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中世纪教会史
第四章、宗教生活和教会生活。
教会艺术、教育和科学
115、隐修生活的崛起。Hirsau(希尔骚)修院及其影响
115.1在12世纪,克修和隐修生活都获得了一个人们没有预料的崛起,修道运动的影响力和扩张范围都超过了以前任何时代。12和13世纪确实算为中世纪隐修传统最旺盛的时期。当时很多人愿意进入隐修院,所以形成了很多新的团体,它们同时也成为庞大组织机构的核心。这种现象的原因是教会的改革运动的成功,而且当时的人都有很强烈的宗教情怀(der starke religioese Geist)。因此隐修传统的影响力远远超过早期中世纪的阶段,并且对整个教会的意义也更大。在Gregorius VII(额我略/贵格利七世)的时代,Cluny(克吕尼)的隐修院群体(参见101.3)始终是改革运动和教会摆脱国度控制运动的主要支撑。Cluny(克吕尼)的高峰时期和国际影响力的顶点是Hugo Magnus(大胡格)院长的时代(1049—1109年)。然而,自从12世纪以来,由于这些隐修院的财富较大,所以纪律松懈了,而那些新兴的修会—Cistercian(熙笃)会和Premontre(普雷蒙特)会—获得了领先地位,他们吸引了很多男人和女人进入隐修院。这些修会也愿意为宗座服从,就是说他们在完成教会的牧灵工作、道德工作以及教会政策方面是一些很宝贵的协助者。Premontre(普雷蒙特)修会和一切有“会规”的大堂圣职团体都很有意识地转向了牧灵工作,这算是一个新的现象,因为Benedictus(本笃)修会及它的分支的主要目标首先是通过修院中的祈祷和工作要“圣化自己”。
当时在文化上最发达的地区是法国,而教会改革最有影响的地方也是法国,所以很多新兴的隐修团体也出现在法国,这是符合当时的宗教情况和政治环境的。这些隐修院首先模仿了本笃会的会规,这样成为该古老修会的分支。那些有会规的圣职团—他们用的是所谓的“圣Augustinus(奥古斯丁)的会规”—带来了一个新的因素,因为他们和熙笃会一样都形成了一个庞大的“集团”,但又受统一的领导(der Zug der Zeit nach korporativer Zusammenfassung zu grossen Verbaenden unter einheitlicher Leitung)—这一个因素在本笃会那里没有,至少在早期的时候没有。当然,那些骑士团更强调这一个特征—它们与朝圣者一起走到圣地(巴勒斯坦),在十字军时代形成。这些骑士团的慈善目标(照顾病人和朝圣者)及军事目标更迫切需要一个中央领导秩序和“单一领导者”的管理制度。
115.2早在11世纪,在Suabia(施瓦比亚)地区出现了一个本笃会隐修院,——它对德国南部地区的影响可以与Cluny(克吕尼)在勃艮第地区的影响加以比较—就是黑森林地区Calw(卡尔维)附近的Hirsau(希尔骚)隐修院。在卡洛林时期(第8世纪)早就有了一个小教堂和一个隐修屋,但该地方后来没有得到发展。在11世纪,Leo IX(良/利奥九世)教宗鼓励自己的侄子Adalbert de Calw(阿德伯特)伯爵恢复那个地方,所以在1059/1065年有一些来自(瑞士)Einsiedeln(艾恩西德尔恩)—也是一个“改革修院”——的隐修者来建立Hirsau(希尔骚)修院。第二任院长Wilhelmus Beatus(威廉,1071——1091年)来自Regensburg(雷根斯堡)的St.Emmeram(圣艾梅兰)隐修院,他是一位具有热忱、毅力和才华的人。他亲自从Gregorius VII(额我略/贵格利七世)那里获得了一个保护文件(参见101.2),这样没有遭受当地地主的干扰。他介绍了Cluny(克吕尼)的修道制度,仔细规定一切修道生活的习俗和惯例(1079年)。Cluny(克吕尼)隐修院已经有了一个管理那些“平信徒修士”的机构(fratres conversi,参见101.2),他们完成了那些重大的需要体力劳动的项目,而Hirsau(希尔骚)进一步地发展了这个制度,又创立了一种“第三会”,就是在世俗社会中的一些男人或妇女也可以加入一种“修道协会”,但不必出家进入隐修院。