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3犹太妈妈不买玩具
43 分享的意义——修补世界
俊宇:“妈妈,今天在哈达萨聚会中遇到的爷爷奶奶,他们的孙子孙女生病了住在以色列的医院吗?”
妈妈:“没有啊,他们在美国出生,他们的子女也很健康地生活在美国各地。”
俊宇:“那么今天他们为什么要收钱,并且把钱送到以色列的医院?”
妈妈:“他们都是犹太人,想帮助祖国以色列医院里需要帮助的孩子。”
俊宇:“不是自己的孙子孙女,也不是朋友,为什么要给别人钱?”
我受到犹太朋友寇特妮的邀请,参加一个迎接犹太光明节的慈善众会。“哈达萨”是犹太女性复国主义(以在巴勒斯坦地区建立犹太人国家为目的的民族主义运动)慈善团体,由在美国各地的会员成立小组进行活动。寇特妮说她从小就跟着妈妈一起参加这个聚会,每人都会购买18美元的入场券。聚会的所有收入都会转给Sarah Westman Davidson医院。位于以色列的这家医院,地上有20层,地下有5层,据说即使发生核弹爆炸,也照样能进行手术。
聚会中让我感到吃惊的是,参与者的平均年龄是80岁。这些犹太爷爷、奶奶完成了养儿育女的责任,以分享和交流的精神,来度过人生中可能会感到孤寂的老年期。尤其是为了这个慈善聚会,每年准备饮食、准备致赠给参与者的礼物、无条件筹备聚会的伊凡与西蒙夫妇,也超过了80岁。
俊宇与朋友阿里一起主持拍卖会,他们一个人呼叫中标者的号码,另一个人直接将礼物拿给行动不便的老人。和第一次参加的俊宇不同,阿里相当干练。阿里从婴儿时期开始,就随着奶奶和妈妈出席这个聚会,自然相当有模有样。
我一直认为捐献给留学生家庭是浪费。因为学校本身有义工活动,我们周边的朋友或熟人有困难或需要帮助时,我们也会积极给予协助。但是从来没有人教导过俊宇,我们必须帮助有困难的人,即使这些人跟我们毫无关系。
寇特妮从小就跟着母亲参加这个聚会,她的儿子阿里因为常跟着奶奶和妈妈去参加,从小就学到捐赠与分享的价值。捐赠并不是与生俱来就会的,而是通过身体力行养成习惯。孩子从小看着父母捐助他人长大,也会有一颗乐于助人与关怀的心。
从2016年新年开始,全美掀起一股购买威力彩的热潮。美国犹太商人拉兹尼茨曾买了18 000张彩券给全体员工当作礼物,他在接受采访时说:“我会准备一张彩券给你,你可以为自己的希望与梦想做好准备。”
我曾经很讶异地在报纸文章里看到,我的犹太朋友经常对我说的话:“我希望我的孩子能够在一个比现在更美好的世界里成长。我也觉得有更大的责任,要留给你和所有孩子更美好的世界。”脸书创始人扎克伯格在女儿诞生时,在脸书上发布信息,宣布将自己持有的99%、约450亿美元的脸书股份捐给社会。
我们很容易认为,把这么多钱留给孩子,才是为子女该做的事。但是我的犹太朋友说,相较于只有自己的孩子聪明又家财万贯,我们生活在什么样的世界,又跟什么样的人共处,其实更为重要。因此,大人应该致力于为孩子创造更美好的社会。
“修补世界”这个犹太教的思想基础,认为完美修补上帝创造的不完整的世界,是人类的任务。犹太人总是关心别人比关心自己更多,经常致力于社会贡献,虽然仅占美国人口约2%,捐款金额却占美国总捐款额的45%左右。
犹太人把慈善捐款视为生活的一部分。古代犹太人将捉到的牲畜献给上帝当祭品,称为“慈善”。罗马圣殿被摧毁后,难以进行“慈善”,于是开始以“分享”给穷人,来践行“慈善”。
我的犹太朋友家里都有一个分享箱。孩子从小被教导什么是“分享、慈善”。犹太人认为,慈善和捐赠不是为了对别人炫耀,更不是冀望获得回报。
犹太人最大的目标是受捐赠对象能支撑自己。对犹太人来说,帮助别人,使对方最后能自力更生,才是最高境界的慈善。
每年主办一次哈达萨慈善聚会的伊凡,是在英国长大的犹太人。她曾跟我说过自己开始分享的过程:“我从家人和邻居那里获得了很多帮助。而我去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是对我接受过的帮助的一种回馈方式。”
伊凡从15岁开始,就在思考如何帮助他人。她想:“我是一个不过圣诞节的犹太人,那在圣诞节要做些什么呢?”于是她决定去地区医院做义工,让护士在圣诞节可以休息,由她来代替她们照顾新生儿。这位帮助别人的15岁少女,直到80岁还在践行“修补世界”。她通过终其一生的分享,提高了自己的人生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