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古代教会史

76、拉丁神学在4、5世纪的全盛时期

76.1在公元313年后的时期中,第一位比较有影响的拉丁教父是Hilarius dePoitiers(希拉利乌斯/希拉流,367年去世)。他很有辨别能力,也很有辩论的口才,并且他的神学也有深度。他出生在一个贵族外教家庭,在壮年时期才领洗,并大约于350年被指定为其家乡城市(Poitiers)的主教。他的生活和写作和那位Alexandria(亚历山太)(亚历山大里亚/亚力山太)的伟大主教一样,一生需要讨论有关Arius(亚略/亚流)的问题,所以他经常被称为“西方的Athanasius(亚他那修)(亚他那修)亚大纳修/阿塔纳修斯)”。因为Constantius(君士坦提乌斯)皇帝流放了他(参见48.3),所以他曾经在弗吕家(小亚细亚地区)生活了4年之久(356—359年)。在这里他能够研究希腊教父的著作,这样可以深化自己的神学知识,不仅仅为自己的著作获得了一些启发,也能够向西部教会介绍东方人的精神工作的成果(die Geistesarbeit desOstens)。西部教会能够一步一步克服Arius(亚略/亚流)的思想,在这方面他有杰出的贡献(参见48.5)。他大部分的著作是一些针对具体的历史事件的书,似乎都是那些信仰争论引起的作品。另外,他也写过关于Mt太(《马太/马太福音》)和Psalmi(《圣咏/诗篇》)的注解。他的Liber mysteriorum(《诸奥迹之书》)是一部解释《旧约》和《新约》关系的书,他在《旧约》中看到很多“预告式的象征”,这样他倾向于“比喻式的”解释方式。他还写了一些圣诗和赞美诗。在信理学(教义学)方面,他的杰作是De trinitate(《论三位一体》,12卷)。

希腊人的神学曾影响了Hilarius(希拉利乌斯/希拉流),但更影响了圣Ambrosius(安波罗修)(盎博罗修斯/安波罗修,397年去世)。他来自一个罗马贵族家庭,他的父亲曾是Gallia(高卢)总督府中的高级官员。他大概在339年出生于(德国地区的)Trier(特里尔),曾在罗马受到了修辞学和法学方面的教育,并于370年被选为意大利北部的legatus consularis(总督)。他的总督府在Milano(米兰),这是当时皇宫的所在地。在374年,当地的主教Auxentius(奥克森提乌斯,他是一位支持Arius亚略/亚流的人)去世了,而米兰的圣职人员和信徒群众异口同声地选择Ambrosius(安波罗修)(盎博罗修斯/安波罗修)为他的接班人,虽然他还没有领洗,只是一个慕道者。,这样,他接受圣洗,并在8天内经过三次祝圣:执事、长老和主教的祝圣礼。他努力完成了他的神学教育,尤其注重希腊教父方面的研究;在这方面,他的指导老师是某一位Simplicianus(辛普利奇安努斯),他是一位长老,后来作他的接班人。在主教的职位上,他作为教会的一个非常杰出的牧者、老师和保卫者,他曾经反驳了外教人(参见41.4),反对了Arius(亚略/亚流)派(参见48.6)和其它的异端,又是Gratianus(格拉提安努斯),Valentinianus II(瓦伦提尼安努斯二世)和Theodosius(狄奥多西乌斯)皇帝的顾问和支柱。他很勇敢地护卫教会的独立性,要避免教会受政府的干涉,但他又始终想调节各种冲突。在390年,那位拥护公教会的Theodosius(狄奥多西乌斯)皇帝因为一些地区性的纠纷发怒并在Thessalonici(帖撒罗尼迦)引起了一次大屠杀。当时,Ambrosius(安波罗修)(盎/安氏)主教坚决要求皇帝进行补赎,否则不允许他进入教堂。皇帝接受了主教的谴责,甚至后来说,Ambrosius(安波罗修)(盎/安氏)是唯一的名副其实的主教。他是一个典型的罗马人,所以他大概缺少那种思辨性的创造力(他在思想上多受希腊人的启发)。然而,在实践神学和伦理学方面,他充分地发挥了他的才华。他的大部分著作都回应了讲道和慕道班的需要—他在这方面很努力地工作,也很成功。在圣经诠释学/解经学方面—他写过关于“六天创造”、其它的《旧约》题材和关于《路加福音》的解释—,他在很多方面依赖于Philo(斐洛),Origenes(俄利根)和Basilius(巴西略/巴西流)的书。他对于《圣经》的解释基本上都注意到三个层次,即“比喻”的意义,“神秘”的解释,以及“伦理道德上的意义”。在一些教义性的著作中—De fide ad Gratianum(《向Gratianus论信仰》),De Spiritu Sancto(《论圣灵》),De mysteriis(《论诸奥迹》),De paenitentia(《论忏悔》),De sacramentis(《论诸圣事》)-,他说明并卫护了教会的教导;他还在一些伦理道德或克苦方面的著作中说明基督徒的伦理道德。他根据Cicero(西塞罗)的名著De officiis(《论义务》)写了他的De officiis ministrorum(《论圣职人员的义务》)。他赞扬了奉献给上帝的守贞生活以及尊敬童贞圣母玛利亚(参见70.3),这方面的著作是他的De virginibus(《论贞女们》—这书写给他的姐妹Marcellina(马泽里纳),因为Liberius(利贝里乌斯/利拜尔)教宗于353年接受她当修女的圣愿。他还写了一些令人感动的悼念讲演,比如为他的弟兄Satyrus(撒提儒斯),为Valentinianus II(瓦伦提尼安努斯)皇帝,为Theodosius Magnus(狄奥多西乌斯大帝)。他还写了很多书信,写了复活节前夕唱的Exsultet(《应踊跃欢欣》)以及很多圣诗或赞美诗,其中有很多一直到今天还在唱。关于他对教会礼仪和对于圣乐的贡献,请看67.1,2,6,关于所谓的“盎博罗修斯/安波罗修赞美诗”(即Te Deum“主,我们赞美你”),请参见67.7。

