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8中世纪教会史

130、道明会及其他托钵修会

130.1与方济各会同时形成的是第二个大的托钵修会,即Ordo FratrumPraedicatorum(“讲道兄弟会”)或Dominicani(道明会)。它被建立是因为一些西班牙司铎很愿意在法国南部的清洁派或阿尔比派那些进行传教(参见113.2;132.1)。圣Dominicus(道明/多明我)约于1170年出生在Castilia(卡斯蒂里亚)的Caleruega(卡勒汝厄加),后来当Osma(欧斯玛)的圣职团的canonicus(成员),他获得了良好的神学教育,也有宗徒/使徒的传教精神。他和他的主教Diego(Didacus迪达克)一起从1206年到1215年推动了在法国清洁派中的传教。他们首先在Pyrenaei(比利牛斯山脉)的山脚下在Prouille(普儒艺)建立了一个传教站,又创立了一个平信徒妇女协会,其目标是支持传教、接待那些皈依的清洁派妇女以及教育那些处于危险中的孩子。在1215年,Dominicus(圣道明)在Toulouse(图卢兹)为当地的教区创办了一个“讲道会”—这个“讲道会”的成员要获得全面的神学培训,要过克修的生活,这样要为众人的灵性生活服务,尤其通过sancta praedicatio(“神圣的宣讲/讲道”),就是要教育群众懂得教会的信仰内容,这样可以在异端的攻击下保卫教会。值得注意的是,这个修会从一开始就有很明确的目标,这和方济各会不同;实际上,在思想的敏锐、教育和技巧能力方面,圣Dominicus(道明)超过圣Franciscus(方济各/法兰西斯),但在宗教感情的热火和人格的独特性方面(Originalitaet der Persoenlichkeit),他不如Franciscus(方济各/法兰西斯)。道明会带来一个新的因素:一个修会的主要任务和目标是“为天主/上帝圣言服务”(即“讲道”),这一点确实改变了修会的概念。教宗Honorius III(霍诺利乌斯三世)于1216年承认了这个讲道会为一个遵守Augustinus(奥古斯丁)会规的圣职团。早在1217年,Dominicus(道明)派遣他的讲道弟兄到各地去讲道,而罗马教廷也批准这个行动。1220年在Bolonia(博洛尼亚)召开的第一个修会大会宣布,道明会是一个“托钵会”,而会士们必须放弃固定的财产和固定的收入(这大概效法方济各会的先例)。在这方面,道明会比方济各会更多保持和早期修会(熙笃会,普雷蒙特会)的联系,也没有那么严格强调神贫的义务,所以从整体来看,道明会中没有那么激烈的关于贫穷生活的内讧(参见129.3)。后来有一系列的修会效法了道明会的会规。Dominicus(道明)早于1221年8月6日在Bolonia(博洛尼亚)去世,而Gregorius IX(额我略/贵格利九世)于1234年册封他为圣人。第二任总会长是一个德国人,真福Jordanus de Saxonia(约达努斯,1222—1237年),他曾经在巴黎读书,具有吸引力的人格和杰出的组织能力,他也规定了修会的会规。在他的领导下,道明会传播到很多地区,从苏格兰到叙利亚,似乎和方济各会有一样大的影响。这个修会在讲道、牧灵工作、外方传教和抵抗异端方面都有良好的成就—Gregorius IX(额我略/贵格利九世)已经在很大的程度上交给他们“宗教裁判所”的管理权(参见132.3)。道明会是一个名副其实的“司铎修会”,所以它从一开始就强调神学的系统教育和神学研究的工作。道明会的会士早在1218年就进入了巴黎和博洛尼亚的大学,并在经院思想的高峰时期造就了一些杰出的神学家和哲学家(参见135.2)。在他们当中也有很多神秘神学思想家,尤其在14世纪的德国(参见146)以及在他们的女修会,即Dominicanae Sorores(道明修女会)中—这个修女会的主要会院在Prouille(普儒艺,1217年创立)和在罗马的San Sisto(三西斯托,1220年或1221年创立)。在德国的道明会修女的会院甚至比男修会的会院还要多。他们修会的会服是白羊毛作的。这些“讲道弟兄”也很早和一个平信徒协会有关系,就是所谓的Militia Christi(“基督的士兵团”),他们维修和保卫教会的财产。这个平信徒会在13世纪末发展成“第三会”,就是所谓的“圣道明的补赎弟兄姐妹会”——它也传播很广,后来成为一个有会规的隐修会(ein Klosterorden regulierter Tertiaren)。