在建立教堂方面,Hirsau(希尔骚)的修士也有良好的贡献,他们以早期罗马式建筑风格建立了好几个教堂。Wilhelmus(威廉)自己建立了著名的St.Peter——und Paulsmuenster(圣伯多禄圣保禄修院)。以Hirsau(希尔骚)为母修院,他们创立了22个新的隐修院(最有名的是Blaubeuren,Zwiefalten和St.Georgen),并恢复或改革了68所已有的修院团体。Hirsau(希尔骚)的会规(所谓的Consuetudines Hirsaugienses)传播到很远的地区,比如到(奥地利南部的)Steiermark(施蒂利亚),到Sachsen(萨克森)和Thuringia(图林根)地区。Cluny(克吕尼)当时形成了一个真正的“修会”,但Hirsau(希尔骚)没有获得对于它改革的修院的“管理权”,所以也没有形成一个“修会”。在授权之争中,Hirsau(希尔骚)的院长Wilhelmus(威廉)曾经是Gregorius(额我略/贵格利)派的坚定支持者,而他的隐修院成为西南德国地区教会改革运动的重要基地之一。对立国王Rudolphus deSuabia(鲁道夫)在1077年的圣神降临节时期在那里居住。Hirsau(希尔骚)的隐修者在很多地方讲道来反对当时的对立教宗Wibert—Clemens III(克雷孟/革利免三世,参见105.2)。这些修士的刻苦精神也感动了很多人。Wilhelmus(威廉)院长的一个学生Gebhardus de Zaehringen(格布哈德)登上了Constantia(康斯坦茨)的主教座(1084—1110年)。Hirsau(希尔骚)的旺盛时期一直维持到12世纪中叶,自那以后开始了经济和纪律上的衰落。
116、加都西会、熙笃会和其他的遵守本笃会规的修会
116.1那个称为Carthusiani(加都西会)的修会的最初形式是一个小小的团体:那位曾经在Remi(兰斯)当大堂老师(Domscholasticus)的圣Bruno de Colonia(科隆的布鲁诺)于1084年在Grenoble(格勒诺布尔,法国东南部)附近的山谷LaChartreuse(加都西)创立了一个小团体,当时只有6个隐修者。圣Bruno(布鲁诺)一直反对Remi(兰斯)的总主教Manasse(马纳色)的舞弊和买卖活动—GregoriusVII(额我略/贵格利七世)于1080年罢免并绝罚了这个总主教—这一切事情推动了Bruno(布鲁诺)追求一个退隐的安静生活。他的修会的特征是“严格忏悔”(strenger Bussorden),它和Camaldoleses(卡马尔多里会,参见101.4)一样结合了独修生活和团体生活。它的基础还是本笃会的会规,但有一些更严格的规定。Urbanus II(乌尔巴努斯二世)教宗于1089年要求Bruno(布鲁诺)去罗马当教宗的顾问,所以这个圣人在1091年在意大利南部的Calabria(卡拉布里亚)的La Torre(拉托瑞)建立了第二个隐修院(1091年),并在那里去世(1101年)。母修院第五位院长Guigo(古依格,1137年去世)是一个有崇高精神的人和“默观”的大师(著有Meditationes《默想集》),他写下他们的会规。他们的规戒是保持缄默(说话的机会很少),完全不吃肉类,除了祈祷以外还得工作(主要是在果园种地和抄写书籍)。Carthusiani(加都西会)会士的衣服是白的,隐修者居住的小屋(cella)是一些小房子,靠着隐修院的围墙,彼此之间有一点距离,每一个小屋周围有一个花园。由于它的严格要求,这个修会的传播很慢。在高峰期(14世纪)Carthusiani(加都西会)总共有180个会院,其中有12所修女院,因为早在12世纪形成了一个修女部。这个修会可以感到很自豪,因为它曾经是文化的开拓者,在灵修神学方面也有很大的贡献,而在几百年的历史过程中,他都不需要做进一步的改革。在法国革命后,他们的母修院被占领,但在1940年,隐修者们能再次居住在这个古老的修院当中。
116.2同样以圣Benedictus(本笃)会规规为蓝图而建立的小型的新兴修会—它们建立在11、12世纪—还有这些:
