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第三章
D 生命关顾的具体意义与内容
6、引导
a 引导的意义
基督徒关顾者以关怀、鼓励、劝勉为基础与先行,才能有效而进阶地进行主导性与指导性引导。若无关怀、鼓励、劝勉,不易引导他人,他人也不一定被引导。但引导可以与先前的医治同步进行。随着医治的进展情况,对他人的引导可以伴随进行。
三一神是引导的神,是引导人的牧者(诗23:1;赛40:9-11)。祂对人作整全性生命引导时,是像牧者与导师般作个别引导。耶和华供应人所需,「不致缺乏」(诗23:1),让人「躺卧在青草地」,引领人到「可安歇的水边」,得享内心安舒,使「灵魂甦醒」(诗23:2-3)。耶和华更带领人的生活,让人「走义路」,在死荫的幽谷得「安慰」,在敌人面前「设摆筵席」,让人「福杯满溢」(诗23:3-5)。耶和华「一生一世」引导人的生活「必有恩惠慈爱随着」(诗23:6)。耶和华的引导不仅是对个人,更扩延到以色列民族,作以色列民族的牧者(诗80:1;结24:15-17)。
圣子耶稣是「好牧人」、「群羊的大牧人」、「牧长」(约10:11、14;来13:20;彼前5:4),祂也像牧者与导师般作个别引导。耶稣引导人像牧者引导羊,祂认识羊,顾念羊,引领羊,让羊听到耶稣的声音,听从耶稣(约10:2-5、13-16)。耶稣像导师般个别引导,是对人整全生命的引导,在引导格拉森鬼附者、税吏撒该、前往以马忤斯的门徒、撒马利亚妇人、绝望的彼得等人时,特别显著(可5:1-20;路19:1-10,24:13-35;约4:1-42,21:1-23)。
圣灵是引导的神,像导师般作个别引导。首先,圣灵以真理与启示来引导人(约14:17,16:13-14;约壹5:7),让人有智慧、聪明、谋略、能力、知识、敬畏神(赛11:2)。圣灵如手把人「举起」,带领人,让「心中甚苦、灵性忿激」的人得能力(结3:12-14)。圣灵更内住人心作全方位引导。圣灵禁止工作,不许活动(徒16:6-7),帮助人祷告(罗8:26),指教一切事与指教人说话(约14:26;林前2:13;彼后1:21),感动人听见、看见(路2:27;林前12:3;帖前5:19;启1:10),引导人结属灵生命的果实(加5:22-23)等。
自西方沙漠教父以来,「属灵引导或属灵导引(spiritual direction)」,是历世历代基督徒追求灵命成长与灵修指导的重要主题。贝利(William Barry)与柯诺里(William Connolly)认为属灵引导,是「一个基督徒给另一基督徒的帮助。这种帮助,让另一基督徒能关注上帝对他或她的个人性沟通,能回应上帝,与上帝亲密中成长,活在这种沟通关系带来的结果」。(注49)
卢云在论及内心祷告(the prayer of the heart)时,提出读经与静默需要引导(guidance)。卢云担心基督徒在读经与静默中误解、断章取义、聆听错误,因此需要引导者、督导与辅导(guide、director、counselor)。(注50)他认为这些引导者、督导与辅导是帮助者,帮助基督徒分辨上帝、自己或黑暗势力的声音,鼓励人不要放弃、远避绝望,阻止人急促地行在不清楚方向与傲慢而冲往模糊目标,建议人该在何时读经与静默,防止人制造新的祷告幻想,打开内心祷告之路。(注51)
李耀全试图把属灵引导、心灵辅导与牧养衔接统合,提出「心灵辅导与牧养(Soul C.A.R.E.S.)」的模式,进行属灵引导。(注52)他认为人的灵(soul / spirit)有「想与神亲近的意愿,愿参与在神终极的现实与奥祕」。(注53)因此,他主张属灵引导是「以主的旨意为中心,察验何为神的旨意」(罗12:1-2),而引导者是帮助被引导者「辨别神的声音,帮助她或他顺服神的旨意,活出基督的生命」。(注54)
