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中世纪教会史

146、神秘神学家和“神之友”;以德国为主

146.1在中世纪晚期的阶段中,经院思想逐渐走向衰落,而教会的生活在很多方面有外在化或世俗化的表现,但在同样的时期内,神秘神学,无论是实践上的或理论上的神秘神学都结出最优美的花朵,它获得了更独立的地位和更全面的意义,超过以前的任何时期。神秘主义是欧洲各民族的共同文化遗产,也是中世纪献给基督宗教的最杰出的礼物之一。在这神秘神学方面,一些虔诚的妇女有特别大的影响,比如在意大利有三个伟大的Catharina(加大利纳):Catharina de Siena(锡耶纳的加大利纳,参见139.6),Catharina de Bologna(博洛尼亚的加大利纳,1463年去世),以及Catharina de Genua(热那亚的加大利纳),她来自著名的Fieschi家族,于1510年去世。在瑞典有圣Birgitta(布里吉特,参见139.6;151.3d),在英国有一个reclusa(封闭在小屋内生活的隐修者)Juliana de Norwich(尤利安纳,约于1413年去世)。在德国地区,神秘神学的影响也特别强,在14世纪上半叶深深地吸引了圣职人员、隐修院的人甚至平信徒的圈子。德国人的性格比较内向,有深切的感受和宗教思想的创造力,所以成为神秘神学的良好土壤。当时的困惑也很多:教宗们在Avignon(阿维尼翁)的流亡,教宗和皇帝之间的冲突,很多人被绝罚,曾经有维持20年的“禁罚”(interdictum),发生地震、洪水和鼠疫—这一切推动了很多人完全死于世俗的世界,在内心的深处将自己交给上主。那些托钵修会的兴起和他们那种更亲切的牧灵工作更促进了神秘神学,其中很有影响的因素是一些非常有学问的道明会会士在德国南部的道明会修女院中讲道或当神师。这种灵修运动从隐修院那里传播到一些教区司铎和城市中的部分居民中,尤其是在Rhenus(莱茵河)地区,从Basileia(巴塞尔)到Colonia(科隆)。这种灵修是圣Thomas Aquinas(托马斯

·阿奎那)关于上主的知识和洞见,而这些道明会会士强调其中的神秘因素,要求人“成全”和“成圣”。除此之外还有一个来自Augustinus(奥古斯丁)、Proclus(普洛克鲁斯)、Pseudodionysius(伪狄奥尼修)的新柏拉图主义的传统—通过圣Albertus Magnus(阿尔伯特)和他的学生,这个新柏拉图主义传统也在德国西南地区扎下了根。在这里,关于上主、三位一体和基督的高深思辨和反省与虔诚的心态成为一个和谐的神秘神学的整体。有人称这个神秘神学传统为“德意志的”,因为其代表人物广泛地使用德语写他们的讲道稿、文章、书信、编年记或诗,他们甚至培养了德语这个语言,使它成为表达哲学和神学思想的有用工具。这些作者描述灵魂沉醉于神,又在神内获得无比的喜乐。德国的神秘传统不能说是与经院思想对立的,也不能称这些神秘神学家为“宗教改革的先驱者”—他们的基础和根源是天主公教以及对教会的关爱。根据《若望/约翰福音》Jn15:14的记载,这些愿意过神秘生活的人自称为“神的朋友”。他们形成了一种松散的联会,彼此有信件来往,他们要鼓励对方,这样共同抵抗当时的无序和道德生活的流失。因此,德国的神秘主义成为激励宗教生活和文化生活的力量,它也在很多方面启发和影响了宗教艺术。