在中世纪,人们还认为,关于Paulus(保罗)书信集的一部杰出的解释也是他写的,但Erasmus(伊拉斯谟)第一次发现,这部著作不是他写的,所以这部书被称为Ambrosiaster(伪盎博罗修斯/安波罗修)。这部书是在Damasus(达玛苏)教宗的时代写的(366—384年)。学者们至今没有研究出,谁是真正的作者。

76.2在那些最伟大的拉丁教父当中,第一位是Augustinus(奥古斯丁),但第二位属于Eusebius(优西比乌) Hieronymus(希罗尼穆斯)(希罗尼穆斯)(热罗尼莫/耶柔米/哲罗姆)。他于347年在一个基督徒家庭中出生,家乡是在Dalmatia(达尔玛提亚,前南斯拉夫地区)和Pannonia(潘诺尼亚)(帕诺尼亚,匈牙利地区)边界地区的Stridon(斯特瑞顿)。他曾在罗马学习,成了著名的修辞学家Aelius Donatus(多纳图)(多纳图)(多纳图斯)的学生,曾约于20岁时接受圣洗。他曾在Trier(特里尔)转向隐修生活,与一些有类似倾向的朋友生活在Aquileia(阿奎雷亚,意大利北部),于373年去东方,曾在叙利亚的Chalcis(卡尔基斯)沙漠(参见72.3)生活过几年;在这里,他也学习古希伯来语。他在Antiochia(安提阿)接受了长老圣品(被祝圣长老),并于380年在Constantinopolis(君士坦丁堡)在Gregorius Nazianzenus(纳西安的额我略/贵格利)更进一步学习《圣经》方面的知识和诠释学/解经学。后来他又到罗马三年(382—385年),成为Damasus(达玛苏)教宗的秘书和顾问,又使一些罗马贵族妇女热心地接受克修的理想(她们是Marcella玛择拉,Paula保拉,Eustochium欧斯托基翁等)。当那位教宗去世后,在罗马有一些人反对他,所以他离开了,并于386年在Bethlehem(白冷城/伯利恒)在“主的马槽”那里定居,一直到他去世的时候(419年或420年的9月30日)。在Bethlehem(白冷/伯利恒)有一群来自西方的男女隐修者,在他们的隐修院也有一所学校,而Hieronymus(希罗尼穆斯)(希罗尼穆斯)(热罗尼莫/耶柔米)就在那里不断祈祷、学习、教书、写作。虽然他过一个隐修者的生活,但仍然有一些外在的事件对他构成了一些难受的干扰:关于Origenes(俄利根)的争论,他和耶路撒冷的主教Johannes(约翰)的冲突,他和那个早期的良朋好友Rufinus(鲁菲努斯/鲁非诺)的分裂(参见51.2),民族大迁移带来的恐惧以及关于Pelagius(白拉奇/伯拉纠)的争论(参见56.3)。

