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认识苦难的奥秘
约伯和以利户(伯三十二——三十七)
约伯记中最有趣也最困难的,就属三十二至三十七章。它一开始便引起我们的预期心理。以利户是至此才被提及的人物,在整场辩论中一直维持平和场面,这是因为其他参与者年纪都比他大,依照习俗理当让年长者优先。现在他们都静默了,便轮到以利户发言。以利户的怒气已被这场辩论挑起,他自己宣称对两方都很生气。他气三个朋友,「因为他们想不出回答的话来,仍以约伯为有罪。」(三十二3)他气约伯,「因约伯自以为义,不以神为义。」(三十二2)因此他开始了一段长的讲词。
以利户的讲词,其特出之处是在书末既未受神称赞,也未受责备。有些人认为他没什么新意,只不过重复三个安慰者的感想罢了(例如三十四11)。如果这样,他应该是要受到责备的。但有些人认为这几章经文是后人加上去的。
但是如果较同情以利户的,则会挑出他的贡献,以及这个年轻人怎样避开约伯和他朋友所落入的陷阱。在某些情况中,以利户之所以不太受同情,或许是因为他是个不折不扣骄傲自夸的年轻人。或许他天资聪颖,但仍然过于自以为是。虽然如此,他所表述的主题为神最后亲自释出的答案作了预备的工作。如果他没有受到赞美,那是因为相较于神自己所出之言,他的贡献显得黯然失色;如果他没有受批评,那是因为他没说什么大错特错的话。
我们可以如此摘要他的言论:
(1)以利户首先为向长者进言而作很长的道歉(三十二6-22)。促使他讲话的因素,正如他向约伯三位朋友所说的,是他深以为「你们中间无一人折服约伯,驳倒他的话。」(三十二12)这并不表示他认为约伯完全对,这是我们也看到的;而是以利户谨慎地使自己远离那些「令人愁烦的安慰者」的神学论点。
(2)当以利户转向约伯时,他首先责备约伯抨击神的公平性(三十三8及下)。约伯或许无辜(以利户会依序论及这一点),但是这并非能给他批评神不公的权利。约伯的确受到恶有恶报的简化教义所冲击。在约伯和三个朋友中间的主要不同,不是在于他们对报应的基本看法,而是在到底约伯有罪或无辜的观点。由于约伯深信自己无辜,甚至起了神自己有错的念头。以利户不接受这点:「我要回答你说,你这话无理。」(三十三12)
约伯不对的第一个原因是「因神比世人更大」(三十三12)。以利户的意思并非说伟大就可以有藉口作错事,而是说神可能。心中有某些约伯所不知的目的或观点。无论约伯多么坚持自己无辜,也要为言论设限度,避免陷神于不义。
(3)以利户向约伯所提第二件事是,神所说的话和说话的方式比约伯所知的更多。「你为何与祂争论呢,因祂的事都不对人解说。」(三十三13)以利户坚持事情的真相为「神说一次,两次,世人却不理会。」(三十三14)祂以启示说话:用梦境和异象(三十三15—18),祂也籍着痛苦说话(三十三19及下)。这是约伯和朋友间争论的进一步。苦难用作管教,与罪没什么关联。它的目的属于防范性的:可以阻止人一路滑跌至毁灭之境。
(4)在三十四章中,以利户一意为神的公义辩护,以致雄辩得有些过火。值得肯定的方面是,以利户决心要阻止约伯责难神不公。对苦难的适当反应应该是接纳:神是不可能做错的。约伯如果这样说话,不免「罪上又加悖逆。在我们中间拍手,用许多言语轻慢神。」(三十四37)
如果以利户有什么时候同流于那三位令人愁烦的安慰者之虞,就是在这里了。以利户当然并未感同身受地进入约伯的苦难,或试图彻底探究苦难引起的悲痛,何以使得约伯用那么过度的言辞为自己的正直辩护。但是以利户为神的公义辩护是对的,他并且带出一项讨论,意指约伯最大的罪不在于他受苦难以前说了什么或做了什么,而在于他在苦难当中所表现出的悖逆。不过即使如此,这也不能解释苦难发生的原因。然而它却使约伯有所准备,比较能留意,而听到神终于对他讲话。
在三十五章里,以利户明确否定约伯是无辜的,但是他不像以利法(二十二5-9),列出一串约伯的罪状,只是挑战约伯的基本假设。只消举此一例:约伯认为当人受压迫时向神呼求救助,神却不回答。事实上并非如此,以利户强调说,一个人很容易在「受欺压」时就哀求脱离「能者的辖制」(三十五9),但是却仍不祷告。他们想求解脱,但却不归向神,也不祈祷。他们呼求自由,但是没有人说:「造我的神在哪里?」(三十五10)神不听虚妄的呼求(三十五13)当他对神的假设是神欠他答案,有不公平之嫌时,那么约伯凭什么认为神该回答他呢(三十五14-16)?
