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救赎进程
第三十二章、保罗见证基督的复活
保罗的书信清楚地阐明耶稣的恩惠的性质、成熟的众子民与天父的团契,以及我们在圣灵里的生命。保罗书信比其他任何一卷新约更清楚地说明:外邦信徒也包含在旧约所说的,在耶稣基督里的继承权。身为牧师一教师,保罗带着这样的盼望写信给各教会——即使是在他离开之后,使徒的传统仍能继续下去(林前十五3——8:西二8)。保罗热心关切各教会要与圣灵同行,不可再走犹太教的老路,或是错误地接受已不再是福音的福音。为要达成这些目标,他写信给外邦世界中的各教会。
他写罗马书给世界第一首都的基督徒,提出神在耶稣基督里的义,以及父神借着圣灵在基督里赐给他儿女的所有恩惠。父神盼望他的儿女能以完全奉献的生活来回应(罗十二l——2)。使徒保罗的教训延续了主的教训,他也高举基督徒伦理,包括活出神的荣耀,以及充满对未来救赎的盼望。
给哥林多基督徒的信中,保罗为他的使徒权威辩护,这一切都是为了使徒传统的益处。他呼召哥林多的基督徒要显出基督之灵的果实:合一、信心、盼望、慈爱以及愿意本着圣灵的恩赐彼此服事。他把教会的性质更清楚地说明:教会的头就是基督,但是她的肢体则不相同,各有各的恩赐,而圣灵只有一位。基督徒的生活是一个圣灵充满的生活,盼望身体复活与神国完全地显现。
给加拉太基督徒的信中,保罗高举神儿女的自由。他们在神面前的地位不同于旧约中神儿女的地位,这是由于两个相关的真理:神的儿子基督的来临以及神的灵的浇灌。在基督里,新的创造是实质的。走回头路去守犹太口头律法(Halakah;衍生自律法的解释与规范)就是完全违反了基督来临的真正目的。
给帖撒罗尼迦基督徒的信中,保罗说明了基督徒盼望的性质,特别注意在主的日子、被提以及等候着基督徒群体的荣耀。
监狱书信(以弗所书、腓立比书、歌罗西书以及腓利门书)是在保罗身处逆境期间写成的。在这几卷书中,读者见到一个在耶稣基督里喜乐与得胜的心灵,因为保罗说到那等候要赐给恒忍者的荣耀。他感谢那些代祷者,以及给他物质支持的人,即使身系囹圄,保罗还是那样关心教会及人们。他为教会中圣灵的印记:爱、合一及纯洁代祷。他警告腓立比人要预防犹太教者,警告歌罗西人预防异端,因为他们会破坏基督身为创造——救赎主的工作。
在教牧书信中(提摩太前后书及提多书),保罗强调纯正的道理以及使徒传统的延续之重要性。教会的未来不再视圣灵在保罗身上的工作而定,而是圣灵在提摩太以及教会中有信心的长执身上的工作而定。他们必须是可信靠的人,顾念基督的教会。保罗就像其他的使徒一样,在他最后的几封书信中传递他使徒的领导权。随着保罗、彼得、雅各、犹大、约翰以及其他使徒与早期教会领袖的相继去世,教会的前途掌握在新一代的领袖手中。保罗书信连同其他书信的正典功能就是要保证,使徒的传统将保持下去,因而圣灵所兴起的领袖可以继续增进耶稣基督的教会的和平、纯洁以及爱心。
主要的书信
保罗是一位向外邦人宣教的使徒。在耶稣复活以后几年,也即主后34年左右,他才开始明白,耶稣就是弥赛亚。在47至56年期间,他有三次布道旅行,将基督的福音传向小亚细亚以及希腊。他在旅行期间,不断地与教会工作及教会生活保持接触。由于他常常注意新弥赛亚教会及其会友所提出的问题,所以写了几封书信。这些书信不只是沟通的文学形式,它们反映出根据耶稣教训的使徒传统,使徒从旧约来了解新时代的看法,以及等候着神儿女的未来。在保罗书信中可听到神的声音,并且由于它们能鼓励、激发信徒,于是教会阅读、分享以及搜集保罗的著作,成为神对各时代所说的话语。
罗马书
保罗在第三次布道旅行结束时,即主后57年到59年之间,给罗马教会写了一封信。这封信在本质上极富神学色彩,因而塑造了基督教的神学,尤其是『因信称义』的教义。不过,保罗写信的动机不只是为了末世论与救恩论的教义,也是实际的劝诫,传达他有意将使徒的传统也给在罗马的教会。保罗并不是给予一篇完全纯熟的神学论文,而是提出一个充分的辩明——针对耶稣基督的福音对抗异教与犹太教的信仰系统。
