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救赎进程
第十部、使徒时代
导论
新约正典向我们报导了耶稣的事工,神国福音被传扬,以及神百姓与日俱增。再那些经卷中,路加福音与使徒行传有独特的地位,因为它们反映出整个新约救赎史的发展。此外,路加福音、使徒行传从三个优势点:得荣的弥赛亚在地上时的事工、得荣的弥赛亚在父神右边的事工,以及得荣的弥赛亚在圣灵中的事工,来陈述耶稣就是复活、荣耀基督的神学观点。路加福音.使徒行传的焦点就是耶稣,他经过受难得了荣耀的基业,并与他那由犹太人与外邦人组成的教会分享自己得胜的福利。书信见证了:
(1)、三一真神都参与救赎事工:
(2)、神国的扩展:
(3)、教会的建立;
(4)、福音顺应外邦的世界;以及
(5)、对要来、荣耀国度的盼望。
要掌握使徒行传与书信如何见证这些事情,就必须先考虑到使徒行传与书信这些作品对当时处境,也就是国度从犹大向外邦世界发展这事上的贡献。这个时期的重要性系于延续耶稣基督的事工、福音的扩展、圣灵的事工,以及先知预言逐步应验。我们要在这几章中思考下列的主题:
一、使徒对耶稣就是主基督的认信;
二、耶稣的事工借着圣灵的大能——赐给教会成员恩赐、提供各样职事给这个身体,以及将不同的成员连结成一个肢体——在教会中延续;
三、神国在耶稣的灵里更为实质化,因而末日也愈发迫近;
四、神国在耶稣基督的教会里的进展;
五、使徒统绪(paradosis)与耶稣基督事工(也就是福音)间的关系;
六、使徒为教会领导权的新时代的预备:以及
七、使徒对耶稣将再来,完全、荣耀地达成他的使命的盼望。
第三十一章、使徒见证基督的复活
新约经卷证明了耶稣道成肉身的重要性,甚至超过他得荣耀成为『万主之主、万王之王』。他是神的弥赛亚及主耶稣基督。使徒行传与书信都对道成肉身的奥秘、救赎以及弥赛亚在父神计划中的荣耀地位予以教导、应用并提供洞见。这些经卷的目的基本上是要说明,耶稣就是使神所作的应许和所立的约完全应验的那位。使徒行传与书信是父神的启示,要为基督作见证,而这一启示完全符合旧约圣经的教训。旧约与新约都为有关基督的荣耀作见证。
我在这一章中要思考使徒行传、希伯来书、以及『古教会公函』(Catholic Epistles:编按:指新约中之雅各书、约翰壹、贰、参书、彼得前后书及犹大书)。这些经卷呈现给我们属于基督的灵、教会和使徒们的新时代。在回顾正典的功能时,读者们应更透彻地了解:
一、耶稣荣耀的主与弥赛亚身份事工的连续性;
二、耶稣在圣灵里事工的连续性;
三、耶稣在教会中事工的连续性;
四、对耶稣在荣耀中来临,带来审判与拯救的盼望;
五、彼得、约翰和保罗有建立普世教会的权柄;以及教会领袖,如主的兄弟雅各与犹大:
六、从犹太的会堂逐渐转变成教会,又从犹太人逐渐转变成外邦人;以及
七、从使徒的权威逐渐转变成教会中长执的领导。
使徒行传
使徒行传是路加福音的延续,这部福音书以耶稣对父神应许差遣圣灵的肯定,和要门徒继续等候在耶路撒冷结尾(路二十四48——49)。使徒行传的序言为这两卷书建立了桥梁。路加福音记载『耶稣开头一切所行所教训的,直到他被接上升的日子为止』(徒一l——2),而使徒行传向我们说明的是,耶稣借着他的使徒的事工继续做事也继续教导。
使徒行传这卷书的主要目的并非要记录早期教会的历史。虽然其中的史料是真实可信的,但路加主要的关怀是神学性的。他指出耶稣在使徒的事工中继续推展他的事工。为这个目的,他以使用证道、提及使徒们的神迹,并提供各种故事摘要作为文学设计,进而使福音书中的耶稣事工与复活的基督事工衔接起来。因此,使徒行传的读者可以得到这样的结论:耶稣在圣灵里显现。
证道与讲说
证道与讲说是使徒行传中的两大特征。这本书几乎有三分之一的篇幅是用来记录口传的话语(参看表十三)。路加的目的不只是呈现使徒证道的范本,也有神学上的目的。
