类堕落中扮演的角色,但他依旧把它几乎看做是一种自然过程。在爱佳泊的冷却作用下,纯粹、理性的存有可说是被凝结成灵魂。@315上帝为那些堕落而陷于肉身的灵魂创造兼具惩罚与教化作用的感官世界。@316按照堕落的严重程度分配给他们细致或者粗糙的身体,天使得到的是细致的身体,魔鬼得到的是粗糙的身体,而人类则在二者之间。因此人类现身在感官世界的时候,具有双重本性:一方面是堕落的灵魂,另一方面是身体,也就是灵魂的牢笼。
@313《论原集》l.,cap.i.6.
@314《论原集》I.,cap.iv.3.
@315“Si ergo ea quidem,quæsancta sunt,ignis et lumen et ferventia nominantur,quæe autem contraria sunt,frigida,et’caritas'[=àyán]peccatorum dicitur’refrigescere,’requirendum est ne forte et nomen animæ,quod græce diciturψuxήpa refrigescendo de statu diviniore ac meliore dictum sit et translatum inde,quod ex calore illo naturali et divino refrixisse videatur,et ideo in hoc quo,nunc est et statu et vocabulo sita sit.”De rinc.Il.,cap.viii.e.参Koetschnau引用的Epiphanius Panarion hæ.lxiv.4,6:ψυχήνγάρφησιδιàTOTοκαλoμev,δlàTòavωθevψúxθal.大致上,就灵魂起源来说,俄利根的看法可能特别难以接受,所以Rufinus设法尽量淡化。因此,在这一章里面,他的翻译有许多漏洞;参Koetschaud的序言,《《论原集》》pp.cxvili ff。不过,我们可以从主后五三三年君士坦丁堡大公会议(Constantinople Synod)对俄利根教导发布的「咒逐」(anathema)得知被Rufinus隐瞒的那些文字的内容。De princ ll.,cap.viii.3参Koetschau的序言,cxxii.
@316De princ.ll.cap.1.这个世界因此被称为堕落灵魂之地(τόπος κακώσεως τῆς ψυχῆς),Exhort.20。俄利根按照这种说法,认为《创世记》中人类堕落的故事是指先存的堕落(pre-existent Fall)。上帝「用皮子作衣服」给堕落的亚当和夏娃(创三21)是指祂创造感官世界,并让堕落的灵魂穿戴肉体。参De resurrectione i.4,2ff.;Epiphanius,Paharion hæer.lxiv.4,9.
若说阶段宇宙演变的第一幕叙述的是万物经由创造以及先存的堕落,出于上帝又远离上帝的过程,那么第二幕叙述的就是万物重新回归于祂的过程,以及陷入感官的灵魂重新恢复为原始的纯粹灵体的过程。@317为完成这个目的从有史以来道就在人的内心积极的工作,为完成这个目的祂在时候满足的时候成为肉身来到我们当中。祂教导我们正确的运用自由意志按部就班提升我们自己,逐渐成为上帝的样式。我们所遵循的途径就是前面所说的救恩之道。虽然信心位于最低的阶层,但它也是其余一切的基础。希腊主义的爱乐实阶梯就建立在它上面,而其主要阶段包括:(1)感官事物,(2)抽象的理念τὰ νοητα,(3)藉着被造物默想上帝,(4)默想圣灵本身。@318不朽的灵魂因为具有自由意志,因此有可能在无尽的时间中远离上帝(灵魂的至善)并沈沦到邪恶的最低处。但因为同样的自由意志,它也可能在上帝的帮助下,以及道的带领下,从最邪恶的地方重新上升回到至善。@319因此整个阶段宇宙过程在历经一系列的时代后,逐渐恢复万事万物,ἀποκατάστασις πάντων,在整个循环告一段落,一切复归原点后,上帝就跟起初一样成为一切的一切。@320
@317《论原集》Il.,cap.vii.3.堕落是指人类或者πνεύμα沦为活物或者ψυχή,那么救恩就是指活物恢复其原本的人性,也就是从ψυχή变成πνεύμα。
@318《反克理索论》vii.46.
@319《论原集》Ill.,cap.i.23.
@320《论原集》I.,cap.vi.2.
