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会史10-2
第十课(10-2)
二、中国家庭教会
五十年代至今,在各种火炼和压力下,家庭教会却能不断增长,原因何在?家庭教会面对的问题和前面的路向应该如何?国内一份刊物《道路》1999年12月创刊号中,有一篇署名艾鸣写的《回顾与展望》,列举家庭教会的优点、问题和展望:
1.优点
(1)注重祷告
家庭教会的组织重神韵而不重形式,所以没有会议厅里繁琐的讨论,没有办公室内“案牍之劳形”。事无巨细,都是通过祷告、沟通来决定的。这是中国家庭教会成功的秘诀。
(2)渴慕真道
家庭教会从同工到信徒,都极其渴慕圣经。通过不断的读经、听道,学到了更多的圣经真理。
(3)火热传福音
近十几年来,家庭教会积极投入传福音,由同文化到近文化,再到异文化,并有参加世界宣教的异象。
(4)生活俭朴
家庭教会的传道人多居无定所,来去匆匆,不求名利,清贫淡泊,像以利亚那样随时仰望神的供应。
(5)有许多基督徒家庭做坚实基础
家庭教会得以快速发展,与千千万万个热心爱主的接待家庭是分不开的。无论是城镇还是农村,到处都有这样的家庭。
他们殷勤接待传道人,并帮助他们前行。
(6)有为主受苦殉道的心
信徒大多有为主受苦的决心。许多家庭教会的领袖说,他们已经做好了殉道的准备,愿意主把他的名字列在被杀的数目中。
(7)没有来自教外的束缚
家庭教会直接听命、顺服于基督,不受任何势力操纵,这也是家庭教会受迫害的直接原因,但家庭教会愿意为忠于基督而受迫害﹗
2.家庭教会常见的问题
(1)神学基础薄弱
因为多种原因,家庭教会的侧重点一直是宣教而不是神学训练,因此导致了教会发展的失衡(教导牧养跟不上),和一些混乱现象的出现(如违背圣经原意的解经,和极端、异端的产生)。
(2)文化水平低
目前国内农村家庭教会同工中很少有高等学历的,也极少数受过正规的神学训练。家庭教会大都在农村,信徒文化水平普遍很低,这种低文化现象影响着家庭教会的整体素质。要改变低文化现象不是轻而易举的,因为信徒的文化程度与农村平均受教育水平有关。
(3)教导牧养跟不上
“羊多牧少”,是自古以来各地教会的“通病”。无论是广大的农村教会,或在大学校园中信主的新一代知识分子,都缺乏系统的查经训练和灵命塑造。加强工人的培训和牧养,是当务之急。
廿一世纪起,农村人口大量流向都市,教会下一代的接棒人严重流失,更是极大隐忧。
(4)生命程度参差不齐
因为家庭教会的教导牧养跟不上,因此导致信徒的生命程度各异,甚至以教会为单位,出现区域性的悬殊。这种情形下,应尽量统筹安排,互相帮补。
(5)教会管理不完善
因为家庭教会没有一套完善组织,所以在管理上常有疏漏。
因此,家庭教会常在两难之间徘徊:太注重组织,教会难免世俗化和机构化,同时,现实的处境也不许可;太忽略组织,教会则势必混乱,缺乏凝聚力,从而导致事工无法进行,更可能助长家长制的管理作风。如何能使组织运作的“合乎中道”,这是目前一个颇具争议及极富挑战性的研究课题。
(6)缺乏合一连结,各自为政
造成这种后果的原因有很多,比如:教会所在地域差异,教会领袖的心胸狭窄,真理领受上的不同,对灵里的合一没有足够的认识。
此外,老年的教会负责人及青 年同 工之间,因成长及信主环境极不相同,常产生代沟。
(7)超世或消极处世的倾向
过去政府对家庭教会持否定态度,这不仅直接限制了家庭教会在言论和行动上的自由,还间接使得家庭教会过分强调超世生活(不能在现实社会中获得自由,便转从信仰的空间里寻找属灵的自由),更迫使家庭教会在很大程度上处于隐密状态。久而久之,导致了家庭教会消极处世的观念,这也成为家庭教会遭受攻讦的原因之一。
另一方面,随着改革开放带来的商业机会,许多家庭教会的信徒转去“贪爱世界”或失去清心追求主的心志,是另一种危机。而海外各种宗派、思潮及经济支助,则造成对外的依赖性、属灵道路的混乱及教义争辩。
3.神托付给家庭教会的信息
马太福音十六章24节主耶稣说:“若有人要跟从我,就当舍己,背起他的十字架来跟从我”。“走十字架道路”正是主耶稣所托付给家庭教会的中心信息。过去二千年来的普世教会和五十年来中国教会都见证了这一信息。
这“十字架道路”在中国的处境中,是如何走的呢?