第一,这些证道和谈话指出,使徒们的证道是与耶稣的教训连续的。耶稣在犹太人的会堂里也在会堂外讲道,他的门徒们也是这样做。耶稣证道的焦点集中在神国来临的福音上。他的跟从者传讲耶稣就是神的弥赛亚,并且奉他的名行使神迹(徒四30:十六18)。他们广泛地引用旧约圣经中的教训,因为他们要宣布弥赛亚耶稣的福音:他的死亡、复活以及现在弥赛亚的统治。
经文 | 讲道者 | 时机 |
2:14——41 | 彼得 | 五旬节的证道 |
3:11——26 | 彼得 | 在所罗门廊下证道 |
4:8——12;5:29——32 | 彼得 | 在公会前讲说 |
7:1——53 | 司提反 | 在公会前申诉 |
10:34——43 | 彼得 | 在哥尼流家里证道 |
13:13——48 | 保罗 | 在彼西底的安提阿证道 |
14:15——17 | 保罗 | 在路司得向群众请求 |
17:22——34 | 保罗 | 在亚略巴古证道 |
20:17——35 | 保罗 | 向以弗所的长老演说 |
22:1——21 | 保罗 | 在耶路撒冷的群众面前分诉 |
26:2——27 | 保罗 | 在亚基帕王面前的分诉 |
28:25——28 | 保罗 | 在犹太人的领袖前分诉 |
表十三.使徒行传中的证道和讲说
第二,使徒们的作为与证道也在为救赎史的渐进性作见证。彼得在五旬节的证道中,解释了圣灵的浇灌乃是神应验他话语的新作为(徒二16——21)。圣灵的显现是耶稣复活和升天得荣的证据(22——35节:参七55)。彼得邀请散居各地的犹太人代表(从天下各国来的虔诚的犹太人;二5)因着信耶稣以及圣灵的恩赐来分享这个新时代。他们都可以进入这个新时代,因为这个应许是给他们的(39节),但是他们必须『奉耶稣基督的名』悔改受洗(38节)。
第三,从彼得转移到保罗的情况突显了使徒行传中的神学观点。彼得是主的事工与保罗事工之间一个过渡性的人物,透过他的事工,教会被建立(徒二38——41),并兴旺了(42——47节),而为得荣耀的基督大能作见证(五12——16),并向外邦人打开了她的大门(十1——十一18)。在耶路撒冷的会议中,使徒彼得作了一次极有说服力的讲说,是关于神拯救犹太人与外邦人的恩典(十五6——11)。然而,随着对外邦人宣教的兴趣逐渐升高,以及保罗在这一方面的成功,使徒保罗在本书后半段的地位益形重要。
保罗是一位对外邦人宣教的使徒,也是一位自由传道的使徒,他对先知的期盼(尤其在以赛亚书中)有更透彻的了解。他有从基督那里得到的特别呼召,集中注意力在旅行布道中教会所提出的神学争论。从正典的观点来看,保罗有非常突出的地位,他成了众使徒的代表,并继续在基督徒的承传中有领导的地位。此外,在使徒行传之后,保罗书信的定位见证了保罗的地位。柴尔慈(Childs)正确地注意到,读者必须基于使徒行传的神学观点来阅读保罗书信:
正典保存了保罗书信,而以使徒行传的架构提供解释这些书信的释经指导……。不过,使徒行传也引导信仰团体朝向一个方向,以说明保罗原版生活和信息的方式,来感动历世历代未能参与保罗历史性事工的读者们。
神迹
除了使用文字记载证道与讲说之外,路加也使用『神迹的证据』方式,证明耶稣的使命在使徒时代已有更大的应验。彼得奉『拿撒勒人耶稣的名』医治瘸腿的人(徒三6)。使徒们『行了许多神迹奇事』(五12)。甚至有人将病人抬到街上,指望彼得的影子照在他们身上,医治他们(l5节)。使徒的声誉吸引了四周乡镇的病人进入耶路撒冷。显然,耶稣的跟从者有治病的大能,也有赶鬼的权柄(16节)。耶稣的大能也使保罗的事工发展到外邦人的世界,甚至有人从保罗身上拿手巾或围裙放在病人身上,病就退了,恶鬼也出去了(十九11——12)。使徒们奉耶稣的名行使神迹奇事,荣耀他的名,所以他们都被使用作为传扬福音的工具:『主的道大大兴旺,而且得胜,就是这样』(20节,另参17节)。
