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史05

第三课 中世纪前半期

──从“西罗马帝国亡”至“东西方教会分裂”(1054年)

读经:约翰福音十七章14-19 节:我已将你的道赐给他们。世界又恨他们;因为他们不属世界,正如我不属世界一样。我不求你叫他们离开世界,只求你保守他们脱离那恶者(或作:脱离罪恶)。他们不属世界,正如我不属世界一样。求你用真理使他们成圣;你的道就是真理。你怎样差我到世上,我也照样差他们到世上。我为他们的缘故,自己分别为圣,叫他们也因真理成圣。

主耶稣在最后晚餐的祷告中,提醒信徒与世界的关系是:

1.在世而不属世(身份的认识),2.不求速离(有使命感),3.被差到世(传福音给万民听),4.分别为圣(因真理成圣,与世人有别)。这些教导,有助于我们了解本课将介绍的修道主义

一、中世纪起始

公元476 年西罗马帝国亡于蛮族的入侵,许多文物遭到毁损,文化与社会经历一场浩劫。

欧洲虽然失去了政府的保护,但是基督教会在欧洲西部仍然屹立。在这段战乱痛苦的时期,教会刚跨进中世纪门槛,就肩负了艰巨的使命,和双重的任务:一方面,教会感化了信奉异教或亚流异端的蛮族,带领他们成为正统信仰的基督徒;另一方面,教会教育了未开化的蛮族,使他们成为有文化的人。教会在接下来约一千年之久的“中世纪”时期,创下了辉煌的佳绩。蛮族所成立的新兴国家,在入侵后五百

年内,先后都成了基督教国家;再五百年之后,这些国家都各自发展出他们基督教文化的民族特色,奠定了中世纪之后欧洲现代文明发展的基础。

教会在中世纪如何完成时代使命,回应社会所需呢?主要是三大运动的兴起,带来了教会的“三化”:也就是1.修道主义Monasticism 深化灵命;2.教皇制度Papacy强化组织;3.宣教运动Missionary Movements 普化差传。

二、修道主义

首先,让我们来看三大运动中的修道主义。

修道主义最早起源于东方教会。在第三世纪中期起,由于罗马政府逼迫教会,一些基督徒隐居沙漠旷野;到了第四世纪教会又有世俗化的危险,更多人放下世俗财物,离群索居,潜心修道。

修士中最出名的是在埃及的安东尼Anthony  ,被称为“修道主义之父”。

后来,在埃及的巴科米斯Pachomius 与撒加利亚的巴西流Basil 的带领下,修士们发展成群体居住,过修道院团体生活。

亚他那修写作《安东尼生平》,将修道主义引进了西方。安伯若修与奥古斯丁都受到这本书的影响,走上修道之路。耶柔米与马丁Martin of Tours 是著名的修道领袖。

另有一位本笃Benedict of Nursia 约于公元525 年在义大利的卡西诺山建立修道院,幷大约于540 年制订著名的《本笃法规》,按照欧洲的环境需要,立下完善的修道院管理规则,奠定了往后修道主义的发展基础,因此本笃也被尊称为“西方修道之父”。

许多人会问,修道士在修道院中做什么呢?修道主义的目标在于:脱离世俗环境,藉实行“贫穷、贞洁、顺服”三个誓愿,每日从事灵修与圣工,追求圣洁生活。

修道院的工作原先局限于手工劳动,再来就是抄写圣经、教父古卷及其他经卷。修道院后来发展成农艺、工艺、教导、音乐、学术研究的所在。

修道院保存了古代文明,承载了中世纪文明的发展。修道院更成为训练与差遣宣教士进入未得之民的基地。

三、教皇制度

中世纪前期回应时代挑战的第二个运动,是建立教皇制度。

在早期教会中,罗马教会具光荣的传统,罗马主教又身居领导欧洲的地位,在斥责异端、保守纯正教义的发展上有很大的贡献,成为众主教之首,导致教皇制度的形成。利欧一世Leo I 于440-461 年任职罗马主教时,表现卓越的领导能力,他所写的《大卷》确认基督是完全的神性和人性,领导教会在451 年制订“迦克敦信经”,解决了“基督论”的争议;是他在452 年罗马城将倾覆时,出面与匈奴王阿提拉Attila 求和,才保住了罗马。

利欧是第一位将罗马教皇权建立在“继承彼得论”的人。他这个论据,成为后来天主教的传统,但是新教(抗议宗)基督徒并不同意。

到了590 年教皇大贵格利Gregory the Great 在位时(590-604 年),这位才华杰出的领袖自行与义大利的伦巴人Lombards 签订和约,派遣官员治理义大利的城镇,扩张教皇的世俗权力。他也在西欧全境推行修道运动,改进崇拜仪式,差派传教士赴英格兰宣教,著作很多,对中世纪影响很大。因此,一般教科书写中世纪的历史,都是以大贵格利590 年担任教皇职位时为起点。

贵格利之后的历任教皇,渐渐与伦巴人及东罗马皇帝发生冲突,于是寻求在法国的法兰克人Franks 的支持,双方越走越近。有一位皮平Pepin 于751 年获教皇支持成为法兰克王,在756 年捐献土地给教皇,从此教廷拥有领土。

皮平的儿子子查理曼Charlemagne 于800 年被教皇利欧三世Leo III 加冕为“神圣罗马帝国”皇帝,这一个举动表明教皇的权柄高过世上的君王。

然而,因为封建诸侯各自割据一方,后来教皇的继承人选就成为罗马权贵家族的派系斗争的产物。在中世纪,这种政、教混乱的局面一直存在,留给我们极大的教训。

这些教皇原都是当时极受尊重属灵领袖,但后来宗教、政治、权力的掌控集中在一个人身上后,角色太过复杂,该撒的物与上帝的物不易分开,就渐渐造成了以人为的手段代替圣灵引导的情况。这是我们今日教牧同工务必引以为戒的教训。

现在,请温习并思想本课上半段的二个重点

1.蛮族入侵罗马帝国后,教会面临甚么新的挑战? 教会如何完成艰巨的使命?

2.说明修道院在中世纪有什么贡献?

您可能还喜欢...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