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中世纪教会史

127、基督宗教在欧洲东北部、亚洲和阿富利加/非洲的传播

127.1在13世纪,在东海(=Balticum波罗的海)周围各国中的传教过程继续进行,一部分采用和平手段,也有一部分采用了战争方式,而这种传教工作已经达到某种终点。在宣讲信仰和文化工作方面,最有贡献的团体是熙笃会,还有像道明会和方济各会这样新兴的修会。历代的教宗——其中最领先的是Innocens111(依诺森三世)——也都很热切地推动欧洲东北部和亚洲的传教工作,他们继续担任了整个传教事业的最高指挥。

在Livonia(里夫尼亚,关于那里的初期传教工作参见108.4),一位具有骑士精神的Bremen(不来梅)圣职人员,Albertus de Buxhoevden(阿尔伯特)获得了相当大的成就。他于1199年被祝圣为Livonia(里夫尼亚)人的主教,于1200年在教宗Innocens III(依诺森三世)的支持下与一个十字军军队一起进入那个地区,并在1201年在Duena(杜纳河)的河口建立Riga(里加)城(今天的首都),在那里建立了他的主教府。他于1202年创立了一个骑士团(Fratres militiae Christi“基督的士兵弟兄”,他们的会规模仿“圣殿骑士团”的会规),而且从德国继续有一批一批的十字军来到那里,所以这位主教不仅仅能够保持德国人对Livonia(里夫尼亚)的统治,而且还征服了Estonia(爱沙尼亚)的部分地区、Semgallen(森伽伦)、Kurland(库尔兰)和Oesel(厄色尔岛),并引导其居民接受基督信仰。在1225年,德国的Henricus VII(亨利七世)皇帝宣布,Riga(里加)和Dorpat(多尔帕特)的主教是德国皇帝的封臣,他们是德国的诸侯,他们的地区是德皇给予的领地(采邑)。这位Albertus(阿尔伯特,1229年去世)是中世纪德国最后一个伟大的传教主教,他结合宗教热忱、精力和组织能力,在30年的努力工作中大量地支持了基督宗教和德国文化的传播。在1255年,教宗Alexander IV(亚历山大四世)确认Riga(里加)为总教区,而Riga(里加)的总主教的管辖范围包括上述的地区以及Prussia(普鲁士,见下)。

127.2居住在Weichsel(=Wisla维斯拉河,在今天波兰中部)以东的Prussia(普鲁士)民族仍然是完全外教的民族,他们顽强地抵抗基督信仰的传入(参见108.4)。大约在1209年有一位熙笃会的传教士Christianus(克瑞斯提安,可能来自Oliva)在他们那里进行传教工作;教宗Innocens III(依诺森三世)派遣了他并于1215年祝圣他为传教主教。他一开始有一些成就,但外教人的抵抗似乎完全消灭了他工作的成果,而当时派遣的十字军军队也没有什么成就。波兰公爵Conrad deMasovia(康拉德)的公国也是在那个地区附近,他经常受Prussia(普鲁士)部落的骚扰和侵略,所以他和Christianus(克瑞斯提安)主教一起于1226年呼吁那个新兴的Ordo Teutonicus(条顿骑士团,参见118.4)来协助他们。条顿骑士团的大会长(Hochmeister)当时是Hermannus de Salza(赫尔曼,1210——1239年),一位具有才华和贡献的教会长上和政治家,他在Fredericus II(腓特烈二世)皇帝的保护下以及在Gregorius IX(额我略/贵格利九世)的许可下承担起了这个艰巨的任务。在长达50多年的搏斗中(1230—1283年),条顿骑士团能够一步一步征服和开拓Prussia(普鲁士)地区。在1237年他们与Livonia(里夫尼亚)的Fratres militiae Christi(“基督士兵弟兄会”)结合,这样获得新的力量。他们的目标是军事性的和殖民性的—德国农民进入那些无人居住的地区—但他们也没有忽略传教工作,这主要是道明会的贡献。教宗Innocens IV(依诺森四世)于1243年委任他的使者Modena(莫德纳)的主教Wilhelmus(威廉)在那里建立几个新的教区:Kulm(库尔姆)、Pomesanien(波梅撒尼亚)、Ermland(艾姆兰德)和Samland(撒姆兰德),它们不久后归于Riga(里加)的总教区。条顿骑士团所占领的新地区的三分之二可以自己占据,但三分之一要交给当地的主教。这样,在Prussia(普鲁士)地区形成了一个“条顿骑士团国度”(Deutschordensstaat),其“大会长”也是一个在德意志帝国被承认的王侯。这个国度为基督宗教文化和道德在东方的传播具有很大的贡献。“大会长”(Hochmeister)的基地自从1309年以来是Marienburg(=Malbork玛利亚堡)这个堡垒。在14世纪,这个“修会国度”经历了它的旺盛时期和权势的顶点,但到14世纪末,内部的纷争、纪律的松懈、对臣民的镇压和与波兰人及立陶宛人的持续交战导致条顿骑士团的衰落;在1410年在Tannenberg(塔能贝格)的交战中,条顿骑士在他们的“大会长”Ulricus de Jungingen(乌尔里克)的率领下遭受了严重的打击。

