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人如何改变
第1章:对福音认识上的缺口
菲尔先生给我的第一印象非常深刻。他不仅对圣经与系统神学非常熟悉,在他个人的图书馆里还收藏了《世界名人录》中各派著名神学家所撰写的圣经注释类书籍。在探讨有关圣经经文或是神学方面的学术问题时,几乎没有什么是菲尔不知道的。但是,一旦把眼光从他的图书馆转到播放他真实生活的录像带里,你所看到的,却是截然不同的两个人。在菲尔身上有些问题,是错得相当离谱的。
围绕在菲尔身边的所有事情,似乎总是能够被别人挑出一些毛病:迄今为止,很少有成功的果效在他身上显现。论及头脑中的神学知识,他的机敏和灵巧可以和运动健将相提并论;可是一旦到了现实生活中的为人处世,他活得就像个半身不遂的瘫子。他和妻子爱莉从踏入婚姻的第一天开始就纷乱不堪。他似乎完全无法诊断或改变他们关系中永无止境的矛盾和冲突;而这些问题,早已将婚姻中所需的氧气吸光耗尽。他与已成年孩子的关系,充其量只能说是相当疏离:此外,他和妻子的家人、亲戚之间的关系,似乎永远都卷入一些纷争的戏码。对于他自己的事业,他从来就没有满意的时候,而且,在过去三十年当中,他已经换了四个教会。菲尔被自身的问题占据了所有的精力,他完全没有时间在教会中服事其他的人。
但是,问题就出在这里:很少有人真正知道“录像带中”的菲尔。菲尔的真实生活,与表面上看到的完全不同。他与爱莉从来不在公众场合争吵:从来没有分居;也根本没有离婚的打算。他们忠实地出席教会活动,奉献也从没有间断过。周日的主日学、查经聚会,菲尔给人的印象是知识渊博,并且相当地委身。但是一回到家里,他动不动就发脾气,一点小事就会惹恼他。没事的时候,他就坐在计算机前面打发时间。他和爱莉之间的谈话,除了今天的行程安排,就没有其他的话题了。此外,即使是商量行程,他对妻子的态度,也常常是很粗暴又不耐烦的。在菲尔的生活中,“仁爱”、“恩典”、“喜乐”之类的形容词,根本就无法用到他的身上。
在教会中,爱莉感到相当受挫折;因为她觉得没有一个人知道这个真实的菲尔。他既没有家暴,又没有吸毒或者上色情网站成瘾的问题,也没有婚外情或是抛弃家庭之类的企图。所以,他低空飞过了教牧辅导”的雷达探测器,根本没有人把他当成问题人物来过问。虽然她知道许多人都非常钦佩菲尔的博学,但是,每回当菲尔被邀请去带领查经或是教授神学课程时,爱莉的内心都充满了各样的挣扎。她竭尽所能地压抑与避免成为充满苦毒与愤世嫉俗的人,但是,眼看着她就快输掉这场争战了。此外,她甚至发现,在厨房的餐桌前,有时候她竟开始幻想“没有菲尔的日子,将会多么美好”。
终于有一天,爱莉忍无可忍了,她再也无法以这样的情形持续下去。她知道她必须寻求帮助,所以她要求菲尔同她一起去看心理辅导。起初,菲尔生气地拒绝了;但是,最后他还是同意尝试一下。在第一次约谈中,我花了几乎所有时间让他们说话。虽然他们的故事总让我觉得有些怪怪的,可是一时之间,我又无法确定到底问题出在哪里。一直到我开车回家时,才猛然意识到问题所在:虽然,他们毫无隐瞒地讲述了自己的生活,但是,他们却甚少或几乎只字未提到神。我们在这里所看见的,是一个精通神学的男人以及他相信基督教义的妻子;但是,在他们现实的生活里,却全然没有神的存在!