圣灵的浇灌,圣灵的证据,以及使徒权柄的大能表记都有力地指出,使徒时代就是耶稣受命实现大复兴的第二个阶段。耶稣应验了先知的预言,他的权威是建立在圣灵浇灌教会上面。圣灵乃是升天及得荣耀的弥赛亚所赐的恩典,并且展开了『使人安舒的时代』(三19)。
故事摘要
所谓的故事摘要形成了一种具有特色的文学设计。不只是对早期教会的生活与崇拜提供丰富的记录,路加还呈现给读者许多当时教会的状况(徒二42——47;四32——37:五12——16,41——42;八1——8;九31;十六5)。在耶稣基督里新建立的信徒团体因圣灵的监督而兴旺。教会不是一个分离主义或极端分子的团体,而是由爱耶稣、彼此生活在和谐中,以及被僵化的犹太教所拒绝的人组成的(参徒八1——3)。
使徒行传的大纲顺着脉动发展。这卷书包含从耶路撒冷到罗马的地理移动(参一18),先是以耶路撒冷教会为中心,再到保罗的布道旅行,和他被罗马当局从耶路撒冷拘提到罗马(参看图二十四)。
序言(1:1——5) |
在耶路撒冷的事工(1:6——5:42) |
扩展以及逼迫(6:1——9:31) |
——扩展以及向外邦人传道(9:32——20:6) |
——保罗向外邦传道的结论(20:7——21:17) |
保罗受监禁(21:18——28:10) |
在罗马的事工(28:11——31) |
图二十四.使徒行传的文学架构
书信
书信约占新约圣经三分之一的篇幅。在二十一卷书信之中,有十三卷声称来自保罗:加拉太书、帖撒罗尼迦前后书、哥林多前后书、罗马书、监狱书信(腓利门书、歌罗西书、以弗所书和腓立比书)以及教牧书信(提摩太前后书和提多书)。其他的书信则为希伯来书与普通书信或称古教会公函:彼得前后书、约翰壹、贰、参书,及犹大书。
书信体的形式在希腊与拉丁文学中是常见的。俗世的书信比较简短,而且是以文学、哲学或科学为专题的论文。若将新约书信与俗世书信作一比较,则前者通常较后者为长,且以会众为对象,含有神学的与实践的劝诫。举例来说,保罗书信就流露出一个教师一传道人每封口授(参罗十六22)信函的温馨和情感,加上个人亲笔的问候,以证明书信的真实性(林前十六21;加六11;西四18;帖后三17;门19)。一般而言,书信都是遵循这样的文体风格:问安与祷告、本文以及带有签名的结语。有些书信,包括希伯来书、雅各书、彼得前后书、约翰壹书以及犹大书,几乎不涉及私人事情,是比较接近罗马论文的文学模式。
书信反映出第一世纪教会的复杂情况。我要在这一章以及下一章思考书信的正典功能,它们每卷都在新约中展现自己的特色,并且加深教会对耶稣真实教训的印象。使徒们在书信中描述荣耀的基督就是主,说明基督救赎的性质与应用,描述圣灵在预备神的百姓进入大复兴过程中的地位,并力劝神的百姓预备自己迎接那荣耀的日子。此外,他们也利用种种实例和直接的教训,警告教会务必要抵挡任何假教训,因为它们未承续旧约、耶稣基督与使徒的传统或福音传播之间的神圣连结。
使徒是从耶稣到初代教会的福音传播者。他们领受从基督而来的权柄,运用他们的使徒权利,而且常预备放弃他们的领导地位,不论是对新兴的领袖或是对全体的教会。由于使徒时代的结束,维护使徒传统的重责大任就落在每一代信靠弥赛亚耶稣的信徒身上了。
依照现在的正典编序来看,保罗书信紧接使徒行传,密切地结合了耶稣的事工以及保罗对外邦人的宣教。依照另一种传统,初代教会的圣经把古教会公函接在使徒行传之后。保罗书信与古教会公函两者之间最大的差异在于:保罗书信通常是以特定的会众为收信人,然后再由他们传给其他教会;而古教会公函的性质原就是『传阅的信函』,以广大的信徒为其收信对象。不论它们的目的地为何,教会听到了基督的声音,并且保存了这些由圣灵默示的书信,有益于基督教的传续。首先我要讨论希伯来书和古教会公函,然后再在下一章探讨保罗书信。
希伯来书