146.2在13世纪末,在德国的修女院比较有名气的神秘讲道家是道明会会长和神学教授Theodoricus de Vriberg(=Dietrich de Freiberg,迪特瑞克,约1320年去世)。然而,他写的著作仅仅保存一些拉丁语的、具有新柏拉图主义色彩的、关于形而上学和自然哲学的论文(比如De iride《论彩虹》,包括光学的杰出理论)。在Theodoricus(Dietrich迪特瑞克)后出现了三位著名的道明会会士神秘神学家:Eckhart(艾克哈特)、Tauler(陶勒)和Suso(=Seuse苏索)。德国思辨性神秘神学家的最重要代表是Meister Eckhart(艾克哈特),他来自Thuringia(图林根)的骑士家族,1260年出生在Gotha(哥达)附近的Hochheim(霍赫海姆)。他在巴黎获得magister(=德语的Meister,即“硕士”、“教师”)或神学博士的学位(1302年),后来在道明会Saxonia(萨克森)地区当会长,又在巴黎任教(1311—1313年),在Strasbourg(斯特拉斯堡),最后在Colonia(科隆)的修会大学任教。在他的拉丁语著作—它们于1880年才被发现,就是Opus tripartitum(《三部书》,包括哲学论文、教义论文、对《旧约》和《若望/约翰福音》的比喻性解释以及讲道稿),以及来自巴黎时期的Quaestiones(《论题》)—Eckhart(艾克哈特)以老师的身份说话,在那里他首先是经院思想家,并且是一个支持托马斯的学者。然而,他在天主论/上帝论和灵魂论的一些关键观点中改变他们修会(道明会)的传统教导,使这个思想转向新柏拉图主义。Eckhart(艾克哈特)所接受的宗教哲学因素不仅仅来自Augustinus(奥古斯丁)、Proclus(普罗克洛斯)和Thomas Aquinas(托马斯·阿奎那),而也包括阿拉伯人Avicenna(阿维森纳,1037年去世)和犹太哲学家Moses Maimonides(迈蒙尼德,1204年去世)。Eckhart(艾克哈特)的真正意义和他的威望不建立在他的拉丁语著作之上,而是来自于他的德语讲道稿和论文,这些都是一些他给道明会修女或“上主之朋友”作的讲演。Eckhart(艾克哈特)不是一个书呆子,而是一个解释生活的人,他能够用具有感染力的德语来表达传统的思想,用充满创造力的德语诗来说出一些宗教信仰的基本真理。他是一个有独特才华的Theosoph(神智学家),是一位具有最高深精神力的神秘神学家和一个伟大的Gesinnungsethiker(情怀伦理学家)。他以扣人心弦的语气谈论灵魂的“火花”(scintilla animae,Fuenklein der Seele),谈论“灵魂的深渊”(abditum mentis,Seelengrund),在那里人可以直接看到上主,而义人的Gottesgeburt(“神的诞生”,“神内诞生”)发生。对他来说,“沉入于神”和“与神合一”虽然不是“本质上的合一”,也不能说“人成为神”,但他的思辨性说法是充满动力和无限的理想主义,所以他太过分地寻找一些新的词和夸大的表达方式,所以他在相当的程度上抹杀了神和受造物之间的差异,因此引起争论。然而,Eckhart(艾克哈特)并不是一个现代化的、反对启示的主观主义的代言人,他根本不想建立一个“新的、格尔曼/日尔曼民族的宗教”。他在意识和愿望上都站在中世纪公教的传统中,始终对教会保持忠诚的心。然而,他的教导可以很容易从一个泛神论——寂静主义的角度来理解(in pantheistisch——quietistischem Sinne missverstanden),这就会引起误解,而在历史上就发生过这种误解。反对他的人在1326年在Colonia(科隆)的总主教法院那里控诉了Eckhart(艾克哈特),说他传播一些异端。他写了一篇替自己辩护的论文,向教宗提出申诉,并于1327年2月13日公开宣布,如果在自己著作中证明有一些错误的因素,他将愿意收回这些说法。他甚至亲自去Avignon(阿维尼翁),在教廷法院中为自己进行辩护。然而,在教廷的决定之前,他于1327年去世,大概在Colonia(科隆)。在长期的研究后,教宗Johannes XXII(约翰内斯二十二世)于1329年3月27日谴责他著作中29条命题,其中称17条为“异端的”,称11条为“太胆大的,被怀疑有异端的”,但教宗没有谴责Eckhart(艾克哈特)本人。

146.3这位Meister Eckhart(艾克哈特)在20世纪也是一个多次被讨论的人士,他对德国的思想界发挥了很深的和长期的影响。很多人都称他为他们思想的根源,比如那些“无拘束的人”,就是那些持异端的Begardi(贝格迪人)或“自由思想的弟兄”,他们走入了泛神论和寂静主义的误区(参见117.3d;131.2d),但另一些非常严格遵守教会规矩的人也热烈拥戴他的教导。他的主要学生是Tauler(陶勒)和Suso(苏索),两个都是道明会会士。来自Strasbourg(斯特拉斯堡)的Johannes Tauler(陶勒,1361年去世)大部分的时间都在自己家乡的“上主之朋友”群体中活动,但一段时间也在巴黎和Basileia(巴塞尔)待过。后来的人说,在interdictum(禁罚)的时期(1325—1346年),他曾经反对过教宗,但这是一个来自政治宣传的谣言。他的神秘神学的基础也同样是托马斯主义。然而,Tauler(陶勒)更多注意到伦理学和牧灵的需要,超过思辨性的和教导性的。他很谨慎地回避一切危险的说法,并尖锐地谴责任何虚假神秘主义的无序或放纵。他是整个中世纪最伟大的讲道家之一,有节制和深度,不拘泥于小的争论,充满精神力量和内心热火,所以他在任何时代都被尊敬。因为Martin Luther(马丁·路德)很喜欢读他的书,后来的新教人士也多看他的书。