罗马书的正典形式有别于其他书信,它的开端是一段冗长的问安与引言(罗一l——17),并且用祝福、问安和颂荣为结束(十六20——27)。在引言中,保罗肯定他是复活的主耶稣基督福音的使徒,由于基督的权柄,犹太人与外邦人都被邀请来成为『属耶稣基督的人』(一6)。那些属于耶稣基督的人都因信而得救。福音启示出神的大能与神的义(l6——17节)。它在救恩历史上是一件新的事件,但它不是一个突然的结果,因为它是神『从前借众先知在圣经上所应许的』(2节)。
同样的强调也在颂荣式的结语中重述一次。福音已启示给保罗,并不是一个全新的启示,而是一个已经『按着永生神的命,借着众先知的书而知道』的。福音的传扬是关于『列国』的——包括犹太人与外邦人——并且期盼他们能以信心与顺服回应耶稣基督(十六26)。
罗马书的架构突显出保罗对基督论与普世的关注。福音包括人类的罪以及耶稣的救赎信息,但是也含有不少其他方面的信息。保罗断言,耶稣的福音与旧约众先知的信息是连续的。福音传扬复活的主、众先知所预言的弥赛亚。从这个观点来看,我们必须了解很多引自、提及、类比旧约经文以及人物(如亚当和亚伯拉罕)的话语。旧约在耶稣基督、复活的主身上发现了它的焦点,他是那位将要引进律法与先知预言之完全应验者。众先知一再地见证神的公义、救恩和普世性的计划。保罗就是从这个观点扩大对福音的了解,它包含要求新的顺服、与神的新关系、圣灵的事工、整个受造物的关连,以及对犹太人与外邦人都能施用。耶稣就是领受一切权柄的弥赛亚、主——复活的基督,他的统管遍及天下列国。
哥林多前后书
主后57年,保罗在其第三次布道旅行期间,即将离开以弗所教会时,写了一封信给哥林多的基督徒。他先前也写过一封信给他们(林前五9),但是被误解。这第二封信,也即我们的『哥林多前书』,主要是回答教会所提出的争论,这些问题革来氏家里的人、司提反、福徒拿都和亚该古都向他报告过(一11;十六17)。这些不同的关注有助于解释,保罗在此书信中由一个主题说到另一个主题时,为什么会是这样断断续续的模式。从头到尾,保罗流露出教牧的关注,『不带有律法主义或应用法(casuistry)的痕迹』。
书信流露出保罗卷入了教会生活。在这封信中,保罗突显出他教会神学家的身份,凭著他使徒的权柄,解决了很多问题。保罗的权柄来自耶稣基督(五3——5;七10;十一23),然而,保罗在写信时依然保持人情味(参七6,12,25,40;十15),因而是以牧师一神学家的身份来处理争论。
这封书信的另一个重大贡献在将基督徒的日常生活和基督再临的盼望连接起来。保罗为哥林多的基督徒祷告,因而也是为每一代的基督徒祷告,愿他们能过圣洁的生活等候耶稣基督的显现(一7——9)。合一、圣洁、智慧的生活以及与众人和睦,都成为等候未来荣耀的过程中新生活的例证(二9;四5;十11)。末世论的关注影响了保罗的神学以及他对哥林多人问题的回答。
因此,新生活最好的概述就是生活于信望爱合一的情况下。信心就是对复活的基督的福音所启示的三一真神委身之表示(十五1——11)。盼望则是对神在耶稣基督里的君权产生委身,也产生获得完全的救赎的渴慕。爱则表现在圣洁的关系中(十三章),而且是最大的基督徒属性。没有信,就不会有爱(agape);没有神国在耶稣基督里将完全建立的盼望,也不会有爱的存在。
哥林多后书则面对更严重的问题。信中提到保罗额外的访问以及一封充满伤感的信,有助解释发生在两封信之间的事。保罗似乎又重回哥林多访问(参林后十二14;十三1——2),而曾遭遇到很大的抗拒。在他离去后,写了一封措辞非常强烈的信(已不存在),引起他极度的伤感(二4;七8)。
当保罗写第二封信时,是在马其顿,完成了他第三次的布道旅行。长久以来盼望哥林多人悔改现在已经实现了,保罗很高兴听到在他们心中神恩典的作为(二3;七5——8)。
加拉太书
律法与福音的争论开始在加拉太教会中成为焦点。过去历史的议题都是关于:随从犹太习俗者(Judaizers)的身份,加拉太教会的地理位置,以及加拉太书信与耶路撒冷会议的关系,这些经常成为问题的焦点,但是更重要的正典意义却反而被忽略了。