蒋赖玉芳从牧养方式来理解属灵引导。她看重「在受导者各种生活经验中,神的自我临在、揭示与工作」。(注55)对她来说,属灵引导者的任务是「帮助受导者敏锐于神,如何藉着种种的生活经验,像自己言说,并与受导者一起分辨、寻求印证,以具体行动回应神」。(注56)
贝利、柯诺里、卢云、李耀全与蒋赖玉芳之间的看法与关注点虽有差异,但他们都认为属灵引导是一种「帮助」,而属灵引导者是帮助者。贝利与柯诺里侧重被引导者与上帝的沟通、回应、亲密中的成长与果实,卢云关注读经静默祷告中的分辨、鼓励、阻止、建议,李耀全却强调如何察验神的旨意与活出基督,蒋赖玉芳的焦点则放在日常中,对上帝的敏感性与关注性。无庸置疑,他们的属灵引导都能帮助人分辨信仰困惑与属灵生命的成长与成熟,但他们的引导局限在人的属灵生命与信仰生活,而非整全人的引导。他们的引导没有扩延至人的身体、生活所需与生活日常。
笔者提出的「引导」,并非关注牧养与教牧学的衔接,乃从关顾他人生命的角度切入;也非局限在人的属灵生命与信仰生活,而是对他人整全人的引导。这种引导是一个有灵命与敬虔基督徒关顾他人生命的必要信仰实践。因此,引导是对他人身体或生活所需、生命的状态与生活、信仰与灵命等方面的整全生命引导。从三一神的牧者性与导师性的引导来说,引导的意义与内容,可归纳为带领、教导与培育成长。无论是带领、教导与培育成长,都可以发现基督徒关顾者在引导他人的主导性与指导性。
b 引导的具体内容
首先,对身体或生活所需的引导有带领、教导与培育成长。他人若有身体、精神、心理等的疾病,基督徒务必带领与教导他人向专业人士求医。基督徒也要带领与教导他人必须关切自己的身体,因为身体是「圣灵的殿」,要在「身子上荣耀神」(林前6:18-20)。若有人在身体上放纵私欲的邪情,身体沾染污秽,务必禁止与阻止,并教导「用圣洁尊贵,守着自己的身体」(帖前4:4、7)。基督徒还要教导与培育他人注意身体各肢体联络得合式,作百节各按其职功能的健身,让身体健康成长(弗4:16)。
第二,对他人生活所需,基督徒要教导他人在经济生活上自立自养,带领就业机会或学习工作机会,培育他人重建经济生活的原则与实用性财务管理。若有经济生活的陋习与不良操作(浪费、赌博、各种上瘾事等),必须要禁止与阻止,让人回转,在经济的自立自养上成长。
第三,在生命与生活、信仰与灵命中表现的忧愁、不安,退缩等,或信仰的软弱与灵命的乏力,必须以圣经、基督信仰,或向上、向内、向外灵修等来带领、教导与与培育成长。关怀者先带领他人与神合一、让自己成熟,与他人友爱等,并教导他人活出真正自我的身分、生命与生活,还要关注他人能摆脱错位异化的自我,以及四缘一般性他人观与人际关系。
E 生命关顾的对象、预备与具体实践
1、生命关顾的对象
生命关顾的首先对象是周围的基督徒他人,再来是非基督徒他人。这些人包括自己的家人、周围的邻舍或亲人、所属群体或共同体的成员(职场、教会等)。对非基督徒他人的关怀、鼓励、劝勉、医治与引导等生命关顾,无法在一开始就凸出基督信仰。凸出基督信仰往往让被关顾的非基督徒产生抗拒心与反感,拒绝进一步的生命关顾工作。因此,针对非基督徒他人的生命关顾,必须从身体的状况与所需入手,让他人的身体状况与所需,能经历基督徒的爱、温暖、被理解与认同。
对非基督徒进行身体状况与所需关顾中,可兼顾生命状态与生活。在关怀非基督徒的忧愁、恐惧、不安、困惑等生命状态与生活时,表现出基督徒关顾者的喜乐、平安、盼望、成熟生活与日常等。当非基督徒对基督信仰产生渴望与求知时,再进行信仰与灵命层面的生命关顾,并引导归向基督。另外,若基督徒有上帝特别的呼召、引领与使命,可以离开自己的周遭环境,前往特殊或远方的对象与族群进行生命关顾,例如性工作者、流浪汉、孤苦者等。