(5) 以利户讲词的最后两章(三十六一三十七),有几个主题合在一起,而以利户也显得较有同情心了。这些段落的要旨是这样的:无论对于罪恶和苦难的问题怎么讨论,神的公义一定都是「已知条件」——「将公义归给造我的主」,是以利户的誓言(三十六3)。但神并不带恶意,祂的确眷顾祂的子民。因此对于我们无法测度的苦难当有的反应,是信心和坚忍不屈;避免有的反应是怨毒,因为「那心中不敬虔的人,积蓄怒气。」(三十六13)约伯在这里所身处的危险是:「你要谨慎,不可看重罪孽,因你选择罪孽,过于选择苦难。」(三十六21)也就是说,约伯不可转向罪孽以作为减缓他苦难的方法。要有耐心,以利户说:「神藉着困苦,救拔困苦人,趁他们受欺压,开通他们的耳朵。神也必引你出离患难,进入宽阔不狭窄之地。摆在你席上的,必满有肥甘。」(三十六15一16)要有耐心;作个受管教的圣徒比作个任意放纵的罪人好。
约伯和神(伯三十八1-四十二6)
终于,神自己说话了,从旋风中回答约伯:「谁用无知的言语,使我的旨意暗味不明?你要如勇士束腰。我问你,你可以指示我。」(三十八2一3)接着一个问题又一个问题,每一问题都为要提醒约伯所不能做的各种事,却是惟有神能做的。「我立大地根基的时候,你在那里呢?你若有聪明只管说罢!」(三十八4)、「你自生以来,曾命定晨光,使清晨的日光知道本位?」(三十八12)、「你曾进入雪库,或见过雹仓么?这雪雹乃是我为降灾,并打仗和争战的日子所预备的。」(三十八22一23)、「你能系住昂星的结么?能解开参星的带么?你能按时领出十二官么?能引导北斗和随它的众星么?」(三十八31一32)、「母狮子在洞中跃伏,少壮狮子在隐密处埋伏,你能为他们抓取食物,使他们饱足么?乌鸦之雏,因无食物飞来飞去,哀告神;那时,谁为它预备食物呢?(三十八39一41)接着,神继续描述动物的特性来诘问约伯,如野山羊、野驴、野牛、鸵鸟、马、鹰雀、大鹰等。「强辩的,岂可与全能者争论么?与神辩驳的,可以回答这些罢!」(四十2)
如我们所见,约伯原本期望与全能者相见。他曾誓言要求全能者显现,并写下控诉状(三十一35)。但是神的辩解并不太像约伯心里所想的那样。约伯首先停了一下,回答说:「我是卑贱的。我用什么回答你呢?只好用手捂口。我说了一次,再不回答,说了两次,就不再说。」(四十4一5)
但是神还没说完:「你要如勇士束腰;我问你,你可以指示我。」(四十7)然后就是最炙手的问题了:「你岂可废弃我所拟定的?岂可定我有罪,好显自己为义么?你有神那样的膀臂么?你能像祂发雷声么?你要以荣耀庄严为妆饰,以尊荣威严为衣服;要发出你满溢的怒气,见一切骄傲的人,使他降卑。见一切骄傲的人,将他制服;把恶人践踏在本处;将他们一同隐藏在尘土中,把他们的脸蒙蔽在隐密处;我就认你右手能以救自己。」(四十8—14)很重要的,我们看出神在这里并不指控约伯犯了什么罪而导致苦难,他也不回应约伯在受苦中间的「为什么」,也不责难约伯的自辩正直。神所以责备约伯,并非因为约伯自以为正直,而是因为约伯想责难神来为自己辩护。换句话说,神在这里,并没有针对罪恶与苦难的问题来「回答」约伯,但是祂明白地表示,在神的宇宙中,什么回答是不被接受的。