加拉太书大概是撰于主后48年到56年之间,它的文学形式引起了许多的争论,如:律法与福音,自由与圣灵,律法的俗世解释与属灵的应用,以及基督的律法与犹太教的律法。这封书信的辩论、护教模式与风格展示了护卫福音的作用,不仅是对抗犹太教者(这封信的时机),也是对抗任何对信心的攻击。因此,这封书信的文学贡献在于它是叙述福音的经典之作。对保罗而言,基督教束缚于对基督的认信、遵守他爱的律法、与圣子及圣父之间有更成熟的关系,以及从圣灵来的自由。此外,这封信支持保罗身为耶稣基督的使徒之权威。辩论的模式是基于正典的与救赎历史的观点。教会听到了基督的声音,印证了他给他仆人保罗的权柄,以及保罗所传讲有关信心、称义、成圣和圣灵中的新生活等信息之权威。
帖撒罗尼迦前后书
这两封书信撰于保罗第二次布道旅行期间,即主后51年至52年之间,而且两封信之间间隔很短。前书的独特性表现在一至三章中,由广延的感谢与祈祷所构成,愿基督徒都过圣洁的生活(帖前三13)。有关圣洁的祈祷汇集成一个劝告的段落(四——五),保罗于这个段落鼓励信徒预备自己迎接主的再临。他以愿信徒成圣的祷告为结束,然后是祝福:『愿赐平安的神亲自使你们全然成圣!又愿你们的灵与魂与身子得蒙保守,在我主耶稣基督降临的时候,完全无可指摘』(五23)。前书的正典角色就是鼓励基督徒在生活中要感谢、盼望以及成圣。
后书的状况是要回答由前书所引起的问题。保罗平衡了对有关基督即将再临的种种征兆之强调(帖后二l——12),鼓励信徒要坚忍(一;二13——17),并作实际的忠告(三6——15)。这两封书信的重点不同以及缺乏显著的连续性,激起了有关此卷书的作者、真实性以及结构方面的争论。从正典的观点来看,后书引起了在末世性的期盼中之张力。
监狱书信
以弗所书
以弗所书成书的日期大概与歌罗西书的日期相同(主后59——61年),因为这两封信都提到推基古这个人(弗六21——22;西四7——8)在好几份早期的手抄本中,问安没有出现『以弗所』,因而引起了一些严重的问题,即关于本卷书的作者、受信人以及书信的目的。再一次看到,关于书信起源的历史情境其重要性次于书信本身对基督、圣灵的工作、教会以及信心的新作为所作的伟大陈述。它的正典功能在于保罗对在基督里的初信者之关心。他向他们保证,他们也领受了圣灵,并担保他们在基督里的救恩(弗一13——14)。以弗所书的正典功能是对所有信徒的激励,尤其是对那些最近才明白基督就是弥赛亚的信徒,包括非犹太人,更是如此。凡是在基督里的人都是神的应许与圣约的继承人(二1——21;三6)。
本着使徒的权柄,保罗呼召所有的新信徒成为『神的效法者』,以及『生活在爱里,就像基督爱我们一样』(五l——2)。他教导他们,『不要叫神的圣灵担忧;你们原是受了他的印记,等候得赎的日子来到』(四30)。基督徒生活的依据和实践是三重的(四——六)。每一位新信徒,每一所教会,以及每一代的人都因而受召要与神在耶稣基督里以及圣灵里的工作认同。『保罗渴望新生代的基督徒都能明白,神现在在他们的生活中所运行的大能,是根据他的旨意、计划,这个计划是他在基督里所成就的,并包含了全宇宙』。
腓立比书
本卷书的作者、内容以及成书日期经常成为讨论的焦点。这封书信表达保罗对腓立比教会信徒的感谢,因为他们记念他生活上的需要。他感谢他们的仁慈(四10,14),鼓励他们同心合一(二2;四2)以对抗犹太主义者(三)。他受苦的经验使他得到新的亮光(一12——30),因为他反映了主的受苦,因而劝告腓立比信徒要效法我们的主的模式,过一种自我牺牲的生活(二1——18)。柴尔慈提出,这封书信是使徒保罗『最后的心意与遗嘱』,因为他的盼望在于耶稣的即将来临,以及神赐给跟从主的人平安之实现(四4——7)。这卷书的正典意义在于要求信徒在基督论及末世论的背景下,要恒忍、自我牺牲,并为了基督的缘故受苦。
歌罗西书