为了进行专业性生命关顾,基督徒不排斥接受专业性装备。例如医病、精神治疗、心理辅导与治疗、基督教教牧辅导、灵修导引等。但笔者强调生命关顾的非专业性与灵命、敬虔的实践性。因此,一般基督徒也能参与生命关顾,而且必须要参与。
2、生命关顾的预备
生命关顾的具体预备有四:祷告、怜悯之心、倚靠三一神的态度、认知熟悉生命关顾的内容。生命关顾的最基要预备是祷告,其理由与重要有三。第一,祷告预备基督徒关顾者的心与工作,让生命关顾与三一神接通,倚靠三一神来进行生命关顾。正如卢云强调祷告让人追随圣灵与基督,让上帝来「颠覆」人,经历临在而有能力引导人的上帝。(注57)换言之,上帝的生命「颠覆」,让基督徒谦卑自己,在上帝的临在与能力中进行生命关顾。
第二,祷告是关顾工作的预工,即所谓「工作之先,祷告先到」。基督徒在尚未进行生命关顾之前,在代祷中让被关顾者也能先经历上帝的「颠覆」、临在与能力,预备迎接关顾工作。
第三,祷告让三一神接通基督徒与被关顾者,让生命关顾工作以三一神为中心,并在三一神、基督徒、被关顾者三者之间进行(传4:12)。祷告让生命关顾不脱离,也能紧绑在三一神。
对基督徒来说,生命关顾的关键性预备是怜悯之心。怜悯心是生命关顾者的存心与态度,是关顾工作的灵魂与关键。若没有怜悯心,各种关顾的内容、方法与步骤,很容易停留在形式与习惯。当被关顾者先感受关顾者的怜悯心,心门便能打开,迎接关顾工作,让关顾工作产生果效;若被关顾者无法感受关顾者的怜悯心,关顾工作常无效、乏力。另外,基督徒在关顾中的劝勉与引导里,虽采取主导性与指导性,但这不是军队长官的威风主导,或党派首领的权威指导,乃是怜悯心的主导与指导。
基督徒生命关顾的根源性预备是倚靠三一神。三一神是关顾的神,祂主导与指导关顾。因此,三一神对关顾工作有终极的主导性与指导性。基督徒必须认定上帝的主导性与指导性,认知自己在关顾的主导与指导上是辅助性的。基督徒进行生命关顾,必须敏锐于上帝的主导与指导,紧紧倚靠三一神,不能自己「一手包办」。倚靠上帝的主导与指导,表示生命关顾持续在三一神的能力、带领与感动里,并能防止基督徒在各种关怀工作的困难中,不致失望、放弃,能继续倚靠神。
第四,与被关顾者建立友谊关系,是基督徒关顾工作的实效性预备。基督徒对生命关顾虽有好的计划、执行方案、工作内容,若与被关顾者尚未建立友谊关系,这些便难以启动或进行。友谊关系的建立与预备胜于关顾工作。有了友谊,才有信任;有了信任,心门才能打开;心门开了,关顾工作才能产生实效。没有友谊,关顾工作容易沦落为应付差事或形式。友谊关系就是密友关系。
密友是生命历程的同伴,是谈心者、说真心话的人。因此,基督徒与被关顾者的友谊关系,意味着要建立生命的同伴关系、谈心与说真话的关系。被关顾者不是客户(client)、实习对象,更不是单纯的关怀对象,乃是密友。基督徒建立友谊关系,需要时间,更需要耐心等待,直到被关顾者感到关顾者是自己生命的密友,能主动谈心、说真话。生命关顾的工作必须先要传递基督徒的友谊,友谊之心先于工作之口与手。友谊关系不仅要先建立,也要在生命关顾的整个过程中维持与成熟。
在建立关系友谊中,基督徒如何看待被关顾者非常重要,也影响进一步的友谊关系。基督徒不能视被关顾者为弱者、低微者、无用者、听从者,反而要持定基督徒正确的他人观。被关顾者是另外的自己、款待的对象,并密友、导师、医治者。被关顾基督徒与基督徒一样,也是上帝的儿女、上帝爱而喜悦、上帝拣选的人。被关顾者虽是被关顾对象,但他们真正自我的生命与身分没有丝毫改变。因此当尊重、爱、肯定。
被关顾者是基督徒款待的对象,总要欢迎接待、礼遇、谦卑、爱;被关顾者更是基督徒的密友、导师、医治者。正如黎明之家的亚当是卢云的关顾对象,也是卢云的密友、导师、医治者。当基督徒正确地看待被关顾者时,友谊才能进深建立,友谊的障碍也能清除。