第四十章其余部分和四十一章全部,可以看到神提出更多的反问。约伯能抓住河马(四十15及下)和鳄鱼(四十一1及下),使它们服从吗?这两种动物有时个别地代表叛逆神的原始宇宙力量。于是这项争论变成,如果约伯控诉神不公平,他自己一定要站在一个更公平的位置;而如果他无法让这些动物服从他的话,更别提这些动物身上所代表的一种宇宙力量了。他既不能享有此种位置,却怀疑神的公平性,因此就展现出他是过度骄傲了。
我必须全文引述约伯的反应(四十二2一6),并加上两三句注解。「我知道你万事都能作,」约伯对神说:「你的旨意不能拦阻。谁用无知的言语,使你的旨意隐藏呢?(三十八2)我所说的,是我不明白的。这些事太奇妙,是我不知道的。求你听我,我要说话;我问你,求你指示我。(三十八3;四十7)我从前风闻有你,现在亲眼看见你(亦即约伯现在比以前更清楚地明白神)。因此我厌恶自己,在尘土和炉灰中懊悔。」
我们如何看待神和约伯之间的交谈呢?对此许多作者提出各种令人怀疑的解释。因为神指出许多自然现象,有一作者即认为神的诗词的主要目的是告诉约伯,世界之美可以作为他的苦难镇痛剂,一种美感的阿司匹林。当人沐浴在世界的美景中,他的问题就显得微不足道,「因为在宇宙的和谐中,苦难消融在大而宽广的设计中。」(注3)然而对于一个强烈受苦的人来说,世界的美景往往更容易因为对照鲜明而更增加痛苦。或许更糟的,它不但无法化解痛苦,反而会因为泛神论式的万物归回论调,而把受苦者「化解」了。这样当然是大大误解了神的反应。神从不曾轻看约伯受苦的这项事实。
其他,例如萧伯纳(George Bernard Shaw)则是嘲弄神的回答。约伯想知道为什么受苦,而神至多只是夸耀其所创造的雪花和鳄鱼。另外一位现代作家韦塞(Elie Wiesel),在纳粹屠杀犹太人之后,有感而发地认为,约伯应该进一步追问神才对;无疑地,虽然约伯应该为他的态度忏悔,但是他仍然应该继续催促神给答案:为什么义人要受苦?
这些方式都对约伯记误解很大。它们有共同点:假设在神的宇宙中发生的每件事,神都必须向我们解释。它们假设神欠我们解释,我们想立刻知道的每一件事,神不可能有什么好理由不告诉我们。它们假设全能神应该有兴趣提供解释,甚于受人崇拜、信靠。
神对约伯回应的目的有两点。第一点我们已提过;约伯使神的「旨意暗味不明」,因为他为了坚持自义而不惜责难神,而约伯是没有立场这么做的。「神的讲词让约伯知道,他所处的低位,并不合适让他去判断,宇宙秩序是否偏离到可称之为『要有黑暗』的地步。」(诠4)第二点不是很明显:如果约伯有那么多事都不明白,他凭什么那么固执、那么任性地要求明白自己的苦难呢?有些事你无法明白。因为你不是神。
约伯回答得很恰当。他没有说:「啊,我终于明白了!」而是说:「我悔改」。他不是为所谓引起此番苦难的罪行悔改,而是为责难神不公的傲慢态度而悔改;他为一心只求答案,好像神欠他似的态度而悔改;他为没有更深认识神而悔改:「我从前风闻有你,现在亲眼看见你。因此我……懊悔。」(四十二5一6)