根据一些传说,圣道明发明了“玫瑰经”的祈祷方式,关于这种说法请参见133.7。

在罗马的San Sisto(三西斯托)修女院的会规在1232年也成为Magdalena(玛达肋纳/抹大拉)修女会所遵守的会规(她们在德国获得蓬勃的发展,也被称为“白修女会”或“补赎会”)。这个修会是Rudolphus de Hildesheim(希尔德斯海姆的鲁道夫)于1226/1227年创立的,而他受了那位杰出的枢机和教宗使者、熙笃会的总会长Conradus de Urach(乌瑞克的康拉德)的推动。正如它的名字Magdalena(玛达肋纳/抹大拉)所说,这个修女会的成员是一些皈依的罪妇或妓女小姐。

130.2比这两个大的托钵会更早的是Carmelitae(加尔默罗会,亦称“圣衣会”,全名Ordo Fratrum B.Mariae Virginis de Monte Carmelo)。他们的发起人是一个十字军朝圣者,来自Calabria(意大利卡拉布里亚)的Bertholdus(贝尔托德,1195年去世)。他于1156年与十个朋友一起在Carmelus(加尔默罗)山上在所谓的“Elias(厄里亚/以利亚)的山洞”那里住下,他们当隐修者。耶路撒冷的宗主教Albertus(阿尔伯特)为这个小团体规定了一个很严格的默观式的(streng beschaulich)生活方式和会规(也许于1210年?),而Honorius III(霍诺利乌斯三世)教宗于1226年确认这个会规。这个修会的成员长期说自己的来源是Elias(厄里亚/以利亚)的先知派或独修传统,但这种传说没有历史根据。那位属于Bollandistae(波兰迪斯塔历史学派)的Daniel Papebroch(帕佩布若克,1668年后)的研究曾经动摇了这个传奇的可信度,但在不久以后有人开始激烈讨论这个问题。后来,伊斯兰教给那些在巴勒斯坦修道的人一些压力,所以他们在1238年后迁移到Cyprus(塞浦路斯)、Sicilia(西西里岛)、法国和英国,当时他们也成为一个“托钵会”,又从“独修”的方式转向“团体修道”或一种“独修与团体混合的”方式。他们在西方第一个总会长是英国人Simon Stock(斯托克,1242——1265年)。Innocens IV(依诺森四世)教宗于1247年为这个修会稍微放松了他们的严格规定,因为在他们的新居住地的气候比较冷,并将他们列入“托钵会”的行列。他们的会衣是棕色的。这个修会也经历快速的发展和增长,而自从15世纪(1452年后)也有一个修女会。这个修会很受欢迎,其中一些原因是他们重视对圣母的敬礼,以及关于scapulare(圣衣)的传说。