(1)“无论得时不得时”(《提后》四2)
五十年代起,教会渐受逼迫,许多传道人被控诉、监禁、劳改,信徒们只好自己在家中聚会。十年文革时期,教会的外在聚会几乎全停止了,但仍有信徒聚集。文革后至今,宗教政策时松时紧,但基督徒无论得时不得时,仍然聚会、传福音、事奉。因为教会是属灵生命的有机体(organism),不是组织(organization);神的道不受教堂形式的限制,无论局势如何,都会传开。
(2)“一粒麦子……结出许多子粒来”(《约》十二24)
正如第二世纪的教父特土良(Tertulian,160-240年)所说“殉道者的血,是教会的种子。”许多神仆及信徒都如麦子埋地死了,他们的生命见证却为福音禾田带来丰收的子粒。
(3)“默然不语”(《诗》卅九9,《赛》五十三7)
主耶稣受逼迫时不还口,不抗争,把主权交给神。这是神让家庭教会学习的生命功课。
(4)“神拣选了世上软弱的”(《林前》一27-28)
主耶稣在十字架上看似无能的能力(the power of the powerless),正是神彰显大能的方式(《罗》一16)。使徒行传的教会是由一群“无知的小民”发起的,今日的家庭教会也靠神的大能而非高言大智。
(5)真实的敬拜(《约》四21-24)
神将西方宣教士来华后所建立的宗派、组织、活动完全拆毁,使中国教会简朴化;不以教堂和节目为中心,而是以基督为中心,用心灵诚实敬拜主。
(6)依靠圣灵与祷告(《徒》一8,《亚》四6)
一切事工的进展,和面对逼迫所需的智慧,全靠圣灵的能力和祷告的果效。
4.当今家庭教会八种类型
(1)传统型
保守,强调“生命和背十架”。
(2)两栖型
离开三自教会另立家庭教会,但思维上仍存留三自的影响。
(3)外教型
外教老师成立的教会,一类在城市,以学生及专业人士为主;另一类在少数民族地区。
(4)海归型
大城市的海外归国学人团契。
(5)文化型
由高文化层次的知识分子组成的团契。有些人只是“文化基督徒”,有些人已成为真正的基督徒。
(6)空中型
因收听海外广播节目而信主,进而成立教会。
(7)殖民型
北美、南韩及海外华人宗派及差会,在大陆设立自己的宗派分会。
(8)混合型
海归型、外教型、文化型的成员转向传统型教会,与不同学历、背景的信徒混合在一起。
注:以上摘自2004年11月OMF Global Chinese Ministries Prayer Letter.全文将刊登于OMF的英文双月刊China Insight。
5.展望
(1)各家庭教会之间应架起爱的桥梁。扩大胸襟,在耶稣基督里彼此接纳,相互连结,取长补短,走向合一。
(2)要在圣经真理上加强训练。避免极端,平衡教导,防止、抵制异端邪说。
(3)提高教会领袖素质。建立青壮年的领袖群,把教会的老年人当成教会的祝福与遮盖,壮年人成为教会的中坚力量,青年人成为教会的未来和希望。并健全教会体制,单一领导的家长制转成团队领导的合议制。
(4)教会的经费来源应该多向内看,少向外看。尽量自立,鼓励信徒奉献,有条件的也许可以发展经济实体。
(5)注重文字事工。发现、培养写作人才,把神赐给中国教会的宝贵资产以文字影音保存下来,成为未来教会的祝福。
(6)提倡爱心关怀。热心行善,用真实的好行为影响社会,转变政府对教会的态度,叫执政者真正地认识到每位基督徒都是遵纪守法的好公民。
(7)抓紧对青年信徒的训练。提高教育水平,使他们的生命、恩赐、知识、技能一齐增长,免得人才流失、青黄不接。如果教会变成老年人的教会,就不能满足时代的需要。
(8)向少数民族宣教。中国是个幅员辽阔的多民族国家,福音虽已在主要地区传开,但边远或少数民族地区却因经济、文化的落后,交通不便等,使得许多人仍未听过福音。为了使少数民族同胞能享受耶稣基督的大爱,需要各兄弟教会同心协力,不停地差派传道人或支援传道事奉,使福音在中国的各个地方传开。
(9)重视大中城市福音事工的发展。向社会的各个层面传福音,用基督的文明净化社会风气。
(10)中国教会应担负起世界宣教的大使命。争取在二十一世纪里使中国成为宣教大国,向佛教及伊斯兰教国家进军,把福音传到地极。
◎讨论:
过去五十年来中国大陆家庭教会的发展,和第一世纪的初期教会,有何相同之处?请从社会、语言、交通、思想、教会本质五种角度分析。
附录:神托付给家庭教会的信息 神托付给家庭教会的信息
马可福音十六章 24 节主耶稣说:“若有人要跟从我,就当舍己,背起他的十字架来跟从我”。 “走十字架道路”正是主耶稣所托付给家庭教会的中心信息。过去二千年来的普 世教会和五十年来中国教会都见证了这一信息。 这“十字架道路”在中国的处境中,是如何走的呢?
(1) “无论得时不得时”(《提后》四 2)
五十年代起,教会渐受逼迫,许多传道人被控诉、监禁、劳改,信徒们只好自己在家中聚会。十年文革时期,教会的外在聚会几乎全停止了,但仍有信徒聚集。文革后至今,宗教 政策时松时紧,但基督徒无论得时不得时,仍然聚会、传福音、事奉。因为教会是属灵生 命的有机体(organism),不是组织(organization);神的道不受教堂形式的限制,无论局 势如何,都会传开。
(2) “一粒麦子……结出许多子粒来”(《约》十二 24)
正如第二世纪的教父特土良(Tertulian,160-240 年)所说“殉道者的血,是教会的种子。”许多神仆及信徒都如麦子埋地死了,他们的生命见证却为福音禾田带来丰收的子粒。
(3) “神拣选了世上软弱的”(《林前》一 27-28) 主耶稣在十字架上看似无能的能力(the power of the powerless),正是神彰显大能的方式 (《罗》一 16)。使徒行传的教会是由一群“无知的小民”发起的,今日的家庭教会也靠神的大能而非高言大智。
(4) 真实的敬拜(《约》四 21-24)
神将西方宣教士来华后所建立的宗派、组织、活动完全拆毁,使中国教会简朴化;不以教 堂和节目为中心,而是以基督为中心,用心灵诚实敬拜主。
(5) 依靠圣灵与祷告(《徒》一 8,《亚》四 6)
一切事工的进展,和面对逼迫所需的智慧,全靠圣灵的能力和祷告的果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