第五,熟知生命关顾的内容,是基督徒进行生命关顾工作的实务预备。明白与熟悉生命关顾的关怀、鼓励、劝勉、医治与引导等的定义与具体内容,让关顾工作在这些定义与具体内容的规范里进行,而不偏离。
3、生命关顾的具体实践
a 一对一生命关顾
当周围的基督徒或非基督徒他人,感到基督徒关顾者是自己生命的密友,能谈心,说心底的话时,可选择其中一人作生命关顾工作。这是一对一生命关顾。一对一生命关顾的首要对象,是家人或同一性别的周围人。关顾者必须维持友谊关系,视关顾对象为另外的自己、款待的对象,并密友、导师、医治者。若友谊关系破裂或无法以正确的他人观看待被关顾者,一对一生命关顾工作就无法进行,甚至会中断。
一对一关顾工作,乃是对人的身体状况与所需、生命状态与生活、信仰与灵命,进行关怀、鼓励、劝勉、医治与引导的具体内容。一切的关顾工作从关怀开始,接着是鼓励。当被关顾者对基督徒的关怀与鼓励感受到温暖、爱、被理解、认同之后,再进行劝勉、医治与引导。基督徒可采取定期会晤约见谈话(一周或两周一次),或非定期会晤约见方式(电话、简讯、电邮、卡片等)进行各种关顾。关顾工作不能操之过急,更不要奢求赶紧看到果效。最重要的是在友谊关系里,让被关顾者感受到温暖、爱、被理解与认同。
b 生命关顾小组
生命关顾可按小组方式进行,特别在教会。一个生命关顾小组的成员最好是三至六人,基督徒关顾者是小组长。建立生命关顾小组,先从一个组开始,然后再发展多个。日后的小组长从第一个生命关顾小组员产生。若要建立多个生命关顾小组,建立之前,组长必须在之前小组过成熟的关怀生活,再接受组长训练。组长训练内容是「生命关顾的五项预备」,即祷告、怜悯之心、倚靠三一神的态度、建立友谊、熟知生命关顾工作内容。
在生命关顾小组里,首要关注事项是建立友谊。无庸置疑,小组员之间的友谊是小组维持、发展、成熟的关键。不仅要建立友谊,也同时教导组员以正确的他人观彼此看待,因为这是小组建立的基础与条件。
在小组聚会里,组长带领各组员分享自己身体的状况与所需、生命状态与生活、信仰与灵命等。在最初阶段,只需要作关怀与鼓励。至于劝勉、医治与引导等,由组长在小组聚会之外,先以一对一方式进行。若小组员的友谊成熟,而且确知劝勉与引导的具体内容后,方可在小组里进行。另外,对于医治,特别是面对扭曲与伤害,无论是组长或组员,必须要对自己的扭曲与伤害有修复与医治的经历后,才能以一对一方式进行。若没有这种经历,医治就无法进行。
在小组聚会里,最重要的是让各组员在自己身体的状况与所需、生命状态与生活、信仰与灵命等感受到温暖、爱、被理解、认同与分担。各组员在友谊关系中,存怜悯之心来聆听、共鸣、接纳其他组员,让小组始终充满认同、理解、同心、眼泪、感动,而非只有了解。
小组聚会可以每周或隔周进行,不仅分享与进行关顾,还需要诗歌赞美与彼此祷告。小组长要留意组员的分享只限于自己身体的状况与所需、生命状态与生活、信仰与灵命等,不能无所不谈或讨论圣经问题。在初期阶段,小组长要注意组员之间的关顾,专注在关怀与鼓励,不触及劝勉、医治与引导。
小组聚会之后,组长与组员继续以电话、简讯、电邮、卡片、约见等方式持续个别性关顾。小组性生命关顾不能止于小组聚会,小组聚会之外的关顾也同样重要。
F 生命关顾的灵修
1、引言
在一对一生命关顾里,生命关顾灵修是关顾者的必须灵修。但在小组性生命关顾里,关顾者组长与组员(以下简称关顾参与者)都需要藉着生命关顾灵修,让自己的灵命与敬虔向生命关顾延伸,在友谊与怜悯心的基础与前提下,持续生命关顾。关顾者组长必须教导组员学习与实践生命关顾灵修。因此,生命关顾的灵修是关顾参与者的必须灵修。
2、静默