所谓的scapulare(斯卡普拉,圣衣)是一种披肩衣服,而本笃会、道明会和其他的修会也用它;在14世纪以前的加尔默罗会并没有太重视“圣衣”。早在1280年有一些弟兄会附属于加尔默罗会,但这些弟兄会在16世纪以前没有什么“要穿圣衣”的规定。大概在14世纪出现一个传说,即真福Simon Stock(斯托克)在1251年7月16日有一个vision(神视),而在这个神视中,圣母交给了他一件“圣衣”,并说谁穿着圣衣去世,谁就有得救的保障。另外,据说教宗Johannes XXII(约翰内斯二十二世)于1322年发表一个诏书(Sabbatina=Bulla Sabbatina),其中说所有的忠信的加尔默罗会会士和附属的弟兄会的会士能够在去世后“不久”(subito)或“在下一个星期六”(sabbato,这是另一种读法)脱离炼狱。然而,关于这个“诏书”的资料都是1461年后的资料,在此之前没有什么证据。关于Simon Stock(斯托克)的“圣衣神视”的最早期资料来自1348年。自从16世纪以来有一些教宗在他们的文件中肯定了这种“Privilegium Sabbatinum”(“周六的特权”)以及它包含的大赦,他们也允许信徒们相信那些与“圣衣”的关的承诺。

130.3在12和13世纪形成了很多遵守Augustinus(奥古斯丁)会规的隐修会,尤其在意大利;这些隐修会被合并为后来的Ordo Sancti Augustini(Hermits of St.Augustine奥古斯丁会)。早期的小团体主要有来自Siena(锡耶纳)附近的Maleval(马勒瓦尔)的圣Wilhelmus(威廉)于1156年创立的Wilhelmiti(威廉会);还有那位来自意大利Mantu1a(曼托瓦)的真福Johannes Bonus(约翰内斯·博努斯)于1217年创立的Jamboniti(杨博尼会)。然而,“杨博尼会”的会服和方济各会的会服很相似,而两个会的会士都出去收人的施舍品[所谓的terminare,因为他们在某些termini(领域)内向人要饭],所以出现了一些冲突。因此,Innocens IV(依诺森四世)于1243年规定要合并所有的在Toscana(图斯卡纳)生活的隐修者,而Alexander IV(亚历山大四世)于1256年规定要合并所有的其他的隐修者,这样为这些比较小的团体成立了一个共同的修会,即“圣奥古斯丁隐修者会”(Ordo SanctiAugustini),他们有时候被称为“奥斯定会”,但必须和那些Augustiner——Chorherren(用奥古斯丁会规的圣职团,参见117)区分。这个隐修会在某些国度中(包括德国)获得了相当蓬勃的发展,他们在中世纪晚期在研究奥古斯丁思想方面有杰出的贡献。

130.4另一个修会是Mercedarii(慈母会,全名Ordo B.Mariae Virginis de mercede redemptionis captivorum,亦称Nolascii诺拉斯克会),它是于1222年在西班牙的Barcelona(巴塞罗纳)成立的,创始人是圣Petrus Nolascus(伯多禄·诺拉斯克,1256年去世)和圣Raimundus de Penaforte(瑞孟多,1275年去世,他曾在1238——1240年当道明会的总会长,是一位很有学问的教会法学家和伦理学家,参见110.3;119.5)。这两个人创立了“慈母会”这个平信徒协会,其目标是解放一些落入穆斯林手里的基督徒奴隶[这就和Trinitarii(圣三会)很相似,参见117.3a]。他们的基本规律也是来自奥古斯丁的会规。在1233年或1234年,Aragon(阿拉贡)的国王Jacobus I(雅各伯一世)协助这个修会,使之成为一个有圣职人员的骑士会,而教宗Gregorius IX(额我略/贵格利九世)于1235年批准这个新的修会。它在西班牙和意大利获得良好的发展;因为教宗Johannes XXII(约翰内斯二十二世)于1318年规定,只有一个司铎能够当总会长,所以那些骑士们脱离了修会,而这个修会成为一些纯粹的圣职人员团体,又成为一个托钵会。他们早在13世纪有一个“第三会”,其中大部分的会员是妇女,他们于16世纪成立了“第二会”,就是“慈母会修女会”,教宗Pius V(比约五世)于1568年批准了这个修会。