在把「普遍受到教会认同」的基督教观点融入这个架构后,所得到结果自然就是每个细节都必须顺应爱乐实观念。俄利根对三个基要观念——创造、道成肉身以及肉体复活——所抱持的态度明显透露出这种妥协的迹象。就创造来说,俄利根确实主张上帝不只是天的创造主,也是地的创造主。在驳斥诺斯底主义和马吉安的时候,他主张上帝不仅创造精神世界,同时也创造了具体的物质世界。永恒的精神世界的创造,跟时空世界的创造完全不一样。严格来说,只有前者才上帝亲手所造,出自祂自己,出自祂永恒创新的旨意。另一方面,物质世界的创造是由罪所支配与推动,是因为堕落的灵魂需要惩罚与教化。其次,就救赎来说,俄利根当然反对常见于各种希腊学说的幻影论。基督确实成为人,确实死在十字架上。然而,根据俄利根的见解,对完美的基督徒(诺斯底基督徒)来说,道成肉身以及在十字架上的死都没有任何真正的意义。最后,肉身复活也受到同样的质疑。至于俄利根是否相信希腊人所说的「灵魂不灭」仍有争议。然而,基督教传统不断表示相信「肉身复活」,让俄利根也受到影响。他只是非常小心谨慎的表示他认同「灵魂不灭」的哲学理论,而且无法以纯粹精神化的理论为满足,这可能最符合他的一般立场。但他是在这种半推半就的情况下接受「肉身复活」,因此他在解释《林前》十五章保罗所说「灵性的身体」时,想尽办法藉此否认「肉身复活」。@321此外,要达到最后阶段就必须彻底消灭肉体。就这样,俄利根把原始基督教的救恩论替换成一套抽象的演化过程,几乎完全按照自然界的必要性进行,而且是以万物返本(apokatastasis)为终点。因为理性灵魂本来的天性就会上升(即使绕远路也一样)到圣灵面前并与之合而为一。于是,俄利根的万物返本观念是以抽象的方式表达其自然主义的思维。@322
@321参《反克理索论》iii.81.俄利根先引述某些哲学家关于灵魂不灭的观念(包括柏拉图在《斐德罗篇》cap.26,30里提出的灵魂说),认为灵魂的本性就能够上升到高天,甚至超越诸天。然后,他补充说:「不要以为我同意(跟克理索相反)那些主张灵魂不灭或者有来生的哲学家,就是背离基督教;因为跟他们有相同的观点,我们就能更容易的证明我们的立场,也就是要得到幸福的来生就必须—–」
@322关于俄利根的体系,见Hal Koch的杰作Pronoia und Paideusis.Studienüber Origenes und sein Verbältnis zum Platonismus,1932.这本书的特点就是认真的探讨基要观念。Koch发现就是养育(paideusis)中心观念。俄利根思想中的基督教中心观念就是在上帝的眷顾下,教育与带领自由与理性的存在。Koch表示,俄利根已经把基督教转变成一种教育理想主义(pedagogical idealism)。但是养育这个中心观念来自希腊传统。爱乐实和养育可说是互通的概念。Koch也探讨「爱乐实与爱佳泊」这个议题,而且他的结论清楚明确。就俄利根对基督教爱观的态度,他表示:「他从来没有把爱,àyám,视为上帝观念的基础而这正符合他对人神关系的定义:他不仅在口头上,更在现实中,用爱乐实观念取代爱佳泊观念」(33页)。「把爱乐实误认成爱佳泊的情形非常明显。忽视这一点就无法了解俄利根对灵魂未来的看法,这可回溯到柏拉图的《斐德罗篇》。」(33页脚注)
七、上帝是爱乐实——上帝是爱佳泊
到目前为止,我们所用的材料都出自两部俄利根的主要著作:《反克理索论》和《论原集》。《证道集》(Homilies)能提供额外的材料,但不足以改变我们对俄利根解释基督教的看法。@323然而,我们必须注意他写的《雅歌注释》(Commentary on the Song of Songs)。俄利根在这本书里面对《雅歌》的解释,后来逐渐占据基督教爱论的中心位置。但更重要的是,他在导言中直接探讨「爱乐实与爱佳泊」议题。
@323弗克尔(W.Völker)在一九三一年出版的Das Vollkommenheistideal des Origenes表示,前人研究俄利根时,所犯的最大弱点就是过于倚赖《反克理索论》和《论原集》。他认为《证道集》是最有价值的文献。就他个人来说,他特别喜欢第二十七篇以《民数记》在旷野中流浪为主题的证道词,俄利根以寓意的方式将之解释为灵魂神秘的上升到上帝面前。弗克尔有意以这个常被忽略的文献为基础,为俄利根勾勒出一幅新的样貌。他不是希腊哲学家,而是基督教神秘主义。然而,究竟俄利根是智识分子还是神秘主义已经超出本书讨论范围。显示他属于神秘主义的文献,跟证明他属于智识份子的文献一样,都清楚表明他的立基点是爱乐实观念。学界往往会批评他认为「神秘主义」就是指「基督教」的结论太过草率。相对于以往认为俄利根是理性主义哲学家的观点,弗克尔强调俄利根思想中神秘成分的作法显然相当正确;然而,就宗教类型来说,让人费解的是,为何弗克尔会认为「神秘主义」和「狂喜」(ecstasy)就是基督教的确证。希腊主义也同样具有神秘以及理性的成分。参本书作者Den nyaste Origenesforkskningen发表于Svensk Teologisk Kvartalskrifi,1933,197-204页。