在他们对福音的认识上,菲尔与爱莉有一个相当大的缺口。用一个比喻来说,那就像在他们的房屋中间有一个大洞,他们尝试与这个大洞共同生活。他们每一天在大洞四周围走来走去,东西常掉进大洞里,而且,这个洞越来越大;但是,他们似乎对这个大洞的存在视而不见。此外,他们也没有发觉,其他人的房子里并没有大洞存在,所以不需要重新翻修或完全被拆毁、重建。菲尔甚至拥有一本已经彻底读完的“大洞维修手册”;但是,这本手册并没有引领他去修复这个大洞。而爱莉呢?这个洞里满了污垢,腐臭的味道不时带着热气,不停地折磨着她。但是,她完全不知道该怎样处理这堆有害物质这就是他们信仰的光景。
我真希望可以说,菲尔与爱莉的例子只是一个个案而已;但是事实上,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的周围存在着许多像菲尔及爱莉的身影。
我们对福音的认识,常常存在一个巨大的缺口。在福音里,这个认识上的缺口,不仅颠覆了我们身为基督徒的身份、使我们做了有名无实的基督徒,也使我们无法了解神当下的工作。这个缺口侵蚀了我们生命中每一层人际关系、每一个我们所做的决定、每一个想尝试服事别人的企图。所以,是的,当我们对大洞视而不见的时候,我们事实上是盲目地活着的。
解析福音认识上的缺口
《彼得后书》一章3至9节中关于福音认识上的缺口的描述,比起其他经节更加贴切。
神的神能已将一切关乎生命和虔敬的事赐给我们,皆因我们认识那用自己荣耀和美德召我们的主。因此,他已将又宝贵又极大的应许赐给我们,叫我们既脱离世上从情欲来的败坏,就得与神的性情有份。正因这缘故,你们要分外的殷勤;有了信心,又要加上德行;有了德行,又要加上知识;有了知识,又要加上节制;有了节制,又要加上忍耐;有了忍耐,又要加上虔敬;有了虔敬,又要加上爱弟兄的心;有了爱弟兄的心,又要加上爱众人的心;你们若充充足足地有这几样,就必使你们在认识我们的主耶稣基督上不至于闲懒不结果子了。人若没有这几样,就是眼瞎,只看见近处的,忘了他旧日的罪已经得了洁净。
让我们来看看,属于这个缺口的症状。在第9节中使徒彼得指出,有一些人虽然信了主,但是,在他们的生活中却看不到因信心而结出的果子。他们的生活无法行出以下的品格:拥有平安、充满仁爱的人际关系,与神之间甜美、亲密又自然的崇拜生活方式;对于物质享受上的态度,是健康、平衡、有节制的;并且,在属灵的生活上,是不断成长与改变的。而相反的情形,究竟是如何呢?这些信徒会留下破碎关系的轨迹;他们徒有与神同行的知识,却没有建立与神同行的个人关系;常常被物欲所控制,不能自拔;而且,在属灵上看不到个人成长的轨迹。所以,就属灵收成的角度来看,有一些事情出错了;此外,它与信心相互抵触,而这个信心却正是信仰的源头。
使徒彼得在这段经文中的描述,恰好与菲尔和爱莉的情形一模一样。他们在许多方面都符合彼得在第8节中所说的“懒散,不结果子”的描述。冲突所留下的伤痕,大大地损害了他们对彼此的尊重;因此,久而久之,夫妻相互间的信任减少了,那种自然而然对彼此的爱慕也荡然无存。他们没有与邻舍拥有良好的关系;并且以相当糟糕的方式,先后离开了三个教会。在敬拜神的时候,一点都感受不到他们对神的渴慕与感动。基督信仰对于他们来说,只是一种意识形态,甚过于真正敬拜神、与神拥有确实的关系;在他们的生命中,神切合实际的呼召变成一种义务的表现,而不是发自内心、满有喜乐的追求。所以,菲尔及爱莉之所以债务缠身,并不是一件令人感到惊讶的事情。因为,在许久以前,他们早已用有形的物质取代精神上的物质。所以,在每一件事情上,他们似乎都陷入了进退两难的境地。如果在十年前,你已录制了他们向对方抱怨的记录,你会发现,他们今天所争吵的内容与那时候的丝毫没有两样。
为什么有许多基督徒“懒散,不结果子”呢?在第9节当中,彼得提供了以下的诊断:他们是“只看见近处及眼瞎的,忘了旧日的罪已经得了洁净”。对于福音在现今时代所产生的能力和带来的盼望,他们是盲目的。这究竟是什么意思呢?
