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新约神学

教会与天国

瑞德保「在罗马天主教神学的传统中,教会和神国是一样的:教会是属基督的领域,而天主教的体系是基督执行祂王权的途径。教皇在那系统是基督的代表人(vicar),也是神国在地上最高的代表。」

帕利坎(J. Pelikan):「就如教会被称做基督的王国,因此它可能正确地被宣称为祂代表的王国,即教皇的;他的确被称做是一个王,而他确实是如此。他不只被称为『属灵的万王之王』及『牧者中的牧者』,他乃是『属世和属灵的王』。」

如此的看法会产生以下的结果:

1>  基督徒的一切工作和活动都应该是在服事教会。

2>  神国的福份都是来自教会的仪式及外在的条文。

3> 因教会与神国是同等,因此,教会就会变为世俗化,特别当教会盼望站在世俗的国家之上。教会对政治比对抢救灵魂更感兴趣。

>罗西( Alfred Loisy):「基督传扬神的国,而来到这世界上的却是教会。在历史条件下失去了对还末降临的神国的盼望。」

5>贺德(Hort):「我们不能将一个(即教会)与另一个(指神国)等同,以致将福音书中有提到天国或神国的都直接的应用在教会之上。」

现代新约研究亦支持这看法。

1>赖德(G.E. Ladd):「神国是神的统治,教会是人的团体。」

2>龚汉斯(H. Küng):「我们强调的不该是它们之间的共同点,而是差别。将新约中所提到神的掌权套在教会上,只有带来不能容纳之教会的荣耀。」

3>法兰士(R.T. France):「教会是不是神的国?」─ ─ 不是一个问题,因为教会是可定义、具体的实体,而神国不是。

4>索斯(Hans Schwarz):我们万不可将神国视作一个意识形态、社会或政治体系、宗教活动或结构,不然,它的后果是不堪设想的。

教会与天国之间存有怎样的关系?

赖德从新约对教会与天国之间的关系之讨论,作出以下几方面的观察:

1>教会不是神国:参徒八 12,十九 8,廿 25, 廿八 23, 31

「进入神的国」,并不等于「进入教会」。

神国是神治理的领域,而教会是人可以进入的范畴,这两个观念确有其类似之处。 但神的国作为现今神治理的领域,是看不见的。不是这世界的物象;而教会是人可触摸、可经验的团体。

布赖特(John Bright):圣经丝毫没有暗示,有形的教会是神的国,或要产生神的国。教会是神国的百姓,绝对不是神国本身教会不是神国的一部份,也不会在末后的日子成为同义词。

2> 神国产生教会:「神的主权,在基督的宣教中,向人挑战、要人响应、并将他们带入新的团契中。」

而那些接受这恩赐的,便组成新的神的百姓,神国的儿女、真以色列、雏形教会。 因此,「教会只是神国借耶稣基督传道事工降临进入世界的结果。」

现在并不创造纯正无瑕疵的团契;耶稣的十二门徒当中也有出卖他的人。

神国在人当中的行动创造出良莠不齐的团契,先是耶稣门徒这团契,后是教会这团契。

神国现今的行动所创造的团契也包括那些不是真正神国儿女的人,直到末日。

因此,有形的教会有两方面的性质:一方面,教会是神国的百姓,

另一方面,教会不是理想的百姓;因为教会也包括一些实际上不是神国儿女的人。所以,进入神国就是加人教会;但进入教会并不一定等于进入神国。

3> 教会见证神国:「教会不能建立神国或成为神国,但却见证神的国─ ─ 见证神在基督里过去和将来的救赎行动。」

教会的使命是要在世界见证神国的福音。以色列不再是神国的见证;教会已经取代了她的地位。

司凯家(K. E.Skydsgaard):神国度的历史已经成为基督教传道事工的历史。 教会主要的任务之一就是在现今这个邪恶的世代,展示将来世代的生命和团契。教会有双重特性,属于两个世代。教会是将来的世代的子民,但现在仍然在这世代中生活,教会是由有罪、会死亡的人所组成的。

这就是说,虽然教会在这个世代永远不会臻于完全,但无论如何,教会必须展示那完全境界、末日神国的生命。

4>教会是神国的工具:「耶稣的门徒不只传讲神国降临的福音,他们乃是神国的工具,神国的事工借着他们而施行,正如借着耶稣一样。

阴间的权柄(门)不能胜过他(教会)」(太十六 18)