圣Hieronymus(希罗尼穆斯)(希罗尼穆斯)(热罗尼莫/哲罗姆)的主要贡献是他的众多对《圣经》的注解—这些注解受了Origenes(俄利根)的影响,所以也经常引用一些“比喻”的解释方式。他完成了一部《圣经》的拉丁译本—自从第12世纪,人们将它称为Vulgata(editio)(“通俗本”)。这份任务是教宗Damasus(达玛苏)交给他的,而首先他修改了那些早期的拉丁译本(称Itala或Vetus Latina版本),这主要包括《新约》和Psalmi(《圣咏/诗篇》),但在390年后他在Bethlehem(白冷城/伯利恒)根据希伯来语的原文来翻译《旧约》。除此之外,他还编写很多尖锐的,批评性的文章来反驳Lucifer(路济弗尔)派(参见50.3),反驳那些批评克修精神和对Maria(马利亚)(玛利亚/马利亚)的敬礼的人(Helvidius,Jovinianus,Vigilantius,参见70.3),反驳Pelagius(白拉奇/伯拉纠)派(56.3),又因为Origenes(俄利根)的缘故写了攻击Rufinus(鲁菲努斯/鲁非诺)的信。Hieronymus(希罗尼穆斯)(希罗尼穆斯)(热罗尼莫/哲罗姆)也写了历史上第一部“基督宗教文学史”,就是他的De viris illustribus(《名人传》)。虽然这部书也有一些缺陷,但也很有贡献,而后来的学者继续编写它(比如Gennadius根拿迪乌斯/根拿丢长老,参见76.9)。Hieronymus(希罗尼穆斯)(希罗尼穆斯)(热/耶/哲氏)也将Eusebius(优西比乌)(欧瑟比乌斯/优西彼乌)的《教会史》译成拉丁语,并加上一些资料(参见4.1),他又翻译了Origenes(俄利根)和Didymus(狄迪莫斯)的部分著作,写了一些隐修者的传记(Vita Pauli《保禄/保罗传》,Vita Malchi《玛尔克传》,Vita Hilarionis《希拉利翁传》,参见72.1,6),又编写了很多讲道稿和非常文雅的书信,这些信对任何研究文化史的人都提供有意义的资料。一些人将Martyrologium Hieronymianum(《热罗尼莫/哲罗姆的殉道者名录》)归于他,但这不是他写的著作(参见70.1)。Hieronymus(希罗尼穆斯)(希罗尼穆斯)(热罗尼莫/耶柔米/哲罗姆)大概是最有学问的教父,在当代真是一个polyhistor(博学者),精通古代的语言(他的荣称是vir trilinguis“懂三个语言的人”,即精通拉丁语、希腊语、古希伯来语),也很重视文笔(他也被称为“人文主义者的祖父”Urahn der Humanisten),又是一个翻译天才。虽然他没有太多思辨性的神学理论(kein spekulativer Kopf),但在圣经学的领域中,没有人能超过他。他始终忠于教会,但他的性格比较暴躁,容易发怒,并且在争论中,他曾多次写过一些激烈的或辛辣的批评,甚至对Augustinus(奥古斯丁),Ambrosius(安波罗修)(盎博罗修斯/安波罗修)和Chrysostomus(金口若望/约翰)也写过这样的话。