耶稣基督之福音的好消息是一个“那时一此时一那时”的福音)。这第一个“那时”(then)指的是过去。我凭着信心接受耶稣救恩的那一刻,我的罪完全被赦免;所以,得以凭着义人的身份站在神的面前。另外一个“那时”(then)指的是将来。主应许我们,到那时我们会在永恒里完全脱离罪的捆绑。今天的教会中对这两个“那时”的教导,相对做得还不错。但是,在这个“此时”方面,基督已经成就的工所带来的帮助,教会的教导往往倾向于大打折扣,或是误导信徒。在此时此刻,福音究竟带来了什么不同的影响?福音如何帮助我成为一个更称职的父亲、丈夫、职员,或是基督身体中的一员呢?当我回应困境时,它如何帮助我做决定呢?福音如何赋予我意义、目标以及身份呢?它又如何鼓励我去服事他人呢?
就是在这个“此时此刻”当中,我们其中许多人对福音的认识,仍是迷茫与眼瞎的。我们的眼光被以下的事物所蒙蔽,因而模糊不清:暴政的窘迫;成功的鼓动;近在咫尺的情色诱惑;缺乏能力去承认自己的问题;以及,在基督肢体中,我们错误地宣称那些不切实际、只讲究交谊的人际关系为团契生活。那些没有将福音带进人们生活中所面对的特定挑战的讲道,往往会增加对福音的盲目。所以,人们需要看见,福音应该存在于他们的职场、厨房、学校、卧室、庭院,以及他们的座驾当中。他们需要看见,福音如何将他们所做的与神所做的相互连结起来。此外,他们亦需要了解,他们生命中的故事是需要在神更宽广的救赎故事中活出来;所以,他们可以学习以“福音”的心态来过每一天。
三种盲目的型态
在我们生命中,这个“此时此刻”的大洞,产生了三项属灵上盲目的基本形态。首先是对“身份”的盲目。许多基督徒并没有以福音的眼光来看待他们是谁。例如,虽然菲尔是一个知识渊博的神学家,但是他将自己的身份建立在知识及成就上面,更甚于将自己的身份建立在福音本身。这个缺乏以福音为身份的情形,会出现在两个方面:第一,许多基督徒低估暗藏于我们心中罪性的存在与力量。他们看不见,自己是多么容易被这个充满陷阱的世界所网罗(参考《加拉太书》六章1节)。他们无法理解,在与罪的争战中,人类复杂的本性总是在每个信徒的心里咆哮、怒吼着(参考(罗马书》七章)。他们没有察觉到,他们是如何容易用世界的东西来取代神。最后,他们看不见,他们最大的问题存在于他们的心里,而不是自身以外的环境。
在我与青少年同工的经验中,让我得出一个这样的结论。青少年之所以对福音提不起兴趣,主要原因之一,是因为他们并不认为自己需要福音。许多父母亲成功地抚养了一群自以为义的小法利赛人。这些孩子们看不到自己是一个有迫切需求的罪人,所以,他们对拯救者的恩典一点感激之心都没有。悲哀的是,这样的情形亦存在于他们的父母身上。
此外,许多信徒也看不见他们在福音里的另一个身份—在基督里的身份。基督不仅仅赦免了我的罪、给了我崭新的未来,他亦赐予我一个全新的身份!我现在的身份是属神的儿女,而且,所有权利及特别的恩典都因这个头衔而赋予我了。明白这一点相当重要,因为我们每一个人都是根据自己的身份来行事为人;而且,我们对福音身份的健忘,常常会引导我们行出一些取代我们真实身份的行为。因此,如果“在基督里,我究竟是谁”没有能够塑造我如何思考我的身份,以及我所面临的事:那么,我将会以其他的身份来过生活。