116.2a第一个是Grandmont(格兰德蒙)的修会,会祖是圣Stephanus de Thiers(斯德望/司提反),他曾经在Limoges(里摩日)附近的Muret(慕瑞)地区于1076年建立了一个隐修院。在他去世后,隐修者们迁居到附近的Grandmont(格兰德蒙),修会因此地而得名。会规要求过非常朴素的生活。这个修会在法国地区有相当多会院,也传到英国。然而,早在12世纪出现了一些纠纷,因为平信徒修士和司铎修道者关于隐修院的管理制度有不同的看法。
116.2b那位杰出的忏悔讲道者和巡回传教士Robertus de Arbrisse1(罗伯特,1117年去世)于1100/1101年在Angers(安杰)附近的Fontevrault(冯特沃,=Fons Ebraldi厄巴德泉)建立了Fontevrault(冯特沃)修会。修道者是那些被称为pauperes Christi(基督的穷人)的男女,而他们的会规是本笃会规的改写版本。这个修会的特点是严格的补赎以及男修院和女修院的共同管理制度,Fontevrault(冯特沃)的女院长同时也是男修院的领导—这种“修女管理修士”的规定是为了表示对圣母的尊敬,参见《若望/约翰福音》Jn19:26f的记载。和Grandmont(格兰德蒙)的修会一样,Fontevrault(冯特沃)会也在法国革命中被消灭。
116.2c德国的Schottenmoenche(苏格兰会)是本笃会的分支,其根源是爱尔兰人Marianus Scottus(斯格托)于1075年和两个朋友在Regensburg(雷根斯堡)附近建立的Weih St.Peter(维·圣伯多禄/彼得)隐修院。然而,后来的主要修院是1090年在Regensburg(雷根斯堡)附近建立的St.Jacobus(圣雅各伯)隐修院,它又成为别的修院的母院。他们的修会一共有12所隐修院,在学术方面有杰出的贡献。自从14世纪以来,一些德国修士接管了爱尔兰人建立的修院,但在Erfurt(爱尔福特)和Regensburg(雷根斯堡)继续有一些爱尔兰或苏格兰的修道者,一直到19世纪。
116.3熙笃会(Ordo Cisterciensis=OCist)的创始人应该是一个本笃会院长,即Robertus de Molesme(罗伯特),他本来在Langres(兰格)教区指导一个修院,但不满意于修士们的态度,所以于1098年率领20个修士在Dijon(第戎)附近的Citeaux(=Cistercium熙笃)的荒凉地区建立了一所改革隐修院。他的初衷是恢复本笃会会规的纯正性和严格标准。然而,修士们不久后作出了一些改变,所以这个新团体称之为本笃会的分支不如称它为一个独立的修会。在Robertus(罗伯特)的继承人Albericus(阿尔伯里克,1099—1109年)的时代,修士们放弃了原来的黑色本笃会会服,穿上了一个白色或灰色的,没有经过染色的羊毛布的会服(因此他们被称为monachi albi,monachi grisei“白修士”)。Citeaux(熙笃)第三任院长Stephan Harding(哈丁,1109—1134年)是一位出生在英国的人,他编写了修会的会规,即所谓的Charta caritatis(《仁慈宪章》,1119年);这个《会规》要求极端的贫穷和朴素,连在教堂内都要求简朴(比如不可以有石头建立的塔楼,教堂内不可以有装饰品或豪华的布置,圣物也必须很简单)。另外,他们强调体力劳动的必要,还拒绝了“豁免权”(exemtio),这样他们还属于本地主教的管辖,至少在开始是这样的。Cluny(克吕尼)的修院拥有一些属于他“本有的”教堂以及来自它们的收入(什一税等,参见96.3),但Citeaux(熙笃)故意地放弃了这些,也没有租出自己的地产,仅靠自己的平信徒修士(conversi,参见101.2)来自己在那里种地;这些平信徒修士现在和“司铎修士”有更清楚的区别。