对于那些不认识神、坚持自己可以成为神的人来说,这个结果让人很不满意。那些认识神的人届时会体认到,认识神、相信神,远胜于逾越神的权利。
约伯教会我们,至少在这个世界里,苦难总是有些奥秘之处。他也教会我们要运用信心——不是盲目地、不加思索地任由现状发展,而是对那位满有恩典、把自己启示给我们的神充满信心。
约伯的圆满结局(伯四十二7——16)
这段经文可以分成两都分,第一部分我们已稍加观察过,它叙述神因约伯三个朋友讲得不如约伯正确而发怒(四十二7-8)。他们被要求向神献燔祭,而那被他们轻视与欺负的约伯必须为他们祷告,因为神悦纳约伯为他们的代祷(意思是不悦纳他们三人自己的祷告!)。
第二部分(10—17节)在约伯为朋友祷告之后,耶和华使他再度荣华昌盛。约伯的亲友旧识聚集他身边,带来礼物,理当是帮助他一切重新开始。他又生养了一大家子,七子三女,而且牲畜加倍。没有一个女孩比他女儿更美,而且像她们的兄弟一样,从约伯得到产业——进一步证明约伯对受传统社会欺压、排挤的人,具有怎样怜恤与智慧的情怀(参三十一)。约伯年高寿足。一直见到儿孙第四代。最后他是「年纪老迈,日子满足而死。」这是神所拣选,最受喜爱的几个仆人所特有的墓志铭:例如,亚伯拉罕(创二十五8)、以撒(创三十五29)、大卫(代上二十九28),以及祭司耶何耶大(代下二十四15)。
如果有些评论者不喜欢神在旋风中对约伯的回答,可能会对这个「圆满结局」更不满。他们辩称,这个故事应该结束于约伯的悔改才对。约伯有没有被恢复重建,那是不相干的事;毕竟对许多人的经验来说,这个结局并不属实,他们的苦难至终未得减缓。这个故事的结局使得报应论的教条看起来似乎是对的。所以这个结论,说得好一点,是反高潮的铺陈;说得不好,是自相矛盾。
我认为这是很肤浅的解读。或许以下的思考可以帮助解开此一结论的目的。
(1)我们必须小心自己的偏见。许多人不满意此一结局的原因,是因为在现代文学世界中,普遍崇奉道德问题的暧昧性,而道德确定性的表现,几乎普遍受轻视。现代人的心态喜好是非混淆的小说或戏剧。其中每个决定都混杂着对与错、真与假,而英雄与反英雄的角色也互相颠倒。
为什么迷恋这种暧昧不清呢?因为它会被视为较成熟的表现。一清二楚的答案写出来会被当作不成熟。我们时代中的多元论乐于道德暧昧——但是要不付代价。热衷现代的道德暧昧是极其自我中心的,要求神给自由,完全凭己意而行。但是当苦难开始时,焦点置于自己世界、自己利益的人,很讽刺地,又要神提供他清楚明白的答案。
(2)在经历这场折磨人的苦难当中,约伯说明了他服事神出自一颗洁净的心。的确,他曾说了些愚蠢的话而受责备,但是他从不干脆咒诅神,背弃神。即使他要求神显现给答案,也不过是一个信徒寻求了解神作为而发出的呼求。即使他坐在炉灰中,也是对神满有信心,表现无比的信任,完全没有什么隐藏的动机。
以这层意义而言,神已胜过魔鬼的挑战。或许约伯说过一些话,使神的旨意晦暗,但是他并未失去自己的正直,或背弃神。那么,神与约伯完全和好,有什么可惊奇的呢?而如果神赢了魔鬼的挑战,还有什么理由要让约伯继续受苦呢?