在我们的盲目当中,我们经常将所遇到的困难,视为是我们的身份。诚然,离婚、忧郁症以及单亲的教养责任皆是人生中刻骨铭心的经历;但是,它们仍然不能代表我们的身份。我们手中的工作,虽然是神赐给我们的,它也成为我们生活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但是,工作仍不代表我们的身份。在我们当中有太多的人,将我们对身份的认知根植于个人的表现上,而非视身份是存在于神的恩典当中。在神呼召你去做的事情上有所成就,是一件非常美好的事情;但是,当你运用你的成功来为你自己下定义时,你的视野永远都是扭曲的。
其次,在福音“此时此刻”的缺口里,亦造成我们无法对神所预备的有一个清楚的认识。就如使徒彼得所陈述的:在基督里,”神的神能已将一切关乎生命和虔敬的事赐给我们”。为什么他在此处运用了“生命”及“虔敬”两个词汇呢?在原文语法中,后一个词汇通常是要修饰及提升第一个词汇的。如果保罗只是说:“神已经将一切关乎生命的事赐给我们”,那么在“生命”这个词汇的前头加上“永恒的”这个词汇,是很自然及容易的事。很多人往往都是这样来解释这段经文的。所以我们发现,接受福音的应许是在死亡之后,比接受福音的应许是在死亡之前来得容易多了!但是,当彼得讲述“已将一切关乎敬虔的事赐给我们”时,我们知道,他所说的是针对我们现今的生活。
敬虔是一种荣耀神的生活:这种生活从我信主的那一刻开始,一直到我回天家、与他同在的时刻为止。
彼得在此处所说的是,我们无法在现今以合神心意的方式生活,除非我们确实了解神为我们所预备的事究竟是什么。虽然我们通常会将圣经上的诫命、原则及应许与寻求一个敬虔度日的生活联想在一起,但是,许多信徒无法了解,神的预备其实比这些诫命、原则及应许还来得深刻。此外,神的预备甚至比圣灵的确据或是律法上的赦免都还要来得基本与重要。正确来说,此时此刻,神为敬虔生活所预备的就是基督他自己!他将他自己给了我们,好让我们可以活出他的样式。
使徒保罗在《加拉太书》二章20节这样说: “现在活着的不再是我,乃是基督在我里面活着。”耶稣的名字是“神与我们同在”的意思,不仅是因为他来到这个世间与我们同住;而是因为在此时此刻,他确实借着圣灵内住在我们的里面。他的同在,成了我们随时的帮助;因此,我们可以成为与我们身份相称的人,并且行出我们所应当完成的事。
如果无法察觉到基督的同在,我们常会陷于焦虑当中——遇见困难就躲避,一点点压力就觉得受不了。但是,当我们对身份及神的预备有清楚的认知之后,将会带给我们盼望和勇气来面对在我们人生旅途上所遇见的挣扎与试探。
第三个盲目的形态是:福音的缺口会让我们无法明白神的工必须经历一个过程。在新约圣经中有非常清楚的教导,我们因着信心成为神家里的一员,这只是他在我们身上工作的一个开始而已,并非是一个结束。神并没有呼召我们过一个“在属灵上,我已经纯全了”,或是“我只需要坐等上天堂就好了”的生活。反之,他呼召我们去过一个持续不断地努力、成长、认罪与悔改的生活。使我们成为圣洁的工作,是神永不动摇的计划与目标;而这个计划与目标将会一直持续到我们被接回天家、与他同在为止。所以,他将竭尽所能地在我们的生命里塑造出他圣洁的样子。他希望我们成为一个充满真正喜乐的群体;但是,为了让我们加增属基督的样式,他会愿意挪走那些只让我们觉得短暂快乐的事物。