那位被列入真福品的Henricus Suso(=Heinrich Seuse苏索,1366年去世)出生在Suabia(施瓦比亚)地区,他本来属于骑士阶层,似乎一直是Constantia(康斯坦茨)城的讲道会的会员,但在Eckhart(艾克哈特)受控诉时,他也失去了他的教师职位,后来去Ulm(乌尔姆),在那里有他的墓。他具有想象力和旺盛的感情,可以说在精神生活上他是圣Bernardus(伯尔纳德)和Franciscus de Assisio(方济各/法兰西斯)的亲戚,他一生要作为“永恒智慧的仆人”,这样他的生活成为“爱主”的伟大史诗。他曾经严厉地折磨自己的肉身,愿意进行苦修,后来成为上主种种恩典的神师,成为一个“歌颂爱神的散文诗人”。他这样描述神秘神学的目标和任务:Eingelassener Mensch muss entbildet werden von der Kreatur,gebildet werden mit Christus und ueberbildet in der Gottheit(“一个自由的人必须受培养,他需要逐渐脱离自然,与基督一同成长,又要在神内获得超越性的形象”)。Suso(苏索)的德语著作是他的自传(近代的研究说只有一部分是他写的),那部Buechlein der Wahrheit(《真理之书》)——他讨论神秘神学的思辨性问题,深受Eckhart(艾克哈特)的影响,那部广泛流传的Buechlein der ewigen Weisheit《永恒智慧之书》(作者自己写过一个拉丁语版本,即Horologium Sapientiae),以及他的灵修书信——这一切著作都是中世纪宗教文学的珍珠,也是德语形成过程上的宝藏。

与这种道明会的灵修(尤其与Eckhart艾克哈特和Tauler陶勒)有关系的著作是一个很著名的小书,就是Vom vollkommenen Leben(《论完美的生活》),但更有名的是这部书的另一些书名,即Der Frankfurter(《法兰克福人》)或Deutsche Theologie(或Theologia Deutsch《德国神学》)。这部书是一个姓名不明的司铎写的,他曾经在Frankfurt(法兰克福)的Sachsenhausen(萨克森豪森)的Deutschherrenhaus(条顿会团体)中当神父,书的形成时期大概是15世纪初。后来,Luther(路德)于1516年和1518年首次在Wittenberg(维滕堡)印刷这部小书,这样使很多新教圈子都热切地阅读它。

146.4在“上主之朋友”运动方面,一位教区司铎也有贡献,就是Henricus deNoerdlingen(=Heinrich亨利,1350年后去世),他是一位道明会修女——具有神秘神恩的Margareta Ebner(玛格瑞塔·厄布内尔,1351年去世)——的神师;Henricus(亨利)写给Margareta(玛格瑞塔)的信以及她写下的visiones(神视)是重要的资料,使我们理解那些“上主之朋友”运动的思想。除此之外,第14、15世纪的神秘神学的支持者包括这些人物:Hermannus de Fritzlar(赫尔曼,他是一位平信徒,曾经写过一个圣人传记,1343年或1349年),Ludolphus de Saxonia(萨克森的鲁多夫,1378年去世),他编写了一部很流行的Vita Christi(《基督传》);方济各会会士Otto dePassau(奥托,1386年后去世)曾经写了一部Die24Alten oder der goldene Thron(《24位长老或金座》),以及Marquard(=Markus)de Lindau(玛卡德,1392年去世,他写过很多灵修学和神秘神学论文和讲道稿)。那位受Tauler(陶勒)思想影响的被称为Engelberger Prediger(恩格伯格讲道家)的Bartholomaeus Fridauer(弗瑞刀尔)在瑞士的Stans活动(约于15世纪初);一位本笃会会士,Johannes de Kastle(约翰内斯),于15世纪初写过很多思想深奥的拉丁语灵修学著作,其中包括原来被归于Albertus Magnus(大阿尔伯特)的De adhaerendo Deo(《论信赖上主》)。很值得注意的还有Johannes Nider de Isny(尼德尔,1438年去世),他是一位道明会会士,并在自己修会的改革方面很有贡献,著有Formicarius(《论蚂蚁》),Die24goldenen Harfen(《24个金琴》),geistliche Briefe(《灵修书信》)等。来自Westphalia(西法里亚)地区的Johannes Veghe(维格,1504年去世)是一个具有感情的,但也受过人文主义教育的修士(著有讲道稿和灵修性的论文)。