这封书信大概是在主后68年撰写成的,是新约圣经中最有争论的书卷之一。作者、受信人、历史背景、神学架构以及文学种类都是学术讨论的代表问题。卷名『希伯来人』或是『给希伯来人』也许是不正确的,它只不过是作为这卷书的重点摘要。如果确是如此,这卷书信是写给那些非常熟悉犹太教的信徒,也许生来就是犹太教徒,他们需要了解神的仆人摩西的工作和神子耶稣之关系与差异。这个差异并不是指旧约对抗新约,因为借着神子说话的神,与借着摩西和众先知说话的神是同一位(来一1——5)。其不同是在于神子在父神面前事工的优越性。
关于作者是谁,涉及的人倒是不少,包括保罗、巴拿巴、路加、亚波罗、西拉、腓利、百基拉以及革利免。虽然从神学判断看来,以保罗为作者较为有利,但仍未达成广泛的共识。总之,本书作者必然非常熟悉旧约,并且引用七十士译本的教训来证明某一观点,有时也以米大示(犹太旧约注释)的形式。有关麦基洗德祭司职的优越性之说法,提示了这位作者也熟悉爱色尼派的思想。
希伯来书并没有遵循一般书信的形式,它省略了引言的问安与祷告。它的形式比较接近一篇证道,也可称之为论文,或是以证道方式写成的书信。大体而言,本卷书叙述耶稣的地位高过天使(由于他胜过了撒旦;一——二章),高过摩西(三l——四13),并高过亚伦的祭司职(四14——十18)。作者也恳求信徒对基督忠心、顺服(十19——十三25)。基督的约优于以前的约乃是这卷书的中心。作者论说,这种优越性是基督论的与末世论的,因为末世的脚步现在已如此地接近我们,耶稣已经进入了天上的至圣所。
神学段落不能连贯是由于插入劝告。神学与实践段落的交替,鼓励读者持守对圣子的信心,因为父神借着圣子以至高的方式说话,只有借着圣子才能在大审判中得救(来十二18——27)。
一般书信(或古教会公函)
『公函』(catholic)(也即『一般』)之名称可远溯自优西比乌(Eusebius):他提到这七封书信有其普遍的目的,故皆非以特定的教会为对象。这些书信在教会历史中大部分都曾有真实性与正典性的问题。
雅各书
雅各书的正典功能在于连续旧约与耶稣的教训。保罗书信所获得的正典地位让人觉得保罗是正统神学家,而一般书信只是附加的而已。但是雅各强而有力的书信则提出,智慧是敬虔的本质。他没有陷入律法与恩典、人的义对抗神的义、或行为与信心的争论中。对保罗来说,恩典、神的义以及信心都是护卫福音本质的基本主题。使徒保罗以基督的护教者立场写信,但是雅各是以教牧的观点来写。他认为信心就是信靠神以及好行为,因为他是以希伯来人的观点来考量:信心就是忠于在耶稣基督里的神。因此,雅各抗拒一些附和的答案,或是对保罗的教训作简单化的调和。基本上,他同意保罗的观点,但是这封书信的正典性见证却是补助保罗的。若从耶稣教训的观点来看,则雅各的观点非常清晰易明。
雅各表现出基督教的立场:如何在耶稣的来临与宣教的观点下了解旧约的教训。雅各延伸了马太对旧约的了解,他的信息可能是在对外邦人宣教之前,即引发『神对基督徒的要求是什么』的问题之前,那段时期发出的。雅各书成于主后60年也是可能的事,如柴尔慈所说:
他的信并不是检查保罗有没有被误解,而是要积极地为在后保罗时代中听到这些概要的话作见证。这封信正确来说,是要见证旧约仍继续成为基督徒生活的规范,甚至在耶稣复活之后,也当如此。
基本上,雅各书是以『散住十二个支派』的人为对象(雅一1)——也就是犹太基督徒。他们所关心的不是福音,也不是耶稣是谁,而是旧约在基督徒生活中的功能。雅各有效地回答了这个问题。他不厌其详地说明律法、先知以及耶稣的来临之间的连续性。我们在耶稣里找到自由,但是这自由是为了行『王国的律法』(二8),亦即在信徒心中『栽种的道』(一21)。那回应『全备使人自由之律法的……不是听了就忘,乃是实在行出来,就在他所行的事上必然得福』(一25)的人是智慧的。那人就是一个有信心的人,亦即忠诚的人;如果一个人的言行不符合他的内心,他就不能是一个忠诚的人。