当基督徒的灵命与敬虔向外延伸,关顾他人生命时,来自世界与内心的负面声音与风浪开始涌起。风靡世界的各种个人主义与社会隔离政策,例如,「要乐(活在当下;YOLO,you only live once)」、「独饭」(独自吃饭,honbap)、「邻避症候群(NIMBY,not in my back yard)」、「奈避症候群(NIABY,not in anybody’s back yard)」、疫情下「居家隔离」与「社会隔离」等,容易对他人冷漠,把生命关顾置之旁外。这种现象对关顾参与者给予负面声音,对关顾他人感到困惑与迷惘。
静默让关顾参与者安静反思关顾工作,抵御与平息生命关顾的负面声音,聆听与专注三一神对生命关顾的呼唤与要求,让关顾参与者能说出与行出合乎上帝心意、旨意与作为的生命关顾言行。首先,在静默的暂停言行里,关顾参与者先作反思。生命关顾不是工作,乃是基督徒灵命与敬虔的必须外延。自己是否在实践生命关顾?情况如何?有什么难处与感恩等。若在暂停言行中,对生命关顾有了负面声音或风浪时,即刻进入叫醒耶稣。
在叫醒耶稣里,先求救耶稣,让自己不被这些负面的声音与风浪退缩或压倒;求耶稣赐力量,不放弃、不惧怕。基督徒可呼叫:「耶稣,『要乐』与社会隔离是对他人生命关顾的阻力,真不知该如何」;「耶稣,我怕别人拒绝我」;「我想做,担心别人说我多管闲事」。在唤醒自己里,关顾参与者把自己与自己对生命关顾的认识交给耶稣,唤醒自己退在耶稣膝下,按照上帝对生命关顾的心意、旨意与作为,看待生命关顾。在唤醒自己里宣布说:「耶稣,我把对生命关顾的胆怯认识交给耶稣」;「耶稣,我愿退在祢膝下,要提醒自己按上帝对生命关顾的心意、旨意与作为,看待生命关顾工作」。在等候耶稣里,关顾参与者要聆听耶稣对生命关顾风浪的斥责与否定,等候耶稣平息风浪。在等候耶稣里宣布说:「我接受耶稣对生命关顾风浪的斥责」;「我拒绝『要乐』,我不接受因社会隔离而对他人的隔离心态」;「生命关顾是我的灵命与敬虔的必要表现,任何否定生命关顾的意见与看法,我都拒绝」。
若在静默的暂停言行或叫醒耶稣,当关顾参与者有四缘一般性他人观与人际关系时,按照他人观的静默,摆脱四缘一般性他人观,看他人是另外的自己、款待的对象,以及密友、导师与医治者。然后再回到原先静默的阶段。若有关顾参与者造成了自我扭曲或心理伤害,而产生3以上风浪指数,就要进入向内灵修来修复自我扭曲或医治自我伤害,再面对生命关顾的静默。当关顾参与者在修复与医治中确定他人是可理解、共鸣接纳、可怜、可体恤、饶恕、可爱的对象,回归到原先的静默阶段。
在第三阶段的深层聆听神与专注神里,关顾参与者要聆听圣经对生命关顾的教导,并上帝对生命关顾的爱的呼唤与劝戒。基督徒要专注上帝对生命关顾工作的心意、旨意与作为。在聆听神与专注神之中,对一切抵挡生命关顾的声音、意念、想法等,要坚决地抵御与拒绝。在聆听神与专注神里,让自己只听到上帝的声音,眼目专注上帝的心意、旨意与作为。随着聆听神与专注神的深入,对生命关顾有了确定与信心,预备好能说出与行出合乎上帝心意、旨意与作为的生命关顾的言行时,静默就可以结束。
3、独对
对关顾参与者来说,独对具三方面的操练意义。第一,与三一神相逢中,关顾参与者确定对他人生命关顾的呼召与意愿,接受上帝爱与怜悯的光照,塑造自己的友谊与怜悯心。独对是生命关顾的确认地,是友谊与怜悯心的塑造场。第二,独对让关顾参与者持定友谊与怜悯心,看待彼此为另外的自己、款待的对象,以及密友、导师与医治者。独对是正确看待关顾参与者的目光洗炼处。第三,独对让关顾参与者以友谊与怜悯为基础与出发点,持续地迎接、确定、进行各种关怀、鼓励、劝勉、医治与引导等工作。独对是生命关顾工作的动力场。