按照俄利根的说法,我们在诠释《雅歌》的时候必须要记住,《雅歌》是为「完美」的基督徒(也就是诺斯底基督徒)而写的,也只有他们才能正确的了解这卷书。按照俄利根的讲道原则看来,《圣经》的话语通常都具有两层意义,一是任何人(甚至文盲)都能懂的字面意义,二是较深邃的灵恩意义,这是专门保留给诺斯底基督徒的。但是他发现《雅歌》里面确实有部分经文完全没有字面意义。如果照字面阅读,《雅歌》只会让读者感觉到世俗的爱乐实。俄利根因此提出警告,不要让这卷书落入一般的基督徒手中。因为对他们来说,里面没有任何信息。正如使徒所说(《来》五12以下),他们还在吃奶的阶段;而《雅歌》所供应的是给完美基督徒的干粮。@324
那么《雅歌》里面所讲的是哪一种爱呢?俄利根的回答是从柏拉图及其弟子对爱(爱乐实)的本质的见解说起。爱是把灵魂从世界推升到高天的力量。除非藉着爱的欲望,否则不可能获得至福。@325然而,柏拉图学派笔下精准卓越的见解却被属血气的人类破坏无遗,因为他们把天上的爱乐实误认为世俗的爱乐实(vulgar Eros)。既然这种事情会发生在聪明的希腊人身上,那么一般的基督徒以同样的方式解读《雅歌》也就不足为奇。@326
@324″In verbis enim Cantici Canticorum ille cibus est,de quo dicit Apostolus:’perfectorum autem est solidus cibus."《雅歌注释》序言Comment.in Cant.Cantic.,Prologus.
@325″Apud Graæecos quidem plurimi eruditorum virorum volentes investigare veritatis indaginem de amoris[=pωToc]natura multa ac diversa etiam dialogorum stilo scripta protulerunt conantes ostendere non aliud esse amoris vim nisi quæanimam de terris ad fastigia cæeli celsa perducat,nec ad summam posse beatudinem perveniri nisi amoris desiderio provocante."同前。
@326同前。
俄利根注意到《圣经》避免使用爱乐实一词。@327这种作法有很好的理由。这个词汇的一般用法必然让一般大众误以为这是指「世俗的爱乐实」。为避免这种误解,于是《圣经》采用意义明确的《爱佳泊》一词。@328然而,这只是针对一般基督徒。另一方面,《雅歌》是为完美的诺斯底派而写的;但现在我们要声明,虽然《圣经》避免使用爱乐实,却没有贬抑它的意思,而只是避免一般基督徒对它产生误解。俄利根认为,对我们这些诺斯底派来说,这种预防措施是多余的。我们可以光明正大的称呼它爱乐实。诺斯底派在《圣经》看到爱佳泊一词的时候,应该马上就会用爱乐实替换它,因为这就是在爱佳泊一词善意的掩护下被隐藏的真实意义。@329
@327“Et in his ergo et in aliis pluribus locis invenies Scripturam divinam refugisse amoris[=έρωτος]vocabulum et caritatis[=ἀγάπης]dilectiionisque posuisse.”同前。
@328″Videtur autem mihi quod divina scriptura volens cavere,ne lapsus aliquis legentibus sub amoris nomine nasceretur,pro infurmioribus quibusque eum,qui apud sapientes sæeculi cupido seu amor[=έρως]dicitur,bonestiore vocabulo caritaten[=ἀγάπην]vel dilectionem nominass—–”同前。
@329“Sic ergo quæacumque de caritate[=περὶ τῆς ἀγάπης]scripta sunt,quasi de amore[=περὶ τοῦ ἔρωτος]dicta suscipe nihil de nominibus curans;eadem namque in utroque virtus ostenditur.”同前。
然而,俄利根接着表示,在少数不会被成见误解的经文中,《圣经》还是会使用爱乐实一词,并赞扬爱乐实。@330他认为这一点弥足珍贵,而从他的整个论证可以看出,对他来说明确阐释爱乐实观念以及爱乐实一词在基督教里面的合法地位具有非凡的意义。有鉴于此,他翻遍《圣经》找寻出所有提到爱乐实一词的经节;不过,就《新约》来说这只是徒劳一场,因为里面根本没有爱乐实一词。于是,俄利根转而找寻《七十士译本》(Septuagint)。即便如此,依旧没有什么斩获。他只找到两处可说是隐含着柏拉图式爱乐实的经文,而且重要的是,这些经文都出自智慧文学。@331