彼得前后书
彼得所撰的这两卷经书之真实性受到现代批判学者的质疑。尽管有作者是谁,引用犹太伪经的理论,文学结构与收信对象这些问题的争议,早期教会一致的见证,都将此两卷书的作者归于使徒彼得。前书也许撰于主后六○年代初叶,是写给『神所拣选,分散在本都、加拉太、加帕多家、亚西亚、庇推尼寄居的』(彼前一1)。虽然是写给在特殊历史情境下的信徒,它的内容却也是一般性的。这封书信的冲力是要鼓励有信心的人要恒忍,不论逼迫与异端是多么的厉害。彼得劝告、激励基督徒团体要继续忠心。基督徒借着他们的被召与新生,分享了在耶稣基督里启示的完全救恩的盼望(一3——12),他们也因此被召成为圣洁的百姓(一13——三11),预备为福音的缘故受苦(三12——四19)。最后对长老与年轻人的劝勉(五1——9)负起了正典的角色,近似保罗的教牧书信。彼得也使用祝福教会领袖的方式,预备他们以面对他的即将离世。
彼得后书大概是撰于主后65年与68年之间,曾引起更多的争论,但是也必须接受它为正典。我们在这封书信中听到使徒的声音要比前封信更多,因为彼得知道,他快要离世(披后一14),呼召早期的基督徒要过圣洁的生活(3——11节),从圣经的观点证明耶稣的福音是可靠的(12——21节),以及使福音不受异端教训与假师傅的玷污(二)。这样做,就可以预备自己迎接『主的日子』(三)。柴尔慈以保罗在米利都向长老们所作告别的讲说(徒二十17——18)及教牧书信来评估彼得前后书的正典角色,其差异在于彼得关心的是一般教会信徒,而非教会中的领袖。使徒们鉴于即将死亡,将领导地位传递给教会及其领袖们,他们的著作所具的正典功能,见证了耶稣事工的延续以及后使徒时期的教会事工。
彼得与保罗都显出对旧约圣经权威的延续、主的福音的果效,以及教会的稳定与成长有极大的关心。虽然他们把权柄转给信徒群体,他们要求要严格地遵守使徒的传统,且要随时儆醒,预备、等候基督的再临。
约翰壹、贰、参书
约翰所关心的问题与彼得的相同,因为他也要传留他使徒的权威。他的三封书信成书于主后85至95年,提醒基督徒群体不可忘记他所教导他们的有关耶稣的教训。神的儿女借着道成肉身的基督,可以与父神团契(约壹一1——4),并被保证他们的罪必蒙赦免,而被要求行为要像光明的儿女(一5——二14)。要与基督团契就必须与世界分离(二15——17),也要离开关于基督的异端教训(18——27节)。
约翰的书信也是真正的教会公函,因为他所关心的乃是广泛的基督徒群体,即使他是以特殊的历史情境而写。他在贰书及参书中,同样地坚持忠心与爱心的重要性。
犹大书
我们看到最后的见证是来自犹大,雅各的兄弟(1节),也很可能是我们主耶稣的兄弟(参徒一14;林前九5:加一19)。犹大书的对象也是广大的信徒,『写信给那被召、在父神里蒙爱、为耶稣基督保守的人』(1节)。这封书信的正典角色回响出警告,要信徒抵挡离道反教的事,是『我们主耶稣基督之使徒』事先曾说过的(l7节)。犹大的身份离使徒的权威还有一步,但是他接受使徒的传统与教训,且以他是主的兄弟的权威,要求每一时代的基督徒不可背弃使徒们的教训,而是要保守自己在耶稣的福音中。使徒传统已经升级到『从前一次交付圣徒的真道』(3节)之地位。他也在书信中加添末世论的观点,鼓励敬虔的信徒『保守自己常在神的爱中,仰望我们主耶稣基督的怜悯,直到永生』(21节)。
结论
使徒的见证——以宣讲、行神迹(因耶稣的大能)、圣灵的显现、使徒统绪的教导,以及透过使徒的书信——为我们的主以及他教会之间动力的连续性作联络。但是其中也有很清楚的不连续的表记:圣灵的降临、向外邦的宣教,以及可以不遵守犹太人教训的自由。然而,尽管有不连续的表记,使徒们都依据先知的话语,以耶稣的教导、复活和升天得荣耀的观点来传讲耶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