130.5在意大利Florentia(佛罗伦萨)曾经有7位很虔诚的商人和贵族人士,他们建立了一个赞美圣母的弟兄会,而在1233年,他们的弟兄会变成了所谓的Serviti(圣仆会,全称为Servi Beatae Mariae Virginis圣母之仆会)。他们特别尊敬圣母,尤其是痛苦的圣母,于1240年接受了Augustinus(奥古斯丁)的会规,1255年获得了教宗Alexander IV(亚历山大四世)的批准。这个修会传到意大利各地、德国、波兰和匈牙利。Martinus V(马尔提努斯五世)于1424年宣布它是一个托钵会。第五任“圣仆会”的总会长是圣Philippus Benitius(=Benizzi贝尼基,1285年去世),他创立了他们的女修会分支(Servae Mariae圣母女仆会)。他们也有一个生活在隐修院中的“第三会”,她们被称为Mantellati(曼特拉提)并主要进行医疗服务;她们的创始人是圣Juliana Falconieri(尤利安纳,1341年去世),一位来自Florentia(佛罗伦萨)的贵族女士。

131、在12、13世纪出现的异端

131.1在中世纪高峰时期中的旺盛宗教生活中,大约在13世纪中叶的方济各会中出现了一个相当危险的狂热的运动。同时,Averroes(阿威罗伊)的思想和国家概念的世俗化削弱了中世纪的“合一”理想(Einheitsgedanken),而这些思想因素逐渐也在平信徒中被传播,到处都有潜移默化的影响。其中一个提供了新奇观念的人是Joachim de Flore(=Joachim de Fiore,约亚敬,1202年去世)。Joachim(约亚敬)是一位热爱教会的人,一位有威望的苦修者和一种熙笃会改革分支(所谓OrdoFlorensis)的创始人。然而,他的思想不是很谨慎的,所以他与以前的Gilbertus de laPorree(格尔贝特,参见121.5)一样陷入了Tritheismus(三神论)的错误思想。第四届拉特兰大会议(1215年)谴责了他的著作De unitate Trinitatis(《论三位一体的合一》,这部著作没有被保存)。他的另一些著作造成更不好的影响,因为他在其中谈论世界历史、教会史的发展以及自己对未来的“末世性—改革性的”期待。他的三部著作是:Concordia Novi et Veteris Testamenti(《新旧约的一致性》)、Expositio in Apocalypsim(《默示录/启示录解读》)和Psalterium decem chordarum(《十条弦的圣咏集/诗篇》)。这些著作都包含一些充满想象力的数字神秘主义思想以及对《圣经》的“比喻性解释”,作者甚至宣布,不久后“圣神/圣灵”的末世性时代就会到来,而这个新的时期也会带来世俗化的教会的彻底改革。

在Joachim(约亚敬)之前,历史学家们都以基督为核心来阐述他们的世界史,但他的历史哲学的关键概念是“三位一体”。因此,他区分三个救恩的时代(称之为status状态):第一个是“圣父”的时期,就是基督宗教以前的“文字和法律的时代”、“肉身的时代”,“结婚的人和平信徒的时代”;第二个时代是“圣子”的时代和基督宗教的时代;他根据《玛窦/马太福音》Mt1:17算出42代,每一代30年,共1260年;这个时期是“精神”和“肉体”之间的时代,就是圣职人员的时期;最后(在1260年后),第三个时代是“圣神/圣灵”的时代,这是隐修者的时期;一个新的隐修会(所谓的Ordo iustorum“义人的修会”)将会宣讲那种Evangelium aeternum(“永恒的福音”,参见《默示录/启示录》Rev14:6),这就是对两个“约”(《新约》和《旧约》)的深入领会(所谓的intelligentia spiritualis“灵性的领悟”),而在那个新的时代,一个完美的“精神性的教会”将会代替当时的“腐败的肉身教会”。