@330″Interdum tamen,licet raro,proprio vocabulo amorem[=έρωτα]nominat et invitat ad eum atque incitat—–同前。
@331两处经文都是在讲智慧:《箴言》四6「要爱他(ε'οάσθητι),他就保守你」和《所罗门智慧书》八2「我爱(ἐφίλγσα)她,而且自幼就追求她,我要娶她为妻,我为她的美而倾倒(καὶ ἐρ αστὴς ἐγενόμην τοῦ κάλλους αὐτῆς)」
但俄利根不以此为满足;这些研究只是达到目标的手段。他要彻底而绝对的确认柏拉图的爱乐实和基督教的爱佳泊其实是一样的。俄利根主张,在一般情形下,「灵意」解经的时候,可以用爱乐实取代爱佳泊;但症结在于这个原则的应用是否毫无限制。例如,我们是否可以把它应用在类似约翰福音里面「上帝是爱」这些经文上?俄利根认为我们可以,而且找到一处殉道者伊格那丢的话语为根据。哈那克在他《基督教古文献中的「爱乐实」》(Der"Eros"in der alten christlichen Literarur)一文中已经表示,@332这完全了扭曲那段话的意思。伊革那丢写的是:「我还活着的时候,写信告诉你我渴望死亡。我的爱乐实已经被钉在十字架上,而我心中已经不再热爱物质事物。」@333伊格那丢「我的爱乐实已经被钉在十字架上」这句话还会有什么其他意思?他口中的爱乐实是指什么?就上下文看来,显然就是指「世俗的爱乐实」。伊格那丢的解释是,这已经被钉死在十字架,并从他身上连根拔除,因此他不再渴望任何属于这个短暂世界的事物。俄利根误以为这句话@334指的是基督被钉在十字架上。但既然伊格那丢可以称呼基督他的爱乐实,那么称呼上帝爱乐实也就没有可反对之处。俄利根已经达到他的目标。既然约翰可以说:「上帝是爱佳泊」,那么当然也可以说:「上帝是爱乐实。」在这种情形下,这两句话的意思是一样的。@335这就是基督教和希腊宗教(或者说柏拉图——新柏拉图思想体系)@336之间的连结。在俄利根的眼中,这两个其实是二而一的体系。这个融合体的特征取决于希腊元素:按照爱乐实解释爱佳泊。
@332《普鲁士科学院研究年报》Stizungsberichte der Perussischen Akademie der Wissenschaften,Jahrg.1918,i.,81-99页。
@333伊革那丢,《致罗马人书》vii.2。
@334从上下文看来,俄利根的解释不可能成立。前一句话中的ἐρᾶν不是指负面的意义,因此也可能一样不是负面的;但关键在后面一句话:καὶ οὐκ ἔστιν ἐν ἐμοὶ πῦρ φιλόυλον。见哈那克,前引书84页。
因此,俄利根可说是基督教爱观历史中,基督教爱观和希腊爱观首度真正的融合。此后,融合二者的努力在原则上都无法超越俄利根。即使奥古斯丁提出的卡利他(caritas-synthesie;译注:由希腊文χάρις『恩典』演变而来,姑且翻译为卡利他)也不例外。几乎其中所有的基要观念都跳不出俄利根的框架,至少也都在萌芽阶段。俄利根的起点,和奥古斯丁一样,认为爱是所有人内心中最基本的动力。@337唯一的问题是,要在那里满足其欲望,精神世界还是物质世界。如果是前者,爱似乎就是「精神的爱」(amor spiritus),如果是后者,那么爱就是「欲爱」(amor carnis),跟奥古斯丁区分「卡利他」(caritas)与「渴癖的她」(cupiditas)一模一样。338奥古斯丁对「用」(uti)与「享」(frui)等等所做的区分跟俄利根也有许多相似处。
@335"Non ergo interest,—–hoc dignum iudico.”《雅歌注释》序言。俄利根的错误在数百年间,结出许多有趣的果实,不只包括神学著作——例如,Pesudo-Donysisu infra.p.590——其余包括许多受到神秘主义影响的诗歌和灵修文学。
@336跟俄利根同时的伯劳丁努斯(Plotinus;Enn.vi.,8.15)明白表示:「上帝是爱乐实」。
@337"Sed et hoc—–natura aliquid amet.”《雅歌注释》序言。
@338前引书。参《雅歌》证道i.2:"Et quomodo est—–spiritus non capis.”《雅歌》证道ii.1:"Unus de animæ—–circumda illam,et exaltabit te.'”要注意的是,俄利根在这里又回到《箴言》六6。
然而,对后来基督教爱观发展影响深远的是奥古斯丁而不是俄利根。即使俄利根的爱论能够顺畅的跟基督教传统结合在一起,但是在其他教会内部已经根深蒂固的观点上,俄利根的思想已经融入太多异端观念,因此无法被接纳而成为教会的主流观点。当时需要一个像奥古斯丁那样深深扎根在基督教沃土的人物才能完成这个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