歌罗西书的成书日期大概与腓利门书相同,于主后60年,因为这两卷书记载了一些保罗的朋友相同的名字(西一1;四9——4,17:门1——2,23——24)。在开始的问安、感谢和祷告(西一1——14)与结尾的教导和问安(四2——18)之间,这卷书透露出一些与保罗其他书信的差异。其中的字汇、风格、和基督观都独具特色,因而引起人们质疑它的作者和歌罗西的异端。不管有关日期、异端、和文学批判的学术性问题,它还是具有正典的功能。假教训威胁了基督教的本质——耶稣基督!保罗明白地回答,耶稣是统治者、创造主以及世界的支持者,尤其是教会的支持者(一13——18)。耶稣是神的pleroma或『丰满』,就是保罗在一15——23的颂赞中所荣耀的。
这卷书是对复活的基督乃万主之主之正典见证,他的圣工包括教会与世界,救赎人类脱离罪恶并救赎所有的受造物,以及使人从犹太的规条和外邦的苦修中得释放。基督教信仰的总合与实质就是耶稣基督,他自我牺牲,成为人类的头。他是神与世人之间的中保(一20)。
腓利门书
腓利门书也具有较长的书信所具有的特色,虽然它所处理的是有关阿尼西母,这个带着腓利门的钱逃跑的奴隶的俗事。然而这卷书却成了社会变迁的论文,因为在基督里既没有为奴的,也没有自主的(参林前七17——24;加三28)。
教牧书信:提摩太前后书及提多书
关于教牧书信的作者究竟是谁,引起了许多的争论。风格、字汇和神学方面的差异都已经过审慎的释义,但也经常导致负面的结论。批判理论认为这些书信是使用假名的作者所写,保守派人士的观点则支持保罗使用可信任的抄写员,并给他某些程度的使用字汇的自由。
批评家们都同意,这些书信与保罗的书信在形式上确有相似之处,也同意其中许多指到保罗的生活与事工之处(如提前一l,3,16;提后一11;三11;多一3,5)。然而,教牧书信的气氛不太、样。使徒更正式的,更神学的,且更少倾向作个人的应用。教牧书信主要的正典贡献包括保罗将其权威转移给其他人,正如他写信给以弗所的长老们所做的(徒二十17——35)。保罗的同工因而被要求负有责任使使徒传统(有关基督、宣道和抗拒异端的教训)永远继续,以及培训地方教会的长执(提前三;多一5——9)。
第一,保罗强调他对纯正的道理之关注(提前六3:提后四3)。这种教义是保罗过去小心教导教会的使徒传统。随着他的事工行将结束,他确定关于基督及他救赎工作的教训必须永远保持,以作为各教会的教义与实践的基础。由『可信的话语』组成的纯正的道理(参提前一15:三1;四9:提后二11;多三8)以耶稣基督为始为终。耶稣来为救赎罪人(提前一12,15;四10)。他自己就是神与人之间的中保(二5——7),并且将在特定的时候返回(六13——16:另参多二13)。
第二,教会中司各职事者有责任将信仰传递给新一代的信徒,培养他们敬虔的态度,以及保持教会的圣洁(提后四l——5)。针对这个目的,使徒保罗要求提摩太和所有的教会领袖:『你从我听的那纯正话语的规模,要用在基督耶稣里的信心和爱心,常常守着。从前所交托你的善道,你要靠着那住在我们里面的圣灵,牢牢的守着』(一13——14)。
第三,使徒鼓励所有的信徒要先培养自己的敬虔,以预备享有神的恩典。他能卸下他的责任,因他带有盼望,相信这些敬畏神的人会承接使命,因神及耶稣基督的同在而继续生活、事奉。保罗怀着信心地说:『从此以后,有公义的冠冕为我存留,就是按着公义审判的主到了那日要赐给我的;不但赐给我,也赐给几爱慕他显现的人』(提后四8)。
结论
保罗书信看起来是以使徒行传、希伯来书和教会公函为背景,在救赎史中展开了一个重要的发展。一方面,教会必须适应基督的离去和圣灵的显现。圣灵带来自由、成熟以及更大的保证,但是也更大地期望信徒们在生活中要有圣洁、爱心、和平、合一以及渴慕属灵的见证。另一方面,教会也要适应外邦信徒的加入。外邦人也能成为神的儿女,领受圣灵,享有立约生活中所有的权利和特权,视旧约圣经为神的灵所启示的话来阅读,且可以有领袖的地位。保罗书信和使徒行传一起见证,神的百姓是生活在五旬节以及荣耀的基督显现之间的张力中。它们本身不只是见证,而且也具有正典的功能,因为每卷书信都建立了基督道成肉身与得荣耀的权威意义,并要求教会中个别的信徒和所有教会为一整体,在圣灵里活出新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