(3)无论结局多么快乐圆满,无一事可以移除苦难本身。约伯所面临过的损失会永远留在心上。圆满的结局固然胜于不幸的结局,但是却不能把他所忍受过的苦难转化成比较不痛苦的苦难。纳粹屠杀的生还者,并不因为最后能安居于洛杉矶,过去所受的苦就因此略为减少。
(4)约伯记无意一味地称颂奥秘。所有的圣经作者都强调,敬畏神的终必能得丰盛的生命。如果不是这样,敬畏神不过是愚蠢和自虐罢了。本卷书倒也不是否认所有报应的形式,它乃是否定用简化、或计算精确、即时援用的报应教条。它绝对反对公式化的好人必发达,坏人必毁灭的说法。苦难还存有其他原因;报应(或祝福,或毁灭)也可能被长期延后;而认识神本身就是赏赐。
约伯仍然没有所有的答案;他对神与撒旦问的挑战仍然一无所知。他只须单纯相信,有比他一己之快乐更重要得多的大事。而他也不会再晤指神不公平,反而更认识神,并且再次享受神丰盛的恩赐。
(5)约伯到最后所享受的祝福,并不是靠他在苦难中的信心而赚取的报酬。在结语中只是将祝福描述为神的免费礼物。神并不多变或坏心眼,祂有时为着诸般原因收回祂赐予的好处,但是祂的爱是恒久系长的。
在这个意义上,在旧约中的这段结语等同于新约中对新天新地的盼望。神是公义的,而且人会亲眼看到祂的公义。这么说并不是将善恶必报的报应论暗渡陈仓。而是以另一形式回到本书第八章的结论。
(6)虽然我几次提到神接受撒旦的挑战,赢了撤但的挑战,我这么说,是要捕捉第一章描绘的情景,但是这种说法有危险:听起来好像神是多变的,竟然玩弄祂的生灵好赢一场赌局。
显然这并不对。这场挑战并非游戏,而在神心目中,它的结果也并不模糊暧昧。书里并没有告诉我们神为什么要这么做。但神对约伯的回答肃穆、庄严,不仅显出其奥秘,也显出神的答案严肃深刻,一点也不古怪轻浮。
虽然如此,与撒旦间的赛局在某些方面和一些其他圣经主题是很一致的。神关怀人类的救赎乃是神和撒旦间一个更大的宇宙性之争,而且这场争战很激烈,但结果却是确定的。这个方法把拯救与审判的人类层面,置于一个比我们想像中还要大得多的架构中。
(7)现在我们也许更适于去精确了解,为什么神说约伯的三个朋友「议论我不如我的仆人约伯说的是」。的确,约伯因为使神的旨意晦暗而受责:竟用傲慢的态度要求神解释祂的行为。但是约伯一直真诚地探求真理,不容肤浅的答案令他分心;他既不会否定神的至高无上,也不会(至少在他大多数言论中)否定神的公义。尤其是,就神与撒旦间的赛局而言,约伯是漂亮地高空飞过——他从没有背弃神。
三个朋友则形成了强烈对比。虽然他们试图护卫神,但是他们简略化的神学为约伯提供的只是诱惑:承认未犯的罪,为的是取回原有的丰盛产业。如果约伯屈服了,就表示约伯重产业甚于他的正直,或甚于看重神;神也会因而输了这场赛局。
这三个朋友的意见如果被约伯采纳,就真会引约伯离开神;而约怕就会沦落为另一个只为个人利益寻求神的人。
到头来,这是一场我们对神认识多少的最终测试。当我们面对严苛无比的困境时,或许我们会不断提出难题诘问,但是我们能坚定地不容自己离开神吗?或许从另一角度看也不错。那位让约伯经历椎心之痛的神,也是那位曾对子民说过这句话的神:「必不叫你们受试探过于所能受的;在受试探的时候,总要给你们开一条出路,叫你们能忍受得住。」(林前十13)神不把约伯所受那么大的苦托付给我,因我承受不起。但是我们也必不可认为,在神心里曾有任何怀疑,能否胜得了这场约伯的赛局。
当我们受苦时,有其奥秘之处,但是其中有我们的信心吗?
问题讨论
1.归纳从约伯记中可学到的主要功课。
2.神是否会说你对祂的一心追求,心中并没有立即获得个人利益的企图?
3.你是否曾像约伯那样对神说话?为什么?
4.以利户对约伯记中的辩论有何贡献?
5.从神的讲词中可以学到什么功课?
6.为什么约伯到最后又得兴盛?它对今日的基督徒有何意义?
7.你如何能增添对神的认识与信心,好使你在临到苦难或试炼时,可以应付得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