任何时刻,当我们发现自己处于困境或是试炼中时,我们很容易以为自己已经被神遗忘或是拒绝了。之所以有这种想法,是因为我们不了解自己现在正在经历的过程。神的工作不是要让我们过得舒服与安适而已,他深盼我们竭力追求成长与转变。任何时间,若我们被诱惑以至于怀疑他的信实时,那正是他完成他救赎我们的应许的时刻。总而言之,不是只有某些人才需要改变,改变与成长是每一个人生命的常规。所以,这也是为什么神总是在做工,好完成在我们身上塑造的生命历程。
填补缺口的事物
无论是物质世界的漏洞,还是属灵世界的漏洞,有一点是相通的:它们并不会长久维持在空洞的状态。一个在沙坑上的洞,很快就会被水灌满;一个在原野上的洞,很快就会被树枝及落叶填满。总之,只要有洞,就不会是空着的。
在我们房子里的楼梯下面,有一个大到可以供人走进的储藏室。这个储藏室是我太太眼中的一块毒瘤。大约每过六个月,我太太卢埃拉就会鼓起勇气向这个储藏室发起进攻。她将这个储藏室打扫干净;将里面的物品加以分类;并且清扫出像第一次搬入这个新家头几个月时,可以看见地板的景况。她总是说,她希望我们可以尽量将这个储藏室保持原状。对于她的提议,我当然是举双手赞成。毕竟,她打扫完之后我进去会有落脚的地方;但是,好景不常,这个储藏室似乎很快又被东西再次填满。每当孩子们回来看望我们,这里总是会留下一些他们的纪念品;再加上邮局寄来的包裹、拆开的空盒,还有一些暂时不知道该往哪里摆的东西,最后都会集中到这里。所以,过了不久,当储藏室的门几乎又无法关上时,卢埃拉就必须再一次鼓起勇气进攻这个储藏室。
在我们许多人的生命当中,这个福音的缺口也不会保持中空状态。如果我们的生命没有让福音来塑造、失去因基督所存的信心、缺乏对成长与改变的委身,这个洞将会被其他的事物所填满。这些事物也许看起来像是可以信靠的,甚至是符合圣经的;但是,它们终将遗漏掉“身份一神的预备一历程”的核心。而这个核心,才应该是填补每一位信徒属灵缺口的事物。
我喜欢保罗在(哥林多后书》十章5节里所运用的“赝品”这个词汇;保罗称之为“自高之事”。不是每一个谎言皆是“自高之事”;但是,一个自高之事,肯定是一个似是而非的谎言。举例来说,假如我站在你的面前,告诉你我是一位女性的奥林匹克体操选手。这是一个谎言。但是,这并不是一件自高之事;因为它缺乏似是而非的属性。但是,如果我身穿西装、提着公文包、手持一叠建筑设计图站在你的办公室前面,你大概就会被我的外表所愚弄,认为我是一名建筑承包商了。
最危险的“自高之事”是那些化装成类似真实基督信仰的事物;但是事实上,它遗漏掉以“身份一神的预备一历程”为核心的福音。虽然它们亦将根源连结于真理之上,但是它们并不全备。所以,如此的结局是,基督信仰只是一个形式主义而已。不论何时,当我们遗漏掉基督内住的工作能使我们逐渐蜕变的信息时;这个福音的缺口就会被着重于外在的基督徒生活形态所填满,对于应着重于内心的基督徒生活反倒忽视。我深信,一场基督信仰的内心之战已经在我们所有人的心中怒吼、狂啸,它正试图将我们引向脱离真正的核心,并朝只重视外在形式的方向迈进。
有哪些徒有基督信仰的外貌与表现会填满这个福音的缺口?我们可以说,一个正常基督徒生活中的所有事情,都有可能在不同时间、以不同方式,诱惑我们脱离基督福音的核心。请在下面的描述当中来审视你自己。在你所相信的福音里,是否有可能你已经有了一个缺口,而这个缺口早已被福音核心以外的事物所填满;此外,对这个被填满的方式,你竟浑然不觉?以下各种基督教的形式主义,都是填补缺口的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