在德国西南地区的一系列的道明会修女会院中有很多文化水平和灵修水平很高的修女,她们写了很多优秀的神秘神学著作,其中表达她们的殷切祈祷精神以及一些超拔经验、神视和启示。这方面的传记和历史资料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也很有趣。保存这样文献的道明会修女院是这此:Colmar附近的Unterlinden修院(在那里有Catharina de Gebweiler修女),Freiburg附近的Adelhausen修院,Wintherthur附近的Toess修院[有Elsbeth Stagel修女,她是Suso(苏索)的精神性知己],Diessenhofen附近的Katharinenthal修女院,Zuerich附近的Oetenbach修院,Nueremberg附近的Engeltal修院(有Christine Ebner,Adelheid Langmann修女),Haigerloch附近的Kirchberg修院,Esslingen附近的Weil(Wiler)修院。也有一些方济各会修女写过这样的神秘神学著作,比如真福Luitgard de Wittichen(1348年去世);真福Elsbeth Achler(亦称die gute Beth,来自Waldsee),她曾在Reute入了第三修会,真是与基督一同受苦的人(1420年去世,1766年被宣布真福),以及她的学生Ursula Haider(1498年去世)——她是Villingen(维林根)加拉修女会的院长。一位曾经过了幸福的社会生活和婚姻生活的妇女,真福Dorothea de Montau(多若德亚)—她是普鲁士的主保—后来也修道,1394年在Marienwerder(玛利亚维德)的大教堂边去世,因为她在那里当一个reclusa(在封闭小屋修道的人)。那位圣隐修者Nicolaus de Fluehe(尼苛劳/尼哥拉,1487年去世)也属于“上主之朋友”运动,他也是一个真正的神秘主义者,来自瑞士的Sachseln(萨克斯尔),在当地民众中很受尊敬,因为他是一个缔造和平的人。

在德国的神秘主义运动中,一个平信徒有很特殊的地位,就是Rulman(=Hieronymus)Merswin(梅尔斯温,1382年去世),他来自Strasbourg(斯特拉斯堡),曾经是一个富有的商人和银行家,请求Tauler(陶勒)当他的神师,并于1371年在Strasbourg(斯特拉斯堡)创立了所谓的Johanniterhaus zum Gruenenwoerth(约翰尼特家院)作为那些“上主之朋友”的家园。他自己也在晚年生活在那里两年。他的著作Buch vonden neun Felsen(《九岩石之书》)描述灵魂上升的过程;虽然他施用神秘主义者的语言和比喻,他自己没有很多创造力,仅仅重复Eckhart(艾克哈特)和Tauler(陶勒)的话,但他以耀眼的语调形容教会的腐败,又以纠缠不休的劝告想推动教会的改革。与这位Merswin(梅尔斯温)有密切关系的是所谓的grosserGottesfreund vom Oberland(伟大的上主之友)————据说他是一个神秘弟兄会的元首,他们在Alsatia(阿尔萨斯)南部和瑞士北部都有很多成员,这个“伟大的上主之友”虽然只是平信徒,但他使某一个著名的神学家转向真正的内心的灵修生活(这是Meisterbuch《大师之书》的内容)。据说,他写了16部神秘思想的著作,还有一些书信,然而这些著作与Merswin(梅尔斯温)的书一样没有深度,而且他将“上主之朋友”赞扬为“基督宗教唯一的支柱,同时贬低那些有学问的神学家和那些不正规的司铎们。然而,近代的学者Denifle(德尼弗勒,1844—1905年)证明,“伟大上主之友”只是一个虚构的人,“他的”著作是别人写的。这种“虔诚欺骗”的发起人大概是Merswin(梅尔斯温),而协助他的是Nicolaus de Loewen(尼苛劳)——一位Johanniter(约翰内斯司铎)。通过这个“伟大上主之友”的形象和一些著作,Merswin(梅尔斯温)想提高自己的形象和巩固他创立的“上主之朋友的家园”。