76.3毫无疑问,最有影响力的教父是那位来自Africa(非洲)(阿富利加/非洲)的Aurelius Augustinus(奥思定/奥古斯丁,354—430年),他算是一个影响了世界历史的人,很少有人可以和他相比。他在他的Confessiones(《忏悔录》)中描述了他在387年之前的生活和他早期的辗转和寻找过程(见下)。他的学生和朋友,Calama(卡拉玛)的主教Possidius(波西迪乌斯)于432年后写了他后半生的生活(VitaS.Augustini《圣奥古斯丁传》)。他于354年11月13日出生在Numidia(努米底亚)(努米迪亚)的Thagaste(达伽斯特)。他的父亲是外教人,但母亲Monica(=Monnica莫尼加)是一个有坚定信仰的基督徒。他在Madaura(马刀拉)和Carthago(迦太基)(迦太基)接受了高级的教育,立志要当修辞学老师。虽然他早在童年时期就进入了慕道班,但在青春期仍然投入于一些感官性的娱乐。他也以“听者”(auditor)的身份属于摩尼教9年之久(374—383年),因为他们的教导吸引着他—他们说要提供一种“更高的智慧”,又不需要接受启示的权威。在一段时间,他也受了怀疑主义的影响。然而,他那种天赋的“渴望真理”的冲动,以及对于基督的爱慕(这来自母亲的影响)最后占了上风。他于384年开始在Milano(米兰)任教(当修辞学教授),而在那里他皈依了正统的信仰。在这种内心的转变方面(conversio皈依),发挥重要作用的因素是他的虔诚母亲的劝勉和祈祷(她也跟着他的儿子到了Milanon米兰),Ambrosius(安波罗修)(盎博罗修斯/安波罗修)主教的讲道和令人佩服的榜样,对一些新柏拉图主义的著作的阅读—Augustinus(奥古斯丁)后来始终没有完全放弃了新柏拉图主义的思维方式—,对Paulus(保罗)书信的阅读,以及一个很感动他的经验(所谓的Tolle,lege!“拿吧!读吧!”的经验)—他当时在386年夏天在Milano(米兰)自己家里的花园中读到罗(《罗马人书》)13:13等章节,因此在内心上有一个关键的突破。从此以后,Augustinus(奥古斯丁)全心全意地投入于正统的基督信仰,他放弃了他的教授职,要开始一个新的生活,先在Cassiciacum(卡西奇亚孔)的农庄休息一段时间(当时也进行一些哲学思考),后于387年复活节在Milano(米兰)与他的儿子Adeodatus(阿德欧达图斯,他于390年去世)和他的朋友Alypius(阿吕皮乌斯)一起接受了圣洗,给他施洗的人是Ambrosius(安波罗修)(盎博罗修斯/安波罗修)。他回到Africa(非洲)(阿富利加/非洲)的Thagaste(达伽斯特)-他的母亲Monica(莫尼卡/莫尼加)先在387年在意大利的港口Ostia(奥斯蒂亚)(欧斯提亚)去世。Augustinus(奥古斯丁)回到自己的家乡后,于391年成为一个港口城市(Hippo Regius希波·瑞格乌斯,在Bone附近)的长老,而在这个岗位上,他才一步一步变成一个成熟的、阐明公教信仰的神学家,他根据《圣经》的文献深化了自己对信仰的认识和自己的灵修。395年他当副主教,396年当Hippo(希波)主教Valerius(瓦勒利乌斯)的接班人。他当主教近35年,始终都和他的圣职人员一起过一个克修的生活(参见60.2),不懈怠地完全他的牧灵任务,而当时代的人也逐渐承认和尊敬他。当Geiserich(盖色利克)和Vandales(汪达尔人)围攻Hippo(希波)城时,他于430年8月28日去世。他的骨灰在第6世纪被送到Sardinia(撒丁岛),又在8世纪送到Langobardi(伦巴第人)的首都Pavia(帕维阿,意大利北部)。

Augustinus(奥思定/奥古斯丁)结合了对理想的追求和热忱、思辨思维的才华、希腊人对神秘主义的感情,以及西方人的冷静理性和心理学的洞察。他超过了一切其他的教父,因为他在哲学和神学方面都有全面的才能,他有深度和精神上的创造力,他的辩论能力强,又是一个硕果累累的作者,所以他对于后人的神学思想,对整个西方的思想史,对经院哲学和神秘主义思想都有不可估量的影响力。他在Thomas Aquinas(托马斯·阿奎那)之前等于是西欧中世纪的精神领袖,也是西部教会在古代晚期的精神领袖,是一个无与伦比的宗教教育家(ein religioeserErzieher ohnegleichen)。他的兴趣包括基督信仰关于“人学”的种种问题,人与神之间的关系,罪恶和圣宠/恩典的难题,作为救恩机构的教会。在这一切问题上,他的教导也经过一些转变,因为他不断进行研究和思考。他的大部分著作也是在教义争论中写的,比如他曾反驳了他原来的朋友们,即摩尼教思想,反对Donatus(多纳图)(多纳图)的分裂(参见52.3),反驳Pelagius(白拉奇/伯拉纠)派的人(参见56)和半Pelagius(白拉奇/伯拉纠)派的人(参见57)。从神学的角度来看,他就克服了Pelagius(白拉奇/伯拉纠)那种理性主义的圣宠论/恩典论。在这个论战中(412年后),Augustinus(奥古斯丁)阐明了自己思想的神学深度,而他被称为Doctor gratiae(“圣宠/恩典博士”)的荣誉也同样来自那次争论。除了上述的教义上的著作外,他还写了一些反驳犹太人和Arius(亚略/亚流)派的书,以及反驳所有异端的书(Adversus haereses《反驳异端》)。他的一些哲学论文来自他受洗前后的时期(Contra academicos《反学院派》,De beata vita《论幸福的生活》,De ordine《论秩序》,Soliloquia《独语录》,De quantitate animae《论灵魂的量》,De magistro《论老师》)。他的著作覆盖了神学各个领域。