关顾参与者在与三一神独对的光照里,对生命关顾进行正视反思、深入理解、新的解读。首先,正视反思自己对生命关顾的心愿、意志、呼召。在独对光照中,再次笃定生命关顾是自己灵命与敬虔的必然发露与表现。另外,反思自己是否持有或维持怜悯心,聆听关顾参与者的身体状况与所需、生命状态与生活、信仰与灵命,并能共鸣与接纳?反思友谊状况并是否持有正确的他人观,看待他人是另外的自己、款待的对象,以及密友、导师与医治者?在反思中,若发现自己对生命关顾的心愿、意志、呼召,以及欠缺怜悯之心,无法持有友谊与正确的他人观,必须要在神面前逐一认罪悔改。
正视反思后,关顾参与者在上帝的光照下,作深入理解。在深入理解里,关顾参与者发现自己对他人的理解有局限、偏见与误解,有时也无法按真正他人观来看待,欠缺友谊与怜悯心。基督徒对关顾参与者身体的状况与所需、生命状态与生活、信仰与灵命,看到很多软弱、不能救拔、积习、封闭、我行我素、自我放弃等,能发出更深的共鸣与接纳。
深入理解前,没有看出自己在生命关顾的问题、软弱、责任,经过深入理解,自己的问题、软弱、责任就明确。深入理解前,他人总是无法理解、接受、忍受,甚至是可恶的人,但深入理解后,能理解他人的无奈、挣扎、软弱与痛苦。深入理解,让关顾参与者更确定生命关顾是基督徒灵命与敬虔的必须表露。
随着正视反思与深入理解的进深,独对的光照让关顾参与者有新的解读。在上帝光照的认知悟性,以及认知行为的知行合一的新解读里,关顾参与者先对自己的问题、软弱、责任,并友谊与怜悯心的贫瘠而认罪悔改。在新的解读里对他人自身的软弱、不能救拔、积习、封闭、我行我素、自我放弃,以及因四缘一般性他人观与人际关系无法持有友谊与怜悯心,再次发出共鸣与接纳。随着共鸣与接纳的深入,可怜与体恤心便产生,最后能饶恕与爱。这些共鸣与接纳、可怜与体恤心、饶恕与爱,都在深入的独对中生发与持有。
理性、经验、信仰的两点提醒与宣布,在进行深入理解或新解读时是必须而随时的。在深入理解或新解读里,若遇到面对生命关顾的风浪,而风浪指数在3以上时,务必在静默的叫醒耶稣里,先面对处理风浪。若风浪指数比原先降低1至2时,再回到原先的深入理解或新解读。
在深入理解或新解读里,若有关顾参与者是造成自我扭曲或心理伤害的人,必须藉助向内灵修来修复自我扭曲或医治自我伤害。等这些造成自我扭曲或心理伤害的人转化为可理解、共鸣接纳、可怜、可体恤、饶恕、可爱的对象,再次回到原先深入理解或新的解读,面对生命关顾。藉着独对,关顾参与者都能经历自身友谊与怜悯心的重塑,洗炼自己的他人观,并发出动力、持续关顾。
4、合一的读经
合一的读经,是生命关顾工作的圣经典范、依据与依循。在主动的读经,关顾参与者观察并发现三一神对生命关顾的存心、旨意与作为。在被动的读经中,反思自己是否像三一神,对他人有生命关顾存心、旨意与作为?为何无法像三一神?问题与困惑是什么?当悔改什么?另外,寻索当日具体落实的生命关顾行动。
以创世记三章1至24节为例。首先,在主动读经里,看出上帝亲自寻找、呼唤亚当与夏娃,是上帝忧虑、看望、挂念、眷顾的关怀行动(创3:8-9)。上帝以怜悯心聆听亚当与夏娃的辩明言语,与他们对话,观察分辨他们在犯罪后,躲避神的惧怕生命状态与生活(创3:8-12)。当上帝对他们的犯罪行为作出责备之后,细腻地引导他们前路(创3:13-20)。上帝顾念他们身体所需,赐他们动物的皮让他们穿上,引导他们离开伊甸园(创3:21-24)。
在被动读经的反思里,反思自己是否像上帝,对犯罪远离神的亚当、夏娃有如此关顾的怜悯与行动?是否和上帝关顾的怜悯与行动合一呢?无法像上帝的原因是什么?当悔改什么?对哪些关顾对象的身体的状况与所需、生命状态与生活、信仰与灵命,无法进行关怀、鼓励、劝勉、引导呢?为了与神关顾的怜悯与行动合一,今天,要向哪个关顾对象发出怜悯心呢?在此人的身体状况与所需、生命状态与生活、信仰与灵命上,要怎样具体进行关怀、鼓励、劝勉、医治、引导呢?