然而,Citeaux(熙笃)隐修院的严格苦修精神并没有吸引很多人加人他们的行列。这个修院已经面临关闭的危险,但圣Bernardus(伯尔纳德)突然创造了一个很大的转变。他被称为12世纪最伟大的精神领袖(der groesste Geistesmann des12.Jahrhunderts),又被称为熙笃会的“第二创始人”。他给熙笃会带来自己的特征,而他们有时候也被称为Bernhardiner(伯尔纳德会会士)。Bernardus(伯尔纳德)约于1090年出生于Burgundia(勃艮第)的高级贵族,早就表现出非凡的才华、优雅风度、纯洁的信仰和对修道生活的热切渴望。在1112年的复活节,他和30名勃艮第贵族人士一起—其中有他的四位弟兄和一位叔叔,都是因Bernardus(伯尔纳德)劝勉而修道的人—敲开了Citeaux(熙笃)修院的门。现在这个修道院获得了迅速的发展。几年以内,他们必须建立四个新的会院,就是La Ferte(拉费特)、Pontigny(彭提尼)、Clairvaux(明谷)和Morimond(摩瑞蒙)。从此以后,这些修院和Citeaux(熙笃)一起形成了整个修会的“五所母院”(lineae)。在Clairvaux(=Clara vallis明谷)修院,Bernardus(伯尔纳德)自己任院长(当时才25岁)并明智且坚强地指导这个团体38年之久,一直到他去世那一天(1153年8月20日)。Alexander III(亚历山大三世教宗)于1174年宣布他为教会的圣人/圣徒。他的工作和讲道也深深地影响了教会发展(参见106.2,5;109.2;113.3;118.3;121.5;122.2)。首先,圣Bernardus(伯尔纳德)有严格克己和苦修(mortificatio)以及隐退的精神,他很热切地投入默观的种种奥秘中,这样他也成为中世纪基督神秘灵修(Christusmystik)的奠基人。然而,当时的需要多次强迫他离开修院并且公开地说话。这样,他发挥了巨大的影响,对于一系列重大事务甚至有关键性的影响:在两个教宗的分裂(Anacletus II阿纳克雷图斯二世和Innocens II依诺森二世)中他缔造和平;面对着一些过分的要求(Arnoldus de Brescia阿诺德,参见106.5),他主张真正的教会改革;在神学错误(Abaelardus阿伯拉德)和异端(Petrobrusiani伯多布汝西阿尼)面前,他保卫了纯正的信仰;他曾经宣讲十字军运动和忏悔,也当过教宗们(尤其是Eugenius III尤金尼乌斯三世)、主教们和国君们的顾问;有人曾说他“几十年当了欧洲的统治者,只是头上没有戴冠冕”。然而,在这一切活动中,他所追求的并不是教会在政治上的影响力,而是天国在人间的精神力量,而这个精神力量需要信仰的种种因素的自由发挥(geistige Herrschaft des Reiches Gottes durch die freie Entfaltung der Kraefte des Glaubens)。这位Bernardus(伯尔纳德)曾经坦诚地谴责了罗马教廷的一些弊病,也警告了某些圣职人员的圈子,劝他们不要继续走世俗化的路线。
116.4由于圣Bernardus(伯尔纳德)的影响,Ordo Cisterciensis(熙笃会)在12世纪成为整个基督宗教世界最有威望的修会。它迅速传播到欧洲各地,尤其在法国和德国地区。单独Clairvaux(明谷)修院在1153年之前就成为68个新的修院的母修院。在Bernardus(伯尔纳德)去世的时候(1153年)已经有300多所熙笃会会院,而到1300年大约有700所男修院。那些与男修院有关系的女修院的数目大概更多,虽然1228年的熙笃会大会已经规定不可以再接受女修院或创立修女院。一切熙笃会的教堂都奉献给圣母玛利亚。熙笃会也是第一个具有一个名副其实的“修会制度”的修会(就是一个组织许多会院的具体制度)。第一个会规ChartaCaritatis(1119年)已经规定,母院的院长必须每年去他的“子院”进行视察。另外,所有的院长都必须每年在Citeaux(熙笃)的母院中聚会一次开一个“大会”(capitulum generale)。母修院是“总会长”的居所,它拥有最高的监督和立法权威性。这种制度后来也成为很多别的近现代的修会的楷模。熙笃会在开拓荒芜地区方面也有很大的贡献—他们的修院经常建立在那些尚未开发的地区当中。他们培养了教会的新建筑风格,并在很多地区传播了基督宗教的文化,比如在德国的东北地区(参见108)。他们的隐修院成为德国殖民者在斯拉夫地区中的基地,并且在很多地区成为农业技术、畜牧业知识和手工业的楷模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