尤其两部著作属于“世界文学”,影响特别深远:他的一种自传Confessiones(《忏悔录》),约于400年写的,这本来是一种在全知的上帝面前说出内心的感受,同时赞美神,因为他给予了如此多的恩典并指导了作者转向信仰。作者在控告自己的罪方面大概太过分严格,但其中所描述的事情完全是可靠的和可相信的。第二部著作是De civitate Dei(《上帝之城》,在412年到426年间写成的),这是一部巨著,共22卷,内容是一种历史哲学的庞大构图,同时也是从历史的角度为基督信仰作辩护的尝试。当时,罗马帝国正在崩溃的过程当中,而作者想说,世界历史的真正标准不是某一个帝国的旺盛,而是“信仰”和“不信”之间的冲突(civitasDei—civitas terrena上帝之城—世俗之城)。这样他也想强化基督徒的信仰。中世纪的教会政策在很大的程度上受了这些概念和思路的影响。

另一些著作属于教义学(信理学):Enchiridion ad Laurentium sive de fide,spe et caritate(《手册或论信德、望德、爱德》),以及一部主要的(15卷的)著作:De trinitate(《论三位一体》)。关于对圣经诠释学/解经学和讲道学/布道学的著作有Dedoctrina christiana(《基督宗教的教导》),这部书包括一种“圣经解释原理”以及指导圣职人员讲道的内容。他还写了一些非常杰出的,多引用“比喻式”解释方法的注解,比如对Genesis(《创世纪》),Psalmi(《圣咏/诗篇》,即Enarrationes in psalmos),Job(《约伯传》),《若望/约翰福音》(TrActatus in loannem)的注解,以及关于《福音书》的研究(De consensu evangelistarum《福音书的共同点》)。在牧灵神学方面,他曾写了一些关于说谎,关于婚姻,关于守贞的论文,但特别有名的是Decatechizandis rudibus(《论最基本的教导》,参见66.2),其中包括两个典范教导。另外还保存400篇讲道稿—Augustinus(奥古斯丁)是西方教会最杰出的演讲家和讲道家—以及220封信。他的信大部分都谈论哲学、神学和牧灵的问题,尤其值得注意的是他和那时正在Bethlehem(白冷/伯利恒)居住的Hieronymus(希罗尼穆斯)(希罗尼穆斯)(热罗尼莫/哲罗姆)之间的信件往来。在晚年的时候(427年),Augustinus(奥古斯丁)写了RetrActationes(《订正录》)2卷,其中批判地回顾他从386年以来所写的著作,他说他曾写过93部书。

76.4在拉丁文的基督宗教诗人当中,Prudentius Clemens(革利免)(普鲁登蒂乌斯,约于405年后去世)占据首位。他来自西班牙的贵族,本来是律师和高级官员,但晚年转向宗教的问题。他的Cathemerinon(《日课颂诗》)包括一些优美的和具有精神的赞美诗,这些赞美诗每天都可能唱。他的Perist以弗所书anon(《殉道士行传》)是一些关于殉道者的赞美歌,另外他还写了一些教育性的诗和比喻性的诗(比如Apotheosis《神化》,Hamartigenia《罪恶之根源》,Psychomachia《灵魂之战》,Contra Symmachum《反驳西马克》)。这些著作主要有教义方面的内容或保卫教会信仰。Prudentius(普氏)认为,他的诗是一种“奉献品”,这些礼品可以赞美信仰并能够引导人们走向上帝。

76.5Juvencus(尤文库斯,约于380年去世)是一位来自西班牙贵族的长老,他约于330年用hexameter(六韵步格律)来编写一部《福音合参》。

Firmicus Maternus(费米库斯·马特努斯)是一个来自Sicilia(西西利岛)的讲演家,他在皈依信仰之前写过一部占星术方面的著作(Matheseos libri VIII,大约于336年写),而在当基督徒后,他约于348年给Constans(君士坦斯)和Constantius(君士坦提乌斯)皇帝写了一份很激烈攻击外教传统的著作(De errore profanarumreligionum《论那些世俗宗教的错误》,参见41.2),特别反对“神秘宗教”(Mysterienkulte)。