127.3最后认识基督的东欧民族是那些和Prussia(普鲁士)人有亲戚关系的Lithuania(立陶宛)人,他们的居住地区是从东海一直到Pripet(普瑞佩特河)。由于Ordo Teutonicus(条顿骑士团)的劝勉,他们的大公Mindowe(明多维)于1250年接受了基督信仰,而教宗Innocens IV(依诺森四世)因此使人宣布他为立陶宛之王。教宗也为立陶宛祝圣一个主教(1253年),但Mindowe(明多维)大公据说后来又放弃了基督信仰。十字架的宗教在100多年后才获得胜利。当时,立陶宛大公国的Jagiello(亚盖沃)大公于1386年愿意在Cracovia(克拉科夫)领洗,因为他要和波兰的王后Hedwig(赫德维格)结婚。这样,基督信仰成为他的国教,而所有的臣民开始转向基督信仰,当然在初期阶段只是表面上的转变。Vilnius(威尔诺)城成为主教座。Jagiello(亚盖沃,1386——1434年)获得一个新的名字(Wladislaus II(瓦尔迪夫二世))并统治了这个合并的大国:“立陶宛—波兰”。他也于1410年在Tannenberg(塔能贝格)的交战中打败了条顿骑士团。

127.4在13世纪,欧洲人又开始注意到在亚洲的传教任务,这部分是由于十字军运动引起的,但更多是因蒙古人(或称Tatares鞑靼人)在1223年开始侵略东欧地区,在那里造成恐怖的毁灭,他们的入侵在Silesia(西里西亚)的Liegnitz(利格尼茨)交战后(1241年)才停止。波斯的Nestoriani(奈斯多略/涅斯多留/聂斯托利)教派(在华亦称“景教”)曾经在亚洲传教几百年并且获得良好的成果(参见第1卷,42.5;54.5)。这个教派在印度和中国地区都有一系列的传教点,但蒙古人的毁灭性征服也给这些传教点造成严重的打击。Nestoriani(景教)的人在第11世纪影响了Turkmen(土库曼)民族的Kerait(克瑞特)部落的王侯接受基督信仰—这个王侯是中国帝国的臣民,有“王汗”的称号,而他的部落都接受了信仰。欧洲人后来(在1145年后)关于这个王侯有很多美妙的传说,称他为“Prester John”(即“大司祭——王约翰内斯”)。Innocens IV(依诺森四世)教宗和法国的Ludovicus Sanctus(圣人路易)—他当时也正在准备他的第一个十字军运动(参见126.4)—多次派遣了一些方济各会会士和道明会会士做为使者和传教士到蒙古人那里,当时的蒙古人部分上转向伊斯兰教,部分上转向一种奇怪的多宗教混合的信仰。两个方济各会会士很勇敢地到达蒙古大汗在Karakorum(和林,今天在外蒙)的王宫,就是Johannes de Piano di Carpine(约翰内斯·柏朗嘉宾)——他是一位来自Abruzzi(阿布鲁齐)的意大利人,于1245年到1247年去东方,以及来自Flandria(佛兰德,比利时)的Wilhelmus de Rubruk(鲁布鲁克的威廉),他于1253年到1255年到东方去。他们也留下了一些宝贵的报告和游记,其中描述他们的旅程,从民族学的角度来看,这些报告都非常重要。一些来自Venetia(威尼斯)商人家庭Polo(波罗)的人,尤其是Marco Polo(马克·波罗)也提供了一些关系东方(中国)的报告。然而,这些使者和商人没有进行正式的传教工作。