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7从尘土到荣耀
三十七、耶稣所教导的比喻
内容简介
耶稣的教导在当时被认为是非同寻常的,因为祂说话带有权柄。到了今天即使有人仍然拒绝将基督视为主和救主,他们却仍高度重视耶稣的教导。耶稣通过比喻/描述画面(illustrations)清楚地表达了高深的内容,而祂也喜爱用比喻的形式来作例证。耶稣的比喻如同谜语一般迷惑了敌人, 祂也会使用简单的故事来鼓励门徒。耶稣的教导向追随者显明了天国的奥秘,却向刚硬心肠的人隐藏了天国的荣耀。在这个讲座中, 史普罗博士讨论了耶稣的教导。
经文
马太福音10-12;马可福音2-3;路加福音10-15
学习目标
1.解释耶稣如何以权柄进行教导。
2.辨别比喻的文学手段。
3.辨别用于解释比喻的重要原则。
引言
比喻的形式贯穿在旧约圣经中,是犹太圣贤教导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透过使用比喻,耶稣宣告自己是旧约智慧传统的教师,我们则要坐在祂的跟前,聆听祂带有权柄的教导。
比喻之所以符合耶稣的目的,还有其他的原因。它让人们得以一瞥自身所没有准备好要完全理解的现实。比喻既揭示了关于上帝国度的真理,同时又将其笼罩在奥秘之中。在教导超出人类理解力的主题时,比喻是个理想的教学工具。比喻以图画形象的诗意语言对我们说话。比喻通过与我们日常经验中所知道的事物相比较,向我们讲授我们所不知道的事情。
|——Tremper Longman III
课程大纲
A.众人听见这话,有的说:〝这真是那先知。〞有的说:〝这是基督。〞但也有的说:〝基督岂是从加利利出来的吗?经上岂不是说‵基督是大卫的后裔,从大卫本乡伯利恒出来的′吗? 〞于是众人因着耶稣起了纷争。其中有人要捉拿祂,只是无人下手。差役回到祭司长和法利赛人那里。他们对差役说:〝你们为甚么没有带祂来呢?〞差役回答说:〝从来没有像祂这样说话的!〞 (约七40-46)
B.耶稣以说话和教导的权柄而闻名。
1.祂不是轻率地说话,祂说的话都有实质内容。
2.耶稣说:〝我的教训不是我自己的,乃是那差我来者的。人若立志遵着祂的旨意行, 就必晓得这教训或是出于上帝,或是我凭着自己说的。〞 (约七16-17)
C.耶稣教导的内容和方式都被认为是非同寻常的。
1.即使是那些拒绝接受耶稣为主和救世主的人,也承认说祂是一位大师级的教师。
2.耶稣尤其以比喻闻名。
D.比喻在旧约中很少见,在对观福音中经常出现, 而在约翰福音和新约其他书卷中则完全没有。
E. 我们必须把比喻和其他讲话方式加以区别。
1.隐喻和暗喻提供了两种事物之间的比较。
2.夸饰法是一种刻意的夸大,藉以突出或强调某一点。
F.〝比喻〞一词的直译是〝跟别的东西一起并排抛出去的东西〞。
G.解释一段经文时,最重要的规则是前后文,而有效的教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要素就是比喻(illustration,或译〝说明〞)。
• 耶稣在宣讲真理的同时,主要采用的说明形式就是比喻(parables)。
H.耶稣讲过一些长篇的比喻, 如浪子的比喻和好撒玛利亚人的比喻,但也讲过一些短篇的比喻,如瞎子领瞎子的比喻。
I.在冲突的情况下,比喻往往可以起到谜语的作用,藉以在辩论中困住对手。
1.法利赛人之间争论谁是他们所必须要爱的邻舍。
2.耶稣讲好撒玛利亚人的比喻,是为了让法利赛人在思想上感到惊讶。
J.又说: 〝有耳可听的, 就应当听! 〞无人的时候,跟随耶稣的人和十二个门徒问他这比喻的意思。耶稣对他们说: 〝上帝国的奥秘只叫你们知道,若是对外人讲,凡事就用比喻,叫他们看是看见,却不晓得;听是听见,却不明白;恐怕他们回转过来,就得赦免。 〞 (可四9-12)
1.比喻具有双重目的,即隐藏和揭示上帝国度的秘密。
2.就像在以赛亚时代,上帝对那些不愿意听祂的话语的人隐藏了祂的话语,以此审判他们。
K.在解读比喻时,有一些重要的原则需要记住。
L.比喻通常不是寓言。
• 比喻中并非每个元素都代表某个东西。
M.大多数比喻都是为了呈现一个单一的观点。
N.许多比喻展示了〝三的原则〞,如浪子的比喻有三个人物,而好撒玛利亚人的比喻有三个人遇到了那个被抢的人。
• 〝二的原则〞经常被用来在故事中进行对比,比如大儿子和浪子之间的冲突。
O.比喻也经常使用〝尚且〞、〝何况〞这个短语来进行比较。
• 不义之官的审判与全能上帝的审判形成了对比。
P.这些比喻的主要主题是上帝的国度。
圣经研读
1.请阅读马可福音第四章3-20节中关于撒种者和种子的比喻。这个比喻的重点是撒种者、种子、土壤,还是收获?
2.耶稣讲了许多比喻,揭示了关于上帝国度的真理。请阅读以下每个简短的比喻, 并说出各个比喻所揭示的关于上帝国度的一个要点。
——种子发芽生长的比喻 (可四26-29)
——稗子的比喻 (太十三24-30)
——芥菜种和面酵的比喻(太十三31-32)
——酵的比喻(太十三33)
——宝藏的比喻(太十三44)
——好珠子的比喻(太十三45-46)
3.请阅读路加福音第十章25-37节中关于好撒玛利亚人的比喻。考虑到犹太人将撒玛利亚人视为混血儿、不洁净的人,耶稣在这个故事中的教导有什么意义?
4.不结果的无花果树的比喻见于路加福音第十三章6-9节。这个比喻对耶稣在马太福音第二十一章18-22节中所说的话有提供什么说明吗?如果有, 是什么?
5.请阅读路加福音第十八章9-14节中法利赛人和税吏的比喻。耶稣警告我们不要做什么样的祷告?
问题讨论
1.在马可福音第四章10-12节中, 耶稣指出,祂使用比喻的原因之一是为了让一些人不明白。为什么耶稣故意对一些人隐藏祂的教导,而不对其他人隐藏?
2.芥菜种和酵的比喻(太十三31-33)对我们的末世论(我们对末世的理解)有什么意义?
3.请阅读申命记第二十六章13-15节。上帝在这里命令祂的子民去做的事, 与法利赛人和税吏的比喻中(路十八9-14) 中那位法利赛人所做的事有什么不同?
延伸阅读
Bailey,Kenneth E.Poet and Peasant and Through Peasant Eyes Keener,Craig.A Commentary on the Gospel of Matthew France,R.T.The Gospel of Mark
Sproul,R.C.A Walk with God:An Exposition of Luke
Stein,Robert H.Lu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