5、合一的祷告
合一的祷告是以当日生命关顾的合一读经为基础,关顾参与者在与神合一的祷告经历里,为自己与生命关顾工作祷告。在合一祷告里,关顾参与者对生命关顾再次确知、肯定、调整与塑造。在第一阶段的宣布与祈愿里宣布说:「神啊,我渴望与祢生命关顾的属性、旨意与作为合一」;「神啊,我渴望像祢对亚当、夏娃持怜悯心一样,关顾周围的他人」。另外,还宣布说:「我不接受一切否定生命关顾的声音,弃绝个人主义的妨碍言论,抵御不让我关注生命关顾的意见与批评」。
在第二阶段的具体论述里,论述上帝对亚当、夏娃亲自寻找与呼唤,以怜悯心聆听亚当与夏娃的辩明言语,并观察分辨他们在犯罪后躲避神的惧怕生命状态与生活等。在论述的祷告里,按情况作宣布与祈愿。对自己无法发出怜悯心、友谊、共鸣与认同等的人与事项,作具体悔改与认罪,并向神倾诉自己在面对生命关顾的各种问题与困惑,甚至质疑上帝,并等候上帝的回应。让论述祷告成为与三一神对话的祷告。
最后,关顾参与者为反思内容与当日生命关顾的具体落实细节祷告。存怜悯与友谊之心,为关怀对象与当日具体落实的关怀、鼓励、劝勉、医治、引导等工作祷告,让自己与生命关顾的神合一。
6、整日灵修
整日灵修对生命关顾工作有有整日性、持续性、监督性的灵修实践意义。在中午,关顾参与者反思检讨上午时段的生命关顾实践。是否向关顾对象表现友谊与怜悯?是否把关顾对象看作为另外的自己,说出关怀与鼓励的话?是否藉着电话、简讯、电邮,作出具体的关怀、鼓励、劝勉、医治或引导?下午时段该继续做哪些事,并在笔记簿里作记录。
在晚上灵修,对一天的生命关顾实践作反思、检验、感恩,并在笔记簿里作记录,结束前作祷告。在周末,翻阅笔记簿,反思一周生命关顾的实践情况与改进之处,在下周的一对一或小组关顾里具体落实。灵修笔记簿是关顾参与者生命关顾的报告书、病历书、游记,更是生命关顾的工作手册。
7、随时随处灵修
a 外观内察
关顾参与者在外观内察里,藉着周边观察对象,对自己生命关顾工作,作内察与省思,让自己被上帝提醒、调整,来持续生命关顾。以自家附近公园树上鸟巢里的母鸟与小鸟为例。
首先,观察母鸟。其实,母鸟在生小鸟之前,频繁而忙碌地在公园往返,完成鸟巢。生下三只小鸟后,又忙碌飞行公园各处觅食,放在小鸟嘴里。母鸟的喂养是勤奋、没有中断、不计劳苦。
第二,把自己置换为母鸟。母鸟生小鸟之前,先预备鸟巢;自己是否也在每次生命关顾之前预备好怜悯心与友谊呢?是否预备好正确地看待关顾对象或组员?是否预备好要行各种合宜的关怀、鼓励、劝勉、医治、引导内容?母鸟的喂养没有中断,不计劳苦,我的生命关顾是否如此?
第三,观察与比较之后,进行反思。反思中发现自己的预备常例行惯事,怜悯心与友谊也不足。没有常把关顾对象看作为另外的自己、款待的对象,以及密友、导师与医治者。当关顾对象未接受关怀时,常忿怒,不耐烦,甚至还会算计、拒绝、敌视。关顾对象不听鼓励与劝勉时,便想放弃关顾,无法像母鸟持续抚养小鸟。在关顾时,无法像母鸟耐心喂养小鸟,反而总是心急,迫不及待地想看到关顾的效果。
反思后,为自己的问题,在神面前作具体认罪悔改。寻索一些具体实践或改进事项,持续生命关顾。该如何具体调整自己的友谊与怜悯之心,以及预备工作?该如何改变看待他人之心与态度,继续迎接、礼遇、谦卑、爱、善待关顾对象?对反应不佳的人,今日该如何具体作关怀与鼓励的行动?
b 耶稣生平默想
关顾参与者在耶稣生平默想中,学像耶稣,具备生命关顾的怜悯心与友谊,让生命关顾工作再次被提醒、确定与更新,持续生命关顾。以耶稣医治病人后,再让四千人吃饱的关顾事迹为例(太15:29-39)。
首先,观察耶稣。当时,耶稣医病三天,疲惫不已,需要休息。但祂因着求医者与跟随者三天未进食,便说:「我怜悯这众人……我不愿意叫他们饿着回去,恐怕在路上困乏。」(太15:32)此时,门徒们说无法供应群众食物的问题,但耶稣坚持用几条小鱼与七个饼让四千人吃饱,才让他们散去(太15:33-39)。耶稣看到人们身体的疾病,便医治人(太15:29-31);看到人身体飢饿,便提供食物。耶稣的关顾是对人身体疾病与所需的关顾。
第二,把自己置换为耶稣。若自己是耶稣,疲惫不已时,是否能像耶稣发出怜悯心?看到众人飢饿,是否依旧有余力关顾他人身体所需呢?当门徒说在野地里,无法供应众人食物时,是否就此罢休呢?