第一个很成功的传教士是一位来自意大利南部Apulia(阿普利亚)的Johannes Montecorvino(约翰内斯·孟高维诺)。这位Johannes(约翰内斯·孟高维诺)于1294年到达中国的首都Cambaluc——Peking(汗八路—北京),并且在那里成功地在景教徒和外教人(佛教徒)当中工作,一直到他去世那一年(1328年)。另一些方济各会会士也协助了他,比如Colonia(科隆)的Arnoldus(阿尔诺德)和Odoricus de Pordenone(和理德,1286——1331年)。他们在北京和其他地方建立了一些教堂和教会团体。教宗Clemens I(克雷孟/革利免一世)于1307年提名Johannes(约翰内斯·孟高维诺)为总主教,又派遣七位方济各会传教士(他们将要当副主教协助他),但其中只有三个人到达了目的地。这些传教成果令人感到鼓舞,但遗憾的是,蒙古人的朝代被推翻了(1368年),而新的朝代是明代,它对一切外来的因素怀着敌意,所以基督宗教在华的传教努力遇到挫折。

127.5关于圣地的搏斗也促使人们在叙利亚和Africa(阿富利加)北部的穆斯林居民中间进行传教工作,但这些努力似乎都毫无结果。圣Francis de Assisio(亚西西的方济各/法兰西斯)亲自在Damiette(达米耶特)的十字军运动(1219年,参见126.2)与埃及的苏丹el Kamil(卡米尔)进行对话,但也是徒劳的。这位圣人派遣了五个会士到Morocco(摩洛哥),而他们在那里殉道(1220年),这就是他们所渴望的。另一些人也有同样的命运。道明会也很热切地参与传教工作,曾经派遣人到西亚地区和Africa(阿富利加)的北部地区。在道明会内部还形成了一个专门负责近东和远东地区的传教团体,就是Societas Peregrinantium pro Christo(“为基督去国外协会”),他们不仅仅要进行传教,而且也愿意推动教会的合一。该团体一直存在到16世纪。在Tunisia(突尼斯)还有一位很有学问的方济各会第三会会士,即Raimundus Lullus(卢尔,参见135.3e),他最后殉道,被砸死(1316年)。他已经更多强调用精神性的传教方式,而不用战争的方式;他曾经在Mallorca(马略卡岛)为方济各会建立了一所传教学院。他自己懂得阿拉伯语,同时他也劝勉欧洲的学者在那些主要的大学建立一些“东方语系”(学习希腊语、阿拉伯语、希伯来语、叙利亚语),并于1312年在Vienne(维恩)召开的大公会议上也影响了主教们通过这方面的文献(参见138.4)。然而,伊斯兰教的宗教法规很严格地禁止在伊斯兰教国度中的任何基督信仰传播,所以在那里的传教士仅仅能照顾当地的基督徒或基督徒俘虏,不能向伊斯兰教徒宣教。在巴勒斯坦地区,西方人的统治于1291年后消失了,方济各会在1336年才能够再一次进入那地区。当时,Neapolis(那不勒斯)的国王Robertus(罗伯特)和他的妻子Sanzia(三基亚)与苏丹签订了一个条约,其中规定,方济各会可以在耶路撒冷照顾所谓的Coenaculum(“晚餐室”)和两座教堂,又允许他们在圣墓的教堂中举行弥撒。从那个时候以来,方济各会就开始保护那些朝圣地点。

您可能还喜欢...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