146.5在Rhenus(莱茵河)下游地区以及在荷兰地区(当时的荷兰地区仍然属于德意志帝国)也同样出现了很杰出的神秘神学家。在比利时最有威望的“上主之朋友”是真福Johannes Ruysbroeck(鲁伊斯布鲁克,1293——1381年),他被称为“奇妙者”(der Wunderbare),曾经长期在Bruxelles(布鲁塞尔)的St.Gudulakirche(圣古都拉教堂)作牧灵工作,深深感觉到当时的精神需要,因此约于1343年在Groenendael(“青谷”)的偏僻地区创立了一个“穷司铎的祈祷会”,本来想在这个团体中表达出自己的改革思想,但后来接受了奥古斯丁会的会规(1349年)。Ruysbroeck(鲁伊斯布鲁克)当这个团体的第一位院长。他是一个伟大的“瞻仰上主的人”(Gottschauer),而他的思想包括“从神秘的道路,经过活动的道路,达到观看天主的道路”这样的过程。他写过12篇美妙的比利时语的灵修论文,其中最重要的一篇有这样的书名:“灵性婚姻的美丽”。他的教导尤其受了Pseudo—Dionysius(伪狄奥尼修斯)和St.Victor(维克托)学派人的影响,也许也受了Eckhart(艾克哈特)的影响。虽然Ruysbroeck(鲁伊斯布鲁克)很坚定地反对异端者的神秘思想,但后来(1402年)还是有一位伟人控诉他为“泛神论者”,就是著名的巴黎大学校长Joh.Gerson(杰尔松,—他自己也写过一些很有价值的神秘主义文献,参见145.4a)。然而,Ruysbroeck(鲁伊斯布鲁克)曾经影响了另一些荷兰地区的神秘思想家,比如被称为doctor ecstaticus(超拔博士)的Dionysius Ryckel(狄奥尼修斯,参见145.4b)以及方济各会会士Heinrich Herp(赫尔普,亦称Harphius,1477年去世,著有Theologia mystica《神秘神学》,Spieghel der Volcomenheit《完善之镜》以及其他的神秘神学著作),而在1402年后,这学者很有效地替自己的老师Ruysbroeck(鲁伊斯布鲁克)进行辩护。

在荷兰出现的“新灵修”(devotio moderna)与那些“共同生活弟兄会”有关系(参见151.3a)——他们的创始人Gerhard Groote(格劳特)本来就是Ruysbroeck(鲁伊斯布鲁克)的朋友。他们的灵修思想本来比较简单和朴素,但这个弟兄会在克修和神秘思想领域中也产生一系列的杰出的作者,比如Gerhard Zerbolt von Zuetphen(泽尔伯特,1398年去世),Gerlach Peters(佩特尔斯,1411年去世),Heinrich Mande(曼德,1431年去世),Johannes Mombaer(蒙巴尔,亦称Mauburnus,1501年去世,他写了一个很流行的默想书,即:Rosetum exerctiorum spiritualium《灵修神操花园》)。他们最著名的代表是真福Thomas Hemerken de Kempis(=Thomas a Kempis托马斯

·肯璧斯,1380—1471年),他在Zwolle(泽沃勒)附近的Agnetenberg(阿格内特山)当奥古斯丁会会士,一生编写或抄写很多书。他是内心祈祷的大师,在追求完善的道路上,他是最可靠的导师之一。他写过很多辐射着生活经验的著作,比如Soliloquium animae(《灵魂的独语》),De tribus tabernaculis(《三个帐篷》),Hortulus rosarum(《玫瑰花小园》),Vallis liliorum(《百合花之山谷》)等。他大概也是De imitatione Christi(《师主篇/效法基督》4卷)的作者(而不仅仅是其编者或改写者)—这部书似乎是无与伦比的,约于1420年形成,在《圣经》以外是被翻版及翻译最多的著作,它成为在整个基督宗教界最受欢迎的书之一。第1、2、3卷讨论基督徒和修道人的完美生活,第4卷有关于朝拜圣体的内容。在这部著作中,中世纪晚期的成熟生活体验和对基督的敬拜受到了最有说服力的表达。

自从17世纪以来,关于谁是De imitatione Christi(《师主篇》)的作者这个问题发生一长期的争论和论战,尤其是在本笃会、奥古斯丁会和耶稣会之间的争论。有人曾经说,Johannes Gerson(杰尔松)是该书的作者,但这个观点肯定是错误的。另一些学者曾经说,Gerhard Groote(格劳特)或Johannes von Schoonhoven(斯孔霍芬)是其作者,但另一些文献(比如1438年来自Cambrai的文献,Joh.Busch于1464年写的《编年记》,参见151.3a)明确说,Thomas a Kempis(托马斯)是该书的作者。

您可能还喜欢...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