第三,省察时,发现若自己处在疲倦状态,难以像耶稣发出怜悯心,甚至会塞住怜悯心,满口埋怨,不想关顾他人。例如,有一次下班后带着疲惫心在晚餐进行一对一关顾。疲惫的身心使自己无法存怜悯耐心聆听,只想速速结束。若自己处在野地,无法供应众人的食物时,也不能像耶稣想尽办法提供他人身体所需,只会告诉自己与众人「没办法」而停止关顾。另外,在省察中发现,自己对他人生活所需的关怀常不到位,只在嘴上,缺乏行动。
第四,寻索一些具体落实的事项。最重要的是预备与维持耶稣的怜悯心。在关顾工作之前与当中,必须在独对里,接受上帝的怜悯光照,被上帝的怜悯充满。从本周起,在关顾之前,至少拿出一小时来预备自己的心,在独对与合一的祷告里,持定上帝的怜悯心与友谊。
上班工作的疲惫状况是难免的。但在关顾工作当天,尽量维持自己身体不疲惫。从下周关顾工作日开始,在上班时,抽时间休息,不能整天落在疲惫里。下班后关顾约见时,若有倦意,提醒自己在独对里,接受神的怜悯与力量,防止心烦或草率行事。最后,当自己处在野地的现实里,也不能放弃或停止关顾。当像耶稣,想尽办法找到「几条小鱼与七个饼」来关顾他人。最近,一位关顾对象失业,在安慰鼓励之余,也需要帮忙找工作。
c 活在神的面前
关顾参与者于随时随处活在神面前的灵修,藉随时随处遵行神的话、追随圣灵、活在神的律而能自律中,对生命关顾作随时而及时性的提醒、调整与更新。在随时随处遵行神的话里,关顾参与者发现三一神之间,和对世人的关顾细节与作为。按照圣经里三一神的关顾之心、态度、作为,来落实、调整、更新自己的生命关顾工作。
在追随圣灵中,关顾参与者确定生命关顾是圣灵的旨意、感动与指示,并在追随圣灵中进行生命关顾。在追随圣灵中,关顾参者会自觉无法持有友谊、怜悯、共鸣、认同,是逆反圣灵的旨意、感动与指示,不仅让圣灵担忧,更是顺从肉体的表现。因此,在追随圣灵中,关顾参与者要倚靠圣灵所赐的友谊、怜悯、共鸣、认同心,来抵御属肉体的忿怒、不耐烦、算计、排斥、拒绝。关顾参与者必须在圣经与圣灵的规则与规范里,活出神的律而能自律,向关顾对象持续友谊、怜悯心、共鸣与认同心,让生命关顾走向成熟。
G 生命关顾的灵修范例
国群是教会的小组长。有一天,他参加了生命关顾课程,发现自己的小组只停留在分享交流与代祷,更需要深入的关怀、鼓励、劝勉、医治或引导等。因此,他选择小组员国辉,开始一对一生命关顾。
起初,国辉对每周一次小组以外,还要每月再拿出一个晚餐时间与国群相聚而感到负担,也感觉国群在追逼他说出自己的问题,而有压力。国群发现国辉远避他,无法进行关顾工作。他在神面前倾诉自己的困境与困难。在祷告与神独对时,上帝光照他,让他觉悟自己与国辉尚未建立友谊关系,就以「关怀」之名,急着进行「工作」。当国辉态度冷漠,又无法存怜悯心,心中便充满不满与埋怨。国群为此认罪悔改,求神饶恕,并赐他友谊与怜悯心。
国群在合一的读经,读到耶稣复活后亲自寻找背叛祂的彼得等门徒,关心他们的飢饿,帮助捕鱼,供应早餐的事迹(约21:1-14)。国群觉悟到要像耶稣存怜悯心,清楚关顾对象的飢饿情形,帮助捕鱼与供应早餐,而不是先作劝勉或引导的「工作」。在合一祷告中,国群渴望与耶稣的怜悯心合一,乐意效法耶稣「先关心人的飢饿,帮助人捕鱼,供应早餐」,而不是优先关顾工作。
不久,国群从小组员听到国辉最近工作受挫,面临离职的问题。国群发简讯问好,又买了一本基督教信仰书籍寄给国辉。国辉收到书,心里备感温暖。两周后,国群鼓起勇气发简讯给国辉约吃晚餐,国辉也乐意。其实,国辉与国群算是同行,都作产品销售,他想听国群的专业经验或介绍新公司。
晚餐时,国辉提出工作问题与挫折。对此,国群提出各种意见。国辉听后,似乎找到突破口。之后,国群依然用简讯来关心国辉的工作情况,没想到国辉的工作有了突破,有业绩。此时,国群发现,生命关顾工作要「先关心人的飢饿,帮助人捕鱼,供应早餐」,关顾对象才能打开心门,迎接关顾。一个月后,国辉主动找国群,要求开始一对一生命关顾。
国群的关顾从国辉开始,渐渐发展到另一位组员。国群常在与神独对中,接受上帝赐他生命关顾工作的亮光与智慧。他更在合一读经中找到三一神的关顾榜样,寻找一些具体的关顾行为。他在合一祷告中,渴望与神合一,效法上帝怜悯之心,为具体的关顾行为祷告。国群确信关顾工作必须效法耶稣的「先关心人的飢饿,帮助人捕鱼,供应早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