Caius Marius Victor(维笃)inus(马留斯·维克托利努斯,约于362年后去世)来自Africa(非洲)(阿富利加/非洲)。他在Constantius(君士坦提乌斯)皇帝的时代在罗马当一个著名的修辞学教授和新柏拉图主义者,老年时(355年)他皈依了基督信仰,这曾引起很多人的注意。他的榜样和他对新柏拉图主义的著作的翻译后来影响了Augustinus(奥古斯丁,参见Confessiones《忏悔录》8,2)。他没有受过神学教育,但作为一个平信徒他写了一些反驳Arius(亚略/亚流)派的著作和一些对Paulus(保罗)书信的注解。他的著作中有很多新柏拉图主义的因素。他关于人的意志的想法也影响了Augustinus(奥古斯丁)的神学思想,而他的哲学术语在部分的中世纪教科书中还出现了。

Calaris(卡拉瑞斯)的主教Lucifer(路济弗尔/路西发,371年去世)曾是Arius(亚略/亚流)派和Constantius(君士坦提乌斯)皇帝的坚定批评者(参见50.3)。Mileve(米勒维)的主教Optatus(欧塔图斯,384年后去世)曾反驳了Donatus(多纳图)(多纳图)(多纳图斯)派(参见52.3)。Damasus(达玛苏)教宗(366—384年)曾编写了一些信、诗和有韵律的墓碑铭文(参见64.3)。Verona(维洛纳)城的主教Zeno(芝诺,约于372年去世)是一位能干的讲道者,他的著作是93篇讲道稿。Brescia(布雷西亚)的主教Philastrius(菲拉斯特利乌斯,大约于390年去世),曾经写了一部关于异端的书(Liber de haeresibus),但他也是一位很努力的传教士。

76.6西班牙Barcelona(巴塞罗纳)的主教Pacianus(帕奇安努斯)是Novatianus(诺瓦提安努斯)派的反驳者,保存的有一些书信和论文。他的一句话后来成为一个经常被引用的格言:Christianus mihi nomen est,Catholicus vero cognomen(“我姓“基督徒',而我的名字是“公教的'。”,参见Ep.1,4)。

Elvira(埃尔维拉)(埃尔维拉)的主教Gregorius(额我略/贵格利,392年后去世)是一位非常虔诚的人,坚定地反对Arius(亚略/亚流)派,同时是Luciferiani(路济弗尔/路西发)派的领导(参见50.3)。他写了5篇关于《雅歌》的讲道稿,还有20篇(原来以Origenes(俄利根)奥力振/俄利根名义传下的)关于《圣经》各书卷的讲道稿,还有一部Dearca Noe(《论诺亚方船》,这是一篇关于教会的论文)和De fide orthodoxa(《论正统的信仰》)。

76.7Tyrannius(=Turranius)Rufinus de Aquileia(鲁菲努斯/鲁非诺)出生在意大利北部,他曾在罗马受教育,在Alexandria(亚历山太)(亚历山大里亚/亚力山太)成为Didymus(狄迪莫斯)的学生并兴奋地研究Origenes(俄利根)的思想,后于378—396年在耶路撒冷的橄榄山上当隐修者。他原来是Hieronymus(希罗尼穆斯)(希罗尼穆斯)(热罗尼莫/耶柔米)的好朋友,但因为Origenes(俄利根)的问题他们成了敌人,后来彼此谴责(参见51.2)。这位Rufinus(鲁菲努斯/鲁非诺)于396年回到意大利(罗马),并于410年在Messina(梅西纳)去世。他主要是一位翻译者,独立的著作可能只有Commentarius in Symbolum Apostolorum(《关于使徒信经的解释》)和Jacobus(雅各)的祝福的解释。他曾翻译了Origenes(俄利根)(奥力振/俄利根,参见39.2),Pamphilus(潘菲洛斯/旁非罗,参见39.6)的著作,他翻译并续编Eusebius(优西比乌)(欧瑟比乌斯/优西彼乌)的Hist.Eccl.(《教会史》),一直到395年(参见4.2),也翻译了Clementinae Recognitiones(《克雷孟回忆》,参见28.4),Historia monachorum in Aegypto(《埃及隐修者史》,参见72.6),以及Basilius(巴西略/巴西流)和Gregorius Nazianzenus(纳西盎的额我略/贵格利)的著作。虽然他的翻译在个别章节中不完全可靠,但仍然有很大的贡献。