这样的说法与传统思想对“上主之城”(civitas Dei)的解释是针锋相对的。这种思想的“灵性主义”也太强烈,所以它对传统的“教会概念”和“圣统制概念”是一种相对化或削弱。然而,当时有很多人处于困境当中,所以他们很欢迎这类思想;尤其方济各会的严格派—称为Spirituales(“灵性派”,参见129.3)—的人很支持它。小兄弟会的总会长Johannes de Parma(帕尔马的约翰内斯,1247—1257年)也提倡这样的思想。方济各会会士Gerardus de Borgo San Donnino(格拉德)于1254年出版了他的Introductorius in Evangelium aeternam(《永恒福音导论》),其中说Joachim(约亚敬)那三部著作就是“永恒的福音”,又说,圣方济各是上主派来的新立法者和新先知,又认为,方济各会的灵性派(Spirituales)是Joachim(约亚敬)所预报的“终末性的新修会”。马上有很多人激烈地反驳这书。教宗任命一个委员会在Anagni(阿纳尼)研究这部著作,此后Alexander IV(亚历山大四世)于1255年谴责了这部书,判处Gerardus(格拉德)一生不得离开隐修院。在Arles(阿尔)召开的教省主教会议(1263年)也谴责了Joachim(约亚敬)的著作。虽然如此,Joachim(约亚敬)的运动并没有被镇压,所以在中世纪晚期仍有相当多的人都怀着这样的思想:教会要经过革新,而教会在社会上的外在权力必须消失—这些思想又与一些政治目标掺合在一起。

与这样的因素结合的是一些很古怪的宗教行为,比如那些flagellantes(“鞭笞派”,亦称flagellarii,flagellatores),他们在1260/1261年后形成了一些走到各地的群体,他们从意大利的Perugia(佩鲁贾)出发,传到意大利中部和北部一直到德国,所以官方的教会被迫采取措施。

当那位“天使教宗”Coelestinus V(切来斯提努斯五世)于1294年被拥立为教宗时,Joachim(约亚敬)的概念也起了一定的作用(参见125.4)。不久后,教宗Bonifatius(波尼法爵) VIII(博尼法奇乌斯八世)的随身医生Arnaldus de Villanova(阿纳德,1311年去世),一位平信徒神学家,也传播了Joachim(约亚敬)的种种观点,他后来也对Clemens V(克雷孟/革利免五世)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在方济各会中也出现了很多具有才华,但又不稳重的人物,他们的著作多引起争论;渊博的Petrus Johannis Olivi(伯多禄/彼得·约翰内斯·欧利维,1298年去世)是一个敏锐的、具有原创性的作者(见其Postilla in Apocalypsim《关于<默示录/启示录>的解释》,Quaestiones de perfectione evangelica《论福音中的完美》,对Sententiae的注解等),他在方济各会的“神贫争论”中是“灵性派”的领导人,而他在去世以后还遭受了严厉的谴责[1312年在Vienne(维恩)的大公会议谴责了他的三个观点,尤其反驳了他关于灵魂和肉身的说法;教宗Johannes XXII约翰内斯二十二世在1317年或1318年使人毁坏他的墓]。那个著名的诗人Jacopone da Todi(雅各布尼,1306年去世)原来是一位律师,后来他写了一些非常虔诚的“赞美诗”(Laude),但他也曾经写过一些辛辣的讽刺Bonifatius(波尼法爵) VIII(博尼法奇乌斯八世)的文章,因此被绝罚和关进监狱。另一个作者是Angelus de Clareno(安格鲁斯,1337年去世),他曾经写过方济各会“神贫争论”的历史。那位属严格苦修派的Ubertinus de Casale(乌贝提努斯,约于1328年去世)的主要著作是Arbor vitae crucifixae Jesu(《被钉十架耶稣的生命树》,1305年),其中有很多Joachim(约亚敬)式的梦想以及对Bonifatius(波尼法爵) VIII(博尼法奇乌斯八世)的谴责。这个作者后来也反对Johannes XXII(约翰内斯二十二世)。在中世纪晚期,这种“灵性教会”也成为一个名副其实的“教派”(sect),比如在Fraticelli(弗拉提切利,参见151.1),Apostolici(宗徒派)那里或在其他的中世纪晚期教派当中。