人已经借着教会的传道事工,被带领进入神国的救恩当中,死亡的门再怎样努力,也不能吞吃他们。神国的能力透过教会而施行,死亡在这能力之前,失去攻击人的力量,因此不能达到最终的胜利,耶稣的门徒是神国的器皿,他们亲眼看见人从疾病和死亡的捆绑中得释放(太十8)。

这种与死亡权势的弥赛亚式争战,已经在耶稣的传道事工中猛烈展开,他的门徒也参与这争战,这争战要继续到将来,而教会将是这场争战中神国度的器皿。

5>教会是神国的保管人(custodian):「犹太人对神国的看法是,以色列是神国的保管人。」然而,从整体来说,以色列国却拒绝神国的福音。因此,那些接纳的人,

「就是耶稣的门徒,祂的教会,现在是神国的保管人,而不再是以色列。」

耶稣要把天国的钥匙给他的 ekklesia(教会),凡他们在地上所捆绑和释放的,在天上也要捆绑或释放(太十六 19)。

这句话常常解释作教会的行政管理。耶稣赐给彼得有权柄,决定教会内的行为规范,他要在教会之上行使监督权。当彼得摆脱犹太人的礼仪惯例,随便和外邦人自由相交时,他是在行使这个行政权柄(徒十、十一)。

交托给彼得的权柄是基于启示(也就是属灵的知识),彼得与其他门徒分享这项启示。

因此,天国的钥匙是「属灵的洞察力,使彼得能带领别人进入启示的门,这门是他自己已经进入的。」

捆绑和释放的权柄就是准许进入或不准进入神国领域。基督要建造他的 ekklsia(教会)在彼得身上,也在那些同享耶稣是基督这属天启示的人身上。也因着这同样的启示,他们接受委任,可以准许人进入神国福乐的领域,或不准人进入分享。

捆绑或释放也可以指逐出教门或宣告无罪。马太十八章十八节。会众当中有人得罪他的弟兄,又不肯悔改,就要把他逐出团契之外。因为「凡你们在地上所捆绑的,在天上也要捆绑;凡你们在地上所释放的,在天上也要释放。」

你们赦免谁的罪,谁的罪就赦免了;你们留下谁的罪,谁的罪就留下了。」(约廿 23) 这句话并不是指行使任意独断的权柄。这句话是见证神的国度必然的结果。再者,不只彼得行使这项权柄,所有门徒、教会,都行使这项权柄。

当他们寻访以色列诸城、传扬神国的时候,众门徒已经行使这项捆绑和释放的权柄。

无论那一家愿意接待他们和他们的信息,平安就临到那家;但无论那一家不接待他们和他们的信息,神的审判就必为那家存留(太十 14、15)。

他们确是神国的器皿,施行赦罪;也因此如此,他们亦是神国的管家。他们的传道事工产生实际的果效,或是向人打开天国的门,或是向唾弃他们信息的人关闭天国的门。

「人接待你们,就是接待我;接待我,就是接待那差我来的。」(太十 40;参可九 37)

(太廿五 31 一 46)。

耶稣差遣他的门徒(太十二 48 一 50)进入世界,作神国的管家。马太福音十章九——十四

人的终极结局将在乎他怎样对待这些耶稣的代表人。接待他们就是接待差遣他们的主上帝。耶稣的门徒(他的教会)是神国的管家。借着向世界宣讲神国的福音,就决定了谁要进入末世神国,谁将被摒弃于外。

总而言之,神国与教会虽然有不可分割的关连,但两者不能混为一谈。神国是从神这方面来看,教会是从人这方面来看。

神国是神的治理,是经历他治理之福乐的领域;而教会是那些已经历神的治理并且进而享受这治理之福乐之人的团契。

神国创造教会,神国透过教会工作,神国也借教会来向世界宣扬。不可能没有教会的神国;也不可能有没有神国的教会;但这两个仍然是截然不同的观念:神的治理和人的团契。

5.葛伦斯

1> 「...我们不敢将教会和神国等同或完全分割。相反地,我们必须从神国的角度来理解教会。」

2>「圣经概念中的神的国比教会更扩。」

3> 「教会是依据神国的。由耶稣所宣告及彰显之神掌管的权力产生了教会...。因此,教会是在宣扬神国中产生的。它是神国的产品,是由对神掌权的宣告之顺服而产生的。」

4>莫特曼:「教会不是因着本身的缘故,而是因着神国的缘故而存在。」它最终的目的在于让自己消融在天国之中。

您可能还喜欢...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