西班牙的长老Orosius(奥罗修斯/欧罗修斯,417年后去世)曾是Augustinus(奥古斯丁)的学生,他谴责了Priscillianus(普利西利安努斯)派和Pelagius(白拉奇/伯拉纠)派(参见56.3)。来自Aquitania(法国南部)的Sulpicius Severus(塞维如斯)(苏尔皮奇乌斯,约于420年去世)和Orosius(奥罗修斯)一样是一个历史学家(参见4.2)。Sulpicius(苏氏)也曾写过圣Martinus(马丁努斯)的传记,其中颂扬这位圣人。

Dacia(达西亚)地区的Remesiana(雷米西亚那)(瑞梅西安纳)城的主教Nicetas(尼克塔斯,约于414年后去世)在Ba路an(巴尔干)地区是一位很用功的和成功的传教士,他是圣Paulinus de Nola(保林努斯)的朋友,他写了一部教导慕道班学生用的教材(6卷),其中第5卷被保存了,它的内容是“信经的解释”(explanatio symboli)。另外还保存两篇讲道稿(关于教会的前夕晚祷和关于歌唱Psalmi《圣咏/诗歌》的讲道)。他也写过赞美诗,很可能是Te Deum(“天主,我们赞美你”)的作者(而不是Ambrosius(安波罗修)盎博罗修斯/安波罗修,参见67.7)。

Paulinus(保林努斯)是Nola(诺拉)的主教,于431年去世。他来自Burdi加a(=Bordeaux波尔多)的高官家庭,是修辞学家和诗人Ausonius(奥索尼乌斯)的学生,本来可以当意大利Campania(堪帕尼亚)地区的总督,但他放弃这些荣耀和非常富裕的生活,—他于390年在Bordeaux(波尔多)领圣洗—,为了要和他的妻子Therasia(特拉西亚)在意大利的Nola(诺拉,在Campania地区)在一位“宣认者"—Felix(菲力斯)斐理斯—的墓旁边过一个克修的生活。在409年他当Nola(诺拉)的主教。保存的是他的很多书信,这些信写给他的朋友,还有一些很优雅的,但也有宗教感情的诗,比如13篇赞美他最尊敬的圣人Felix(菲力斯)(斐理斯)的诗(carminanatalicia“升天的诗歌”)。

76.8Marius Mercator(马吕斯·墨卡托)(马留斯,在451年后去世)大概来自Africa(非洲)(阿富利加),他是平信徒,反驳了Pelagius(白拉奇/伯拉纠)派和Nestorius(奈斯多略/涅斯多留/聂斯托利)派的人,他的著作Commonitoria(《共识》)在56.4已经提到了。关于那位很受尊敬的隐修院院长和克修文学作者Johannes(约翰) Cassianus(卡西安努斯/迦贤努,大约于435年去世)—他算为“半Pelagius(白拉奇/伯拉纠)派”的人—请参见57.2和72.6。在Lerinum(雷让)隐修院中的Vincentius(味增爵)长老(约于450年去世)和在罗马修道的Amnobius Minor(阿诺比乌斯)都是“半Pelagius(白拉奇/伯拉纠)”派的人(参见57.3)。然而,来自Aquitania(阿奎塔尼亚,高卢南部)的Tiro Prosper(普罗斯柏,463年去世)很热心地拥护了Augustinus(奥古斯丁,参见57.3)。他写了一些反对Marsilia(马塞)派(即高卢南部的隐修者,参见57.3)的文章,又编写了一部《世界史》—这部历史书在378年前是根据Hieronymus(希罗尼穆斯)(希罗尼穆斯)(热罗尼莫/耶柔米,参见4.1)的历史书写的,但从378年到455年是他独立编写的,很有价值。他很可能也是另一个优美的著作的作者:De vocatione omnium gentium(《论万民的召唤》)。那位来自Mauretania(阿富利加西北部地区)的长老JulianusPomerius(波梅留斯,约于498年去世)曾写了一部很珍贵的灵修书(De vitacontemplativa《论默观生活》)。

Eucherius(欧克留斯,约于450年去世)曾一段时间在Lerinum(雷让)当了隐修者,后当Lyon(里昂)的主教。他曾写了Formulae spiritalis intelligentiae(《灵性理解的原则》)和Instructiones(《教导》),其中说明《圣经》中的比喻和难解的章节。