131.2除了早期的危险教派,比如Cathari(清洁派,亦称Albigenses)和Waldenses(瓦尔多派,参见113,114)以外,在第13世纪的教会内还有另一些造成不安因素的异端人物和教派—教会的宗教裁判所很激烈地镇压了这些教派,甚至部分上施用武力来反对它们(参见132)。

131.2a曾经是巴黎著名的神学老师—Amalricus de Bena(阿马尔里克,1206年或1207年去世)根据Johannes Scotus Eriugena(艾利基纳,参见89.4)的思想进一步说,创造主和受造世界是一样的;他从泛神论的角度解释“信徒是基督奥体上的肢体”。他的追随者,所谓的Amalricani(阿马尔里克人)说神三次“降生成人”,第一次是圣父在Abraham(亚巴郎/亚伯拉罕)内的“降生”,圣子在基督内的降生,以及圣神/圣灵在每一个信徒中的“降生”。他们否认各种圣事和教会的种种组织制度,他们称教宗为“反基督”,并在道德生活上不接受任何约束。这个教派在1209年在巴黎被发现。一个主教会议于1210年谴责他们,而他们的领袖人物—他们的“先知”Wilhelmus(威廉),一位金匠,以及许多有学问的圣职人员—受惩罚,部分的人被烧死,部分的成员被关进监狱。在1212年,Amiens(亚眠)的Magister Godinus(格迪努斯)也被烧死。1215年的拉特兰主教会议再一次谴责这个异端的教派。

关于神、世界和灵魂的泛神论思想也能够在David de Dinant(达味/大卫,1215年后去世)那里发现,他是巴黎的哲学教授。他属于Aristoteles(亚里士多德)派,纯粹从逻辑学来看问题,并且有意识地继承了古代的泛神论;他也不担心他的新教导会走入物质主义。1210年的巴黎主教会议规定,他的著作Quaternuli(《四方面》,大概就是Liber de tomis sive de divisionibus《论界线或区分》)应该被烧毁。

早在Innocens III(依诺森三世,1216年去世)的时代,在Strasbourg(斯特拉斯堡)出现了Ortlieb(欧尔特里布)及他的随从的异端,但他们更多提出了一些理性主义的观点。对他们来说,世界是永恒的,耶稣只是Joseph(若瑟/约瑟)和Maria(玛利亚/马利亚)的儿子。他们为自己规定了严肃的苦修补赎并谴责结婚的人。

131.2b所谓的Luciferiani(路齐弗尔派)—即“撒殚(魔鬼)的崇拜者”—据说在他们的聚会中进行各种可恶的事。他们显然是从清洁派演变出来的,因为清洁派相信一个善的力量和一个恶的力量。这种“魔鬼教”在很多国度都有一些团体。1227年后,第一个在德国镇压他们的宗教裁判所人员是Conradus de Marburg(康拉德),他是圣Elisabeth de Thuringia(圣依撒伯尔/伊丽沙白,参见128.2)的神师,是一位太严格的人。教宗Gregorius IX(额我略/贵格利九世)于1231年交给了他相当广泛的特权,使他在德国镇压各种邪教。然而,他和他的助手们(Dorso多尔索和Johannes约翰内斯)用一种很狂热的,部分上是违法的手段,陷害了很多人,引起民众的普遍不满意,而一些骑士于1233年在Marburg(马尔堡)附近打死了Conradus(康拉德)。虽然这种凶杀案也被处理,但结果仍然是这样的:在一段时间内,在德国地区对于异端的镇压比较松懈,不如在罗曼国度(意大利、法国、西班牙)那么严厉。