他还写了一部殉道者方面的著作(Passio Agaunensium Martyrum参见16.4)。

Commodianus(科莫迪阿努斯)曾是一个过克修生活的平信徒,自称为“基督的穷人”(mendicus Christi),据说来自Gaza(巴勒斯坦)。他曾用六韵步的格律来写Instructiones(《教导》),这是一部诗歌集,包括80首诗,这些诗都用通俗的语言来劝勉外教人和犹太人接受信仰,劝勉基督徒过一个悦乐上帝的生活。在另一首诗(Carmen apologeticum《护教诗》)中,他提出一些“千年主义”和“Sabellius萨贝利乌斯/撒伯流主义”的观点(参见32;33)。很多学者曾争论这位诗人的家乡和他的生活年代,可能是450年的高卢南部。

76.9除了Augustinus(奥古斯丁)以外,最优秀的讲演者和讲道者是LeoMagnus(大良/大利奥)教宗(440—461年,参见64.4),意大利Ravenna(拉文纳)的总主教Petrus(彼得) Chrysologus(金言彼得/彼得,约于450年去世)——但他太过分强调了修辞学的重要性——,意大利Turino(都灵)的主教Maximus(马克西莫斯,465年后去世),Carthago(迦太基)(迦太基)的主教Quodvultdeus(阔乌德乌斯,约于453年去世)——他是Augustinus(奥古斯丁)的学生,参见43.6——,以及Reji(Regium)(雷基)的主教Faustus(福斯图斯,约于490年去世),他曾是Augustinus(奥古斯丁)的反对者和一个“半Pelagius(白拉奇/伯拉纠)派的人”(参见57.3)。

一位在Marsilia/Marseille(马塞)当长老的人是Salvianus(撒尔维安努斯,约于480年去世)。他曾描述走向没落的罗马帝国如何与那些年轻有为的Germani(格尔曼/日耳曼人)相遇(参见73.1),描述了社会上的恶习,并保卫了“上帝的上智”(providentia“上天的预先安排”)的观念。他的著作是De gubernatione Dei(《论上帝的安排》,8卷),Ad ecclesiam(《写给教会》,亦称Adversus avaritiam《反驳贪婪》)和一些书信。

同样在Marsilia/Marseille(马塞)当长老的是Gennadius(根拿迪乌斯/根拿丢,约于500年去世),他是半Pelagius(白拉奇/伯拉纠)者。他继续写了Hieronymus(希罗尼穆斯)(希罗尼穆斯)(热罗尼莫/哲罗姆)的著作De viris illustribus(《名人传》,参见76.2),这种续编工作很宝贵。他的Liber ecclesiasticorum dogmatum(《教会诸信条之书》)很可能只是一个更大的著作(Adversum omnes haereses《反驳一切异端》)的结尾。

我们在这里还应该提到两位属于第5世纪下半叶的,来自Africa(非洲)(阿富利加/非洲)的作者:Thapsus(塔普苏斯)的主教Vigilius(维基留斯)——他曾反驳了Arius(亚略/亚流)和Vita(维塔)的主教Vietor(维克托,约于485年去世),他曾记录了关于Vandales(汪达尔人)对公教信仰的迫害和教难的历史(参见43.6)。

76.10两部著作有相当大的重要性,但它们的作者和编写时间很难确定:从礼仪史来看,Peregrinatio ad loca sancta(《去圣地朝圣游记》)是一部很有价值的书(关于作者的问题参见70.5)。第二本书是Opus imperfectum in Matthaeum(《关于马太/马太福音的注解》),这是一部内容丰富,充满灵感的著作,人们一直到第16世纪都认为,它是Johannes(约翰) Chrysostomus(金口若望/约翰)的著作,但实际上是一位属Arius(亚略/亚流)派的人写的,这一点被Erasmus(埃拉斯莫)认出。后来的学者认为,这部书是Wulfila(Ulfila乌尔斐拉斯/乌斐拉,383年去世)写的,或认为是另一个哥特民族的主教,Maximinus(马克西米努斯)的著作—这位Maximinus(马克西米努斯)曾于427年或428年在Hippo(希波)和Augustinus(奥古斯丁)谈论过信仰的问题。另一些学者认为,这部书只是根据一个希腊语的注解书的“改写著作”,或说作者来自550年代的意大利北部。

您可能还喜欢...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