131.2c在13世纪的30年代,德国北部的Stedinger(斯特丁格,亦称Stadingi=Gestadebewohner,即海岸居民)民族—一个爱好自由的弗里西亚部落—也为自由的独立奋斗。他们的属于Bremen(不来梅)的总主教Gerhard II(格尔合德二世)的管辖—他是一位居高临下的人。Stedinger(斯特丁格)人拒绝向他缴纳什一税,又于1229年打败了一个人侵他们地区的军队。因此,1230年在Bremen(不来梅)召开的主教会议宣布他们是异端人,并且绝罚他们。这一点好像是错误的,因为他们被控诉“召恶灵”、算命、用蜡像、毁灭教堂、侮辱圣体等,但这一切部分上是古代外教人迷信的余波,部分上是他们独立战争的结果。在他们的情况中,宗教的奋斗和政治上的战争被混到一起,这是很不幸的,而效果很大:在1232年,皇帝Fredericus II(腓特烈二世)宣布他们不受法律保护(Reichsacht),所以教宗Gregorius IX(额我略/贵格利九世)于1232年到1234年间派遣一些十字军军团到他们那里。在Altenesch(阿尔特恩厄施)的交战中(1234年5月27日),这些勇敢的农民遭受了一个毁灭性的打击。

131.2d在1250年后,泛神论—寂静主义的神秘主义的追随者在施瓦比亚地区、Rhenus(莱茵河)的城市(比如Strasbourg斯特拉斯堡,Basileia巴塞尔,Colonia科隆),后来又在瑞士、荷兰及意大利出现,他们被称为“自由精神的弟兄(姐妹)”或“新精神的人”。他们不是一个组织严密的教派,而是一些彼此没有太多关联的团体。他们与Amalricani(阿马尔里克派)大概也没有关系。这派的信徒认为,人的精神和肉身是完全自由的;他们认为,一个与上主结合的人不能够再犯罪,无论他作什么,而对他来说,祈祷和圣事没有用,甚至是有害的。因为这些异端者的宣传影响了一些Beguines(贝居因)和Begarden(贝格尔德)团体(参见117.3f),他们破坏了这些妇女团体的名声。在后来的时期,“贝居因”这个名字似乎等于“异端人士”。教会的神学家和神秘神学家,比如Albertus Magnus(大阿尔伯特),Tauler(陶勒尔),Seuse(=Suso苏索),Ruysbroeck(鲁斯布鲁克),Gerson(杰尔松)和Nider(尼德尔)都曾经反驳了这些异端者。一直到中世纪末,宗教裁判所也曾经忙于对付这些异端。与那些“自由精神的弟兄”的关系的是所谓的Illuminati(“照亮的”,亦称Alumbrados),他们在15到17世纪在西班牙活动。他们有神秘信仰的外貌,但也许参与某些罪行。

131.2e那些称为Apostolici(宗徒/使徒会,或“宗徒/使徒兄弟会”)的团体的创始人是Gerardus Segarelli(色格瑞里),他来自意大利的Parma(帕尔玛),本来想入方济各会,但被拒绝。因此,他和另一些志同道合的人想恢复“宗徒/使徒生活”,就是过穷苦的生活,又进行巡回讲道。因为这些团体造成一些混乱,教宗HonoriusIV(霍诺利乌斯四世)于1286年和教宗Nicolau1s IV(尼苛劳四世)于1290年严厉禁止这个“假宗徒/使徒团体”。宗教裁判所于1294年审判Gerardus Segarelli(色格瑞里)为无期徒刑,但因为他表现不好,1300年被烧死。然而,他的接班人是FraDolcino(多基诺),他在1300年后更严厉地谴责教会,公开写文章骂教会为《默示录/启示录》中的“巴比伦”并预言教会在不久的将来会受到惩罚。最后,他和他的随从在Vercelli(维切利)的一座山上建立了一个堡垒,以此为基地他去各地劫掠,但在1307年一个十字军军队打败了他的军团,所以他和他的妻子Margareta(马格瑞达)被烧死。

您可能还喜欢...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